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能化矿山建设合理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7 17:4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能化矿山建设合理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能化矿山建设合理建议

第1篇

培训团先后赴德国国际矿业和矿产资源联合会、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保护部下属联邦环保总署、柏林灾难技术救援机构等部门和单位,深入德国鲁尔集团伊本比伦煤矿井下,考察学习工业4.0革命对采矿业的挑战和改变、现代采矿技术和劳动安全保护、应急救援机构运作机制等内容。

德国煤矿深部开采技术及安全监管工作

德国现有8处煤矿,其中井工煤矿3处(生产硬煤)、露天煤矿5处(生产褐煤),均为民营煤矿。2014年全德共生产煤炭1.91亿t(硬煤0.08亿 t,褐煤1.83亿 t),百万吨死亡率为0,近30年来未发生过死亡事故。现有3处井工煤矿均为高瓦斯矿井,采深均超过1 500 m,煤层平均厚度仅为2 m左右。

德国煤矿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支护。采用 “大断面、强支护、高装备”的深井支护技术,在1 500 m以深矿井普遍运用,并形成国家标准。

实现1 500 m以深矿井沿空留巷技术。在留设的巷道采空区设置2倍采高宽的充填墙,并视采空区漏风情况,向充填墙注浆,留巷得到成功应用。

使用“一七”防灭火技术。该系统于1996 年由德国施密茨公司研制成功,采取气动喷注泡沫进行防灭火,发泡能力6 000 L/h。泡沫留存时间能长达5 h,且具有繁殖及蒸发特性,具有发泡率高、强渗透力和附着力、有效隔绝空气、快速冷却燃烧物、操作简单和灭火费用低等优点。

瓦斯实现有效利用。德国现有3处井工煤矿全部为高瓦斯矿井,抽采瓦斯量每年约1亿m3,全部用于瓦斯发电,总装机能力36 MW,矿井用电自给自足。

综合自动化采煤技术。刨煤机采煤技术在德国煤矿薄及中厚煤层开采中得到普遍应用,综采自动化煤岩自动识别采煤技术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设备集中购置、选型配套系列化、统一化。德国鲁尔集团对井工煤矿,主要采矿设备和耗材实行统购,各煤矿租赁使用,设备型号尽量统一或相近,便于各矿互相调拨、操作人员熟练使用。

重视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制定粉尘测量方法、评估方法和岗位部署调控办法,按照法律规定研发井下工作岗位分类,对煤矿每个接尘人员建立接尘档案,对患有尘肺职业病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协会支付保险金,因病提前退休的职工支付退休金。同时,注重技术防尘,强化源头治理。比如加大煤层注水力度,配备防尘设施,采煤工作面支架(包括顶梁上部)安设自动防尘喷雾装置,掘进工作面安装大功率除尘风机等。

工业4.0对采矿业的影响

2010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工业4.0”的未来发展目标。2013年4月,正式推出“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采矿业引入“工业4.0”概念,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在现场进行测试。例如:采煤机可以通过雷达传感器来辨识周边危险区域内是否有人作业,以及通过辨别不同切割声音来确认切割的是煤还是岩石;井下无人驾驶车辆通过雷达系统感知周边行人情况来判定是继续作业还是避让行人,等等。

通过“采矿4.0”技术实施,实现自动化无人工作面采煤,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辅助运输和岗点作业人数,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提升矿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达到煤矿生产安全高效目的。

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报告

德国1865年出台的《德国矿业法》、2013实施的《德国危险事故条例》等法律,对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调查结果公布等做出了相关规定:导致工伤损失3个工作日以上事故以及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具有一定影响事故发生后,企业要立即(原则上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同业保险联合会;导致工伤损失28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报告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并在事故发生后1周内向有关部门提交补充性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一般描述、事故类型和涉及物质、原因描述、损害类型和范围、应急措施、设备改进措施及执行计划等内容。

有关部门对涉及物质超过企业总物质量5%或人员伤亡较严重事故,还要通过审查、调查等手段,对企业在技术、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建议,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并督促企业采取必要补救措施,且将企业的补充性书面报告复印件和分析报告上报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还要向欧盟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情况和调查结果都要在公共网络上公布。

应急救援

德国事故救援实行属地管理,以州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当事故救援超出州政府能力范围,州政府请求联邦政府提供应急协调和救助。德国依据联邦法律形成了以消防队为核心,由联邦军队、警察、公共安全部门、联邦技术救援中心、红十字会等机构组成的事故救援队伍体系。

德国共有分布在各大城市的4万余名专业消防队员,其运转费用由地方政府供给,另有135万余名考核合格,可以随时投入事故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按照探测、电力、爆破等30余种专业进行分类管理,以提供专业救援服务。德国煤矿不常设专职的矿山救护队,但每个煤矿设置由兼职救护队员组成的矿山救护队。煤矿企业负责矿山救护队的运转费用。

救援期间,只允许矿长或其人、通风工程师、记录员、政府部门派员等4种人进入事故救援专用指挥室,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指挥室干扰事故救援指挥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指挥室内人员的全部讲话、通讯内容及矿井通风等有关情况。

双元制职业安全保护体系

德国在遵守欧盟安全生产框架性准则的同时,实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监管的双元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关分为联邦和各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邦层面主要负责相关法律制定,具体管理工作主要各州层面负责。主要职责是发放安全生产相关许可、监督检查企业落实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情况、进行事故调查等。

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属非营利性机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提供事故预防和宣传、职工工伤事故理赔及受工伤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救助等。法律强制企业加入行业所属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全额缴纳意外伤亡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政府对煤矿监管机制

德国联邦政府对矿业的监督和管理设在州一级,各州的矿业主管部门设置不同,机构设置相对简捷、高效,一个部门负责煤矿开采所有相关许可的发放,以及企业经营计划的审批。比如,煤矿编制企业经营计划,包括筹建、开采到洗选等各个环节的计划书,内容涵盖开采设计、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矿业局依据法律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并依据该计划对煤矿经营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中德对比分析

煤矿开采安全技术比较

支护方式。德国煤矿巷道断面均为半圆拱形大断面支护。国内煤矿支护方式主要是“锚杆+锚网索(喷)”支护,有的矿井采用砌碹支护或U型钢支护,矿井巷道断面较小,有的矿井巷道变形严重维修量大,巷道扩修量多达60%。

冲击地压防治。德国煤层厚度在1.5~3.5 m左右,与我国部分冲击地压矿井厚煤层相比冲击地压危害性较小。但就煤层冲击治理方案而言,与我国的“强支护、强卸压、强检测”理念是一致的,但是国内一些矿井对有冲击倾向煤层危害程度认识不够,卸压程度不足,没有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瓦斯治理。德国煤矿开采煤层具有硬度大、瓦斯压力小、含量低,透气性高、易抽采等特点。相比较而言,我国个别省区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在瓦斯、一氧化碳传感器方面,德国煤矿普遍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测程范围大(0~100%),稳定性强,不受温度、水等环境的影响,而我国仍然在大量使用催化原件传感器,测程范围小(0~4%),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影响。

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对煤矿防尘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及防尘效果上与德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煤矿对防尘认识尚有差距,技术防尘和个体防护现场执行落实不到位;二是职工待遇保障有差距,体检发现职工患有尘肺病时,未像德国一样执行岗位调整工资收入差额补贴;三是煤矿粉尘浓度测定不规范,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数值,而德国煤矿粉尘检测工作每月由矿井粉尘测量员现场取样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数据有权威性。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比较

德国“采矿4.0”是在基本实现采矿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迈进。我国煤矿目前还基本处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阶段,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尚未夯实。尽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相继推广了陕煤化集团黄陵一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经验,推进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但是机械化、自动化整体上还有差距,比如在煤岩自动识别技术、单轨吊辅助运输方式和刨煤机采煤技术等方面。

事故报告和救援比较

我国制定实施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调查处理作了详尽规定,《安全生产法》也明确事故报告要全文公开。总体上讲,我国比德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要求更为具体。比如,德国事故全部情况一般要经1年以上才能完全调查清楚并公布,而我国事故调查时限要求一般不得超过75日,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35日。

我国事故救援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事故救援工作职责,建立了矿山救护队、消防队、医疗等专业事故救援队伍体系。矿山救护队运转费用由政府或煤矿企业承担,装备投入、日常训练相对德国矿山救护队较多。我国事故救援志愿者数量多,但是缺少专业培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我国煤矿事故救援参与指挥人员多,指挥地点基本为开放式,容易受外界干扰。并且德国煤矿事故救援指挥室内设有专人对救援指挥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有利于查明责任和分析事故原因。

思考和建议

学习借鉴德国煤矿“大断面、强支护”深井开采技术。建议在深井项目安全核准时,将“大断面、强支护”作为必备条件。

鼓励煤矿企业引进“一七”防灭火系统。鼓励在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强的矿区推广和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回采工作面初采、过构造、收尾时期预防煤层自燃发火能力,以及火灾事故救援能力。

加强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工作。根据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等级研发井下工作岗位分类,合理确定各类岗位合理班工作时间,对不宜接尘人员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学习借鉴德国“采矿4.0”先进技术。建议将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列为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四化”建设

逐步取消小绞车运输。德国的经验表明,小绞车运输完全可被取代。建议在条件适宜矿井,积极推广单轨吊辅助运输,以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提升安全保障程度。

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建议对情况复杂的事故,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适当延长事故调查时限,确保能够真正将事故原因彻查分析清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第2篇

关键词:准东二矿 数字化矿山 建设

中图分类号:TB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27-02

目前,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均在快速发展,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准东二矿在开采、生产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与集成化,同时,数字化矿山也积极建设,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准东二矿建设的主要趋势,在其作用下,准东二矿的发展具有了绿色、高效、安全与高产等特点。

1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概况

1.1 数字化矿山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矿山随之出现,它主要是指煤矿开采与生产等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数字化矿山的原型为矿山系统,其参考系数为矿山的三维坐标信息,其理论基础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信息结构框架,在此框架中嵌入了矿山的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了高效的、有序的、全面的整合,从而实现了矿山开采的无人化、数字化。数字化矿山实现了对矿山的监测,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一系列的原型、力学模型、系统场、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等。

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矿山信息具有了多维与动态的特点,此时的信息和煤矿设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使矿山数据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根据数据,全面分析了矿山的特性与规律,在此基础上,矿山的开采实现了自动化,使其生产与管理合理、高效、安全、环保与节能。

1.2 数字化矿山的特征

数字化矿山源于数字化地球,主要是在矿产领域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其一,数据的获取、存储与表述等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便捷性与智能性;其二,矿山的设计、规划与管理均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与自动化;其三,矿山的生产、经营与决策实现了最优化,在此基础上,矿山的效益与效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四,矿山的生产流程与设备运行均实现了自动化,使其操作实现了无人操作或者远程操作。

1.3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现状

在国内方面,关于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研究,我国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部分矿井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同时在无人开采、GIS与ERP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研究时间较短,位于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阶段,在矿产生产过程中,虽然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的作用并未得到发挥。纵观全国的煤炭企业其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偏低,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仅有少数企业开始了信息化系统整合与业务整合,其中仅有1%的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应用[1]。

在国外方面,众多发达国家均积极建设着数字化矿山,其建设的重点为自动化采矿与远程遥控。对于全矿井而言,实现自动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减少了井下作业的人员,在优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还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保证了煤矿的生产效率,满足了能源节约的需求;同时它保证了信息的有效采集,对于各种灾害的预测更加准确与有效,使设备故障、矿井安全、自然灾害等情况有所缓解。数字化矿山的建设使信息的采集种类更加丰富,在信息数据的支持下,全矿井自动化与智能化得以实现。

2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矿山建设主要是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进行应用,在技术的保障下,井下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的控制,此时煤矿的设备与环境安全信息均展现在了统一的网络平台,调度室可以根据网络信息,掌握系统体系结构,进而构成了新型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与模块化的特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网络平台的建立,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方面,对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以太网的宽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其数据传递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性与实时性,并且实现了音频、视频与数据三者的合成。数字化矿山中的网络平台建设,其发展方向便是三网合一,此时其网络传输平台具有统一性与高效性。

(2)监控系统的建立,数字化矿山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监控系统,此系统对数据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生产数据、安全数据的获取。在数据获取过程中人工检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自动化采集手段的完善与改进也十分关键。完善的监控系统与传感器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技术保障。

(3)信息系统的建立,数字化矿山的可靠保障便是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矿山二维电子矿图、三维地质模型、井巷工程模型与数字地面模型的运用,使矿山的各项内容均十分明确,对其进行的管理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与时间顺序,此时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与较高的透明度[2]。

(4)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主要是集成了各个子系统,对子系统中的运行界面进行了整合,使数据得以查询与汇总。但该系统未能促进子系统的协同联动,其中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与模型分析系统的独立性较强,未能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目标。

(5)资源计划系统的建立,此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综合管理等,此时管理的主线为项目管理,旨在提高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才能够实现精细化与合理化。

(6)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建立的基础为四维地理信息系统,其中融合了方法库与模型库,为危险源实现了有效的辨识,进而有效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3 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性

3.1 保障着煤炭行业的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的危险系数较高,在工作过程中,位于地表深处,不仅环境恶劣,同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极易出现自然灾害,主要的灾害有五类,分别为水、火、粉尘、瓦斯与顶板。由于煤矿的自动化水平偏低,导致事故频发,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为了减少生产的经济损失,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建设数字化矿山,通过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矿井范围内的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的再现模拟,从而全面掌握了矿山的地理信息。通过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对矿山灾害实现了预警与预测,在此基础上,矿山的安全事故有所减少、甚至实现了杜绝[3]。

数字化矿山建设使矿井生产具有了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井下作业人员有所减少,不仅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还保证了生产的高效性。

3.2 提高了煤炭行业的效益

准东二矿建立数字化矿山,主要是借助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信息化方式的运用,结合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煤矿所涉及的勘探、管理、施工、生产与科研等信息资源均实现了共享,在此基础上,煤矿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进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目标。

4 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

准东二矿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其发展趋势是良好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的建设相比,二者的差距是显著的。目前,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资源管理不充分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是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各个企业均十分重视其建设,并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投入不合理的问题,其中轻管理、重技术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管理未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致使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未能达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均未能得到提高,因此,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数据库资源管理过程中,缺少高效性与全面性,现有的数据不能实现对矿山的有效预测,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偏低[4]。

4.2 软件平台不合理

每个矿山的发展情况均有所不同,在矿山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以矿山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使软件平台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保持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集成性。但准东二矿的生产数据交互通讯系统研发不足,在此基础上,应用软件未能有效结合矿山业务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数字化的建设。

4.3 软件标准不统一

目前,关于数字化与自动化的设备生产厂商众多,在硬件方面,不同厂家的通讯接口与物理接口存在差异;在软件方面,不同的厂家其设计的标准有所不同。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对系统与设备的引进未能统一,使二者的集成与兼容能力不足,制约着数字化的有效开展。

4.4 数字化人才欠缺

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缺少可靠的数字化人才保障,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落后性,未能满足设备引进、软件推广的实际需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匮乏,未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与应用,致使软件与硬件的资源利用率偏低。

5 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建议

5.1 建设的原则

首先,可靠性。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前提便是可靠性,针对煤炭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建设的系统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系统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要适应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其次,可控性。针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子系统,为了降低井下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可远程控制子系统必须依据严格的操作权限进行控制。再次,先进性。关于选用的软、硬设备,要具备先进的技术与全面的检验。选用先进、可靠的软件和硬件,能够提升系统的技术性能,延长其使用的时间。最后,可操作性。针对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特点,要提供先进的,易于维护的人机界面功能,并且要提供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等快速工具[5]。

5.2 建设的对策

关于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具体的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5.2.1 落实总体规划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将发展战略与数字化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制定中长期的总体规划,并且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数字化目标,使数字化矿山建设更加稳定与有序。

5.2.2 建设的标准化

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要得到国家的重视,并要求政府部门、矿山企业、科研机构与供应商等进行合作,通过内部沟通的加强,设备、系统与软件应用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将有所提高。同时,标准化的建设利于减少企业的投资,使其投资的效益更加显著,防止了设备的重复采购。

5.2.3 攻关专题项目

准东二矿要注重与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沟通与交流,根据矿山的通用性课题进行专题立项,并组织各个机构进行专题项目的攻关。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软件与设备等均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随着设备与软件平台通用性、合理性与前瞻性的增强,利于其推广与应用。

5.2.4 组建高效团队

准东二矿要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门的负责,并且要注重对数字化、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任用。对于有潜力的员工要展开系统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要对相关的人才进行引进,为数字化建设奠定坚持的人才基础[6]。

6 结语

综上所述,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井建设是必要的,它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着矿井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实现了“管控一体化”的目标,使企业的管理具有精细化与动态性的特点。相信,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准东二矿的综合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科.盛世迎华诞 金秋铸辉煌[J].黄河,2012,10(S1):13-15.

[2]范荣华.浅谈数字矿山建设进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2):357.

[3]李超.矿井数字化及自动化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5):319.

[4]姜亮.浅谈煤矿企业信息化及数字矿山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3):176-246.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 智能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63.3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机械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发展很有力的武器。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全数字式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现场控制仪表、设备大量应用,使得传统的现场控制技术及现场控制设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繁琐的现场连线被单一、简洁的现场总线网络所替代,系统设计灵活、设备维护简单,信号传输质量也大幅提高。

工程机械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智能化系统主要由可采集环境信息的传感装置、可对传感器采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知识库以及对工作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控制器组成。如图1所示。

首先,利用传感装置对作业对象(例如积土、碎石等)及作业环境进行检测,然后对工作量进行估算(例如积土、碎石等堆积物的体积及作业面积等)。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知识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定施工作业计划。根据作业计划由计算机向各个工作装置发出指令,进行实际操作。如果在作业现场装备了智能化工程机械,又没有外部干扰,环境同预期状况一样时,仅通过以上系统就能完成主要的作业任务。

但是,由于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性质复杂,很难使具备智能化工程机械的作业程序符合作业要求。如地面状况,既有柔软的地方也有坚硬的地方,含水率和透水性也是因地而异。特别是爆破后的碎石堆积物,岩石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也会对作业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随着施工进展!当作业状况发生变化时,应对施工作业计划进行适时修改。即当智能化工程机械开始作业后,利用各类传感器对作业进程进行监控,并与作业计划进行比较,当实际作业与计划有偏差时,可根据采集的数据及时对作业计划进行修改,提出建议。

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技术

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安装在工程机械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机器运行时重要参数的量值和和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显示界面以不同的形式显不出来。当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或状况异常时,通过声光报警及显示故障代码等手段提醒驾驶员及时进行处理,以防伤害驾驶或者引起机器某个系统严重损坏。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能很快地发出警报, 而不需要时刻监视仪表,判断仪表上的读数,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

(2)按不同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分多级报警,具有故障代码显示及自诊断功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保证整机的工作效率;

(3)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监测系统还可使恶性故障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防止隐患酿成事故,还可以对故障的轻重缓急区别对待,提高机器使用中的可靠性。工程机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以计算机、传感器、信号分析与处理为基础,通过监测,定量地掌握机器振动、温度、应力、强度等状态参数,预测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并对故障原因、部位和危险程度进行识别与评价,决定维修方法,既识别现状又预测未来。

2、自动变速技术

工程机械由于其作业环境与条件,为提高对随机变化的外载荷的适应能力,大多采用液力传动串接一个液压动力换挡的机械变速器。这种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兼有了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的优点,只要匹配合理,既可避免机械传动重载下发动机的“熄火”问题,又提高了克服低速重载的能力,但这是牺牲了效率达到的,只用于短期克服重载。实践表明,即使用发动机不熄火,也不允许长时间在低效区上作。如在“失速”工况下工作1分钟,液力传动的工作介质由于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而“过热”。

在高速轻载下,如不及时换入高速挡工作,由于液力损失使传动效率降低而造成能量的损耗。目前是靠驾驶员的经验操作来保证液力传动在高效区工作。但是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不同,而且工程机械的作业条件复杂、作业环境恶劣。据统计,工程机械1小时平均换挡操作近1000 次,即不到4秒换一次挡。因此,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研究换挡策略,由电子控制自动换挡,实现液力传动经常在高效区工作,将大大提高传动效率和车辆的作业生产率。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成为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发展的新特点。随着车辆技术和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实现,人们开始乞求车辆更高的智能性,要求开发具有智能化特征的车辆自动变速系统。随着自动变速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人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采用各种新的检测、控制技术以改善自动变速车辆的性能,使换挡控制对路面环境、使用者特点及使用者意图更具适应性。

3、工程机械的自适应性技术

为了使智能化工程机械总是处于最佳的作业状态,工程机械的控制系统应具有随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作业进程的功能。对于自行式工程机械来说,主要是实现工程机械的自动导航。

工程机械的导航系统由内部传感装置和外部传感装置组成,通过传感器的相互配合控制工程机械的移动。内部传感装置由机载传感器、编码器、回转仪、激光测距器和加速度计等组成。回转仪用于确定工程机械的行进方向,编码器可确定自己的位置,计算移动的距离及方向。由于存在测量、计算误差,可通过外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对误差进行修正。目前,常用的导航信号有电磁诱导线和光学反射线两种,导航信号的处理采用推测航法。

(1)光学反射线法

光学反射线法主要用于地下工程,在隧道的顶部安装光学反射线发射装置,用摄像机拍摄光线,再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确定机械的位置,控制机械方向及车速。通常在重要地点的光学反射线发射装置旁设置条码标志,使机械对需转弯、减速、停车的地点加以识别。

(2)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是在机械的两侧安装数个超声波传感器(用来测量两侧障碍物和机械之间的距离,控制机械的转向,避免发生碰撞。该法适用于地下工程的施工机械。机械在隧道、坑道内行驶时,应及早发现道路的岔口,常用的方法是设立道路标志。但是在地下环境中设立标志的成本比较大,还要维护管理,比较麻烦。所以也有判断坑道形状的图象处理装置。

(3)光学反射线法

光学反射线法主要用于地下工程,在隧道的顶部安装光学反射线发射装置,用摄像机拍摄光线,再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确定机械的位置,控制机械方向及车速。通常在重要地点的光学反射线发射装置旁设置条码标志,使机械对需转弯、减速、停车的地点加以识别。

(4)自适应性施工

工程机械的自适应技术不仅能够控制机械的行驶路线,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工作装置自动控制。例如自卸车应能够准确地完成车斗的翻卸,挖掘机和轮式装载机应能够根据作业对象的性质调整工作装置的动作。实现铲土机和轮式装载机挖掘作业自动化。因此,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检测作业运行状况的功能。事先建立作业阻力的理论模型,进一步通过机载传感器检测作业中实际挖掘阻力,与理论挖掘阻力进行比较,进行修正。因此建立理论挖掘阻力模型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肖滨诗。 我国离心通风机技术整体改造的设想[J]. 风机技术. 2001(02)

[2] 潘伟,耿锋,罗晓春。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通用监测诊断平台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 2007(04)

[3] 夏士爱,丁士杰。 装载机双变系统油温超高原因分析[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5(03)

[4] 许纯新,王国强。 机器人化工程机械的研究[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1(10)

第4篇

一、沈阳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末,沈阳有国有企业177户,2014年产值2527.2亿元,占全市的18.0%;利税373.4亿元,占全市的32.8%;从业人员17.1万人,占全市的19.4%。随着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沈鼓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特变沈变集团等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沈阳机床集团的i5数控机床、北方重工集团用于隧道工程、电站和煤炭采掘的高端装备,沈鼓集团的大推力往复式压缩机、核电泵类产品等在国内同行中占据领先优势。但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多数国有企业出现负增长,传统制造业技术设备老化、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等顽疾进一步凸显,我市正面临着严峻的下行压力,稳增长的困难前所未有,国有企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

二、沈阳国有企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沈阳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并不高,无论是体制机制等宏观层面,还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微观层面都面临诸多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体制困境、市场困境和创新困境。

(一)体制困境

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核心症结是体制机制改革严重滞后。沈阳国有企业虽已大多数完成股份制改造,但产权单一、国有股独大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远远高于国内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平均40%的国有股比例。产权结构的相对单一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经营者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状态,一方面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运营仍有一些不合理的干预,企业社会包袱沉重,转型发展受到资金限制;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国有企业安于现状的守业思维,习惯于享受国家、省、市政策优惠,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技术、人才管理模式仍具有明显的封闭烙印。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和非国有企业以其较低的成本、经营的灵动性以及对外部先进模式的快速吸收带来的强烈冲击,部分国有企业危机感不足,行动缓慢,经济效益水平迅速下降。

(二)市场困境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也步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和非国有企业以其较低的成本、经营的灵动性以及对外部先进模式的快速吸收带来的强烈冲击,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传统产品占比大,危机感不足,行动缓慢,导致产能过剩、订单持续下降、市场需求萎缩等供给侧矛盾突显。调查数据显示,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和制造成本增加的影响,我市国有企业中反映订单不足和一般的企业占78%,人力成本增加企业占65%,原材料成本上涨的企业占31.7%。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化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提质增效已刻不容缓。

(三)能力困境

首先是产品成套和基础配套能力不足,无法实现由“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的转变。部分具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企业虽然在石化、矿山、输配电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套能力,但总体来说成套水平还不够高,由于没有工程设计、总承包资质,在国家大型工程中竞争不过大型央企;多数中小企业则由于资金、人才及创新驱动力不足而导致设计、制造和加工能力薄弱,工艺(软件)和设备(硬件)配套水平欠佳。

其次是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沈阳虽然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科研基础,但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与制造企业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成果转化机制,产学研合作严重缺失。统计显示,沈阳企业大多选择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方式,自主研发比例约占58%,委托高校、科研单位研发的占7%,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研发的占12%,平均每年只有7%―8%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低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

三、沈阳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加速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要着力清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国企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真正成为区域振兴的带动者。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首先应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性负担,解决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责,建立起高效的委托机制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既充分发挥国企的自主权。又保障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通过推进职业化经理人市场建设,建立市场化的用人、薪酬机制,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其次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实现国企绝对控制向相对控制的转化,确保国有产权的健康流转和非国有资本的决策权。鼓励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根据产业与资本的关联性进行股权转换和交叉持股,在厂长负责制、承包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市场与相关制度的调节,促进民营企业的私人股、法人股等以一定比例进入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主体的多元性,激发其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实施创新驱动,加速国有企业发展动能转换

摆脱低端制造的发展模式,国有企业必须摒弃孤立、封闭的发展思想,积极提升外部技术获取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创新。首先,国有企业要加大自身技术创新投入,建设高水平技术创新机构,以此为载体聚集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内外部转化;其次,国有企业应与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对接,建设开放、共享的创客空间和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知识交互效应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的合作研发,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最后,有条件的国企还应该放眼全球,积极走出去,一方面精准定位,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或海外并购,获取国际领先技术并做好消化吸收,加速提升自身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三)开展示范工程,加快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步伐

第5篇

关键词:选矿企业;现状;改进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ome of the ore dressing enterprise in Baoding City, some of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ill be propo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ore dressing enterprise;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市的选矿厂以铁选厂居多。铁选厂的选矿方法为磁选。基本工艺流程为:破碎——筛分——磨矿——分级——磁选——铁精粉和尾矿。目前我市的铁选厂普遍特点是规模较小,原矿品位较低,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由于钢铁工业对铁精矿的新要求等给选矿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市冶金矿山选矿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向前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冶金矿山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 资源保障程度低, 损失浪费严重。最近几年铁矿价格上涨, 出现开发秩序混乱, 资源富集区小矿遍地开花, 急功近利, 造成资源损失浪费严重。一些大型矿区被肢解分割, 大型矿山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后备资源缺乏。 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 产业集中度低。全市各类铁矿山规模以上矿山企业仅占全部矿山总数的 23.5%, 缺乏一批对铁矿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特大型矿山企业, 行业内出现无序竞争现象。 生态破坏严重, 环境治理滞后。矿山废石尾矿大面积堆置、废气粉尘大量排放、矿区水均衡遭受到破坏、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等造成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土地沙漠化, 影响矿区地形地貌。特别是近年来对低品位矿的大范围利用, 给环境和地貌的伤害是空前的。 一些小型矿山, 尾矿库、排土场没有达到安全环保的要求, 部分小矿山废石、尾矿乱排乱流, 应引起高度重视。 快速发展的背后潜伏经营风险: 近几年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 拉动了铁矿资源的需求, 价格大幅上涨, 采选投资连续高速增长。在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下引发的扩产投资项目, 大多数开发难度大、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 面临着国内钢铁增速放缓、国际矿石产能迅速释放和国际矿石价格下滑的严峻挑战。 还有科技水平偏低, 生产技术和装备依然落后: 行业整体改革的力度没有到位。 随着国民经济和钢铁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资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 资源、环境、人才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地制定冶金矿山发展战略, 促进产业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任务。 二、 对我市选矿企业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以“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推进技术创新。重点对资源勘查、复杂难采难选矿、高效节能采 选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矿山信息化、自动化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 组织科技攻关, 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提高冶金矿山的整体技术水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为内容的科技服务体系, 鼓励支持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同矿山企业合作, 促进知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 推动企业发展。 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建设和改造一批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现代化矿山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和装备, 促进节能降耗;重视生态“友好型”适用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地制定鼓励性、限制性、禁止性采选方式和采选技术名录, 采取有力措施淘汰一批落后的采选加工工艺、选矿技术及选矿设备。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人才汇集机制, 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人才, 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矿山工作, 提高科技人员的比重; 建立和发展面向全体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推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行业, 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

1、在选矿工艺方面进行改进

目前我市选矿厂处理的铁矿石类型以磁铁矿为主,是当前国内

铁矿选矿厂最主要的入选矿石类型。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成功的新工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阶段磨矿﹑弱磁选―反浮选工艺”,“全磁选选别工艺”,“超细碎―湿式磁选抛尾工艺”。

2、在选矿设备方面及时更新

第6篇

关键词:通信基站电源系统、整流,交、直流配电与监控设备、市电引入

近几年,在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带动下通信基站电源(含动力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产品品种、规格、系列、质量及产品新技术的采用,导致了基站电源系统复杂化,随着3G业务在各大运营商中实现商用,通信基站的数量又有了非常大的增涨,分布范围较几年前也产生了明显的扩大,同时基站中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

这些给广大通信基站维护的从业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各专业维护工作量在总维护量中的占比来分析,其中电源专业设备故障引发的相关维护工作量约占六成以上,寻找基站电源系统故障发生的规律,寻求快速有效的故障解决办法,提升通信基站的维护效率,提高通信网络质量已成为各大运营商运维部门和通信服务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组成

目前通信行业移动基站(以下简称基站)中的主设备大多依靠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UPS)提供能源保障。供电系统由整流,交、直流配电与监控设备、组合式开关电源和铅酸蓄电池组组成,业界主流的额定供电电压等级为-48V。系统设计时会根据负载的容量、市电可用度、保障时间、基站的重要程度综合考量开关电源和配套蓄电池组的容量。已经要做好维护工作,必须了解这些相关电源设备

(一) 整流,交、直流配电与监控设备

整流,交、直流配电与监控设备是局站电源系统的核心部分,担负着将交流电转换成通信设备基础电压所需的直流不间断电源。而且都能做到高稳定、高可靠、高智能化与扩容方便。

这种大容量电源系统的整流架上可安装监控模块,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按国内运营商要求设计,可实现三级监控,能收集、处理、上送配电、模块等监控板数据,还能根据电源系统当前数据对蓄电池进行智能化管理,有温度补偿、充电电流限制、电池容量计算、在线电池测试等功能,也能通过后台实现“三遥” 功能。与整流架配套的交流配电柜、直流低阻配电柜也很有特色,都经过智能化设计,自带CPU和智能接口,前者可检测交流电压、电流、频率、防雷器状态等参数,后者可检测直流电压、负载及蓄电池电流、熔丝状态等参数,两种机柜分别有输入过欠压、频率异常、防雷器故障或输入过欠压、充电过流、熔丝断等声光告警。

(二)UPS

我国各类通信网装备的程控化以及网络管理、运营维护、计费等大幅度应用计算机,加之数据通信与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对UPS类产品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新一代国产UP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得到发展,成为通信电源的一种重要产品。国内已可生产出质量高、品种与规格齐全的UPS产品,单机容量可涵盖,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UPS品种单一,功率小,不间断供电时间短,可靠性差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国内UPS产品都具有优良的防雷装置和防浪涌冲击与EMC性能。有高强的网络管理功能,提供RS232、RS485、Modem、SNMP网卡等多种接口,监控软件具备电源事件记录和分析功能,支持TCP/IP协议,可灵活组网,可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实现远程监控。操作简单“一键开机”,操作维护具有友好人机界面,全中文大屏幕显示,可查询各项电气参数、UPS功能设置、电源事件告警提示和故障定位。UPS系统具备自诊断、自保护功能,当市电出现故障或电池即将用尽时可通过监控软件自动存储用户计算机数据、笆蓖出操作系统,安全关闭计算机和服务器。

(三)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众所周知,蓄电池在通信局站电源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全国范围内的使用量属海量级,蓄电池的质量,充放电效率和耐久性(寿命)直接影响网络畅通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蓄电池经历了固定型防酸铅蓄电池、早期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阀控蓄电池)和近年新一代阀控蓄电池三个阶段。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阀控蓄电池,由于采用特种铅钙合金作板栅,或铅钙锡铝四元合金板栅,具有较强耐腐蚀、抗伸延性能,同时提高了负极析氢过电位,在充电后期有效抑制氢气析出,保持电解液水份不被分解,另通过超细玻璃纤维作隔板,利用气体再化合技术,实现内部氧的循环复合,再加上端头柱用多层特殊密封,确保了密封与无泄漏,在整个寿命期间无须定期补水或补酸等维护。

蓄电池的安全性有明显改进与提高,安全阀能自动调节内压,内置的滤酸片具有阻液和防爆功能,加之安全阀、滤酸片、密封圈、密封套、隔板、密封胶等关键零部件与材料全部采用优质件,保证了电池的安全、可靠使用。从运行现场见到,目前国产阀控蓄电池已可自由安装,不要求蓄电池单体端头柱非得冲上不可,面对维护人员侧置也可,一组蓄电池靠墙侧立,大幅度地减少占用机房面积,为电池组进机房以最短馈电连接至通信设备的分散供电创造了条件。

(四)组合式开关电源

组合式开关电源是一种电压转换电路,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升压和降压,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产品。因为开关三极管总是工作在 “开” 和“关” 的状态,所以叫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实质就是一个振荡电路,这种转换电能的方式,不仅应用在电源电路,在其它的电路应用也很普遍,如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电路、日光灯等。开关电源与变压器相比具有效率高、稳性好、体积小等优点,缺点是功率相对较小,而且会对电路产生高频干扰,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能产生有规律的脉冲电流或电压的电路叫振荡电路,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就是能满足这种条件的电路。

二、基站电源系统维护的现状

近年来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的技术已非常成熟,主流厂家的设备在功能、技术指标和可靠性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环境的适应性、节能、可维护性、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有了显着的提高。基站用的组合式开关电源的使用越来越简单,需要维护和调整的项目越来越少,维护人员在现场往往只是看看参数,量量电压,似乎觉得没没什么可做的。但是基站电源系统的故障发生频率并没有随着开关电源质量的提升而减少,故障维修所需要的技能也并没有随着设备的智能化和可维护性的提高而相应降低。反而有相当数量的电源系统故障需要维护人员有更加扎实的基本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才能顺利完整维护任务。

三、基站电源系统的特点

(一) 基站数量巨大,分布范围极广

电信重组使主要运营商相继成为全业务运营商,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商在3G网络建设上投入巨资。据统计,截至2010年4月,三大运营商的基站数量分别约为:中国移动55万个,中国联通40万个;中国电信30万个(数据来源于中国通信网)。通信行业的基站数量超过120万个,如此庞大的网络规模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使基站设备的维护面临空前的压力。

(二)基站环境恶劣,交流供电复杂

网络的全覆盖是各大运营商竞争的焦点,运来越多的基站建在偏远的郊外、公路的两侧、高山的顶上,有些基站使用农电、小水电或是借用矿山的工业用电,经常出现电压异常波动、停电等故障,使得基站的供电容量和供电质量都无法保证,市电的可用度非常低,给基站设备的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铁塔居高临下,雷击灾害频发

高山、野外基站的大量建设,使得雷击灾害造成的基站通信事故频发。铁塔一般都是基站附近位置最高的建筑物,并且铁塔具有良好的电荷输送本领,所以在雷云形成的过程中,铁塔顶端的电场畸变最严重,铁塔最容易引雷。强大的雷电流通过铁塔流入地下,在铁塔周围形成巨大的电磁场,感应出的过电压通过各种途径耦合到设备端,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射频引线、3G 的塔放电源线、光缆的加强筋等都是感应过电压的入侵渠道。同时雷电流释放形成的地电位抬高而进行的反击放电也是基站设备遭受雷击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 基站电源系统维护

以下我们将分别从市电引入、防雷系统、开关电源主机、蓄电池、环境与监控系统五个方面来提供一些维护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基站维护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市电引入

基站建设尽量考虑专线引入,避免在路由中加入漏电保护开关,如低压引入距离较长则建议架设基站专用变压器。对于市电故障频发的基站,应当果断进行市电整改,这是所有基站电源系统维护的前提。基站市电引入若与矿山、工厂共用线路则在维护中需要关注供电线路中操作过电压和电压异常波动的情况。曾经发生过由于采石场电锯的启动造成基站SPD和开关电源设备的频繁故障。维护中若发现基站平时市电情况良好,但前级设备经常不明原因的损坏,维护人员需要检查用电环境的影响,这点在我们目前的维护中做得还不够。

市电的零线必须保证可靠接入,相当一部分基站的市电故障是由零线的故障引起的。架空线路和引入铜电缆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专用接头压接,并做好防腐处理,这样可以防止接头长期在户外遭腐蚀形成零线虚接,避免零线接触不良影响基站供电安全。

交流配电箱要定期检查,防止接头松动,要定期检测基站交流负载电流,核对输入开关整定值的设置是否合理。

(二)防雷系统

基站是最容易遭受雷击侵害的通信网元,基站的防雷一直是通信行业雷电防护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基站的特点,直击雷对基站设备的损害极少,我们进行雷电防护的重点是防感应雷。雷击过程中,雷电过电压经过各种途径耦合到设备端,设备端口和线路间存在的雷电过电压超过设备的耐受水平,就会造成设备损坏。在基站的设计过程中会充分考虑雷电防护的需求,我们在后期维护中需要关注基站的防雷效果。若发现基站频繁遭受雷击损坏,需要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和检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整改。防雷是系统工程,光靠SPD或是降低接地电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维护人员需要按照维护规程定期测量接地电阻,目前的行业标准中对接地电阻的要求已放宽,事实证明一味降低接地电阻对提升基站防雷效果没有直接的帮助。

维护人员要定期检查等电位连结的规范性和可靠性,这点非常重要,却经常被忽视。另外基站维护中经常发生SPD烧毁造成严重的通信事故,维护中需要检查定期SPD的状态,有条件的话要用仪表定期检测SPD模块的性能,发现异常立即更换。

(三)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是整个基站供电系统的核心,通行行业入网的开关电源都具有很高的可靠度(MTBF),但是和网络安全息息相关的系统可用度,我们在维护中要同时关注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可修复性,努力降低系统的修复时间。开关电源的故障与市电质量、线路过电压、机房环境以及产品本身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日常维护中建议定期对基站电源进行检测,包括功能检查和性能检测,每年定期对风冷模块进行除尘处理,有效的日常维护可以大大降低电源设备的故障率。中达电通可以为客户提供类似的检测和保养服务。

抢修队伍要严格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认证,避免在抢修中造成二次故障和人身伤害。可以依托厂家建立24小时应急抢修联动机制,在专业厂家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备件库存,制定严谨的故障(事故)应急预案做到科学管理。

开关电源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设备,3G基站要在原先防雷的基础上做好上塔电源线的防护。

2008年以来,电源厂家针对基站电源开发出了效能管理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功能的设计必须保证在任何状况下至少有两个模块在正常输出。中达电通在开关电源的效能管理软件上已做了此项设计,用户可以放心使用。

(四)蓄电池

蓄电池是基站电源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基站蓄电池组的维护却一直是行业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蓄电池的维护以日常的检测和预测性维修为主。具体来说是对蓄电池组进行定期的核对性放电测试和容量测试,再根据测试的结果对蓄电池进行更换和维修处理。

蓄电池的健康状况与机房环境、开关电源的电池管理功能、市电可用度、蓄电池本身质量都有很大关系,维护中应同时关注上述环节。

蓄电池的使用中要严格防止过充和充电不足,对于有均充需求品牌的电池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准确设置均充参数。

基站电源系统大多有二次下电的负载管理功能,应当结合基站传输复载的重要性、市电可用度、蓄电池组容量和次要负载容量来统筹考虑二次下电跳脱电压的数值,不建议全网按同一标准设置。

环境温度对蓄电池性能和寿命的影响举足轻重。由于基站的市电状况不好,往往在夏季用电高峰,市电电压不稳定造成空调无法正常运行,使得机房温度严重超标,环境温度升高10度,又不对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其电池使用寿命将缩短一半。所以,我们需要对充电电压设定温度补偿,以避免高温下的过充和低温下的欠充。补偿的基准温度为25摄氏度,补偿的参数需要参考电池说明书设定。

发现不良电池要尽快更换,否则会导致整组电池容量的下降进一步则会引发通信事故,更换时要尽量考虑使用相近批次的电池。备件电池可以在日常维护和设备的汰换中取得并进行统一管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和不同容量的电池严禁混用。

(五)环境和监控系统

上面已经谈到机房温度的保持对蓄电池的重要性,机房灰尘同样也会对电源设备和主设备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做好维护工作的同时必须保持机房的清洁。

近年来基站监控系统的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维护人员应充分利用监控系统,保证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来减轻维护的压力。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压实机械;新技术;新理论

1.前言

在公路修筑中,压实机械是很重要的设备,无论路基、地基层、基层和面层都需要很好的压实,以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并防止沉陷、水分渗透等。随着交通运输量的迅速增大,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施工部门对压实机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压实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过程实现智能化以及高度自动化成为可能。

2.压实机械的新技术

2.1压实控制技术

近些年来,公路工程的土方工程量不断增大,采用传统的压实施工控制难以满足相关规范关于公路压实度的要求。科学技术在公路压实施工中的广泛使用带动了压实过程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人提出制造一种机器,这种机器通过振动部件与基础相互作用的动力特性比较科学的反映公路施工压实进度,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压实控制技术。很多公路施工单位根据这种公路施工压实实时监测的基础,不断追求公路压实信息的实时化处理。在国外的某些公路项目施工中已经有公路压实信息的实时化处理系统控制路基和路面底基层的压实的先例。这种系统的硬件设施有振动压路机、压实度仪、压实记录系统和个人计算机软件等。其工作的原理为:压实度仪将测量竖向振动的结果转变为电信号传给处理器;处理器将根据信号计算出的压实仪值、频率等显示在各种仪表上;压实施工人员根据仪表度数检测压实的进度;在整个压实过程完成以后,可以在现场将连续压实控制系统记录的报告打印出来[1]。

2.2压实机械智能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液压与电子控制有机结合使得压实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到过程不断实现智能化,显著提高了压实机械的压实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将自适应和自学习技术引进压实控制中,使得压实机械可以按照土质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自身各种工作参数,如振动频率、振幅碾压速度和遍数等,以使压实机械自动适应外部工作状态的变化。利用速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采集压路机械工作状态参数引入自我诊断系统,实现故障自动报警、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快速调节及压实度的随机检测,使压实作业始终在最优条件下进行。

压实机械实现智能化,使得压实系统能根据公路的实际状况自动选择与被压材料的密实度状况相匹配的振幅,其优势也是很明显的,不仅能有效提高压实度的均匀程度,避免由于压实机械的工作参数与被压实材料密实度不相配导致的压实不足或过压实现象,而且能够消除振动轮的跳振,避免粗骨破碎[2]。

Bomag公司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压实系统能够使振动轮在垂直或水平的两个极限或在其间的任何状态下工作。压实系统能够根据被压实材料的密实度选择与之相配的最优工作参数,如对于压实机械压实的材料具有低密实度的情况,系统自动调整振动轮的工作方式而在垂直方向输出最大激振力;而对于压实的材料具有高密实度的情况,则系统调整振幅的输出为水平方向,从而满足公路的压实度要求并实现均匀压实目的。压实系统的自动调幅过程是通过其中的传感器传回振动过程中的信号经运算处理后传给传动机构实现的,通过处理后的信号改变两组偏心块的相位角以进行调幅过程,实现压实机械的适应性调节。

此外,无人驾驶或地面遥控压路机也迈出可喜的一步,取得很大进展。如长沙矿山研究院研制成功的YZJ19A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地面遥控的振动压路机。但是由于我国振动压路机起步晚,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重型和超重型振动压路机生产数量和品种仍然较少,产品的可靠性和外观质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仍低于国外先进水平。

2.3计算机仿真压实过程

20世纪50年代的仿真机大部分是以电子模拟计算机为主机实现的,在部分特殊应用领域内也有以液压机、气压机或阻抗网络作为主要模拟设备的[3]。“由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精度较差等缺点,从70年代初开始 ,数字模拟混合仿真机得到发展。到了70年代末期,以数字机为主机的各种各样专用和通用仿真机得到普及和推广。”由于高性能工作站、巨型机、小巨机、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在80年代内人们对智能化的仿真机寄予希望,也在综合集成数字仿真和模拟仿真的优势的基础上 ,设计出在更高层次上的数字模拟混合仿真机,在一些特定的仿真领域内,这种智能仿真机和高层次的数字模拟仿真机都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4]。

由瑞典Geodynamik技术咨询公司开发的振动压实过程计算机仿真软件提供的仿真模型允许将土壤最基本的物理学特性作为计算机的输入参数,通过这种计算机仿真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不同的机械参数下模拟滚轮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性,并且还能够根据给定的土壤条件选择不同的压实机械机型和压实施工工艺,根据实际的公路状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2.4碾压作业连续控制技术

瑞典Geodynamik公司的压实设备控制与检测系统经过改装可安装于其它厂家的压路机上。这种控制与检测系统的硬件设施包括用于振动压路机和振荡压路机上的示波器,此外还有用于连续压实控制、文件系统和处理连续压实控制数据用的PC软件程序。其中的中央数据服务软件窗口可用于分析某一项目的连续压实控制在案信息,通过系统对其处理可将数据信息制成各种图表,这些表格还可以在系统的屏幕显示。

2.3压实工程辅助管理

Bomag公司研制成功的一种作为压实工程辅助管理的土方压实机械辅助软件,名为CARE,用户在这种辅助工具的作用下能够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状况(如工作量、现场条件、材料特性、压实度等)选择最为合适的三种压实机械配置方案,而这种辅助工具又对每一方案的使用参数(包括压轮类型、碾压速度和遍数、每层压实带的设置、最小与最大铺层厚度和铺层数、压实生产率和压实时间以及压实机械的振幅和频率等)都给出了合理的选用建议,以实现公路工程的最优化压实施工。

2.5防滑转控制系统

为了满足某些公路施工中的大型填方工程开发的防滑转控制系统可以简称为ASC(Anti-Slip control)。这种控制系统借助于调整液压驱动系统的流量给压实机械提供最佳牵引条件,极大地提高压实机械的爬坡能力,同时换能避免机器停顿或下陷。这种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进行大型工程的公路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6工业设计技术的应用

基于工业设计技术的第三代压实机械改变了压实机械驾驶室和大斜坡的发动机罩的外观,改用圆弧形的外观造型,极大的增加了压实机械驾驶室的活动空间(在30%以上),同时还能根据驾驶员的操作习惯选用舒适的高靠背座椅以及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与倾角[5],使得操作员的操作更为便捷。这种设计也增强了压实机械的隔离噪声与振动能力,整体的压实机械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3.结语

总之,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极为迅速,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对公路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路工程项目中的一种重要施工工艺,压实施工对于提高公路的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中的压实施工,在压实过程和机器工作状态实时监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压实机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建设高质量的公路设施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参考文献】

[1]赵延峰.公路压实机械新技术与新理论[J].民营科技,2012,(01):39-40.

[2]蔡亚杰.中小型压实机械在公路养护中的作用[J].西部交通科技,2009,(03):92-93.

[3]金洪峰.现代压实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7):22-24.

第8篇

关键词:自动化排水;PLC;智能矿山;故障诊断

在煤炭行业中,涌水量大的矿井占很大的比例,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与矿井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关系。目前,传统煤矿还坚持使用手动起停设备和人工监视的排水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应急能力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为了完全覆盖井下排水地点,岗位工人数较多,劳动效率低。随着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日趋严重,安全生产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科技进步迅速,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排水,是实现智能矿山的重要环节。实现主排水泵房无人值守,中转水仓以及离散小水窝自动排水,同时对排水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能耗进行分析,对设备本身健康情况进行智能诊断,为设备的维护提供预防性检修计划,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是未来智能矿井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1-3]。

1锦界煤矿水文条件及排水系统概述

锦界煤矿井田主要含水层有松散层孔隙潜水(沙层水)和直罗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风化岩水层)共两层含水层,前者包括河谷冲积层潜水和萨拉乌苏组潜水。局部区域存在烧变岩孔洞裂隙潜水。目前正常矿井涌水量为3700m3/h左右。涌水量主要构成如下:各综采工作面700m3/h左右、采空区1500m3/h左右、各个备用工作面探放水1500m3左右、以及各井筒大巷少量涌水。矿井设有2个中央主排水泵房,4个盘区排水泵房,2个潜排水泵房。根据现有主排水系统及管路设备,目前全矿排水能力为13300m3/h,可以满足矿井现有涌水量设防要求,并有较大的富余量。

2井下自动化排水系统

2.1主排水泵房自动化排水系统主排水泵房是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核心,为整个矿井排水系统提供动力。本文设备配置以锦界煤矿为依据,主排水泵房每台耐磨离心泵均配备大功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出水电动闸阀、排真空电动球阀以及压力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等自动化设备。同时为了保证离心式水泵正常运转,矿井均配备排空气设备或制定专门方案。煤矿排水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对模拟量数据和数字量数据进行自动地采集和检测。模拟量检测的数据主要包括水仓水位、电机工作电流、水泵轴温、电机温度、三趟排水管流量等。数字量检测的数据主要包括水泵高压启动柜真空断路器和电抗器柜真空接触器的状态、电动阀的工作状态与启闭位置、真空泵工作状态、电磁阀状态、水泵吸水管真空度及水泵出水口压力等。以上数据的采集主要由PIC实现,传感器将模拟量数据传输给PLC,然后PLC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依据相关因素,判断出煤矿涌水量,以此来对水泵的开停进行控制。其余的一些模拟量数据大多是用来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以便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及时的反馈信息,使系统及时的进行相关调整,避免损坏水泵和电机。各种的数据量信息被采集到PLC中之后,作为相关逻辑处理的条件和依据,对水泵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在整个过程中,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将模拟量信号在合适的采样定律下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PLC对其进行的相应处理,从而实现对水泵的自动化控制[4,5]。2.1.1主控系统主排水泵房主控系统由PLC控制器、I/O设备及各类传感器组成。自动化排水系统具备以下功能:①通过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控水仓水位情况,控制器根据设置的高低水位发出起泵、停泵指令,并根据水位上涨和下降情况调整运行水泵数量;②根据设备均匀磨损的原则对工作、备用水泵进行切换,防止水泵由于长期闲置造成电机受潮等情况;③主排水泵控制系统具备一键起停功能,同时满足就地一键起停、远程一键起停、检修等多种控制方式;④系统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缺相保护、欠压释放、过力矩保护及相序自动纠正等电机保护功能,具有水泵流量、压力保护功能[8,9]。2.1.2监控系统自动排水监控系统是主排水泵房的中枢指挥,通过矿井环网实现主排水泵的数据上传与地面远程监控,实现了数据共享。为实现无人值守水泵房,基于锦界煤矿主排水泵房监控系统的应用实效与工程经验,水泵房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6,7]:①水仓实时水位的在线监测,要求误差不超过01m;②主排水泵运行时的各种参数在线监测,如水泵运行状态,电机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电动闸阀、电动球阀的开启状态,出水管的实时压力等;③排水管路安装流量计,监测管路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可以监测排水管路的利用情况;④具备历史数据查询,运行时的实时监测数据均可存储于历史数据库中,实现历史回显,历史趋势分析等功能;⑤具备模拟值超限报警功能,同时将故障信息存储于报警记录历史数据中;同时可将故障信息推送至相关人员;⑥具有系统故障自诊断功能;⑦监控软件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直接,权限按需管理及动态画面直观显示等特点;⑧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维护方便、组态修改简便。煤矿排水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对模拟量数据和数字量数据进行自动地采集和检测。模拟量检测的数据主要包括水仓水位、电机工作电流、水泵轴温、电机温度、三趟排水管流量等。数字量检测的数据主要包括水泵高压启动柜真空断路器和电抗器柜真空接触器的状态、电动阀的工作状态与启闭位置、真空泵工作状态、电磁阀状态、水泵吸水管真空度及水泵出水口压力等。以上数据的采集主要由PIC实现,传感器将书模拟量数据传输给PLC,然后PLC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依据相关因素,判断出煤矿涌水量,以此来对水泵的开停进行控制。其余的一些模拟量数据大多是用来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以便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及时的反馈信息,使系统及时的进行相关调整,避免损坏水泵和电机。各种的数据量信息被采集到PLC中之后,作为相关逻辑处理的条件和依据,对水泵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2.1.3设备健康状况分析智能矿山是现代矿井发展的必然趋势,排水设备智能诊断是排水设备智能化的关键环节,了解设备实时运行及设备本身健康状况等信息是水泵房实现无人值守的前提条件。在水泵及电机上安装多维智能传感器,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模式,实时监测水泵、电机的振动和温度(定子温度和轴温)等参数,并且建立电机及设备重要部件振动、声音、温度的频谱分析,提取故障判断特征量,根据特征量的大小进行分级报警,对电机潜在的机械损伤进行探测和预警,同时预测设备状况的发展趋势。传感器综合分站可采用蓝牙等无线通讯方式与检修人员手持终端连接,检修人员在靠近设备后即可读取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健康状况,同时分站可将设备的报警、预警、检修、更换等信息直接推送至检修人员。2.1.4排水系统能耗分析矿井主排水泵房均配有盘区变电所,实现自动化排水系统与变电所数据交互,通过智能分析,采用“削峰填谷”的用电原则,合理安排水泵运行时间,使水泵尽量在负荷低谷处运行,减少日负荷曲线的波动,减少电力线路的有功损失和无功损耗,节约电费。锦界煤矿中央2号水泵房水泵运行表见表1。排水管路在长期使用后会在管壁发生结垢现象,增加了管路的阻力,间接减小了管路流量,通过主排水泵房进水、出水管路上安装的流量计,对排水管路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后台分析,可以了解管路结垢的具体情况,对及时清除管路结垢,提高管路运行效率具有指导意义。锦界煤矿通过管路流量监测结合数据分析及时清理管路结垢,见表2。改善管路结垢情况后,水泵效率得到提升,吨水百米能耗提高5%左右。排水管路在长期使用后会在管壁发生结垢现象,增加了管路的阻力,间接减小了管路流量,通过主排水泵房进水、出水管路上安装的流量计,对排水管路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后台分析,可以了解管路结垢的具体情况,对及时清除管路结垢,提高管路运行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2.2中转水仓、分散小水窝自动化排水

井下中转水仓担负着沿线排水过渡和补充排水动力的作用,传统煤矿仍设置岗位工对中转水仓水泵进行就地操作,劳动效率低。受巷道高度的影响,负压吸水罐自动排水装置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中转水仓自动化排水通常配有离心式水泵、电动闸阀、注水排气电磁阀等自动化设备,在设计初期考虑管路与水泵相适应,提高水泵工况点的运行效率。从实际应用实效来看,注水电磁阀频繁起动,寿命较短,直接影响水泵的正常运行,因此需合理设置水泵起停高低水位,避免水泵频繁启动。井下分散小水泵主要靠水位探头开关量起停磁力启动器进行控制,由于井下分散小水窝设置较多,考虑设备的更新较频繁,组态画面无法及时更新,锦界煤矿依据设备的使用及位置制作电子标签,做到设备即接即显。

3井下水情监测分析系统

水害治理一直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工作,目前矿排水系统不能直观体现井下水情变化的实际情况,如图1所示,通过对矿井采空区水位及入水、出水口增设水位及流量传感器,对井下回风巷道和泄水巷道的出水管路安装流量器,对矿井水情进行实时监测,系统提供矿井水情的趋势分析,通过先进物联网技术,实现矿井智能化联合排水,并为防治水工作提供决策性参考。水情监测系统除了能采集各监测点的水位,压力,水泵状态等信息外,还需具有继电输出功能,通过控制开关来起停水泵和发送报警预警的功能,实现水情监测的动态性、实时性、交互性。水情监测系统功能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水情监测系统可绘制水情实时趋势曲线、历史趋势曲线,自动生成各类报表。

4结语

在介绍了煤矿自动化排水系统所具有的特点的基础上,又对自动化排水系统各部分工作的原理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煤矿自动化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凸显出了在煤矿中应用自动化排水系统的优势及意义,以此来说明在煤矿中实施自动化排水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锦界煤矿通过完善井下自动化排水监控系统实现主排水泵房、中转水仓及小水窝无人值守。在实现无人值守的基础上,进行矿井水情监测,提出矿井联合排水的方案。同时通过管路排水情况监测和合理安排水泵运行时间段,提高水泵运行效率,并及时处理水管结垢现象,提高管路运行效率,可降低吨水百米能耗5%左右。

参考文献:

[1]张志龙,高延法,武强,等.浅谈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2013(6):378-383.

[2]李大伟,孟磊.煤矿井下自动化排水系统在实践中的运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6):28-33.

[3]李从科,张艳,等.煤矿中央泵房自动排水系统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5):299-300.

[4]熊树.煤矿井下排水泵组无人值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J].煤炭工程,2007(11):23-25.

[5]李胜旺,吉贵堂,赵晓旭.矿井主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2(1):55-57.

[6]张建民,张书国.采区排水系统的优化[J].煤炭科学技术,2006(1):78-79.

[7]宋玉峰.矿井排水自动化监控系统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1):33-34.

[8]马胜利,温国栋.嵌入式技术在煤矿排水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9(1):69-70.

第9篇

【关键词】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市场需求仍有不足。从主要统计指标来看,装备制造业存在下行压力且回升的基础不牢固。由于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市场有效需求下降,机床行业低水平产能过剩突出,用户需求结构升级,机床行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比较严峻。汽车产量下滑比较明显,经济效益跌幅较大,重型机械行业的重点产品产量明显下降。2015年1-9月,重型机械行业下行压力较大,行业统计的4大类重型机械产品产量大幅下降,矿山专用设备累计产量39.6万吨,同比下降15.3%,金属轧制设备累计产量8815吨,同比下降30.6%,金属冶炼设备58119吨,同比下降38.2%。水泥专用设备58118.7吨,同比下降37.2%。输变电行业是电力行业中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该行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输变电设备相对于电网建设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行业复苏迹象不明显。2015年1-8月,辽宁输变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5.9亿元,同比下降7.5%。实现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11.7%。实现利税54.8亿元,同比下降14,8%。2015年1-9月,变压器产量9965.5万千伏安,同比下降15,0%。电力电缆产量137.2万千米,同比下降5.7%。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战略性基础行业,对总体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亟需投入大批自主创新人才。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障碍

(一)装备制造业人才创新的动力不足

目前,对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没有形成,导致装备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难以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功能,缺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尽管辽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但同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比重仍然偏低,并且2/3的研发投入经费来自企业,政府的投入力度不高。虽然已经搭建基础的科技研发平台,创立大型的科研设施,但还存在着盲目重复的购置以及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其缺乏较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很难打造国际品牌,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二)科研力量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明确

目前,在辽宁省的科技事业单位中,存在多、弱、散等问题,大多表现为各类研究机构的重复设置以及高校科研所的交叉布局。辽宁省对于有关卫生健康等公共科技的投资存在严重的不足,公益类院所的人均经费相对比重较低,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也落后于基础研究类。公益性科技研究、平衡基础研究以及前沿技术研究三者间的关系略有偏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研发造成一定的障碍。此外,装备制造企业过多地从微观角度投入科研经费,没有从整体上研究公益性科技并重新合理安排,对于各个层次科技力量的布局也没有综合的考虑,使得创新人才无法充分发挥科研力量。

(三)创新科技人才流失和培养激励不足

截至2015年末辽宁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9.7万人,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17.4万人,专利申请4215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332件,授权专利2518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569件。2015年共有21项成果荣获国家的科技奖,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不仅如此,研发投入的人数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人才培养梯度出现断层,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并且,有不少创新型的人才在出国深造后并没有回国,这与个人职业的发展相关,也与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相关,创新人才的激励政策不足。

三、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自主创新动力

优化创新服务,加快设立“互联网+”的创业网络体系,建设少部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并建立“创业大街”、“创业园区”,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链条。在辽宁省内依托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实施产业化项目,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推动产、学、研、用协力合作,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助推辽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参与到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标准制定中,使自主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从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出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基地,使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构建全面的自主创新体系,创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一般来说,创新体系的核心来源于政府,主要负责对整个创新体系的调控,使各个参与主体实现良性互动合作。在政府的宏观指引下,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功能,这些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源泉,主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其特征是生产无形知识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基础性知识。构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检测平台,装备制造领域的平台企业或自主,或通过牵头协会、联盟等形式,组织提供一般装备制造所必需的全方位生产。完善装备制造业研究成果共享的政策机制设计,从横向打通产业链,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产品在政府采购和政府性投资工程中的应用比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