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7 17:42: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第1篇

主要表现为:1)缺乏知识产权总体战略指导。在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中,知识产权战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统摄性,能够指导和规范其他各项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缺失立法与政策的约束,使得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分散管理影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平衡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专利、品牌、商标纠纷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联合执法的形式进行管理。受经费规模的影响,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缺口,并且分开管理工业产权,使得人力、物力变得更加分散。3)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割,影响制度的完善性。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府普遍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在沟通渠道、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盲区,出现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没人负责的现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基层机构和企事业发生的有关事件。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由于手段措施不到位,导致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紧张、人员不足。

二、问题原因分析

为了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需要对构建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防止知识产权体系出现盲区。1)知识产权认知不到位。一方面是产权意识淡薄,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只侧重有形资产,忽略了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缺乏信息资源意识,地方政府部门没有重视知识产权信息传播的渠道问题,在自主创新中,使得专利信息难以发挥作用。在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时,企事业单位没有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2)知识产权行政法制建设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加大了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力度。但是,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立法中没有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地位和权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缺乏规范性等问题。3)知识产权分散多头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有形财产权相比,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发明创造依法获得的一种权利,通常情况下,这种权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所以增加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难度。4)知识产权制度短缺造成地方保护主义。所谓制度短缺是指因制度不完善,导致社会供给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工作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与正常的社会制度需求量相比,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的数量依然有限,出现制度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三、完善地方政府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措施

作为地方政府来说,需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法律的层面保护和鼓励企业的创新。1)统筹谋划。在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从整体上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且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政府职能变革范畴中。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自身的职能,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一方面在人财物上给予人为倾斜,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法规、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2)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中,非法律形态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政策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客观需要。3)完善地方政府行政法制建设。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行政执法方面,需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加强知识产权执法责任制。建立权威、高效的地方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协调机构与机制,其目标就是协调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的通畅性,并且梳理地方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严格控制执法成本,强化管理与执法行动的协调性。第二明确知识产权执法主体,遏制不合法现象。在日常知识产权执法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需要明确执法主体,确保知识产权执法行为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有效打击侵权等不合法现象。第三鼓励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化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真正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建立协调机制。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在组织运作方面,组织协调作为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组织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着知识产权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涉及不同的政策,所以需要各个部门进行统管,并且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与协调。5)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综合能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需要强化管理能力、保护能力两方面的综合能力。第一管理能力,地方政府需要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并培养一支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对其进行培训,巩固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第二保护能力,在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建立健全举报、公告等机制,对发生侵权行为的内在规律进行总结,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6)设立专项资金,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用于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项资金,对知识产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知识产权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拓宽知识产权教育范围,在知识产权教育中融入经济、教育、科技等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四、结论

第2篇

投资环境软硬并重

今后五年,是环渤海经济圈加快资源重组、实现合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和后奥运加快重点新城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内外高端资源向北京聚集、北京资源向郊区转移的关键时期,这些都给通州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州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转化成投资优势的一个关键是创造能吸引人才、技术、资本流入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近几年,通州以建设“北京新城区”为目标,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思路做规划、搞建设、抓落实。目前,在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北苑高架桥与北关高架桥南北交相辉映,东关大桥、运河大桥横跨运河两岸,三年累计新建、改扩建道路42条,共计165.2公里,“九横十纵四连通”的城市道路架构已经实现过半,无论是通州老城、东部南部新城还是与北京城区道路基本全部衔接,南拓东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显现端倪。

同时,通州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行政效能监察的暂行规定》、《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试行)》、《行政许可告知制度实施办法》和《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十个不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等规定。部分单位在加强机关内部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目前,已有区建委、规划分局、工业局、司法局、安监局、投资促进局、园区管委会、环保园区等多个经济管理、服务的重点部门通过了认证。

通州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促进了三辰动漫、北京图书出版发行中心、北京烟草物流中心、蒙牛乳业生产物流基地、李宁总部、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北京采购中心、招商局物流集团、国美电器总部等一批项目落户,吸引了大批在谈的商务型、创新型项目。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北京采购中心决定落户通州之前,也曾在通州周边、其他省份进行了多次调研、考证。在客观条件、优惠政策均衡的条件下,通州终因其优良的文化底蕴,诚信的社会氛围,赢得了苏宁企业的信任,促使其落户通州,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纳税7430万元。

北京通州亮出“诚信”品牌

通州区副区长张华在论坛上指出:“建设信用管理体系、维护知识产权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径。通州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面对新一轮开发建设的时代机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管理体系、知识产权在打造投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信用管理、知识产权当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为北京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02年8月27日,通州区知识产权局率先在全市正式挂牌成立,建立了专业化的集预警机制、在线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免费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引入知识产权机构、开通知识产权热线咨询服务电话、定期发送《知识产权动态》等多种方式,加强知识产权投资环境建设。

2003年8月成立了通州区信用管理中心,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实现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同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同时,通州区工商系统建立起数据34.7万条的企业信用信息,质监系统开展了相关的“质量行”活动,形成了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的合力。

面对难得发展机遇,通州紧扣新城发展定位,提出了统筹发展、改革创新、加快新城建设的战略部署,城市建设更为主动、理性、系统,基础设施成效更为突出,在重点打造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部件、都市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设了中关村通州科技园区、环保园区等新型工业园区,举全区之力打造了运河城市段、商务园两大商务中心,逐步搭建了“信息通、政策通、交流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的新“十通”经济平台,为企业入驻提供了优良的投资环境。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产业定位,使通州充分认识到了要发展高端产业就需要有高端的投资环境与之配套,需要全面提升投资环境建设。

第3篇

[关键词] 科技;知识产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53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87- 02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知识产权政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制定、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维护、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逐年持续保持增长,2013年专利申请量为144件,授权量为60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4.86%和6.67%。

1 具体做法及效果

1.1 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首先,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技术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以及技术委员会,设置专门的科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科研部门的领导力量,进一步规范科技工作,先后制定了科技市场运行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从而使科技领导体系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其次,为了加大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开发的力度,要求各单位实行每季度一次的科技例会制度,对本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实行收购制。再次,成立了以董事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的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网络体系;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五小成果”和“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体系。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1.2 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形成了集团公司考核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各子公司(直属单位)考核所辖矿(厂),所辖矿(厂)考核区队(班组)、区队(班组)考核个人的4级考核体系,下达各单位全年专利申请数量指标,将发明专利作为各单位“A”级创新单位的一项否决指标,即:全年没有发明专利的不能评为“A”级创新单位。对专利成果实施项目评审制,对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分别给予10 000、5 000元的奖励。每项科技成果完成,经过鉴定、验收后,在内部科技市场上由技术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评定项目价格,然后按照评定价格进行有偿收购后,加以推广应用。

1.3 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不断加强专利成果推广率管理

首先,集团公司结合省、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下发了“关于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集团公司各单位做好自主知识产权有关记录、存档、上报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建立了专利台账,形成了统一专利统计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其次,明确推广成果类别,对重大科技成果、自主创新成果、外来引进成果设置不同的推广管理程序,同时在成果推广计划制订、推广计划实施、推广过程跟踪、推广检查验收、推广效果检验等方面明确管理流程,并对单项推广成果实行积分考核制,推动推广应用单位及推广项目责任人实施的积极性。再次,加强与外单位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已有5项专利分别被南京双京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治市防暴电器厂、江苏徐州祥云电器厂、黑龙江省鸡西机械制造厂所转让,年可为企业赚的知识产权利润几十万元。

1.4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集团公司充分利用永煤电视台、《永煤信息》报纸、《永煤科技》杂志、《永煤科技信息动态》周报、网络办公系统以及板报等作为宣传载体,营造知识产权氛围,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识,推进品牌战略。抓住关键,组织知识产权实务培训,如2013年9月份,利用远程教育现场辅导机会,聘请专家在公司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知识产权培训,重点讲解知识产权创造、品牌培育的重要意义及专利基本知识。分批组织知识产权技术、管理人员参加远程教育学习,2013年主要组织永城本部54名学员参与远程教育学习,2014年逐步向驻外子公司普及,安排63人参加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普及知识产权专业知识。

2 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专利申请量日益增多,监管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出台有关政策、制度,引导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部分专利效益不明显,建议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资金扶持,对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成果的专利给与资金补贴。

企业专利持有量较多,但知识产权其他方面工作滞后,下一步将逐步普及企业版权、署名权、商标权、商誉权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第4篇

关键词:烟草 商业企业 科技体系 建设创新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按照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纲要中对烟草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但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构成,以及体系中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明确阐述。

2011-2012年,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处成立了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组,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实践工作进行了研究,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路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和重点领域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和规章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些成果和规章制度在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探索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素材。

一、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结构性基础上,为达到技术的创造、扩散与利用,在每个特定科技领域中的组织或经济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关系[1]。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五个子系统[2]。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包含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8个要素[3]。

从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烟草行业工商管理分开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集中在开展烟草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上,烟草信息化建设、卷烟流通领域、烟草专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科技创新项目偏少。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来看,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的项目开发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明显不足[4]。

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了知识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是以科技创新目标管理为引领,以科技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工作并规范管理,从而使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目标地开展。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人才培养等等。

从内容上来说,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又包括了不同的领域。技术创新分为烟草农业科技领域、烟草商业科技领域、专卖技术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领域、烟草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分为烟草营销管理创新,烟草销售供应链管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科技人才库和专家库建设等。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定范围内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组织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人才构成的开放网络,通过科技手段促进和进行新的创新、传播与应用。科技创新体系在组成和功能上有部分交叉,通过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和科技创新机制的调节,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体系内的组织与机构、科研力量、科技人员、资源信息、科研经费等要素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层次是否清晰、功效是否互补以及整体运作是否高效。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体系由多个要素的组合,各要素之间的组合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必须要形成有序的整体。体系中的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有效运行,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来说,涉及的相关部门众多,过程复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和衔接必须适度。因此体系建设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过程。

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建构立制、争取资源、重落实、强管理、创氛围”的步骤逐步完善。注重虚实结合,重点加强了保障机制的建设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在路径选择上,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易后难,先简单后综合。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同一职能部门可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先解决,对于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问题后解决;对于流程清晰的管理先优化,对于涉及对象的管理后优化。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形成,重点以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完善和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有显性效应的创新成果。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创新氛围,推动整体建设的开展。实践表明,通过较为科学的制度构建和路径选择,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和知识成果保护最重要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知识产权的有无、多少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了科技创新的程度[5]。烟草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给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烟草知识产权战略中列举了烟草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原产地标志及植物新品种等。安徽烟草商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多种知识产权,如烟叶原产地、烟叶新品种、信息化建设中的计算机程序、客户管理中的商业秘密、营销和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方法、销售模式等等。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的著作权。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还规定,资助的科技项目,要求对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和申请的专利等相关科研成果标注由安徽烟草资助标志等。

知识产权工作包括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四个环节。知识产权创造是源泉,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保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手段,知识产权的运用是目的。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知识产权活动的三个核心环节,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这些环节,保障每个环节良好有序地运行。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项目的立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创新成果保护形式的选择与具体手段,研究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运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烟叶新品种的开发与保护,烟草流通领域的服务商标设计、注册与管理方案,商标权保护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商业秘密的开发、管理与保护,电子烟务中的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和保护,客户名单和渠道秘密的保护等等都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展定期监管活动,检测侵权行为,在系统内部、项目资助方与承担方、系统与消费者等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制定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工作[6]。综合创新体系的自身特点,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的实证研究,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应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科研项目管理建设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了科研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建设,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分析研究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创新管理的原则和创新管理的体系结构,可为今后制定科研管理规定及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层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促进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项目培养、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奖励等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但要满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提升竞争实力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科技人才配置,构建评价机制,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激励机制在人才队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跟踪管理及后备科技人才管理,不断提高系统内部人才的素质,优化人才的成长及发展环境。

(三)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烟草商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是建设创新型烟草商业企业的重要内容,对建设世界一流烟草商业企业至关重要。应该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的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创新工作,形成烟草商业企业重科研、重创新、人人争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市场营销创新

作为流通组织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就是通过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组以使组织创新得以巩固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管理创新的前导。没有不断的市场营销创新就没有流通组织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在我国对国外烟草企业逐步放开市场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和不竭动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烟草商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核心动力,才能保证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科技开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以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促进科技活动的计划管理和规范管理,逐步推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B.Carlsson,R .Stankiewicz.On the Nature, Function,and Composi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1(1):93- 118.

[2] 何树全.试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问题与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5(3):64- 68.

[3] 李庆东.技术创新能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5(9):8- 13.

[4] 陈伟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与路径选择[J].广东农业科学,2009(5):23- 26.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第6篇

一、序言

(1)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科技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提升,知识产权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要素,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2)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但我市知识产权发展总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存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品牌农业,壮大支柱工业,培育服务品牌,繁荣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是缓解资源环境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4)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着力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和产业化,精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群,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二)战略目标。

(5)到2020年,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新机制。在主导产业、优势领域创造出一批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的行政和司法并行运作的保护机制更加健全,形成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制度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繁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支撑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6)2009-2014年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和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增长,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达40%以上,职务发明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量年均增长5%以上,商标国际注册不断增长;计算机软件、文艺作品等著作权登记和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和授权量显著增长。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明显提升。企业、高校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不断提高;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5件、250件以上;运用地理标志或集体、证明商标保护*特色产品的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版权产业产值有较大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队伍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诉讼案件的办案效率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率明显提升;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和公益性维权援助机制,盗版、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得以有效遏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明显减少。

———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商贸、人才等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培养一支能够支撑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管理、服务和研究人才队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浓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三、战略重点

(7)确立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地位。研究制定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完善重大项目和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健全与外贸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

(8)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要素向企业转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和文化创新。

(9)建立以产业化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搭建知识产权产业化服务平台,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激励政策,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集群。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积极培育驰(著)名商标,发展壮大品牌经济。

(10)优化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完善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加大海关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进出口秩序,提高出口商品的声誉。

(11)构建协调有序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活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合力。

四、专项任务

(12)专利和标准战略。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的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超前部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支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以自有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3)商标和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使用自主商标,强化企业合资、合作中的自主商标导向。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提高商标知名度,形成驰(著)名商标,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维护商标权益,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专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名牌产品。

(14)版权和创意战略。大力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动漫游戏、网络传媒、文化娱乐、广告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形成、产品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民间文艺整理、传承和保护,扶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

(15)商业秘密战略。指导企事业单位制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并对保密规则、奖惩等做出规定,依法打击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妥善处理保护商业秘密与自由择业、者竞业限制与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维护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

(16)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战略。扶持植物新品种培育,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植物新品种。保护、开发和利用遗传资源,普查地理标志资源,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机制,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扶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五、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17)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农业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加快农作物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和农产品品质优化,推进名优农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积极采取原产地地理标识或集体、证明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提高优良品种、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注册商标使用效率。加强涉农知识产权推广应用,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18)工业知识产权战略。围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高端化,创造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创造一批形成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知识产权,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围绕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品牌化,形成一批集成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后劲。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和技术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工艺流程,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提高在优势领域的主导权。

(19)服务业知识产权战略。综合运用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大力扶持科技、文化、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等知识产权型服务业发展,培育一批科技、文化、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服务业龙头企业及企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推进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商贸餐饮和社区服务等生产、生活业,实施老字号复兴工程,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现代服务业驰(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

六、战略措施

(一)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20)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事业的财政投入,对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和驰(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给予资助或奖励。支持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鼓励将自主知识产权上升为技术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等形式加大对知识产权发明人、设计人、创作人的奖励、报酬力度。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将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科研开发或教学实践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

(21)突出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实现知识产权机构、人员、制度和资金四落实。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指导10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制订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提高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支持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二)推进知识产权运用。

(22)推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开展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产品认定工作,原则上对进入国家和省制定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装备和产品,实行政府优先采购制。科技发展资金、产业技术进步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建立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园区,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在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兼并和合资合作中,注重对民族品牌的保护。(2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和风险投资加大对知识产权应用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资本运营。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展创业基金,促进中小企业重点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24)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执行能力,充实行政执法力量和知识产权司法队伍。强化行政执法、司法保护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及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制止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25)加大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案件的打击力度,集中查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建立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将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列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展会知识产权监管机制。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建设,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

(26)建立知识产权维权、预警应急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为维权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经费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自律和纠纷应对机制,妥善解决行业内知识产权纠纷。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公共平台,及时预警信息,化解知识产权风险,保障产业经济安全。

(四)优化知识产权管理。

(27)制定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规章和政策。制定和完善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规章和政策,在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创投融资、科技进步、吸引人才等政策中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28)加强科技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指标作为推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必要条件;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项目申报、评审和奖励全过程。

(29)加强对外贸易活动知识产权管理。制定外贸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出口知名品牌;建立外贸领域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招商引资、技术引进、项目合作、产品进出口等外贸环节,及时解决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

(30)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政府投资涉及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和产品,要进行知识产权论证评估,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规模以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重大经济活动中涉及知识产权的,要事前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报,并接受指导和监督;引进重大技术、技术装备和外资并购、技术进出口、中外合作等活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提供政策性建议。

(31)建立知识产权统计和考核制度。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统计范畴并定期公布,将知识产权纳入国有企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

(32)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立以专利、商标和版权信息为主的知识产权信息公益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及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和分析系统,支持企事业单位在研发、进出口、诉讼、技术引进等过程中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深层次利用。

(33)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以中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依托,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交易市场和网站,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研制知识产权交易协议示范文本。支持重大知识产权项目和产品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展览会、交易会等推广会。

(34)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信息、评估、鉴定和转让等各类中介机构,鼓励企业参与增值性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加强市场规范和政策引导,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机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中介机构,提高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35)加快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实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支持大、中专院校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支持驻济高校创办知识产权学院、设立知识产权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点,加快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36)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按照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系列,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供需信息库,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引进和培养数十名精通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具备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事务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数百名具有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培训数千名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业务人才。

(37)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广泛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文学艺术创作人员、教师等的知识产权培训。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培训服务。

(38)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宣传工作体系,定期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在精神文明创建、普法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

(七)加强组织领导。

第7篇

晨光院秉承“ 以人为本、科技兴院 ”的治院方针,积极开拓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先后建成了国内装置能力第二、技术水平最高的四氟乙烯单体和聚合物装置,国内装置能力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全氟丙烯和氟橡胶装置,以及无水氢氟酸、高纯四氟丙醇、六氟化硫等生产装置,实现了有机氟产业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十一五”以来,根据“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打造自贡国家新材料(氟硅)产业化基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我院加快了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步伐,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硬、软环境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工作总结

1、管理创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我院科研工作始终围绕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坚持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根据我院化工新材料应用面广、工程化技术瓶颈难度大等特点,集中全院的科研力量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下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计所、分析测试中心、计控中心、工程建设部、职工培训教育中心和科技图书馆等,专门开展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设计、实施等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的多项科技任务。同时积极探索合作开展自主创新新形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近两年先后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取得较好效果。

1 (1)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院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完善各项研究开发及实验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企业技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具备较好的氟、硅高分子合成材料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性能测试的技术服务条件,主要有:

—— 专用配套试验装置、应用研究设施等。工程技术中心配置有5L-500L-2000L的多套聚合装置、400L-8000L透明搅拌传质及搅拌捣碎、研磨冷模设备、专用精馏装置、-35℃冷冻系统、蒸汽供热系统等,可开展不同聚合、后处理试验、以及精细化工品的研制。同时,工程中心还具有完善的氟树脂、氟橡胶应用研究设施,如大异型制件成型加工烧结试验、填充试验、电气击穿试验、加工性能测试、耐老化试验、树脂流动性试验、生料带拉带试验、挤出成型试验、推压管成型试验、分散浓缩液浸渍试验、喷涂试验、DSC树脂分子量测试、电子显微镜粒子形态观察试验、氟橡胶加工性能试验、耐低温性能试验、低温脆化性能测试、分子量分布测试、氟橡胶挤出、模压试验等。

——质检中心设施完善,拥有进口色质联机、凝胶色谱、液相色谱、电子显微镜、门尼粘度计、流变仪、激光粒径仪等先进大型检测设备,可满足产品性能测试和试验控制的要求。

——设计所全部采用CAD等工具进行工程设计。

——图书馆具有十万余册图书、文献馆藏,并订阅几十种期刊,建有现代化的宽带网电子阅览室、较完善的网络情报服务系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注册用户和中国专利咨询会的金牌会员,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科院成都情报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计控中心建有完善的计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2008年,我院投入2000万元,建立了技术中心中试实验基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加快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是创新体系建设的灵魂,是构建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首先注重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工作坚持课题目标国际化、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的原则,为科技人员提供尽可能适合其发展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充分表现自己、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营造重才、惜才、爱才的氛围,在让科技人员感受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舆论和政策环境,做到尊重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为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和地位,我院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形成了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为首,公开选聘主任工程师和责任工程师的技术职务体系,其待遇等同或优于同级别行政职务干部,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工作的热情。同时,我院注重对学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制订了《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以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作用,科技创新项目人员结构实施优化组合,激励他们主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并对他们实行科研绩效考核和评定。

我院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聘请专家来院、送外培训、与高校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近年来先后选送了6人参加了EMBA工商管理硕士,25人到四川大学参加了项目管理、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专业工程硕士的进修学习;与四川理工学院合作开办了应用化工技术成人大专班和过程装备与控制成人本科班,鼓励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和技能。

1 2 3 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硬、软环境,我院已初步培养了一支勇于创新的技术创新团队,有机氟、硅领域的专家涉及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应用验证和分析测试等多个学科以及多个专业。

3、承担的国家、省、市及我院自行安排的各类项目进展情况

2006年-2008年,我院承担科研项目28项,其中科技部项目5项、国防科工委科研项目6项,国家新产品研发项目3项,四川省专利实施项目2项,自立项目14项。

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瞄准国际氟聚合物的发展前沿或目前国内市场急需的高端聚合物。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如 F46/F40、PVDF等国内长期空白的聚合物已完成小试技术开发,高纯四氟丙醇、全氟丙烯等含氟精细化学品、第二代改性悬浮树脂、高压缩比分散树脂、高涂敷性能的聚四氟乙烯乳液等已进入市场开拓期,经济效益显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包括鉴定或验收的科技成果、制定的各类标准等等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院共完成10项科技成果的鉴定验收工作,其中完成了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的3项科技成果鉴定,3项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的验收,3项科技部项目验收,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验收。详见附表二。

制定各类企业产品标准30余份,并参与4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5、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的效益以及对单位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情况

主要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的效益对我院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下:

①1500t/a氟橡胶生产技术②挤管用中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CGF2381 2 3 4 5 同时该技术还成功应用于我院《温室气体三氟甲烷减排》CDM项目,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利用国产技术、装备,实现三氟甲烷减排的项目,得到国家环保部以及国外相关机构的高度评价。

6、开展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所从事氟、硅材料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行业,也是高度竞争性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依存度都很高。由于地处内陆,原料、市场均在东南沿海及国外,相比国内其它同行企业,无形中已增加大量物流成本。同时内地相对落后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利于留住优秀技术人才。

虽然我院主导产品氟橡胶、氟树脂等依靠质量优势弥补了成本上劣势,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国内同行近几年通过各种努力,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竞争日趋激烈。为此,我院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力度,但由于总体经济规模偏小,转制科研院所可供抵押贷款的资产有限,每年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均用于发展项目建设,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筹措力度还需加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今后的工作设想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打造自贡国家新材料“氟硅”产业化基地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成果转化。

⑴ 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重点开发氟、硅聚合物高端产品

开发国内空白的高端含氟聚合物,突破产业化技术瓶颈,改善国内氟聚合物领域聚四氟乙烯树脂一枝独秀的局面,高端氟聚合物比重逐步调整到50%以上。氟橡胶重点开发耐低温氟橡胶、高含氟耐含醇燃料氟橡胶、F23型氟橡胶等特种氟橡胶;氟树脂实现聚全氟乙丙烯树脂(F46)、聚偏氟乙烯树脂(PVDF)、可熔性四氟乙烯树脂(PFA)、膜用改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40)、全氟磺酸质子膜树脂等高端氟树脂的产业化,成为国内品种最齐、综合实力最强的氟树脂生产企业。

有机硅方面,充分发挥我院在有机硅领域几十年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加强特种有机硅产品的开发,以苯基类特种有机硅产品为突破口,实现有机硅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⑵ 加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重点开发F40膜材料、全氟磺酸离子膜材料、四氟纤维加工技术,形成配套生产能力,满足建筑行业膜结构建筑、氯碱行业电解膜、工业过滤膜等目前国内急需,完全依赖进口满足的高端氟材料制品;配套氟橡胶产业化项目,大力开发氟预混胶、氟混练胶新品种,逐步改善国内以生胶为主的氟橡胶供应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⑶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先行”管理方针,贯彻执行中国化工集团“零排放”的治企理念,强化安全责任制,按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做起,从改革生产工艺着手,加大对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力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量,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⑷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争取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搭建企业自主创新的平台。积极筹建国家级有机氟重点实验室,加强产学研联合,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建设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研究试验平台,努力承担国家级研究和产业化项目,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水平并拓宽其应用领域,延伸企业产业链。

继续充实科技人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即能符合院情,又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科研、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机制,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效益中的贡献率。

把技术创新工作与群众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量化合理化建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奖励幅度。号召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开发新产品、探索新工艺、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合理化建议,使职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其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总结

1、专利申请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2006年10月,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我院委托专业律师事务所对现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突出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进步与鼓励自主创新的作用,保证了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并使之得到有效执行。切实有效地把专利工作纳入我院的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我院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我院制订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有:《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商业秘密管理办法》、《商标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暂行办法》等。

3、建立商标管理体系,规范商标管理

我院注册了 “晨光”商品商标和“晨光”服务商标。“晨光”商标近几年来被四川省商标局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4、坚持“以名牌促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品牌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市场知名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加强和规范“晨光”商标管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晨光”商标的国内、外商标注册与保护。积极开展“晨光”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工作和“晨光”牌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工作。

整合质量、军工、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五标合一”管理体系。

5、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第8篇

维科的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能力产业。这对每家企业来说,都是生命所系。随着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国际间的相关合作与交流也更为频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主办的中意纺织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研讨会,10月21日在上海举行。

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此次研讨会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作了《中国纺织工业与知识产权》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他谈到,中国纺织工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行业保护、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意识不断增强。从国家法律体系的保护,再到纺织行业组织、机构和企业,无一不把知识产权当作重点来抓,都在为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据了解,我国已经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建立了行政一司法双重保护体系。保护、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已上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商标局、专利局、版权局于1978年、1980年、1985年先后成立,我国各项知识法律中明确赋予了它们相应的知识产权执法权利,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还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自2006年以来。中国更是连续4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据统计,2008年,全国各地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就达24406件,审结23518件;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分别为4759件、469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6.11%和36.73%。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国家法律中,中国纺织产业更是将知识产权视为发展战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各级行业组织和机构积极行动,为行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构建各种制度基础。《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保护机制,加强纺织品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品牌意识”。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又要求中国纺织产业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材料技术、新型纺织机械技术和其他新型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继续扩大落实纺织CSC9000T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引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履行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福利、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大到国家法律,小到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策略,都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对加快产业恢复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产业升级“利器”

杜钰洲表示,知识产权对中国纺织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提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纺织工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跨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行业自律,包括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自律、保护知识产权自律,市场秩序自律三大自律。

的确,知识产权已成为提升产业升级“利器”,越来越多的事例也在证明着这一定律。江苏海门市叠石桥是中国著名的家纺集群地,由于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08年lO月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版权创意金奖”、“知识产权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等多项荣誉。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叠石桥采取诸多举措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知识产权工作上新台阶。强势宣传,营造“创新为荣,盗版可耻”的氛围;严格监督与规范引导相结合;组建家纺版权保护合作联盟,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除此之外,海门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海门市财政局对2009年1―6月海门市授权专利进行补助奖励。

从六、七十年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家纺企业1300多家、家纺专利1000多项、2008年市场成交额超251亿元的全国家纺产业最大的交易中心。可以说,“中国家纺之都”的成功打造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分不开的。

第9篇

[关键词] 科技革命;技术交易;资本市场;技术中介;信用评价

[DOI] 10.13939/ki.zgsc.2015.08.065

技术交易指技术供需双方对技术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进行转移的契约行为,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能力的指标。“十二五”以来,北京技术市场不断优化,整体持续稳定发展,技术合同交易总量逐年增长,经济发展受技术创新刺激,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重大技术合同的规模不断扩大,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技术交易市场日臻完善,技术交易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作用显现。

1 首都技术交易现状分析

北京地区科技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繁荣的北京技术交易市场,对北京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随着北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不断调整,北京技术交易市场随之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国技术交易的最大集散地。

1.1 技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首都技术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年,成交合同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458.5亿元,占全国的38.2%,比2006年增长2.5倍,平均增长速度达23.4%。技术合同共59969项,比2006年的51575项增加8394项,平均增长速度为2.5%(如图1)。

1.2 技术交易与经济增长呈现双驱动态势

随着北京经济发展进入深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技术交易与经济增长逐步呈现双驱动态势。技术交易作为科技成果展现的一种方式,代表着科技转化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2012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1657.3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3%,较2006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如图2)。

1.3 重大技术合同占比不断提高

2012年,北京地区重大技术合同①成交额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7.6%,达到“十一五”以来最高点,比2006年的49.9%高出27.7个百分点。重大技术合同2175项,占技术合同总量的3.6%。重大技术合同承载的技术资金较多,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标识,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重大技术合同与一般技术合同呈此消彼长的发展模式,表明了北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向方面更加依赖科技进步,尤其是附加值高的重大科技项目(如图3)。

1.4 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易加速推进

2006―2012年间,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与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基本持平,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不仅注重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不断吸纳外界科技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如图4)。

同时,随着科研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在技术交易中的地位已经被企业所取代。2012年,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输出技术合同合计9614项,成交额合计95.6亿元,仅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3.9%。虽然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两类机构输出合同成交额仍快速增长。2012年,科研机构输出合同6148项,成交额71.3亿元,比2011年增长55.6%;高等学校输出合同3466项,成交额24.3亿元,比2011年增长14.3%。2006―2012年间,科研机构输出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为11.0%,高等学校输出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为17.6%(见表1)。

中央在京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两类机构技术合同主要输出者。中央在京高校输出技术合同3215项,成交额22.6亿元,占高校输出的93.1%;中央在京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4439项,成交额49.8亿元,占科研机构输出的69.8%。企业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出合同的主要受让方。2012年,高等院校84.7%的技术合同输出到企业,科研机构70.5%的技术合同输出到企业,企业吸纳的北京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技术合同成交额共70.9亿元,占两类机构输出合同成交总额的74.2%。

1.5 首都技术交易对外省市的辐射力增强

2012年,北京地区技术交易流向北京市的合同金额为655.5亿元,占比26.7%,流向外省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1385.0亿元,占比56.3%,该比重较2006年的46.7%增加近10个百分点,表明北京的技术交易对其他省市的辐射力有所增强(见表2)。

2 加强首都技术市场中的全链条要素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1]下,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不断完善,企业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不断建立,激励客体由单一的组织逐渐转向对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具体的人。近年来,首都的技术交易市场不断完善,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交易场所建设初具规模,技术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企业日益成为技术交易的主体。知识产权及相关专利制度的立法不断完善,也极大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各项激励制度又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

技术成果作为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交易和转化越活跃,表明科技创新涉及的领域越广泛,技术进步和替代的速度才会加快,才有可能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进而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通过对以往科技革命的分析和对未来科技创新的趋势预测,可以发现,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将彻底改变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技术创造和知识生产等要素的跨国流动和交易为主的创新经济形态,科技创新与技术交易、技术与资本等相关要素的结合将更为紧密[2][3]。虽然无法预测新的科技革命何时发生,在什么领域发生[4],然而,活跃的技术交易和转化,必将会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激发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的诞生。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和首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需求,首都技术交易过程中的全要素(如图5)必须不断发展完善,部分要素要实现从无到有,不断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要求。首都应不断加强技术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激发技术交易活力,提升技术交易服务水平,强化首都技术交易对全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全球技术来京交易,将首都打造成全球技术交易中心。结合目前首都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首都技术交易市场发展[5]。

2.1 加强技术市场宏观管理,细分技术交易领域分类

自1998年科技部撤销了科技成果管理司,弱化了技术市场统筹、管理和体系建设,而技术市场体系市场化发展由于运行机制和市场诚信体系等问题,存在较多问题,技术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技术安全、危机管理和企业信用体系等隐患[6],首都应加强对技术市场的宏观引导和协调管理,完善技术市场监管体系,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为契机,不断细分技术交易的领域,通过技术交易大数据分析,挖掘新科技革命可能的诞生方向和细分领域。

2.2 构建信息化标准化的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技术交易国际化

2.2.1 充分发挥首都各类科技条件平台作用

利用已有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及其他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平台,整合首都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为重大项目落户北京、解决技术需求、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提供支撑。促进目前首都已有的各类行业领域技术创新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发展壮大,保障顺畅运行,积极推进其他各类和知识产权联盟组建发展。

2.2.2 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通过“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联合披露各类技术交易领域信息,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提升交易系统和平台的运行能力,实现联网京津冀产权交易信息,逐步建立京津冀统一开放的技术产权市场,实现技术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逐步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技术信息标准规范,提升技术交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扩大和完善相关技术交易平台,逐步构建国际化的技术交易平台。

2.3 加强技术交易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服务建设

制定首都地区相关技术交易服务中介机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促进技术交易服务中介机构的优惠发展措施,改善技术交易服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环境,出台保证技术交易服务中介机构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提升技术交易服务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改变技术推广中以政府为本位的传统思路,真正转到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化技术交易服务发展的新模式上来。

以技术市场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首都现代科技服务业。随着技术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首都应不断促进从事技术交易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评估水平和管制机制的首都现代科技创新服务新业态,提升相关企业、机构对新技术的测评、定价和评估能力[5],并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树立首都在全球技术交易市场中的战略地位,提高首都技术交易市场在技术评价评估中的话语权。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建立中外合资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组织或企业,为实现首都地区技术交易国际化发展、吸引国际技术交易来京交易、打造全球技术交易中心奠定基础。

2.4 促进技术交易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

2.4.1 建立和完善技术交易及技术转移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在部分重点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创业投资等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鼓励其参与重大技术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同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措施,扶持和培育面向市场需求的具有自身技术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前孵育试点,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积极关注境外企业在我国股票市场 “国际板”建设进展,促进技术交易转化与国际资本结合。

2.4.2 加快建立首都企业创新“科技投资银行”,设立促进技术交易和转化银行部

逐步缩减北京市现有的各委办局设立的各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项目和资金,将各类支持科技创新的市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通过市场机制,寻求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和职业经理人,运作使用资金,通过技术预测、技术预见等研究,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技成果进行定向“投资”,改变目前市财政资金分散使用、小而全的局面,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各类企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2.4.3 设立面向科技革命的技术交易和转移转化引导基金

改变目前各部门分散、重复的科技计划申报模式,弱化政府部门在技术创新中主导地位,真正让企业自主决定创新战略,成为技术创新的强大主体,运用市财政资金,设立“首都技术交易和转移转化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战略决策和遴选,重点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交易项目,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在京落地。

2.4.4 发行“首都科技创新彩票”,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技术交易及转化

通过北京市各有关部门审核,并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在国内率先发行“首都科技创新彩票”,彩票销售所得用于支持首都“科技投资银行”的运作,支持首都各类创新性企业的研发创新,并将部分资金用于促进首都技术交易和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2.4.5 加强技术入股,提升全民创新积极性

设立专业化运作的技术评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其科技评估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其专业技术评价和评估能力,对相关技术进行作价入股,借此激发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创新由精英创新向全社会“人人创新”转变。

2.5 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2.5.1 继续实施北京知识产权战略

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将知识产权放在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提高知识产业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首都各类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普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逐步探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所属企业承接和转化知识产权的利益分配和运行机制,挖掘各类下属企业的资本运作潜力,通过资本市场,加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单位的改革进程。

2.5.2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依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执法作用,建立健全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和执法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力度,增强企业和社会民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觉悟和意识,提高法人主体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2.6 构建公开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

2.6.1 开展首都重点行业和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面向新科技革命的重点技术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并与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技术交易等信息平台共享该类信息,加强技术交易中各方的信用披露,确保技术交易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公开透明。

2.6.2 制定地方信用政策法规及标准

修改和完善相关法规,研究制定信用信息管理、信用服务业发展等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地方信用立法工作。制定首都地区的地方信用标准,并推广到京津冀区域,使区域技术交易平台共享相关技术交易主体的信用信息。

参考文献:

[1]张瑞苓. 三次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58-60.

[2]任玉凤. 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2-28.

[3]魏明侠,程承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间的互动作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4):135-136.

[4]于娜. 三次工业革命演变的动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9):40-45.

[5]李志军.加快我国技术市场创新步伐需加强七方面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14(1):20-21.

[6]刘燕华,鲍红,王文涛.以技术市场为切入点推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N].科技日报,2014-7-7(1).

[7]郭俊华,曹洲涛.知识产权政策评估体系的建立与推进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

[8]姜长云,洪群联.加强产权和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20-31.

[9]毕娟. 技术交易视角下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J].中国市场,2013(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