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8 17:31: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舞台艺术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舞台音响;质量;条件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12-01

“音响效果”简称“效果”,是戏剧、歌舞、电影、电视等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运用多种专用器具和技法,摹拟或再现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雷声、枪炮声、各种车辆进行声、脚步声等等。其主要功能是创造舞台真实感,以烘托环境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音响效果”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同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等舞台美术的诸要素一起,共同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艺术世界,把天地大舞台浓缩到舞台小天地之内。东汉张衡在其所作的《西京赋》中,描写百戏剧目《总会仙唱》的演出盛况说:“复陆重阁,转石成雷,辟砺激而增响,磅磕象乎天成。”说明我国戏曲雏形时期避汉百戏,就已经有“音响效果”了,可谓先“声”夺人。

一、音响操作者的文化修养

音响操作者的文化修养包括音乐修养、声学基础、科技知识和文学修养四个方面。

舞台音响操作者是舞台艺术的二度创作者,音乐修养是决不能缺少的。比如:一个用MIDI伴奏的歌唱演员在舞台上高歌,他的伴奏就是由音响操作者来处理的。舞台上赏心悦目的舞蹈其音乐也得由音响操作者来处理,这时的操作者(实际上相当于乐队指挥)一定要用音乐的强弱对比来与舞台上的表演相呼应,二者相融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演出效果。

声学基础知识对音响操作者来说十分重要。无论是歌唱演员、戏曲演员、话剧演员还是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因为他们的振动物质、振动频率和所发出的谐波不一样,我们才能分辨出声音来自何处。只有了解了演员的声带振动频率和高低,了解各种乐器(弦乐、管乐)的频带宽窄才能找出他的声音特点和缺陷,再运用我们手中的音响设备使其表现优美动听的旋律来。

舞台音响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充分结合的一个新兴学科,科技知识同等重要。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音响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注入新的科技知识,了解新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参数。以及观察和学习国际音响设备市场的新动向。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加深对新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才能推动舞台艺术的发展。

文学修养是其他各种艺术的基础,要做一名合格的舞台音响操作者,就必须成为一名有文化的舞台音响操作者。舞台上的对话、道白及表演都离不开文学,我们要博览群书,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二、剧场的建声条件

剧场的建声条件好坏直接影响音响效果质量,会议大厅、音乐厅、剧场、电影院、体育场馆、多功能厅以及个种广场都有不同的效果要求。首先要搞一下测量,用声学仪器测量出场馆的声学特性指标,包括系统响应特性,最大声压极、声场不均匀度、传声增益、混响时间、声音的清晰度、可懂度等。它的特点是测量结果较为精确,客观用数据表达系统的声学特性。但不能全部反映人耳的听觉效果.如声音的丰满度、柔和度、明亮度、层次感、平衡度等等。最终用音响设备去弥补场馆建声条件的不足,运用调音技巧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音响效果。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修建剧场、音乐厅、歌舞厅以及教堂和多功能厅的建筑工程部门对“建声”这一词还很陌生,在修建场馆时只顾装修华丽而不考虑声场环境,从而导致声音的多次反射和声聚焦,即便有好的音响设备也不会有好的音响效果。

三、音响设备专业化

音响设备是保证舞台音响效果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舞台艺术呈现的成功与失败。话筒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的频率范围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反映演员和各种乐器的音色和保真度。如果一种声音超出了话筒、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的额定频率范围,那么,这种声音是不会被高保真地传送出去的。

调音台是音响设备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设备,是各种音源频率增补、声像定位、效果处理和混合输出的校正音源质量的设备,它是音响设备中重中之重。一个好的调音师没有好的设备就等于一个优秀的演奏家没有一件满意的乐器一样,是不会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的。所以说音响设备专业化配制是舞台艺术之花绽放的重要基础。

四、调音师的情绪

第2篇

    第一,能乐舞台布景方面所体现的“幽玄”之美。

    在能乐舞台的布景方面,最能体现能乐“幽玄”之美的莫过于“桥挂”(能乐舞台的布景)前面的三棵小松树。此三棵松树间距相等,由中心正台向边侧高度依次降低,除具有演员参照物的作用之外,还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远近感之差,能够让人幻想出高度参差不齐、树木种类繁多的森林以及人们从森林穿过向神灵祈福的场景。布景方面的“幽玄”作用值得肯定,首先“幽玄”布景突破了传统戏剧中频繁更换布景的繁琐,使能乐摆脱了地点以及时间的限制,保持了能乐演出的连续性。同时,“幽玄”布景还使能乐完成场面的大角度转换,做到了“不大不小一块地可家可国可天下,就这几人也父也子也君臣”的完美境地,给观众创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将能乐表演的自由性推向了另一个高点。然而,在另一方面,“幽玄”布景也给能乐舞台发展带来一定障碍。由于省略的布景内容过多,要想真正理解并读懂能乐,观众除了要理解舞台布景所省略的内容之外,还必须要理解省略内容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因而观众要具有一定的能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这一点带来了能乐与日本年轻人的隔阂,如何摆脱这一困境,使能乐进入到年轻人群之中是能乐舞台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能乐舞台采光方面所体现的“幽玄”之美。

    黑夜的黑能够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白天与黑夜交叉带来的幽暗更能够使人浮想联翩。从整体上看,能乐舞台在采光方面紧紧抓住这一点,通过黑与明相结合的幽暗催生“幽玄”之美,从而给观众创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在采光方面,能乐舞台最显着的特征即为不在舞台顶部设置照明灯之类的照明工具,而是通过人工采光等手段,使自然界的光线从侧面进入舞台进行照明,从而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暗——明——暗”的基调颜色变化情况。幽暗的产生给“幽玄”之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观众进入能乐堂,在光线的综合作用下,能乐舞台的其他布景都若隐若现,根据观众欣赏角度的不同,可以转换为各种存在,这使观众犹如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从而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在这里,人能够和神灵进行交流,能够为部落以及族人今后的丰收和幸福安康祈祷。这一舞台布景艺术较好体现了世阿弥对能乐理论的阐述“秘则是花,公开则不为花”(世阿弥《风姿花传》第六《花修篇》)。幽暗所产生的美是日本人追求的传统美学理念之一,日本着名作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对幽暗之美大加礼赞,表达了自己对幽暗之美的完全膜拜,这也正是能乐舞台艺术登峰造极给日本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

    第三,能乐舞台道具方面所体现的“幽玄”之美。

    能乐舞台的道具简约而不简单,同样体现着“幽玄”之美。“幽玄”之美主要表现在:(一)桥挂。桥挂是能乐演员进入能乐舞台进行演出的通道。桥挂是能乐舞台的重要道具之一。在能乐世界中,桥挂作为一种媒介,将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这两个不相通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演员从桥上走过,即代表从人的世界进入到神的世界,开始和神灵进行交流,使人能够体会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情况,同时也能使观众深刻体会到“幽玄”之美的含义。(二)“钟”。“钟”的道具在能乐《道成寺》中出现。该“钟”用布做成,内悬挂一铜镜,能乐演员按照能乐发展需要在“钟”内换装,正是这口“钟”在能乐舞台上的一起一落,为观众缔造了“幽玄”之美的空间,它代表着能乐演员身份以及演员所处世界的转变,同时也暗含着观众所观赏世界的不同。(三)“船”。“船”的道具在能乐《江口》以及《俊宽》之中出现。该“船”只是用竹竿捆绑的框架,观众在观赏能乐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既可以将其想象为豪华的船只,也可以将其想象为一叶扁舟。在“船”上发生的情况根据观众自身的定位也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想象。用竹竿做成的简单“船”同样给了观众一个无限遐想的幽玄空间。

    参考文献:

    [1] 山崎有一郎、葛西圣司.能?狂言なんでも賳栂鋄M],东京:桧书店,2003 .

第3篇

年满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固定住所;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申请经纪资格前连续三年以上无违法犯罪记录;非国家公务员;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具有从事文化经纪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文化经纪专业知识。

报名时须提交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1张;一寸正面免冠彩色照片2张;学历证书原件及学历证书复印件2张。

考试为上机考试,《政策法规与经纪实务》及《舞台艺术基础知识》两门按照顺序连续进行,每门时间45分钟,共计90分钟。考试时必须前一科交卷后才能进入下一科,因此考第二门时,是不能倒回再检查第一门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高师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尽可能选择国内外多种民族、多种艺术风格、形式多样的舞蹈代表性作品,并深入探索研究和加大展示,其中,以我国民族舞蹈作品、舞蹈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代表作品,国外优秀的民族舞蹈、传统舞种与具有代表性或流派独特的舞蹈作品,搜集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最杰出的获奖作品、表演艺术家及其社会影响。增加与音乐的合作众所周知,优美的旋律与富有律动的节奏,是舞蹈韵味的独特体现。一直以来教师总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舞蹈情感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讲解与音乐旋律、节奏韵律合作的培养和训练。而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往往是需要很大的合作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组合练习或是舞蹈成品的排练等教学内容中,加大与音乐的合作,特别钢琴现场伴奏的合作,增强学生音乐旋律美感和节奏韵味的动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增加舞蹈理论的讲授当前,只重视技能技术而忽视舞蹈理论知识是普通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所存在的最大问题。良好的舞蹈表演必须依靠理论知识指导下才能获取更加突出成绩。通过深入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基本原则。

同时,让学生广泛了解舞蹈理论基础知识、肢体艺术语言、人体生理运动结构和训练机理要素等,掌握不同舞蹈表演艺术家及不同舞蹈种类的理论著述。增加舞蹈创编的教学创编舞蹈节目,为歌曲编伴舞等,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实践,也是中小学和群体艺术舞蹈教师必备的能力。通过大量的民族舞、儿童舞、歌伴舞等创编的活动实践,使学生积极挖掘创编思维和组织肢体艺术语言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舞台艺术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加舞蹈教学法的内容在教学课程体系中加大“舞蹈教学法”是非常必要,“舞蹈教学法”重点研究分析和阐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方法。“舞蹈教学法”具有指导没有舞蹈基础或是舞蹈基础较低的学生,比较准确把握舞蹈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具体的理论知识指南;并且把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相互结合运用于实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浓厚的兴趣。同时,对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舞蹈学习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基本技术,提高舞蹈表演水平。而且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舞蹈教学法”都将会在他们今后所从事的舞蹈教学或表演工作中,起到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实践的指导作用。

如今教师只注重舞蹈艺术技能技巧的练习,全套照搬专业舞蹈学院,教学模式完全脱离了高师舞蹈教学理念与设想,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培养的极大错位。因此,我们要重视所有与舞蹈课程相关的相互渗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培养出基础扎实的综合艺术新一代人才。改变高师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方式从目前来,小组或男女分组授课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舞蹈课程发展需要。必须采取有机的结合多种授课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其一,在基本功,技术技巧训练上多采用分阶段性,针对性强的授课方式,除了小组或男女分组之外,要分出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认真观察综合分析,学生在舞蹈技能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两方面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舞蹈教学,定期一对一检查和辅导,如每逢双周一次。这样便于教师更好掌握学生学习舞蹈情况,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其二,舞蹈理论知识更多以集体授课形式,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与技术性结合为教学形式,依靠理论支撑与媒体技术互相交换教学方式,高效的实施舞蹈教学效率。

通过理论课堂传授舞蹈教学论、舞蹈艺术史、舞蹈作品欣赏等,以理论性、知识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教学内容,并大量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形象的展现历史悠久、精彩纷呈、内涵深刻的舞蹈艺术,从不同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展开舞蹈课程教学活动。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舞蹈艺术教学实践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表演形式,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学生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取。加大学生各种形式舞蹈表演的舞台艺术实践,如班级表演、年级表演、学院晚会、艺术节等,从技术角度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开设舞蹈艺术教学实践机会,用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作辅导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将来从事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拓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舞蹈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是紧密联系,它对舞蹈教学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及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文化艺术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使舞蹈课程教学工作符合学生与社会实际要求,全面顺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自我的总体趋势。

作者:李海革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小提琴;表现力;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66-01

一、小提琴音乐的表现力

(一)听觉: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因此听觉表现力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音乐的听觉表现力指演奏者能够准确地使用音高、音色及音长将音乐的特征及风格表现出来,如有的音乐是抒情、优美的;有的音乐是活泼、明快的;有的音乐是热情、奔放的,这就要求演奏者认真查看乐谱,根据乐谱提示,配合手法将乐曲风格准确展现出来。演奏者在演奏时首先要注意乐谱的表情符号,注意把握节奏,用演奏技巧呈现音乐的情绪、内容,让受众通过耳朵就能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为音乐增加听觉感染力。

(二)知觉:音乐的知觉表现力是通过演奏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判断而体现在音乐演奏上的,主要是指演奏者要有自己对音乐独特的认知与体验,赋予音乐一定的表现力,进而将作品整体的气质呈现给受众,就如对一个人的认知一样,我们通过他的言谈举止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征,音乐也是如此,我们通过乐曲的情绪、弹奏基础来了解音乐的感情基调,这就是音乐表现力的体现。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音乐气质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的演奏技巧将其完整地体现出来,进而形成流畅的旋律。

(三)情感:作为表演艺术,音乐渗透了作曲家深厚的感情,一首音乐作品之所以触人心灵,主要是作品当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否则就算再完美的演奏技巧,听起来也是苍白、肤浅的。对于练习者来说既要体会作曲者在作品当中的感情融入也要结合自己的情感阅历与体验,进而赋予音乐情感表现力,音乐才能直击人心,也才能使演奏富有感染力,音乐作品也才能长久不衰。

二、小提琴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当前艺术院校面对学生小提琴水平层次高低不齐的问题,必须在教学思路的改变和创新上下功夫。从专业课程上来看,小提琴课程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教学,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开始培养,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因此,高校可以尝试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学生小提琴演奏水平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没有小提琴基础的学生,要加强对其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从基础知识开始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对于有一定小提琴知识的学生,在巩固其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的训练。对于具有小提琴专业知识的学生和掌握一定演奏能力的学生,要加强对学生演奏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和配合能力,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应该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一步步落实,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加强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对此教师要引起重视。小提琴是一门具有情感的音乐艺术,通过小提琴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同时,小提琴学习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通过小提琴的学习,可以磨练意志。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中,无不充满艺术家的感情创作。因此,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将音乐中的艺术情感表达出来,深入地理解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的价值,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演奏出来的作品打动人心,富含感染力。

第6篇

关键词:重唱与表演唱;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一、重唱与表演唱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定位

重唱与表演唱在声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问题在重唱与表演唱中均有解决,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与其他拓展教学内容相比较,基础课程是最基础的部分,还能够增强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声乐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能够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尤其是针对重唱中的搭配形式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声乐重唱技巧形式,在舞台表演中也能够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通过重唱与表演唱来提升高师声乐中的教学质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重唱教学模式下帮助学生提升配合能力,并感受不同重唱形式中的声音变化,从而实现教学方法中的优化创新。从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向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中过渡,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表演能力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明显提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加丰富,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参与到声乐学习中。

二、重唱与表演唱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改革应用

(一)形式灵活易为不同程度学生接受

高师声乐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的重唱与表演唱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包容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声乐学习要求,使班级内学生的整体声乐水平得到提升。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内容比较单一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长时间处于古板的学习环境下不利于学生接触到新音乐,音乐创造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表演唱中注重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在掌握充分的声乐理论基础上将其与表演相互融合。原有教学体系中的独唱虽然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舞台表演能力也得到进步,但却不利于学生感受更多的音乐形式,演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而通过重唱与表演唱课程的引入,学生接触到了更加多样化的音乐环境,在演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不同声乐基础的学生在此环境下均能提升能力,符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需求。重唱与表演唱在形式比合唱和独唱更为灵活,在基础训练中体现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尤其在培养中小学师资上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重唱与表演唱课程在课堂中更能突出共性与差异融的特点,需要增强声乐驾驭能力。在演唱中比其他的演唱形式更细致、严谨。

(二)构建群体合作关系,提高声乐教学活力

在高师声乐教学计划开展中,通过构建群体合作关系来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独唱学习方法受课堂时间以及学生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最终的开展效果也并不理想,而通过重唱的方法,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声乐表演中的配合技巧。并且对于一些接触声乐时间,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能力提升作用,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得到的。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资源,从而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适应能力,教师及时的观察学生表现,发现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的现象时及时调整,避免个别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差而掉队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上把这一课程归为社会艺术实践课程类别,实践中看到了学习者适应性的高低能够决定其将来就业的最终去向。但由于学校教育制度僵化的影响,这样的课程仍然缺乏足够的活力,与社会艺术实践社群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三)拓展多声部歌唱和舞台表演能力

通过重唱与表演唱课的开设,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舞台的变化,通过教师的调动安排学生也拥有演唱不同声部的机会,从而在声乐能力上得到锻炼,针对演唱过程中的技巧练习重唱更有优势,涵盖的演唱方法也十分全面。重唱还可以将男声与女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其他演唱技巧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锻炼学生在这一教学环境中掌握更全面的演唱技巧方法,在声乐舞台表演中更具有配合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舞台表演的机会比较少,实战经验自然不丰富,通过重唱与表演唱演唱可以营造出真实的舞台表演效果,从而实现多个声部之间的相互结合。对于舞台表演效果的提升,重唱也更具有优势,尤其是一些戏剧歌曲表演中,独唱只能表达单一的情感,舞台效果也并不理想,通过这种简单的技术性方法融合,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演唱中学生的控制能力,教师了解到学生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进而实现对学生声乐能力的提升。通过尝试扮演各类舞台艺术角色,提高学生的舞台综合表演能力与驾驭舞台的能力,对于歌唱与表演的关系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与理解,为今后的舞台艺术实践和音乐会中的表现更好。

三、重唱与表演唱在高师声乐改革中的作用

(一)实现声乐演唱风格多样化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计划中,通过应用重唱与表演唱有效的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声乐演唱更加的多样化,这样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提升表演能力,并在课堂中通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提升,声乐演唱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充分信任教师并能够配合老师,才能为声乐教学改革创造一个稳定的基础环境,促进教学计划得到更高效的落实,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演唱风格过于单一的现象。一些民族音乐歌曲在演唱中难度比较大,是独唱表演中难以实现的,而重唱是可以改变声部结构的,从而达到演唱效果的提升,舞台表演中通过声部结构变化来实现来营造不同的效果,学生也能定位不同的舞台位置,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提升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声乐学习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可以帮助提升最终的演唱效果,学生在选择舞台表演的音乐曲目时能够确定更适合自己的曲目,从而实现演唱效果的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需要教师引导,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审美风格。在重唱中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音风格变化,自己的演唱技巧也能够得到提升,对不同曲风的歌曲的演唱更具有掌控能力,建立在欣赏基础上的曲风选择是更合理的,这也是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重点的内容,教学期间学生也会重点构建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鉴赏音乐曲目,并具有鉴别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了解如何在课堂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舞台表演中的控制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四、重唱与表演唱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改革中要注意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声乐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声乐技巧,同时艺术鉴赏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来帮助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中不合理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决,避免因沟通不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在重唱过程中更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发现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五、结语

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重唱与表演唱课程的设置是多元化声乐教学探索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多元化。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为高师声乐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延安.高师声乐教学小组课分声部训练与合唱训练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J].音乐创作,2014,01:190-191.

[2]王培喜.“重唱与表演唱”课程的艺术解读,音乐课程的规范与自由——试以“重唱与表演唱”课程为例[J].音乐创作,2009,05:164-166.

第7篇

【关键词】音乐剧艺术 高校 人才培养 宏观思考

一、对培养目标的重新明确

音乐剧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汇了当今舞台艺术中音乐、舞蹈和戏剧这三大门类。但是这三种艺术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怎样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这是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而问题答案正是对音乐剧本体的认识。音乐剧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具有音乐剧特点的声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三者之间关系是怎样的?解答好这些问题,也就明晰了人才培养的定位。这一点国外一些艺术院校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如俄罗斯的音乐剧人才培养,在歌唱训练上主要以意大利美声唱法为主,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后,一般歌曲的演唱都会游刃有余;在舞蹈训练上,采用芭蕾舞训练体系,重在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表演训练上,采用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尤其注重台词的训练。当三种艺术的学习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如在舞蹈中完成歌唱,在各种不同的情绪中完成歌唱等。尽可能将三者融为一体。而欧美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音乐剧人才培养院校,演员往往是在甲处学声乐,乙处学舞蹈,丙处学表演,而且都是自费。在日本,以著名的四季剧团为例,校、团是一家,学员入校跟随经验丰富的演员学习综合表演技能,并参与剧社的演出。综上所述,音乐剧艺术所需要的是能歌善舞能表演的复合型人才。树立起这种培养目标之后,则要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要,确保人才使用价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进行三位一体课程设置

有了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则需要有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课程设置与之相适应。要将能歌善舞能表演这三个培养目标,最终有机地融合到音乐剧表演这个大目标中来。首先是音乐部分。主要包含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两大方面。音乐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是尤为必要的,包含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培养内容和高校音乐学专业相类似,但是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为之后的歌唱和表演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声乐演唱是音乐剧表演的重头戏,各种歌唱技能的培养都已经较为成熟。本文主要强调的是一个歌唱观念的问题。上个世纪50年代“土洋之争”结束后,确立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方针,至今已有大批的演唱者因此而受益。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都是科学的唱法,但都不是唯一。特别是作为音乐剧表演来说,如果专注于一种歌唱方法的培养,学生很容易受限制,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演唱需要。所以要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的声乐观念。例如:武秀之教授提出的“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可以演唱美声、民族、戏曲、通俗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在音乐剧的多元化表现上,采用这种方法演唱的演员,声音音域宽广、更富于变化,能够从声音角度更丰富地塑造人物形象,使声音更具有戏剧性。

其次是舞蹈部分。舞蹈也是音乐剧表演中的重头戏,需要以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为基础,同时又能够体现出音乐剧作品的风格。具体来说,音乐剧教学中的舞蹈课程,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是舞蹈基础训练。可以参考国外以芭蕾舞基训为主的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各种舞蹈的基本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身体。第二个是形体训练。这是在第一部分舞蹈基本功训练基础上的加强,主要是对学生的形体和姿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气质。第三个则是有针对性的舞蹈类型学习。中国音乐剧艺术中经常会用到一些舞种,如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对此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丰富学生的舞蹈技能,适应多种作品的舞蹈风格的实际需要。

再次是表演部分。从当前表演的实际需要来看,表演训练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个是台词部分,一个是表演部分。台词是表演的基础,音乐剧演员的台词能力,应该达到话剧演员的水平,话剧演员台词训练所包含的正音、朗诵、绕口令等内容,都应该在音乐剧的台词训练中有所体现。另一个是表演部分,也应该以小品、话剧等舞台艺术的培养为标准,在此基础上,融入戏曲中身段的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上能够从容驾驭,并和音乐、舞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

音乐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之所以遇到了人才瓶颈,并不是人才数量上的不足,而是人才的实践性特征不强。也就是说很多学校按照培养计划培养出了音乐剧人才,却不能在短时间内上台表演,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舞台的表演需要之间还有这较大的差距。音乐剧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鲜有实践机会,多数时候都是在舞蹈房里进行各种技巧的练习,所谓的实践也不过是以集体的形式参加一些学校的文艺晚会,个人表演能力比较缺乏。很多学生在舞蹈房里表演得很好,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出的时候,就因为紧张而导致水平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此应该对实践环节予以大力加强。

首先是音乐剧鉴赏。特别是一些经典剧目的赏析,应该贯穿于音乐剧人才培养之中。在不同的阶段反复观赏。举例来说,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进行观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剧艺术,其具备怎样的特征,旨在帮助学生对音乐剧有最初的认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后的多次鉴赏,则是有针对性的鉴赏。比如歌唱、舞蹈和表演的专题鉴赏,台词、服饰的专题鉴赏等,也就是说,依照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进行相应的鉴赏。并不是将经典音乐剧中各种表演要求强加于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认识到自己和专业表演者之间的差距,明确下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向,从而使自己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

其次是校内实践部分。在校内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通过亲身创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剧艺术的本质和内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组织外部力量进行本土歌剧、音乐剧的创作,并由本专业的学生出任剧目的基本班底,主要演员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扮演。学生剧目是借鉴美国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自编、自导、自演歌剧片段、音乐短剧,体验制作人、导演、演员各职位角色。在实践中学习融合音乐、舞蹈、戏剧、人物及舞台美术等元素,体会歌剧、音乐剧制作的过程。在排演中,要确定好的排演方案。如角色分配、剧情发展形势、排演的时间地点等,以灵活、高效为原则。在各部分都排练成型之后,则要进行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彩排。学校对此要给予大力的鼓励和支持,在场地和设备使用等方面大开绿灯,定时举办专场汇报演出等。在校外实践中,可以和电视台、舞蹈培训中心、演艺团体等进行广泛接触,采用合适的形式进行合作。既能够满足这些单位的用人需要,也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四、完善相关设施建设

一方面,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类相关的建设。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门表演类的艺术活动,是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的。在一个拥挤、脏乱的环境中欣赏和表演音乐剧,与在一个宽敞、整洁的环境中相比,显然是后者的效果要好于前者。当前高校中,只有少部分学校具有专门的标准形体房和演出场所,多数学校都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经常改变教学和训练的地点。原本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却因为场地和设施的问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勉强开展教学,而各种硬件条件达不到,使得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进行相关的建设和完善。当然这个建设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做出长期和近期的规划。在长期规划中,要将音乐剧场地和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中,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逐一完善。而在短期计划中,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对全校的场地进行通盘规划,提高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要与更多的文艺团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各种演出,向他们展示阶段成果。建立学生作品网站,对创作、排练的歌剧、音乐剧作品进行展示,达到丰富艺术实践,展现学生才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音乐剧艺术虽然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发展是较为迅速的。当创作和演出条件都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不能够因为人才的匮乏而搁浅。作为高校来说,要认识到当前音乐剧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出可行的、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成为中国音乐剧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我们也深信,在所有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一定能够再次获得质的飞跃。

(注: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歌剧、音乐剧表演人才产学研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GLX290)

参考文献:

[1]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从百老汇到全世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黄雅.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及其带来的启示[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第8篇

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欣赏,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进行渗透,特别是通过戏曲艺术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从戏曲文化中的服装设计、化妆特点、舞蹈形式、表演手法、以及武术、杂技等传统民族元素的引入,将戏曲文化与舞台艺术融而为一,从而增强了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经典的戏曲名段是有生命的,如“花木兰”所表达的用于承担、自强自立的精神、“小放牛”所营造的诙谐幽默的生活观,更是对学生从体验中来获得良好的情操和修养。还有“小姑贤”、“小女婿”等曲目,让学生能够从戏曲文化中领略到情感的体验,精神的升华。历史戏曲将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人物进行充分表现,特别是戏曲艺术风格的渐进发展中,名家梅兰芳、叶少兰、马连良等,以其精湛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技能,赢得了世人对戏曲文化的赞誉。我们从课堂赏析和学唱实践中,一方面可以从音视频资料中来听、看;另一方面从引入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及鼓励学生组织戏曲表演实践活动,从被动感知到真切体验,是戏曲文化真正走近学生生活。如对于京剧《沙家浜》,从“智斗”戏中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角色的特点,并从中来感受戏曲艺术的博大魅力。

二、借助于戏曲艺术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改革一直在摸索中不断完善。戏曲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借助于戏曲文化艺术,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还能够从戏曲文化艺术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如我们分析李铁梅,我们讲解杨子荣,我们谈谈郭建光,其艺术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当前社会需要格外关注的隐性教育方式。同时,在戏曲教学中,对于传统戏曲中的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红灯记》、《杨门女将》等曲目,具有较好的德育功能,从《赵氏孤儿》、《铡美案》、《赤桑镇》等曲目中有助于体现社会正义,惩恶扬善;从《打渔杀家》、《将相和》、《打龙袍》等曲目中来融入历史名著和典故;从《打金枝》、《井台会》、《茶瓶计》等曲目中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总的来说,戏曲教育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其作用是深远的,而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三、推进中职音乐教育中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结合中职音乐教育实际,从戏曲艺术与文化知识的选择与推广上,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注重戏曲基础知识点渗透和推广,循序渐进的导入课堂教学实践;二是注重戏曲欣赏教学,特别是结合具体的曲目来介绍剧情、理解剧中人物角色,激发学生对戏曲人物的认知,特别是经典唱段的学习和欣赏;三是结合实际推广戏曲知识竞赛,或歌唱比赛,营造戏曲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爱上戏曲艺术;四是结合当前戏曲教学实践,积极拓展戏曲教育方式,如开展戏曲交流,促进戏曲的宣传与普及。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 规格 风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舞蹈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一、民间舞教学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舞蹈课堂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训练课,也是培养民族舞蹈或舞剧演员、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专业必修课程。民间舞这门课程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及目的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形态技能、心智技能)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以适应掌握各种民间舞所特有的节奏、动律和风格,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为学生在舞台艺术实践和将来从事民族舞蹈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民间舞的课堂教学,是以中国各民族独具风格特点、生活气息浓郁、个性特点突出、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训练价值的教材为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不能解决的技术技能问题。同时,通过民间舞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能、美学思想和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其教学目的和训练意义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二、民间舞教学特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