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07:13: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会计实训;关系;存在问题;实现途径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会计也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时展到如今的会计电算化。但不论如何发展,会计这个专业所强调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始终如一的,最终目标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变的。如何使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集知识型、应用型、技能型为一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专业的要求,成为高职会计教育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研究的重点。
一、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的关系
(1)手工实训是电算化实训的基础。手工实训的目的: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账务处理流程,提高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技能,从而锻炼学生手工会计实际动手能力。手工实训的最大优势在于使学生明确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也为下一步进行电算化实训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训让学生知道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反而对实现电算化起着指导性的作用。(2)电算化实训实现了手工实训的升级创新。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目的:通过实现计算机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以特定的财务软件为依托,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完成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电算化实训的强大优势在于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把财务人员从高强度的计算工作量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会计的分析、评价、预测、决策职能。与手工实训相比,让学生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及必然性。
二、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分开进行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单位综合业务的发展。教材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依据,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实训效果的好坏。目前大多数实训教材的特点是:经济业务内容简单,体现在业务量的数目上,还有内容的结构难易(如:还是以老一套的采购、销售、利润核算为主,较少涉及股权投资、债务重组、差错更正、或有事项等业务)、行业范围局限(如:大多以工业企业为设计对象,缺失商品流通企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设计的交易或事项前提都是合规、合理、理想化的,不需学生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就可完成。实训目的旨在如何正确核算,忽略了财务管理、税收、金融等相关课程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分析评价。(2)教学方式单一,过分强调会计的核算职能。手工模拟实训一般是每名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完成相当于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一个人充当财务人员的各种角色,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既是记账凭证的制单又是复核等等,给学生感觉混乱,同时也分不清不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电算化实训也没能克服上述缺陷,同样是由每名学生完成建账记账凭证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的账务处理流程,所不同的是由计算机代替进行了。通过实训学生除了熟悉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形成外,关于财务是如何运作的,如何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依然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思路认识。(3)指导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水平受局限。实训指导教师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其业务水平和实际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许多学校的会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拿到的证书挺多,但自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具体的业务环境未亲身经历,在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想象,纸上谈兵。教师在理论授课时,过多的向应试教育看齐,很少顾及经济业务的理论联系实践及具体运用,片面追求证书,导致学生到用人单位后业务操作水平跟不上的现象。(4)分开进行实训的认知偏见。有些学生在完成了手工实训的账务处理流程后,认为对电算化知识稍做了解,就能直接上岗,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在电算化环境下,只要会处理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其他的都是由计算机代替人来完成的,没有必要学习账簿的登记、结账、对账、财产清查、报表的逻辑计算等。
三、实现手工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的途径
1.加强综合实训教材的建设。作为综合实训的教材,该教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设计行业的广泛性,在编写过程中不应该紧盯着工业企业,核算对象涵盖面应该更广,比如时下商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等;业务范围宽泛,作为一套综合实训的教材,业务量不仅仅局限在老一套的常规业务上,而应该集企业财务的经济管理、决策判断、分析评价为一体的系统全面化教材;校企联合,教材用到的业务最好是从企业中拿到的最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贴近实际;适当加入需要学生发挥监督职能才能完成的业务,提高学生的审核观察力。
2.选择实用的软件。一是财务软件的通用性较强,既能满足工业企业的核算也能满足其他行业核算的需要。二是能够处理企业各方面的业务,不仅仅是总账模板的核算。三是软件的容错能力要强,有的软件在同时开启一百多台电脑时经常会出现问题,这就使综合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四是最好能够兼有对综合实训的评测功能,这更有利于课程的开设。
3.综合模拟实训的有序展开。第一步是手工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一整套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的方法,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登记,经过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第二步是实现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配合、相结合。要求学生3~4人为一组,先练账模块下操作技能,也是最基本的电算化操作。即建立账套、操作员权限分配(每人担当不同的身份)、数据初始化、账户的科目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自动登记、会计报表的形成一整套电算化操作。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结合自己已完成的手工账务处理资料,如:已经编制好的记账凭证,进行快速的输入;各账户发生额及余额的核对等等。第三步,实训结果的对比总结。找出相同点,如:核算的对象是相同的,处理的经济业务内容也是一样的,账务处理流程都是围绕证账表进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找出不同点,如:运算所采用的介质不同,手工账务处理下是以人为主体的计算器协助计算方式,而电算化环境真正发挥了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准确率高的优势;处理会计信息的起点不同,手工账务处理下是以原始凭证为起点,而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为数据处理的起点;账务处理核算过程不同,手工账务处理下是由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共同完成的,电算化环境下可以不用由专人进行总账、明细账的登记,对账、结账工作由计算机结合财务软件自动完成;会计信息的保存方式不同等等。通过两种实训结果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的基础上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做到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技能都懂都会,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会计实训教学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目标,教师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强化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密切程度、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实践能力。第一,鼓励教师争当“双师”型的人才,即同时具有会计师和讲师资格。第二,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第三,组织教师定期到公司企业一线的财务岗位挂职或培训,总结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以更好的应用于实训教学。
总之,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手工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研究改革的方向。实现手工和电算化下的综合实训操作,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用人单位培养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型团队;思维导图;云课堂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重在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研究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需要正视和思考。
(一)以考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过于单一,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脱节会计软件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分析等各种业务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只讲授财务部分的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力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体现ERP软件的核心管理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二)实训技能教学仅以软件使用流程为主,缺乏原理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以教授某主流会计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内容,以操作实训为主。因院校课程设置的课时及师资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只针对考证需求,以一个会计软件进行讲解,忽略能力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同时难以独立面对企业的财务业务。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依赖性过高
目前,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通常一般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实上,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僵局。环境、设备以及人的状态都直接导致了演示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接纳吸收的差异。我们留意到很多学生都在自主实训时遇到软件操作的瓶颈,教师只得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软件操作和业务处理上,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过高,同时也导致实训教学进程的拖沓,最终使实训教学只能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中。
二、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简介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为例,研究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特点,通过编写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关键的目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的核心,同时也是极大地提升职校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四位一体的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自编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
笔者在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过程中,有感项目任务式的教材资源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体系。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我们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教材以一家小型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以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16个项目及81个学习任务作为实训学习载体,以原始账套资料进行真账练习。配套的实训教材系统化地设计和推送学习任务,覆盖知识点广且贴近企业实务,难易适中,兼顾拓展性。在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学习更容易形成系统、体系。项目任务驱动式实训教材思路清晰、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际编制并推送学习任务。形成实训课程的“技能树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技能知识点系统化、内化,推动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实施。
2.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
中职生从初中的基础学科学习直接过渡到职业技能学习,对比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心理认知到知识基础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中职教育遇到的挑战之一。中职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因个体差异、领悟能力的参差导致实训学习效果的不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未能完全建立,依赖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框框桎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去探究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项目任务,更容易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个人学习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入快速学习通道。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组——破冰——团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成员互助解疑答难等方式在学习任务下达的同时,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通过学习团队的创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鼓励、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完成任务业绩呈现等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3.思维导图——创新思维方式导入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70年代所创,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将复杂经济业务处理流程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操作步骤示例图,可以让学生学习效率成倍数上升。例如会计电算化购销存实训步骤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先将准备好的购销存业务流程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经济业务流程有形象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帮助学生从软件操作的迷宫中走出来,结合学生实训操作体验,更高效地内化与掌握操作流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实证研究证实,思维导图的形象思维方式导入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会计经济业务处理流程是一个体系,传统的教学难点在于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记忆流程操作,进行反复的操练。而实训操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够能理清思路?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一张纸或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流程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业务流程的构架。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训体验作图,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4.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目前由于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实训场地的限制导致不是每个职校生都可以大量地进行实训练习操作。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预习、复习、自主探究实训操作、总结要点、团队分享等。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一个关键点在于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资源平台的构建。我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包括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会计电算化实训》实训教材配套网盘资源、会计专业空中课堂。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通过多个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实训项目实训提示、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准备、实训项目微课视频资料、实训项目过程性账套数据、会计电算化学习软件安装版软件等自主探究学习资源。
三、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小结
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通过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开启创新学习思维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碎片化个性化学习、课堂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相互探究、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学结构实现了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新模式。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是系统化、体系化的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它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中职实训类课堂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
[2]刘丽琼.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岗前实训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2015(8).
[3]毕启冬,唐文文,张彦鹏.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2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职、教学
2000年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覆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里,特别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普及率很高达到80%以上,急需大批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全国中职院校也相应的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毕业生难就业的现象。我做为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谈谈自己在教学和实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规范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为学员打好会计基础知识和电算化操作本领,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
(一)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1、会计电算化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现在的大多数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60、70前出生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谈何教学生,会计教研组的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可是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会计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财务软件一旦更换后就无从下手。
2、对专业课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但缺乏积极引导和学习交流机会。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专业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故障处理、办公软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维修、网络应用等实用技术为主。重点培养年轻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参加国家、省、市计算机和会计各种等级考试,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教师。
(二)教学课程的设置
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意义、英语、语文、数学、证煌蹲省⑹谐∮销、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辅助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学校应该精简、整合一些辅助课程,给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腾出更多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电算化模拟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实施,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故障处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在办公软件中重点 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把excel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非常实用让毕业学生受益匪浅,在对毕业生的回馈信息中已经得到证实。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训练,为以后毕业学员到工作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中,模拟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平时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实用的、专门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纰漏,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
实际账目模拟案例教学,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由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扮演企业财务科室人员,按财务流程相互配合分别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账目处理,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效率,教师检查模拟操作结果、点评、总结。这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教学与学员互相配合,学员与专业相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思维、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了的主动性,为学员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指明了学习方向,并为学员到企业实习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加强校企合作,把拟毕业学员送到企业财务岗位,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双赢策略使学校方面可以及时反馈社会近几年对本专业需求量和专业技能的调整,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对企业方面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知名度、社会效益、吸纳储备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实施方法:
1、和有财务资质认定单位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就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和各类企业合作。例如: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让学员接触多种类型的财务账目。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案,按教案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加强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3、外聘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业或软件公司、鉴定部门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直接关系到会计相关专业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专业人才培训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在传统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考核方式和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考核方式单一、内容不合理、考核评价不科学。为此,笔者提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些设想,采用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会计岗位。通过实务操作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应用技术,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促进高职学生的应用技术型实用人才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近几年来使用用友公司开发的用友ERP认证考试平台,使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目标合理化、考核内容更科学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而且严格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要求来执行,促进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突出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考核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临具体不同会计岗位的情景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实务过程中能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且引导学生自己对会计不同岗位职业的认知,从而促进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形成,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岗位工作能力也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体思路
由于本课程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将实务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岗位的需要及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最终持证就业。
(一)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认证考核的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
1.教学过程的模块考核,考核学生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也属于该课程基础考核,过关环节。由学生从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中选择其中三个模块,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的试题类题为单选题(10%),多选题(20%),判断题(10%),实务操作(60%)。
2.教学过程中期末综合考核,属于该课程的提高环节,主要以财务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为核心(在基础环节上增加应收、应付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进行考核内容的改革,将知识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务的完成当中,完全按照会计工作中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体现会计职业的需求,实现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业务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原始凭证来展现。考核的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5%),日常业务处理(40%),固定资产(10%),薪资(10%),月末处理(15%),报表(10%)。
3.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训模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应用财务软件把手工账转化成电算化账。要求学生结合财务会计手工的实务操作(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灵活启用财务软件的相关模块,也属于该课程的挑战环节(对学习好的学生主要挑战购销存模块的应用)。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各个辅助功能,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综合实训考核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0%),系统初始化(20%),日常业务处理(50%),期末处理(10%),报表编制(10%)。
4.资格证、竞赛证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考核挂钩。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模块考核。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或信息化大赛成绩纳入教学过程的期末综合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置改革
为了满足会计与审计以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培养。
1.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 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融合到每个岗位,组织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岗位课程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分岗完成核算、稽核、纳税、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内容连贯地融到实务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岗位课程学习的吸纳,也利于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编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校本教材
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 我们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组织教材编写,由于课程体系打乱,知识点重新组合,课程衔接难度较大,依靠本校老师完成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和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发本专业的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力求新颖,内容详实,突出重点,强化实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材编写时应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应体现岗位分工和操作氛围的创设,实训教材内容要满足三年连贯性实训需要。
3.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
要按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减少模块单独应用,根据日常业务整合模块。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组合在一起, 起到边学边练。例如: 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基本实训》或《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时, 应同步安排《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会计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既突出了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又加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三)考核成绩评定
1.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
形成性考核为200%。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考核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为平时实务模拟成绩考核(20%)+期末实务考核(70%)+学生出勤率(10%)。
平时实务模拟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基本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属于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综合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办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为100%,把财务会计的手工账转化成会计电算化账,突出学生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成绩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来进行评价。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室,是改革的有效推进,也是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保障。为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室,保证各项课程实训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实训室建设应全面兼顾各方需求,系统维护、资料更新应保持常态,适时满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
2.应建立与软件开发企业及软件使用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等级认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活动,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实际工作中的新业务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实际。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我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总的来说,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实战技能。一是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网络应用知识以及无纸化考核系统的应用。其次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资料。
五、对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师在考核过程中没能真正的进行实施,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为了保证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会计综合实训》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实践课程,属于“职业技能”培养模块,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该课程坚持走职业教育之路,以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实用、够用和管用的理念,以会计操作技能训练为特色,通过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结合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以及分岗模拟、混岗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胜任出纳、税务、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入与利润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会计信息化》等多门课程,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它即是对在校期间所应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总结与考查,也为学生面向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以素质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社会需求为依据,确立了“一核心、两原则、三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核心是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两原则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打造、学做一体”的设计原则;三对接是“与市场需求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岗位对接”,化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具体表现为:
(1)课程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会计岗位为载体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坚持“学校与企业合力开发”,“教学名师与注册会计师精心打造”的课程开发理念,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各项元素及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课程。
(2)课程实训资料以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为背景,充分体现实践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阳,服务河南”,这一专业定位,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业以及学生熟知的企业,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设计实训内容。
(3)课程与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一线专家共同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开放性要求。课程专职教师与会计工作一线专家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资料,营造符合职业要求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职业技能。
课程组通过对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所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转化为课程的实训项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所设计的会计职业基础实训项目的学习情境任务。
3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会计职业基础》实训内容的选取是根据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来确定。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与校内外专家一起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深入了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将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等岗位所应处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本课程结构为“项目化”结构。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的需要,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设计了两部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5个大项目(会计职业基础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26个子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实训项目根据其实训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均配备了校本实训教材、PPT、实训项目讲义、核算流程图、仿真会计资料、用友ERP U8软件等教学内容辅助资料,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可以通过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等手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强化训练,保证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同时,各单项实训目标均为会计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实训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领会、吸收与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课件演示、课程网站以及往届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了解工作流程,培养其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会计操作技能性知识,采取先做后学再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指导教师先根据每项任务的实训目的、实训设计,安排实训程序。由学生独立或是分小组(3-5人)完成任务,并汇报实训过程及结果,通过展示学生所完成作品,指导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详见表2。
手工实训实训要求:通过对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际业务的处理,初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及过程,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独立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与分析到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过程。
电算化实训实训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完成对账套的创建和基础档案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处理;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以及供应链业务处理;生成会计报表全过程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晓敏.课证赛融合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经界,2015,(16).
[2]李猜.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 关键词 ] 会计电算化 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
高职高专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应是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电算化复合性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应强调“实践性”,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反复实践,现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遵循的原则,我们在整合过去的资源的同时,开发基于财务工作工程的教学资料,在内容设置上按照:1.情景设置;2.任务驱动;3.教师示范;4.学生实践;5.项目回顾。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巩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知识落实为关键。
二、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的同步性
在教学计划设置上,把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按照在同一个学期,在教材上可以同时采用一套资料,这样学生可以将手工记账的结果和会计电算化得到的结果互相验证,以取得一致结果,同时还可以对比两种记账方式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程序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安排每周4学时,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效果的观察,把4学时安排在一起比分开的效果要好,如果安排一周两次,那么一次教师讲完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少,使软件的学习衔接性大打折扣,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三、SAAS模式的引入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意思是软件在线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因此我们在授课的业余可以让学生了解诸如用友的伟库网和金蝶的友商网提供的财务在线服务,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了解C/S和B/S架构的优缺点。
四、授课方式的改革
经过我们参观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实训室后,我们学到了不少经验,在实训室安排尤其是学生桌位排列上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比如说四个人围坐在一组,在授课方式上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增强岗位适应性,使学生得到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操作训练,熟悉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实践课程的整体效率。
五、ERP沙盘的引入
尝试沙盘ERP沙盘模拟实训,沙盘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在参与中学习,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深奥的商业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必须利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形势,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管理。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完全融入到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了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六、在线平台和远程操作的应用
学校近年来采用的“天空教室”开放式平台,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多元化了老师授课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课堂讲授以外的学习需要,同时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在了一个开放式的服务器上,学生可以直接在宿舍或者校外直接登录进行学习。
七、加大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
增加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比如增加强大的Excel数据透视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数据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包”能力,使其成为智慧的会计人员。
八、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让学生通过参加会计电算化资格认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期末考试与认证资格考试一体化,实行无纸化考试,科学的考试测试方案,试卷自动评判,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学校而言,由于考教分离,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扩大了就业。对学生本人而言,既可以取到权威的证书,同时也是熟练操作ERP产品的有力凭证。
参考文献:
[1]许 娟: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学报,2004.2
[2]元传伟 任艳斐: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12
[3]王 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4]周 佩:电算化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22-02
摘要: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由单机系统发展到网络系统。模拟实践教学也应该开始由单机实验转向网上实验。但是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脱离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试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体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职院校
实现会计电算化能有效促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此财政部在制定的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 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由单机系统发展到网络系统。模拟实践教学也应该开始由单机实验转向网上实验。虽然目前许多会计专业都很重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但是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脱离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其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校内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校外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学生到实地进行会计项岗实践,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实习经费普遍不足,实习单位财会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商业秘密的安全性、会计岗位的责任性和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的影响,都使得校外实习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电会人才。因此实践性教学应当立足校内。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这种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增强学习兴趣。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 ,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模拟社会、企业的需要,成为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许多会计专业都很重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但是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脱离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其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课程实践的需要
现阶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或者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但是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的,实践性极强,很多知识是必须通过演示或相关的数据处理才能完成,如果让教师通过黑板来演示的话,一学期也许只能讲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而且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握。
2.课程安排存在缺陷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2) 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3.教师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历 。虽然学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 ,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 ”,比如参加某些会计类的课程培训,或是参加国家统一会计类考试,获得会计师或是注册会计师等资格。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们大都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的具体问题就很难把握。
4.进入企业实际操作的机会少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建立的实验室模拟教学,进入企业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有时也聘请一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做报告教学,但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的实验内容多是依据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而来,就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来说,使用的教学软件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程序。但是现实中,企业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的运作是各不相同的,包括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等方面,这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三、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体系
(一)加大会计电算化实验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必须借助大量的仿真模拟实验。基于因特网B S (浏览器 Web服务器)的实现管理与业务统一的第四代财务软件是当今市场主向,实现财税协同的第五代财务管理软件已呈发展端倪,而现今高职院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实验室软件还停留在核算层次。因此在考虑系统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结构开放、性价比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的购置与维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经济业务数据系统以及分工精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模拟性或仿真性较高的技术环境中主动操作,实现自己的设计任务。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是将会计电算化知识转化为会计电算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的开展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 ,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使之为教学服务。
1.重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加大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逐步使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的目标接近。 2.搭建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由于教学软件是为教学而开发,不是真正的财务软件 ,它的不足之处就是使学生失去了一个完全仿真的软件环境。因此,模拟实训室最好安装一套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以及几套当前流行的、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软件,使软件在版本或功能、使用方法上与当前各单位普遍采用的财务软件基本相同或近似,尽可能地保持教学所用软件的先进性,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3.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拟环境企业化。除了在实训室安装网络财务软件以外,重要的是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时,如何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模拟,使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因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最好是按会计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将诸如总账、工资系统、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践教师按照会计实务的要求,设计多个实践角色,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和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践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
(三)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考核模式
1.强化教学计划的应用性、实践性。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会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和理论,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至少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50%,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课程,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尽可能安排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实验,了解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处理方式。
2.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应扩充培训内容,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财务软件核算子模块的操作,学会运用 EXECL进行企业成本计算、费用归集分配分析和图形分析、会计软件维护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在综合课程实习环节,指导学生自行组合分组,根据实训资料自行划定岗位 (程序设计、维护和管理人员,会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审核和保管人员,以及运行操作人员 ),要求至少轮岗一次,使学生亲身体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的差异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范围包括实验纪律、实验设计数据及流程、实验报告三个方面。在考核内容上将“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四)强化案例教学,把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编写实践教材。例如收集整理 11月、l2月和次年1月份连续三个月的数据,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月份结账和年度结账的区别和具体的管理方法;第二,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
(五)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1.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好的师资队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是 “双师型”的教育者。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派遣专业教师接受主流软件公司的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项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搞好实训教材建设。在编制教学资料时,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其内容及考核标准要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技师的要求水平,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教学资料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参考有关经贸报纸杂志、企业财务报告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性教学,完善实验环境,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内容与考核方式,立足校内实践性教学,练好 “内功”,同时不断拓展校企联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 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薇.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2]孙波.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课程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5
[3]郑震,罗述权 会计电算化实验课教学之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22
[4]毛华扬等.小企业会计电算化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应用性极强,在会计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也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文中主要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和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这在目前职业教育中已基本达成共识。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首先是职教方面,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稍差一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目标。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实际。对职业教育来说,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中等会计电算化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会计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教学中应得到重视和体现。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可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对于理论课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是指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1.讲授法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主要用于理论课的讲授。利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和计算机制作教学内容课件(可用Word、Powerpoint或Flash等软件制作)进行授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对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制度与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与措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内容进行教学。
2.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在教学手段方面,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详略得当地演示财务软件业务流程中的每一环节,以及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碰到意外情况如何处理等。演示可以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同步进行。
3.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的模拟环境中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一般教材提供的都有相应的几套实务案例题,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先用一套简单而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教会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形成初步认识,再用一套较完整,难度较大,分工较细,业务较为复杂的会计经济业务,让学生模拟实际财务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有计划分阶段加强练习。练习时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以工资核算系统和固定资产核算系统为次,以应收应付款管理,成本管理,购销存业务处理等模块为辅进行。
4.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它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
5.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
6.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采用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方式。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结合应用,不能单纯的只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单一使用讲授法存在许多不足,若要透彻地讲明一个机构(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使用过程是较困难的,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必须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采用演示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使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教学效果。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转化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还是接受教师灌输的东西,在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还略有欠缺;实验法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老师能正确及时的辅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应在学生实验中及时穿插讲解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能力;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培养学生在账务核对和捡查方面的能力效果较显著;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职业学生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可能不是太牢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穿插讲解一些会计理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设计的原理和目的。由于时间限制、理解能力不同、老师业务水平差异或其他原因,有时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最后也只知道此软件的基本操作,动手进行业务处理能力差。
3.防止训练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如果不考虑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4.解决实验教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训教材不算少,高质量的不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产品”合格与否取决于任课教师这些“一线工人”,企业是“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更是这样,要全面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能力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以就业学生反馈回来的宝贵意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供信息资源。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林怀敏.关于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3)
[2]张俊霞.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
课程总体设计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过程考核”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中体现了“做、学、教、考一体化”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1.1课程设计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重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确定本课程重点培养出纳岗位的收付核算能力、日记账处理能力;会计岗位的凭证处理能力、账簿处理能力、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审计岗位的证、账、表审核能力等。
1.2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目前当前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要求,课程设计突出了职业化的特点,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教学使用的软件用友ERP-U8.72也是目前较多企业实际账务处理所使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教室的课桌椅设计也与企业财务室的布局相同,构建了与企业完全相同的会计工作环境,课程教学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将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具体的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会计信息化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知识的更新,力求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会计信息化的前沿动态、拓展更多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现场学习,到财务软件公司短期学习,参观;聘请校外的专家给学生讲授专业方面的前沿动态;聘请用友公司的讲师给学生讲授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助学习,丰富专业学习的内容,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1.3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与企业同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全仿真会计工作环境,根据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课程组织与实际工作过程完全相同,课程组织设计原则为: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为:实际业务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任务驱动—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各环节内容组织如下:课堂设计———将岗位分工、工作任务、职业行为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确定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案。任务驱动———布置工作任务,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示范引导———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模仿操做———学生在观看老师演示后开始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复杂的角色分工操作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协同。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做容易出错的步骤。总结经验———最后老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和社会因素要点。
2.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手段
2.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融学校、企业和社区为一体,以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展实践能力的培育工作,形成校企社“三方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基地以用友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争取与5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3家“校中厂”或“厂中校”。建设财会综合校外实习基地群,校外实习基地95%以上分布在广州市内,从学校到实习单位车程不超过1小时,实习基地布点合理,能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提供真实的顶岗实习环境,学生在实习单位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达到工学结合的实习要求。
2.2建立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室
建立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团队,解决会计电算化等财经类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成立虚拟教研室———ERP教研室,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料的格式,设计每节课任课教师的人数及授课内容,明确教师之间协调、衔接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及检查、考核学生办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优化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扩大会计电算化和ERP实验等财会类课程的专业应用范围。
2.3创新教学内容,完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会计电算化及ERP等财会类实践教学中各模块的主要内容,按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使用与企业同步的财务软件,实践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仿真财务和业务部门布局、岗位,模拟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实践教学与会计核算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具体如下:(1)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教学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教、学、做”的教学模式,由多个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过程活动化:参观、个人、分组、角色扮演,进度合理化,每个教师教授和指导自己的专业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法。(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详细设计每节课的内容,达到课程小型化即小课题、小讲座;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可以动用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参与过程。(4)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财会类专业课程自主学习平台。
2.4学校与企业结成职业教育联盟,共同改革实践教学项目
企业为财会金融系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项目,派技术骨干来学院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制定并实施合作双方人员的互聘制度、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考核办法、兼职教师奖励办法等制度,建立10人兼职教师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主要开发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ERP认证考试、初级电算化认证考试、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课程。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采用仿真企业或部门的真实教学案例(企业提供);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2.5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子系统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将各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不仅学习和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各个功能模块,而且还掌握了各个功能模块在用友U8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训资料的操作,逐步掌握了全盘账的操作,最后能够将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融入到具体的财务软件账务处理过程中,并做到灵活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2.6建立会计电算化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精品视频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