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31: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知识管理的价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如何衡量知识管理的价值,是很多推行知识管理的企业以及组织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多企业早期的认识:知识管理的价值在于引发企业内更多的人对于“知识”的关注,并试着围绕这些“知识”进行一些管理工作;但是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更多的组织希望看到知识管理的量化价值。因此,本文从价值可量化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两种衡量知识管里价值的简单模型。
1. 时间成本——价值评估模型
知识管理在企业组织内的价值,最容易被企业认可的一点是: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工作时间。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能给出一个简单的时间成本与价值创造对应的评估模型。
(做成图表)对于成本分析的简单估算公式
V=F(C,T,N,M,P(v))
? C:某岗位级别薪资(月度薪资);
? T:某岗位因知识管理而节省的工作时间(月度);
? N:某项目/工序所需的总人数;
? M:项目/工作重复度;
? P(v):此类项目年度总数或相同工序小组总数;
这个模型使用的核心在于,通过时间成本的节约来衡量知识管理给组织带来的价值,关键因素在于“因知识管理而节省的工作时间”的测算。但知识型企业的工作者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它不同于流水线式的那些规范的、有明确测量指标的工作。因此,如果想对知识工作者工作时间的节省进行具体测算,还需要辅以“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的辅助工具。在使用这个工具时,只需要录入被测试对象所填写的工时记录,就能够分门别类地计算出不同工作单位时间内(建议以“月度”为单位)所节省的工作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个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体进行这种时间成本的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可能偏低;但当被分析的知识工作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以某一个组织整体为测算对象,并且时长延长到以季度或者半年度为单位,来测算群体的工作时间节约,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就相当高了。
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价值评估模型
如果单从节约的时间成本来简单定义知识管理的价值,未免太过片面。须知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想考量出它的全面价值,需要从更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时间成本——价值评估模型”可以将因时间成本节约而带来的价值明确出来,知识管理的价值也绝不仅仅只是“因时间成本节约”而带来的价值,要想系统地衡量知识管理的价值,需要更全面的评价体系。
为了得到更加全面的评估结果,我们参考平衡计分卡的评价维度,为组织建立知识管理的平衡计分卡评估模型。以下是基于平衡计分卡得出的知识管理价值评估模型示例。
从图表中我们看出,对于知识管理价值的衡量,不能仅仅从时间维度进行衡量,还可以从主观感受评价、内外部互评等角度,全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参考平衡计分卡就有了四个维度来针对性的设计知识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这四个维度包括:生产率、顾客体验、运作流程、创新与开发。对应这些指标,能够给出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计算方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一定所有的价值都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反映。因此,在构建全面评价模型时,还需要考虑“定性——定量”指标的映射转换。
1 有关知识管理要素的探讨
要素是构成任何一个系统的基本单位,透视知识管理的要素,从根本上分析知识管理内涵和实质是一个基础和简便的方法。
知识管理研究中普遍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The American Productivity Quality Center,APQC)等提出的知识管理流程与战略框架(1997),这个模型包括两个动态的轨道,外面的轨道指影响知识管理的外围环境,即促进技术、文化、领导力和测量因素。里面的轨道指知识管理过程,包括适应、收集、识别、创造、共享、运用和组织。识别、收集和组织适合于知识的积聚和管理,创造、共享、运用和适应适合于知识的创造和更新。
第二种,KM = (P+ K)s 公式。其中KM(Knowledge Management)是知识管理,P(People)指人员,+ (Technology)是科技,K (knowledge)是知识,S(Sharing)指分享。其含义为组织积累知识,必须通过科技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效果。
第三种,由王德禄提出,他认为组织中的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人在组织中通过干中学产生知识,对知识进行编码、显性化和知识检索等处理;信息技术搭建知识转化的信息基础,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组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人的创造提供服务来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
显然,以上关于知识管理内涵及要素的探讨主要从知识生成、存贮、共享、应用、创新等知识应用角度衡量,没有分辨要素、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划分知识管理的目的、功能、价值实现等,这样就造成知识管理内涵理解上的混乱。同时知识、人、组织、文化等因素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继而加大知识管理的复杂性,所以难以找到知识管理的本质。但关于知识管理要素研究从不同方面为我们探讨了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知识管理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2 价值论视野下知识管理要素的界定从知识管理概念的构成看,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指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一定有主体和客体,是主体和客体充分互动来实现目的的过程。目的是一个价值论范畴,是理想中的价值追求,它通过对实践的导向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目的的价值转化。由此基本上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就是主体(人)通过客体(知识)来实现价值转化的过程这一基本结论。从知识经济视角看,价值转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类知识积累过程和知识利用过程,而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的发展、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管理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管理以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为其基本内涵。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知识管理要素界定为人、知识、信息技术和目的等四个方面: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包括个体、组织、社会),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三个层次:个人、组织、社会知识),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的价值转化。
2.1 知识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人与知识
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个体、社会集团、阶级以至整个人类)。以此,知识管理中的主体也可以分成个体之主体、群体之主体(社会集团或组织)和社会之主体三个方面。由于只有在创造知识、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作为个体之主体包含在群体(组织)之主体中。与此同理,社会全体之主体的人的价值也是通过他们所在的集合体的价值实现的,因此,这里可以将知识管理的主体概括地用组织主体或组织的人等术语来代替。当然,作为组织中的个体,对其潜在价值需求的满足和价值追求的挖掘也是知识管理中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的关键。
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哲学角度看,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产生。与上述主体相对应,这种知识可以分成个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社会(共识)知识等三个层次。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_______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四种: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其中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概念。还可从形式上区分,前两类知识是易于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由此可见,人们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知识的定义和分类就不同。从价值主客体的关系看,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两个维度,即:个体知识、组织知识、社会知识等三个层次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两个维度。由于知识管理着重研究组织中的知识管理,因此可将个人知识嵌入到组织知识中,而社会知识属于零散的常识性知识,一般不作为知识管理的直接对象看待,更多地放在知识管理一般环境中的文化因素来研究。这样为了研究的方便,就可以将知识管理的客体简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和组织的隐性知识两类。
综上所述,在人与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多层次价值关系看,知识是现在进行时态,它是已经被主体客体化了的客观的、结果性的、显性的知识,也是正在逐步客体化中的潜在的、过程性的、隐性的知识,这样,知识管理既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又是管理知识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人是分不开的,是嵌入在人的活动中的,因此,有些学者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有人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延伸。但这里作为人力资源的人是知识管理对象意义上的人,不是作为知识管理主体意义上的人,是价值关系中的第三层次上的人的自我意识中的主客体关系,这里主客合为一体了。
2.2 知识管理的工具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自计算机发明以来,信息化的应用经历了由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的快速积累、共享和交流更要依靠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这一有效工具。哲学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完成的,必定借助于外在的工具。当然,这种工具是劳动双向建构过程的结晶,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将自然物改造为各种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来延伸自己的器官和肢体,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正因为这种生产工具,使人与对象的关系变得更为多样化,使知识管理活动复杂化,造成知识管理理解上的偏差:将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系统的建立,如有些学校和企业认为,新科技设备买回来了,网络也建好了,知识管理就能自动实现了,这是一种典型的管理知识的IT 方法。知识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是处理数据、生产或扩散信息的方法或工具。技术能够代替人或创造出知识的假设已经反复被证明是错误的。但知识管理包含的事物比促进知识分享的技术要多,知识管理仅仅通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是表达不出来的。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知识及知识过程与知识管理的中介工具信息技术加以区分。作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应当与组织的各个方面相关,既与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主体、客体、目的)有关,也与知识管理的环境要素相关。
2.3 知识管理的目的价值转化
知识管理的主体、客体、工具最后统一于知识管理的目的,它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着整个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组织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结构和核心层次,组织知识的管理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①对组织内部而言,通过挖掘、组织、存取知识,便于知识积累、共享,继而增强组织的智能;②对组织外部而言,在知识的共享交流过程中发现和培养新的思想和思维,进而提高组织竞争力。在技术和服务急速发展的当代,创新永远是保持长久竞争力优势的主要源泉。换句话,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知识的共享和智能的管理。由此看来,知识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目的的达成不仅在于知识管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还表现在知识管理价值实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上。认识和把握知识管理在这方面的特点,
对于正确选择知识管理方法是很重要的:知识管理中的许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不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可以对投入和产出做出比较精确的定量统计,物质生产过程的投入都直接转化到物质产品上,而知识管理的人财物不是作用于产品,而是作用于知识以及携带知识的人身上,很难用精确的统计数字如实地反映出来,不能像管理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一样的方式管理知识这种无形资产。必须在重新认识知识的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管理方法。现在称为知识管理第三次浪潮的实践社团被认为是管理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认为能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生成、转换和传播,更重要的是,间接地实现了知识的生成者、共享者和使用者的人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价值实现是历史的、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共享;隐性知识
0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有了很多及机遇和挑战。由于工程承包联合体、承包合作体以及工程总承包等等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程管理咨询业务在其范围内的横向立体的延伸,促进工程管理咨询企业不断向全国程的咨询服务方向进行发展。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咨询的管理和实施是一个进行知识应用、传递、获取、共享以及再次创造的过程。所以,对于知识进行管理,有助于使企业的产品知识的含量以及集成化程度得到提高,对不同工程咨询项目的知识进行管理,随之建立好对应的知识库,对于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可以很好的满足客户对咨询项目的要求。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又是一个智利服务型的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主要把知识当作主要产品和核心资源,对知识管理的实力进行提升,是作为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某工程进行工程管理方面的分析,对其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同时,是具体工程咨询项目与知识管理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在知识管理构建的建立。
1工程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30余年的发展,吴国在工程管理咨询行业所出现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就整体而言,实力比较弱,大部分是小型的企业,大型企业比较缺乏。由数据可以得出,在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具有甲级资质的在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在增加,到2012年为止,这一类企业的统计数量为2235家,全国企业的总数是6630家,其中包括的专营化的企业数量是2273家,由此可以看出,甲级资质的企业数量比较少,所占的比例也整体偏低,专营化的企业里面是大规模企业性质的仍然比较少。总的来说,针对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对其实行全过程的业务拓展,才能够有提高积极收入的可能。本文研究的案例主要是针对某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现状来展开讨论,该公司位于河南,自2003年开始成立,注册的时候所具有的资本是200万元,其公司具有130位工作人,是属于中小型企业中的典型,其公司的义务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核心导向主要以项目为主。公司所进行的业务范围在工程造价的分析和控制、项目预算和审核以及工程的编制审核等,在目前,面向全过程发展的目标中,主要在向项目管理以及工程造价方面的经济纠纷进行仲裁和鉴定,以加宽公司业务的拓展面。在人才方面,其公司的人才流动较频繁,对于业内高素质且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求量大。通过对此公司的详细了解,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该行业企业中中小型公司的具体情况。
2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有向全过程发展业务的需求,在促进工程咨询服务水平、满足客户在知识上广泛的要求以及服务范围的拓展上,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必经之路。一个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对知识管理的应用,在进行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的管理时,对知识以及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发展。
2.1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自身特点的要求
工程管理咨询行业主要是依赖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从最初较单一的预算业务,逐渐演变到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专业性和阶段性的发展,同时由于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有向全过程发展业务的需求,在这各个阶段中,就逐渐形成了一条企业价值链。因此,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一下六个方面,分别是:咨询过程连续性、隐性知识比重大、产品知识化、工作面广、与客户紧密相关以及产品知识化。
2.2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的要求
在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实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时,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之间的服务关系进行强调,同时对全过程的总体目标来进行关注。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让工程的咨询服务针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实行事前的主动控制,而不是被动去进行把关和核算。全程造价咨询服务业务的形成,可以对解决分段工程管理咨询中出现的纵向信息产生的不对称问题进行解决。在通过全过程造价咨询本身的特点以及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对其流程进行分心,可以促进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所以,企业的知识资源在应用以及内部传承上具有重要重要,并且,全过程造价管理直接可以理解为是对各个阶段的知识来进行管理的过程。
3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架构分析
在企业进行工程管理咨询业务事项的工作时,要把知识管理作为关键点,在对知识管理的构架进行分析之前,首先了解其核心目标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其核心目标主要包括:在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过程中,让企业可以从外部获取知识,内部产生的知识可以顺利传承下去,让知识可以长远持续的被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把知识创新作为基础,促进知识库不断趋向完善。
3.1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架构
对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来说,咨询业务是其进行经营的重点,以用户的需求来作为其业务知识的依托,将战略知识作为基础,除此之外,日常进行管理的知识是企业进行正常运营的支撑,其中知识管理结构也包含在各个知识模块里面。在企业的战略知识模块方面,其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直接可以对企业的整体进行规划。企业文化可以提供引导作用,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方面进行大力轩窗,引导员工之间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建立起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促进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外部知识里面的经济技术以及政治等宏观方面的知识,可以该咨询服务指引方向,有针对性的提高其综合实力。知识模块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对企业的日常管理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3.2业务知识模块
业务知识模块在工程管理咨询企业中是作为一个核心的知识模块,其中包含着重要知识资源,所包含的资料对企业的盈利以及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显性知识主要以文档形式来进行保存,隐形知识通过视频学习来进行学习,也可以将相关知识转变成地图的形式,以便于企业员工进行学习和搜素。项目知识大多数都是属于显性知识,会直接用文本的方式放在知识库当中。在造价业务知识中,主要目的是以员工的经验进行表达,用视频、知识竞赛以及导师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交流。客户知识体系也包括隐形知识,是相关业务的人员和客户之间可以很容易的进行沟通,企业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获取。
3.3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架构
工程管理咨询企业中的知识库主要包括业务知识模块、战略知识模式以及其他知识模块,主要作为企业进行知识储备的空间,又可以作为员工之间进行学习的知识资源库。其中有着搜素和下载的功能,员工在知识库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可以将自身所需要上传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上传到知识库实现共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整体的动态系统,可以促进企业知识库的更新和应用。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高效率的实现知识的传递、创新、共享以及获取,特别是针对文本类型的隐形知识方面的管理。企业还可以在搜素的页面设置专家的窗口,设置专家在线答疑的功能,让员工可以更积极方便地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在平时工作之余,积极的组织员工去旅游,加强企业内部的互动,活动完成之后,可以将活动的资料进行官网上传,为促进外界了解企业的环境提供机会,为知识管理搭建了一个知识管理平台。因此,建议各企业促进精神以及物质激励制度的完善,促进员工之间实现知识共享。
4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咨询企业作为比较典型的知识性企业,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要保证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进行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促进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发展和完善的必经之路。由于在目前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在其发展上还为趋向成熟,并且,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业主对咨询服务的要求程度越来越严格,知识管理目前还未能进行高校运转,适应不了咨询服务的高要求。事实证明,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知识管理是一个趋向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工程咨询的企业来说,其企业知识密度偏大,而且,该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因此,作于企业来说,建立起走学习型的组织结构道路和走知识型的企业文化路线,促使该行业的企业针对各个部门进行要求,在知识的传递、获取、创新以及共享中各部门要积极参与进去,对于整个流程进行熟悉和了解,从不断地接触实践来提高工程管理企业在知识管理上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某工程进行工程管理方面的分析,对其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同时,是具体工程咨询项目与知识管理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在知识管理构建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6(07).
[2]李萍.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问题[J].中国招标.2015(35).
关键词:企业知识;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特征;企业业务价值
目前,世界经济经历着巨大转折,知识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主要成员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来自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既不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和劳动,也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有形资本,而是知识。知识正成为诸生产要素中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联系、组织、带动、更新其他生产要素的核心。在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过去那种以资源和资本决定经济发展成败将逐渐失去作用,知识将从经济增长的外在力量转变成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彼得・德鲁克说:“20世纪的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知识创新和管理实践的先驱野中郁次郎也认为,在这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将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最可靠的源泉。种种迹象表明:知识及知识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那么,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到底什么是企业知识,什么是知识管理呢?以及知识管理有哪些的基本特征?由于知识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众多方面,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价值、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乃至企业文化等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仅就其中的创造企业业务价值方面来阐述知识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一、企业知识
一个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元,还是一个产出知识的单元。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知识的特殊性,即企业知识应该是一种能够落实到行动并最终创造经济价值的资产。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一个企业的知识,就是审核出企业所有的智力资源。企业的智力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外部资源以及人力资产。企业内部资源包括知识产权以及基础结构性资产(企业业务过程、产品等之中的知识);外部资产指企业通过和外部结成的和谐关系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包括客户资产和合作伙伴资产等;人力资产主要指和企业个人相关的资产,如个人的知识经验,企业的教育设施等。而企业知识应大致分为七个层次:个人知识、过程知识、产品知识、组织技艺、商务环境知识、利益相关者知识以及客户知识等。如下表所示:
二、知识管理
知识时代的企业不再以单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表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而是通过知识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新变化要求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即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知识管理。对于什么是知识管理,管理界和企业界众说纷纭,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Microsoft公司:知识管理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存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来评估问题和机会;Arthur Anderesn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为:KM=(P+K)S。K指组织的知识,P是组织成员,“+”指组织技术,S指分享。这个公式表达的是“组织知识的积累,必须通过将人和技术充分结合,而且分享的组织文化达到乘数的效果”;卡拉・欧德尔(APQC总裁):知识管理就是对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分享,并能够将知识带到它所需的地方以帮助作出行动;资深知识管理专家David J・Skyrem:知识管理是对重要知识的创造、收集、组织、使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显性的、系统化的管理。它注重于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并使之得到适当的运用;Cross(1998,in Quintas,2002):“知识管理是指能营造一种活跃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组织追求新的经济效益过程中促进组织和个人的不断创造,吸收,利用和再利用组织和个人知识的行为。”
以上定义从不同侧面给出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探索,概括说来知识管理就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企业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人们如何对待知识,它把企业和个人的知识聚合在一起,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知识生产、知识分享、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创新。知识生产是基础,知识分享和知识应用是发挥知识价值的重要手段,而知识生产、知识分享以及知识应用的过程,则为知识管理得更高目标――知识创新奠定了基础。
由于知识就其性质而言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就其所属对象看有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显性知识是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是难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所以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建立隐性知识分享的环境是企业知识管理中所必须注意的。同时对于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也一样,需要两者之间的互动,由个人知识形成组织智商,群策群力,建立和造就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激励员工的知识创新及信息交流。
三、知识管理创造企业业务价值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业务价值,而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以实现价值为最终目标,知识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企业业务价值的创造。知识管理一方面能够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则有效促进企业改进自身的经营模式,它成为企业在现有情形下获得价值增值和实现企业向未来经营模式的双重激励过程。那么知识管理到底能给企业带来那些直接的业务价值呢?通过对有关实践知识管理的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企业借由知识管理创造价值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
知识管理创造企业业务价值的过程从四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以“降低成本”;二是发挥员工的知识能力而“提高效率”;三是挖掘关于客户的知识而“增加价值”;四是应用关于产品的知识实现创新而“创造价值”。因此,实现“营运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以及“产品/服务领先”是知识管理创造企业业务价值的几种主要的价值取向。每种价值的取得都需要得到相应的核心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以及其企业文化的支持,运营优异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便利性提高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员工高素质则要“最好的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以提高对机会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客户忠诚是要“培育和谐的客户关系以预期和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产品/服务领先则是“提供超出客户满意的最优产品和服务”。
在“运营机制”方面主要强调知识管理应能够改善企业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既降低成本和时间的能力,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以及提高决策的能力。在“员工素质”方面要求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知识能力、提高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培训员工创新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客户忠诚”要求知识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对客户的理解能力、对客户的响应能力、对客户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满足能力。“产品/服务领先”要求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定为能力、前瞻性思考能力以及质量改善能力。
知识管理虽可以给企业创造业务价值,但要实现企业业务价值的产生,关键在于实现企业业务和知识管理模式的匹配,只有将知识和各个业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成为业务过程中传播知识的工具,才能真正在以发挥效用。在一个企业中有不同的业务过程,对知识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有事务型工作和知识密集型工作,对于事务性的工作注重流程的自动化,在知识应用方面主要强调文档、公文明晰知识的管理;而对于知识密集型业务则需要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对客户关系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强调知识的获取和定位、强调知识的共享和业务中的创新,营造一个好得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平台。因此,要根据企业业务过程的具体特征将其与知识管理相匹配,为不同的企业业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杨开峰.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客户知识管理 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而企业的营销模式也由以产品和交易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和知识为中心。在此背景下,综合吸取知识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精髓--客户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前瞻性的投资,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客户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基础之上,开展客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客户知识管理的内涵
客户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知识管理和客户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这两种理论的结合。它研究如何有效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企业所收集到的客户知识来提高企业自身价值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对客户知识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这样两个角度出发:
(1)采用知识管理研究的观点,把知识看成像数据、信息一样的资源,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客户知识资源进行获取、存储、分析、整合、共享、利用和创造,将知识作为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美国学者Wayland 和Cole在其著作《Customer Connections:New Strategies for Growth》(1997)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客户知识管理"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客户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以及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更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它是指在获取、发展以及保持有利可图的客户组合的过程中,有关信息和经验的杠杠作用。Gold A(2001)等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将知识管理作为手段来处理组织内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客户知识的形成、共享以及应用来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业绩的过程。Gibbert(2002)等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促进企业了解自己的客户,从而使企业在为客户提高质量的服务中学习的过程。台湾学者何雍庆等人(2003)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组织成员透过组织学习,将顾客资料、资讯或接触经验予以组织有效地运用并扩展客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经过有效的管理作为,使客户知识成为组织的智慧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客户关系管理更好的来应用客户知识管理。如Nonaka(1998)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客户知识社会化过程,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亲和性,从而获取客户拥有的知识。Alan Cooper(2000) 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利用先进信息与客户互动交流,帮助客户找出问题及其答案进而适应周围环境,客户需求过程与企业的营销过程有力的交织融合在一起,实施"定制化"服务。麦肯锡的副总裁罗树忠(2001)认为客户知识管理就是指有效的获取、发展和维系有利于客户组合的知识与经验,为尽可能的求得最大的价值,客户、知识、管理必须在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中,企业运用这个循环体系中的客户知识,从客户关系中获得最大收益的行动。高倩(2001)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企业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关于用户的数据、资料以及交易记录,经过分类、处理等程序而形成客户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过程中,从而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傅建球(2005)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从各种既有的或潜在的客户信息中,萃取转化出可以用来为企业营销服务并发掘出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
关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概念,通过综述有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客户知识管理给出了不同的表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不管如何阐述,如何给出定义,其共同思想可以总结如下:1客户知识管理是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等一系列流程;2从知识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两方面入手,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融入到客户关系管理之中,形成客户知识管理;3客户知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资源,企业通过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客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一、知识管理的熵机理及其数学模型
[HT5”K](一)知识管理熵及模型
由管理熵的概念(任佩瑜,1998)我们导出知识管理熵的意义,即知识管理熵就是熵理论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之中,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管理无序、信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进而导致企业知识管理内耗、效力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企业知识管理衰退等,使能量、物质、信息等在流动过程中出现紊乱、无序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运动,受到若干不确定性和相互影响的变量要素控制。
由管理熵数学模型(任佩瑜 等,2000)导出的知识管理熵数学模型如下:
(Ⅰ)模型假设:第一,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孤立系统,较少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第
二,知识管理内存在着能量差异,系统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Ⅱ)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
S1=∑[DD(;]n[]i=1[DD)]KiSi[JY](1)
其中:S1为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熵值;i为影响相对封闭知识管理系统熵值的因素,即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知识管理支持性价值活动;Ki为企业在特定行业、特定阶段时,各种因素的权重;Si为各种影响因素所产生的熵值。
Si=-KB∑[DD(;]n[]j=1[DD)]Pij1nPij[JY](2)
其中:KB是知识管理熵系数,在此定义为: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为中,每增加单位收益所需追加的成本值,即行业的比值C/E。j代表企业的每个影响知识管理熵值的因素中包含的子因素,Pj为每个子因素影响企业知识管理熵值变化的概率,Pj满足∑Pj=1。
由式(1)、(2)可以求出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熵值S1。系统内部熵值的大小表示了企业知识管理无序度的大小,熵值的增加过程是知识管理逐渐由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演变的过程。
由于系统熵增会引起知识管理效率的递减,因此也可以用组织效率递减公式(任佩瑜,1998)来表示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熵增的过程:
其中,Y是知识管理效率,R表示知识管理的结构常数,x是影响知识管理效率的因素的函数。这些因素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价值活动X1;知识管理的支持性价值活动X2;时间因素t。ai为每一个影响因素的权数。
[HT5"K](二)知识管理耗散结构及其数学模型解释[HT5"SS]
将管理耗散和管理耗散结构(任佩瑜,1998)的概念,引入到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得到企业知识管理耗散,是指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当外部环境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负熵增加,使知识管理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从而使知识管理系统的有序度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新的组织。由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使企业知识管理演化充满不确定性和混沌。知识管理耗散揭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描述了知识管理效率递增的规律。企业知识管理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下,矛盾地波浪地向前发展。
知识管理耗散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负熵的计算公式:
其中:j为影响企业知识管理产生负熵的因素,如新知识管理技术、新的有效政策、新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新的有效人员素质结构等。Kj为知识管理导入的负熵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Sj为各影响因素的负熵值。
Sj=KB∑[DD(;]n[]i=1[DD)]Pij1nPij[JY](6)
通过式(5)、(6),可以求出企业知识管理从外界引入的总负熵。因此开放系统的总熵值可以表示为:
S总=S1+Se[JY](7)
其中,S总是整个知识管理的总熵,它由系统内部的熵S1与从组织环境中吸取的负熵Se的和决定。从式(7)中我们知道,只有当S总
[HS2][HT5"H]二、知识管理熵集成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和水平以及对企业贡献度评价的基础,是动态管理熵评价的前提性工作,也是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先决条件。由于知识管理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职能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职能构成之间的协作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知识管理效率的高低,对最终知识管理熵值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性价值活动。
为了方便研究和计算,根据玻尔兹曼熵公式推导出知识管理熵的综合集成评价数学模型:
S=kln[SX(]m[]f[SX)]
其中:k是管理熵系数,此处定义为企业在所处的特定行业中,每增加单位收益所需追加的成本值,即行业的比值C/E,可用经营业务相似的公司的数据进行计算。m指企业知识管理绩效,m=∑[DD(;]n[]j=1[DD)]wjyj,yj为企业第j个知识管理绩效指标,wj为企业第j个知识管理绩效指标的权数;m是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变化,即企业知识管理绩效末态与初态之差,也就是m=m2-m1。f指企业知识管理(行为)运动状态,f=∑[DD(;]n[]i=1[DD)]aixi,xi为企业知识管理第i个行为指标,ai为第i个行为指标的权数;f是企业知识管理行为变化,即知识管理运动(行为)末态与初态之差,也就是f=f2-f1。
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熵公式如下:
即表示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运动的结果。
三、结语
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揭示的是复杂系统内在的运行规律,因此,利用管理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能克服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缺陷,有利于企业知识管理创造长期价值,避免短期行为效应。通过熵值S1的大小可以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综合绩效的优劣,通过S总判断企业知识管理管理系统是否形成耗散结构可以预测企业知识管理未来绩效变化的趋势,使评价兼具诊断和预警功能,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熵值评估将是企业知识管理综合评价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任佩瑜. 1998. 论管理效率中再造组织的战略决策[J]. 经济体制改革(3):98-101.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绩效 评价
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社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企业若想高效的发展就必须有效的利用知识资源,结合信息化管理方法综合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对此,本文对知识管理进行了相关论述,并研究提出了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信息化绩效体系的建立措施,旨在充分发挥二者的管理价值,为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知识管理的概述
所谓知识管理,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建立的一种知识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质化性和量化性。系统建立之后可以实现知识的获取、整合、分享、创造、记录、和更新,属于一种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可以不断累积知识,然后再反馈回系统,形成智慧循环[2]。这种知识累积过程目的在于管理并应用知识,以其为基础,科学制定企业决策,并高效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和发展变化。知识管理方法相对较为科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优势。作为一种主动性较强的管理措施,该管理方法需要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技术才能发挥最大化的应用价值。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和应用意义
1、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影响机制
1.1运作环境的影响机制。知识管理的运作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人员培训、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技术支撑。这些运行环境的运转首先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获取知识和分享知识,这种获取方式以技术为支撑,对企业综合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意义重大。其次,构建立体格局的组织结构,使其网路化、扁平化,在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之下更好的发挥企业领导阶层的职责和能力。接下来,培养企业员工,综合提升企业的人才综合素质,员工培养需要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还应该建立培训制度。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凝聚员工的思想,加强企业的内部团结,引导企业进行绩效评价。
1.2处理过程的影响机制。首先,知识管理可以在固有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创造对知识的理性分析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实现知识的整合、创新和分享。其次,建立知识累积途径,包括企业组织间交流、国内外客户合作等,通过这些途径获取知识,综合提升企业的能力。接下来,分享知识。在企业内部分享知识,或者同外部建立分享联系,这种方式可以累积知识,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最后转化知识为企业产品。最后,有效利用知识。将获取的知识利用起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2、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意义
所谓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通过信息化特征的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信息化成果。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之下构建该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系统,应用这种系统来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分享、创新以及存取。最终对所有的过程以及反馈结果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可以高效的总结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利于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由于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必须有效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准确的信息技术定位,这样才能够在企业绩效的最终目标下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时,绩效评价策略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绩效评价可以评价和改进信息化绩效。
三、构建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措施研究
1、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原则之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体系制定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3]:①建立财务评价指标。目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日渐重视,一个企业若想建立信息化,就必须大量的投入资金,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才能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此外,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定位企业的投入资金,便于跟踪和指导。具体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以及净利润等。②建立内部流程评价指标。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该科学、有序的规划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优化该流程,降低反复操作造成的损失,,此外,应用知识管理理念缩短业务流程的时间,积极为企业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以此来综合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实力。具体的内部流程指标包括市场的敏感度、业务流程的优化程度、新产品的研发水平、市场的相应度以及新技术的创新能力。③建立客户评价指标。在上述两种评价指标建立完成之后,企业还需要建立客户评价指标。这种指标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在资金投入合理、业务流程完善的基础之上如果客户的满意度较高就说明企业的信息化建立效果更好。所以必须建立满意度评价指标。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对企业文化的满意度等。④建立学习成长维度。所谓学习成长维度是指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在于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建设团队,这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2、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环境
2007年与2008年,源天Velcro协同知识管理案例连续两年荣获《哈佛商业评论》的管理行动奖,成为国内惟一获此殊荣的管理软件案例。源天连续多年被中国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知名机构AMT评为管理软件十强。
高效协同、直达目标是源天的产品理念。源天认为,盲目的协同不是企业搭建协同系统的根本目的,只有以企业实际业务价值的提升为目标,有效结合管理手段与IT工具,才能给企业带来协同应用的真正价值。源天协同知识管理软件Velcro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行业背景优势和技术特色,是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
源天协同知识管理软件Velcro建立在高端企业级管理、IT咨询及实施服务的基础上。该软件融入了更多管理咨询理念,强调管理与IT信息的结合。源天协同知识管理软件Velcro拥有大量的高端企业用户成功案例和技术实施经验。其大型客户包括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海油、上海外航、嘉力粮油、黄金搭档、红蜻蜓、巨人网络、宝钢集团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源天的目标是成为最优秀的企业级协同知识公共服务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源天的使命是立足于管理理念、管理工具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凝聚并传播专业人士的实践经验,建设企业级协同知识管理平台,帮助企业构建可积累的管理体系。
论文摘要: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出发,探讨了专家系统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途径,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基于专家系统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今日的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知识时代,从知识管理 发展 的角度来看,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知识时代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它从理念、战略、方法和工具上,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随着 计算 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专家系统已经广泛运用于 科学 管理与决策、生物工程、化学、医学等各领域。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专家系统同样有益于个人准确地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为个人寻求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适切的帮助。
1专家系统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途径
1.1个人知识管理与专家系统的应用
从经验操作的角度,skyrme(1999)对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内容的具体描述为:明确个人信息需求;制定个人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或者收取);确定处理信息的时间与方式;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个人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的信息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paul a.dorsey(2000)教授把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分为七项技能:信息检索技巧;信息评价/评估技巧;信息组织技巧;信息分析技巧;信息表达技巧;信息安全保障技巧;信息协作技巧。
瑞士oca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hyams教授认为:除上述七项技能外,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还应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来说包括:时间控制、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综合上述个人知识管理和专家系统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操作层面上建立二者的内在关联。如表1所示。
1.2基于专家系统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个人知识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将离散与不相关的事实、文字、数字、符号等数据,进行选择、组织、分析后形成信息,然后再将信息与自身能力、经验结合,形成知识,以解决问题或创新,从而使个人智慧得到提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数据—信息—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价值链。专家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个人知识管理各阶段提供有效支持。其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1.2.1个人知识生成专家系统模块
知识生成关注的是由内而外的激发过程。知识生成有其内在的连续性与积累性。演绎和归纳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生成手段。概念生成、关系生成都是知识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型专家系统可根据个人所需的知识分类及领域要求,形成个人所需的个性化方案、图样及领域方向。个人将这些方案、目标作进一步修改之后,便可利用规划型专家系统,拟订行动计划,创建个人目标数据库。在处理信息过程中,个人可以利用解释型专家系统,阐明众多数据的实际意义,利用预测型专家系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规则与体系,进行评估、推断。
1.2.2个人知识挖掘专家系统模块
知识挖掘又称为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于其中事先不为人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基于知识发现的专家系统,其数据挖掘的原始数据对象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 网络 上的异构型数据。这类专家系统所采用的知识发现方法有数学的、非数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等。常用的挖掘算法有分类、聚类、模式识别、可视化、决策树、遗传算法、不确定性处理等。知识挖掘的分析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4种: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分类分析和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或知识挖掘系统经常综合利用这4种方法。
1.2.3个人知识建构专家系统模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依靠自身建构自己的知识,积极开展社会性互动以促进学习,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知识建构是知识组织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将知识组织对象按其属性类别加以集中整序和组合的过程。知识集合、知识精炼、知识整序是知识建构的3个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个人知识建构专家系统就是帮助个人将大量分散的、随机的、无序状态的特定知识,采用一定的方式和原则进行整序、优化和重新组配,使之形成另一形式的有序和便于有效利用的特性知识系统。csile(computer-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 csile )/kf ( knowledge forum , kf )是专门为支持知识建构和创新而设计的技术,它是一种知识建构环境,能够支持个人在各类知识型机构中进行的知识探究、信息搜索、对思想的创造性加工等活动。csile/kf的核心是一个多媒体的共同体知识空间,共同体成员通过写短文( note)在这个空间中贡献自己的理论、工作模型、计划、证据、 参考 资料等,这些短文被组织称为不同的视窗(view)。而写作是个人知识建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把头脑中处于半有序状态的、关于某特定专题的知识和知识单元重新排序,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个人完成头脑中知识建构、重组的过程。
1.2.4个人知识应用专家系统模块
对个人来说,知识应用与创新是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之间交互作用的螺旋/转换的过程。在动态互动活动中,知识的创新存在4种模式—seci模式,即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其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组织内个体与个体之间共享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交流通过共同活动、个体间相互影响实现;外化(externalization)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一阶段是一个应用隐喻、类比和概念,把隐性知识转化为可理解形式的过程;组合( combination )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个体将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合并成一个新的整体,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知识的沟通、扩散以及知识的系统化;内化(internaliza-tion )是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整个 企业 内得到共享,其他员工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外化与内化这两个过程是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关键步骤,这两个步骤均要求自身的积极参与,要求个人的主动投人。由于隐性知识不仅包括诀窍,而且包括心智模式和主观信仰,因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人世界观的表达过程。
基于上述知识转化的特点,在知识应用与创新的过程中,个人可利用基于网络的专家系统进行咨询或学习,还可利用监护型专家系统、控制型专家系统对完成过程实时监测、控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