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31: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关系。同时,人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地理科学素养。地理课程改革显得极为重要,这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我们通常说,教育改革中,观念转变是基础,体制改革是关键,课程改革是核心。而其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精髓的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吴传钧院士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的地理教育比大学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人的一辈子。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又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也要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进而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高中地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一、对地理教学理念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概述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1]。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地理新课标教学理念
世纪之交,为遵循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方针,从2001年9月开始新的课程标准走进了校园,也走进了师生生活,从而要求参与教改教师破除以书为本,以纲为纲,以教为学的旧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3]。新的国家《高中地理课标》提出了六大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事物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体现生活性、实用性,并能给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反映出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事例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开设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如:气象站、地震台)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和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4]。
二、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理念的特点
(一)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结果是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在背诵记忆,再现课本内容。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果差,如此不仅教师教的累,而且学生学的也累。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该表现为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持久兴趣
关键词: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课改以后教学工作不再以应试为最终教学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体现,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是相符的[1]。高中地理教师是高中教学工作中的一线工作者,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传授教学知识为主,一般工作两三年的教师就能够很熟练地进行教学,往往只是看一下教材就开始授课。但是现在的课程教学除了有50%的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有40%的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剩下10%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当前地理老师在教学方面要产生一定的紧迫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不被时展所淘汰[2]。现在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形成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师面对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学生,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可能就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不能够充分挖掘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3]。例如一所学校的地理教师在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时候,有些学生的地理基础不好,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使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实验过程中老师通过挤压吸耳球产生风让纸条飘动,然后问学生纸条为什么会飘动,并且提醒学生有了答案请举手回答。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课堂氛围被激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拘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揣摩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习题后,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别的同学做出点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最终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新方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方面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势在必行。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接下来我们将就这几种方式展开详细的论述:
1.通过实践带动课本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很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学生之间思维方式以及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异。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目标,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需求[4]。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将文本式教学转变为实践式教学。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尝试探索答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简单化,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2.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考试难点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且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阶段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应该将地理知识与日常教学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我能力的展现。
3.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高中地理教师要纠正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是不能够只停留在纠错的层面上,要能够重视纠错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作用。例如,高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的时候面对地面冷热变化,学生总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三步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郑 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之我见[J].才智,2010,(3).
[2]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3]杨玉环.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4]刘星董,翟禄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刊,2014,(7):127―129.
关键词:课程;理念;教学探索
一、淞⒔萄Ю砟
从2004年秋季开始,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基础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一项重大决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超前性的特征。作为实施新课程的老师应该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具备对各种信息的开发、处理、储存和应用能力。现代教育只有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定位教学目标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涉及全部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实施新课程各个环节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三位一体性,既有“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结果性目标,又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过程性目标,也要有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行为性目标。
2.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又要重视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通过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根据新课标特点可以确定为二个层次目标:一是基础性目标;二是高层次的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
3.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主体,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体现“为学生而教、为学习而教”的理念。
4.多样性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讲授式向协同式学习转变。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发展环境,使学生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例如:“三圈环流”教学目标的设计,传统的教学目标陈述为“使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该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被动者,使用抽象描述法。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我采用行为目标策略,把该目标设计成运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原理,绘出三圈环流图并标出风向,说明其成因,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成为行为目标的主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转力原理的掌握是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能说出”、“能标出”、“能说明”是行为的结果,这种教学目标设计蕴含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三、教法新颖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要求,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知识本位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抛开就知识论知识、就原理论原理的教学倾向;确立一种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构建一种“以引导为主体――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式、活动式,以案例为主题――开放式”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1.针对教学目标,灵活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内容。课堂活动设计应该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发展的过程。有阅读图文、演示、讨论、课堂测练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灵活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内容,对落实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探究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习锋面系统与气压系统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会判断简易天气图”,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气象知识素养。我在课堂探究活动设计中,首先呈现1996年12月26日18时50分,东亚地区天气图,创设模拟图表情景,将全班学生分为南、北、西北、西南四大天气预报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并点拨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在强大的知识需求吸引下,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和掌握了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基本原理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知识。
2.采用图表、地图创设教学情景。图表、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资源的载体。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为了揭示每节课的关键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时,利用地理图表和相关地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空间思维,也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采用创设图表、地图情景也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示意图,教师同步板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空间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端递减,昼夜长短的变化也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再选定一个点,如北回归线上某一点,6月22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9月23日(秋分日)则为较小的锐角66°34′,12月22日(冬至日)达到最小值43°08′,以后又逐渐增大,在次年3月21日(春分日)又回到秋分日角度,次年夏至日又达到最大角度90°,通过图文结合,动态演示,角度比较,学生就可以自己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从而起着画龙点睛作用。
3.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它把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知识有机整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加大课堂容量,加强知识的形象化、直观化,刺激学生视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加强课堂练习反馈,拓展学生多元化思维。教学艺术是一门不断让学生困惑的艺术,也是让学生在困惑中走向成功的艺术。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数字地球时代,老师应善于深刻感悟、刻意策划,将学科理论引向教学实践,将有限的知识引向无限的认识时空,时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不竭的渴求。通过各种题型的课堂训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掌握解题技巧。例如,“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个标题内容学习后,我向学生提出疑问:黄赤交角为0°或30°,地球上会产生哪些有趣的现象?授完“大气运动”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分析“大气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情况”,这样组织教学将学生引向科学探究的新台阶。
四、学法独特
新课标的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L庋芯康仁导活动,是新课标地理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
(一)探索规律,加强技能训练
例1、气压带风带位置,采用数字归纳记忆法,0、3、6、9(0即赤道,3即30纬度,60即60纬度,9即90纬度),然后根据气压带位置,运用地转偏向力原理,记忆风向及风带分布规律。
例2、大气热力过程:
通过读图进行二个规律探索,四种辐射比较,列项归纳其作用过程(即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四种辐射作用结果――热量的相互转化,加强了对大气热力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二)开展观察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例1:雷州半岛热带季雨林景观。通过观察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差异,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季风位置分析推理,归纳出雷州半岛的地理特征,掌握不同季风类型影响等地理成因,然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印证。
例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观察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可按照如下图式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根据上面关系图,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可以从两个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导出两个地区的气候差异,再结合比较内容,如两个区域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说明产生土壤、植被差异的原因,归纳出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三)加强读图指导,提高用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信息资源的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新课程图像内容非常丰富,教材中经常出现一图一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读图指导,引导学生“知地”――了解地理事实、地理现象;“明理”――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形成发展过程,并运用地理原理对地理事物、现象、景观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
依据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要求,必需使学生学会必备的生存,生活技能和生产技能,感悟自然为人类创造的神奇,领略人类对自然征服的辉煌功绩,思索人类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困惑和成败,尝试奇思妙想方法。因此,在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活动环节。新课标的课堂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份量大,有阅读、探索、案例研究等。怎样优化地理课堂活动呢?在地理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要突出内容有机联系和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内在统一,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层面去触摸、感知地理现实,地理事实,在实践中体验地理规律的存在和作用,辅助相关地理事物规律的内在联系,实现由“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转变。
参考文献:
[1]从方法论的视角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J]. 张洪杰. 地理教学. 2016(11) .
[2]地理思想引领下的中学地理教学――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J]. 卢彦凝. 地理教学. 2014(16) .
[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 史前进,魏智勇. 地理教学. 2013(03) .
[4]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综述[J]. 庞艳辉,徐宝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8) .
一、充分利用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这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多样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时,我们应遵循“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改革性理念,开发并利用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发挥其地域优势,突出学校地理教学的特色。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合,才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将这类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学校与教师应积极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创建校本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测定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调整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计算当地可供充分采光的楼间距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不但能够提高自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形成了可供地理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不仅化抽象为具体,还体现了《新课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要求,成功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具体方向与导向,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将迷失方向,更不必说教学效率的提高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说过:“有效教学始于准确知道想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同样,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想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富有悬念的课堂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心门,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只要一关闭船的发动机,船就会停止不前,但是在二战中,德国军队的潜水艇却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仍能进出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密度流知识的兴趣;又如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先出生,弟弟后出生,但是弟弟的岁数却比哥哥还要大一岁,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日界线”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
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探索氛围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争取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并切身体会积极体验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季风气候”时,我国位于东亚,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那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来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特点。
四、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学会归纳整理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讲,学习具有积累性,因此,我们倡导“变式练习,归纳整理”的教学策略。变式练习意在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加强新知识,并通过应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主要手段有: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以及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等,将问题改头换面,呈现出新面貌,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意识。例如在探究学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以及天气的示意图;在学习“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后,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练习,假设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是否还会产生“四季”交替和“五带”变化。在完成单元知识的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主从地位及解题技巧,真正实现新旧知识在结构上的相互统一,实现知识的前后呼应,更好地发挥知识体系的整体效应,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并为其以后的深造奠定基础。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高中地理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吕洪华.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创新改革[J].考试周刊,2011(9).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高中地理学科特点,阐述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提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教授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探究地理规律,转变思维方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地理教学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下对知识进行传授。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梳理教材知识,采用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三、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
(一)运用地理教学软件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地理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例如,在讲授“德国鲁尔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鲁尔区繁荣的原因、衰败的原因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且还要运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印象,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导入新课,集中学生注意力,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地理教学软件,展示生动、立体的地理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地理教学软件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合理运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生动的图像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运用地理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二)渗透环境教育
1.教学理念的渗透。
人文环境这个概念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观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联系,人文环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生活永远脱离不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都会使人文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想持续生存下去,就要对环境进行保护。
2.教学资料的渗透。
关键词:职高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理念
环境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尊重自然规律,以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保护地理环境,培养学生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职高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想通过学生的力量传递给社会一些正能量,促使人们对环境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在职高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地理环境人才。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而环境问题来源于自然,因此,在职高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环境教育在职高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
在职高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人文地理是职高地理教学中的一个新观点,在学习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时,学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人文环境是因人类不断地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是因为人类活动不断发展形成的,它关系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也使人类离不开大自然。因此,人类应有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意识,以此长久持续地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存。在当今社会,人类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在职高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是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为我们身心沉重的地球母亲减轻一些负担,为大自然尽一份绵薄之力。
2.环境教育资料的渗透
在职高地理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大都是来自于那几套固定的参考资料,能够给学生传递的环境知识很有限,因此,地理教师应多查阅一些有关人文和环境保护的资料,以便在地理教学资料中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人文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印制出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更清晰地听教师讲授人类与环境发展的种种,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对环境污染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通过学生对人文和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使学生对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进而就会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亲自去大自然中实践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
3.环境教育方法的渗透
在职高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高高在上的那种教学态度,多运用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情,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清晰地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中渗透环境教育,成功地给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影像,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坚定地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大自然环境。
二、职高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影响
环境教育的渗透使职高地理教学领域更加宽阔,学生所认知的地理知识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环境问题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利用课堂教育使学生重视环境问题,自觉地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在职高地理教学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认知与理解,还能使学生拥有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理论,能够从点滴开始减轻环境问题的危害,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地理学习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将其他学科知识微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问题,使学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上创设奇迹。
环境教育在职高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多元化,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技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对大自然环境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职高地理教师用多样的环境教学方式,能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地理环境。
综上所述,是职高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地球母亲的负担,让学生认识到更全面的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用环境污染激发学生内心的正能量,使学生下定决心环保环境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总之,当今社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地理问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拓宽教学资料与教学宽度,带领学生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竭尽全力为地球母亲减轻负担,将生命力还给大自然。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陈艳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变革,高中地理教学也在经历着课程的全面改革。在新课标理念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切实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标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有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学习过程,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学生有效投入学习过程的时间越长,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有时教师可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也就达不到教师所设计的预期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所有学生,应展现出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呢?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同时,教师要放弃课堂上的“教师权威”,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观念,改变教条式的教学局面,应使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其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决不能为了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上课,那样会使地理课程教学缺少活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教材中现有的内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教学地球资源这一课时,笔者先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资源情况,让他们分析相关的地理知识。上课的时候再由教师分析这些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思维,并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深入挖掘教材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
四、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并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人格等。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人类靠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通过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能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丰富的感性材料,全方位的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的采用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用动画模拟海陆风、山谷风的环流形势;录像播放实际生活中在山区开展的气球运动比赛,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图示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近几年的气温曲线图与城市工业图,北京交通的变化等等资料,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热力环流这一重点知识。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只有把新理念充分渗透于课堂,才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教学环境有待完善等因素,导致地理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很难被及时消化吸收,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生本教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二)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程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二、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
2.1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2.2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弥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2.3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地理素养 可持续发展 思维方式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33-0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的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我探索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1 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作为地理教师,仅有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理念还远远不够,如何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的要意在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喜爱的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那么,地理教学活动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学习天地,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
2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地理教学效果或目标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这难以使教学法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预想的作用。为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标、教学法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就是个难点内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季风环流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像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准备“季风环流”教学内容时,为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以《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诸蔼亮借东风为例”进行教学。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作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蔼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因 是“欠东风”,立下军令状借东风相助,让手下的将士为他捏了一把汗。其实诸蔼亮预测到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那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因子。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典型季风区的原因何在?试说明该地区气候特征。
(4)你认为季风环流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把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理解该地区气候的成因,同时拓展了地理能力,学生兴趣盎然,且将抽像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效果好得多。多元智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识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为此,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细致的构思设计,比如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反思。
3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并且,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