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32: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疗市场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它通过个性化的诊断技术预测个人未来疾病风险,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一旦患上某种疾病,它还可以进行早期诊断筛查,并采用精确的靶向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去除病灶。从诊断到治疗,病人将得到最合适的疗法与药物,实现剂量最优、副作用最小以及诊疗时间最精准。这些都将大大节约诊疗服用,提高医疗效率。
精准医疗,乘风而来
与精准医疗相似的个性化医疗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由于技术限制、成本过高等原因未能快速发展(商业化路径受限)。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控费的压力,近年来精准医疗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美国:2015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精准医疗计划,并于当年10月将精准医疗作为美国在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2015年3月,中国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同年12月,卫计委透露,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的战略规划。
英国:“十万基因组计划”由英国首相于2012年12月提出,并于2014年春天正式启动,拟于2017年前完成10万人基因组测序工作。
其他:澳大利亚的“十万基因组计划”与韩国版的“万人基因组计划”也都于2015年年底推出。
精准不是单一维度的精准,而是多维度的、立体的、融合的精准
医疗服务
精准与个性化的体检服务,将对个人的疾病风险做出提前预警,并做出提前干预与预防。体检数据将不再是一纸报告,而成为连贯的动态健康监测与反馈。
对医疗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临床试验中,医生可以对目标患者进行精准招募,精准宣讲;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疗效突出的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或根据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和基因谱,对病症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领先的医疗大数据服务公司将通过最优的数据结构和独有的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竞争优势,赢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将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医保费用的必然选择,而这无疑将依赖于精准医疗的发展。
医疗器械
利用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针对不同个体的基因突变设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传统医疗无法企及的效果(如安吉丽娜朱莉对于乳腺癌、卵巢癌基因的检测)。精准医疗有助于疾病的精确诊断分型(如癌症的不同分型),从分子层面解释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病机理。
生物医药
利用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治疗、CAR-T在内的免疫治疗技术对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靶向性、个性化的治疗。基于患者基因大数据逆向指导药物的开发,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积累医生对特殊小病种案例的研究,开发出高价值的孤儿药产品。
互联网医疗
通过互联网医疗重新分配医疗服务的价值链,精准的匹配医患之间的就医供需,提高诊疗效率,节省诊疗成本。打通医院间的数据孤岛,有效利用原本长期被割裂的存量市场中医疗大数据的巨大价值,辅助于药企的新药研发和个性化诊疗。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投资增加。和医院和制药公司,更充足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医疗系统各企业的重要目标。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已在医疗服务、医卫管理、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等领域全面展开。
一、IS建设的重点由HMIS转向CIS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特别是随着国家金卫工程的展开,已经有许多医院相继建立起医院范围的信息系统,一些公司相继开发了商品化的整套医院信息系统并在医院推广应用。在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上,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大型信息系统的主流,使用Windows环境和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客户端环境,基于SQL语言访问的大型数据库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也已普遍使用。
电子病历、医学影象为HIS的最亮点。目前我国有许多医院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的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通信设施,迅速增加的成本性能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发展电子医疗记录和医学图像系统奠定了基础。目前CPR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研究适合电子病历多种内容、媒体的数据结构;恰当可靠的安全机制;高效经济的存储方案;实用方便的数据输入和阅读手段;标准规范的数据交换方法。建立PACS的一个目标是方便图象的存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无胶片化的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技术、PACS与其它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图象预取技术和图象压缩技术是当前 PACS应用的主要技术。设备上,PACS不仅要建立1-2个可以显示图象的工作站,还需要高质量的图像采集设备(如专用的胶片激光扫描仪)、大量的图象显示设备、十几个TB的在线存贮容量和高速度的网络通讯设备。
远程医疗正在迅猛发展。远程医疗在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设立了一个远程咨询中心。国内远程医疗趋向于应用服务,传输方式多采用电话拨号,部分采用ISDN、FR、VSAT、 INTERNET方式。虽然很多公司投入开发研究应用于远程医疗系统,但是对远程医疗技术高层次的应用研究还处在无人尝试阶段。
二、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已经进入整合阶段,未来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主要是整合HIS系统和CIS系统,通过HIS的升级推动HIS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如电子病历、在线临床医疗信息共享等。同时PAC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等也会快速发展。
2、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功能是记录所有医学界过程,完成计费,药物和医疗用品管理,为每个社区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做到在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物输送。系统升级后,还能支持包括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新功能,甚至实现支持患者“上传”和“远程预约挂号”。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3、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
基本模式是依托某个大医院或地区的中心医院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一类系统相比,它的特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个大医院(或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上传下送”等服务。
4、区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除了提供医学影像共享资料之外,系统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拥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5、区域医疗协同系统
本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医疗系统,系统基本目标是:大范围实现医疗文档共享,让医生在接诊时能够了解到就诊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医疗机构的医疗记录,以此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
总之,通过对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信息化的调查研究,赛迪顾问认为在我国HIS建设由HMIS向CIS转变过程中,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象系统和远程医疗发展潜力很大,这必将带动医药卫生系统对IT市场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增长。特别要指出,这些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的行业特色突出,需要IT业人士和医药人士的共同努力。国家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增加,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医药贸易电子商务的开展,将拉动医疗卫生行业对网络通讯设备的需求。生产管理模式和资金实力决定了制药企业成为ERP管理软件的潜在用户。
参考文献
[1]何雨生.2003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进展.上海: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4既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04年5卷
[2]王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上海: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4既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04年
关键词:燃料乙醇 市场 建议
1.燃料乙醇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2006年我国着手调整燃料乙醇的发展模式,2007年国务院叫停粮食乙醇项目;鼓励发展以甜高粱茎秆(东北、山东等劣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薯类作物(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及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 在国家发改委的布局下,燃料乙醇的产量呈几何增长。2003年全国的产量只有7万吨,2004年达到20万吨,在扩大试点后的2005年达到75万吨,2006年达到133万吨,2007年达到145万吨,2008年达到165万吨,2009年达到171万吨,2010年燃料乙醇的产量大约175.7万吨。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目前,许多地方计划上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未来几年新、扩建燃料乙醇项目有八个项目,包括中石化海南椰岛项目、中石化江西东乡项目、中粮集团、湖北金龙泉啤酒集团公司与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合股投资、四川宜宾项目、湛江燃料乙醇项目、云南新鑫燃料乙醇项目、浙江舟山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情况见表2。如果以上项目能如期完成,预计2015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25万吨/年,其中,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61万吨/年。
2.燃料乙醇市场消费需求现状及预测
根据《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国家在部分省份试点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从2008年4月15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在全境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选择不改变汽车供油装置,不影响动力性能E10车用乙醇汽油,即国内的乙醇汽油是由燃料乙醇与普通汽油按照体积比1:9的比例调和。2008年我国汽油消耗量约为6500万吨,以10%的比例混配,燃料乙醇需求量超过600万吨,另外,汽油销量每年以6.1%的速度增长。自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以来,燃料乙醇的进出口都很少,可忽略不计,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即为产量。2009年我国燃料乙醇消费量149.3万吨,和需求量600万吨相比,供需缺口达到将近450万吨。据国家规划,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由此可见,燃料乙醇产业在我国市场前景广阔。
3.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建议
3.1我国燃料乙醇发展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燃料乙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从产业起步到形成,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税扶持政策;对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产地进行合理规划,支持原料生产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利用低质地,就近开发利用非农田种植能源作物,收集利用农业物秸秆、林地及木材加工剩余物,确保资源稳定供应。
建立有效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产品设备可靠性标准、规范及测试程序,加大力度规范市场。对工厂布局要综合考虑原料资源、产地、集散运输、燃料厂附近油品销售市场范围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最经济合理方案。
3.2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发展规划建议
近期内,以木薯等非粮食淀粉为主生产乙醇,主要通过改进淀粉糖化技术、提高发酵水平,改进乙醇分离工艺;甜高粱是高产能作物,可以作为理想的乙醇生产原料,但因其转化为乙醇的技术需要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后尽快实现商业化生产;加紧研发纤维素乙醇发酵技术,到2015年后开始用农林废弃物类木质纤维素试商业化生产燃料乙醇。
2010年-2015年,700万吨乙醇/年。
原料:薯类为主,甜高粱、菊芋、甜菜以及甘蔗等。
技术:常规淀粉乙醇生产技术、先进固体发酵及改良的液体发酵。
2015年-2020年,200万吨乙醇/年。
原料:秸秆类农林废弃物。
技术:酶水解纤维素的生化转化技术,或气化后化学合成乙醇的热化学转化技术。
理想目标:到2020年达到250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
保守目标:到2020年达到100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
3.3我国燃料乙醇技术研发动向建议
技术进步在燃料乙醇产业推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改进使美国玉米乙醇、巴西甘蔗乙醇成本基本与汽油价格持平。
3.3.1非粮作物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目前广西中粮木薯装置成熟醪乙醇浓度已经达到14%,先进的高浓度液化技术和同步糖化浓醪发酵技术可使成熟醪乙醇浓度18%-21%,提高了装置产能,也减少了后续生产的能耗和水耗,是将来木薯乙醇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另外通过发酵和精馏过程中换热网络集成技术和新型塔件技术,对生产工艺能量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3.3.2甜高粱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一是借鉴巴西成熟的甘蔗乙醇生产工艺-甜高粱茎秆液态发酵;二是固态发酵研究,把重点放在工程放大、生产过程连续性、设备自动化方面。
3.3.3木质纤维素乙醇
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技术难度大,目前世界上还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有酸法和酶法两种工艺,目前酶解纤维素乙醇技术面临三大技术瓶颈:高效生物质预处理技术;低成本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高耐受性的代谢C5产乙醇的微生物菌种。
木质纤维预处理技术主流工艺有稀酸蒸汽汽爆工艺和氨法氨爆预处理工艺,两者都取得实质性进展,纤维酶技术,美国杰能科和诺维信两家酶制剂公司大力研究,成果显著。诺维信筛选复配制出新的酶制剂,提高酶系的降解能力,秸秆乙醇用酶的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30。
纤维素乙醇发酵工艺最可行的是联合生物加工工艺,该工艺可将纤维素酶、水解、发酵组合在一步里完成。
由于国内在预处理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据理性估测,中国纤维素乙醇形成规模化生产至少还要3-5年,目前,对于纤维素乙醇应该加大科研力度而非产业化开发力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燃料乙醇市场 兼并重组 原材料向
随着全球变暖、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渐消耗,低碳环保和节能已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全世界各个国家对新型、可再生能源都尤为重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耗日益增加,资源紧缺状况十分严重。自1993年,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需求日益增加和资源的日益减少使我国的原油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压力。燃料乙醇是替代能源的代表,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量,达到环保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压力。但由于我国燃料乙醇行业的技术以及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原因,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盈利非常困难,必须依赖国家的补贴。国家对燃料乙醇行业的政策是,定点企业生产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定点区域强行销售,价格和汽油价格绑定。
一、中国燃料乙醇市场概况
我国燃料乙醇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起初燃料乙醇原材料来自于我国去陈粮过程中的陈粮,但是随着陈粮问题的解决之后,成本问题也阻碍了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玉米和小麦等原材料成本和技术方面的劣势,发展速度和美国与巴西等国家相比,还差很多。所以,未来我国燃料乙醇市场原材料将会以非粮食作物为主。但是,燃料乙醇是替代能源的代表,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必须坚定的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燃料乙醇主要的下游产品就是乙醇汽油。我国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目前燃料乙醇只在几个省定点推广,并强制销售,而且是定点企业生产。
二、中国燃料乙醇市场的建议
第一,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兼并重组行为的建议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市场是5家定点生产企业,未来市场中一定会增加许多非粮原材料为主的生产企业。市场中基本上呈现中粮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三足鼎立之势。在我国有生产燃料乙醇能力的企业很多,但是大多数由于企业规模等方面原因,很难获得国家的准入牌照。这样就会有很多潜在的产能浪费。所以,我国燃料乙醇的兼并行为还将继续。但是目标应该是将那些达不到规模经济的实力落后企业。淘汰那些落后产能企业,整合他们的资源。
但是中国燃料乙醇市场集中度过高,使企业之间缺乏竞争,效率低下,大多都依赖国家的补贴生存。国外燃料乙醇市场生产企业数目要远远大于中国,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企业的兼并行为,并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引入竞争。北海国发,海南椰岛等有一定实力的上市公司都具备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为木薯,也符合国家非粮的政策导向。可以引入这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进入市场,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原材料指向”战略行为研究建议
首先,实施“原材料指向”战略过程中,要兼顾副产品对区域的经济实用性
中国燃料乙醇企业目前对原材料丰富的区域投产主要依据仍然是当地原材料的经济性,而没有考虑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合理的应用副产品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企业投产的区域不仅仅考虑原材料玉米的供应方便,同样也考虑副产品的销路的方便,这样使副产品顺利转化成为效益,降低成本。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生产出燃料乙醇产品后的交通问题。应该对每个环节都加以考虑,在去结合“原材料指向”战略,选择合适的地区投产。
其次,加强甘蔗燃料乙醇的投产,还可以起到平稳糖价的作用。当糖价格降低的时候,会极大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这时可以通过增加甘蔗燃料乙醇的生产,这样可以保证糖价的平稳,也会缓解不同时期的“糖贱伤民”的情况。
三、结论
我国燃料乙醇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国,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1806万辆,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汽油的需求量也同样增长,估计2010年汽油需求量将达到6500万吨。按照10%乙醇调和的比例,燃料乙醇的最大需求将达到650万吨,我国缺口比较大,再加上我国能源短缺,在高油价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燃料乙醇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王成军.玉米生产区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5
[2] 张晓阳.论国内发展燃料乙醇的优势及前景[J].中外能源,2006(1):15-20
[3]奥兹夏伊.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钱伯章.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太阳能,2007(8):7-9
entitled “Absorbing Ancient Nutrition ・Forging Ahead
into Today”, is unveiled in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This exhibition not only presents this
master’s rare classical works, but also shows historical
evolution materials and photos of jade tablets by mean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display. Master’s
artistic life, creation notes, precious drawings, publications
and others are also on exhibit. This exhibition is first-ever
one launched by Liu Zongrong, which attracts widesprea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汲古・开今》刘忠荣玉牌艺术文献展于2014年6月7日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揭幕,展览呈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师经典作品,更以提纲挈领的学术梳理和专业展陈方式,展示玉牌演进的背景史料、图照;以及作品背后大师的艺术人生、创作笔记、珍贵画稿、出版物等。无论大师个体还是玉雕行业,这样的展览还是第一次,因而引发圈内外广泛关注。刘大师当年三届劳模的奖章、奖状,让参展的美院学子印象深刻;在与大师的对话互动中,更使大学生们立体地认识了大师成就卓然的理由,成为了一堂学习的励志课。
6月20日,作为本次文献展的系列活动之一,《玉雕研究与文献》研讨会假座刘忠荣创办的忠荣玉典工作室举行。来自相关协会、学会、非遗保护主管部门、博物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授10余人热烈发言,高度评价本次文献展的特殊意义与价值,强调关注和积累文献之于玉雕艺术研究的重要性。
上海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钱振峰认为:“ 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展览,其价值意义可以归纳为1、记载了历史的真实,还原了历史真实。 2、记载了行业发展的脉络。大师的这些资料虽然不是很全,虽然是个体积累的片段、零碎的资料,但却是上海玉雕发展的一个佐证。上海玉雕的发展以及海派玉雕艺人的传承,将海派玉雕的海纳百川,包容创新穿成一线 ,它浓缩了一位成功的大师从艰辛走向辉煌的历程。3、记载了大师创作技艺成长的历程。这给今天学玉的学子们带来丰富的启迪。劳动模范小小的奖章,为什么引起参观者特别的关注,这至少证明了在我们玉雕行业,大师不仅仅是艺术的精英,也是做人的模范,因此我们提倡德艺双馨,所以这些奖章、奖状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教材。4、完全进入了一个与玉对话的高境界,在读玉、读史中赏玉、析玉,心物交融 。刘大师总结了他的六面围雕、双面凹凸雕等不断创新的雕刻技巧。这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一个范本,极大丰富了玉雕的艺术表达语言。”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王敏副院长指出:“玉牌是玉雕艺术的一个品类,一个点,但通过玉牌,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玉雕艺术的演进;而在玉雕作品后面,就是做玉雕的人。所谓的文献,展现的是文脉,通过这些东西把脉络找出来,对玉器,无论你喜欢也好,崇拜也罢,它其实是一种精神,我们今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只是保护技艺,更应关注艺人,关注精神,揭示“玉人”身上体现的一种“玉风”。手艺反映的是人的精神,留住手艺是留住精神,这是中国工艺文化教育的价值。今天非遗保护,要求保护实物以外,更要保护艺人对艺术的一种精神,而刘忠荣大师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上海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高春明认为:“研讨的立意很好。我们来到忠荣玉典,门一开,是企业,看到的是玉器,是物质的;门一关,研讨学术,是非物质的。通过文献,揭示玉背后的精神,研究中国文化的DNA。今天从文献研究谈玉雕,这是很好的角度。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刘大师的作品,认识刘大师其人。我想了几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理论研究,一个是媒体宣传,一个是产权保护。日本在工艺记录方面,在文献的整理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除了文字,应当把刘大师雕刻技艺的每一个过程都拍下来,做好数字化保护。另外,我觉得在媒体宣传上,我们有点误区,工艺大师并不是要成为所谓的明星,是要自己能在这个行业里认可,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专业的宣传上。关于理论,我们很多的艺已经超越了过去,达到了高峰,但是我们依旧存在着理论滞后的问题。在古代要求文武相配,像刘大师如此精美的雕刻,值得做理论的研究阐发。关于原创和知识产权,又是一个值得展开的内容。真正的知识产权要靠自己来维护,还有很长的路。总之,这次文献展给我们提供了多重视角,值得总结。我很希望我们的文献研究再继续深入、升华,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要扎扎实实地做事情。”
上海博物馆古玉研究专家张蔚指出:“以物见人”很重要。古代玉器的研究,我们通过研究“物”后面的“人”,研究人是如何凭借他的艺术构思和精神、他的技艺来构造这个“物”的,这正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形而上、形而下的东西。形而下是讲“器”,形而上就是论“道”,这个境界就不同了。我们讲的通过“器”来见人、见精神。这个层次就不一样了。文献研究要落到实处,要有专门管理文献材料的部门机构,要有专门经费,使这些史料的研究有持续性和延续性,落实到保护,落实到人才行。
上海同济大学周正宇博士强调:“文献让我想到了桥梁的作用,想到文献研究的顺乎逻辑的体现,那就是当好社会公众的桥梁,历史公众的桥梁,艺术公众的桥梁、学术公众的桥梁。工艺展品只诠释材质工艺,是远远不够的。桥梁的作用就是让大家知道更多的东西,文献到最后是不是可以满足这四个桥梁的需要?对文献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有各自的见解,但留下大师们作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材料,留下最好的最真的最精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资深文艺理论家方立平说:“从研究和文献的两个角度来看是并列的两个方向。文献有文化理解的需要,有历史性的认定,但我们面临的是对社会产生的热点,因为任何一个事情成为热点,它都有道理的,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是有关联的。刘大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深入研究的点,是推进文献研究中一个非常好的个案。文献研究推进工作一定离不开两个层面:一是个案;二是社会层面的文化形态, 从个案,到更多个案,汇集成一个形态,这两个方面要连接。今天的研讨会很明确地思考两点,一是对个案的重视,除了刘大师以外可以进行共同的探讨的个案,二是要有理念的先导性,即一个预设的标准,一个比照的标准,文献保存上面就是有一个社会研究的需求与过程,那么我们从个案到整个行业的推进中就有依据可说,这两点如果有的话,我们汲古开今的研究,就可以梳理出一个研究的思路和一个文献的整理框架,也许我们平常经常讲的整体判断,那么我们玉文化的梳理就能够更加的清晰准确。”
关键词:医疗器械行业 机遇 挑战 健康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 品牌意识 社会责任感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继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向好,并且进一步改善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日益显现。
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必然伴随时代赋予它的发展机遇
1、市场潜力巨大: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尽管如此,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这两者的比例约为1:1。而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2、国内需求加大: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较好,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再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3、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医改的,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在逐年加大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未来几年二三线企业的县城将是医疗器械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之路会更加的广阔。
(二)有机遇就有挑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存在挑战
1、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一方面,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像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它们不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占据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组建专门的医疗服务队伍,并开发出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产品。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存在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我国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三、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产品质量高于一切,讲求质量与服务并重
医疗工作强调安全和有效,医生及医疗领域对于医疗器械和产品的要求亦如此。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决定着是否有人愿意问津产品;服务则是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产品能否畅销不衰。我在经营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时,把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医疗器械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可靠、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医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口碑。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全方位的服务奉献给用户。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本着为病患、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使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要开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将来走向国际、跻身于国际医疗市场的大门。就像当初我选择跟强生公司合作一样,一方面,是基于我与强生公司共通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强生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虽然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75%,相对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自有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当初创办北京诚之盈公司强生医疗产品,也是本着在引进、推广国外先进医疗器械、造福病患的同时,希望我们可以在借鉴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提高自有技术水平。
(四)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建设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但它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由于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其高额的需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释放。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希望在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为更多处于边远地区的百姓带去福音。
(五)加强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在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方面:如一些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国内这方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微弱,因此,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口很大。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应注意加大对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疗卫生;过度市场化;政府
2014年7月8日总理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的健康是发展的动力。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力之一,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与社会起点的公平密切相关,医疗卫生改革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发展。但当前“看病贵”的形势依然很严峻,真正普惠于民的医疗卫生体制还未真正得以实现,群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呼声很高,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的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政府应该明确其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角色和定位,尤其是在基本医疗领域的主导角色,避免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
一、医疗卫生的市场化、商业化演进
计划经济时期,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绝大多数人口,医疗卫生设备、设施等大体来源于政府和各经济集体的投入,药品价格也被有效控制,大多居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比较高。但医疗技术水平低、发展缓慢,医疗机构人员积极性低。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20世纪80年代,政府医疗改革主张放宽政策,放权让利,自膨胀的医疗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转变成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各医疗机构之间由分工协作步入了全面竞争,医疗机构成为拥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商业化的医疗卫生体制使财政负担得以减轻、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发展、技术服务水平得以提高、供给能力得以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更加具有活力。
二、过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消极影响
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理论上讲,市场竞争的进行能够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使得医疗医药机构的运转能够更加有效,最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成员国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四(188位),这样的排名无疑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一种抨击。医疗卫生的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逐渐减弱,其追求的主要目标逐渐变为经济利益,甚至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目标也在淡化。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化发展使得医疗服务费用不断增加,市场化的政策趋向把人民推入一个尴尬的境地。“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群众要看病,医疗卫生成本自然而然转移到了群众的身上,个人医疗费用负担重,“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层出不穷,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公平性低下。
三、医疗卫生过度市场化、商业化导致消极影响的原因
从1978年至200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从110.2亿元增加到5684.63亿元,期间政府投入的总费用在逐年递增,但政府要节约开支,医疗卫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正好能起到减少政府的支出的作用,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并不高,在医疗卫生的行政管理和财政投入中,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也不断弱化,地方政府愈来愈承担更多的责任,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全面走向商业化。医疗卫生改革的市场化表面上看能够减小政府开支,可是政府投入比例小意味着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依靠创收来维持其运转和发展,甚至是用创收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医疗机构需要支付部分的医疗机械设备等成本,同时,由于市场化带来的竞争,许多医疗机构都争先恐后购置更为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如此一来,医疗卫生机构只能在市场化的大潮中通过创收来站稳脚跟,因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并未得以真正的解决。
四、中国的医疗卫生要避免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建议
(一)增加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力度的不够促成了医疗卫生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但由于激烈的竞争和利益的驱使,市场化不像理论上那样理想化和完美化,过度市场化的消极影响最终由公民买单。政府应该增加对医疗卫生到绝对投入,同时,考虑到医疗卫生日益重要的地位,还应该提高医疗卫生投入在政府总投入中的比重。
(二)政府需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占据主导角色
医疗卫生具有外部性和专业特殊性,其中,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和普通民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关系,过度市场化会使医疗卫生机构与普通公众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医疗卫生是民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更加关乎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而这些方面由政府投资是最具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了真正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不可能将医疗卫生全权的交给市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政府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引导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化发展
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需要政府站稳脚跟,但在非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市场化是医疗卫生服务得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方式。只是,市场化的过程需要政府适时的引导和纠正,以防止过度市场化酿成的消极后果。非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商业医疗保险等的发展,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严厉打击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当竞争等等。政府鼓励其发展,但同时要守护好群众的健康权。
参考文献
[1] 张茂松.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兼论我国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缺失[J].经济经纬,2007(4).
关键词: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江秀凤,项国安,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2441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并且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化的趋势,面对新的医疗形势,公立医院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公立医院市场营销是指医院的医生从顾客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的需求出发,确定服务项目、价格、促销方式,进而规范医院的技术标准,向目标就医的顾客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1]。公立医院的市场营销是医院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为了实现目标主动采取的营销活动。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的出发点是满足和引导顾客的就医需求,医院通过营销活动可以以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传递给顾客医院的技术和服务信息,促进顾客正确的消费,另外医院可以利用营销活动,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调查,还可以收集顾客对医院服务改进的意见,这样医院可以提高医疗水平,改进服务质量[2]。公立医院的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医疗环境,进而确定目标市场,提高医院的市场占有份额,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1公立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1医院的营销和市场脱轨,管理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营销市场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医疗市场的主体,医院必须研究医疗市场的动态,提出适应医疗市场经济发展的营销策略,从而才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我国在加入WTO后,医疗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医疗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中,公立医院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盲目的投资一些项目,购置一些设备,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善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反而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投资造成了医院资金的短缺,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另外医院对于医疗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错失医院发展的良好机会。医院的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缺陷影响到顾客的疾病治疗以及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
1.2缺乏教育培训,营销理念陈旧医疗服务具有无形性以及差异性,因此在公立医院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对于无形的医疗服务制定严格的标准,这样才能够让医院职工明确医疗服务的标准,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国的医院大多是国家控制股的公立医院,职工的营销观念淡薄,没有危机意识,不利于医院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另外在医院职工培训中忽视了市场营销观念的培养,这样使广大职工不关心医院的市场营销工作。
1.3忽视正确的市场定位医院在从事营销活动时,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也没有依据医疗市场中患者的需要、消费习惯等把目标市场分为不同的患者群体,对于一些小中型的医院表现的最明显,这样公立医院就无法确定目标市场,而且不能够准确地定位,这样容易造成医院市场营销服务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确,进而致使市场营销活动效率低下。
2提高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2.1利用品牌效应,实施营销战略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的目的在于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医院的品牌是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的集中体现,医院的品牌也是医院提供给患者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优质的服务质量的保障,医院的品牌在医院的市场营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患者会选择医疗口碑好、医治技术好、服务质量高的医院就医,因此医院品牌是医院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医院想要顺利实施营销策略,就必须重视医院品牌战略的管理。在医院实施品牌战略的管理中,可以从SWOT战略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出发,全方面提高医院的知名度[4]。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加强医院品牌战略管理可提高医院形象,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医院之间相互竞争的实质就是各个医院整体品牌效应的比较。因此想要打造医院的品牌就需要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只有充分地发挥医院的品牌效应,才能够开拓出良好的医院营销局面。医院的品牌的树立,必须从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入手,在医疗服务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努力改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2加强营销意识,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职工的市场营销意识,才能够让医院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管理者需要重视职工市场营销理念的培养。在对职工营销理念的培养中,重视3C营销战略和4P组合营销策略的培养。医院的职工能够直接接触到广大患者,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如果职工参与到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中,可以让营销策略更加切近实际,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提高医院的市场营销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职工的营销意识,只有提高营销意识,职工才可以在工作中关注营销市场的变化,让医院职工参与到市场营销的战略管理中,为扩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做贡献,尽量避免因为职工的营销意识淡薄而造成丧失大批潜在就医顾客的情况发生[5]。医院需要加强对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进而提高职工的医疗服务水平。医院需要制定针对市场决策问题征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整合信息,制定出合理的医院市场决策,这样才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医院职工需要加强对医院的宣传,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关键词】 医疗器械企业;市场;战略
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2008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36.49亿元,同比增长28.48%,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同期,我医疗器械总产值677.35亿,同比增长32.53%。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为五六家跨国企业,即便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比较低。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分析
1.机会分析。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加速,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成为持续动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和扩大,导致常规诊断器械和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材用品需求上升。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加大投资,为向国外大企业提供零配件的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商机。2009年3月政府宣布在三年内投资8500亿,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
2.威胁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反映在消费能力低和产品研发能力差;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受制于价值链中“上、下游”行业的状况。从我国国情看,“上游”行业,如材料、电子、机械、能源等,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制约作用。
3.优势分析。与国外医疗器械相比,拥有本土化的人才,一方面更了解国情,更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成为优势,忠诚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将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国内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相对国外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4.劣势分析。国内相对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存在巨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下。现代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我国缺乏既懂生物、医学、又懂光学、电子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G E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G 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G 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投产CT机,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器械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市场
1.推进高新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有些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设备概念了,而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系统,其产生的结果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产业水平全面提高。用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和带动。
2.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大型高档高医疗器械产品多数要靠国外进口,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中、低档产品虽然在技术性能上并不落后,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差距较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上不能只局限于前沿技术,应同时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换代性研究及可靠性研究,也包括工艺研究、过程管理、零件采用和质量控制。
3.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与改造。国外公司很重视创新与市场的结合。如飞利浦看好了中国市场,就按中国特点改造产品,使产品本地化,制作全中文化的产品操作手册和操作界面等。西门子公司会从全球市场考虑,哪种型号在该国有竞争优势就在哪里生产这种型号,在中国不仅生产产品,每年还投入科技人员和大量资金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但降低成本,还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应走的道路。
4.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首先,应牢固占领在国内市场。我国城镇、农村市场占了相当一部分,整体市场需求呈梯次分布,从最高端产品到最低档设备,每一个层次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其次,要积极扩展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大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少量的高精尖产品也开始出口。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同时,能够准确分析市场,使部分小件医疗器械如按摩器、血压仪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了一定优势。
5.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快速的感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国内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产品领域上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如品牌优势、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突破等。这些利用好了,可以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集中,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我国医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