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8 17:32: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归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第1篇

文言文让许多高中学生头疼,一看是文言文,就退避三舍;一看是文言文,就感觉无处着手。其实,我们在教授学生文言文时,首先打消学生的难学顾虑,让学生感觉文言文并不难,原来就是一些实词和虚词,实词的许多意思我们现在还在用,而虚词就根据具体语境来推测,文言文中的句式无非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等,并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躲着文言文了。下面结合高考和平时的教学,对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重点进行浅析。

纵观历年高考,全国卷II中文言文阅读占考试内容一大块,分值一般是19分,无论题型如何变化,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总离不开“言”与“文”这两个方面,所谓“言”,是指文言文的词汇知识、特殊句式和习惯用法等,所谓“文”,则是指对涉及文段内容的诸要素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中,在“言”中,须重点掌握实词和虚词两大部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归纳,并让学生掌握。

一、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对于文言实词,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时非常吃力,觉得无规律可循,其实不然。

首先,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高中阶段,考纲要求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其本义是重点记忆的。掌握了本义,再由本义延伸出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样就能比较快捷地掌握词语的含义,以简驭繁,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这类古今异义词并不多,可以归纳记忆,还可以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与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断出与现代汉语的异同,如“妻子”,这个词在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子,是两个人,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男子的配偶,是一个人。

第三,正确理解通假字。所谓“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字的字代替或假借某个字的现象,比如:“涂有饿菜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涂”通“途”,意为道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可随意通假。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归纳。

二、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等。学生应结合教材熟记这些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有助于在高考中正确解答试题。

首先,看该虚词的词性。词性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而”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在“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而”表目的,可不译。

其次,可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判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处在不同位置上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如“因宾客至蔺相如谢罪”中的介词“因”,表示方式、手段,译为“经由、通过”,而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介词“因”是表原因,译为“因为”。

第三,可以利用以前所学。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注重课本注释,系统性积累,熟悉语境,灵活记忆,这样可以轻松地解答试题了,面对文言虚词,有7种常见的推断方法:①句意分析法。②上下文推断法。③代入筛选法。④结构推断法。⑤成语联想法。⑥标志确认法。⑦句例推断法。

三、掌握文言句式和语法。

在解决了以上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还要正确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就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最常见的有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和文言固定结构,而这些最好能够记住一些例句,以便在解读时对照分析。有助于翻译文言语义,是翻译部分必考之一,也是读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①用“为”或“为……所……”表被动;②用“被”表被动;③用“见”或“见……于……”表被动;④用“于”或“受……于……”表被动。判断句。①用“者……也”表示判断;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③用“者”表判断;④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⑤…,….“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词。例:时人莫之许也,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代词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③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④用“之”“是”作标志的句子,宾语前置。例:唯利是图,何罪之有?状语后置句。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的后置。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劝学》②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的后置。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的后置。例:具告以事。《项羽本纪》定语后置句。①用“之”使定语后置。例:四海之大,有几个与欠? 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用“者”的后置。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第2篇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那么,高中文科历史怎么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

2.读章前提示语.

3.读每一节的标题.

4.读课本正文.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

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

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

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答题方法。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历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渠道,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地创新教育,改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方法,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渴望得到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扩展思维能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老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的有力条件之一,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包容和理解,学生才敢于提出和回答问题,求知欲和思维才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老师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吸取对方的优点,从而能够更加激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历史老师使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大胆化和趣味化,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场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中。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联想,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课中,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日常积累,通过阅读,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让学生探讨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关于题材的影片,比如,《铁血战狼》《大秧歌》等题材的电视剧,选取经典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性地反思战争,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努力,今后为国家作出贡献。老师将影片结合课文知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能更加容易,从而牢记历史,尊重历史,养成崇尚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历史是高中各学科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历史课本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首要途径,因此课前预习很有必要。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中,通过老师讲解和分析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

比如,在讲解“思想”一课中,首先让学生总结革命探索的背景思想有哪些?然后分析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人的智慧还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分析为思想体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逐步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进一步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个训练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阅读和了解课文知识,归纳课文的知识点,只有深刻明白课文知识,总结起来才更容易,头脑中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使学生从复杂的“学会”变为简单的“会学”,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使我们的历史课变得更加轻松,学习历史也变得更加简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创新教学,教师要不断探究和摸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好历史,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教育脉络教学效果策略探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驳杂无比的历史知识而言,脉络梳理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在高中,同学们面对浩如烟海般的历史知识,总是会觉得无从下手,然而,通过对历史进行脉络梳理,就能够很好的将历史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基本的框架结构下能够使同学们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历史,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脉络梳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历史知识汇总,构建基本的结构和框架

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历史知识囊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形成的一切记忆,都可以归结为历史。思想文化、军事政治、朝代更迭、发明专家、医药百科等,也就是说,历史是一切过去概念的总结。面对浩如烟海又杂乱无章的历史,如何进行学习和记忆就成了每个高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在高中课堂中,通过对知识的脉络梳理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以往,同学们面对历史枯燥的讲义时,总是昏昏欲睡。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教学方法逐渐完善,整个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已经初步被构建起来。历史教师通过这些框架,可以让同学们顺着该结构很好的学习,十分利于达到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其真正对一个学科感兴趣时,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学科的大门。对于高中历史而言,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就是其知识的复杂性。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通过将历史知识进行汇总,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中国朝代自古以来更迭了多次,同学们在记忆朝代更迭顺序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很多朝代名字相仿,例如两周、两宋、两晋等朝代。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将中国古代的所有朝代,按照其更迭的时间顺序将其编成一首押韵诗。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于战国,一统秦两汉。同学们通过背诵一首诗就能够记住过去朝代更迭的顺序,这就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3、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知识梳理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其中找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于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同学们去记忆历史知识,更是要锻炼高中生独子对于知识的分析和汇总能力。其中每年高考中,都存在历史材料分析等题型。而历史课堂的知识脉络梳理工作,就是在锻炼学生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其对于知识的理解。试问:、、对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就十分考察学生对于三场战争知识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必须要从这三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选择出共性和个性,并且将其分别阐述。因此,知识梳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对于通过知识梳理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1、避免枯燥讲义,以兴趣主导课堂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同学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将历史知识进行汇总,找出其中容易引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知识点,在授课时应该循循善诱,以有趣的知识点带动同学们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2、突出重点,环环相扣

在通过知识梳理来提高教学效果时,教师应该注重突出高中历史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才能发现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部分并将其汇总整理。在构建的历史知识整体框架中,应该将这些重点知识分门别类,环环相扣。分门别类,就是将历史知识中属于一类的归纳在一起,例如可以将《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梦溪笔谈》等书籍归纳为生活杂谈类。将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归为战争类。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之归类,将十分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师生之间应互相沟通,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不应该只通过枯燥的讲义来授课。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可以通过发问等方式来促使学生自主发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考的积极性。试问:中国宋词中流派众多,小资喝花酒,老兵我床头,说的是宋代那两位词人?这种问题十分富有趣味性,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旁引导,最后公布答案。小资喝花酒指太平宰相晏殊,老兵我床头指的是壮志未酬的辛弃疾。

4、教师之间应该不断沟通,交流经验

历史教师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因此,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师之间应该不断的进行经验交流,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在知识增长方面,作为教师更不可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升个人魅力,才能为人师表,起到一个十分良好带头作用

结束语

历史课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更能够提升一个人生活的品味。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引进和创新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知识梳理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对于驳杂无比的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更是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丁立田.浅谈知识梳理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设计

高中历史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而且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相对于初中历史而言,高中历史具有更广的内容、更深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1]。但是,据相关教育实践活动证明,高中生历史学不好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历史教师造成的。在过去,高中历史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学生听讲、划重点、记笔记等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这样虽然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是长时间采用此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提高。

一、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国具有大量丰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使学生将错综复杂、大量的历史脉络进行疏通、理解、掌握,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人类最好的教师是兴趣,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然后再对其进行细心地引导,从而使其学习历史的效率得到提高。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的高中生没有参与至其中,而且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若想让学生对每个朝代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仅仅依靠单纯地死记硬背是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行培养的,反之容易使其产生厌烦、反感、讨厌等不良情绪[2]。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一课为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影视剧,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主地预习本课内容,从而能够将本课重要知识点进行更好地掌握。自主预习能够使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良好地培养。历史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就每个小组提出最多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鸦片”一词的由来是什么?第一次有何特点,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和危害?然后请各小组代表阐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所发现的问题,最后由历史教师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行归纳、点评。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合作团结、互动学习的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能够充分地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够让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充分地了解历史背景与史实

高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将历史背景与史实进行充分地了解,并使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然而,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完全地呈现,因此容易使学生过于简单地理解历史人物或事件,而且还会对学生造成一些误解[3]。所以,在人性化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应对学生充分地介绍历史背景与史实,使学生更为客观、全面地看待、理解历史内容。

例如《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教材上只简单地介绍了日本从锁国逐渐走向开国,倒幕运动以及明治政府成立等历史背景,而没有详细地介绍为什么日本会成立明治政府,明治维新运动的根本意义如何,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以上几点进行补充。另外,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入明治维新的更多史实,让学生客观地认知该历史事件。

三、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历史情景,以抽签的形式选出一个小组,让该组成员分角色扮演某历史事件中的任务,尽量还原历史。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而且能够对其掌握历史知识起到帮助作用,还能够使其积极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4]。另外,历史情景教学还能够让观看的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若学生未能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历史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将表演中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样才能真正地呈现历史,从而避免误导学生的情况发生。

四、结语

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能够大力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并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历史课堂的教学重点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式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了解、掌握历史背景与史实,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地感受历史。另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灵活地应用其他有效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才能使人性化课堂教学的优点得到充分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俊利.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J].历史教学,2014(11):31-37.

[2]徐波.高中历史教学人性化课堂教学设计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6(08):55.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 备考路径和方法 把握好几个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78-01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新颖、灵活、涉及面广、难度加大,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怎样在高考备考中找到恰当的路径和方法,打造出高考备考高效性和实效性,是指导新课程高考历史教师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以下是我在历史高考备考中选用的路径和方法。

1 分析新课程考卷特点,把握授课方向

在新高三上课伊始,就安排原高三历史科组教师,对考过的新课标高考历史科试卷进行归类分析,由专人负责汇总,形成经验在各年级历史科组教师之间交流,再反馈到新高三历史科组,最后结合老高三教师传授的经验和新高三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把握高三在新学年的历史科整体授课方向。

2 把握《考试说明》和高中历史教材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材版本繁多,形成一纲多本,备考中,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外,高中“历史课标、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也是必备的教学资源。《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目标、能力要求、知识范围和考查形式,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依据。在备考复习中,融入《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系统、规范、完整把握教材及与教材相关的历史知识,并研究《考试说明》中的例题,才能把握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虽然高考命题高于教材,但教材仍是备考复习的依托,掌握好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等,才能使备考复习收到实效。如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的形成和发展”一课时,要求学生对的内容全面理解,先是掌握旧和的内容,然后掌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掌握二者的不同作用及影响。对于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到位,以此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3 把握必修和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部分内容提纲挈领,在新课标高考中所占比重却高达85%,需要补充的内容比较多,是教师认真讲,学生重点把握的部分。而选修教材内容详实,是对必修教材的很好补充,但是因为量大,复习时间紧,一般复习有顾不上选修教材的现象,我的做法是在复习必修教材内容时,让学生事先预习与必修教材相关的选修内容,复习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让学生同时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内容,效果比较明显。

4 把握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的关系

新课标,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增强,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一轮复习是单元复习,以纵向复习为主,主要是夯实基础,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如在中国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二轮复习是横向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在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从有利于政治、地理学科的结合及有利于综合的思路和途径,形成不同于一轮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二轮复习才能拓宽、延伸知识空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5 把握教材和教辅资料之间的关系

高三年级教辅资料铺天盖地,我只给学生选三本:一本是比较全面的复习资料;一本是单选优练;一本是历史单科模拟试卷。教辅资料选好对学生能力提高确实有辅助作用,好的教辅资料在归纳知识点、重点知识讲解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在知识点选配习题上也很典型,学生通过解一道题,触类旁通,把这部分知识更加准确的把握。但教辅资料只是对教材知识把握起辅助作用,绝不能使教辅资料代替教材,本末倒置。

6 把握教师讲和学生练之间的关系

备考复习中,教师主要是讲存在的问题、疑惑的知识及有针对性的习题;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备考能力和水平。怎样把握好讲和练之间的关系,对备考复习尤为重要。首先,要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新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复习的实效性。在一轮纵向复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二轮复习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横向归类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知识整合能力。就要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单一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改变多讲多练、多讲少练、乱讲乱练,甚至不讲只练的片面的做法,提倡精讲精练。精讲,就是必须要讲得要精讲,讲透彻;精练,就是不会的题反复练,在方法上有所得,能力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高考的要求,在遇到新题、难题时,才能应对自如。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复习,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研究与探讨,让学生抓住核心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去练有价值的习题,使老师讲和学生练有机结合,使备考复习收到实效性。

7 把握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把握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干基础知识,尤其是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活动、文化运动等,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把握深层次的内涵、实质和外延,建立重点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整合知识的能力,有目的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逻辑思维具有活跃性、严谨性、整体性。增强学生备考复习高效性。

第7篇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大家查阅。

高二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岳麓版20xx新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选修)》为教材,以岳麓版《高中历史I、III(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历史I、III(选修)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I—III、选修《历重大改革回眸》、《战争与和平》,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二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教学目的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以课改精神以及学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历史必修三和选修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重大改革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对历史材料的阐释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本板块在高中历史中的地位:

本学期讲授新课:历史选修(Ⅰ)-《历重大改革回眸》和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Ⅰ)共有9个专题。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发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选修(Ⅱ)共有7个专题。民主与xx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知道xx和民主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历重大改革回眸》,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历重大改革回眸》的重点放在中外古今重大改革的史实和评价。

通过学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xx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民主与xx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xx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重点放在近代中外争取民主反对xx的进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所负责的高二(22)班是文科班。其它(2)(3)(5)(24)班是理科班,其中三班是重点班班。理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文科基础较差,对文化科不较重视。经过一年半的学习,虽有少数学生对历史有兴趣,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从期末清远历史科统考成绩看,学生的总体成绩中等,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有待提高。

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和海南省新高考的精神实质,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2、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对基础不同的班级,备课时注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与科组和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认真与同科教师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4、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历史课的亲和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5、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科能力的培养。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6、要“精讲精练”,重视抽象知识的讲授,对重点、难点知识要讲透。精心筛选练习题,做到每个单元要有一个练习题。练习后,要及时评讲和分析,并注意教会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方法。

高二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与安排,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促使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高二历史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对历史的基本史观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化、文明、全球史观理解历史,世界历史能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

本学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教学任务,以及中国古代史部分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特别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岳阳县一中xx届高二文科共7个班,这届学生高一会考采用开卷形式,历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学习历史方法较为陈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课堂争取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帮助后进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4、注重平时的练习和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每次测试试卷的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第8篇

关键词:历史讲评;历史思维;考情;答题技巧

G634.51

高中历史相较于其他学科,拥有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广和不以做题为教学基本环节等特点,这些课程特点反映到考试中,就形成了高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历史试卷的难度大、角度偏等各种问题。进入高三,复习加练习已经成为历史教师所面临的基本教学问题。随着考试频度的提高,如何把握好考试、讲评和总体复习之间的关系,以推动整体复习效果的提升,成为很多历史教师的棘手问题。现时高三历史教学实践中,限于时间紧、内容多的现状,很多历史教师的讲评课都是一言堂的形式就提论题的简单评述式讲法,学生参与面与深度都严重欠缺。笔者在本文对这几年的高三讲评课教学实践作了梳理和总结。

一、课前准备:细化认识考情,明确讲评目标

学校引进了考试网络平台并配备了机读设备,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基本考情,试卷讲评课备课也正有所依。阅卷结束后,教师一要全面掌握学校考试基本数据,更要认识学生答题详情和集中错题所反映的易错点,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备好试卷讲评课。认识考情不仅是教师任务,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评课前,学生要全面分析自己的试卷,第一要明确每道错题或者认识有欠缺的正确题的考点,而且要落实到基本知识点上;第二要集中归纳试题类型,找到整份试卷所包含的若干主题,把考试主题与学习主题紧密结合。

在准确认识考情的基础上,讲评教师要明确试卷讲评目标。一要找到易错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高中历史教材和日常教学的学科综合性非常强,即所谓的学科主题式教学,所以在考试中很难见到单一知识点的浅层次考察,每一道题的信息量异常丰富,横向跨度大,纵向联系深,所以找到试题与试题、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试卷讲评课备课的重要目标。二要备好试卷试题中涉及到的基本答题方法与原则,答题方法的训练不是一两次就可以达到目标,众多题型的答题技巧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试题通过多次反复学习与训练,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具体答题实践中去,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课中讲评: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点拨能力

高三历史学科测试试题知识点多,考点涉及面广,要有效的针对问题所在和重点知识面,学生的自我归纳和相互交流也就必不可少。试卷讲评第一步就是学生准确找到重难点试题的考点和同套试卷中有着紧密知识点联系的其他试题。第二步要让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展示错误原因和订正结果,这种从非到正的过程展示,可以让其他学生更好地避免再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三步由优秀答题者评析前期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找到答题切入点和方法。学生通过三步走,快速明晰试卷结构和知识点分布及内在联系,通过和本人答题的具体情况对比,也就能准确找到自己阶段复习的知识漏洞,从而为后期的巩固复习找到明确目标。

完成三步走后,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系统的内涵,做到举一反三才是试卷讲评课的核心要义。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对考点知识体系的适当点拨就至关重要。有如例题:

例题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道题的时空定位非常简单,但是选项内容时间跨度大,对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考查层次较高。讲评时,教师如果仅停留在选项与知识点之g的直接联系,对于理解试题背后系统的知识体系考查是有所欠缺的。本题讲述,教师要强化指导两点:第一要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变化的基本趋势,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二步要帮助学生明确古代商业变革的关键节点及核心要义,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并理解古代商业变革的基本特点。教师从这两方面点拨后,学生遇到同类型的试题,准确作答的几率就要大很多。

总之,教师的点拨要侧重知识体系本身的基本规律,并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特点,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课;活动单;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62-03[ZW(N]

[作者简介]季燕(1978―),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里的“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及创造性。它要求以学生的需求为内驱力,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合作、主动展示,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高三历史复习课是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考备考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复习课的基本模型、操作说明、教学案例、反思点评四个方面对活动单导学与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机结合进行简要探索。[1]

一、基本模型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复习课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与提炼升华,教师的作用在于课堂的引领及评价。关于这种课堂模型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一切尊重史实;(2)以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可越俎代庖;(3)过程应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或拖沓冗长,重难点应突出;(4)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与能力的层面上,应当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主要操作模型如下图:

模型说明:本模型是根据高中历史复习课的特点设计的,夯实基础是其前提,合作探究是其灵魂,总结升华是最终目标。这种课型的优势就在于学生是完全的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是自主生成,因此学生不仅能顺利掌握相应的知识,更能升华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操作说明

复习课一般以单元(专题)为单位设计活动。各单元(专题)视内容多少和难易程度分配课时数,一般以3―4个课时数为宜。学生主体活动一般由专题探究、基础巩固、习题训练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既可以安排到不同课时内进行,也可在同一课时内交叉进行。具体如下:

1.引导回顾,夯实基础

开展复习课其他环节之前应当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学生已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因此本环节必不可少。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保证知识回顾的高速、高效。

2.设置情境,问题再生

单纯的知识重复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丧失学习兴趣,造成复习效率的低下。因此,在夯实基础之后,在充分调查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置学生熟悉的、符合史实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历史情境,利用这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再生新的问题并利用已学知识和所给材料主动探究。

3.引导支持,合作探究

本环节以活动小组为单位,以各组组长为负责人,以关键性问题为引导,充分调动各小组热情,让学生发起讨论。需要注意的是:(1)引导问题应遵循思维力度适中,有合作探究的必要的原则;(2)探究可大胆假设,但须小心求证;(3)活动单提供的史料必须真实、适量,有提炼的必要;(4)组长要训练有素,组员分工明确;(5)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迅速,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6)教师在各组间巡视,了解探究情况,解答疑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相关支持。[2]

4.展示交流,点评总结

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仅要对原有知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还要通过问题的引导,形成超越原有知识的、更深刻的、具有单元视角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展示中互相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本环节,学生展示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展示与口头展示相结合、黑板展示与投影展示相结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一。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对待学生应公平,但在视角上要更高一筹,点评要精确到位。[3]

5.提炼升华,巩固反馈

提炼升华应由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本环节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好反馈、应对。提炼升华、巩固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既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教师还可以用检测题检测训练,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三、教学案例

以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课《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为例。

导入:170年前,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响起,它使“年迈”的大清帝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从政治、经济、思想到生活习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而呈现本节复习课的课题――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并对“近代前期”这一概念稍作解释。

创设新情境:在黑板上画经济结构变迁的示意图(见下图),时间轴上分出了1919年以前中国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对应着一个圆形,圆形代表当时整个的社会经济,扇形代表某种经济成分。某个扇形的出现或消失、面积增大或缩小就代表了某种经济成分的出现或消失、发展或萎缩。这里的示意图不是标准的比例图,每种扇形仅仅代表近代中国的一种经济成分。这种形式是学生在新授课时未见过的,所以当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围绕这一示意图设计以下系列问题,并组织学生按活动单导学的环节逐题开展活动:(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应的圆中扇形的出现和消失以及他们的比重变化来分析A、B、C、D、E扇形分别代表哪种经济成分。(2)针对每个圆的变化拟定解说词,解说词的内容包括扇形的变化(出现或消失、变大或变小)、其所代表的经济成分的变化以及经济成分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总览这个经济结构变迁的示意图,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总结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经济的总的发展趋势。(4)从经济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的影响出发,分析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理解民族工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上述一系列活动后,可以穿插一些检测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如在第一个活动后插一道选择题:

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B.中国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C.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D.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在第二个活动后插一道材料题:

史料:在近代中国有一人曾经认为:晚清以来,中国的贫困在于生产力水平太低,救国之道唯在振兴实业。他便积极筹措资金,以待时机。后来,他发现外商投资在减少,就抓住有利时机开办纺织、面粉等工厂,果然生意兴隆,获利甚丰。请回答:这一“有利时机”是指什么时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①民国初期。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想;一战。

在第四个活动后插一道材料题:

史料:李鸿章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之后,规定:“合中国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县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则材料表明了什么?

答案:①有压制发展的一面。②不封建主义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在这一题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延伸,设计两个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除此以外还面临哪些阻碍?但又为什么仍然能发展呢?

四、反思点评

1.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复习课让课

堂灵动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相长。该模式能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解读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系统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当然,这一模式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备课,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更渊博的知识。

2.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复习课的关键是灵活的活动设计。为了设计出恰如其分的活动,教师需要准确解读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活动。活动不宜太多,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的核心主要是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确保教学重点成为本课的,难点要能够深入浅出。此外,还要注意活动设问的思维力度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等问题。

3.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课的拓展延伸要注意与新授课习题的区别。专题复习课所选的题目必须为巩固重难点知识服务,其数量、文字量、与已学知识的综合程度、所涉及的能力等都不能等同于高考冲刺阶段的习题。所以,要在上述几方面把握好习题设计的“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海清.课型集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