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32: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icu病人的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icu病人;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3-02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主要收治的是重症患者,在现代化先进医疗设备、技术以及管理不断进步的形势下,极大地提高了重症患者救治水平。但由于疾病的侵扰、治疗的痛苦、ICU内部环境等给ICU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疑心、焦虑、害怕、孤独等,直接影响到治疗过程和康复质量,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ICU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就此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ICU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内容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ICU病人共150例,男性86例,年龄在17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32.3±9.6岁;女性64例,年龄在19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33.2±9.7岁。其中,急性中毒病人47例,肺部感染病人58例,脑出血病人10例,心脏功能衰竭病人19例,其他10例。
2 ICU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ICU病人经常要接受呼吸机等设备治疗,不仅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折磨,而且长期的安静环境和治疗会让病人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状态,影响治疗过程。
通过对150例ICU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其常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恐惧和焦虑心理
ICU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病情的严重性本身就会使人恐惧和猜疑,担心会不会恶化或者影响日后正常生活等,加上亲眼目睹医护人员对其他ICU病人的急救,甚至死亡,会使病人产生恐慌心理,从而害怕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由于ICU特有的安静、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声音、报警声等环境因素,或多或少对对ICU病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惶恐不安、烦躁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症状,加重病情[2]。
2.2 孤独和寂寞心理
ICU一般是不允许家属陪伴的,病人处于陌生而又严肃、安静的环境中,加上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转声音、其他ICU病人和医护人员面无表情,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很容易让病人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情绪波动大,不想跟人交流,长此下去会造成病人孤僻、自卑、偏激的性格,不利于治疗。
2.3 自卑心理
ICU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时候需要全身,这会让病人觉得自己的隐私被偷窥,从而出现自卑心理,加上治疗可能会留下一些疤痕或遗留症状,影响日后正常生活,病人可能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自卑等心理,从而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进程。
2.4 猜疑心理
由于长期治疗和环境的压抑性,可能会使病人出现烦躁、幻听、猜疑等心理,担心自身病情能否治愈,什么时候能转入普通病房等。
3 加强ICU病人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
针对ICU病人心理问题,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3.1 加强相关疾病、医疗知识宣传教育
ICU病人出现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对能否治愈抱有疑虑。因此医院要根据不同ICU病人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疾病及医疗知识宣传,如疾病的性质、危害、治疗方法等,让病人对自身疾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帮助病人进行相关资料查询和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在第一时间内要向ICU病人介绍ICU内的环境、基本医疗设备等,让病人了解到ICU是为了帮助病人更好的治疗,减轻病人对ICU的恐惧和害怕心理[3]。
3.2 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日常护理作为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管,以便及时治疗。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同时主动与病人沟通,告诉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赢取病人的信任。二是主动了解病人情况,并积极帮助病人。医护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性格和病情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同时要注意自身的目光、言语以及动作行为等,用恰当的行为举止,如和善的微笑、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等去感染病人,消除病人孤独、焦虑等心理。三是保护病人的隐私。尽量地减少病人全身的次数和时间,且在帮助病人处理导尿、大便等问题时要进行遮挡,同时对病人的病情保密,帮助病人消除自卑等心理,赢取病人信任[4]。
3.3 实行人性管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沟通是桥梁,交流是剂,医院要实行人性管理,树立“为病人服务”宗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所思所想,并采取有效办法帮助病人。一方面,医护人员要加强与ICU病人的沟通交流。医护人员要饱含激情,积极询问病人生活状况,多安慰、关心病人,并根据病人特点寻找共同话题,转移病人注意力,同时多举办一些小活动,如讲笑话、唱歌等,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快乐,觉得有依赖,不再孤独。另一方面,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交流。医护人员要主动的向病人家属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性和性格,同时向家人及时的反映病人的情况,争取家人的合作,共同努力做好护理工作。此外,尽可能的延长家属探病时间和次数,让病人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怀,消除孤独、沮丧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便早日康复。
3.4 改善ICU环境
ICU内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给人一种肃静的感觉,影响病人的心理和情绪,因此要改善ICU环境,营造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保证ICU内干净整洁、光线柔和、播放抒情音乐等,同时尽量把治疗护理时间和内容安排在白天,不影响病人的休息等。此外,可适当布置ICU,利用气球、娃娃等让病房内呈现一种温暖、温馨的特点。总之,通过营造一个轻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环境,缓解病人不良心理反应。
4 结语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现代管理的快速发展,ICU治疗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ICU环境问题、医护人员态度等因素,易使ICU病人产生恐惧、害怕、焦虑、孤独、自卑、猜疑等心理,不仅影响治疗过程和延长康复时间,而且给医护人员增加工作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加强相关疾病及医疗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实行人性管理、加强沟通交流、改善ICU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ICU病人心理压力,提高ICU病人护理质量。此外,要不断提高ICU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一手抓身体治疗,一手抓心理护理管理,双管齐下,尽快帮助ICU病人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巩月英.ICU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52-252
[2]王丽梅.410例 ICU 病人心理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24):173-173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0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69-02
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环境中微生物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尤其对于住在ICU病房的清醒病人,特殊的病区环境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影响因素
1.1环境的影响。我院ICU病房共床位18张,床距1.5米,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随时投入工作,监护病人。各种各样的机器声、报警声、气管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会使清醒病人感到烦躁不安,这些声音足可以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加重,疼痛感加剧,从而影响病人的睡眠和休息,加重病情。
1.2患者心理变化。ICU病人由于发病急、病情重,清醒病人对疾病的产生和转归尤为担心,加上ICU病房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恐慌和寂寞感;昏迷、麻醉觉醒后的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识障碍,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或者察言观色受到某些旁人的不良暗示,时刻担心自己病情恶化,生命终结。形成了承重的心理负担,产生了情绪障碍。
1.3医护人员工作习惯的局限。在ICU病房,医护人员通常被监护仪所指导,他们关注的往往是疾病的发展和损伤程度,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他们在精力及体力上有时顾及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会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关心只是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让病人失去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
2.护理措施
2.1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整病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线,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监护仪的报警声应尽量调低,尽量保持病人正常的睡眠周期。抢救危重病人或为死亡病人做尸体料理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的清醒病人,拉上床旁隔帘,讨论病情时放低音调。
2.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机械地做治疗、翻身等操作而忽视患者的存在,了解患者的感觉与心理情绪,对经治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介绍病区环境,探视的过程,满足其心理需求,取得患者信任;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减少患者对疾病盲目的恐慌和过分的担忧。可以向患者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情需要制定的,使患者对医疗方案放心,并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让患者觉得护士可敬、可信,从而产生安全感。
2.3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在晨晚间护理和喂饭时间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说话时靠近病床,态度和蔼,以增加他们的亲切感。并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漏给患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4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规定家属探视时间,让患者感受来自家人的关心与体贴,消除孤独与寂寞,并做好宣教,以共同保持病室安静。晨间为病人播放新闻,让患者与外界相通,不至于闭塞外界消息;饭后放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以缓解病人的病痛,减少焦虑使病人感到轻松、舒适。
3.护理体会
患者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由于担心疾病的性质及转归,害怕失去健康和生命,失去生活和工作能力,不能履行原有的角色功能;住在ICU的病人发病急骤,病情严重,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对病人造成了极度的恐惧和不安。特殊的病区环境和严格的探视制度,没有亲人的陪伴,让病人产生了孤独、寂寞和焦虑感;ICU护士多注重病情变化,忽略了与病人的沟通,对清醒病人造成一种心理抑制;因此要求我们客观的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对促进ICU清醒病人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美娟,王丽娟,常正云.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159~160.
[2]阚峰玉.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188.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ICU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35-02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菌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饱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ICU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发地区。ICU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地,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加之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侵入性操作多,据有关资料统计,约60-70%的气管切开病人,都有耐药菌感染,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极为重要,也迫在眉急。通过我们有效的预防隔离护理措施。耐药菌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进一步的扩散、传播,让感染率控制到最低。
1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
1.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本科室制定一套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让人人知晓,人人按照规定处理。
1.2 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每月对本科室的医务人员及实习生及物业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人人过关,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确保各类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2 强化预防与控制
2.1 加强医务人员及工人的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每个床单元都备有手快速消毒液,每个房间都配有感应式洗手设施,同时加强实习生及工人的手卫生也至关重要,要让人人掌握洗手的指征,更要注重操作前的洗手。
2.2 严格遵守和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2.3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2.3.1 要做好ICU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要用专用的抹布、清洁用品。
2.3.2 对于频繁接触的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15分钟用清水抹布擦干,每日2次,氧气流量表及吸氧管气连接处定期消毒每日2次。
2.3.3 空气消毒 每日用空气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每日4次,每次1小时,每班次进行开窗通风,每次20-30分钟。
2.3.4 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最好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标本送检时,用防渗漏密闭容器,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
2.3.5 疑有医院感染暴发或耐药菌流行时,应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
2.3.6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和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弃去时都应放入黄色垃圾袋,按有关规定处置。
2.4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2.4.1对于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我们采取早预防措施,提前进入单间病房,进行隔离起到早预防的作用。
2.4.2 ICU的病人可以每天用洗必泰擦浴来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2.4.3 进入单间隔离病房,需穿上无菌隔离衣,再与患者接触,进出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2.4.4 一旦确诊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立即进入单间隔离病房,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门上及床旁贴上耐药菌标识。
2.4.5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有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2.4.6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交接班也排在最后。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应当穿隔离衣,戴手套及防护眼罩,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并要严格按照医嘱时间使用抗生素。
4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登记制度
4.1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患者和定植患者。
4.2 科室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登记,一式两份,一份存在科室,一份交院感科。
4.3 隔离期间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到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综上所述,通过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这一年来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护理,没有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和流行。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的,再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ICU病人;心理护理;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80-01
随着近几年护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逐渐引起重视。心理护理对于稳定患者病情和恢复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针对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心理护理更为重要。本实验对我院210例ICU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探讨,并积极的给予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验中的患者为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急诊患者,共210例,年龄在1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有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73例。患者中有30例患有心功能不全,37例患有肺部感染,10例脏器衰竭,17例心梗,116例患者因中毒入院,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中毒(27例),有机磷中毒(45例),还有被毒蛇咬伤(19例)、毒蜂蛰伤(25例)的患者。
2 结 果
通过对患者采用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减轻,其中有40例患者的心理负担消失,态度积极,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3 讨 论
3.1 患者的心理负担 ①患者通常会因为治疗而产生痛苦,在治疗中常使用到呼吸机等仪器,患者除了忍受身体的痛苦,还会紧张产生恐惧。②急诊ICU患者的病情严重且危险大,患者在病房内看到其他患者的抢救场面,会受到刺激,对自己的病情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对死亡产生恐惧。③患者容易因为病房环境无法保证睡眠质量而引起焦虑感。④ICU患者的住院开销比较高,患者容易因为经费而产生担忧,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担心会造成家庭负担。⑤患者与护士之间沟通的不足,或是沟通效果不理想会造成患者的逆反心理,对治疗和护理方案不认同或怀疑。
3.2 护理措施 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良好的医护关系是获得明显护理效果的基础,也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工作者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多向患者介绍其患有疾病的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细心观察患者平时的言行,换位思考,为患者感受着想。②尊重患者,尽可能在病房内使用屏风或布帘建立患者的私人空间,避免患者在他人面前的。在为患者进行排尿、排便和擦洗的时候减少暴露时间,避免造成患者尴尬。在不能满足患者要求时耐心地给予患者恰当且能够接受的解释,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只有先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效率。③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工作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的采取对策。患者的病史、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护士应多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果的护理对策。对于病情严重且复杂的患者,应避免造成患者产生疑虑心理,对病情多进行沟通,增加患者的信心。④与患者家属多交流,家属的情绪很容易影响患者的情绪。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多关心患者,督促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⑤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提高观察和沟通能力,热情负责,才能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心,积极的配合。
通过实验结果证实,对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晓红,张智容,苏艳.急诊ICU住院患者386例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82―83.
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集众所长,有针对性地辩证护理,从而能够改善患者人工气道通气带来的副作用和可能引发并发症的可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9-01
人工气道是临床医学上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上呼吸道内置入导管,建立起患者与呼吸机的连通通道,以达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的目的。近年来,医学界针对ICU专业护理提出了集束化干预的概念,也即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辅助改善疑难杂症的治疗。本文特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ICU人工气道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效果差异显著,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138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ICU人工气道的患者,其中,男78例,女60例,年龄20~74岁,平均48.2±3.6岁,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9例(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69例(常规护理),病症:多发复合伤10例,脑肿瘤15例,呼吸系统23例,中风20例,气管切开32例,气管插管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确保导管的畅通,全部过程中均进行无菌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①严格保证导管状况良好。置入导管后,应及时在患者临近门齿处标记,以便能够随时观察到导管置入后深度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②加强口腔咽部卫生护理。口咽部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在置入导管后的ICU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倘若口咽部细菌大量滋生,会大大增加继发感染发生率,重者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因此应加强口咽部的卫生护理,可用洗必泰漱口液,以达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功效。③保持气道畅通。若患者气道内分泌物较多且自主咳嗽能力有限时,给予吸痰处理。另外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气管的刺激,避免造成二次伤害。④保持气道良好的温湿度状况。通过对患者痰液粘稠度的评估,来灵活调整湿化液给予量,湿化器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吸入人体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管道内出现冷凝水时应及时倾倒处理。另外在更换湿化器时应严格注意灭菌,湿化器内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⑤加强呼吸机环路护理。为了避免引入污染源导致感染管路,呼吸机管路尽量在使用足够长时间后才给予更换,通常至少应在一周以上。而一旦观察发现管路感染,应及时予以更换处理。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ICU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急严重,而且在建立人工气道以后,患者的发声等各项机能进一步减弱,这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其沉重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应及时耐心向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讲述治疗进程和治疗方法,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恐惧和忧虑。⑦应给予正确的护理。患者在仰卧位下患上吸入性肺炎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半坐卧位。仰卧位持续的时间越长,患者发生误吸的可能性就越高,因而如果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及时矫正患者不合理,保持较高的抬头,就能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可能。对此美国疾控中心也明令规定:为了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应保持患者床头抬高30°―45°左右 [1]。如果患者适宜采用半卧位,则应给予半卧位,并保持患者床头抬高30°―45°左右,从而会大大有利于患者康复,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关键词:ICU患者;外出检查;安全护理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无损于患者为先”,表明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005年卫生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使护理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内的心理、机制、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我院 ICU是收治内外妇儿等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综合ICU,ICU内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但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效果,部分重症患者需外出进行CT、X光等检查,而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复杂和各种治疗的特殊,加之环境的变化、途中的颠簸及各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因此ICU患者外出检查过程无疑是危重症护理中的高风险事件,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护送患者外出检查的过程中,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各项准备,以防范风险的发生。2009年 8月至2010 年8月,本科成功将有需要的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功能科室进行诊断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 8月至2010 年8月,本院 ICU 共有537例患者外出行X光、CT、超声等检查。其中男性患者412例,女性患者125例;年龄3 岁~97 岁。脑出血204例,脑梗塞122例,颅脑损伤59例,多发伤15例,肺部感染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消化道大出血9例,股骨头骨折术后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其他29例。
2外出前准备
2.1 外出前的评估
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定影响的并发症。资料中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当主管医生开出外出检查医嘱时,责任护士应充分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有预见性地提出外出检查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2 外出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向患者做好解释,尤其对清醒患者,一定要告诉患者外出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能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安全转运[2]。同时允许家属陪护。取得支持理解,对稳定患者情绪有一定作用,可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检杳治疗所带来的不安,树立患者安全转运的信心[3]。医护人员应从法律的高度来明确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必须把护送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
2.3 人员的准备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ICU护士和医生各1 名护送。如果患者情况极不稳定,有可能在途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应增加1名高年资或经验丰富护士护送,并熟知运送路程中途经的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以备ICU病人运送途中需要就地抢救[4]。
2.4 外出前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包括电话通知电梯和检查科室,取得与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病人一到就可以乘坐电梯、检查,减少等候的时间。做到尽快缩短外出时间和检查时间,以降低意外发生率。
2.5 物品的准备
外出携带的物品包括:①便携式急救药盒,内备基本抢救药品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常用急救药品,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检查要求携带镇静剂、麻醉剂、静脉液体。②急救物品:便携式监护仪、储氧设备(氧气袋或便携式储氧瓶)、呼吸设备(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注射器,口咽通气管等。③其他物品:如棉被或棉褥,安全护具或约束带等[4]。
2.6 外出前病人的准备
2.6.1 外出前充分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鼻腔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准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囊,必要时携带气管插管用物。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以防运送过程中不慎将管道滑脱,躁动患者适当约束。
2.6.2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失血患者应有2路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
2.6.3合理安排输液,避免途中更换。如可以暂停输注的微泵类药物应暂停卸下,暂停鼻饲。
对不能暂停的微泵药物,评估用药量,保证运送过程中有足够的备药。
2.6.4尽量以整床转运,以避免多次搬动造成管道脱开,合理处置各类引流管,一般脑部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及胃管可以夹闭的均夹闭。胸腔引流管不可夹闭的注意安放合理的位置,并妥善固定,备止血钳换床时夹闭管道。清空尿袋,尿管夹闭置病床上,避免换床时牵拉脱管。对尿崩或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利尿药物后的病人不能夹闭尿管,以防尿液过多令膀胱胀满,增加病人不适或躁动因素。
2.6.5 对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的患者,转运前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烦躁,转运中给予抬高床头,妥善约束等。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转运时应使用颈托并注意平衡搬运,行引流及骨牵引患者,注意保暖,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和舒适度。
3 外出检查中的护理
3.1搬运病人及推车床动作轻柔,固定稳当,忌大起大落或斜度过大,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医生、护士站在患者的头侧,一手扶床,以便观察病情。进出电梯或门口时,注意病人的四肢摆放,避免夹伤。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人性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防暴露[5]。
3.2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及呼吸的变化。有气管切开病人,注意衣服、被盖勿遮盖气管切开口,防止造成窒息。需辅助呼吸的病人,保证呼吸机管道密闭通畅,不漏气、不扭曲、不脱落、不阻塞,避免其他硬物划破管道及呼吸机过度震动造成通气障碍;随时观察呼吸机运转、电池能量和氧气的剩余、报警等情况,做好对应准备。应用镇静剂时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 防止呼吸抑制。
3.3到达目的地后,与接受科室认真察看交接患者,病情稳定者,一起将患者搬至检查床,理顺各管道,病情不稳定者可暂时不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换床。
4总结
综上所述,患者在外出检查中,护士应强化风险意识,全面熟悉病情,有效、及时、快速配合外出检查,提高外出检查的检查质量,缩短诊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避免了医疗意外的发生,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6]。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建立专业的外出检查团队,制定各种危急事件的紧急处理预案,确定安全转运工作程序,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等,将外出检查的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崔才三,隋京美.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科产科进展,2005,14(14):319-321.
[2] 方振红,蒋凯,杨惠芳,蔡晓丹.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的转运途中监护[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2):189.
[3] 李小金,成守珍.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J].家庭护士,2008,6(3):781-782.
[4] 陆永珍,鲁凤娟. ICU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1):241.
方法:搜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昏迷的患者共56例,其中包括脑手术患者2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例,胸外伤患者20例,均采用鼻胃管方式给予肠内营养。
结果:在56例昏迷患者中,只有极少人出现误吸、腹泻、恶心及堵管等并发症,取得了较良好的护理效果,并有2例昏迷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能够维持两年的生命。
结论:加强对ICU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补充,尽可能恢复胃肠内营养,能够减少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度分泌。因此,要对ICU昏迷病人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工作,以便对ICU昏迷患者的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1-01
肠内营养护理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护理。而病人在昏迷时,机体常常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同时抵抗力低,但是无法经口进食,从而造成患者的身体营养状态低下,无法抵抗疾病的侵害。因此,需要对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进而大幅度降低死亡率。
1资料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昏迷的患者共56例,男性病例35例,女性病例21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包括脑手术患者2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例,胸外伤患者20例,均采用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
1.2方法。对患者采取的鼻胃肠方法需要留置鼻胃管,选用高分子材料的胃管,使用时间长达40d,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在置管过程中对病人鼻腔粘膜及消化道的损伤。同时,对患者用营养泵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并采取加温棒进行加温[1]。
2结果
3.1插管的方法。ICU昏迷病人失去意识,插管时不能配合,因此需要两个或以上的医护人员合作进行插管操作。一名医护人员经鼻腔插胃管至咽喉部,而同时另一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头部抬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保证将胃管送入所需的深度,在胃管到达胃内后,将胃管进行妥善固定。
3.2鼻饲的方法。一般ICU昏迷患者都有可以利用的胃肠功能,能够接受肠内营养。因此,对初次利用鼻饲进行喂养的患者要保证胃管在胃内畅通,利用营养泵管连接鼻胃管,使用营养泵连续24h匀速滴入。如果患者对营养液的吸收效果良好,则在2天以后可以逐渐增加营养液的量。另外,鼻饲前后都需要利用温开水对胃管进行冲洗,避免出现堵管的现象[2]。
3.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1)胃反流: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5度角左右,使用鼻饲的方法吸痰,以免患者出现呛咳、憋气的现象,从而导致腹压升高,造成胃反流并发症。另外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要保证气管套管气囊封闭严密,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时,在翻身时动作要保证轻稳,吸痰动作要尽可能快,保持气道湿润,使痰液能够较轻松地咳出。但是如果出现误吸的现象,医护人员要立即停止输注,并将气道内的液体吸除,给予胃肠减压。
(2)腹胀:每三个小时就要对患者进行抽吸胃液的处理,如果残留量较大的话就要暂停鼻饲,并根据医生的要求给予胃肠动力药。
(3)腹泻:昏迷患者出现腹泻的原因有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护理。如果患者吸收不良,则需要采取低脂肪肠内营养制剂;如果患者缺乏乳糖酶,则需要采取无乳糖肠内营养制剂,并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如果患者是因对营养液的不适应或是鼻饲浓度较大而引起的腹泻,则需要相应的减少鼻饲的浓度,甚至在必要时停止使用鼻饲。同时,还要保持肛周清洁,根据大便的检查结果使用相应的药物。如果大便干燥,需要使用温开水对肛周进行冲洗,并涂氧化锌软膏。
(4)高血糖:对昏迷患者的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泵。
(5)电解质紊乱:在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的初期,要对患者的血糖及血钠进行实时的监测并针对血糖的检测结果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当血糖稳定后,保证每周进行一次测量。ICU昏迷病人需要依靠肠内营养维持生命,这样的方式容易造成患者的低钠血症,甚至会导致低钾血症。因此,就需要在对患者进行鼻饲的过程中,将要补充的氯化钠或是氯化钾分次分量加入营养液中,当电解质趋于平稳后,要保证每周进行一次测量。另外,依靠肠内营养维持生命的昏迷患者容易发生尿液结晶症状,需要每日鼻饲一定量的温开水[3]。
(6)恶心、呕吐。在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输注时,如果出现胃管内回抽物较多的现象,则需要减量或是暂时停止输注,通过调整胃肠营养液的浓度来改变营养液的渗透压,帮助肠道慢慢适应,同时需要胃肠动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4讨论
ICU昏迷患者一般都是危急重患者,机体通常处于应激状态,一旦出现脏器营养不良的现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感染,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会导致死亡[4-5]。而对ICU昏迷患者采用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某些方面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的供给途径,能够减少因中心静脉插管而导致的并发症出现,同时与场外营养相比,更加安全与高效。另外,鼻饲喂养的方法,能够有利于患者对营养素的吸收,符合生理要求,并且给药方便,费用较低,同时还能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工作,保证对患者肠内营养的支持能够顺利进行,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大幅度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帮助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曾燕,卞意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12)
[2]艾皖平,高瑛.肠内营养在ICU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08(09)
[3]罗红梅.IUC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0(05)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通过对2010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创伤中心ICU180例ICU重症患者的监测和人性化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80例病例中,158例患者均安全转出ICU,认真的护理评估、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采取护理及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老年重症患者护理并发症、减少ICU住院天数以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精细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在ICU老年重症患者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ICU 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 ICU)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ICU 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医疗护理组织形式,主要作用是应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病人,以便及时地发现潜在的危险(主要是心、肺方面) 包括可危及生命的或可导致病人残废的严重变化。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治疗体系。ICU患者因治疗需要早期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气道的通畅是抢救和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气管插管作为人工气道连接病人和呼吸机,是抢救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等危重病人的关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危重患者集中的ICU来说,由于危重患者垂危心理和ICU特殊的病房环境,势必影响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影响疾病转归。及时到位的治疗护理;责任明确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周到的生活护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身心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危重病人158例,男88例,女70例,年龄9个月~76岁,其中治愈60例,好转88例,死亡10例。病程9小时~8个月。
护理措施
1 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制定详细的科室卫生清洁制度,并将科室内所有物品定点、定位摆放,创造一种人性化的流畅空间和亲切整洁的环境。注重营造朝气蓬勃和谐信任的内部氛围,在工作中开展各种护理竞赛活动,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针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中高年资的护师对年轻护士的悉心带教,年轻护士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年长的同志,主动承担一些较为繁重的工作。在工作之余,不定期的组织业余活动如集体旅游、组织文艺活动、大家聚餐等增强工作人员间的交流、沟通,使其亲密、融洽、团结,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护士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工作,能够精神饱满地面对患者。
2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语言交流。与病人的交流中语言要亲切、温和、通俗易懂,对不同职业、病种的人,用不同的口吻,使沟通恰到好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每次操作前都亲切称呼病人姓名或尊称。操作过程中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以及对工作、家庭的牵挂,生活习惯等。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举止行为表情动作的沟通方式。据分析在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流(即沟通)的反应中,言词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占55%。护理人员通过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皮肤的接触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在ICU有近一半的病人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不能用语言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我们采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规范化手语、摇铃,以及自制的交流卡和写字板与患者进行交流。①规范化手势语有7种;②写字板:让患者自己书写要求;③摇铃:表示想交流;④交流卡。
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 :ICU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医护人员在精力及体力上有时顾及不到其他患者,加之ICU病房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清醒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寂寞;昏迷、麻醉觉醒后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识障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病房的基本设置,使患者在ICU对环境和疾病有自然的认识过程。
4 给予理解和支持:对危重患者要理解并能谅解他们可能表现出的过激行为,情绪难以控制而言行不当时,护士给予适当的沉默,待其平息后,再以亲切、关心、同情的态度听取患者的意见、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身心症状,客观存在的病情,用劝导或启发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一些错误观念,指出其存在的价值和能力,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在执行各种操作时不过度的暴露病人,利用窗帘、屏风、隔帘进行遮挡。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显著提高,使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生命得以挽回,但与此同时,危重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问题愈显突出.有调查显示,ICU中约有50%的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
在ICU的护理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危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整体性、动态性、最优化原则的指导作用下,让我们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为使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医护人员在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从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从细微之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温馨氛围,从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呈现出一派生机,护理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下降,无护理事故发生,病员满意率达98%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ICU中的运用.2004(11)
[2] 王力红,石海欧.重症监护患者医源性感染前瞻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69
[3] 邬放茹,彭华萍,王小萍.浅谈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2011(12)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69-02
重症监护病房(ICU)在治疗各类危重病人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中,以其先进的设备及医疗护理技术的特点,起着严密监护,集中治疗护理,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使其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的重要作用[1]。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伤势严重,伤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2]。收入ICU科的多发伤病人一般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病人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在ICU这种特殊的病房环境里,病人的心理反应更加明显[1~3]。我科在完成日常的大量护理工作基础上,加强对病人的心理观察和护理,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经验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住ICU科的多发伤病人125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3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
1.2 一般心理特征
本组多发伤多由意外事故造成,起病急,病情重,病人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的危险,多有恐惧感,如面色苍白、全身颤抖、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理、痛苦等反应。加之受伤后多无亲属在场,即便有家属在场,也因为ICU限定探视时间,不能时刻陪伴左右,病人会产生紧张和孤独感,渴望家属的出现。另外一些影响ICU多发伤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如疾病对病人构成死亡威胁、治疗过程造成的创伤和痛苦、陌生的环境、强光和多种监护仪报警的声音刺激;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其他病人的死亡和医生、护士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气氛等等,都可以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2 护理
2.1 观察体语,运用体语做好心理护理
体语是以目光,面部表情,头部、手、躯体等人体各部分的姿态动作传达信息,并从仪表、神态、举止、精神、情感、气质等表达某种思想意识。体语大多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通过病人的体语又能窥知其心理、思想,协助诊断和治疗。护士态度从容镇定,仪表整洁美观,姿态稳重大方能引起对方的尊重和信任,也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做好护士自身体语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焦虑恐惧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及熟练的操作,给病人以安全感,力求作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窗轻,操作动作轻。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病人,床帘隔开,减少视觉上的影响,避免抢救对其他病人造成不良刺激[4,5]。
2.2 注意交谈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应理解同情病人,并善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对于清醒的病人,要加强沟通,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应通过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需要等方式随时向病人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多与他们谈心,减少孤寂感,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由于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距离产生不同的效果,也给病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但并不是距离越近效果越好,与病人之间不是关系越密切越好,而是要根据谈话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距离和音调。如果距离和谈话内容不平衡,会使人感到不适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护患的心理状态和效果。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病人建立不同的接触形式,护患关系是一种正常的良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在治疗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达到身心健康[3,5]。
2.3 特殊检查时的心理护理
对那些需要接受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病人,应提前向病人解释要做的检查及治疗的必要性,操作过程作简单的介绍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病人能够有接受检查及治疗的心理准备,减少紧张与恐惧情绪。
2.4 足够的自由和必要的约束
除躁动病人外,还应该注意给病人更多的自由,不要限制和约束他们的活动。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病人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和暗示中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保证其心态平衡,配合治疗。但是当病人的活动对病人有可能产生危害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必要的约束,以保证病人在治疗期间的安全。
2.5 创造良好的环境
ICU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音响、装饰、光线及病人床单、设备等。环境性质左右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装饰典雅,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可使病人感到温馨、宁静、舒适。及时做好上述环境的观察和处理,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能使病人及家属产生最佳的心理状态[1,5]。
2.6 家属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影响
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每天的探视时间里,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家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同样也是心里着急、伤心,也同样需要安慰,所以,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也要对家属的心理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以保证家属对病人的正确引导。
多发伤病人在ICU的抢救治疗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环节,护理工作则是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心理护理日益受到重视。大多数多发伤的病人在进入ICU之前,已经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病人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否,是否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负担重。尤其是多处骨折、胸部外伤和颅脑外科的病人,更关心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的病人,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造成的不同的心理微环境,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主动协助病人排忧解难。尤其要掌握ICU多发伤病人极为常见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密切观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有效实施,才能利于病情恢复,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永平. 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6,30 (1):70.
[2]王正国. 多发伤的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3]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7.
[4]甘日金. 严重多发伤急诊急救中的护理配合[J].医学文选,2006,25(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