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动画电影的定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8 17:32: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动画电影的定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动画电影的定义

第1篇

如图1所示:一个有明显圆形边界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磁场区域内水平放置一根细金属导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满足B=5t,求金属导线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已知圆形磁场的半径为R,细金属导线的长度为KF(]3KF)]R)

答案由几何关系可知,做出如图所示的等边三角形,在另两条边上可以假设分别有两根与该细导线完全相同的导线,则三根导线可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对该回路应用

则导线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分析该题如果仅考虑这一根细金属导线是无法直接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因为这一根细导线没有构成闭合回路,而细导线本身也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无从谈起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那么这根细导线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都知道感应电动势分为两种: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在稳恒磁场中运动着的导体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动生电动势,因磁场的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这两种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是截然不同的.

HJ2.15mm]电动势的定义为单位正电荷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动到正极的过程中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1)动生电动势的原理

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这种非静电力是由洛伦兹力提供的,但是并不是说洛伦兹力做了功,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我们这里的讨论实际上只计及洛伦兹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洛伦兹力的一个分力做的功导致了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全面考虑的话,在运动导体中的电子不但具有导体本身的速度v1,还有相对导体的定向运动速度v2,如图2所示.

TP4GW93.TIF,BP#]电子的合速度为v,所受的洛伦兹力为F,F1即为非静电力,由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F1对电子做正功,F2对电子做负功,但是总功为零,即F对电子不做功.

(2)感生电动势的原理

第2篇

 

一、动画电影及电视动画的定义

 

要对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进行优势比较,就需要区分两者的定义。

 

动画电影,主要就是指以动画制作为主的,通过运用多种制作方式来制作的电影。其中,包括了剧场版电影和OVA(原创动画录影带)两种形式。从动画电影的取材上来说,很多都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从时间上来说,动画电影的时间一般在60-90分钟最为常见。

 

电视动画,用我们所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指的是在电视频道上播映的动漫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动画片。电视动画的取材内容上来说,很大部分都是根据小说、漫画中来延伸出来的。在电视动画领域上,日本电视动画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发展迅速。从时间上来看,以日本的电视动画为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一周一集,每一集时长从20到25分钟不等。另一种有少数情况采用每天播出,但时长一般为数分钟。

 

二、我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发展史

 

我国的电视动画历史源远流长,从1960年初到1980年的中期,我国在电视动画的出品种类上,要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从内容上和艺术欣赏性来说,要远高于后期发展迅速的日本和美国。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早期的很多动画都是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的电视动画的影响来制作。但自90年代起,我国动画逐步走向衰落,虽然现今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迅速,但充斥于中国动漫市场的大部分仍是日美动画。

 

《宝莲灯》作为我国第一部通过利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在1999年成功上映。此后中国动漫产业走进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动漫公司和动画产量持续增长,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涉及动画制作公司企业达到120多家,比20世纪80年代我国动漫制作企业数量增加了5倍。动画电影也愈发吸引眼球。

 

三、电视动画与动画电影的各自生存优势

 

(一)两种形式的分类

 

从类别分,电视动画分为单元剧和连续剧两类。单元剧的整部作品构架于同意背景之上,但各集之间联系甚少,部分作品的每一集可视为独立作品。此类艺术形式主要观众群体为少儿。

 

(二)两种形式的播放媒介

 

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从播放时间上来说,动画电影播放时间长,而且需要的播放场地比较固定。需注意的是5周岁以下儿童对于电影院的视觉及听觉冲击力不具备反应条件,应尽量不去观看。

 

电视动画主要以电视为载体实现播放效果,且存在于家庭环境中,家庭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故其冲击力远不及影院。其播放时间为每日固定时间,一般为下午五点至七点,正是儿童休闲娱乐的时间,适合观看。

 

(三)两者制作水平不同

 

动画电影在制作的时候,采用统一的时长标准。从制作手段来说,动画电影就是用动画的手段制作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要求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角色造型上要注重三维的视觉特点,让观众可以在各个角度去观看;从音乐音效上,要求技术质量的同时,注重逼真的画面感和立体音效。动画影片的长度控制60-90分钟,与动画影片不同的是,电视动画是分集分阶段的。

 

四、发展前景

 

动画电影在迪士尼的几部动画大片成功上映后,受到了影迷的青睐,动画电影从此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美国在当时的动画电影市场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但现在提到动画电影,除美国迪士尼外,很多动漫企业都在制作独有的剧场版,观看度极高。且很多动漫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批粉丝,所以剧场版一旦上映,票房可观。

 

电视动画则除通过电视进行播放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在网络进行免费或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观看来吸引更多儿童的关注。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动画企业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提高电视动画的制作技术,扩大播放渠道,吸引广大儿童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加强发展动画电影的脚步,引进更多有才之人,创造属于中国独有的动画大电影,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让动漫事业能得到长久性的发展。如此,中国动画才能走向世界。

第3篇

动画电影的定义是以动画形式制作的电影。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总票房是47.17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仅占28%。而早在20世纪初,中国动画工作者从传统文化元素中获得灵感,融合在动画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经典动画电影。然而遗憾的是,自九十年代起国内对该领域的重视不够,动画技术停滞不前,使于国内动画生产水平落后于国外。纵观国产经典动画电影,都曾从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元素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收集素材。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国产动画发展,丰富国产动画的内涵,找到一条在21世纪新时代的国产特色动画发展道路。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片剧本题材中的应用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璀璨丰富,拥有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传统文学等。国产经典动画电影很多都取材于这些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比如经典动画《哪吒闹海》(1979)取材于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影片中哪吒从一个天真浪漫的顽童成长为一个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小英雄,被奉为经典。又如动画电影《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2003)就是取材于梁祝的民间传说。电影“3D+2D”动画技术巧妙、准确地呈现出现实中难以做的特效,完美地融合了传统和创新。

另外取材自古代寓言故事的还有《猴子捞月》(1981)《阿凡提》(1980)等;取材自传统文学的有《小倩》(1997)《三国演义》(2009)等。国产动画以民族文化融入动画艺术剧本题材的创作中,歌颂了善良勇敢、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并对腐朽、罪恶给予批评,是传统道义的再现。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造型设计是将文字剧本或概念上的动画角色设计为可现的艺术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在动画作品的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艺术――戏曲脸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千?万化的脸谱造型可以更加地塑造人物形象。在《骄傲的将军》(1956)和《大闹天宫》(1964)等动画片中,戏剧中的脸谱艺术融入了人物的形象设计。如动画作品《骄傲的将军》,将军骄傲自大,故用京剧中花脸的大花脸,来设计上窄下宽的头部外轮廓。眼圈用蓝色,蓝色代表刚猛,在影片中有反讽作用。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孙悟空顽本领超群、善恶分明,他是猴,故用京剧象形脸中的猴脸。脸颊用红色,红色代表着忠勇,有着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忠义的英雄形象。

此外,《猪八戒吃西瓜》(1958)《桥》(1964)等动画作品,在角色外形设计上具备传统皮影戏和传统剪纸的艺术风格,造型活泼且独特,独具艺术美感,备受人们喜爱。国产动画产业与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相交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动画的新类型动画。又如《聪明的鸭子》(1960)影片中运用了折纸造型表示角色造型,生动有趣,风格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动画作品的人物角色性格的设计中。比如充满智慧的《阿凡提》(1980)、团结善良的《葫芦兄弟》(1986)、乐于助人的《神笔马良》(1955)、坚持不懈的《小鲤鱼跃龙门》(1958)、忠诚勤劳的《金色的海螺》(1963)、孝顺勇敢的《宝莲灯》(1999)等。角色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树立了正确的正面主角形象。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艺术风格中的应用

艺术风格的定义是整个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的面貌。这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征,它相对稳定、固有,反映了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和审美。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灿烂的,多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式为基础的。

以绘画为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绘画的表达形式众多,如:水墨画、剪纸、皮影戏等。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融合这些艺术手法和新兴动画,最终形成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风格。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融入动画效果奇佳,比如《牧笛》(1963)、《山水情》(1988)等水墨动画,它描绘了人和自然相互融合的领域,每一个画面极赋水墨的韵律和诗画的意境,展现了国画水墨画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展现了国产水墨动画的独特风格。国产水墨动画的成功,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学派”。

又如动画作品《九色鹿》(1981)改编于敦煌第257洞窟中的《鹿王本生》壁画,影片融合了传统敦煌壁画和古代佛教的艺术风格,呈现了精美绝伦的镜头画面,角色造型丰满,色彩亮丽,场景神秘而诡异,让观众身临其境,好似正在敦煌莫高窟沉浸在壁画故事中一样。

第4篇

关键词: 动画电影;艺术价值;领军人物;电影音乐;人文主义关怀

一、人文主义理念与电影的融合

纵观宫崎骏老先生的电影作品,展现的无不是人与大自然相处中所展现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在社会经济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不顾一切的寻求最大利益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价值取向所在,在这样的价值体系的操控之下,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一片片绿地的消失,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忽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若放弃了这样的立足点,那么灾难必将到来。宫崎骏先生的电影里所展现的灭顶之灾便不再遥远,电影中诠释灾难的意义所在便是提醒当代的人类永远不要忘记大自然对于生命的重大影响意义。

在宫崎骏先生的电影中很少表露出悲天悯人的感伤和怀旧情绪,而是更多地展现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而手法也不是单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更多的是他所创造的奇幻主义世界揭示人性最敏感的一块。手绘动画,不仅以简约淡雅的画面造就了清新自然的美学风格,而且,其做艺术动画的敬业精神更成为动画界的一面旗帜。

在大多电影中不但赋予了影片以无限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是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于影片当中,由此而显现出强烈的个人创作风格。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与传统意义的动画不同,正是在于每一部电影中所要阐释的关于自然、万物、和谐等主题思想。电影中所展现的唯美的的动画意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现实意义上并不存在的世界,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通过这样的影响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关于生命真谛的意义。宫崎骏的电影中很少是通过现实世界的悲凉来警示生命生活中的危机,他着重通过单纯干净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希望,生命本来就是充满着悲欢离合,我们不能整天在悲痛中沉沦,而是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悲苦的世界,只有充满了对生活的动力,才能够获得精彩的人生。

他的动画电影早已脱离了幼稚的创作模式,相对于那些浅显的动画片来讲,宫崎骏作品里所涵盖的精神与象征主义色彩绝对是值得流芳千古的,他的创作理念更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紧紧相连,以动画中的反思来对抗现实中的无可奈何。所以,宫崎骏的许多作品中都充斥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个人风格,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动画电影与所谓的现实性影片之间的界限的综合体,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动画电影的基本特性会永远存在。动画电影里所创造的神奇而纯净的童真世界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是我们永远不能抹杀的东西,而其中所要展示的人性思考又是值得令成人感怀和思考。在不少影像资料中我们随处可见社会腐败与丑陋的一面,一次这样的思想冲击也许会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定义,但是这样长年累月沉重的积压最后所带来的只是大众对生活的绝望与无奈。

二、电影音乐的点睛之笔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创作形式与意义所在,以一种新生的力量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中所展现的艺术价值也是无法衡量的。电影中配乐也是决定电影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它对于整部电影意境的渲染效果和推动剧情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作品中我们基本都可以听到来自那天籁般动听的音符,这些音符便是来自艺术大家久石让先生,而这位慈祥的老人以音符作为魔法棒将宫崎骏电影里的魔幻色彩与人文主义情怀给予神奇的力量,可谓是曲曲叫好。电影作为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精神消费的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元素也开始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配乐功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电影带来新鲜的活力。

(一)对于电影整体节奏的掌控

第5篇

2014年1月,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夺宝熊兵》以2.48亿票房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动画电影的代表性新力作。影片角色表现出明显的反英雄主义特征,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审美特征和珠三角地区的文化特点。

一、 反英雄主义的多元表达

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包括动画电影,都应该具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位是围绕产品展开,但是重心确是围绕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的,这就是说,如果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中拥有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便是定位的首要定义。[2]不同时期,消费者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心理特征。如今,我国已经迎来了以平民化为主要特点的自媒体时代,丹・吉尔默将其定义为:“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人众,为了大众”。[3]人们能够依靠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传播,最大程度地向现实的和虚拟的好友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意无意地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通过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好评增加归属感与认同感,在网络社会中形成全新的自我定位与认知。[4]这不仅仅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快捷化,同时导致了文化和审美的感觉、体验、思维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自我表达意识极度强烈以及对表现个人存在感、个性化和个人价值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样的价值观的改变必然带来人们对娱乐方式和娱乐对象的标准的转变。而自媒体天生是个体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这就决定了自媒体时代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

《夺宝熊兵》中,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主角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赋予人物多重的性格特征,使他们更加倾向于平民化和现实化。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角色构成被打破,形成一种反英雄主义的多元化表达。

(一)平民化的路线

与美国动画电影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相比,中国动画电影更追求具有团队意识的完美人格的大英雄,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大都以民间故事或神话为题材,如1955年的《神笔》、1964年的《大闹天宫》等,影片被赋予了极其强烈的超现实主义特征,如《神笔》中的马良,拥有伟大的人格,故受仙人所赠神笔一支,使他画出的事物都能成真,因此他拯救人们于苦难之中,劫富济贫,是人们心中具有崇高精神的英雄。但是,从2000年的《宝莲灯》开始,同样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但是影片已经开始倾向于平民化和开始致力于向现实主义拉近距离,影片开始突破传统中国动画电影单纯地表现英雄主义而不涉及人物感情的特点,通过加入了亲情、爱情等元素是人物更加真实与自然。

《夺宝熊兵》中的人物原型和叙事风格是在电视动画片《熊出没》的基础上延生而来的,在《熊出没》的电视动画中,光头强的角色形象是从众生相中提炼出来的,他每天辛勤工作,为了砍树与两只熊周旋,他还有一个向他指令的李老板。很多白领能够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成功引发了成年观众的共鸣感。电影中,光头强表现出明显的小人物特征,他常常是被欺负和荒诞的形象,性格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以此颠覆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定义。电影中他所表现出的是人性最单纯和本真的善良,曾经动画电视中的大反派光头强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出了正义的温情一面,这种温情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电影中战胜邪恶的不再是传统的大英雄,而是心存善良的普通人。

(二)对家庭和亲情的皈依

影片在主题上就定位在一个很生活化的基调上,明朗地阐述了亲情最可贵的观点,家庭责任感成为主角英雄的另一种解释,这与传统英雄主义倡导的黑色暴力美学大相径庭。这不仅仅表现在最后从老板手里营救嘟嘟上,也在影片很多细节中处处透露着亲情的主题,如嘟嘟在踩光头强的妈妈给他做的帽子时,光头强的愤怒;光头强尽管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却在衣柜里挂满了他从小到大的伐木服,这些小细节的设置都能表现出光头强注重家庭和亲情的特质。同时,情节的设计总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活的角色形象,影片中设置了很多在这个时代生活化的主题,如员工最害怕接到老板的电话、大龄青年被父母催婚等,影片打造了光头强“超级奶爸”的生动形象,让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影子。

电影中还出现了性格各异,形态万千,或人或动物的形象,如熊大、熊二、嘟嘟、老板、爷爷、吉吉、毛毛等,他们的外在形象有意识地被夸张,使他们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性,这样的高矮胖瘦,相互映衬使他们产生视觉上更强烈的感染力和趣味性。在角色的设计中,仍旧是遵循幽默搞笑的原则,运用了在动画电影中常常将人物“小丑化”的手法,把人物身上可笑之处夸张、放大,使人物在片中出尽各种糗态。熊大熊二为了逗嘟嘟而抓蝴蝶时笨拙的身形;被坏人追到无路可逃时,熊二以女装出现,与熊大跳起探戈;他们还与以往势不两立光头强一起照顾嘟嘟,成功地建立了近期红遍国人心中的“奶爸”形象。

正是因为这些角色在设计时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性格特征,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更让整部影片处处透露出暖暖的小感动。同时,电影迎合了观众的接受心理:传统动画作品中习惯塑造非黑即白的人物,比如完美无缺的公主、王子或恶贯满盈的坏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夺宝熊兵》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更加适应于现代人的欣赏法则,在角色的设计上有突破了以往的典型的英雄角色的塑造模式,体现出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情怀。

二、 反英雄主义的形成探究

《夺宝熊兵》是珠三角地区的代表力作,特定的地域特征也促成了其反英雄主义风格的形成。

(一)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珠三角地区的动画电影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最早与港台对接,更多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上、文化上、经济上都更加开放和多元。如今,珠三角地区的人民消费水能力属较高水平,更多的家长愿意带子女前往影院观影,已经开始出现史无前例的动画电影一票难求的现象,动画电影在影院的上档率明显提升,制片方抓住这一势头打造合家欢电影,使之成为家庭娱乐消遣的一个好方式。《夺宝熊兵》在角色设计中主打以儿童为对象,同时设置吸引成年人的情节,在保留成年人能理解的笑点之外,致力于将角色平民化、生活化以拉近与儿童间的距离。珠三角地区人们开放的思想方式,以及对各国文化的接纳性,也就形成了珠三角本土独有的“新文化”,也使得人们对于自我意识的实现更为重视。

(二)崇尚幽默的动漫文化

珠三角是我国最具有动漫基础的地区,早期是欧美动画电影的加工基地,在技术上最先与国际接轨。由于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持,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具影响力的动画电影就是在广州政府支持下,由广州原创动力公司开发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而《夺宝熊兵》的上映超越了连续5年位于动画电影排行榜榜首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影片在技术上采用3D技术,能够准确地拿捏角色细致的表情和动作,实现最真实的面部表情运动,这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是一大突破。在角色的创作上,珠三角地区更多的是打破固定思维,受到更多的国外动画电影的影响,表现为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怀,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并且在情节的设计、人物造型的设计、动作设计等各方面都结合全球化视角。

(三)完善的动漫产业基础

《夺宝熊兵》动画电影在2014年票房市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登上银幕之前,其角色形象早已依靠衍生品的发行而深入人心,培养了广泛的观众市场,已经形成品牌。沃尔特・迪士尼曾经形象地说明了品牌对动漫产业的重要性,他说,迪士尼的一切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珠三角的动漫公司的一大特色就是依靠下线衍生产品建立起知名动漫品牌。光头强、熊大、熊二等一系列《熊出没》衍生品如玩具、文具、服装、日用品、移动终端小游戏等是随着电视动画版的《熊出没》的上映同期发行的,这类衍生产品在动漫品牌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产业在珠三角地区早已发展得很健全,在这里,需要生产衍生品的任何动漫形象都能够快速地与大量的厂商进行对接和合作。《夺宝熊兵》是依靠早期建立的品牌形象,针对现有的人群和现状,依据角色设计故事情节的一个典型案例。珠三角地区,这样的发展模式比比皆是。

结语

《夺宝熊兵》的反英雄主义角色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动画电影风格,对于这个大众自我意识强烈的时代来说,小人物往往更加能够打动人,人们更加渴望从作品中看到贴近自己生活影子,获得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作为动漫大国的美国、日本,电影的票房收益仅仅是整体产业链的一小部分,而中国动画电影的盈利模式还过于依赖票房。[5]现阶段,很多的动漫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看似繁荣,实际上竞争力和生存能力非常有限。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在这里更加具有动漫产品品牌的意义,成功的动漫品牌可能在今后的全球化进程中,拓展出更大的价值与产业空间。

参考文献:

[1]万众.从传统到现代――浅析皮克斯动画长片中的女性角色[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艾・里斯(Ai Ries),杰克・特劳斯(Jack Trout).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5.

[3]丹・吉尔默(Dan Gillmor).草根媒体(We The Media)[M].陈建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1.

第6篇

一、引言

随着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在中国内地的热映,加之第一部,两部《功夫熊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数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囊中。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不但欣赏到动画电影悦目的艺术美感,也感受到了动画电影毫不掩饰的娱乐性。世界著名的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当被问及成功的方法的时候,他认真地说道:“动画电影的成功是将其娱乐性充分发挥,而娱乐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把观众逗乐。”

一部动画电影的娱乐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故事情节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和目前很受欢迎的流行文化的融入都可归为其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 夸张想象的故事情节

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可以强调一种现实性和可能性,虚幻性的设计更加受欢迎。因此,动画电影故事情节设计不能有局限和教条,应该是充满无限的想象,这也为动画电影的娱乐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1] 有什么样的角色,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角色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在真人电影还是在动画电影之中,它们始终互相影响。角色只有放入娱乐性的故事情节中才能更加有趣,而有趣的故事情节要通过角色来传达给受众。[2]

众所周知,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在创作期间,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影片的质量。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说过:“真正体现一部影视作品的内在非剧本莫属。”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一样,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剧本。但是,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等于动画电影的剧本,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要充分体现动画的特性,不但情节要夸张而且还要充满幻想性。这种幻想并非是天马行空,毫无限制的胡乱想象,而是与动画这门艺术充分结合的思考。因为观众熟知动画特性,所以动画电影情节设计往往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逻辑思维去表现的。

动画电影《花木兰》当中的木须龙部分设计,龙本来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被信奉为神物,中国人对龙的形象理解从古至今都是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迪斯尼的创作者在《花木兰》里面不但将木须龙缩小比例,而且在情节设计上面,还将其设计成木兰的小跟班,更确切的说是宠物龙。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但没有使中国观众厌恶,与之相反由于观众都深知动画的特性,所以,观众只会觉得新奇好玩,趣味十足。《怪物史莱克》在故事情节上的设计可以说是欧美动画的一个里程碑。欧美动画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主角不是英俊就是美丽,最终打败敌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观众对这种惯用情节模式已经产生厌倦心理,将多数动画电影情节潜意识地下了定义。直到《怪物史莱克》的横空出世,才让观众眼前一亮,原来动画并不等于童话,动画电影也有完全不一样的情节设计,男女主角可以是怪物,白雪公主可以掌掴灰姑娘,国王竟然是侏儒。这种反传统的故事情节设计无形当中将动画的娱乐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观众的动画审美观一夜间被这部动画电影撕得粉碎。《美女与野兽》原著童话里并未设置蜡烛人和钟表人这两个角色,创作者不但将其加入动画电影里,而且还用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情节加以表现。“没有新的故事,动画电影就没有生命”,动画的本质就是娱乐大众,脱离了娱乐,动画就少了它自己的灵魂。

三、讨人喜爱的动画角色

动画角色是动画电影里面主要演员,也是主要的表现对象,是构成动画电影艺术魅力的主体,也是传达动画电影娱乐性的主体。塑造一个成功的动画电影角色是每个动画电影人的最根本的任务。一个好的动画角色能够成为经典,能够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却的快乐。[3]目前影院放映的所谓的大片,一方面是制作费用的高昂,另一方面就是演员阵容的豪华。影片当中的明星阵容间接起到了宣传作用。影院观众以普通人居多,即使是电影专业人士和影评人在影院里也是普通观众,普通人的欣赏习惯直接左右了影片的卖座程度。

动画电影在此方面也是大同小异。在大家对剧情一知半解或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动画角色来吸引广大观众。有研究表明,观众对于夸张不同寻常的事物印象极为深刻。沃尔特• 迪斯尼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真正的娱乐,就是要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角色来娱乐观众。”我们所知道的,迪斯尼最经典的米老鼠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当初沃尔特在设计这个形象出来的时候,也考虑到,老鼠是一般人都很讨厌的东西,如果这个角色设计的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沃尔特大胆运用夸张变形,使原本人人喊打的老鼠变成了人人都想拥有的米老鼠。还有我们熟悉的《超人总动员》也是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使动画角色更加娱乐化,我们看到的人,都是上肢正常,下肢严重细化,头部夸张变形的超人特工,观众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异常的喜欢,感觉非常搞笑。

动画角色当中,用其对比方法也能烘托动画电影的娱乐氛围。我们看到大部分动画电影当中,特别是那些搞笑的角色,一般都是一高一低或者一胖一瘦,或者一个漂亮一个丑陋。这样强烈的反差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那些颇具特点的角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而导演也会经常把搞笑娱乐的责任加在有特点,对比强烈的角色身上。往往影片的转折点就是由这些角色引起的。迪斯尼经典动画《狮子王》里面的丁满和彭彭就是一只猫鼬和一只野猪,它们负责这部动画电影当中几乎所有的搞笑部分,一瘦一胖的对比效果将其娱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迪斯尼也特此专门以它们为主角制作了一部动画电影。还有一种就是性格对比手法,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海底总动员》里面的主角马林和多莉,马林成熟,谨慎话语不多,而多莉活泼,冒失,大部分时间比较“聒噪”,还时不时的来段“失忆症”。《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和驴子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动画电影的娱乐性在影片当中必须要有某个承载物来将其传达给观众,动画角色就是很好的载体。

四、适时融入的流行文化

动画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有多种元素融入的艺术类型。人们往往在看一部动画电影的同时,也是在享受动画电影所带给我们的全方位的娱乐。大众流行文化,是一定时期内在大众人群中广为传播与崇尚的文化,可以表现为流行音乐、流行小说、流行歌星,也可以表现为影星、服饰、发型、言行等。[4]大众流行文化因为具有很强烈的娱乐性,若能与动画电影适当结合,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会有不错的发展。

(1)流行音乐的加盟

从流行音乐的诞生到目前流行音乐多元素的发展,一直都被广大学者认为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5]而动画电影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审美欣赏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使动画电影有更加广阔的受众群体和市场范围。

欧美动画电影诞生初期,由于美国歌剧当时的盛行,所以大多数的动画电影里面都融入了歌剧元素。随着时间的演变,古典歌剧逐渐被美国百老汇歌剧所取代,百老汇舞台剧已经在美国流行开来,好莱坞从上到下逐一被影响,其中包括动画电影。观众在看动画电影的时候,不但从对白当中理解剧情,也可以从演唱部分获得与剧情和人物相关的信息。当动画电影发展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又再一次因为流行文化的融入而经历了又一次的繁荣。随着迈克尔•杰克逊成为新一代的流行天王,大众流行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们向往追求更加自由奔放的生活。这个时期所诞生的动画电影,有了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将流行音乐植入动画电影当中。1991年迪斯尼出品的《美女与野兽》动画电影首次将流行音乐融入其中,成为了新时期动画电影发展的里程碑。好莱坞近期推出的《功夫熊猫》虽然题材是中国古老的传说,但在主题音乐方面,创作者采用古典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搭配功夫的音效可谓是动画电影中多元素流行音乐的典范。

(2)观影技术的革新

美国迪斯尼动画师曾经说过:“动画是一个视觉艺术,是视觉享受。”动画创作不但在剧情和角色方面不断地创新,就连制作技术和放影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最终目的是要为艺术服务的。动画创作者在技术方面不断地革新,就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在不同方面的需求。

宽银幕的出现曾经在影视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目前世界流行的IMAX巨幕电影更是震撼人心。为了满足和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放影技术改革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人们的视觉极限。随着电影《阿凡达》的全球火爆,3D拍摄技术已经慢慢的被广大电影工作者所喜爱,将银幕当中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成为时下颇流行的观影方式。动画电影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IMAX和3D技术一个都不能少,甚至在某些国家还推出了更有质感的4D、5D电影。《美女与野兽》自从1991年公映之后,期间也推出了两部续集,反响平平。但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口味,该片于2010年推出了3D立体版本,获得了成功。与此同时还有《玩具总动员3》不但推出3D版本,而且还有IMAX版本,在选择性上更加多样化。有报道称,因为电影《霍比特人》完全抛弃了传统的24帧/秒的拍摄方法,采用更为清晰的48帧/秒的最新拍摄技术,所以48帧/秒将会主宰未来的电影拍摄技术。我们暂且不去想未来如何,电影包括动画电影永远会跟着大众流行文化的方向前进是不争的事实。

(3)明星配音的魅力

动画电影创作者不但在幕前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在幕后也要抓住观众的耳朵。近年来在动画电影配音方面,许多制作团队请到了大牌电影明星前来助阵。明星们都为了能够献声幕后而蠢蠢欲动。广大动画电影创作者看到了近年来非常轰动的“粉丝效应”,并且将其运用到动画电影当中去,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为目的。

动画电影商业化已经毋庸置疑,怎样将其商业化得成功是多数动画创作者煞费苦心的难题。显而易见,为了迎合大众消费口味,动画电影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载体,一种流行元素传播媒介。

第7篇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传统文化

一、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妖怪信仰都是我国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动画电影的表现内容以想象为主,并不受到具体历史与固有形态、观念的限制。动画电影中出现的形象可以任意改变,能够轻松地呈现现实世界中无法拍摄的场景,塑造在物质世界中违背常识的形象,这就与充满神秘色彩的妖怪相契合。动画强国日本以独特的妖怪文化作为动画创作的重要源泉,生产了一大批优秀的妖怪题材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妖怪形象。反观我国动画电影史,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的国产动画电影中也不乏妖怪形象,对我国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进行研究,探索出其当前形象塑造中的问题,对促进未来我国动画电影创作从肥沃的妖怪文化土壤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塑造出更鲜明生动的妖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

“动画电影,英文为Animation,与常规电影的不同点在于动画电影的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①动画电影的本质在于使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形象能通过电影特性、电影思维、电影语言在银幕上活动起来。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动画电影的本体是一种时空艺术、视听艺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本文所讨论的“动画电影”包括卡通、剪纸、木偶、3D等多种动画类型。我国自古就有“妖怪”的概念。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卷六中将“妖怪”定义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妖怪”指能够幻化为人形的、具有人类不具有的神通的超自然现象或事物,而“妖怪”形象也就是人类对这种超自然现象的具象化。

三、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分类

从1941年万氏兄弟导演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中第一次出现妖怪形象开始,至2019年12月30日,笔者考察了78年间能够找到片源的国产动画电影②,并提取出了出现过妖怪形象的动画电影及影片中的妖怪形象。妖怪是人类观念的产物,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其真实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动画电影在进行妖怪形象创作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国产动画电影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其中塑造的妖怪形象或直接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妖怪形象在银幕上进行再现,或将传统元素作为创作灵感来源,即使是原创的妖怪形象,也带着中国文化的独特烙印。总的来说,都是带有中国色彩的中国妖怪。故本文以国产动画电影中妖怪形象塑造的参照物来源作为分类标准。

(一)脱胎于古代文学的妖怪形象妖怪很早就在我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在社会上延续的时间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各大文学艺术领域,“凡诗、赋、楚辞、小说等各种文学领域,建筑、美术、歌舞、戏剧等等造型艺术及综合艺术,都有它的踪迹”③。作为文学艺术的绝佳表现对象,妖怪自然而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最早的母题之一。古代文学作品在成为塑造神秘、瑰丽的妖怪形象的热土之时,也就成了现代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参照物最直接、最大的来源。1.小说。从最初基于实用目的而单纯对妖怪进行记载的《山海经》,到魏晋时期兴起的《搜神记》《拾遗记》等志怪小说,再到明代流行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我国古代的小说家们刻画出了诸多能够满足人们想象的妖怪形象,打造了精彩绝伦的妖怪世界。许多国产动画电影在进行创作时直接将小说中的故事进行改编后搬到大银幕上,所刻画的妖怪形象也就大致以小说中的形象为原型,遵循小说中的设定。例如对于《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创作者就采用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孙悟空外形的描述,“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④,同时借用了京剧脸谱的造型特征,设计了“‘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的经典的‘美猴王’”⑤形象,配合不畏权势、敢于反抗、乐观诙谐的性格特征,一个脱胎于小说的活灵活现的妖怪形象就这样跃然于银幕上。其他诸如根据《聊斋志异》片段改编的《莲花公主》,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的《哪吒闹海》,以及根据《西游记》片段改编的《铁扇公主》《火焰山》《猪八戒吃西瓜》等动画电影中出现的妖怪形象都该归于此类。2.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⑥由民间故事中的形象作为参照塑造的妖怪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流传于汉族的民间故事,例如《人参娃娃》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搜集来的民间故事改编的。其中的人参娃娃(人参精)形象在造型上借鉴了民间木板年画中手抱鲤鱼的胖娃娃形态,他帮助穷苦人民,匡扶正义,活泼可爱,极具汉族的民间艺术风格。另一类则是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这一类妖怪形象往往比较粗糙,造型多为身躯庞大、獠牙乱发、人身兽面,性格残暴,危害百姓,是为了突显少数民族英雄的勇敢、机智而作为人民的对立面出现的妖怪形象,例如根据保安族民间故事改编的《神马与腰刀》中的风沙妖怪、根据裕固族民间故事改编的《红石峰》中的雪妖等。3.神话。“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⑦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国家,神话都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时代人类思考事物源流的兴趣与自身想象力结合的产物。神话具有极高的哲学性与艺术性,饱含想象力,也就成为动画电影形象塑造参照物的来源之一。《勇闯天下》就借用了我国神话中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的形象,沿用了其传统的头顶牛角的外形,塑造了一个数千年前败于炎帝后被封印于“七彩石”中、复活后意图统治世界但最终被打败的妖怪形象。

(二)汲取了传统元素的妖怪形象“传统元素也就是中国元素,指的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部分妖怪在我国古代妖怪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不仅传播广,甚至还受到人们的广泛信奉,成为诸多妖怪中的强宗,乃至具有代表性的妖怪符号。其中以狐狸和蛇为甚,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妖怪形象时汲取了这样的传统元素,在狐狸精和蛇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1.狐。“狐”成为代表好善妒的妖怪符号,国产动画电影中出现了不少基于这种妖怪符号塑造的狐妖形象。例如,《中国惊奇先生》中的狐妖与《牧野传奇》中的九尾狐都是以“狐”为原型的妖怪。2.蛇。“蛇”是、阴毒、美艳、冷血的负面女性形象象征。国产动画电影中,《葫芦兄弟》中的蛇精、《葫芦小金刚》中的青蛇以及《新东方神娃》中的蛇妖,都是借用了“蛇”的妖怪符号,以心肠歹毒、冷血、凶残、人面蛇身的蛇妖形象出现。

(三)带有原创性的妖怪形象国产动画电影中也不乏带有原创性的妖怪形象。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妖怪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仅靠创作者的想象力生成的,而是与我国的妖怪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参照了千百年来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妖怪观念以及作为观念核心的妖怪意象。古人认为“物老成精”,成熟的妖怪意象往往拥有物的外观,但是又有人的特性,同时具有超人的本领。刘仲宇将妖怪的特征表述为“有妖气”,“妖气”的特征是人形与非人形统一、变幻莫测以及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倾向⑨。长期以来,人们对妖怪形象的艺术创作都是基于人形与非人形、变幻莫测、具有反主流文化倾向的妖怪特征。例如《十二生肖城市英雄》里的水灵、《魔幻仙踪》里的烈焰魔王等都是人身兽面、具有异能、妄图颠覆现实的妖怪形象。

四、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塑造的不足及启示

(一)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塑造的不足之处1.传统角色翻新,缺少创新性。我国有大量的动画电影都是直接根据明代小说《西游记》片段改编而成的。作为神魔小说的顶峰之作,妖怪形象在其小说中是最为核心的角色形象。从《西游记》小说中脱胎而出的妖怪形象也就成为我国动画电影中最常塑造的妖怪形象。例如“猪八戒”的妖怪形象就在不同的动画电影中出现了至少10次。在《大闹天宫》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的妖怪形象过后,几十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许多创作者都以其为蓝本对“孙悟空”形象进行翻新再创作。这就导致我国妖怪形象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缺少创新性是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塑造的一大问题。2.原创形象单薄,缺乏立体感。我国动画电影中大多数原创的妖怪形象十分单薄,甚至可以说只是人的外在妖化,以让其拥有异能力的设定更具有合理性。这就可能导致许多观众表面上似乎接受了妖怪的身份设定,内心却没有真正认同其妖怪身份。大多数原创妖怪形象并不具有妖怪特有的气质、特征,难以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立体的形象。妖不像妖,这是我国动画电影中妖怪形象塑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二)妖怪形象塑造启示1.重视传统文化,汲取创作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许多涉及妖怪文化的文学、戏剧、壁画等艺术作品都还未进入过人们的视野。除了《西游记》,《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古代文学作品同样塑造了十分多生动鲜明的妖怪形象。动画电影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为创作蓝本,不断拓宽动画电影的题材类型,吸取日本妖怪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经验,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优秀的妖怪题材,并抓住本国妖怪具有的独特特征、气质,塑造出被我国观众认可的妖怪形象,对妖怪形象背后隐藏的经济效益进行深入挖掘。2.立足当今现实,不断开拓创新。在妖怪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以我国的文化传承为基础固然重要,但也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征,为妖怪形象注入现代精神,才能被现代观众广泛接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不断扩展,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动画电影创作者在塑造妖怪形象时不仅要以少年儿童审美为基础,更要考虑到成人的审美需求,以有效改善妖怪形象“低幼化”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塑造妖怪形象,还是尝试原创全新的妖怪形象,动画电影创作者都应充分重视妖怪形象身上妖怪特征的体现,塑造出真正能让观众内心认可的妖怪形象。

第8篇

动画电影伴我成长

从小就爱看动画片,那时主要看电视播放的,外国的有《大力水手》、《米老鼠和唐老鸭》;国产的有《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都让小屁孩如痴如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录像机和VCD的普及,美国以梦工厂和迪斯尼为主制作的动画电影,闯入我们的生活,《狮子王》系列、《花木兰》、《埃及王子》等给青涩时光带来不少欢乐。

《狮子王》1994年6月24日在美国上映,以其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震撼人心。直到今天,最近揭幕的香港迪斯尼乐园,也用《狮子王》里面的主人公“辛巴”、“丁满”等深入人心的可爱形象来招徕观光客。当时,《狮子王》不仅创造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也使人重新定义了动画电影。在1995年的第67界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由艾尔顿・约翰操刀制作的原作歌曲更是使《狮子王》荣获最佳电影配乐及最佳电影原作歌曲两项大奖。

反观中国的动画电影,进展相当缓慢。据说当时拍一部动画片,几十分钟片长却要耗费数百美工数年之力去精心绘制,如上影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当然,中国的动画电影也在进步,2000年上映的《宝莲灯》是部不错的电影。当时应该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启用明星配音(姜文、梁天等均有声音演出),对白也尽幽默、搞笑之能事,摆脱从前那种一本正经对小孩“说教”的酸味。更让我难忘的是当时红得不行的台湾歌手张信哲演唱的片尾曲《爱就一个字》,让我至今想起仍感动。当时我大学刚毕业,思念那个她,耳边缭绕“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的歌声,从A市到B市去看她。

到今天,先进的电脑特技,已经让动画电影走进新时代,甚至你有足够强的电脑也足够牛的创意,自己做一部动画短片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恐龙》说划时代,为时尚早

2000年5月迪斯尼公司独力制作的《恐龙》北美公映的时候,是3D动画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时候。甚至有人称:影片给电影带来划时代的意义。为什么会用“划时代”这么崇高的词汇来形容它呢?有人预言,将来电影公司的老板不用再为请到汤姆・克鲁斯或史泰龙拍片而花上几千万美元的片酬了。只要愿意,用电脑合成一个汤姆克鲁斯+李察基尔的“超级帅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动画电影《恐龙》的逼真画面让“预言者”看到了这种设想实现的前景。当时第一个网上的虚拟主播已诞生,人们乐观地认为:那离打造虚拟影星也不远了吧?五年过去,今天再回首,虚拟即便做得再“真”,也取代不了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绯闻的明星们。

《恐龙》当时以新技术带来强烈震撼。秉承了迪斯尼动画电影的一贯方针,精心打造电影配乐和画面双管齐下,让人坐在电影院里简直就像活在侏罗纪。一会儿是成千上万的恐龙群舞的浩大恢宏场面,一会儿是霸王龙张着利牙突然袭击的惊心动魄。这些是现实场景和电脑特技合成的效果,如同变魔术一般。近距离的特写就连恐龙粗糙皮肤上水珠欲滴的样子都描绘的淋漓尽致。其实谁也没有见过活着的恐龙。可是在这部影片里,仿佛那些亿万年前的庞然大物会从银幕上走下来,走进我们的现代生活。

但《恐龙》的剧情太简单,简单得几乎有些幼稚。而同期另一部3D动画作品《小鸡快跑》则在情节的打造上显得匠心独运。

《小鸡快跑》的画面效果不比《恐龙》差,拟人化的小鸡们和可爱的小老鼠的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设计上更是给人以惊喜连连。《小鸡快跑》说的是一群母鸡为了逃脱被做成炸鸡饼的命运而不屈不挠地逃跑。在进行种种手段都失败后,她们看见了小公鸡洛奇翩然“飞”来,碰巧她们又看见半张(注意,是半张)有洛奇“飞翔”的英姿的海报。母鸡的首领珍姐灵光一现,何不请洛奇教学飞,“飞”出这活地狱?于是洛奇成了小母鸡们的崇拜的“英雄”,在洛奇的带领下日夜操练“飞”的本事。与此同时,鸡场主人做炸鸡饼的机器也即将完成,小鸡们马上就要变成炸鸡饼了!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英雄”洛奇不告而别,留下半张海报。看了剩下的半张海报,小鸡们才恍然大悟,其实洛奇根本就不会飞,他是被马戏团的大炮轰得“飞起来”的。那小鸡们该怎么办呢?

时年《小鸡快跑》获得奥斯卡提名,算是对将新的3D技术和情节配乐技巧完美结合的一大鼓励。另外提一下,《小鸡快跑》真的非常搞笑。

《马达加斯加》凸显“六板斧”

接下来的《冰河世纪》、《玩具总动员》系列、《海底总动员》等片都各有特色,不知道是美国动画电影看多了,还是随着年岁渐长,心境变化,竟然发现美国动画电影也不过如此,尤其在看完《马达加斯加》后,更是深切地总结出美国动画电影的“六板斧”。

2005年7月。在广州,花50元踏进某五星级影城欣赏《马达加斯加》,片长约70分钟,英文原版,同时有何炅、林依轮等中文配音的版本,但本着学外语看电影两不误的心情,犹豫之下选择看原版。适逢暑假,颇多家长带着小孩观影。片中精心设计的幽默对白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使现场开场观众就大笑不已,也难为了制作方,要做到老少咸宜不容易:过于低级的笑话和肥皂的情节,显然缺乏“深度”,我这等白领(大多数家长)会笑不出来;如果笑话睿智、意味深长,看不明白的小朋友会闹着要回家。幸好,小朋友都好糊弄――角色造型可爱,再让它们夸张地多摔几次,如抛在半空中掉下来陷进地里,扁了,还能爬起来,保证小朋友哄堂大笑。因此,电影院里的笑声是大人笑一会,小朋友笑一会,再轮到大人和小朋友合笑一会……

够了,皆大欢喜,制片方也盆满钵满。

《马达加斯加》的故事连稍复杂都谈不上,更别说不上曲折。一句话概括――狮子、斑马、河马和长颈鹿在纽约动物园住得好好的,斑马向往“野外”生活的想法影响了三个好朋友,通过出逃引起动物保护者关注终于获得装箱送回非洲的机会,不料半途意外被抛下海,流落在马达加斯加岛,和岛上的一种鼠成为好朋友,并帮助鼠兄弟赶跑天敌。

《马达加斯加》传承了梦工厂乃至美国动画电影的精神,以三维动画为载体,肆意宣扬美国的“自由”和“爱”的主题,和以前的《小鸡快跑》、《狮子王》系列、《小蚁雄兵》、《海底总动员》等片同出一辙。上述几片有很多共同点:都以动物为题材,拟人化塑造人物,各有特色,实际是以美国社会的各阶层角色为原形。事实上,美国动画电影很少以历史或者社会为电影题材,除了《花木兰》、《埃及王子》等少数。他们拿动物说事最拿手。

本人总结的美国动画电影六板斧如下:

第9篇

[关键词] 动画电影;画面风格;装饰构图;装饰色彩

我国动画电影贴上了显著的民族标签,在国际动画电影上独树一帜。它极大地借鉴了古代戏曲、民间剪纸、门神年画等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善。中国动画电影中最常用的题材就是古代神话人物故事,无论是《铁扇公主》还是《宝莲灯》,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它更多的是将装饰性特征融入其中,所以才造就了我国动画电影与众不同的画面风格。

一、画面装饰性

装饰从本质上说是审美观中艺术形式的表达,它遵循美学关系中许多原则,从节奏、对称性上说是有规律可循的,作品通过抽象的蜕变后给外界展现出来的美。装饰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在未发明语言之前就意识到了装饰的某些作用。在我国母系公社时期就出现了极具装饰性的彩陶,那时候的人们用它来盛放食物,每年的祭祀活动和丧礼都会用到彩陶。而那个时期彩陶的装饰性也表现在很多方面,在陶瓷表面被绘上许多图案,有极具抽象意味或具体现象的图案,无论是单独还是连续的图案都各有特色,充分展现了母系公社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这些价值不菲的彩陶是作为人类早期意识到装饰的作用并加以运用的证据被保留下来。

银幕中所展现出来摄影作品中完整的构图可以定义为画面。摄影机所追踪的对象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需要通过胶片记录下来,以画格的形式存在;放映机负责把画格中记录的画面通过银幕放映出来,静止的影像立刻成为连贯顺畅的画面。电影艺术依赖于不断活动的画面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摄影构图的运动才能引起画面的变化。实际上不同画面之间的画格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画面所存在的时间也有长短之分。电影如果没有画面将失去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电影就是由画面所造就的。画面装饰性是指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放映机会将摄影机所记录下来的画面完整、顺畅地播放出来,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会符合一系列类似节奏感、对称性的规律,它能够给予画面美的装饰性。

二、动画电影装饰性特征

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作为电影艺术的分支原理都是相通的,戏剧、美术、文学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灵感和题材。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家主要是通过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来进行动画构思和实践。敦煌莫高窟独树一帜的壁画和六朝造像都是老动画艺术家所借鉴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天人仙子还是菩萨佛祖,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我国动画电影的装饰性特征带着十分强烈的中国风格,无论是色彩的运用、人物造型的确定,还是动画背景的安排。我国戏剧艺术给了动画一个启蒙的缓冲阶段。我国戏剧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人物类型数量巨大,可供选择的故事题材数不胜数。中国动画在初期发展阶段都是从戏剧艺术中汲取精华和可截点来转换为己用,特别是武术武打、角色表情这两大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同样是我国初期动画的带路人。门神中的秦琼、尉迟恭被多次用为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剪纸片是由皮影衍生出来的另一个工艺美术形式,而皮影在早期也是借鉴戏剧艺术中的内容,可见民间工艺给予动画电影许多灵感和题材。

三、动画电影画面装饰性的具体表现

(一)角色运动中的装饰性表现

我国动画电影的戏曲性主要表现在武打场面造型中,其中电影《哪吒闹海》和《大闹天宫》最具代表性。动画电影中的戏武表演并没有十分激烈的打斗场面,而是表演者按照意象性来表现功夫招式,对手也是为了迎合表演者在耍招式,和“踢八件”一样。无论是《哪吒闹海》还是《大闹天宫》,关于武打的戏所占分量都较重,但是却不是太过激烈的对抗,暴力的画面更是从未出现。动画电影中有对戏剧动作的模仿和引用之处,这些动作设计别有一番风味。《哪吒闹海》中哪吒自刎的那一幕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是去赴死,却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感。这个动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自刎。梅兰芳大师在京剧表演过程中不断摸索虞姬自刎的最佳方式。电影中的哪吒迅速地将身体转向背面,宝剑立刻在脖子上抹过,观众并没有正面看到哪吒自刎的过程,可是这样的死却极具美感。

武打动作是诸多动画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头多是为了将定式亮相推上屏幕。我国关于神话的动画电影数量居多,但是很多武打动作都是按照套式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是表演性质的打斗。在电影《金猴降妖》中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段就是典型之一,小孩子被孙悟空识破后打回了白骨精的原形,这个过程他们在空中不停地纠缠打斗了好几个回合。给孙悟空设计的招式最为突出,无论是耍金箍棒还是随意翻跟斗,都是为了将白骨精制服。这部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变换了很多招式,并且每一次变换都被刻意强调出来,这是定式亮相的表现。孙悟空制服白骨精的过程招式丰富多样,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后面的打斗同样沿袭了这样的风格,石林中的打斗更显激烈和睿智,孙悟空的真身并没有真实地出现,它在每个石林上面都变换出一个替身出来,电影对于这个画面也有突出之设计,武术特点通过定式亮相的方式显著地表现出来,这些方式同样也是电影角色运动中装饰性的折射。

(二)角色造型中的装饰性表现

脸谱化是指脸谱要和人们的意识集合起来,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动画艺术家也必须考虑到人们接受文化的倾向和内置点,角色形象必须符合主流观念中对事物表象的第一感觉或认识,不能脱离大众眼光而单独存在。塑造角色的方式有多种,角色性格上的突出优点或缺点都是加以放大的一部分,夸张是深入角色的手段之一。在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贪财县官就是一个被夸张化的角色,戏曲中小花脸的脸谱被设计到他的脸部造型上,整个脸部有一半是豆腐块的形状,八字眉,眼睛眯得像一条缝,嘴唇上的胡须像老鼠须一样,县官的背永远是驼着的,整体形象给人贪婪、滑稽的感受。老狐狸精也是电影中极具典型的一个角色,脸上永远顶着一对黑眼圈,上翘的眼角给人一种不加信任的感觉。白面书生是由男狐狸精变成的,虽然换了面孔。可是那猥琐的样子依然难以掩饰,动画艺术家将他的脸设计为粉红色,但是鼻子上是白色,和京剧中的丑角十分相似,让观众忍俊不禁。

广大人民的生活状态被真实地反映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但是在设计或制造过程中会加大装饰性表现的比例,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图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特别是古代传统文化中出现或流传下来的神话形象,它们的服饰、形象都极具装饰性,并不是凭空所捏造出来的,而是根据民间幽默事件或反映社会本质的物质所延伸出来的。纵观我国动画电影中的经典角色,大多数都是秉承民间审美原则所演变出来的。电影《鹿女》中的十太子、《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等都是娃娃脸的造型,他们的形象代表民间工艺美术的倾向所在,白白胖胖、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分招人喜欢。《大闹天宫》里面的仙女、《九色鹿》里面的王妃,都是身材苗条、樱桃小嘴、瓜子脸,是典型的美女形象。

(三)装饰构图的装饰性表现

总体来说,色彩、亮度、线是画面空间的主要影响元素。线在动画电影中可以得到几何意义上的透视。散点透视是我国初期动画电影中的重要特征。电影画面中的视点可以随意移动,视阈无法给其设定范围。视点移动时所采集的部分都可以显现在画面里。实际上是我国透视法则的运用,在很多动画电影中都有所表现。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焦点透视的方法,除非需要用到特殊镜头,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将景深空间凸显出来。在电影《大闹天宫》中就运用了焦点透视的方式,孙悟空在拔定海神针时就被表现出来。动画技术在不断改进着,对散点透视的运用数量也日益下降,中心透视的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影《大闹天宫》的背景十分精致细腻,对角色位置的设定也别具一格,每个角色在内容的导引下都有着独特的位置。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很多运动镜头无法完成,所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画面构图中去,使整部电影更具舞台美。这部电影的场面处理也十分细致,戏剧完整性被设计者认为是较为关键的一个性质,要从整体效果来看场面处理的高低,但是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运用,场面固定的空间在电影中可以得到流动。

透视体构图、平视体构图都归类在装饰构图的范围里。在我国的动画电影中,立式体构图和平视体构图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两种方式着重表现物体外部轮廓所能展现出来的美,角色造型十分简单利落。电影《大闹天宫》中有天宫中蟠桃园的场景,园子门口的构图既单纯简单又不失美感。这个画面使用了平视体构图的方式,将平面美完整地展现出来,同时兼顾了全貌。电影《哪吒闹海》在展现东海边钱塘的环境时就采用了立体式构图的手段,将整个大环境展现给观众,对于建筑的高度、地势的险要,都能一眼看清。

(四)装饰色彩中的装饰性表现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不同的意识回馈。这些意识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蓝色都会给人冷漠的感觉,不禁会想到寒冷的冰水;颜色较为鲜艳的黄色、红色会让人感觉到喜悦,经常出现在人们庆祝喜庆的节日中;温暖的感觉一般是橘红等颜色所能给予的。淡淡的红或黄色和花瓣的颜色十分相似,观赏之后心情愉悦;黑色或灰色是大地的颜色,虽然广阔无边,可是却带着些许沉重。

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神仙的穿着色彩搭配十分巧妙,为了表现其与众不同、善良济世的本质,设计人员给其搭配了一身白色的袍子,给人飘逸之感。而女狐狸精是桃红色的衣裳,虽然颜色十分鲜艳惹火,也能显出她的美丽动人、婀娜多姿,但是桃红色更多的是代表着轻浮。老狐狸精则浑身都是黑色的,给人一股难以靠近、奸诈神秘的感觉。电影《九色鹿》对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得当,商人出卖了善良的九色鹿,这时候他的脸色是青的,让人联想到凶恶狰狞等词语,将小人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

[参考文献]

[1] 夏峰华.浅谈装饰背景设计对影视剧情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1(10).

[2] 米月.装饰艺术在现代影视中的应用——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为例[J].中国科技博览,2009(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