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未来的医学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8 17:32: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未来的医学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未来的医学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第2篇

1 引言

随着城市环境、能源、人口以及社会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发展相关问题再一次成为研究焦点。自“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全球各个城市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城市发展战略。但如何依据实况建设智慧城市?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智慧化水平?用什么方法对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下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模型的设计思路

此研究主要有指标选择、指标分类和指标体系架构建三方面内容。本文对现有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模糊集思想选择指标,采用DPSIR模型构建体系架构,引入ANNs理论确定权重;利用spss平台对指标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完成了信度效度检验,最后得到一套适合评价中国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2.2模型的构建

DPSIR模型由五大维度组成:Driving(驱动力),Pressure (压力),State (状态),Impacts (影响)和 Responses (响应)。D(Driving缩写,下同)是指公共生活领域对环境施加的压力;P是指由此产生的对被调查对象的消极改变;S是指被调查对象的状态;I是指前三者对被调查对象的最终影响,如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R是指被调査对象的压力,如对被调查对象立法的社会响应。

2.2.1基于模糊集合思想的指标体系筛选

为保证获取广泛和及时的指标,论文搜集了21个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并进行归类,论文避免了用主观性过强的凭经验选留指标,而是引用模糊集理论,通过构建隶属度函数来进行筛选。[1]

2.2.2指标标准化处理

指标库的指标可分为三类,为了统一比较,需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标准化:①百分数型指标无须转化,直接将百分比作为该项分值;②绝对数据型指标需进行转化,如沈阳市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是11.4年,营口是10.5年,则将沈阳的得分记为100,营口和沈阳相比百分数记为营口得分;③相对差异程度指标需利用差异性来进行合成,如用高低收入人群上网比例的差异性来解释互联网的公平性程度。

2.2.3指标信度检验

进行指标的信度检验是为了保证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对指标信度检验所采用的指标是主流的信度系数——克隆巴赫(Alpha)系数a(a> 0.9信度很高,0.7 ~ 0.9能够接受,a < 0.7不能接受)。[2]

2.2.4指标一致性检验

借助SPSS软件对总库指标进行一致性分析,算出一致性信度系数a值,用以判断各指标信度是否达标,指标能否保留。

2.2.5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采用ANNs算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经过ANNs训练,先明确隐含节点的数量m,再构建一个神经元模型,该模型由一个输出节点、n(n表示由以上四步骤得到的指标个数)个输入节点以及m个隐节点组成。计算输入向量xi到所有隐节点的权向量,权向量的绝对值之和|ωi |就是指标i对应的权向量 wi。即指标i的权重。[3]

2.3指标体系的建立

经过上述操作,建立了由五大维度18个指标组成,并附有指标权重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智慧城市预测体系的构建(营口市案例研究)

传统SWOT分析存在很强主观性,而AHP具有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特点,在SWOT分析中嵌套AHP可以极大增强模型的决策能力。

3.1营口市区域的基本状况

3.1.1地理位置概况

营口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在渤海东岸,地理坐标E122°13′,N40°39′,隔海相望于葫芦岛和锦州,相邻于鞍山海城南侧,在岫岩、庄河东交界处,相接于大连瓦房店等地北侧。

3.1.2港口资源概况

作为东北地区第二大开放港口,营口市有着较高的港口吞吐量、丰富生物、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2014年营口港吞吐量超过3.3亿吨,2017年预计实现4.3亿吨;营口市已发现39种矿产,乔木170多种,药材资源多达726种;营口市环境怡人,在历届旅游城市评选中多次上榜。

3.1.3社会经济概况

①第一产业。2015年营口市农渔业总产值199.8亿元,比去年增长了5.4个百分点;②第二产业。营口市在印染、乐器、家纺等传统工业方面形成优势,在石油化工、新能源、科技创新领域也具规模;③第三产业。2015年营口社会消费总额为416.5亿元,其中批发业占多数,比去年增长了9.4个百分点。

3.2因素统计及因素分析准备

首先对本文所列指标的进行初步筛选,列出影响营口市发展的各种SW(内部)和OT(外部)因素,找出影响营口市发展的S(优势)、W(劣势)、O(机遇)与T(威胁)以进行S分析、W分析、O分析、T分析和SW、OT交叉分析。

3.3建立S、W、O、T及组间成对比较矩阵

对优势组、劣势组、机遇组及威胁组通过S分析、W分析、O分析、T分析以及SW、OT等六项交叉分析的结果,构造各组的成对比较矩阵,最后依次进行矩阵之间的一致性检验,确认这些矩阵是否需要调整。

3.4结果分析

将每组中优先权数最大的因素作为该组优先级因子,重组判断矩阵,最终得到组优先级如表2所示。

从表2得出的组间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影响营口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布的顺序是劣势 > 威胁 > 优势 > 机遇。表2中组优先级权数的值代表了SWOT中四个方面因素对营口市智慧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些值构建营口市智慧发展战略四边形,根据运算法则[4],结合相关数据得出此四边形的重心坐标为P(-0.0605,-0.0071),即此战略四边形的中心位于坐标体系的第三象限,将营口市的发展战略定位为“防御型战略”,其目的是减小被破坏的风险,削弱外部因素产生影响。

3.5营口市未来发展预测

①加快港口开发步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加大营口港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②实行区域产业改革。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加快营口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改革,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形成产业链;③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发展少用地的港口加工产业和少耗水、少污染的物流产业;④合理运用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开发营口旅游产业,创建旅游型营口。

4结论

论文构建了一套基于DPSIR模型、ANNs算法和模糊集合思想且适合我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了指标的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完成了指标可靠性检测。通过对营口市实证研究,结合AHP对“SWOT分析在智慧城市未来发展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研究手段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本文研究成果能够为智慧城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方法,这对指导智慧城市未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建桥. 应用模糊集理论评价高职实践教学质量[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5):316-318.

[2] 陈思,彭博,江林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接P23)表之信度客观性的实践检验[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9-70?

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 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每组18 只, 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 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 ADSC 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 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 内含1×106细胞, 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术后4 d、 7 d和14 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 并断头取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 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梗塞; 血管生成; bFGF; VEGF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ADSC) transplantation on the angiogenesis in the brain po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METHODS: 72 male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group, vehicle group and MCAO+ADSCtreated group (n=18). A permena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modified Longa's method. ADSC were labeled by DAPI before transplantation. One day after right MCAO, 30 μL of cell suspension containing 1×106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of MCAO+ADSCtreated group and the same dose of PBS was given to the vehicle group. On D4, D7 and D14 after MCAO, the rats were killed to detect the regeneration of microvess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bFGF and VEGF in ischemic region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TPCR. RESULTS: A lot of microvessel proliferate in the injured cortex reached peak in 2 weeks.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in the brain tissues of rats treated with ADS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CAO group and vehicle group (P

[Keyword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cerebral ischemia; angiogenesis; bFGF; VEGF

[摘 要]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 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每组18 只, 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 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 ADSC 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 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 内含1×106细胞, 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术后4 d、 7 d和14 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 并断头取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 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

[关键词]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梗塞; 血管生成; bFGF; VEGF

有研究证实,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ADSC)在体外可以向多种细胞系分化, 包括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肌细胞、 神经细胞及内皮细胞[1, 2]。将ADSC注射入脑缺血大鼠侧脑室, 发现可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3], 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模型进行ADSC移植, 观察不同时间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测定脑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 以讨探ADSC移植的脑保护机制, 为ADSC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 质量250~280 g, 用于脑缺血模型制作; 雄性SD大鼠10只, 质量80~100 g, 用于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 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号: SCXK沪20070003)。DMEM培养基、 2.5 g/L胰酶为Gibco公司产品, 胎牛血清( fetal bovine serum, FBS)购自海克隆公司, FITC标记的小鼠抗大鼠CD45、 小鼠抗大鼠CD90、 小鼠抗大鼠CD44抗体为AbD公司产品, FITC标记的小鼠抗大鼠CD34抗体为Santa Cruz公司产品, DAPI 为Sigma公司产品, CO2培养箱为Thermo公司产品, 倒置相差显微镜为Olympus公司产品, 兔抗大鼠bFGF、 兔抗大鼠VEGF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 兔抗人VIII因子多克隆抗体及即用型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试剂盒(鼠/兔)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合成, TRIzol购自Invitrogen公司, PCR试剂盒及逆转录试剂盒为MBI Fermentas公司产品,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为Syngene Genius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细胞分离及扩增培养 取6~8周SD大鼠(80~100 g), 用100 mL/L的水合氯醛0.2 mL麻醉后, 置于750 mL/L的乙醇中浸泡5 min, 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处脂肪0.5 g; 用PBS仔细清洗, 用剪刀将脂肪组织剪成小块。37℃使用2 mL 0.75 g/L I型胶原酶消化45 min; 加入同体积DMEM液+100 mL/L FBS培养液中和消化液; 200目滤器过滤, 低速1 300 r/min离心15 min, 获得高密度的细胞沉淀物, 轻轻倾去上清液和漂浮的黄色组织, 将细胞振荡混匀; 再次离心去除上清后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 置于37℃、 50 mL/L CO2的培养箱内培养, 隔日换液, 以后每隔3 d换液1次。待细胞80%~90%融合时, 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3或4代经鉴定之后的细胞用于移植实验。

1.2.2 流式细胞术鉴定 调整细胞密度1×109/L, 取100 μL 细胞悬液与FITC标记的小鼠抗大鼠CD45、 小鼠抗大鼠CD90、 小鼠抗大鼠CD44、 小鼠抗大鼠CD34抗体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后, 上机检测。

1.2.3 DAPI标记ADSC 取长满瓶底的第3代细胞, 每瓶加入50 mg/L的DAPI置37℃孵育30 min, 用PBS漂洗3次以洗掉未结合的DAPI。离心收集细胞, PBS重悬, 置于冰浴中1 h内进行细胞移植。分别于4 d、 7 d、 14 d取部分脑组织用于冰冻切片, 厚度10μm, 荧光显微镜观察额顶皮质下脑组织(相当于缺血半暗带)。

1.2.4 实验动物分组及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 MCAO组, 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MCAO +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再分4 d、 7 d、 14 d三个亚组, 每组6只。参考改良Longa等[4]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 模型成功的分级标准参考Longa等[4]的方法。手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3分的大鼠入选本次研究。假手术组大鼠接受相似手术处理, 但是不插入线栓。ADSC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在脑立体定位仪下, 经侧脑室注射30 μL的细胞悬液, 内含1×106个细胞(所用细胞为3代或4代经鉴定之后的细胞), 溶剂对照组于造模成功24 h后, 在脑立体定位仪下, 经侧脑室注射30 μL PBS为对照。术中大鼠用小加热毯保持肛温37℃。

1.2.5 微血管密度(MVD)检测 采用兔抗人VIII因子抗体(工作浓度约1∶100)及即用型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试剂盒(鼠/兔),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EC室温显色, 苏木素复染, 水性封片剂封片, 同时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MVD计数按Weidner等[5]方法进行, 凡染成红褐色的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 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 每张切片在同一皮层缺血区选择10个视野进行微血管计数, 计算出每mm2面积内微血管的数量, 即微血管密度, 然后求其均值。

1.2.6 免疫组化染色 切片经脱腊至水, 30 mL/L H2O2室温孵育10 min, 高压修复2~5 min,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 室温20

min。甩去多余液体, 不洗。滴加适当稀释的一抗: 兔抗大鼠bFGF的一抗(工作浓度约为1∶200)和兔抗大鼠VEGF的一抗(工作浓度约1∶200), 4℃过夜。每张切片滴加50 μL聚合物增强剂, 室温下孵育20 min。每张切片滴加50 μL酶标山羊抗鼠/兔IgG聚合物, 室温下孵育30 min。AEC室温显色, 显微镜下控制反应时间。自来水冲洗, 苏木素复染, 水性封片剂封片。对照试验用PBS 代替一抗。各步骤间用0.01 mol/L PBS(pH7.2)冲洗5 min, 冲洗3 次。阳性细胞计数: 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分别随机选取5个视野, 分别计数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

1.2.7 RTPCR法检测bFGF和VEGF的表达 (1)总RNA 提取: 取大鼠脑组织(液氮冻存)100 mg 置于玻璃匀浆器中, 加入3 mL TRIzol 试剂,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分别取RNA 样品, 测定其260 nm和280 nm 的吸光度(A260和A280), 并根据A260/A280比值评估RNA 的纯度 (正常范围: 1.8~2.0), 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RNA完整性。(2)逆转录反应: 总反应体系20 μL, 包括样品RNA 2 μg, DEPC水7 μL, Oligo dT 1 μL, RNA酶抑制剂1 μL, 10 mmol/L dNTPs 2 μL, 5×MMLV buffer 4 μL, MMLV RT 1 μL, 反应条件为: 70℃ 5 min, 42℃ 60 min, 70℃ 10 min, 终止反应。(3)PCR扩增: 在PCR仪中, bFGF、 VEGF反应条件为: 94℃ 5 min预变性后, 94℃ 30 s, 60℃ 30 s, 72℃ 30 s, 共32个循环后, 再于72℃延伸7 min。bFGF引物1序列: 5′ATCACTTCGCTTCCCGCACT3′; 引物2序列: 5′TCCAGGCGTTCAAAGAAGAAAC3′, 扩增片段长为304 bp。VEGF引物1序列: 5′CGGACCCTGGCTTACTGCT3′; 引物2序列: 5′TCTCCTATGTGCTGGCTTTGG3′, 扩增片段长为327 bp。以βactin为内参同时进行PCR反应, 反应条件为: 94℃ 5 min预变性后, 94℃ 30 s, 55℃ 30 s, 72℃ 30 s, 共28个循环后, 再于72℃延伸7 min。βactin引物1序列: 5′ATTGTAACCAACTGGGACG3′; 引物2序列: 5′TCTCCAGGGAGGAAGAGG3′, 扩增产物490 bp。总反应体系为50 μL, 包括cDNA 3 μL, 1 mmol/L dNTPs 10 μL, 10×Taq聚合酶buffer 5 μL, 目的基因和βactin上下游引物各2 μL(10 pmol/L), Mg2+ 3 μL, 去离子水24 μL, Taq酶1 μL。(4)电泳: 扩增产物用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 应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电泳条带的吸光度, 结果以目的基因与βactin吸光度的比值表示。

1.2.8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 实验数据用x±s表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

2 结果

2.1 细胞的扩增培养 原代培养贴壁筛选获得的细胞 3 d时数量较少, 散在分布, 细胞形态呈梭形, 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外观。随着原代细胞的迅速增殖, 细胞呈团簇集落样生长, 14 d左右细胞生长达80%~90%融合, 此时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原代培养过程中可见部分悬浮造血细胞, 经数次换液后其基本消失。传代细胞呈均匀分布, 生长迅速, 约3~4 d可铺满瓶壁, 细胞多呈梭形(图1)。

2.2 流式细胞术鉴定 所培养的第3代细胞高表达ADSC表面标志分子CD90及CD44, 都为100%, 而极低表达造血细胞表面分子: CD45和CD34, 分别为0.72%和1.54%(图2)。

2.3 DAPI标记的荧光观察 荧光显微镜下, 在额顶皮质下脑组织(相当于缺血半暗带), 可观察到发蓝色荧光的DAPI阳性细胞, 呈弥散分布(图3)。

2.4 缺血区脑组织MVD分析 缺血后整个缺血区脑组织均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对缺血区皮层微血管计数结果显示, 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后微血管明显增生, 于缺血后2周达高峰, MCAO组和vehicle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MVD值均无统计学意义。ADSC组缺血后微血管明显增生且皮层缺血区可见很多散在的单个内皮细胞, 同样于缺血后2周微血管增生达高峰。各时间点ADSC组MVD值均显著高于MCAO组和vehicle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 大鼠梗死灶周围bFGF和VEGF的表达 bFGF和VEGF表达主要集中在梗死灶周围, 梗死灶中心仅见少量阳性表达。假手术组见少量bFGF和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MCAO组和vehicle组于造模成功后4 d升高, 7 d后达到高峰, 14 d后下降, MCAO组和vehicle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ADSC组各个时间点(4 d、 7 d、 14 d)梗死灶周围脑组织bFGF和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MCAO组和vehicle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6 大鼠梗死灶周围bFGF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 假手术组bFGF mRNA和VEGF mRNA有微弱的表达, MCAO组和vehicle组于造模成功后4 d即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 MCAO组和vehicle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ADSC组bFGF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4 d、 7 d、 14 d)均明显高于MCAO组和vehicle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ADSC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并可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已被动物实验所证实。Kang等[3]用诱导剂诱导LacZ腺病毒标记的ADSC注射入侧脑室, 发现可促进表达微管相关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 但ADSC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尚未完全清楚。本实验结果表明, 脑缺血缺血区新生血管明显增多, ADSC移植组各时间点MVD值均明显高于MCAO组和vehicle组, 表明ADSC具有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液循环的再建立的作用, 而缺血区新生血管增生的范围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缺血边缘区血流的改善。局部脑血液循环的改善, 有助于减少脑缺血半暗带的细胞凋亡、 促进脑缺血半暗带区受损而未死亡的神经元的修复, 促进轴突的出芽和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6], 并可为自身神经干细胞向缺血区迁移和分化, 植入的组织与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提供必要的微环境, 对损伤神经组织的保护、 修复及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显示, 在其他缺血损害模型中, ADSC移植可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 包括VE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促进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及提高缺血区VEGF表达进而促进缺血区血管生成[7, 8]。bFGF和VEGF在正常成人和动物组织中仅有微量的表达, 但在病理条件下如脑缺血时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均有过量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 本研究证实, AD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bFGF和VEGF的表达。VEGF作为对血管内皮细胞最具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9], 其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具有很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 增生、 迁移和增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bFGF是一种促有丝分裂的小蛋白分子, 它可以促使微血管的生长分化, 使局部毛细血管数目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缺血后4 d即可见bFGF mRNA和VEGF mRNA明显升高, 之后减弱, 而ADSC移植组各个时间点bFGF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MCAO组和vehicle组。bFGF和VEGF蛋白的表达于缺血后即可见升高, 于7 d达高峰, 14 d略有下降, ADSC移植组各个时间点bF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MCAO组和vehicle组。说明ADSC具有促进bFGF和VEGF表达的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 ADSC移植后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生成数量与bFGF和VEGF的表达趋势一致, 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ADSC移植后促进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上调有关。

综上所述, ADSC移植能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生成及bFGF和VEGF的表达, 而bFGF和VEGF均有促血管生长、 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由此推测ADSC移植的脑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但移植的ADSC在脑组织中是否能自身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是否能自分泌bFGF和VEGF, 有待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Zuk PA, Zhu M, Ashjian P, et al. Human adipose tissue is a source of multipotent stem cells[J]. Mol Biol Cell, 2002, 13(12): 4279-4295.

[2] PlanatBenard V, Silvestre JS, Cousin B, et al. Plasticity of human adipose lineage cells toward endothelial cells: physi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J]. Circulation, 2004, 109(5): 656-663.

[3] Kang SK, Lee DH, Bae YC, et al.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by 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 Exp Neurol, 2003, 183(2): 355-366.

[4] Longa EZ, Weinstein PR, Carlson 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 Stroke, 1989, 20(1): 84-91.

[5] Weider N, Semple J, Welch W, 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 N Engle J Med, 1991, 324(1): 1-8.

[6] 翁金森, 刘 楠, 杜厚伟, 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塞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 24(1): 34-37.

[7] Rehman J, Traktuev D, Li J, et al. Secretion of angiogenic and antiapoptotic factors by human adipose stromal cells[J]. Circulation, 2004, 109(10): 1292-1298.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医患关系;专业选择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的加深不仅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而且导致该群体的离职率越来越高[2],同时,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医护人员是医学事业的主体,医学生是医学人才的后备军,而即将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中生又是医学生的潜在人力资源,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否对高中生报考医学类专业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较少,而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态度以及对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高中生思想上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受各种社会事件及环境的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极有可能对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专业选择,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中生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并深入探讨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对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抽取了浙江宁波某中学、浙江丽水某中学、陕西西安某中学、宁夏固原某中学、山东兖州某三所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共26个班。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1410份,回收率为94%,将其中112份对医患关系没关注的问卷剔除,保留问卷1298份,其中高一366份,高二509份,高三423份。

1.2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我们专题小组通过反复讨论、查询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地区、年级、父母亲职业及文化程度。②对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对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评价依据、主要责任方及对医患关系的未来的认识。其中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分为三级:紧张、一般、和谐,分别赋值为1、2、3,即分值越低越紧张,此外设置选项“没关注过”。③对报考医学类专业的意向,分为“有意向”,“无意向”和“未想好”。问题均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调查方法及质量监控。对参与调查的组员进行集体培训,包括该问卷的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预实验,结合反馈信息及时对问卷项目进行调整。小组成员强调学生能够独立、完整、真实地完成该问卷的填写并当场回收。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库录入,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同性别、户籍的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比较使用t检验,不同年级、地区的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比较使用F检验,其余数据分析多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

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情况。①不同性别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年级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高一和高二学生相比高三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而高一和高二学生无统计学差异;③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④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个地区之间相互比较均具有意义,即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为陕西学生认为最紧张,其次为浙江学生,再次为山东学生,最后是宁夏学生,见表1.高中生对医患关系评价依据的认知情况。①不同性别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1.10%的男生和16.90%的女生通过社会传闻做评价;②不同年级学生对医患关系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与高一和高二年级相比,高三学生更依赖社会传闻做评价,而高一与高二年级无统计学差异;③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医患关系评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0.90%的城市学生和37.00%的农村学生是通过媒体报道做评价;④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宁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亲友经历(42.80%)和亲身体验(31.00%)做评价,而陕西学生更倾向通过媒体报道(52.00%)和社会传闻(31.30%)做评价,浙江和山东学生倾向于通过媒体报道(51.20%,40.10%)和亲身体验(27.20%,26.90%)做评价,见表2.高中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知情况。①不同性别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同年级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高一与高二学生差异显著(P<0.01),高二与高三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除两者均认为患者及家属为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外,城市学生更多的把责任归为媒体,而农村学生更多的把责任归为医护人员;④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比较发现,浙江与其余三个省份的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宁夏与陕西的学生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高中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城乡学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未来会越来越和谐;不同地区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浙江和陕西,宁夏和陕西,宁夏和山东学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差异显著,与宁夏和浙江学生相比,陕西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与宁夏学生相比,山东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见表4。

2.2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去除461名未想好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剩余8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72名高中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451名高中生认为医患关系一般,114名高中生认为医患关系和谐。不同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与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无明显相关(P=0.361),见表5。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情况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高中生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与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相关(P<0.01),认为医患关系未来会变越来越和谐的学生43.20%有报考医学类专业的意向,比例大于对医患关系未来抱消极(30.40%)或不明朗态度的学生(31.20%),见表6。

3讨论

本研究显示,与高一和高二学生相比,高三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结合他们对医患关系的判断依据(高三学生更依赖媒体和社会传闻做评价),对医患关系更紧张的认识可能与负面的媒体引导和社会传闻有关。高三学生时间紧张且面临专业选择,因此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媒体报道和社会传闻作为获取信息较为便捷的渠道,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反,低年级的学生不太关心时事,较少受到媒体和社会传闻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研究证实,相对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且绝大部分评价来自媒体报道,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媒体,而越来越多的媒体聚焦于医患关系,同时将医患纠纷这一问题推于风口浪尖[5-6]。高中生缺乏社会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较冲动、欠思考,更容易受到舆论和媒体的影响。钱维玲等人的研究[7-9]证实,大众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较高,而许多媒体的报道却有失偏颇,会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人际信任,培养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媒体减少不实报道,确保新闻的客观和公正,传播正能量。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地区学生的医患关系认识现状,发现陕西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最紧张,其次为浙江学生,再次为山东学生,最后是宁夏学生,原因可能与陕西学生更倾向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会传闻做评价,而宁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亲友经历和亲身体验做评价有关,由此可见真实的医患关系可能并不像报道和传闻那般紧张。但是不同地区学生的评价和依据有差异可能与教育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有一定关系,这需要社会加强正确的引导。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未来会越来越和谐,与宁夏和浙江学生相比,陕西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与宁夏学生相比,山东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未来更乐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灌输的价值观不同所致,也可能与不同地区学生奉献精神或改变社会的信心不同所致,具体原因还有待下一步研究证实,无论何种原因,要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会随着而逐步提高[10],医学人文品质也将不断提升[11],医患关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已经关注到医患问题,对医患关系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好在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并没有对高中生的医学类专业选择产生影响,而对医患关系未来的认识对其报考医学类专业有一定影响,认为未来医患关系会和谐的高中生报考医学类院校的意愿更强烈。因此,在医疗卫生人才严重不足的中国,为提高我国医疗人才培养数量,需要社会、医院、政府共同努力营造温馨而和谐的医疗氛围,使医患关系的前景更加明朗,从而吸引更多的学子报考医学类专业。

参考文献:

[1]乔文达,张宏伟.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医患关系[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05-106.

[2]连锡军.医患关系不和谐对医学生专业思想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102—103.

[3]王菊倩,顾伟,陆益花.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择业和就业影响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6):2956-2958,2992..

[4]沈丹洪.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6(6).

[5]万阳.“医患纠纷”的媒介呈现[D].安徽大学,2015.

[6]阳欣哲.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7]吉雪菲.试析我国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方式[D].西南大学,2014.

[8]钱维玲.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社会责任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6.

[9]谢广宽.互联网技术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0):755-759.

第5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近况

(一)医学影像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是进行医学检查的一项常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近几年,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上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少高校依据市场对该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人才培训计划,并在高校课堂设置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专业课堂,对教材内容、课堂设计等方面也适时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改革。虽然这项新的专业学科在进入高效课堂之初就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由于该专业的设置时间较短,发展的时间也不长,在相关教材以及教育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中,能够影响人才培训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在衔接的部分存在不小的问题,例如:专科与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脱节的现象。另外,普通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用的教材并不统一,导致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训方向不明确,相关设计计划不符合实际,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更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工作。

(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现阶段,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当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员被称为技师。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大学所附属的医院中担任技术讲师或者是教授。在的一些普通的医院当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放射科的工作。在其他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或者是专科医院当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很少有硕士毕业生,在医院的放射科博士学历的影像技术操作人员几乎上没有。而在略差于市级医院的地方医院当中,放射科担任影像技术操作人员的则为专科学历。在医院的放射科,各科的医生和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数量基本一致。因此,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质的医院,或者是具有较完善的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的专科医院当中,放射科的大多数医生往往是进行后台的普通检验工作,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人员担任前台检查的重要工作。该项技术人员不不仅仅担任接诊病人的工作,而且还负责患者所检查的疾病图像的收集工作和审核任务。这也就提高了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仅仅要有牢固的图像采集知识体系,还要熟悉各种处理和核查相关的技术。此外,最基本的还要牢牢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只有做到上述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病人的检查做出正确的疾病医学判断以及准确的技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除此之外,进行医学影像的相关影像设备一般价格较昂贵,这就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保障设备的安全,在检查患者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相关影响设备。熟悉的医学影像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设备操作进行融合,从而顺利地进行医学检查,延长影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当前,影响设备的进化与影像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两个方面出现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相关高级的影像,设备不能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的发挥经验作用,降低图像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在接受相关学校教育的理论教学之后,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实践应用的掌握,各级医院也应该适度地增加对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管理情况

在我国,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专业性组织就是中华影像技术学会,该学会是中华医学会附属下的影像技术专业学会,是同中华超声学会、中华放射学会以及中华合医学学会共同组成的关于影像学科的医学与核影像技术的四大学会。中华影像技术学会下属有七个专业学组,其中就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学组、MR技术学会以及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技术学会,除此之外,还包含三个筹备的专业学组以及三个学部。在我国,每年都会在固定时间举办中华影像技术学会大会,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影像技术交流,是一种具有国际性的专业学会讨论大会,参与到大会当中的人员,大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国从事医学影像专业技术的高水平人员。这样的学术交流大会,能够精进医学影像技术,因此,吸引了各国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另外,在我国大多省份当中,省或市内都存在专业的影像技术学会小组,而且一些地区也建立了相关的。我国所开设的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网络教育平台,其开设范围也惠及全国,这也帮助了许多就职员工进行再度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学科技术发展的总方向

在当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医学诊断过程和介入治疗的过程是分开的,但随着各项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两者必然会在一定时期之后建立相互联系的,呈现出完整的现代影像学科系统。当前,影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体形态学,主要在图像的收集以及判断上发挥作用。在未来,影像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分子、功能代谢以及基因成像等方面发展。而且,当前的影像技术主要采用胶片收集的技术,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方向的技术创新,未来的影像技术会考虑应用到数字化和电子技术,将图像收集和传输过程,以数字化现代化的形式呈现。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具体走向

由于一些影像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各项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当初学医学技术不断创新性发展,未来的医学影像技术将会呈现更加直观、更具有特征性的信息。在其他方面,现阶段对于影像的分析都是趋于定向的,在未来会转变成定量的方向发展,不仅仅会判断出疾病的诊断结果,还会给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手术操作提供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对物质波和人体组织的之间的互动规律进行的深入研究,并依据这些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在多次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寻找到模型变化的最优参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影像提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以及数量,进而降低医学检验的误差,提高图像的准确率和分辨率。除此之外,要扩大影像设备所能探测到的信息信号,根据相关参数建立起模型,并进行数字化改善,对编码的各种形式对照相应的信号进行记录,从而避免图像信息过度失真的现象发生。另外,在进行试验研究时,还要提高图像信号传输过程的效率,增加信号的真实度。

第6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连英.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57-58.

第7篇

关键词:  通识教育;实习;教学

     医学本科实习节段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特殊阶段,是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体现的时期,是学生从业生涯中重要的伦理道德、职业习惯、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素养构建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专业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其相关的多方面的教育更是十分关键,加强通识教育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医学实习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学实习节段的通识教育是培养未来医学专业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关键阶段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现代医学人才必须是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传统医学目的是救治人的生命, 而现代医学目的则更关注人的生命质量。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越来越迫切, 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关注, 并且随着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的更加密切, 医学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功能,保护人民健康, 提高人口素质, 保护社会和自然环境, 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保证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未来的医生不仅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功能,还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1],因此,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就要树立起医学大基础观、医学文化观、大卫生观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培养。

    医学学科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医学的社会功能的要求日益突出, 医学的目的和内涵将会进一步深化。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有正面效应也同时具有负面效应,因此医学工作者必须用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对技术的非人格化性质加以平衡,这种思维就是人文精神,正如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器官移植、生殖技术、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都与人类的道德和伦理同行,否则人类的命运、前途将无法想象。因此, 医学教育必须使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与把握科学的精神相结合, 专业教育必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作为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节段的临床实习节段,更是学生接触和培养责任感、社会感和人文精神的关键节段,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而且要有深厚的人文社会学的积淀,要具有一只眼睛关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一只眼睛关注着医学活动中的正义、公正、义务、美德、仁慈、责任、同情、忠诚、自主、允许的能力和责任, 保持科学的医学与人文的医学之间的平衡[2]。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学生完成医学专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培养。

    2  医学实习节段的通识教育是培养医生良好医学道德的关键阶段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全德性的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医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职业道德状况也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医务人员面对的对象是人,受当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病员和家属为了治好疾病向医务人员送红包。这时就需要医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抵御这种诱惑。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将来在工作中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道德关的考验, 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看医学院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是否已经将道德观念深深扎根于医学生的脑海中,尤其是临床实习节段教师的表现和表率作用会对学生未来医学道德的形成具有直接和直观的作用。教师在医疗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医德、医风和工作责任感, 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实习节段我们不仅要强化带教教师的医德行为,而且要进一步强化教育,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树立起医学道德底线,强化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医学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将体现在其工作态度、服务态度上。在未来工作中是以病员为中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 是献身医疗卫生事业还是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谋取不正当的私利,是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还是作风懒散、不负责任, 这些都是医学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在工作中的反映。加强医学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就是要让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自身与病员之间的关系,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3]。  3  医学实习节段的通识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关键阶段

    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了21 世纪的医生应是交流专家, 有判断力的思想家, 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信息专家, 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 卫生小组的管理者, 社会的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1995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未来的医生是保健的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或交际家)、社区领导者、服务管理者。21 世纪医学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使得医学教育的范围更广泛, 实践通识教育将促使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医学实习节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节段,是学校中学习的各种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实践的开始节段,这一阶段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 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4]。使学生不仅学有专长, 术有专攻, 而且在心智等方面能够全面协调地发展。实现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 遇到问题时能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 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 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

    4  医学实习节段通识教育实现的方法

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介入超声学;微创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医学等多专业结合的典型的交叉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机理,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疾病提供诊断、治疗、预防的有效方法。不久的将来,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现有技术的不断演变、改进,新技术的发明、医疗整合及精准医疗的出现会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未来医学对于操作的微创性、精准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越来越精,生物医学的发展无疑会对医学的发展展现其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1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

1.1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贯穿于整个医学发展,是医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985年由英国Payne和Wickham等最早提出了“微创操作”的概念[1]。而“微创外科”的概念是在微创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其本质是腔镜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实则就是对患者采用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都归“微创技术”,如介入超声、介入放射、内镜、腔镜及微创化手术等。而这些微创技术创造、发明,都是在生物学、工程学及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下完成的。

1.2内镜技术

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是纤维内镜。伴随科学技术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和腔镜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及完善,诊疗过程也越来简便、微创化,是微创技术发展中最为全面和成熟的,如目前有更轻便的胶囊内镜等,无处不体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

1.3腔镜技术

腔镜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自1992年我国荀祖武首次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后,腔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直到今天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目前国际及国内更流行的有3D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2生物医学工程在影像及介入医学的应用

2.1影像介入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透视引导下的微创技术更是发展迅猛。根据透视设备的不同,透视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在X光/CT引导、超声引导和MRI引导下开展的透视微创治疗技术。而介入超声因其设备轻便、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

2.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技术是在1895年由Haschek和Lindenthal两位教授在行血管造影后首次提出并应用的,此技术出现后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的热潮。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单独的介入科,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已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

2.3CT引导下的微创-数字技术与医学的融合

生物医学不仅在诊疗设备、三围图像重建及数字医学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而且在诊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成果的取得恰恰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的[3]。主要体现为CT辅助的立体定位技术,例如CT定位引导下组织穿刺活检、脑血肿清除及腰间盘突出的定位。

2.4超声引导微创技术

我国在半个多世纪前超声学已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相对于其他医学影像学,超声有其诸多优势(如无放射性、无创伤、费用低廉、设备简单、报告迅速、便于多次随访等),而且还可以动态观察机体或脏器情况,对体内病理改变比较直观,故在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乳腺、肝脏及肾脏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也得到良好效果。目前介入超声治疗在临床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尤其在小肿瘤的治疗优势更明显,其不仅代表了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而且还展现了其定位精准、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医学发展模式。介入超声学在临床的应用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学术活力的医学科学体系。近10余年,由超声科、医学工程学科专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门新型学科技术,正在被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及骨科等更多的临床医师所应用,这不仅使得介入超声学得到更迅速的传播和承认、在肿瘤及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超声引导下肿瘤的射频消融术对探针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对金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化学等性质,在疾病的诊断、食品检测、肿瘤的显像与放射治疗、靶向载药、药物控释、以及对有机物的选择性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4~7]。面对学科发展之迅速。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同时也要求我们技术操作更科学、合理、规范、个体化[8],而这些恰恰需要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参与,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精、更无创的医疗设备。

3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3.1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合作

微创技术需要永无止境的追求。个人觉得相比于“能治病”,“会治病”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要要培养一种临床思维模式,这正如我们需要通过“微创”在客观上建立另一种临床思维模式,即微创技术的创新-微创医学的长远发展[9];在微观上,借国家医改大好政策,展望未来5~10年微创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及普及,如现有各种微创技术的全面、系统提升,以及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及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但是,微创医学发展到今天仍挑战巨大,特别是学科之间竞争激烈,这些可以在医疗资源及专业主导地位的分配反映出来,故使我们不仅要更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而且要促使基础、临床及预防医学和其他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更进一步加快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创造新方法、制造新设备的步伐,最终使各个学科受益,各个患者、医生受益。

3.2医疗整合

近些年临床各亚专科、亚专业的进一步细化,国内医学的发展模式也是以“能分则分、能细则细”为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水平,同时伴随的是医学知识及诊疗实践出现碎片化、机械化的问题。那么如何可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以及未来医学到底该如何发展?樊代明、郎景和等多名院士及著名医学专家在2016年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发言称:实现医学模式转变不仅要进行医学整合,而且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我们为保障人类健康而具备新的临床思维模式和新的医学观念,而不是像目前仅具备的单纯“能看病”。所谓整合医学,前提必须是以人的整体为基础,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将各医学专业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各专科最有效的治疗加以有机整合,使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更符合、更适合的新的医学体系,医疗服务不仅使得心身并举、防治结合,而且要达到医养共进、人病同治的目的。国民全面健康,医学发展必须要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及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整合,医学又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所以凡是涉及和人或人类健康有关的学科或科学都应该用来更好的为医学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而生物医学工程正是这样一门学科。同时把各种先进知识、有效实践经验进行合理、不同程度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形成生命医学高度融合的乘法效应。

3.3精准医疗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30日在国情咨文演讲,宣布美国正式启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10]。早在2011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就共同发出了“精准医学”的倡议[11~13]。其最高规模4大研究机构的联手倡议,为未来的医学指明方向,代表精准医学就是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医学发展史上发展的3个里程碑分别是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而过去的研究模式以试验为主导的[14,15],这不仅和临床距离大,而且根本无法达到临床需求。而以临床为主导的新研究模式恰恰是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精准医疗的发展必然要应用更精准的医疗仪器及设备,而精准设备及仪器的研发恰恰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6]。展望未来,所有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将走向精准医学,医学的发展一定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3]罗长坤.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方式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4,35(1A):1-4.

[4]张磊,刘晓燕,沈晶晶,等.纳米颗粒在抗癌药物可控靶向释放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25:1375-1382.

[5]曹丰晶,胡玉才,王卓,等.金纳米颗粒在疾病诊断和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31:31-35.

[6]凌萍,张旭光,涂或.纳米金在肿瘤显像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1,35:59-62.

[7]王亮,孟祥举,肖丰收.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0,39:827-833.

[8]马和平.微创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实践与展望[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6):489-491.

[9]王永光.微创、微创外科与微创医学[J].中国医刊,2004,39(1):57-59.

第9篇

【关键词】纳米技术 电子技术 未来展望

纳米技术在近几年中接连取得一系列的突破诸如碳纳米管的出现,纳米制造工艺的进步等等。纳米技术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电子技术研究也渐渐取得突破。纳米电子技术成为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那壮大疾驰在世界前列的根本推动力。也成为保持世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并使摩尔继续延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当前纳米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纳米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思考并提出相关刍议。

1 纳米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1.1 纳米电子技术优点及地位

传统硅基电子元件技术将很快面临其发展瓶颈,电子元件技术若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对现有技术进行突破,微电子理念作为主流电子发展理念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实现原理对未来电子元件技术实现必将以纳米电子技术为主要突破口,换言之,纳米电子技术是未来电子元件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发展地位。纳米电子技术有着许多优点,例如纳米电子元件体积非常小,集成度极高,运算速度以及处理速度非常快同时有着极小的耗能更低的散热。无论在制造领域,信息领域还是军事应用,纳米电子技术都⒂凶攀分广阔的应用。纳米电子技术凭借以上优点将能够实现许多的未被实现的技术诸如量子运算,更大的存储技术,V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等。可预见的,纳米电子技术应用将在信息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

1.2 纳米电子技术现阶段成果

在现阶段,纳米电子技术主要还是以实现纳米电子元件以及各种纳米电子材料为主。

1.2.1 纳米电子材料

纳米电子材料研究在现阶段取得了很多成果包括纳米硅薄膜、纳米硅材料以及纳米半导体材料等等。现阶段对于硅基材料的更种应用还在进行,纳米硅材料的出现符合现阶段人们对于电子技术发展的需求,纳米硅材料应用有许多好处,运用纳米硅材料能制造出集成度更高,运行更稳定,能耗更低,效率更优的电子板以及处理器芯片。能够有效降低高性能计算机的生产成本。纳米硅材料相较于一般材料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为人们带来更意料之外的便捷。

1.2.2 纳米电子元件出现

电子元件的发展一直都在努力实现在单位面积上实现更多电路的集成,所以,在之前的发展中电子元件经历了集成元件发展,大规模集成元件,超大规模集成元件三个历史发展。最终相关电子设备由一整个房屋大小微缩到如今的桌面大小。电子元件发展进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基于集成电路的发展进步融合纳米技术便出现了纳米电子元件。

1.2.3 纳米电子技术现实应用

随着纳米电子材料发展以及高度集成的纳米电子元件出现,纳米电子技术开始真正的运用于医学军事等领域中。在医学领域中,纳米传感器使得现代医学细微部位研究取得突破,进一步的对人体生化反应中各种化学信息以及电化学信息进行展示。另外,纳米电子技术应用高级医疗设备制造出现了一大批如螺旋CT和MRI等高科技医疗设备的问世。纳米技术在医学其他领域也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这些都大大推动了医学行业的发展。

军事领域的应用更为普遍,专家预测未来的战争就是信息化的战争,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就能够获得绝对的主动,纳米电子技术推动了军事化信息战的发展。不仅如此,纳米技术应用与武器制造进而出现制导更精确的导弹,各种微型飞行器,纳米装备等等。军事领域获得快速发展。

2 纳米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其实在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加强对纳米电子技术的重视程度并积极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推动纳米电子技术发展的计划。诸如美国的国家纳米计划,欧盟的框架计划等等。其中主要针对的方向是纳米电子学发展,纳米信息处理和纳米储存技术等。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纳米电子技术计划的分析能够看出未来主流纳米电子技术发展方向为纳米信息系统以及纳米电子学两个方面。具体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子元件开发制造,石墨烯材料研究应用,碳纳米管研究应用等等。

通过不断的开发制造新的纳米电子元件进而推动未来纳米级计算机技术出现。在未来,能够通过纳米电子技术实现量子晶体管技术,进而推动量子超级计算机出现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卓越贡献。

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应用于新一代的半导体材料中,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将对未来的移动设备进步,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未来增强现实技术发展等等带来坚实的基础。

再进一步的畅想,纳米电子技术能够方便的用于人体,结合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人体与网络的互联互动,人体的各种数据诸如身份信息,健康信息等等都能得到实时监控遇保护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纳米电子技术的不断突破还将会为太空电梯,海底隧道技术等等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带来推动。

3 结语

纳米技术在当前发展迅速并且影响深远,抓住机遇,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加强纳米电子基础研究和相关应用研究,抢占纳米电子技术高地,是推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纳米电子学基础理论研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特别是纳米电子器件中最基本的载流子输运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是把握好未来纳米电子技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巧书.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电子世界,2012(02):20-25.

[2]刘长利,沈雪石,张学骜,刘书雷.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微纳电子技术,2011(10):32-36.

[3]万亚力.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3):16-22.

[4]余稀,但涛.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36-41.

作者简介

陈建(1978-),女,辽宁省锦州市人。任职河北省高校工业数据通信与自动化仪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大学本科学历,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工业数据通信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