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0 14:48: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医疗问卷调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需求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我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内的42个社区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数量2080份,收回2035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合格率97.8%。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社区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表”,并由社区责任医师将调查表随机发放至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处,由其填写表中各项内容。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基本情况、医疗服务项目需求、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第2篇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赣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人才。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赣州中心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卷90份,回收率90%。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具有一定代表性。

1.2.2现场访谈法:与赣州中心城区部分社区卫生人员现场交流。

1.2.3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调查报告。

1.3调查内容:

1.3.1问卷调查内容

(1)性别比例:男性72.6%,女性27.4%。

(2)年龄构成:58%的人员在30岁以下,20%的人员在30至50岁之间,22%的人员在55岁至70岁。

(3)学历或学位情况:82%人员有本科学历;10%人员中专学历;8%有中专学历。

(4)职称结构:78%的人员初级职称,5%的人员中级职称,17%人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1.4 访谈内容:访谈部分社区卫生人才交流工作态度、待遇、现行工作满意度、未来打算。访谈表明他们对未来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不高,一般是做过渡选择,许多有跳槽愿望。

第一作者:程赣中,男,40岁,大专学历,工程师,江西赣州,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科,联系电话:13707979009,Email:。

2.调查结果分析:

赣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配置在年龄、职称、学历层次、社会待遇方面不够合理。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年龄结构两级分化,主要由刚毕业人员和各大医院退休人员组成,缺乏中青年骨干力量;刚毕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有职称人员属于退休人员,未按国家职称享受待遇。

3.建议:

3.1建议赣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筹规划,制定合理人才培养计划,如政府委托医学高校定向培养,定向服务前先到综合性医院定期实践培训,中途外出进修培养。

第3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1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ity,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Us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y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rom security syste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As the key area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interview,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human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the overall level of employees' skills 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portal websit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emergency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poor.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及现状研究;突况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emerg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08-02

0 引言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重要途径,利用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便捷化、现代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大发展,巩固及加强其在基层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信息的互联性,信息统计上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1]。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研究前期进行简单的访谈,后期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现状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①研究对象:

问卷发放前,以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简单访谈。

②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发放问卷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确定问卷初稿,之后通过简单访谈,最终形成终稿。问卷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设计题目,共36道题,单选22道,多选11道,填空3道。考虑到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系统地学习过医学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涉及信息系统建设太过专业的问题可能无法解答,故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向调查对象解释题干和选项含义,调查对象也会解释选择所选项的原因,这样既增加了问卷作答的准确性,又深入了解到问卷调查不能反映的问题。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率100%。

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问卷调查完毕后,又通过实地考察补充并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抽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有了具象的认识。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特点,结合文献研究,从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对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现状研究。

2.1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将影响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保障是建设的基石,同时,也是衡量建设的标志。[2]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情况从单位的重视程度、投资理念、投资力度、人力资源结构、培训情况、考核力度和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

9家(64.3%)建立了含关键业务的大部分标准规范,5家(35.7%)建立了全面的基础标准规范。

通过深入访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根据上级单位朝阳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的标准规范文件进行信息化建设。

2.2 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情况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其水平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处理各项事务中使用互联网、计算机的频率及程度。运用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的医疗效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保障社区居民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2]可从记录工作内容的数据类型、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包涵情况和门户网站平台的建设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信息系统包涵的子系统情况:

14家(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包涵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11家(78.6%)表示包涵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和基本医疗子系统,8家(57.1%)表示包涵健康教育子系统,7家(50%)表示包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子系统,6家(42.9%)表示包涵预防服务子系统和保健服务子系统,详情见表4。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未给出具体更新周期,后深入访谈,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按照患者门诊时间进行自动更新。

调查显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的信息子系统建设更广泛,而在康复服务子系统和综合管理与统计服务子系统的应用上出现明显差异。

2.3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关系到患者诊疗安全、个人隐私和切身利益,是保证社区医院正常运行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基础,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2]。关于信息安全情况主要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身份认证等方面反映出来。

网络安全情况:

8家(5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本单位网络安全状况良好,完整且稳定,6家(42.9%)表示网络安全较好,偶尔也会出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维护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如表10所示,13家(9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了防火墙设备,11家(78.6%)进行上网行为管理,9家(64.3%)进行VPN/VLAN划分,8家(57.1%)采取域用户管理模式,3家(21.4%)进行了入侵检测,深入访谈了解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U盘插入管理,以减少病毒入侵。

3 讨论建议

总体而言,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卓有成效,在五个维度中表现均较好,虽目的抽样调查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经访谈了解到,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不大。虽然成就不小,但是在访谈、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员工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信息化应用中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和信息安全中的突况应急水平较差。现就发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虽有足够重视,但自身财力投资力度小。调查发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依靠的都是财政拨款,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投资过少,甚至不投资。因此,政府决策者应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初级卫生保障,应提高对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3]。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应积极努力,可尝试采取机构资金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的方式,谋求资金投入。积极创新,稳步前进,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4]。

3.2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或水平一般,总体而言,14家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仅有4家(28.6%)中心有定期培训。故加强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各级医务人员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相关培训,是建立信息化体系专员人员的重点。

3.3 在信息安全方面,朝阳区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对突况进行事后处理,只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智能化的预警设计,整体来看,14家中心突况的应急能力较差,并且集中使用360防杀毒软件,采取措施较为单一。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软件,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在计算机或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进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数据恢复,防止数据遗失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此外提前制定突况应急预案,采取多样化的预防措施。

3.4 深入访谈发现,朝阳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三甲医院带头整合组成“医联体”的一部分,但是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衔接中断,无法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一致,但在软件方面仍需加强,故应完善硬件、软件的协调性,保证信息录入和共享的及时性,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硬件、软件,将多个平台融合在一起,避免重复输入档案及患者资料。

参考文献:

[1]李伟,张华伟,徐勇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卷及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7):522-253.

[2]李泽明.成都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及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优势

为了解我市社区居民对卫生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中药、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的需求状况,更好的开展适合于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中医服务,2011年1月10日~2011年1月30日笔者对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了我市的3个卫生中心进行调查,1个服务人口相对稳定,以常住人口为主的红旗路社区卫生中心(红旗路社区);1个服务人群以暂住外来工为绝大多数的企业社区卫生中心(企业社区);1个服务人群以本土常住居民和暂住外来工比率接近的普通社区卫生中心(普通社区)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拟的“社区居民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需求调查表”,涉及9项相关内容,每项在3个答案选项(肯定、否定、无所谓)中选1。红旗路社区卫生中心发放问卷375份,回收363份,回收率96.80%;企业社区卫生中心发放问卷342份,回收320份,回收率93.57%;普通社区卫生中心发放问卷313,回收303份,回收率96.81%;共回收问卷986份,其中男364份,占36.55%;女632份,占63.45%,各卫生中心随机抽查的男女比例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分析,986份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邵阳市各个办事处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促进和保障居民的健康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政府正致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进社区工作,所选择项目经过反复的验证,疗效明确、经济实惠[1]。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百姓充分享受到中医药的“简、便、验、廉”,解决市民“看中医难”的问题,是卫生中心的重要服务职能之一,也是发扬光大祖国医学的重要措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流动人口大、青年人比例高的城市,各个社区居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的社区居民对卫生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有所区别:红旗路社区依次是中药、中成药、针灸、火罐、推拿、刮痧、敷贴、熏洗、穴位注射;普通社区依次是中药、针灸、中成药、推拿、火罐、刮痧、敷贴、穴位注射、熏洗;企业社区依次是中成药、中药、针灸、穴位注射、推拿、火罐、刮痧、熏洗、敷贴。抽查的3个社区居民都有较高的中药需求,其中普通社区高于红旗路社区,红旗路社区高于企业社区。中成药需求3个社区没有显著差别;针灸、推拿、火罐需求普通社区高于红旗路社区,红旗路社区高于企业社区;敷贴、刮痧需求红旗路社区高于企业社区,红旗路社区与普通社区无明显差异;熏洗需求红旗路社区高于普通社区,普通社区高于企业社区;穴位注射企业社区高于普通社区和红旗路社区,普通社区与红旗路社区无明显差异。

通过表1看出:普通社区居民有着较高的中药、针灸、推拿、火罐需求,其原因可能是普通社区较多本地居民,对流传、发展几千年的祖国医学更加信赖,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基本中医适宜技术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已扎下根基。而企业社区对中成药有着较高的需求,可能是企业社区绝大部分是流动外来工,住集体宿舍或没有足够时间来煎中药,但又相信中医,只好选择中成药来防治疾病。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将中医药知识与适宜技术充分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务全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2],各卫生中心要在深入调查分析社区居民的需求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居民乐意接受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改变当前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如小病吃西药,只有在得了慢性病、大病、疑难病,或者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才想到中医[3],让居民认识到现代中医对社区居民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中晚期肿瘤、妇科病以及皮肤病更具优势[4],让中医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社区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邱凤年.利用中医药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J].社区卫生保健,2007,6(1):35-36.

[2]刘登,季晓颖,施永兴,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与健康的关系[J].中医药学刊,2008,26(9):1892-1894.

第5篇

【关键词】居民 家庭药箱 自我药疗

近年来,由于家庭用药不当造成的严重药害事件屡见报道。为了了解本地区居民家庭药箱的使用现状,笔者对市区、闸坡镇、平岗镇大槐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阳江市区、闸坡镇、平岗镇大槐村18岁以上、认知能力正常的常住居民,

1.2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资料、家庭药箱的储药情况和自我药疗的行为等共15个题目。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4份,有效回收率97.3%。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84份有效问卷中,男性267人,占45.7%,女性317人,占54.3%。年龄分布:18岁~,26岁~,41岁~,60岁以上者分别占22.6%,19.0%,26.9%,31.5%。文化程度分布:小学及以下20.6%,初中31.3%,高中(含中专)28.4%,大专及以上19.7%。

2.2 家庭药箱管理情况

从储药情况、定期检查和清理家庭药箱情况、药品获得途径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储备常见病用药445人(76.2%),储备慢性病用药83人(14.2%),按说明书规定条件存放药品者454人(77.7%),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存放着275人(47.1%)。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及清理家庭药箱者321人(55.0%),对过期药品继续存放者260人(44.5%),直接扔掉者324人(55.5%)。选择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购买常备药者分别为291人(49.8%),135人(23.1%),461人(78.9%)。

对药品分类管理的知晓情况调查中,知道、听说过、完全不知道者分别为25人(4.3%),40人(6.8%),519人(88.9%)。

2.3 自我药疗情况

从居民使用药品时常见的行为和期望的用药指导等进行问卷调查,有阅读常备药说明书者326人(55.8%),严格定时服药者176人(30.1%)。知道同一疾病的用药、剂量因人而异者196人(33.6%),知道服药分饭前、饭后者464人(79.5%),知道有些药长期使用会上瘾、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联用多种药物以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期间注意饮食禁忌、不能躺着服药者分别为270人(46.2%),210人(36.0.0%),233人(39.9%),441人(75.5%),83人(14.2%)。期望药师走进病房和社区为患者服务、为慢性病患者建立药历、接受患者或居民用药咨询、在社区进行合理用药宣传、在社区开展用药知识专题讲座者分别为311人(53.3%),271人(46.4%),296人(50.7%),315人(53.9%),342人(58.6%)。

2.4 居民患有慢性病及做健康记录的情况

对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及是否做健康记录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家庭成员中有患慢性病的受访人88人(15.1%),有做健康记录、打算做、不重视的分别为93人(15.9%),212人(36.3%),279人(47.8%)。

3 分析与讨论

3.1 加大力度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在600份调查问卷中,有584份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家庭药箱配备情况,占97.3%。在对药品分类管理的知晓情况调查中,只有65人知道或听说过药品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分。调查对象反映所提示的处方药平时在药店可随时购买,在家庭小药箱中存放也没有明显的标志以示区分,生病时会按以往的经验自行用药。居民普遍对药店明显的药品分类标志熟视无睹,甚至认为只是药店为了整齐美观的摆设。说明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宣传、销售监管不到位。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配备和在岗情况的监管,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准许和支持患者持医疗机构的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并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社会整体用药安全意识,全面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

3.2 尽快实现药师职能转变,规范执业药师服务。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备有药品用于小伤小病的自我治疗与应急,而在药品存放和使用等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和风险。在对药师职能的认知方面,部分存在怀疑的态度。药师应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及业务能力的提高,应从传统的单纯调剂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公众用药监护方面。比如,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药品手册、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等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协助患者选择正确的药品及用量,及时回答患者的咨询,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减少因病人的不依从性造成的治疗失败。

第6篇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ianjin medical commun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edical needs of residents,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ianjin survey. Of health care reform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solution.

关键词:就医行为模式 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 中国天津

Key words: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factors community residents Tianjin China

作者简介:曹玲,女,汉族,天津市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一直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中国人口多、基数大,总体来说提供的医疗服务都不同程度地无法满足老百姓不断增加的需要。因此,探讨居民的就医行为模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如何解决居民就医问题具有实际意义。为了解中国天津地区居民的就医状况,本研究通过对天津社区居民的就医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为改善中国天津居民就医问题提供实证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的原则抽取居住在中国天津市半年以上、具有意识行为能力、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共150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收回149张,收回率为99.33%。其中有效问卷149张。采用“城乡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居民家庭和家庭成员情况、健康、参保与就医的客观情况以及就医意向与评价。

二、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149被调查者中男性65名,占43.6%。女性84名,占56.4%;年龄在20岁及以下的有43人,占28.9%;20岁―60岁102人占69.1%;60岁以上4人,占2%;健康状况良好92人,占61.7%,一般54人,占36.2%,差3人,占2%;文化程度(15岁及以上)初中及以下21人,占14.5%,高中39人,占26.9%,大专及以上85人,占58.6%。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个人支付者17人,其他负担形式(医疗保险)132人。

2、2居民就医行为分析

由表1我们可得知有14.3%的居民患病后从没进行任何治疗,6.7%的居民患病后进行了不规范处理,79.0%的居民患病后进行过正规诊疗。可见该市大多数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高,身体保健意识较强。

由表2可知不处理或不正规处理的原因中有66.2%的居民由于认为自己病情轻,5.9%居民认为由于交通不便,同样5.9%由于经济困难,还有22.1%的居民由于其他原因如没时间。可见该市居民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但也有部分居民由于对医院医疗质量不信任、医疗费用太高、没时间及交通不便而忽视对疾病的治疗。对此,还需加大医疗服务的供给,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由表3可知,对于就诊机构的选择,有17.9%的居民选择患病后去药店买药自行治疗,有9.3%的居民选择个体诊所,27.8%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还有45.0%的居民选择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去诊疗,据调查选择到大医院看病的原因主要是医疗质量好,定点医保。而不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价钱太高,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服务态度差等。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在于离家近、价格低、服务态度好,不选择的原因在于认为其技术水平低,或不甚了解。可见,要想减轻大医院就诊压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还要正确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3不同特征人群的就医行为模式

2、3、1不同性别居民就医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4可知,比较性别不同的两组居民在就医意向选择及影响因素方面差异不大。

2、3、2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就医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4,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在身体不适时选择不就医行为无差异,而在选择就诊机构时存在差异。大专以上学历的居民选择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就诊的比例较高,而小学、初中学历居民选择到社区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较高。

大专以上学历的居民选择大医院,看重其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的占主要原因,而小学、初中学历居民选择到社区医院由于费用较低的占主要原因。不到大医院就诊的其他原因还有距离远、服务态度差、排队等候时间长等。

可见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就医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2、3、3参加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居民就医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参加本地城镇职工医保的和本地城镇居民医保的绝大多数愿意在综合性、专科性医院就诊,而参加其他医疗保险的和无保险的居民较多则倾向于在个体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表明医疗保障形式也直接影响居民的就医行为,只有将保障形式与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三、讨论

目前影响居民就医行为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及不就医的影响因素众多,通过相关文献及本文的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包括参加的医疗保险制度和交通是否便利;二是居民内部原因,包括认为病情轻,不用就诊等非理性就医观念,对大医院过分依赖,对社区医疗缺乏了解和信任。

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选择。通过该调查发现,46.2%的居民之所以选择到离家较远的综合性、专科性医院就诊,而不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认为大医院设备精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高,而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就诊环境差、医务人员水平低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了解等。可见,要想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化配置,使医疗资源切实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服务居民的重要作用,必须大力发展优质社区卫生服务,并对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提供更多便利,如上门医疗、健康检查、康复保健及家庭病床等,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医疗体制改革也应以居民就医的行为变化趋势为导向,为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其便利优惠政策也要适当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正确引导居民就医。如降低社区医疗费用,大病通过社区卫生机构转诊到大医院减免一定费用等。

准确定位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建立合理的服务模式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并使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真正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可正确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通过社区转诊可实现部分减免优惠这一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性、综合性的优势。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更新社区医疗卫生设备,建设全科社区医疗队伍,培养高素质医务专家进社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缩小卫生服务需求差距,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衡艳林,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家庭护士,2006,4:59-61

[2] 杨哲,张寿生,汤泽群。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医疗体制改革[J]。卫生软科学,2000,14(3):127-130

第7篇

[关键词]肺炎;病原学;诊断;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3-0001-03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城乡常见疾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因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城市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保健工作。社区医生医学知识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社区医生对抗生素认知方面尚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目性,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e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认识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于2008年5月一11月,在科技活动进社区活动中对社区医生进行了CAP相关知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和柳州市柳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共60名。

1.2 调查方法 当场发放CAP问卷调查表,进行不记名调查,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答卷后交给调查人员。调查表的全部问题都是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根据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和美国胸科协会(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以及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设计。具体题目:(1)长期居住老年公寓者罹患的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2)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3)胸部x线片或CT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必需项目;(4)某患者咳嗽咳痰,胸x线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应诊断为肺炎;(5)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原体是:A肺炎链球菌,B肺炎克雷伯菌,c肺炎支原体,D病毒;(6)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构成与患者的下列因素有关:A年龄,B基础疾病,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炎,其常见致病菌是:A大肠埃希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E真菌;(8)轻症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门诊抗菌治疗疗程为:A 3―5 d,B 5~7 d,c 7―10 d,D 10―14 d;(9)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目的是:A针对革兰阳性球菌,B针对非典型病原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妊娠期肺炎可以选用以下抗菌药物(多选题):A青霉素,B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D庆大霉素,E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诺酮类。第1-4题为是非题,第5-9题为单项选择题,第lO题为多选题。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之间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的假设检验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60名社区医生CAP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2.2 选择题错误类型 60名社区医生中,分别有10人(16.7%)、15人(25.0%)和4人(6.7%)选择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是CAP最常见病原体。而CAP病原体构成与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7人(11.7%)和4人(6.7%)分别回答与年龄和基础病无关,14人(23.3%)回答与两种因素无关。关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炎时最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者分别有2人(3.3%)、28人(46.7%)、12人(20.0%)和4人(6.7%)。轻症CAP门诊抗菌治疗疗程,分别有7人(11.7%)、8人(13.3%)和12人(20.0%)选择3―5 d、5―7 d、10―14 d。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主要目的,24人(40.0%)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9人(15.0%)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5人(8.3%)选择既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也不针对非典型病原体。妊娠期肺炎抗菌药物选择,6人(10.0%)回答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之一和大环内酯类,18人(30.0%)回答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只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或者大环内酯类中任何一项者25人(41.7%),选择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诺酮类者1人(1.7%),没有人选择庆大霉素。

2.3影响CAP认知结果的因素 60名社区医生中3人没有提供个人的学历和职称信息,其余57人提供了学历和职称信息。25名具有大学学历者第9题和第10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6.0%(14/25)和32.0%(8/25),32名大中专学历者则分别为28.1%(9/32)和6.3%(2/32),两项问题X2检验分别为X2=4.532(P=0.033)和X2=4.776(P=0.029)。(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或助理医师第9题正确率分别是25.8%(8/31),19.2%(5/26),X2检验为X2=8.860,P=O.003。不同学历和职称的其余各题回答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咳嗽或和咳痰是CAP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CAP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我国CAP防治指南也明确了CAP诊断标准中咳嗽或(和)咳痰不是诊断CAP的必备条件。接近半数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认为CAP都有咳嗽或(和)咳痰。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AP的必备条件,虽然本次调查对象对此问题回答正确率最高,但也仅达65.0%,而且超过半数的社区医生认为,患者同时具有咳嗽咳痰症状和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时就诊断为肺炎(第4题),却忽略了其他疾病也可以表现咳嗽咳痰和胸部片状影。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医生对CAP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存在错误认识。认为“CAP必有咳嗽咳痰”有可能会导致漏诊没有咳嗽咳痰症状的CAP;与此相反,对影像学在CAP诊断中作用认识不足则可能将具有咳嗽咳痰和肺部听诊有湿性音的所有患者都诊断为肺炎,将其他疾病误诊为肺炎。但将有咳嗽咳痰症状和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就诊断为肺炎,说明社区医生没有意识到CAP需要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刘又宁等调查我国城市CAP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次之为肺炎链球菌。但邻国日本多中心研究以

及我国台湾地区调查结果均以肺炎链球菌居CAP首位病原体,国内外CAP指南也将肺炎链球菌列为首位病原体。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中,25.0%的社区医生认为肺炎支原体是CAP首位病原体,只有51.7%认为肺炎链球菌是CAP首位病原体。年龄和基础疾病是影响CAP病原体分布的因素,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也仅为58.3%,23.3%社区医生认为CAP病因构成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无关。支气管扩张症这类机构性肺疾病(structurelung disease)合并CAP时,其病原体多为铜绿假单胞菌,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只有23.3%,仅次于对妊娠期CAP用药安全的认识(第10题)。上述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生对CAP病原学构成特点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不足。由于绝大部分CAP初始治疗都是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设施简陋、缺乏病原学检查手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尤其如此,所以CAP病原体判断错误有可能增加治疗失败率。

一般轻症CAP抗菌治疗疗程为7~10 d,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仅略超半数(第8题),提示社区医生对轻症CAP的抗菌治疗疗程掌握不足。CAP抗菌治疗疗程过短可能会延迟患者康复时间,而疗程过长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几率,因此CAP抗菌治疗疗程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CAP重要药物,其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但近年来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和A群B溶血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较强的阿奇霉素耐药率已经很高,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的意义非常有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意义主要是针对非典型病原体。本次调查结果中,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是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或非典型病原体的社区医生各占40.0%,说明社区医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意义认识不足,若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所致CAP,将极有可能导致无效治疗。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险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将药物分为5类。A类最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此类药物没有抗菌药物;B类药物的动物及人类试验未证实对胎儿有危害,B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除外)抗生素属于此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孕妇用药安全性分级了解程度最低,只有16.7%了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所幸的是,只有1人认为喹诺酮类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没有人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妊娠期CAP。

长期居住在公寓的老年人罹患的肺炎称为健康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e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范畴,病原体构成和治疗均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相似。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只有23.3%回答正确,说明绝大部分社区医生都不了解近年提出的健康保健相关性肺炎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第8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糖尿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2-0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1]。目前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主要的死亡原因,而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逐年普及,社区医疗将成为糖尿防治的一个重要场所[2]。为了科学系统的呈现以社区为对象的特点,我们对黄岛路社区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并取得相关资料,现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黄岛路社区60岁以上有自理能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名患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参考糖尿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当社区人员到社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时根据名单发放调查问卷,对于不能认字的患者协助其完成问卷,或请患者家属填写问卷,并向其说明认真作答,对于问卷结果进行妥善保管并记录。根据第一次调查结果对本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加强社区护理力度,6个月后,再次对该社区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并与第一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

2 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能力,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正确使用血糖测量机,随时监测血糖。社区护士定时电话随访或到患者家中探望、询问病情,了解血糖监测情况[3]。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除应熟练掌握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外,也应该学会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尤其应学会使用胰岛素笔用针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笔注射部位一般位于脐周或上臂三角肌,注射前要排气,进针一般与皮肤呈90°,如皮下脂肪少则取45°,消瘦患者进针时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不包括肌肉,注射后针头需在皮下停留10s以上,防止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消瘦患者未捏起皮肤或捏起皮肤方法不正确,易导致进针过深,胰岛素注入肌层,从而导致胰岛素作用加快,增加低血糖危险,还可能使患者疼痛感增加[4]。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合理饮食,并强调饮食治疗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方法。这点拿出特别时间对居民进行讲解并发放了相关知识小册子,加强居民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讲解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病人需戒烟限酒低盐等。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使体重减轻,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教导患者运动应该持之以恒,量力而行,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球类、骑自行车等活动最好在餐后1h进行[5]。教会患者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应定量定时进餐、按使用药和定时检测血糖,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识别卡(卡上应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及患者病情)、面包、饼干、糖块以备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正确的救治。若出现头晕、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应立即进食糖果、饮料等。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是终身性疾病,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抑郁、绝望,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社区护士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活动,培养广泛兴趣爱好,使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稳定、积极、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6]。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眼部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所致的足损伤。应经常测量血压、监测血脂,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经常检查眼底、眼压,预防视网膜病变;观察足部情况,做好足部护理。平时可告诉患者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光脚走路,每晚温水洗脚,轻轻擦干,一旦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等,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预防糖尿病,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或延缓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往应该是有技巧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环境。关于社区护理沟通技巧: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要求社区护士语言表达口语化,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宣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区护士应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热情细心,与他们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涉及面较广,要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材施教,因病施教”,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注意说话条理性以及说话音量,社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而老年人记忆力、听力等功能下降,在卫生宣教时,护士应判断患者听及记得能力,注意重点突出,语速适中,音量适宜,使患者能接受、不感吃力为标准。对于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简历家庭病例的方式来掌握糖尿病患者的情况,这一措施第一可以掌握糖尿病患者生活环境,第二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病历管理系统,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社区护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中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介绍以及相关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随着社区护理的展开,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以及自身对于疾病的了解将会越来越详细。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40.

[2] 王柏英,蔡倩,刘铜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2):189-190.

[3] 罗近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常州实用医学,2010,26(2):136.

[4] 袁丽,熊真真,武仁华,等.糖尿病人两种胰岛素笔用针头注射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90-1991.

第9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9亿,占总人口的10.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0.88亿,占总人口的6.96%;而且,高龄老人数量占有相当比例: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了1199万[1]。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迈进老龄化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聚焦于老年人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2,3]。为了解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更好地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003年6月我们对一组≥60岁社区正常老年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按类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4],居住在杭州市某社区≥60岁老年人160例。排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调查对象具有自行回答调查问题的能力(能自行完成调查表的填写或回答调查者提出的问题)。性别:男68例(42.5%),女92例(57.5%);年龄:60~88岁,平均71.16±7.04岁,≤75岁122例(76.3%),>76岁38例(23.8%);文化程度:大专3例(1.9%),高中10例(6.3%),初中10例(6.3%),高小13例(8.1%),初小70例(43.8%),文盲30例(18.8%);婚姻:未婚3例(1.9%),已婚107例(66.9%),离婚2例(1.3%),丧偶48例(30.0%);退休前有固定职业:有145例(90.6%),无固定职业15例(9.4%);患疾病种数:未患病58例(36.3%),1种50例(31.3%),2种22例(13.8%),3种15例(9.4%),4种5例(3.1%),5种6例(3.8%),6种4例(2.5%);医疗付款方式:医保137例(85.6%),自费20例(12.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付款方式、患病种数等7项内容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为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内容,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5]。社会支持量表共有10个条目,评分包括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4个维度。

1.2.2 资料收集方式 在社区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由社区干部联系取得被试对象和监护人同意,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干部入户调查,对调查对象作统一解释说明后,请其自评填写。对于文盲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填写者,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条询问记录。当场填写并收回问卷,发出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为100%。

1.2.3 资料统计与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检查核对后,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数据经审核后,用EPiInfo软件双遍录入,并进行逻辑检查。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使用频数分析、u检验、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杭州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及与常模比较 主观支持16.36±4.37,客观支持7.68±2.37,利用度7.45±1.89,社会支持总分31.49±6.34,见表1。由表1显示:杭州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常模比较,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影响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男性较女性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患疾病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有固定职业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固定职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医疗保险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客观支持高于无医疗保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社会支持是个体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自助群体等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6]。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或客观的影响力。一般认为,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可以从客观维度、主观维度和利用度方面加以解释。客观支持主要指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的支持。主观支持主要是指主观的、体验到或情绪上的支持,包括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利用度则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张磊等[7]报道,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相关。Antonucci等[8]则发现,当老年人面对严重的或慢性的身体疾病时,社会支持可以成为一种促使他们战胜疾病,接受治疗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既可作为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又可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

3.1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与常模人群比较,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所抽取样本文化程度和退休前有固定职业偏低有关。

3.2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男性较女性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可能与性别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患疾病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退休前有固定职业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固定职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医疗保险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客观支持高于无医疗保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退休前有固定职业与获得医疗保险密切相关。这与骆书秀报道[9]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程度比自费的高相似,和老年人对社会最迫切的希望提供医疗保健支持相符[10]。辛自强[11]的研究表明: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支持的个体并主动参予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这说明无论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个体都必须加以利用才能对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