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8: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灾难;卫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39-03
作为东莞市第二批援川医疗卫生队队员,参与了映秀镇灾后卫生防疫重建工作。继应急状态之后,映秀镇的卫生防疫工作进入常规,但健康教育一直是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此,结合应急状态和常态时的卫生防疫工作情况,就灾后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方式和效果等作一初步研究和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汶川县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全镇面积115.12平方公里。包括1个居委会、7个自然村,辖区人口(含服务人口)约12 000人。映秀镇是此次地震的震中和重灾区,震后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停水、停电,交通、通讯中断,人员伤亡惨重,震后安置人员5 000多人。
1.2方法
对映秀镇震后紧密依靠本地卫生人员,以各路援川队伍为主要力量的卫生防疫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着重了解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方式和效果。
1.2.1 通过查阅资料和记录日常工作,了解开展灾后健康教育的情况。
1.2.2 通过查阅资料和报表,了解映秀镇震后疾病发生、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状况,主要是2007年与2008年主要传染病发生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比较。
1.2.3 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调查映秀镇群众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与自身进行地震前后对照。对映秀镇八个村(居)委的农居民进行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的调查。每个居(村)委以幸存村民名单为基础,利用随机数字表,对18岁以上者随机抽取30户,每户1名群众,共抽取群众240名,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1],内容包括卫生知识部分和卫生行为部分,均为基础和常见的卫生问题,卫生知识部分共10道题,包括认为自己震前对卫生知识知晓和调查当时对卫生知识知晓两个方面问题,卫生行为部分共10道题,亦包括认为自己震前已形成此卫生行为和震后才形成此卫生行为两个问题,每题10分,均各100分。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同时,调查内容还包括是否接受过卫生防疫知识健康教育,界定办法[2]为:凡接受过卫生防疫宣传资料,接受过入户宣传、接受过知识讲座均视为接受过健康知识教育。
此外,在被调查者填写调查表的同时,针对调查内容进行访谈,主要是发现是否有为迎合调查目的而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的现象,发现及时纠正,同时保证问卷的完整性与效度。
2 结果
2.1 灾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
灾后防大疫一向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自然灾害过后,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人口状况、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的变化,再加上医疗条件恶劣、疾病监测系统的破坏,一些传染性疾病容易传播扩散,食源性疾病容易发生,震后映秀由于遇难者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加上气候温暖潮湿,虫媒种类多、密度高等自然条件,灾后防疫难度更大、任务更重[3-4]。而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跟个人、家庭和社区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有非常直接的
关系,即使存在传染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具备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亦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因此,我们灾后健康教育依托映秀镇卫生院的人、财、物资源,依靠基层卫生防疫人员,主要目的是倡导正确的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与此同时,也重在对相关卫生人员疾病监测报告和处理的意识教育。
2.2 灾后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自然灾害过后,特别是如8级地震这样大的地质灾害,对社会各个系统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的破坏,健康教育人员的伤残,对道路和环境的毁坏,使健康教育的方式转而比灾害前要“低水平、广覆盖、更直接”[5]。
2.2.1 初期(地震发生2个月内),防疫人员主要依赖面对面交流,口头宣讲的方式;随着条件的改善,交通的恢复,宣传资料、宣传横幅和宣传画也成为主要传播方式,直到秩序基本恢复,比较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才得以恢复。
2.2.2 灾后健康教育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将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项卫生工作结合在一起。防疫人员就是在下乡检查消杀物品时,在指导消杀时,在检查捐赠食品时,在传染病个案调查时,在进行饮用水监测时,甚至在与乡亲们闲聊时,只要与灾民接触都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健康知识宣传。
2.2.3灾后健康教育主要发动群众加强对灾后常见传染病如菌痢、甲肝、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肺炎、流感、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乙脑、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虫媒传染病的认识[6],开展群防群控,杜绝疫情隐患和病媒孳生条件。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环境治理、个人防护以及特殊行业人员的防护等[7]。笔者所在第二批援川医疗卫生队在2008年8月12日~11月9日3个月的时间内,共指导培训村、组卫生干部、村级消毒员25场,共306人次,下村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教980户次,涉及2 152人次,开展食品卫生宣传教育88次,受教育群众2 19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 881张,编辑震后防病顺口溜18条,粘贴横幅52条,张贴宣传画201张。
2.3 灾后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2.3.1 近期效果:是否接受过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卫生知识知晓和卫生行为形成情况。调查显示有219人,占91.25%,接受过健康知识教育。地震前后卫生知识知晓与卫生行为形成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2 中期效果: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2.3.2.1 传染病发生情况显示,震后传染病发病并无明显增多趋势。见表2。
2.3.2.2 食品中毒发生情况:2007、2008年,映秀镇均未发生过大型食物中毒事件。
3 讨论
3.1 灾后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震后,映秀镇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食源性疾病安全事件,没有发生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也没有发生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获得了各方的充分肯定。除了震后各类医疗防疫人员支援灾区,在消杀、卫生防疫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之外,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的。调查显示,91.25%表示接受过健康知识教育;卫生知识知晓分数从震前平均70.26分上升到震后89.74分;卫生行为形成分数从震前61.86分,上升到震后78.68分。
灾后一段时期健康教育的目的重在促使群众在短期知晓基本卫生知识,形成基本卫生行为。本次映秀镇震后防疫工作,把健康教育、卫生知识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发放和张贴各种宣传资料、横幅、开展讲座、宣传专栏以及入户宣教等形式,提高了居民卫生防疫知识水平。从地震前后卫生知识知晓与卫生行为形成情况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健康教育工作的近期效果;而从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来看,说明映秀镇在可见的公共卫生环境上没有恶化的迹象,截至目前,映秀镇没有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甚至某种程度上比震前更为安全,中期效果也十分明显。
3.2 灾后健康教育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2.1 缺乏系统简明科学指引灾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防疫援助队伍,都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健康教育开展了多轮、多样,也制定了一些宣传纸质媒介和张贴标语、横幅,但仍缺乏针对灾后系统、简明、科学的综合指引,能够既方便卫生人员讲解,也利于群众理解。有关部门,主要是省市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健康教育部门要承担这一责任,制定相应的指引。
3.2.2 两级健康教育网络不完善灾后,由于镇、村卫生人员伤亡,健康教育设施的损失,镇村两级健康教育网络几乎中断,卫生防疫人员严重缺乏,要靠公立镇级医院来承担这项工作也十分困难,而且临时组成的机构,缺乏专业人才,也使网络难以维持正常运转。要在各级政府重视下,实施财政专项资助,重建卫生防疫网络,重新健全健康教育网络。
3.2.3卫生防疫体系从应急状态转入常规轨道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恢复生产,道路交通恢复,卫生防疫工作需要迅速走入常态,健康教育工作也不能仅仅限于灾后防疫,而要进入常态的经常性健康教育工作。在网络健全的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疾病谱变化和当时的重点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健康教育服务于公共卫生整体工作。
从映秀镇灾后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和效果来看,在灾后防疫方面,健康教育起到非常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如果能进一步统一指引,完善网络,成为经常性的工作,将有助于受灾地区的公共卫生远期安全。
志谢:本文得到汶川县疾控中心、映秀镇中心卫生院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各批援川队友们的支持,得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7004)资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朱诗应,阮芳铭,常文军,等.地震前后汶川映秀镇居民卫生防疫意识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29-733.
[2]王晋生,杨峰,潘峰,等.四川省平武县地震灾区居民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84-885.
[3]刘丽,董建英.地震灾害医疗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实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79-3080.
[4]Linscott AJ. Natural disaster-a microbe's paradise[J].Clin Microb News,2007,29:57-62.
[5]朱仲江,李荣年,吴金灿,等.1998年九江市洪灾后防疫效果分析[J].九江医学,2002,17(1):56-57.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哮喘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情复杂,迁延难愈,长此以来则会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临床主要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作为主要目的[1],现笔者以60例哮喘患儿为例,在临床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哮喘患儿在我院就诊时,经临床症状、肺部X线片、实验室指标等诊断,与《实用儿科学》[2]中哮喘诊断标准相符;就诊时间2013年1月~2014年8月;男74例,女46例;年龄1~14岁,平均(7.1±1.8)岁;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有效处理。治疗期间谨遵医嘱合理用药,不得随意更换药物和药量。注意小儿饮食情况,避免刺激性食物,讲解治疗期间注意事项,避免日常生活中不恰当行为的出现。
1.2.2观察组 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形式:入院后,需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通过采取口头讲授、一对一示教、健康宣传册子发放等,待小儿出院前,设立24 h咨询电话,及时接听解决患者疑问。并设置专门随访医护人员上门指导,跟踪随访。②心理宣教:患儿在入院后,因年龄问题多存在恐惧、不安等情绪,出现哭闹不止、不愿配合治疗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宣教,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同时要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诱发因素预防措施的健康宣教:病房环境应定时消毒隔离,保持病房内适宜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光线充足,保持空气新鲜。告知家长定期清扫家庭环境,擦拭各物品上灰尘,空调过滤器需定期清洗和更换,室内禁止吸烟,不要养宠物,减少软垫家具、毛绒玩具的暴露,被褥、衣服定时清洗晾晒,杀毒灭菌。其次是饮食教育。日常饮食中需重视会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食物,避免该类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中,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食物为主,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机体必要营养。最后是运动教育。日常生活中通过采取体育锻炼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春天、花粉较多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在公共场所应带上口罩,积极预防哮喘发作。
1.3评价指标[3] 依从性:密切观察治疗期间治疗依从性情况,包括是否坚持用药、诱发因素规避、正确使用吸入器、按时复诊等四个方面,若均为是为依从性良好,否则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96.7%(58/60),对照组依从性良好率76.7%(46/6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5.1±1.3)d,对照组住院时间(9.2±2.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3复发次数 两组患儿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次数(2.0±0.7)次,对照组复发次数(4.2±1.3)次,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哮喘是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对患儿造成严重影响,使下小儿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面对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时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小儿快速康复,降低哮喘发作次数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加强小儿哮喘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能够重视哮喘发作情况。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中,根据患儿及家属特点制定合理的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及时向患儿和家属采取健康教育,对小儿的健康宣教,适当采取形象生动的游戏和连环画册形式等,利于小儿接受。通过小儿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消除小儿和家属顾虑,可显著提高小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使小儿和家长能够掌握疾病相关治疗措施[4-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96.7%较对照组依从性良好率76.7%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总而言之,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促进患儿较快康复,降低哮喘发作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童春晓.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31-132.
[2]龙亚军.小儿哮喘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J].延边医学,2014(19):37-38.
[3]仲雪霞.小儿哮喘护理与健康教育[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60-6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209-03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随着护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将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 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我院对门诊200位病人健康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门诊病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者达100%,说明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2.2 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金丽芬等认为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是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 护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积极作用
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长因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脏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70%的肿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关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起到了辅助和增效作用。
2.4 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5 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范凤丽等人认为:健康教育已成为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医疗开支。
3 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3.1 没有完善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国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因此,影响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
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度了解肤浅,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不能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技巧、缺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
3.3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内容。
3.4 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护士在为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多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资料方式,表现为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项交流多,双项交流少,没有形成护患互动的作用。
3.5 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因素是没有时间,把健康教育看成是护理的额外工作。实际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完成的,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时、因地、因需灵活掌握,在有效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任务,又进行了健康教育。
3.6 认知偏差
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知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
3.7 健康教育内容陈旧
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仍以疾病知识教育为主,预防、保健、康复为辅,忽视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
【关键词】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1-02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并且逐渐具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还不够成熟,在此阶段的学生,心理情绪容易波动,在心理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容易做出不理智的选择,从而酿成悲剧。所以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该建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综合学校各方面资源,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其他系统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从而促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实践性和时效性,从而确保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组织管理模式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具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才能够确保工作的合理运行。所以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下,组织管理模式是核心要素,是确保整个教育系统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所以应该组建以校长为主要领导,以专(兼)职教师为骨干,各中层处室领导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的高效运行进行指导。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明确服务对象,确定指导思想,并且组织策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在组织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与其它业务以及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模式,也是对心理健康知识讲授最为直接和系统的模式。在课程教学模式中,应该注重课程设置与内容的选择,在内容方面应该遵循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导下,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每个年级而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主要应该以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的适应性为主,对于中年级应该以学习辅导为主,同时注意对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辅导,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主抓升学。总之,一定要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避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在开展的途径方面,应该将心理学课程教学、学科渗透、专题讲座等各种方法相结合,但是要分清主次。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三、活动训练模式
课外校外活动训练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可以充分的展现学生的个性,并且通过活动中的表现,能够对心理有所触动,从而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课外校外训练活动形式与内容,应该精心设计与规划,能够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明确的主题,并且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活动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到指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要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习经历,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心理影响,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咨询与辅导模式
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成员应该以专业的心理教师为主,以有经验的班主任为辅,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中,主要是对其学习、生活、情感以及人格等方面进行辅导,对于有轻度心理障碍和不良习惯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辅导,而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该及时发现并且推介到心理门诊去矫正。
五、学术科研模式
学术科研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的一项支持辅助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加综合实力,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学术科研就是要增加一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水平,可以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咨询辅导的技巧,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六、结束语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在合作模式中的各项模式之间需要不断的融合,彼此渗透,从而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学的基础要求,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中学阶段。
参考文献:
[1]韩亚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4-15.
【关键词】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
口腔健康教育是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李刚[1]等认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创作是口腔医学生的基本功之一,是医生对人群促进口腔健康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在基层从事口腔卫生保健的医务工作者,注重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们对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作以下的探索,以寻求更适合预防口腔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高专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课程改革
我院《口腔预防医学》在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属于考查科目,由于在专升本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少,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早期该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较低。而基层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具有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措施的能力[2]。纯理论教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也很难适应岗位需要。自2010年起,我们对口腔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增加实训学时,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由原来的理论课30学时,实验实训6学时改变为理论30学时,实验实训24学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8学时的实验实训课时用于社会实践。
2 理论教学
口腔预防医学这门课程内包含了大量的纯理论、政策性内容,还有部分较抽象的提纲性知识。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目前的研究证实,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自2010年起,我们在部分章节如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口腔健康调查及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等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余内容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在学期刚开始时,根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制定提纲,收集信息,分组交流,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教师提问、点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师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通过研究性学习的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锻炼了自学能力,能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
3 实验实训课
由于我国口腔疾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不仅口腔疾病防治机构不足,人才缺乏,而且人民群众缺乏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成功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在执业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我们在实验实训课的开设中以口腔健康能力培养为中心,将实验实训项目分课堂实训项目和社会实践两部分。课堂实训以口腔预防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社会实践侧重于锻炼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1 课堂实训项目主要是口腔健康调查及标准一致性检验、菌斑控制、窝沟封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腔疾病预防方法,为口腔健康教育做必需的准备。同时,这些内容也是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要求掌握的内容。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训教学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侧重于基本技能的训练。
3.2 将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作为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包括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咨询、口腔健康教育等。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已学的专业知识,并用于临床实践;口腔健康咨询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特别是基层对口腔健康的需要,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口腔健康教育增强了他们的专业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病人”,在相对轻松的情景下锻炼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公共卫生能力的提高。通过几年的连续口腔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我院附属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有明显的提高。
3.3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的训练。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实现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口腔卫生保健、实现我国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措施。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的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腔健康活动能力,我们自2010年起,在附属小学及其他专业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在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实训课中,我们让同学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对象进行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内容。如指导小学生正确刷牙,龋齿预防;帮助大学生认识智齿,口腔卫生知识竞赛等;在附属医院孕妇学校指导妊娠期及婴幼儿口腔保健等。通过这些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塑造医生形象,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我们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调动同学们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人人享有基本口腔卫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刚.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口腔医学生的基本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志,1994,4(2):106-107.
掌握传染病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教育患者及家属建立正确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明确传染护理学范畴实施健康教育的对象正常人群的健康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健康病原携带及门诊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正常人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了解法定的35种传染病;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季节性、年龄特点等流行病学因素;掌握预防的主要原则。如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儿童计划免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从而降低人群发病率;21世纪对我国人民构成威胁的艾滋病高发于性乱、静脉吸毒的人群,主要是通过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达到预防的目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患者是传染源之一,家属可能是易感者,消毒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传染源的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另外,及时采取主动或被动免疫的措施是预防易感者发病或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如麻疹接触者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或丙种球蛋白,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者注射丙种球蛋白,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家庭积聚性,其家属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疾病的特点、发展过程及转归,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必然利于疾病康复;对于慢性化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应宣传大多数可康复,消除患者对乙型肝炎的恐怖心理及目前社会宣传的误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某些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等具有恢复期携带状态,出院后的消毒隔离仍然是必然的,可转慢性化乙型病毒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等出院后的定期复查,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措施。健康病原携带者及门诊慢性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传染病大多为急性疾病,慢性化及健康携带者主要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及HIV携带者,及早发现携带者,及时控制传染源是目前减少爱滋病在我国传播的重要措施。另外乙型肝炎携带者多为免疫耐受,抗病毒治疗徒劳无益,定期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时及时治疗是防止患者病情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说明其预后仅少数转化为肝炎肝硬变,消除其思想顾虑,合理饮食及适当休息,定期复查,活动期抗病毒治疗,可促进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46-02
The Us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Birth Defects/JIAO Ya-hu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146-14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measure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birth defects,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Method: Professional training was conducted on the pediatrician and the obstetrician gynecologist in Monitoring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program related to birth defects issued by China.Screen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criteria of the“Main Diagnosis Handbook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Result: 28947 cases of perinatal bab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surveyed.There were a total of 573 cases with birth defects,the incidence was 19.8 ‰ in all the perinatal babies.After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perinatal defect rate was decreased to 16.4‰,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Behavior intervention; Birth de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guan City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Dongguan 523000,China
出生缺陷也被称之为先天异常,其发生原因复杂,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家庭和社会均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WHO中规定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措施分为怀孕前预防、怀孕后诊断和出生后诊治三个阶段[1]。许多文献研究中均有关于出生缺陷的相关预防措施报道,本文就2009-2013年对28947例围产儿的调查研究情况做前瞻性分析,探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意义,以为其统计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具体调查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09-2013年期间广东东莞地区医院的围产儿28 947例,其家长均自愿接受调查和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监测医院的儿科和妇产科的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并以《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中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筛查,同意填写围产儿的缺陷报告,多发缺陷的围产儿按照最明显缺陷进行记录[2]。
1.2.2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加强对育龄期人口的健康教育,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帮助育龄期夫妇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保证其日常生活的健康进行。可以采用宣传画、电影、板报等形式进行,尽量以直观、通俗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育龄期夫妇理解。加强对育龄期男女的知识教育,帮助其了解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并鼓励其远离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并认识到空气污染、人畜同室和化学物质等均会对出生质量产生影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主要按照以下几点进行:(1)孕前健康教育:加强优生优育的门诊宣教,帮助育龄夫妇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使其了解职业情况对妊娠造成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采用发放读物等方式帮助育龄期的夫妇了解出生缺陷指的是什么;常见的出生缺陷主要有哪些表现;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以及发生出生缺陷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3]。同时,对育龄夫妇进行孕前的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和干预应尽量采用实例教育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周围发生的事物举例说明,如,进行缺陷与聪明的对比,痛苦与快乐进行对比,帮助目标育龄夫妇能够感同身受的了解出生缺陷带来的无奈和痛苦。与此同时,应将国家为提高人口素质而出台的相应政策,并帮助其了解相应服务、信息和知识。对于年龄>35岁的孕妇应告知其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染色体检查。指导计划怀孕的育龄期妇女补充叶酸,最佳补充时间段为孕前3个月,直至妊娠后12周。(2)调整疾病治疗药物:鼓励育龄期夫妇计划妊娠,对于孕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积极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积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对于既往有过神经管畸形患儿史的孕妇,或具有抗惊厥药物使用史、糖尿病史的孕妇应每天服用5毫克叶酸,并加强食用叶酸丰富的食物。(3)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对育龄夫妇的教育和指导,告知经常接触动物的孕妇定期产检,并定期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具有家族病史、和遗传史的育龄夫妇进行全面化生育指导和实验室检查。(4)加强二级、三级防御: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怀疑胎儿畸形的对象应加强重点、反复筛查,以便于尽早发现和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28947例围产儿进行调查,共有573例有出生缺陷,发生率占所有围产儿的19.8‰(573例),经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本地区的围产儿缺陷率降低至16.4‰(47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摘要】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为改善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活动,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障。本文分析了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总结了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社区 健康教育 城市
1 引言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关心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引导居民积极参加健康教育以及社区组织的健康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日益成为社区工作的主要工作。社区医务人员要及时向居民传达预防疾病知识和技能,调动居民健康意识,积极参加相关活动,提高保健能力。经多方调查表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成健身意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精神匮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等疾病。
2 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目前社区、医院、媒体等都在做健康教育,形式各异,内容繁杂,甚至出现了自相矛盾。在不少医院和社区存在的各种健康教育也相互混乱,讲者想起什么讲什么,无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效果不明显。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需正规化。
1)准备正规化的教材。 既然是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则,就需要准备一套正规化的教材。通过制定教材,可以规范讲课的内容,使讲者有据可依,降低授课的难度,还可以给听课居民提供资料。很早起,就编写了简单的有关常发疾病的健康教育教材,以糖尿病和高血压内容为主。编写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疾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以及后续的预防都涉及到了。可以让读者容易看懂、容易接受。对于积极听课,按时参加活动的居民应当发放教材,还可以引导居民提前预习,做到听课时有目标,听后可以复习查找,避免听课凑热闹、听完就走毫无收获的状态。
2)注意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社区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教学模式,但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小区居民,在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上每个人之间都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解素质和经验,必须有耐心,能够对患者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讲者不仅仅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为小区健康教育往往是一边讲课,一边给居民患者诊断治病,如果讲者不能及时的对患者作出正确的答复,那么讲课效果就会打折扣,居民就会对讲者失去信任。在进行患者教育的时候,掌握心理学有助于提升大家的吸引力,懂得倾听患者的声音,并且指导如何移情。讲者要摆正心态,医生是治病救人,健康教育时讲解疾病的预防,不要利用讲课使自己成为医药企业的促销员和宣传员。
健康教育讲课是与患者的交流,交流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得思考自己要讲的内容,如何选用合适恰当的语言表达,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听众理解所讲的内容,这些都必须通过实践经验探索。因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小区居民,在讲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把专业知识换成通俗化的语言,多用类比,多举例子,让听众理解并且生动;二、用平和的语气平和的心态,避免命令的口气讲解。这些都如同日常生活交流,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给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三、放慢语速,遇到重点内容要重复加以强调。讲者讲解是一门艺术,好的交流方式可以提高听众的收益率,好的讲解方式仿佛制作艺术品,进行细细的琢磨体会。
健康教育贵在坚持、用心,用心才能达到目的,用心才能持续进行。健康教育时一个难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制定正规化的教材、培养优秀的专业的讲者,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3 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医务人员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与社区居民的沟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1]。因此,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长期代谢紊乱所致并发症,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自我监测及药物治疗, 被称为“五驾马车”。而“糖尿病教育”是决定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相关研究表明实施糖尿病教育后, 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显著高于教育前, 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显著好于教育前[2]。所以, 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成为治疗中的主角, 从根本上解决治疗问题[3]。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是否与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相关呢, 目前少见类似的报道。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农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现状及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本课题对2014年1~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本市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并发症检查。旨在了解本市农村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 及其对慢性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1~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来自本市农村的糖尿病患者, 选取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 病程>6个月, 年龄>14岁, 具备一定沟通能力者, 入选人数共150例。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知晓现状 根据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糖尿病家族史;②糖尿病知识测评表, 见表1。测评表内容参考文献[4]设计,共20题, 每题5分, 总分100分。得分≥85分为知识掌握好, 60~84分为一般,
1. 2. 2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 在参与了问卷调查患者中选取病程在5~10年且病程、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的糖尿病患者, 在患者出院后查阅病历资料, 记录身高、体重、血压以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颈部及双下肢血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除外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肺、肝、肾、神经系统、眼科疾病、胃肠道慢性疾病者。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3.0统计软件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P
2 结果
2. 1 150例农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14例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好(得分≥85分), 占9.3%;45例一般(60~84分), 占30%;91例差(
2. 2 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由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本身受病程影响较大,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75例病程在5~10年且病程(7.45±1.94)年、年龄(61.36±3.78)岁、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其并发症发病率的差别。结果显示:糖尿病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导致的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组织的慢性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人们很容易想到降糖药物、糖尿病饮食、运动等措施, 而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却容易被忽视。本调查选取病程5~10年的75例糖尿病患者考察其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关系, 发现那些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60的患者与得分
我国目前糖尿病教育形势严峻, 呼庆红等[4]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86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36.6%糖尿病患者知识测评得分为差,48.9%为一般,仅14.5%为好。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更低:60.7%的患者得分差(
要想根本上改变目前重药物、轻教育的情况, 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①解决专业层面的问题: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不懂糖尿病相关知识如饮食、运动及检测等而无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或者是进行误导, 致使患者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这就需要一套统一的、专业的糖尿病教育教材可供医务人员学习;②解决人力及物力问题:一方面加大专业医生、护士的队伍, 另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而这些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33-756.
[2] 赵列宾,陈钦达,王琴琴,等.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17(12):357-358.
[3] 刘向敏, 张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15):147.
[4] 呼庆红, 梁 真, 欧慧婷, 等.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报, 2007,14(5):3-6.
[5]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