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8: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财政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较强的特点,金融危机主要是指涉及金融领域的危机。引发经融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任何国家的经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下的产品都可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可以就其爆发原因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货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货币之间汇率的影响。即一个国家原先所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但由于各种经济原因(经济走势低迷、经济环境恶化等原因),致使一个国家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浮动汇率制。而浮动汇率制的变化往往难以得到控制,市场所决定的实际汇率也一般与官方制定的汇率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狭义货币危机的爆发。
而广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又到国际经济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被动的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活动,致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难以忍受这种变动最终爆发的货币危机。
2.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指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不均衡而导致的金融危机。主要变现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借贷的过程中,所借的债务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偿还能力,导致一个国家为了偿还债务而不得不改变自身的汇率来减少所还贷款,又或者采取大量印钞的方式来偿还债务。债务危机可以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自身经济,往往不顾债务的衡量指标,向国际之间大量借贷,最终导致其经济崩溃,完全丧失偿还能力,也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银行危机。银行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国家的银行过度的涉足房地产、股票等高风险行业,产生了泡沫经济,致使借贷方无法偿还所欠贷款,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碎,而从爆发全面的银行危机。
4.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一场由美国因此的金融危机,其影响范围迅速从美国本土蔓延到欧洲如日本,对亚洲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而引起的。美国为了让一些不具偿还能力的人也能购买到住房而采取一种次级抵押政策。而次级抵押政策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
二、金融危机的危害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可以说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整体。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之中出现了危机现象,危机就会迅速的蔓延到其他发达国家中去,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世界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做到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以下本论点将具体探讨金融危机的危害。
1.影响国家出口贸易。在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中,首先危及到的就是我国的出口行业。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美元在国际中的地位进一步开始弱化,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与此同时,中国是出口大国。许多国家都在进口“Madeinchina”的产品。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中国所出口的产品的盈利降低,大量中国知道的产品无法出口,造成中国出口额逐渐下降。一些中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额逐渐降低,造成出口企业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出增长趋势,金融危机致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损坏率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影响国内具体行业发展。金融危机在影响到我国出口行业之后,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进一步的恶化影响。首先受到冲击的国内行业就是保险业、汽车制造业与房地产等涉及大量流动资产的高风险行业。与此同时,由于出口受到影响,我国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以我国江浙一带的手工企业的发展为例。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江浙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每年程23%的速率进行增长,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出口出现问题。我国的防止也呈现出低迷势头,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汽车制造业也是我国另一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发达国家的发展,在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开始逐渐进行产业转移,将汽车的加工制造企业迁移至中国,目的在于用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明显出现亏损现象,汽车销售量直线下降。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3.加重社会危机。金融危机除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之外,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的亏损趋势,我国的失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企业倒闭、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等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致使人们的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由此在心理上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们的安全感下降,生活的幸福感降低。从而导致犯罪率上升,造成社会秩序紊乱,非常不利于我国的安定与繁荣。
三、金融危机管理中的具体财政政策研究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金融危机的类型及爆发原因以及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由此,本论点将具体讨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在管理过程中所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首先,国家应该加强财政支出与投资政策。一方面,国家应该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应对金融风暴的时候,国家首先应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将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在各个方面推动农村的改革,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行,努力改善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农民的影响,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房地产业应该实行有效地控制。就目前来讲我国房价除以一个居高不下的状态,房地产行业中泡沫现象严重,对于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非常弱。因此,国家应该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通过廉价房以及保障性住房来降低房地产业的热度,减少由于金融危机而给人民带来的恐慌现象。综上,国家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完善社会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其次,国家应该减少税收。税收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而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高额的税收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紧张,给人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给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转变原有的税收政策,进行税收改革。实行税收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增加人民的收入,让人们用更多的钱去刺激消费,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增加内需。同时,对于企业来讲,进行税收改革意味着可以增加企业的资金,让更多的钱投入到过大企业规模、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上面去。与此同时国家应该进一步的促进社会成产的发展,通过解放生产力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最后,对于出口企业国家也应该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一方面对于出口企业和对外经济,应该完善我国的退税政策,采用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来减少美元贬值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国家应该积极的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我国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应该采取的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着,在国际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与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做到防患于未然。如今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逐渐在被削弱,然我们仍然不能小看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由此,我们应该在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世界经济市场的走势,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我国应该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政策,拉动内需,提供社会岗位,完善法律制度,把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相信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及领导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中国防范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会更加完善,我国的经济地位会在国际社会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果.金融危机下财政风险的法律防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近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新晨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例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的,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31-02
引言: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经济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迅速推进,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量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频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不定因素和危害,对我国也尤为如此,金融危机正成为我国成为经济强国的拦路虎,2008年的次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十分严重,上证指数由历史最高点六千多点直接降到一千多点,2011年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使中国贸易竞争力提升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的影响,然后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众多的国际贸易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一)对我国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冲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冲击最大的就是低附加值制造业。众所周知,低附加值制造业是我国传统的最具竞争力的对外贸易行业。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全球范围内虚拟经济首先遭到冲击,进而是实体经济,而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利润空间本身就十分狭小,难以抵制金融危机带来的伤害。
(二)对我国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行业的冲击
金融危机会出现很大资本黑洞,导致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混乱和恐慌。而资本市场上恐慌往往具有蝴蝶效应,一旦产生,波及速度很快,影响效果很大,对我国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冲击十分明显,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将我国上证指数由六千多点拉到一千多点,资本市场哀鸿一片。
(三)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
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危害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体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对低附加值实际经济的冲击。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动荡,我国很多实体经济是依靠国家政策发展起来的,而且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本就十分狭小,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会导致这些企业的融资困难,资金链出现很大程度的短缺;另外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贸易目标国的购买力下降,商品销售不出去,更是导致这些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
(四)对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的冲击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仅对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冲击,还对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构成很大的考验。众所周知,我国当前实行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刚刚三十余年,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际贸易经验和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很多发达国家利用相关国际贸易技术手段将金融危机对他们的伤害转嫁给我国,从而形成金融危机对我国更大程度的伤害。所以,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际贸易准则,抵御住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下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一)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
充分的事实证明,我国国际贸易,特别是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核心竞争力再有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为紧凑的加工环节,促使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我们要继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一方面充分解决我国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另外一方面继续为我国创造更多的外汇储备,有效规避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危害。
(二)完善外贸体系,寻求公平贸易环境
相关部门要仔细研究国际贸易法和国际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定。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美以及日本地区,为了抵制我国产品,保护他们本国相关领域的企业生存环境,利用国际贸易法、国际合同法以及WTO有关规定,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打击,建立贸易屏障。我国在以往的贸易中,吃过很多这样的亏,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要充分研究国际贸易法、合同法以及相关规定,分析贸易屏障设置国的处境和我国相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正确使用国际贸易手段,回击他国的无力报复,保护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效规避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危害。
(三)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我国众多制造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利,是我国开展实业,发展各项产业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刚刚三十余年,很多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相关产业的集中程度较低,很多企业规模很小,形成不了行业优势,没有形成产业集聚,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无形中就增加了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此外,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使用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缺乏自己的研发团队,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以廉价劳动力和牺牲利润的代价是无法后的长期的贸易发展,更难以促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相关部门要充分领导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要建立起自我的研发团队,大力进行科研,研发出领域内世界级高科技产品,促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进而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规避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危害。
(四)加强技术创新,创建民族品牌
相关部门,特别是科技相关部门,要大力营造企业科研改革,科研进步的良好氛围,促使企业从长远角度出发,大力进行科研活动,研发优秀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大力进行品牌建设,促成民族自有品牌的产生,并加强对民族自由品牌的建设,引导这些民族品牌向国际品牌靠拢,并在品牌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自有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关键技术上,一定要寻求突破,要及时对关键技术实行专利认证,保护民族科研成果。
(五)扶植民族产业,促进海外投资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迅速推进,我国民族产业要转变思维,拓宽眼界,将产业的发展和资本的投资从本国拓展到全世界范围,当前很多优秀的民族企业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海尔公司早就在国外建立生产线,中石油、中石化在非洲建立了很多分公司、分基地,一方面保证了我国能源供给的安全,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有这些优秀企业成功的先例,相关部门要引导我国众多的民族企业,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勇于拓展、敢于拓展,将产业的发展由本国拓展到世界范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效规避金融危机的危害。
金融危机又被称为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自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金融危机开始以来,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造成股市暴跌,房价下挫,出口放缓,消费滞涨,失业率增加。危机现在依然在持续,其破坏力及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国人的消费观念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消费观念带来了什么启示?
2、美国金融危机透视
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2008年8月爆发的“次贷危机”。美国人购物尤其是购买住房等高档商品,大多采用抵押贷款方式分期付款。事实上,美国借贷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借贷消费也曾经受到清教伦理的谴责,经受过社会文化的挑战。但上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消费方式逐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而且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久而久之,美国人崇尚超前消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他们手握信用卡尽情购物、疯狂消费,却似乎忘记了“欠债还钱”这个道理。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美国房产价值逐渐蒸发,现在有近1/6的美国房主背负的房贷要高于其房屋本身的价值,这也增加了拖欠偿还按揭贷款的可能性,从而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
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含辛茹苦地过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搬进去只住了一天,就死了。而一位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一辈子住得舒舒服服,在她临终的前一天,终于把贷款还清了。这个故事在中国刚刚出现商品房的时候,为推动中国的房地产还有金融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少的刺激作用。时至今日,贷款买房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一次性付款购买商品房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还难以做到。而随着金融危机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蔓延,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报道也在不断出现:许多企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企业掀起裁员潮;工作越来越难找,即便对今年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媒体最新报道,截止今年7月日,经多方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在许多行业,加薪开始变得遥不可及;随着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的热情也在不断降低。总理今年1月28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据媒体上报道,仅广东一个省,在2008年10月份就垮掉了8万多家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型企业;另一个事件恐怕就是武钢前期出台的裁员减薪计划了。国有企业率先扛起了裁员减薪的大旗,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恐怕更多的是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
4、减少与防范金融危机的思考
如果那位“美国老太太”有“中国老太太”一半勤俭持家的态度,贷款消费悠着点,量力而行,美国的金融危机或许就不会爆发了;而如果那位“中国老太太”有“美国老太太”一半提前消费的理念,存一点消费一点,量入而出,生产的东西自己也可以享受一部分,内需也就强起来了,我们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或许就更强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然在持续,这也为置身其中的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与思考,为减少金融危机的危害并更好地予以防范与抵御,笔者建议: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作为国人长期传承的一种消费文化,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健康发展。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所以,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心血来潮,避免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而后悔不已,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所以,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古人云:“先天人之忧而忧,后天人之乐而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句,作为中华美德的一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思想与消费观。虽然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国外的一些思想与消费观不断冲击着国人,并在国人心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作为主流思想,代代相传的美好品质,并不会因时间流失而改变,相反在与各种思潮的较量中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凸显优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等《金融海啸中的那些人与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
[2]孙飞赵文锴《金融风暴启示录》新世界出版社2008.12.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业;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金融危机,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迅速的扩展到全球,并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和衰退之中。金融危机中,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但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复苏将是漫长而缓慢的,同时,在这漫长的恢复调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恢复过程将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经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的金融风暴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打击。与美国相比,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垄断程度较高、金融产品较单一、行业内竞争不足。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活动开始出现鲜明的发展方向:其一,经济活动市场化;其二,经济活动国际化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其三,经济活动信息化。世界经济的这三个发展方向一起构成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形成因素,同时也是这次金融危机为世人留下的重要的经验教训。
能否迅速遏制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冲击,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处理好各种危机后遗症,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严重的冲击与危害,但是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部分机遇。我们需要综合分析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探究金融危机的应对方式与策略。
(一)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周期下降带来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一方面,虽然经济危机过去一段时间,但是经济危机带来的显著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恢复步伐缓慢,经济的外部需求扩张还需要等待,甚至在短时间内经济快速发展还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使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考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显著问题是我国经济的投资总额不断上升,而相比的经济消费和出口发展却依然处于疲软状态。
2.金融业逐步开放带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国外银行和外来投资这的大量涌入,外资在我国迅速实现了数量的增加及资产规模的扩大,我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中,外资银行和外来投资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角色。
3.利率市场化带来净利差收入的减少。现阶段,外币贷款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以及部分小额存款利率已经放开,在货币市场上,央行票据、国债在整个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回购利率也已实现了开放,同时人民币利率改革发展到“存款利率规定上限,贷款利率规定下限”的阶段。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走势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将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
4.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巨大的挑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是由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其中指出将在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一举动说明我国人民币正式开始了国际化进程发展道路。
(二)现阶段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
1.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加深和改善。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很多断点。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供需不协调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也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优化与发展。
2.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将进一步扩大和成熟。例如我国企业资本运营问题,我国企业中由于长短期限不匹配、投机股市等现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很多知名企业由于运营资本的问题而无法抵抗金融危机而破产。
3.金融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次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金融业以及企业造成了严重后果鲜明的暴露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其弱点。
三、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1.以经济稳健发展为前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现阶段,首先,我国应当积极调整投资结构的构成,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的构成,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从而提升我国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其次,优化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投资于消费比例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活力与生命力,我国应积极协调投资于消费的比例,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者,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和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从而通过保障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经济整体的活力与竞争力。
2.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尤其要改变和摆脱既有思维方式束缚和路径依赖。同时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而求得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牺牲换取经济发展。
3.将“中国制造”逐渐发展为“中国创造”。通过狠抓品质管理,提升产品整体科技含量,来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4.在调整中持续实施扩大内需策略。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宽广,内需的增长是我国应对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的重要策略。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要着力保持扩大内需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持续性,通过内需的提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的生命力,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金融危机启示我国经济发展中应积极拓展全面的国际市场。我国拓展国际市场需要积极推动与相关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谈判,通过这些谈判,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元庆.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金融论坛,2006.
[2]詹向阳.新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N].金融时报,2009-11-02.
[3]郭田勇,陆洋.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3).
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2008年8月爆发的“次贷危机”。美国人购物尤其是购买住房等高档商品,大多采用抵押贷款方式分期付款。事实上,美国借贷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借贷消费也曾经受到清教伦理的谴责,经受过社会文化的挑战。但上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消费方式逐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而且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久而久之,美国人崇尚超前消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他们手握信用卡尽情购物、疯狂消费,却似乎忘记了“欠债还钱”这个道理。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美国房产价值逐渐蒸发,现在有近1/6的美国房主背负的房贷要高于其房屋本身的价值,这也增加了拖欠偿还按揭贷款的可能性,从而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2、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
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含辛茹苦地过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搬进去只住了一天,就死了。而一位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一辈子住得舒舒服服,在她临终的前一天,终于把贷款还清了。这个故事在中国刚刚出现商品房的时候,为推动中国的房地产还有金融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少的刺激作用。时至今日,贷款买房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一次性付款购买商品房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还难以做到。而随着金融危机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蔓延,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报道也在不断出现:许多企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企业掀起裁员潮;工作越来越难找,即便对今年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媒体最新报道,截止今年7月日,经多方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在许多行业,加薪开始变得遥不可及;随着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的热情也在不断降低。总理今年1月28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据媒体上报道,仅广东一个省,在2008年10月份就垮掉了8万多家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型企业;另一个事件恐怕就是武钢前期出台的裁员减薪计划了。国有企业率先扛起了裁员减薪的大旗,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恐怕更多的是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
3、减少与防范金融危机的思考
如果那位“美国老太太”有“中国老太太”一半勤俭持家的态度,贷款消费悠着点,量力而行,美国的金融危机或许就不会爆发了;而如果那位“中国老太太”有“美国老太太”一半提前消费的理念,存一点消费一点,量入而出,生产的东西自己也可以享受一部分,内需也就强起来了,我们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或许就更强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然在持续,这也为置身其中的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与思考,为减少金融危机的危害并更好地予以防范与抵御,笔者建议: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作为国人长期传承的一种消费文化,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健康发展。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所以,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心血来潮,避免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而后悔不已,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所以,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古人云:“先天人之忧而忧,后天人之乐而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句,作为中华美德的一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思想与消费观。虽然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国外的一些思想与消费观不断冲击着国人,并在国人心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作为主流思想,代代相传的美好品质,并不会因时间流失而改变,相反在与各种思潮的较量中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凸显优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等《金融海啸中的那些人与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
[2]孙飞赵文锴《金融风暴启示录》新世界出版社2008.12.
[3]《第一财经日报》著《拯救全球金融》中信出版社2009.1.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1. 前言
08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也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企业通过裁员、降薪等方式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宏观方面讲,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人才的使用效率;从微观方面讲,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创造和谐的生产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企业应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金融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危机
2.1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企业的订单减少、效益下降,企业举步维艰的经营现状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凝聚力的下降。金融危机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自身的前途命运都心存疑虑,既要担心企业会不会破产,又要考虑自身会不会失业,无法专心工作。裁员也是降低企业凝聚力的另一原因,企业大量裁员,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影响企业和团队的稳定性【1】。此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的冲击,企业通过减少员工的娱乐和差旅费用降低企业资金自出,降低了存留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2.2加大了员工管理的难度
企业面对金融危机被迫采取的裁员和降薪等应急管理手段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压力和考验。一方面裁员行动给企业员工带来打击和恐慌的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纠纷,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降低了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2】。另一方面降薪行动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利益,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困难。由于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绩效管理,造成薪酬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在绩效和薪酬管理中操作难度较大。
2.3加大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难度
为了迎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企业根据世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风云变幻不断改善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目标,随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金融危机的危害性无法估算,企业在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时缺乏科学性和确定性,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开展也困难重重。
3. 应对金融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策略
3.1更新理念,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面对金融危机和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企业要想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并实现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更新管理理念。传统的、粗放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有效开展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积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裁员、降薪等行动制定可靠地制度保障,保证裁员和降薪行动顺利开展,降低企业成本。
3.2加快改革,实施高效的激励和绩效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逐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推进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形成。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积极推进薪酬变革,实施高效的激励和绩效管理制度。一方面企业对员工和集体进行激励,以高额的奖金刺激企业员工努力获取订单,不断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改进企业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员工个人的考核机制,实现绩效考核的全员化和精细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企业员工打造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绩效。
3.3加强培训,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
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优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选聘最优秀、最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保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另外企业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既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工作技能,也要注重对员工进行世界经济形势的宣传和教育,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3】。此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合理性调整,在健全的裁员制度的保障下,削减部分员工,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优秀人才的引进。
3.4重视文化,积极地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企业凝聚力的下降,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积极开展企业文化,重塑企业形象,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意义重大。企业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积极进取的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员工,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维护企业和个人的整体利益。
4.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意义重大。在市场经济下,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婷.浅谈金融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29),201.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有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的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金融危机下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
根据金融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分析归类,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针对金融危机影响的领域和服务行业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空前的信用灾难和货币灾难在无形中吞噬了人的正常生活。在这里,我们将分别举出必要的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增减的必要讨论。各层级会计人员应充分履职,提高制度执行力。对于整体的管理制度而言,执行制度、操作制度及完成服务项目的都是个体行为,因此要求会计人员自身做到充分履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不慌乱,时刻保持头脑冷静,恰当的分析和处理数据和第一时间信息,将变得非常重要。会计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时间、程序和性质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设计,已使从个体做起,完善整个体系的应对金融危机所结成的网络。加强人员管理,防范道德风险。无论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意识形态,人性的本质不会改变。金融危机下会有两个层面的暴露:私欲主义和集团主义的极端对峙。各层级会计人员充分履职是在整体的监察、监督和管理制度下能够掌控的,但是单个的个体永远是能动的,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对人员管理的加强,也就是监督体系在大的人为灾难面前的强化,也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出于隐性的考虑,道德危机也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极端爆发。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在总体上造成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最大的就服务行业,而尤以银行业为最。在金融危机期间加强服务管理,用人为的智商控制隐性的灾难持续性危害就是最好的应对手段。以上三点措施为防止、防范、主动改变三个层次的分析,也是我们从理性出发,能对金融危机所造成冲击的最好回应。
新自由主义恶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下,拉美国家纷纷实行经济改革,普遍推行私有化,降低进口关税,放开对利率、价格和汇率等方面的控制。阿根廷就是在私有化浪潮中,用几年时间把几代人挣下的国有资产几乎全部卖掉,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也转让给私人经营,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家可支配的资产微乎其微。与此同时,拉美各国又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出口、提供就业等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努力。更为糟糕的是,在教育、公共管理、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体系建设上过多依赖外部资本。从而使国家财政赤字增加,失业人口增多,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民怨鼎沸,社会动荡。金融危机前,拉美国家的失业率甚至攀升到了30年来的最高点。可以说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和迅猛的私有化浪潮,是导致拉美国家金融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外债导致金融易位
美洲开发银行研究部首席顾问爱德华·多劳拉认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在拉美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结果并非最初预料的那般美妙”。
尽管金融自由化能够促进储蓄和改善资金配置,对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金融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应当谨慎把握,对改革的体系、时机、程度务必周密考虑。否则,金融自由化将对金融机构、银行监管部门和整个金融体系形成严峻挑战。
因为,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过度的风险偏好会为不良信贷风险融资开启方便之门,并最终造成大量不良贷款出現。如果金融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再同步进行,信贷扩张必然可以通过外资流入来筹措资金,或者由银行通过增加对国外的负债直接引入外资。结果,这种战略使该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流动性的冲击。
可以断言,金融资产过分外资化容易造成金融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因为外国银行和外国投资者的特点是有福共享,有难不同当,见利趋之若鹜,一有风吹草动拔腿就跑。在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中,外国投资者一夜之间抽逃的资金就多达200多亿美元。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极大地削弱了拉美国家的金融实力,加大了金融危机程度。
我们可以发現,拉美金融风暴的多发区都是债台高筑、外债负担沉重的国家。巴西外债总额达2500亿美元,每年偿还到期外债和利息就需要470亿美元;阿根廷外债1423亿美元;只有230万人口的小国乌拉圭的外债总额也达到9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金融危机前,拉美国家的外债已接近8000亿美元。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高,不仅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内投资,更重要的是使国外资本成为国家金融生态的主体,从而使国外资本左右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进而影响到金融形势的稳定。
调节机制缺失导致金融危机
长期以来,拉美国家奉行僵硬的货币局汇率制度。由于美国奉行强势美元政策,因此,拉美国家货币币值长期被高估,从而打击了拉美国家产品国的国际竞争力,弱化了拉美国家金融环境改善的机会。
同时,由于拉美国家长期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造成其法律制度一直处于飘摇之中,影响了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