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个人知识管理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0 14:4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个人知识管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个人知识管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社会 管理工具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它把个人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以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系统规划和组织,有计划地建立起个人专业知识体系,从而可以持续地学习、更新、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工作竞争力。

一、个人知识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方法论在个体中的应用。它需要收集、分类、存储、检索个人知识,是一种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

    Dorsey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Frand和Hixon认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Skyixne认为: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他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所述,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信息,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它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

    个人知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知识收集、整理、应用习惯

    随着所需管理知识资源内容的增多和类型的复杂,有计划地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系统地收集、加工、整理相关的专业知识资源,选取改变物质世界的知识,挖掘因做某事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技术、技巧和能力方面的知识,可以养成收集、分类、整理、加工和应用知识的良好习惯,使个人知识网络更加科学化、条理化。

    2.有利于提高个人工作绩效

    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库,快速搜索专家、专业机构、服务机构和资讯网站等个人知识网络,“知道谁能做的知识”和“知道哪里有的知识”,让思维得到最大的连续性,有效地提取、组织、利用所需专业知识资源,可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提高个人实际工作的绩效。

    3.有利于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和竞争力

    通过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对个人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并对自己的重要知识行为、活动进行记录,有利于个人更好地认识、运用事物的规律、原理等知识,掌握“是什么的知识”和“为什么的知识”,帮助个人有效地运用个人拥有的经验知识实现可持续性地学习、更新,提高个人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升自己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会涉及个人知识的获取、组织、加工、交流、评估、创新等。

    以下几种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习者高效率地整合自己的知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1.检索信息的方法

    检索信息时,首先要确定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技巧。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检索信息的技巧既包括技术要求很低的提问和倾听回答的技巧,也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的技巧。为充分掌握检索信息的技巧,个人有必要掌握搜索的概念、布尔逻辑等搜索的技能。

    2.评佑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指个人可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指个人必须能判断这种信息与自己遇到问题的相关程度。评估主要从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及相关支持等方面来进行。可信度一般根据作者的可信度、质量保证依据、元信息等来判定。准确度可从时间界限、综合全面性、信息面向的对象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来确定。相关支持则是指信息文本的索引目录、参考文献等。

    3.组织信息的方法

    组织信息需要过滤无用和相关度不大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存储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有效组织信息的原则是:无论环境怎样,组织起来的信息应该便于有效的利用。这种方法会牵涉使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信息组织起来。在手工操作的环境中,可用文件夹、抽屉和其他方法来组织信息。在现代高科技环境中,可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或者用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来组织信息。

    4.分析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种分析软件模型的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5.表达信息的方法

    通过表达信息,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华。信息的表达,无论是通过PowerPoint、网站还是通过文本,大部分工作应该围绕如何让他人理解、记忆、能与自己互动等来进行。  

6.保证信息的安全

    保证信息的安全涉及开发与应用各种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方法和技巧。常用的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都是保证信息安全常用的方法。

    7.信息协同的方法

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认知情况;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10703

作者简介:刘洋(1988-),女,河南新乡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胡玉婷(1990-),女,湖北随州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0引言

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个人、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宝贵的资源,如何对教师知识的获取、存储、交流、共享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获取新知识,进而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有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其教学的效能。

1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

何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是台湾学者陈美玉率先提出的,她是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观点出发,强调教师必须强化个人专业实践知识的获取、吸收、组织、管理、创新与活用能力,掌握多变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位具有实践智慧的专业教师\[1\]。关于什么是教师知识管理,梁占华等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运用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2\]。台湾学者孙志麟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效地对知识进行获取、组织、储存、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的连续过程\[3\]。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体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知识进行获取、存储、交流、共享、应用和创新,以系统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应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学校是一个知识的大仓库,而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来自于教师,教师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于教师整个团队以及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都有迅速提升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于2011年10-11月针对武汉市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采取不同学校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为纸质版和网络版。纸质版共发放110份,有效回收105份;网络版共发放11份,有效回收11份。有效问卷共计116份。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师对知识管理基本认知情况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现状。以下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教师对知识管理的基本认知情况调查

(1)从表1显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只有15.6%的教师“很熟悉,还使用过相关工具”,超过 60%的教师对知识管理工具只是有一定的了解,还不曾使用过相关工具,10.6%的教师“没有听说过”。这说明虽然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知道或者听过知识管理,但极少人真正懂得知识管理的科学概念并能非常自如地应用知识管理工具,大多数教师其实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已经在使用知识管理工具了,但只是一种“跟潮流”,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做知识管理。虽然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已经有所普及,但知识管理概念还没有被中小学教师普遍认知。

(2)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都很关注自己在教学、学习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知识管理,对于将知识管理运用实践的意识很强,对自身知识进行管理的觉悟很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结合表1我们不难发现,能将关注与理论学习联系起来并付诸实践,并能有效应用工具进行知识管理的教师很有限。因此,中小学教师对于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素养还有待提升。

(3)调查结果显示Word文档是最多被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为知识管理工具的,其次是博客。相比之下,选择谷歌文档、思维导图、OneNote等专业的知识管理工具的教师则很少。Word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这种工具对教师信息素养要求不高,被教师群体普遍使用。然而,Word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很少能通过网络共享,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不利于教师之间知识的传递、交流与分享。

(4)从调查中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专业化发展的愿望很强烈。有106位教师(91.4%)表示愿意尝试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反映出调查的中小学教师总体上还是希望利用知识管理促进专业发展的。

2.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现状调查

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现状,主要从知识管理的3个方面来调查,即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交流共享,调查结果参见表2。

2.2.1知识获取情况

教师要进行知识管理首先需要知道在教学和工作的何种时机获取知识,以及采用何种技术去获取知识。表2调查结果显示,有32.8%的中小学教师平时主要会通过浏览学科专业网站来获取专业知识,并把获取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这说明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获取知识,但是仍有27.6%和24.1%的教师是通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和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的,这说明传统的听课评课以及阅读专业书籍仍是教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3篇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 高职学生 信息素养 显性化管理 双模型结构

当今时代,知识已成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从而更新和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以及应变和创新能力。因此,个人知识管理将作为个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方法,需要教师耐心地针对个体特征,进行特长分析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自身的爱好和现有知识构架,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设计自身的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合理定位,化弱势为强势,在职教过程中扬长避短,学得一技之长。

(二)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

高职生虽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差距,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动、爱表现自己“才华”,渴望受人尊重的天性。

(三)知识缺乏系统性,隐性知识有待显性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公关协作、法律法规等知识。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较为零乱,缺乏系统性,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使之显性化,都需要一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二、高职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及时更新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现代社会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到5年左右,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只有不断学习、使用、创造、更新已有知识和技术,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高职学生将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中间层次人才,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特别是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他们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将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知识的方法,是很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

三、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低,表现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差,不会利用网络和光盘获取信息。针对高职学生的这种特点,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一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二是开设信息检索课。三是加强图书馆建设。

(二)注重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管理

高职学生应该把隐性知识的管理放到第一位,善于挖掘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知识打下基础。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隐喻、类比以及建模来吸纳新知识,并逐渐培养自己运用新知识拓展独具特色的经验与策略的能力。

(三)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构架

知识系统构架,简单地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构架。系统的知识构架有助于有效地储存和快速索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构建合理的知识系统构架,首先,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以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其次,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有助于储存、组织、标记、注解、共享与他人协作知识资源。最后,建立个人的知识库。

(四)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双模型结构

搭建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有利于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其方法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信息一知识”模型,一种是“独立模型”。在“信息一知识”模型中,知识的产生是依据“数据一信息一知识”的顺序进行的,知识解决方案处在数据、信息、知识结构的最顶层,学生将信息综合之后得到知识,反之,知识分解为信息(当知识被解释了之后,它就成了信息)。在“独立模型”中,学生并不需要信息层来做铺垫,也能得到一个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总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成功都是极为重要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比较复杂的因素。在实践中,高职学生可以总结个人知识管理有效的方法,并多与他人交流,在知识运用和创新上找到更多机会,更大程度地发挥出个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5~36.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学科联系人

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努力成为知识管理者和知识专家,以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服务。因此,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帮助高校师生用户解决专业所需的各种知识。随着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演变,对于学科馆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要求不断增加,其不仅要提高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信息素养,完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以实现自身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价值所在。在国外,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早提出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1998年清华大学最早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已在国内百余所高校实施。笔者将对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析高校学科馆员应具备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1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涵义

知识管理学说起源于20世纪末,最初体现在管理学领域,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提出。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范畴领域至关重要的要素。近年来,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日益深入,业界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教授PaulA.Dorsey提出的。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均未能达成共识。因此,高校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也必然无法统一。但对于高校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大致可以理解为高校学科馆员自身具备一定知识水平,掌握新时代新计算技术,对高校学科馆员所负责相关学科的资源进行系统地采、抓、整和存,吸收为自身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实现自身显性知识的创新,最终向学科信息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知识服务。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是以学科馆员自身为主体,以专业学科信息为基础,以定向学科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实现专业学科资源有效传播为目的,来提高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创新,开展多元化的学科知识服务,使高校学科专业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和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

2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与实践

在美国图书馆协会2001年编制的学科馆员工作指导书中“学科馆员”的定义为:“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组织。随着学科馆员的不断发展,21世纪数字环境下学科馆员定义可以理解为:熟练掌握计算机等新兴媒介,具备一门或多门学科专业背景,了解用户的专业资源需求,提供给用户专业且精准服务的图书馆员。国外一般称之为“学科专家”或“学科联络馆员”,国内一般称之为,如“学科馆员服务”、“学科联系人”、“学科联络员”等。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出学科馆员工作制度,将学科馆员称之为学科联系人。按照学校学科群设置及学科特点,将23个学科联系人设置人文学科、经济学科、社会学科、法政学科、理工学科和机关等6个学科服务组,负责14个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并聘请图情教授指导学科联系人的具体工作。图书馆要求学科联系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综合的专业背景,将学科联系人实施分散式管理,也就是说将学科联系人分布在图书馆各个部门,提供多对一的学科服务。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联系人个人知识管理在其具体学科服务工作中实践情况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科信息联络、学科资源建设与宣传、学科用户培训、学科信息导航、学科动态跟踪。2003年,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信息联络员制度。2004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在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下开展专业学科服务。依据本校专业特色及图书馆业务分配,有10名学科馆员专门负责所在院系的学科服务,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开展嵌入式教学等服务。2008年,沈师馆制定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使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迈向了新高度。

3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应具备技能

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是保证个人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综合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21世纪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具备6种技能,每种技能的实现与各种技能之间的结构可用以下图形结构表示。高校学科馆员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具备的6种技能分述如下。

3.1信息、知识检索技能

信息、知识检索技能是高校学科馆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首要技能。检索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直接获得相关学科信息、知识,即通过与其他馆员进行口头交流、熟悉馆藏概况、充分利用国内外搜索引擎、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科馆员要掌握娴熟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巧,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检索全方面信息,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学科前沿信息。

3.2信息、知识获取技能

知识获取指学科馆员通过一定检索方法获取显性知识和提取隐性知识。首先,学科馆员作为某学科的信息专家,他们要不断地学习与参加新技能培训,更新隐性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显性知识水平;其次,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领悟不同群体的隐形知识(经验、技能、诀窍),反思及实践,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后,学科馆员要熟悉本馆的全部馆藏资源,学会从新型媒体中(WiKi、RSS、微信等)及时捕捉相关学科用户所需的有价值信息。

3.3信息、知识组织分析技能

新媒体视角下,学科馆员不仅要从无序的海量信息资源中检索和获取有用信息,还要具备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能力,过滤无用和庞杂的信息,对需求的专业学科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中抓取学术价值高的学科资源。通过对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分析模型,利于日后用户所需专业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3.4信息、知识共享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缩减获取资源时间;激活学科馆员显性及隐性知识,共享信息、知识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具体学科工作中要做到两方面:把获得信息、知识充分运用于服务用户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显性知识的隐性化;积极主动把自己了解的信息、知识与同事、师生用户进行交流,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只有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转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知识有效传播与共享。

3.5信息、知识的安全与协同技能确保信息、知识安全是学科馆员实施技能的前提条件

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技巧和方法,如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数字信息、知识的保护技术包含数字水印、数字加密和数字权限等。保证信息、知识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实现新媒体视角下的信息、知识协同。信息、知识的协同是保障学科馆员及时回复用户专业资源,如协同工具QQ、FAQ、微信等;利用FTP资料库上传与下载相关学科的最新数据、文档资料,保证用户信息、知识利用的方便快捷。

3.6信息、知识创新技能

高校学科馆员信息、知识的创新能力是其个人知识管理价值的终极体现。学科馆员能熟练掌握检索技巧,精准、便捷的获取学科用户所需的资源,实现自身知识与新知识的融合;能吸收、借鉴他人的隐性知识弥补自身的能力,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能保证信息、知识的安全与协同,实现信息、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通过不同技能的融合,不断激发创造新的知识技能,使学科馆员能做好信息、知识导航,建立专业特色知识库,提高学科专业个性化知识服务。

4结束语

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是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每个学科馆员从信息、知识的检索、获取、组织分析、共享到创新是其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不断完善的组成体系。因此,随着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学科馆员的职能也有所转变,体现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合作;工作重心从以学科为主的馆藏建设向以学科为主的用户服务转变;学科馆员要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以做到与教师、科研人员合作的全过程。只有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日益提升,高校学科馆员逐步开展定向的学科用户服务,才能在高校学科发展建设与教学科研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为青.高校图书馆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127~128.

[2]邱锦.高校学科馆员知识管理实例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信息,2012,(4):410.

[3]高雅佳.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4]李梦诗,宋雪雁.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模式述评[J].情报科学,2016,(3):173~176.

[5]王黎.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导,2016,(6):158~161.

[6]董绘丽,焦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9,(4):43~45.

[7]孙小丽.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及能力培养[J].图书馆论坛,2012,(2):57~60.

[8]岳庆荣.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10):137~139.

[9]周宇.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620~621.

[10]蒲放.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179~181.

[11]王晴.“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的网络调查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2):9~14.

[12]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EB/OL].http://www.lib.ruc.edu.cn/webs/show/notice/53/8.html,2016-12-25.

第5篇

【关键词】自媒体;个人知识管理;知识交流;个人知识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信息的匮乏,而是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泛滥的信息世界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媒体和个人知识管理

(一)自媒体及特征分析

自媒体是普通民众以一种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身份,运用现代化手段,想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和。

1. BBS。意为“电子留言簿”,也叫做“论坛”。BBS为公众进行话题讨论提供了便利,相比面对面的交流,BBS的交流少了顾虑,可以畅所欲言。

2. 博客。英文“Blog”,意为“网络日志”。网民以个性化的信息来面向大众传播,有互动性。通过交流思想、共享信息,对知识管理得以实现。

3. 播客。由英文“Podcasting”翻译而来,是利用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也叫聚合内容)技术传播视频文件的一种传播方式。

4. 公民新闻网。公民新闻网的内容不是由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们采写,而是由“公民记者”来提供的,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记者”。新闻生产模式因此发生了变化。

5.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通过WEB、WAP等组建个人社区,以精炼的文字传播信息,实现即时分享。

6. 微信。微信是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通过手机联系人、QQ联系人组建通讯录,以文字或语音传播信息。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PKM)是指个人对知识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获取、筛选、整理、存储、学习、交流、运用、创新等方面。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可以逐步整合个人的信息资源,建立并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创新的管理过程,致力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增强个人竞争力。大学生正确掌握应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大学生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据相关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做的90%的所谓“创新工作”是重复工作。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1/3的实践用在了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造成个人工作中效率低下是因为没有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大学生更应如此,大学生进行知识管理很有必要。

(一)现代社会的信息超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正是这一情形的逼真写照,大学生不知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知识,已经拥有的知识不知如何管理和有效地提取利用,造成了信息的浪费。随着大学生已经掌握和需要进一步掌握的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大学生要解决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的问题,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网络时代信息素养的要求

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在《教育信息展望》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个体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将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结合起来的应用能力,信息道德意识,信息再创造能力。”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使学习成为更具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

大学生要想符合网络时代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必须具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技巧。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管理者,只有学会了有效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进行批判性思考,熟练使用各种技术,才能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三、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个人知识管理准则

一是简单而有效原则,个人能够根据知识管理方法独立对知识进行管理,并能感受到这种管理的效果;二是经济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所需要的消费应在大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二)明确自身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与获取渠道

要实现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知识需要与获取这些知识资源的渠道,大学生可以对所需的资源进行分类,并思考获取这些资源的渠道及如何实现,大学生要建立起稳定的、符合自身需要与习惯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个人知识资源库

知识获取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存储,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地提取。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库,在自媒体时代下选择网络化的管理工具,如上面提到的微博、博客。因为以往的手写形式很难实现对知识的系统化、层次化的管理,而且手写文件的保持也很难实现安全化和永久化。微博和博客这些网络化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建立健康友好的人际网络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学习交往和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在学习交往中,大学生主要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获得学习信息、学习方法等,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大学生可以扩大视野,提高能力,逐渐形成对自身和他们的正确评价与定位。

四、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思考

知识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我们必须时常通过管理工具来持续更新陈旧的知识,汲取新的养分。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因素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工具也是如此。关键看使用工具的这个人的想法和意愿。怎么样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工作关键还是看人,人是关键因素。

(二)多种知识管理工具协同作用

由于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多、知识面广,不可能使用一种管理工具就能够解决学习上的所有问题。为了能有效的管理知识,通常要使用不同的知识管理工具协同作用。

(三)网络安全性

网络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工具选择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口碑好的、比较有实力的。这样个人的重要资源不会消失,为安全性提供保障。

(四)资金

作为大学生,资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选择工具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免费或者绿色版的软件或网站。

五、结语

在自媒体时代,利用知识管理工具来进行知识管理是信息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全新手段。大学生应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重视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借助必要的知识管理工具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将个人知识管理的有关方法有效地利用到职业、人生规划当中,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竞争能力,为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时宇石.论自媒体条件下媒介素养教育[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从),2008:92-93.

[2] 邢方,张林.网络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64-166.

[3] 尹元花,孙宁,杨凯.Wiki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成长,2010:38-39.

[4] 王亚楠.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基于大学英语的学习[J].成才就业,2011:9-10.

[5] 赖伟权.当代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90-92.

[6] 王佃冰.“自媒体”语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定位[J].学周刊,2013:12-13.

[7] 李凯,梁浩明.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J].学术平台-新闻教育,2012:125-12.

第6篇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表

1.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的看法 人数 比率

关注专业发展,并致力于教学实践 46 65.41

听说过,但不太关注 20 28.77

不太清楚 4 5.82

2.您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是否满意 人数 比率

满意 3 4.18

一般吧 28 40.00

不太满意 34 48.77

很不满意 5 7.05

3.您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制定有无计划? 人数 比率

有具体的发展计划 3 4.39

有过想法 45 64.49

还未考虑到该 8 11.23

没必要考虑该问题 4 5.61

4.您的专业发展的动力及来源(可多选) 人数 比率

学习专业知识 44 62.43

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35 50.43

获得教改等方面的新信息 35 50.00

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 35 48.72

硬性规定,强制参加 21 28.86

对新知识感兴趣 31 45.24

评职称学历需要 21 29.86

涨工资需要 15 22.16

完成职称评审对继续教育的要求 33 46.51

提高个人的声望及社会地位 11 14.35

其它原因 6 8.57

5.目前您的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可多选) 人数 比率

行政部门欠缺相关政策支持 23 32.86

学校不支持 27 36.58

工作压力 33 45.82

基础不好,往上发展困难 15 19.56

家庭阻碍 19 29.36

时间不足 26 37.14

个人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 34 48.57

经费不足 21 30.00

其它 12 17.14

6.专业发展过程中,您需要得到哪些支持(可多选) 人数 比率

增加培训机会 35 48.77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43 62.27

增加课题研究的机会 42 61.13

提供进修的机会 35 47.84

为教师多提供支持帮助 35 48.97

从上表来看,中学教师是非常注重专业发展的,而且他们对自身当前的专业发展情况满意度并不高,其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中学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而工作压力和个人意志力则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专业发展的追求可以促使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而且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体性与特殊性从某些方面来说可以弥补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例如,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绝大多数来自于繁重的课时,个人知识管理的便利性可以让教师在自身学习上节省更多的时间;而且个人知识管理方法途径较多,像博客、QQ等既是学习的工具,又可作为娱乐的方式,所以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在中学教师这样群体中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梁,张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7):95-96.

第7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知识管理 地理教学

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企业文化管理,并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决策理清了思路,大大提了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个人地理知识管理,可以让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可视易懂,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脉络,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对已有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萃取和加工,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并进行共享与交流,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再创造,形成新的知识,进而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最佳决策能力,并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和积累、加工和处理、展示与共享、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融会贯通的个人内化的知识信息系统。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组织和表征知识的过程中让左右半脑协同运作,形成以树枝形向处延伸的一种发散性思考的思维,是可视化地展示思维过程,以充分开发人的全脑,启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知识管理,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应用和创新的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三、地理教学中基于思维导图的个人知识管理

1.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是个人知识管理最基础的环节,也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加之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高效地获取和积累知识。基于思维导图的笔记方法,通过在图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笔记,可以快速地记下重点内容,用直观图示模拟大脑思维进行过程,全景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思维导图的记笔记过程中学生同时进行着积极的思考,能够加强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仅易于清晰地理顺学习内容进而进行知识萃取,同时笔记中又保留着学习中思维过程的痕迹,便于回顾和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2.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系统框架的建构。在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基础上,可利用思维导图将获取的错综复杂的地理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全景存储,形成体现大脑思维过程的知识系统框架。经过思维导图制作的知识结构再现了思维发散的清晰的逻辑过程,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中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原先建立的知识体系框架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这对过后快速高效地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逻辑地组织与展示、综合地分析与共享等知识管理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显性化。知识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所谓的隐性知识,又称灵感知识,指的是隐含于头脑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非系统性知识。只有把这些隐性的知识外显化,才能将其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展示与交流、传播和共享,最终达到知识的传承和利用。利用思维导图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用图像、色彩、线条等记录其产生的思维过程,并将其与相关知识链接在一起,使这些知识易于被挖掘出来,并通过思维过程的再现,在交流过程中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使错综复杂的地理信息清晰可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将隐性知识可视化和外显化的效果。

4.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再生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地理知识的管理,能通过知识系统的全景展示把握知识系统的整体,从而聚焦于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为高效解决问题提供前提。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创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风暴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应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管理应用于现代地理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教育的革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周松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析思维导图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

[2]颜艳艳 冉纯洁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9,(14)。

[3]魏方田 思维导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导刊,2009,(06)。

第8篇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

1概念界定

在传统的管理学三层含义中,第三层含义指: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条件下,组织都会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而环境则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组织管理学理论日益成熟之际,管理学家意识到:管理学虽建立在对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上,但员工反而被局限在单个组织中而被当作组织人来对待。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使得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前文提到的知识管理是指广义的知识管理,当人们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而需要将个人拥有的资料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时,则需要引入个人知识管理(PKM)这一在国际上流行的理论。PKM是指个人在日常活动中收集、分类、存储、搜索和共享知识的过程(Grundspenkis,2007),以及利用这些进程来支持日常的工作(Wright,2005)。它的产生来自智力工作者对个人提升日益增长的需求(Smedley,2009)。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方法,而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方式(Pollard,2008)。

2理论延伸

PKM集成了个人信息管理的思想,但侧重于个人技能,并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不同的学科,如认知心理学、管理和哲学等来获得输入(Pauleen,2009)。从组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一研究已发展到扩大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组织边界渗透性的领域。从元认知的角度看,它比较了基于能力和效能在内的人类认知的各种方式(Sheridan,2008),它是一个发展中的研究领域(Pauleen,2009)。近些年来的研究已经开始探讨“个人知识管理在Web2.0技术背景下的潜在作用”(Razmeritaetal,2009)。

3已有研究成果

多西确定了PKM的几个重要方面:信息的检索、评估、组织、分析、表达、安全和协作,提出了21世纪智力劳动者必须掌握的7种PKM的技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有选择地使用。赖特的PKM模型则包括了4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分析、信息、社交和学习。分析维度包括演绎、构想、应用、创建和语境化的能力。信息维度包括获取、评估、组织、整合和信息沟通。社交维度涉及寻找、合作、直接社交网络和间接社交网络的同步发展、对话等方面。学习维度包括扩展模式识别和意义建构的能力、发展新知、提高自我并惠及他人。在野中郁次郎等关于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中,知识可以是隐性或显性的,并且这2个方面可以互相作用而生成新的知识。知识既然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那么PKM也应该可以分为显性的知识管理和隐性的知识管理,将显性的知识内化到个人知识体系中,经过大脑的处理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外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斯梅德利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利用专家建议和社区实践来帮助个人知识的创建。PKM也可以分为2个主要维度:个人知识和个人管理(Zhang,2009)。他将PKM模型发展为组织知识管理(OKM),并将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属性”和“管理”作为这一理论的重要两轴。这些组织化和个人化的知识通过OAPI进程(Organizationalize-Aggregate-Personalize-IndividualizeProcess)进行交互,这样,组织化的知识通过个性化进程转为个人知识,而个人化的知识通过聚集处理转化为组织知识。米塔尔(Mittal,2008)认为目前的知识管理理论是由知识创造、细化和执行、转型、话语所组成的循环。现代的组织因为不同的地域造成的多样性问题在专业的工作日益凸现,所以一个合适的知识管理体系必须适应这种多样性并反映到过程中。组织能够获得、分享和应用合适的知识系统是其在知识经济中竞争获得成功的根本。她的研究侧重于各种知识活动的所有者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创造价值,并且建议将某些类型知识习得行为输入组织的日常管理中从而促进组织的知识管理。米塔尔还进一步指出,知识的共享牵涉到知识在人群中的转移。组织不仅应保证所有的知识编制成文,而且也应该准备好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不同类型的知识共享,以促进将员工的知识共享至整个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通过人们在一起合作或在工作场所相互的激发来实现。显性知识是通过专业系统来整合专家和他们的知识资源(Snowden,1998)。知识是动态的,它通过人类的大脑来会意、创造、传播、融合、概括和解决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章是专业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之间最好的媒介(Zhuge,2006)。知识流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新知不断加入到生成的知识中(MacMorrow,2001)。传统上,知识储存分为内化的隐性知识和通过专家报告、演示文稿、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外化的显性知识。专业人士的隐性个人知识很难以文件和报告的形式存储,因此很难检索和访问。知识管理的重要前提是使知识和专门知识能够以明确的形式呈现,并能够融入学习组织的知识库中。知识管理强调能够使用先验知识来判断新信息的价值,并吸收和应用它以创建新的知识和能力(Alavietal,2005)。信息可以被分析以创建新的知识并使消息升值,导致下一步的行动。根据Oluic-Vukovic的研究,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为它通过合成数据和捕获不同来源的信息来促进新知识的创造,但具体是哪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对知识创造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目前还在探讨中。Ortrun在知识管理理论下提出了一个“软方法论”模型以解决访问和管理一种特定类型的知识:个人隐性知识。利用个人的能力来编辑和演示隐性知识是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一步。显性知识的表达框架就是文本。文本可以通过转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信息一旦由个人智力的内化变为知识,这种知识就是可以编辑和展示的,而且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展示的前提是深入的知识理解和更好地沟通效果。知识要外化必须借助于结构化和编辑,这样才有储存和展示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尽管PKM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和阐述,但其实质都是在于如何提升个人的能力。

4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PKM就是对个人信息管理(PIM)的新包装。Jones认为可以将个人信息作为一个有形资产进行管理,而个人知识不行。Snowden则声称大多数人不能在传统意义上进行知识“管理”,并主张意会,而不是用PKM进行思考。PKM的目的是帮助个人在个人、组织和社会环境中更有效率(Pauleen,2009),并且经常使用网络软件等技术来实现。然而,有人认为通过技术实现的PKM已经限制了它的价值和效用(Pollard,2008)。通常来说,知识的应用可以按照这些规则进行。首先,需要将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问题;然后进行第二步,也就是消化、吸收找到的知识,如阅读资料,向专家请教;最后建立模型,设计出比较及评价的方案,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便是完成对知识的应用。头脑风暴、专业会议、沙盘推演甚至聊天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的加工整理,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在信息时代,PKM必将成为知识工作者获取、管理、利用信息的全新、有效的手段,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有效的PKM可以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开阔视野,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儒,侯英,李红波.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1):32-35.

[2]李奕.数字化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孙富菊.企业知识管理和企业内部培训的关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88-89.

第9篇

第一条  为推动全市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体系,支持城镇居民购买(含建造、大修,下同)自住住房,规范个人住房委托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意见〉的通知》、《贷款通则》、《北京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办法》、《北京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是指由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所属分中心运用房改资金,委托银行向购买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交存人和离退休职工发放的贷款,并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财产抵押加第三人保证担保、财产抵押担保加购房综合保险、财产质押担保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有关各方:

委托人: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所属分中心;

受托人:受托承办房改金融业务的银行;

借款人:向委托人申请贷款的个人;

保险人:承保购房综合险或房屋财产险的保险公司;

抵押人:为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的借款人或第三人;

抵押权人:受托人;

出质人:为贷款提供质押担保的借款人或第三人;

质权人:受托人;

保证人:为贷款提供保证担保的第三人。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贷款对象。在本市购买自住住房,同时在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系统交存住房公积金的住房公积金交存人和汇交单位的离退休职工。

第五条  贷款条件。借款人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北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二、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三、具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有关证明文件;

四、提供委托人同意的担保方式;

五、符合委托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第六条  贷款额度。每笔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住房评估价值的70%,同时不超过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定期公布的最高贷款额。

第七条  贷款期限。贷款期限由委托人和借款人商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

第八条  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按照国家规定在住房公积金计息利率的基础上加规定利差。借款人按月分期还款。贷款期间遇住房公积金计息利率调整,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第四章  贷款程序

第九条  贷款程序。

一、申请

借款人到委托人处填报借款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户口本、身份证或其它有效居留证明;

2.购房合同或意向书等有关证明文件;

3.借款人所在单位同意贷款信函;

4.委托人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二、初审

委托人对申请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

1.核验借款申请表;

2.核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3.确定贷款担保方式。

三、调查

委托人初审合格后,受托人对贷款进行调查,并提出调查意见。调查内容包括:

1.购房行为是否合法;

2.抵押物或质物是否符合要求;

3.收入情况,是否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有保证人的,保证人的意愿以及是否具有保证资格。

其中,需进行抵押物审核评估的,由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认定的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审核评估,并出具报告送受托人。

四、审批和签订委托合同

委托人根据受托人提出的调查意见,对贷款进行审批,审批同意,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合同,然后由委托人签发委托贷款通知单。

五、签订借款合同

根据委托合同,受托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及相关合同。

1.采取抵押加保证担保的,须订立抵押合同和保证合同;

2.采取抵押担保同时购买购房综合保险的,须订立抵押合同和保险合同;

3.采取抵押担保的,须订立质押合同;

4.采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须订立连带责任保证合同。

以所购住房为抵押物但未办妥《房屋所有权证》的,在订立抵押合同前需签订《房屋所有权证收押合同》。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订立后,需要登记的,依法办理抵押物或质物的登记。

六、划拨贷款

借款合同生效后,委托人将资金划入委托贷款基金户,再由受托人按借款合同拨付。

第五章  贷款的偿还与收回

第十条  贷款的偿还。借款人的每月还款额不低于家庭月收入的15%(包括住房公积金中个人交存的部分)。

一、等额均还方式。贷款期限内每月均以相等的偿还额足额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N

            I(1+I)

    R=P*--------

                      N

            (1+I)-1

    其中:R=每月还款额;

          P=借款额;

          I=贷款月利率;

          N=按月计算的贷款期限。

    二、等比递增偿还方式。贷款期限内,逐年按同一比例递增偿还额,但每年年内各月均以相等的偿还额足额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N

          1        (1+I)*(D-I)

    M1 =-*P*-------------

          2                N            N

                  (1+D)-(1+I)

                        n-1

    Mn=M1 (1+D)

    其中:M1 =第一年月偿还额;

            P=借款额;

            I=贷款年利率;

            N=贷款期限(年);

            D=等比年递增率;

            n=还款期间某一年;

          Mn=第n年月还款额。

第十一条  贷款由借款人每月用现金偿还。还款期内,借款人可支用本人和配偶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还贷,也可由受托人与借款人所在单位依据借款合同签订委托代扣协议书,由借款人所在单位每月从借款人工资中代扣并偿还受托人。

第十二条  借款人可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

一、借款人应在预定提前还款日一个月前,书面通知受托人,该通知一经发出,即不可撤销;

二、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受托人按原期限利率和实际贷款的期限计算利息。

第十三条  在还款期限内,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偿还贷款本息的,在接到受托人发出的催交通知书后,必须立即补付欠交的贷款本息及逾期罚息。逾期罚息,以逾期额为基数,每逾期一天,计收万分之四。

第六章  贷款抵押

第十四条  作为贷款抵押物的财产,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抵押物的具体范围由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规定。

第十五条  借款人以所购自住住房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必须将住房价值全额用于贷款抵押。

第十六条  以房地产作抵押物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签订书面抵押合同,并到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的有关内容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抵押人对设定抵押的房地产,抵押期内必须妥善保管,负有维修、保养、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抵押权人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对设定的抵押物,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擅自处分。

第十九条  抵押合同至借款人还清个人全部贷款本息时终止。抵押合同终止后,抵押权人应按合同的约定,解除设定的抵押权。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解除抵押权时,应到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注销登记手续,在抵押期间,对设定的抵押物如造成损坏、遗失,由过错方承担责任并负责赔偿。

第七章  贷款质押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指质押为权利质押。采取质押担保的,出质人和质权人必须签订书面质押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应办理登记手续。质押合同的有关内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执行,生效日按第七十六条至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执行。质押合同至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时终止。

第二十一条  权利出质后,在质押期届满之前,质权人不得擅自处分。质押期间,权利凭证如造成损坏、遗失,由过错方承担责任并负责赔偿。

第八章  贷款保护

第二十二条  采取抵押加第三人保证担保的贷款,当借款人未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处分抵押物所得仍不能还清全部贷款本息、罚息及费用时,不足部分由保证人负责偿还。保证人须与受托人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第二十三条  采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当借款人没有履行借款合同时,由保证人履行借款人的还款义务。

第二十四条  借款人采取抵押加第三人保证担保和采取第三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在保证人发生变更或撤销等情况时,借款人须提供新的担保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九章  保  险

第二十五条  采取抵押担保加购买购房综合保险的,在贷款期间,保险单正本由受托人保管。借款人在承保范围内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由保险人负责偿还。

第二十六条  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借款人需在合同签订前购买房屋保险或委托受托人购买房屋保险。抵押期内,保险单正本由受托人保管。购买购房综合保险的不再另行购买房屋保险。

第二十七条  以房产作为抵押的,抵押期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

第十章  借款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八条  借款合同需要变更的,必须经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及有关各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签订变更合同。

第二十九条  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财产继承人、监护人或受遗赠人继续履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的,应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条  借款人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后,抵押物或质物返还抵押人或出质人,借款合同终止。

第十一章  抵押物和质物的处分

第三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抵押权人或质权人有权对部分或全部抵押物或质物进行处分,直至偿还全部债务:

一、借款人违反本办法之条款;

二、借款人连续六次未按贷款合同规定的时间还本付息或贷款到期逾期六个月仍未还清全部贷款本息、罚息及费用;

三、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内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继承人、受遗赠人或监护人,或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监护人拒绝履行借款合同之条款;

四、借款人中断购买房屋保险六个月。

第三十二条  抵押物属于房地产的,抵押权人处分抵押物的方式和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北京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抵押权人或质权人处分其他类型抵押物或质物的方式和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处分抵押物或质物所得扣除税费后,首先偿还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剩余部分退还抵押人或出质人。抵押物属以标准价购得的房屋时,处分所得高于届时标准价部分,须退还原售房单位。处分抵押物所得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受托人有权向借款人或其保证人追索未偿部分;处分质物所得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受托人有权向借款人追索未偿还部分。

第十二章  其  它

第三十四条  借款合同发生纠纷时,借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托人按《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对借款人追究违约责任。

一、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

二、借款人提供虚假文件或资料,已经或可能造成贷款损失的;

三、未经委托人和受托人同意,借款人将设定抵押权或质权财产或权益拆迁、出售、转让、赠与或重复抵押。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贷款合同进行公证的,发生的公证费用由要求公证的当事人负担。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