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0 14:4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科技档案管理;对策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深刻把握科技档案的特性,属于档案的一大门类,是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包含很多类型,例如: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磁盘等。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按照科技档案内在规律和相关标准,包含很多复杂的程序,因此将他们之间的秩序合理建立起来,为科技档案今后的管理和利用奠定基础。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渐发展成熟,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了向着信息化管理的过程逐渐迈进。因此,为了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且有效解决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逐渐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1 科技档案管理具有经济效益

通过对科技档案的运用,可以使科技档案信息在以尽量少的价值投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在这个科技生产活动中所体现的就是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并不是以货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科技档案所记载和反映的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效益的大小。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获取经济效益,例如通过提高生产率或者工作效率等方法;利用科技档案信息降低科研和生产的物质消耗;以及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创造更先进的科技成果,这是科技档案管理获取经济效益的三个基本原则。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启发思路、开阔眼界、节约人财物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有效利用科技档案的各种信息,力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由此可知,科技档案的管理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对科技档案的合理利用对于科学技术和生产活动的延深扩展具有重要帮助,利用科技档案获取经济利益是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实质。

2 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和科研单位忽视科技材料的作用

实际中有些企事业及科研单位只是一味看重结果,只关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实施,关于中间过程的科技材料的生成等步骤有所忽视,很多时候科技人员都会将关键性材料留下,只是移交一般性材料,甚至还有自己的代码代替可研报告中核心内容,这对科技档案的完整性与质量的保证都有不良影响,科技档案的实际价值也被大大降低。只要科技档案的完整才是科技档案质量的关键,有的企事业及科研单位,对科研课题计划的落实非常重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科技档案的形成是靠科技文件的平时积累这个实际情况,因此对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和作为档案归档保存却不够重视,由此可能会导致技档案资料泄密、失密等严重问题,这些损失都是不可估计的。

2.2 科技档案归档存在问题

由于一些单位的档案法制观念薄弱,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比较差,所以存在不少科研人员总想把科研成果据为己有,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用完之后也不归档。有时候也存在偷梁换柱的情况,在实际归档时没有被发现,表面上看,许多科技成果的文字资料、图纸资料等都比较齐全,但实际上这些科研项目的关键环节的尺寸、工艺、配方等方面已经存在很多问题,被偷梁换柱的情况时有发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散落在科研人员手中。因此档案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档案本身的利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所以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2.3 很多单位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新局势,所以针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使其为当下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简便的服务。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多年形成和积累的大量的科技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科研文件和工艺文件等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建档工作滞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加强科技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的对于过去资料的总结,因此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充分意识科技档案保管的目的,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积极主动采取各N方式,为进一步推进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不断探索,同时HIA应该注意到科技档案对于社会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档案的管理和使用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文件材料归档前的检查工作是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和档案的质量的基础,在利用档案时一定要在不泄密的前提下进行,在文件材料归档之前做好检查工作,避免发生替换或者损坏的现象。对于具有产权的科技档案,保证其产权不受侵犯也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针对应该保密的科技档案,应该根据保密程度设置保密等级,从多方面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3.2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认识到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形式,所以需要我们不断转换思维方式,不断创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处理方式,逐渐完善档案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使档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当下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树立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样在机遇来临之时就可以抓住机遇取得自身的突破,另外还要积极运用当下科技的产物将网络技术合理的加入到档案管理中来,通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此外,档案管理当前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档案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使用微复制技术,提高档案的存储密度,缩小档案的体积,在硬件配备方面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做到文件的信息化处理。

3.3 有效利用科技手段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与传统的纸质文件归档相比,电子科技文件的归档难度较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的员工对于电子档案的认识有误区,误认为电子科技文件不是档案所以会忽视其归档,另外电子科技文件都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所以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如果不熟悉计算机操作,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归档和管理时就会很麻烦。另外传统的档案管理几乎都是纸质版的,所以信息的载体也较为稳定安全,而如今的电子科技文件是以代码形式在载体上的,而且识别时也离不开计算机,所以其载体稳定性差为较差。因此在档案管理时应该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科技的成果加入到档案管理中,逐渐解决以往传统档案管理的不足,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今走科技兴国之路的时代。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企业和科研单位忽视科技材料的作用、科技档案归档存在问题、很多单位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等多方面问题,想要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参考文献

第2篇

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并且受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指导、写作、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时伟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仍然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吴国杰等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制约因素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的科研物质基础不足、毕业论文师生比不合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与考核监控缺乏等等再比如,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整体较为空洞,缺乏实践意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教师要求不严,部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等等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不端,而且不端行为在升级笔者在与一些外校同行进行交流时,感觉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术不端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也开始苗头渐起,大有泛滥与升级之势;甚至拷贝网上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将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压缩、拼凑、肢解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由于本科院校扩招,教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压力也很大例如天津某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共有约1200名毕业生,专业教师约160人,平均每名专业教师要指导7.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中某两个系每名教师平均要指导12人以上如果再考虑部分教师还要指导二学位毕业论文、二级学院的毕业论文、夜大学的论文、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废与立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对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教育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并曾经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实际上,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正如人们所言,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感到棘手,而且社会舆论指责本科毕业论文太水,与其维持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丁晴雪在2009年10月14曰《光明曰报》撰文“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值得探讨”,明确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丁晴雪指出,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现在已经超过这个比一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的,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但是,取消毕业论文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激或一刀切呢?2009年曾经传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仅仅过了一天,四川大学宣传部就将这个“善意的谎言”戳破了可能是四川大学在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过于大了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有些难当啊!

三、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若干设想

有鉴于此,本科毕业论文有必要进行改革针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其毕业论文改革可以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步走。

1.近期设想  近期就是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具体设想有两点:第一,对那些毕业论文不合格、第一次没有通过答辩的同学,即使以后答辩通过,应适当延迟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时间,直至取消笔者所在单位,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了一些制度与措施,如开题报告制度、指导教师与学生背对背答辩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等但是,措施的实施效果依然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私下反应,现在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学生不急、老师急”在学生心目中论文写作答辩只是一个过程,早晚得通过,即使进行了N次答辩通过推迟发放毕业证、学位证来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当然,为了慎重起见,维护和谐校园,而且更具有权威性,不合格毕业论文的确定应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第二,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新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任务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负责,明显没有权威性;而且也不现实,因为指导教师的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只能通过非正规的方式确认,如上下文的行文、直觉、交流谈话等,或者是根据电子版文件中回车符、逗号、分号是不是半角提出质疑建议由教务处、学院和学工部等部门出头,组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查新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一律延期毕业,甚至更严厉的措施此举即可树立学校严谨的学风又可以起到对学生起保护作用,免得出现“秋后成名算账”事件。

第3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新时期;科研;科技成果

1概述

目前,我国新时期科技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多头交叉管理;过于强调市场导向,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却忽略科学创新管理;行政权力过分干预科技研究;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分配不对等;科研管理实行双轨制;缺乏有力的监督执行机构。所以,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做好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培育科研精神气质;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坚持提倡将科研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两者结合。总之,在新形势下,科技管理部门所面临的要求会更高,同时科技工作者也被寄予更多的期望。

2新时期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科技管理部门重视立项,却忽视科技管理的过程

我国开展科技管理工作总是受到传统观念和陈旧制度的影响,管理模式仍坚持采用传统保守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这明显已经不适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工作的要求。各科技管理部门将具体项目及研究团队管理两个方面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由此出现了管理范围太多宽泛,工作死板、过细,这一系列问题都不利于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与此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还出现了一些科研组织和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该问题的出现迫使一些政府职员无法针对社会组织的情况来进行客观、真实的全面调查。此外,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被个别社会科研组织会利用,在对外提供信息时只是选择性地提供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却被遮掩起来,由此产生信息不真实问题,而这些机构或者企业正是通过这种不良方式而争取到了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所以,科技管理部门对监管经费的使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也可以说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盲目性,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改善,这样才能使科研经费有的放矢。

2.2科技管理工作满足不了当前的市场需求

在新时期,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与国外相比之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仍显滞后。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中,市场机制要将本应有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科技项目的设置上没有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了项目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普遍,市场经济与科技管理体制“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成果转化难,很难走出去,在市场上无法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管理部门充当着“智囊团”的角色,但是自身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实业界与高校的研发、科研机构的联系不够紧密。根据当前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小于10%,而实现产业化的还不足5%。从这一数据上可以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离市场及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仍然存在,结果就直接造成了我国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这一系列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行政色彩在科技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在长期受传统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其具有的行政色彩也十分浓厚。另外,在科技管理部门中还缺一套完整的并能适应科研和技术开发规律的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在培养鼓励创新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即:缺乏对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的有效调控,严重影响科技发展目标,从而不利于实施科技发展战略。

2.4科技管理中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立法上看,有很多部门规章,但内容却不统一。科技部、教育部等对当前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处理程序等规定上各执一词,意见不统一。二是各规范性文件调整的范围覆盖不够全面。现阶段的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是依据部门规章或是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调整的现状,各个部门只能对自己的管理领域进行规范。三是各规范性文件中没有对法律责任进行统一规定。各部门规范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其中不乏对科研不端行为处罚措施或法律责任的规定,但宽严不一,这也是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3解决新时期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方法

3.1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政策、制度、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要素,积聚这些要素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科技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管理部门有着多渠道的合作,所以,要主动引导和聚集分散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中的各类要素资源,将其整合配置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去。优化创新的企业环境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素质,还能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3.2遵循市场经济的主导原则来改善科技管理体制

所谓的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整套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从而达到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完美结合,让科技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于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工作来说,要将重点放在对科研活动分层次管理上,如:通过商业运作的模式来发展科研活动。同时在改善科技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对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设定,例如: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主体在科技管理中的功能,使整个科技资源整合形成一条明确的价值链,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分工协调又紧密联系的科技管理体系。在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时,应该以市场经济的主导原则为依据,从职能上对政府与市场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区分,建立起合理的法律法规,使科学技术活动能在正常秩序下进行,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引导科技发展,同时有效的配置各种社会资源。

3.3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导引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成果数量赋值过高,但是对科研成果创新性的质量指标赋值偏低,基于这一问题就要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正确的引领科研人员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在科研评价中要摒弃一刀切行为,并在学科分类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科来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也可以从实践角度出发,组织科研成果的使用者来参与评价。

作者:张冰 单位: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1]赵晓丽.浅析企业科技创新管理[J].管理科学,2014(10).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对中学课堂管理的定义进行考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学课堂管理。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着并形成各种关系。管理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取得优良的成绩。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中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中存在收放困惑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纷纷从一言堂的“圣坛”上走下来,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新知。把教师主导课堂、管理课堂的作用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在随机性课堂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从一上课就宣布讨论或者探究开始,教师站在一边,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在讨论前不给学生作恰当的指导,讨论中不给学生作任何点拨,讨论之后没有实效性的反馈矫正;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也很少注视学生。反之,有的教师就没有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还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利。于是,课堂教学又重新回到教师讲解、教师指导、教师评价、教师示范上来,学生学习活动又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

(二)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学习惯于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牢固地掌握系统知识,而对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最终结果导致学生厌学、怕学,甚至使很多学生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也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反,强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智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传统思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课堂评价的失真

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然而,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评价模式单一。评价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排名并公布于众,这样学生把追求高分数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排在前面的学生自尊心得到满足,而排在后面的学生自尊心受到害,这是一种牺牲多数学生的需要为代价来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激励性评价泛化。不管是否值得表扬,一概都给予“激励”。回答好的学生得到表扬,回答不好的学生教师也翘起大拇指,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评价的泛滥必然带来激励功能的淡化。第三,过分注重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还是看中学生的答案,而不注重过程。

(四)无视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课堂违纪,教师视而不见。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很多教师放弃管理者的责任,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看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课,有的趴桌子睡觉,有的看闲书,有的玩各种小玩意,有的互相传送暗号等等。对课堂一些问题行为,有些教师多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此造成了一些学生在课堂背着老师说话、吃零食、做小动作等。有的学生虽然身在课堂却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猜不透他在想什么,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些学生的课堂行为似乎不影响其他同学,但它的潜在影响却不可忽视。

三、改善中学课堂管理的对策

(一)保证课堂纪律

针对一些干扰到其他学生学习的课堂问题行为,如在课堂上说闲话,吃东西等情况,一定要有一个严明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指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当然好的课堂纪律最根本地是来源于好的教学,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事先与学生订立“契约”,即制定一个保证课堂教学的纪律规范,在这个规范中对可能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做出相应的“奖惩条例”。这必须是由师生共同制定的,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因为教师单方面制定的规矩,学生们可能会不服气,如果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契约”,则实施起来威信会高得多。运用契约的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手段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除了这种契约管理,当课堂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还应注意身体语言向学生传递制止的信号。例如“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要能自然地注视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有效组织教学

在课前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是顺利进行课堂管理的基础。课间十分钟是学生们最放松的时间,因此在上课刚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间休息的放松状态,尤其上一节课如果是体育课或者体活课,学生的注意力就更难以集中。这无疑会影响新课的教学。因此,教师最好能够提前一、二分钟走进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都有利于师生更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课堂管理要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协作的氛围。教师应时刻关爱每个学生,给予学生温暖,关心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只有师生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教师不以权威自居,学生以接纳教师为乐,形成这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教W心理气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四)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保持活泼的课堂互动除了进行硬性的组织教学,最关键的还在于设计和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分析教学环境。只有这些事先的教学设计工作准备充分,教师在课堂中才能根据变化规律及思维特点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巧设疑问,启发诱导,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在高质量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高效运行,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教学设计工作做得不好,教师就不能实现有效地流程管理,不能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并保持活动中的热情。例如,如果教师没能很好地为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或产生厌倦,并很可能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五)加强师生沟通

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一方面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这样就容易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变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行动。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可能出现情感障碍,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要求产生否定的心理倾向,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常常是和学习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感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紧密相联。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讲课生动,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由喜欢教师而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即所谓的“爱屋及乌”。有的学生并不缺乏学好某门学科的才能,仅仅是由于情感上厌恶某位教师便厌恶他教的课程。如果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恰当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不仅会影响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影响课堂纪律,甚至使课堂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是实现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的有效源泉。

(六)提高教师素质

课堂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自身是否对管理策略具有正确的认知或者虽然的正确的认知,是否在课堂实际中能够合理运用,这些直接制约着中小学课堂管理的效果。因此要管理好课堂,教师除了具备正确的管理观念和必要的智能结构、高超的教育机智外,也需要相应的课堂管理艺术,与时具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行为。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堂管理是关键,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只不过是一名空话。目前,在课堂管理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现代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总之,针对中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把教育的价值与信念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成为学生在智力上、道德上、文化上和情感上不断成长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2005.

[2]苏城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料学出版社.1984.

[3]周小宋,李美华.美国课堂管理中的新方法:行为契约[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武素云.冷泽冰.“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J].当代教育论坛.2006.

第5篇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项目管理 对策 验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G 331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项目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及应用创新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深度与广度也不断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贯穿整个项目进程的系统性工程,一般来说根据管理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立项审批管理、实施过程管理以及结题验收管理三个内容。

(一)立项审批管理

立项审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科研项目的立项需要经过不同层次的专家进行评审,并在审批中不断修改完善,直至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立项,收到立项批文。立项审批是一个涉及大量材料的繁琐过程,做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十分重要。

(二)实施过程管理

实施过程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主体。实施过程管理对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实施过程管理主要分为项目计划、跟踪管理以及中期评估三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负责对项目预算、项目成本以及项目进展等进行管理。

(三)结题验收管理

结题验收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关键。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到最后,需要经过结题验收才能圆满完成,结题验收管理是保证项目取得预期成果,达到考核指标的重要环节,需要对项目的科研成果及技术路线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个性化

个性化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一大突出特点。不同的科研项目性质不同,周期不同,内容不同,参研的人员也不同,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的项目管理需要,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允许下,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在管理中有所侧重,有所针对。

(二)动态性

科研项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问题和困难,这就使得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需要与科研项目的进展紧密贴合,在不同阶段由于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管理的任务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三)不确定性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科研项目本身就具有不可预见性以及较大的难度,这就使得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科研的方向错误、进展缓慢、成本超支等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

(四)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作为科研项目的直接参与者,是科研项目中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科研项目的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保证科研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三、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立项而轻过程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贯穿整个项目的系统性工程,从项目立项开始直至验收结题,都需要严谨高效的管理。而在实际中,由于科研项目所带来的资金和荣誉上的好处,导致在立项时管理人员十分重视,各类材料一遍遍修改一遍遍审核,力求能够拿下项目,而当项目成功立项后,由于缺乏淘汰退出机制,导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大减,忽视了对项目后续实施过程的管理,而将重心又放到新项目的立项管理中,这就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文档管理不到位,不仅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甚至可能导致无法成功验收。

(二)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一方面由于项目经费是根据项目进展分批发放的,而科研团队自身一般不具有筹款能力,一旦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长期的规划,将会导致经费空缺现象,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涉及设备购买、人员工资、出差费用等各方面的开支,而报账及采购等环节资金管理机制较不完善,这就导致科研经费的流失,影响正常的科研开支。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管理者不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想法和需求,在管理上常常处于被动,管理效率较低。另外在许多科研机构中,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项目的联系并不强,导致许多科研人员消极怠工,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

(四)横向合作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的完成往往不是一个科研团队单打独斗能够实现的,通常需要与其他科研团队、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开展横向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实现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这对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横向合作管理较为薄弱,导致合作多方科研资源、科研力量得不到有效的整合,许多低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重复性进行,科研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科研项目的效率大大降低。

(五)法律意识淡薄

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在涉及采购、合作等环节时,为了保证双方能够按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往往需要签订合同,而由于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部分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较弱,对违反合同的惩罚措施缺少清晰明确的条款和规定,使得科研过程中缺少有力的保障机制,导致违约现象多发,对科研项目的进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四、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要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既要抓立项管理,更要重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要针对科研项目采取全程跟踪式的管理,密切关注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一方面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掌握和督促,保证项目能够按期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存在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扫除项目进行的障碍,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充足的资金是支撑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要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做好资金的长期使用规划,合理分配使用项目资金,针对剩余资金可以建立资金池,保证在下一阶段资金未到账时能够支持项目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做好资金的管控工作,严把资金出口关,在设备采购、签订合作合同以及日常开销中,对相关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科研项目资金的流失。

(三)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效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采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搭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一方面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科研项目进展信息的实时共享,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并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平台数据库,实现项目相关资料及财务信息的信息化管理与保存,便于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是项目管理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其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个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因此应当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实行严格的管理人员考评机制,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培养高水平的管理型人才,促进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注重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作为科研项目的实际参与者,其智慧与创造力是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肯定和重视科研人员的价值和作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要营造和谐舒适的科研环境以及严谨有序的科研氛围,充分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要,为科研人员的正常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过程的始终,涉及项目中的方方面面,管理事务较为繁琐,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管理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相信随着科研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手段、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卜亚清,叶爱英.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5(06):179

[2] 侯艳萍.科技项目的特点及其管理的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21) :7

[3] 华斌,何丽.科技项目验收评估管理与决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02) :33- 35

[4] 廖淑琼.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0,30(02):246- 247

第6篇

【关键词】 科研课题 经费管理对策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主要包括:一是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计划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市计划项目和各类科学基金,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二是横向科研经费,指在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科技有偿服务过程中,各类企业及社会其他单位、自然人支付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高校社会声誉、学术地位、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目前科研经费分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纵向科研主要有国家各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及地市的专项拨款。经费种类多种多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三项费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等。来源渠道不同导致文件下发到学校相关部门也不同,有的直接将文件转发到高校计财处,有的文件转发到高校的科技处等部门,文件下发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科研经费管理带来困难,有的科研人员到财务询问资金到账情况,财务未收到款,有时收到科研专款,未见到拨款文件,不知是哪个渠道来的资金,使财务人员无法判断收入到哪一级科目,年终与财政对账受到影响。横向科研主要是学校教师为企事业单位研究相关课题和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要求不同,经费管理办法也各异,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第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明确。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三,科研经费日常核算任务繁重。部分高校为使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高,给各学院下达科研任务,鼓励个人联系科研课题,许多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从企业转进科研经费,但很快又用票据将可支配的部分报销,现在财务报账主要就是科研经费报账,主要体现在下半年,进账同时又开始报账,账上只留少许资金,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事业财务预算经费的核算;显而易见,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地使用在科研项目上,有的课题几年不结题,使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未发挥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自己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只能自己课题组使用,导致有些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长期闲置,造成浪费。课题组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不严格,常常归个人使用,结题后也不上交。同时,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又伸手找学校要维修经费。

第五,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第一,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建议同时给学校财务部门发文,便于财务人员按正确会计科目入账。

第二,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规定,高校要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要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应合理测算科研成本,确定科研项目管理费、设备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或科研合同明确的费用等支出的比例,根据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对各种费用额度进行控制,避免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报销,同时也保证了科研经费的确使用在科研上。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和管理机构审核相结合的制度。学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课题负责人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课题负责人应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规定使用经费,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科研报账、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在科研经费不超支的前提下,对于2人以上的课题组,可由课题组成员作为经手人、课题负责人审核签字报销,当发票涉及课题负责人本人时,可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核签字报销;当课题组由一人组成或由家庭成员组成时,所有发票的报销必须经过该课题负责人所在的教研室(或相关机构)负责人、学院分管科研的领导、学校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签字报销。科研经费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课题组负责人应向学校科技管理、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否则不予批准。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课题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或转入与课题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第三,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四,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应协同科技等部门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无形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保密宣传和教育,使科研人员自觉地规范科研行为,多出人才培养效益、学术研究效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第五,督促科研人员对完工项目结题,及时处理结余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本课题管理,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或鉴定后,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补助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支出。根据这一规定,纵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科技财政管理部门或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可作课题组的发展基金,也可作课题组人员工作的酬金。

第六,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总之,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地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关键性,规范的、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会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促进高校科研的良性发展。

(注:本文为武汉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7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而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生产力的增强。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在民生方面,加大了对医疗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同时,医院依靠自身进行资金筹措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进行资金筹措。目前,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划拨、分配,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对经费的使用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的浪费以及科研进度的缓慢。所以,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不容忽视。只有科学的管理,高效的使用,形成一套先进的,合理的,严格的经费使用规章制度,才能将科研经费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原则

(一)制度性原则

科研经费的使用体现在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通过,申报经费,经费使用,到项目结束都必须要做好科研经费的把控,严格按照我国相关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逐步的推进科研项目的运行。所以,医院科研经费必须遵循制度性原则,将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执行。

(二)专款专用原则

医院的科研项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每一项资金的使用必须针对审批通过的专门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严格按照项目审批的时候制定的预算标准进行科研工作。

(三)效益原则

市场经济的发展讲求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当然,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也要讲求投入产出比。医疗科研经费的投入,要求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从而得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如果基础性医疗研究没有发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科研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经费的投入必须要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精细化原则

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在预算控制范围内合理的配置资金。超出预算的部分也要按照合理的方式解决,严禁资金的浪费,精细化使用资金。切实的体现科研资金的科研效益,社会效益。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以及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任务,造成不能圆满地完成科研任务,得到科学成果的局面。这种情况不仅严重浪费了科研经费,还会影响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医生职称与自己是否有医疗科研项目挂钩,所以争相申请科研项目,然而,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却无序混杂,随意支配,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混乱,效率低下。另外,某些项目负责人身兼数个科研项目的工作,某些项目又具有相关性和关联性,科研内容的交叉,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区分不明。同时,在进行科研成本预算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是把科研过程中的应用性经费列出,却没有把人员费用及其他费用纳入整个项目预算中,这种情况很难体现科研项目的真正价值。

(二)管理流程欠完善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套系统性工作。管理流程离不开审计、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的配合。科研经费的管理看似科学,但在运行过程中并不协调。传统的经费使用都由财务部门进行把控,但科研经费又由单独的科研部门进行控制,这就造成了两个部门对经费的把控的不协调,没有明确的权责制度,造成经费管理困难。

(三)科研投入产出比失衡

科研人员对待科研任务的态度不积极,保留着凭借科研任务得到职称晋级的私心,造成科研工作没有良好的结果。同时,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配合,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才能得以负担,这些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的费用都加大了科研项目的成本。另外,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多偏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造成学术型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临床型医疗技术,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造成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不计成本的高投入如果不能转化为极具可推广的科学技术,就丧失了医疗科研的意义,丢弃了科研成果的经济实用价值,导致科研成果市场竞争力低下。

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加强科教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

医疗科学任务的增加,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需要大量的专业科教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当前情况下,科教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肩挑起医疗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任。所以,科教部门与财务部门要相互合作,科教管理人员要积极组织项目的立项申报、准入、审查工作,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和协调,财务管理人员要熟练地操作账面管理,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科研经费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可以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将科研过程中所有的支出及收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快速的制作出直观的科研工作财务报表,为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是科研项目各个阶段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和保证,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科研财务管理制度。首先,科研经费的预算,审批,使用需要按规定的流程进行运转,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每一笔钱的去处必须进行公开展示,防止科研资金流入个人手中;其次,科研资金在每个阶段的使用必须报备等待批准,只有通过批准后方能使用,切实避免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符合批复标准,不能挪作他用,坚决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做好票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最后,科研资金的使用必须要建立权责分明的机制,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坚决打击浪费科研资金的行为,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

(三)提升科研成果效益

目前,医院的科研工作任务量很大,虽然科研资金已经投入了很多,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所以,科研工作必须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取得长足的经济效益,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弥补现有科研资金的不足,还可以增加医疗科研资金的投入,扩大医疗科研规模,提高科研工作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实践操作是科研经济效益的保障,及时的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才能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又能检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及时的发现并解决科研成果的不足之处,将成熟的医疗技术普惠于民,不仅能够持续的创造经济效益,还会创造长久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科研资金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任务的开展,影响着科研工作的成果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各相关部门以及科研工作组自身必须严格控制科研资金的运用,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保证科研工作有效进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新敏,胡克,王领.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对策[J].现代医院,2015,03:136-138

[2]赵虹,刘燕清,苗卫军.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22

[3]严颖波,马晓鹂,黄娟.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232-233

第8篇

关键词: 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186-02

0 引言

激励机制,也可以说是激励制度,广义的说法是相关单位管理者或负责人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部门工作价值取向和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的理性化管理制度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或工作表现给予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激发和鼓励被管理者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激励机制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其作用正在日益被人们重视。但是在使用这一激励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当前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为完善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思路。

1 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部分高校开始关注科研奖励在高校科研工作殊的激励作用,更有力度的激励使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采取比较多层次的科学管理积极措施,在合理科学激励高校科研人员工作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以下是几点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

1.1 激励措施比较盲目,没有很好的结合被管理者心理需求 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自身对于激励措施是有不同态度的。对于他们这个群体,一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工作生活都比较体面满意。这就要求在给予他们激励时要考虑其个体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心理需求,结合被管理者个人的自身特点,激励措施要做到有的放矢。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必须保持管理制度与被管理者之间协调。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当前众多高校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都比较盲目,激励措施都比较一般化,主要是考虑了管理者校方的自身需求,大多以学校的相关规则指标,考核体系作为依据,而缺乏针对教师的个性需求考虑,忽视了科研工作者个体自身的差异,缺乏一定的公平性。

1.2 高校的激励方式比较单调,层次也不高,往往忽视精神激励 在众多的激励措施当中,激励手段看似不少,但多是以物质层面的激励为主,往往只是大量的物质奖励而很少给予精神层面的奖励。高校教师一般经济条件都不错,仅仅物质层面的奖励对他们已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是有着丰富知识,良好精神文化和注重生活品质的高素质人才,相较于一般的企业劳动者,高校科研工作者对精神层面的奖励需求有着更高的要求。

1.3 奖励力度不足 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耗时比较长,花费的精力很大。为了鼓励人才冒尖,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高校应该提高奖励标准,加大对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

1.4 激励政策连续性不强,不够稳定 激励机制应该是比较完善的鼓励保障措施。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合理的稳定性,保证激励措施的连续实施。激励政策不能频繁更改变动,如果政策朝令夕改则整体激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总览全局,高瞻远瞩,平衡把握,制定适合一定时期的连续稳定激励政策。

1.5 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 高校教育科研激励机制方面的文件、管理条例、制度等还不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公平现象。激励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价之上,而目前高校的科研评价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科研激励机制建立在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上,以教师完成的科研成果产出量为考核标准,对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赋值,每一个分值赋以一定的奖金数额,以此确定教师的科研成果奖励。一些非常深刻乃至突破性的研究结果是绝对不能仅凭量化来评价的。现行的评价指标无法充分体现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

1.6 考核评价周期不合理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绩效考核多数是一年一次,而事实上,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评价周期的不合理,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忙于应付各类评估、考核,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更没有决心做一些大的学问,不愿意花上数年的时间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只能促使教师疲于应付急功近利,消弱了他们的创造力。

2 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激励机制制度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源于科技人才的辛勤努力科技攻关。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对于高校科研来说,没有什么比留住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更重要了。以人为本,坚持人本主义,全面考虑人的价值,重视人才,重视个体的价值,在激励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推进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在制度化中纳入人文关怀。

2.2 构建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 科研教师的考核体系一定要科学合理公平,公平的体现每个人的科研价值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激励。

2.3 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模式 教师激励应克服激励内容设计不丰富、激励措施单一的弊病,努力构建丰富完备的激励措施体系。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作用更大、更稳定、更持久。采取的精神奖励方法有授予年度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优先选拔晋升职称/职务等,还要在校级甚至规格更高的新闻媒介加以宣传,使其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激励他们的荣誉感。

2.4 建立科研数据公布制度,构建竞争激励机制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要注重建立科学研究统计数据公布制度,每年定期公布全校科学研究的有关数据,及时向全体科教人员通报有关科研工作发展动态,使大家认识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竞争压力。没有竞争,就不会有突破,就不能有创新,高校应运用竞争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促进科研管理目标的优化实现。高校只有努力营造科学研究氛围,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2.5 完善横向科研激励机制 横向科研激励机制对于促进科研人员扩大研究范围有着很好的作用。在高校科研和社会、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高校加强对科研的横向激励有助于把高校科研成果与社会、市场需求结合。提高产学研的效率,共享科技资源。提高科研人才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3 小结

科研激励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任务,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多样化激励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发教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能力,确保科研质量,进而提高单位的科研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彭怡婷.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的构建[J].中国基础科学·管理论坛,47-51.

[2]刘洁.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J].学习月刊,2012,504(4):95-96.

[3]雷三容.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45-48.

第9篇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10-01

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和患者对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医院的整体工作质量,而能否提高护理的管理水平则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1]。本文就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项护理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常见问题

1.1 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从而提高了护理管理的难度 随着职业自由化程度的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流动性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急诊科的护士日趋年轻化,合同用工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而新近的护理人员通常都具有基础学历较低、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2]。此外,由于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大,人员离职率长期居高不下。介于人员流动性过大,使得护士长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重复的培训、教育,从而加大了工作负担,阻碍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并直接影响了及时处理并解决临床出现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下降,护理人员无法尽其职能,即使发现错误也不能予以及时的纠正,从而增大了今后工作的困难程度,进而引起工作忙乱、效率严重低下、员工过于疲惫等。加之医院往往对护士人员及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护士的人员编制偏少、待遇偏低。缺乏合理的监督奖惩机制,从而抑制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阻碍了护士个人潜能的发挥。

1.2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不足,无法同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病人往往具有多元化,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由于不同的病人具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历程度和不同的社会地位,对于其所患疾病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加以了解,其维权意识也得到了日益的提升[3]。介于上述情况,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也必须随之而提高。但是护士不可能对每一名患者的背景、教育情况等都进行了解,加之护士本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不足,从而阻碍了护患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也成为了诸多医患纠纷的导火线。

2 解决方案

2.1 建立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 由护士长作为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第一责任人[4]。当日当班护士的工作业绩由当日组长负责考核。组长应对夜间工作量进行督查和记录,以每个人的工作总量折算出相应的分值。以周为单位,对近期重点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在月底公示,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并将其结果作为年度评优的重要依据,若员工工作表现突出则应予以嘉奖。从而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来,彻底扭转过去大锅饭、干好干坏一样的状况,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医护工作的整体工作成效。只有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医院才能够留得住护理人才,才能为护士在医院中拓展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要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共同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要倡导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让护士了解医院情况,信奉医院文化,提高护士对医院的感情,以实现护士和医院的良性互动发展。

2.2 加强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 由于急诊科会涉及多个领域,同时也是病危重患者最为集中、抢救任务最为紧迫、急救患者最多的科室,因此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当中,对于急诊科护士的要求最为严格,不但要求其具有过硬的急救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外,还要求急诊科护士能够不断提升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5]。因此,必须要对急诊科护士的各项培训进行完善,尤其是给予新进护士进行体系完善、目标明确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护士长和老护士也应该接受相应的在职培训,从而提升急救护理的能力和素养。

2.3 建立健全急救护理制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时能够开展高效、合理的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急救护理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合理有效的护理制度也决定着急救护理人员在进行合理分工、急救护理等工作的有效性。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时,应对人员的分工保持严谨性和灵活性,从而保证可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况,保证工作的衔接性,达到急救的要求。

2.4 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由于急救护理工作的强度大、节奏快且时间没有规律,从而使得护士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对护士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一方面应关注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对护士的心理波动、心理素质的提升多加训练。

2.5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为服务性行业,医院的服务中心是患者。因此,无论是哪个部门、何种岗位,各级人员都应对病人予以同情和理解,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患者解决难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又是有效控制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方式[7]。护士既要努力和病人构建良好的沟通,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还应和同事、领导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确保急救工作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护理管理人员则应合理使用各自的权利对工作安排进行合理化调整、优化人际关系[8]。各级人员都应有一颗容纳的心,能够包容和自身性格存在差异的人,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为同事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达到各级人员都能够在团队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拥有高度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为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品质的提升而努力。

3 讨论

在各项工作中,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更有效的释放和发挥,其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各级护理人员不论是重大抢救还是日常工作,都要做到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协同作战,在平凡的岗位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从而提升急诊科的抢救成功率。更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防止护患矛盾,有效控制医疗纠纷,提升病人对于医院的满意度。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科以及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质量代表着整个医院的形象,对急诊科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及培训,为其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一方面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精神,另一方面也为提升护理质量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育存.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107.

[2] 尹冬梅,温冬娣,黄榕贞.急诊科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9):95-96.

[3] 陈毓霞,金晔,张玉勤.急诊科护理带教工作的难点与改进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9):7268-7269.

[4] 洁陈.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4).

[5] 黎东眉.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277-278.

[6] 邱立新.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9):712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