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0 14:48: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灌注桩 质量问题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

0 引言

混凝土灌注桩通常是在建筑物、桥梁或构筑物深部土层较弱或上部荷载比较大,而且对沉降有严格要求时采用的。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批高层建筑、高等级公路及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混凝土灌注桩凭借其抗震性好、适应性强、施工工艺简单、承载力大、施工噪音污染较小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灌注桩常见的质量事故的影响

根据成孔方法的不同,灌注桩分为钻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等。作为基础承载力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灌注桩,此类工艺正日益完善。但往往由于灌注桩施工作业的大部分工序均是在地面以下完成的,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测,同时施工结束后的质量检查也不能开挖验收。同时,施工工艺不当,断桩、堵管、夹泥、蜂窝、少灌等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正确地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使灌注桩达到全部优良,是事关主体结构安全性、使用寿命,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2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及处理

2.1 孔壁坍塌 现象:孔壁坍塌是在成孔过程中,在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护筒里水位突然下降,这都是坍塌的迹象。

处理措施:发现塌孔,首先应保持孔内水位,如为轻度塌孔,应首先探明塌孔位置,将砂和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上1~2m;如塌孔严重,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淀密实后采用低钻速。

2.2 护筒冒水 现象: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偏斜和位移,以至造成桩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处理措施:初发现护筒冒水,可用黏土在四周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重填。

2.3 钻孔偏斜 现象:钻孔偏斜是指成孔后,空位发生倾斜,偏离中心线,超过规范允许值。它的危害除了影像桩基质量外,还会造成施工上的困难,如放不进钢筋骨架等。

处理措施:如已出现斜孔,则应在桩孔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校直;或在桩孔偏斜处回填砂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2.4 钻孔漏浆 现象:钻孔漏浆是指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泥浆向孔外漏失。

处理措施:加稠泥浆或倒入黏土,慢速转动,或在回填土内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2.5 流砂 现象:发生流砂时,桩孔内大量冒砂,将孔涌塞。

处理措施:保证孔内水位高于孔外水位0.5m以上,并适当增加泥浆密度;当流砂严重时,可抛入砖、石、黏土,用锤冲入流砂层,做成泥浆结块,使其形成坚实孔壁,组织流砂涌入。

2.6 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处理措施:在施工中,如已发生钢筋笼上浮或下沉,对于混凝土质量较好者,可不予与处理,但对承受水平荷载的装,则应校对核实弯矩是否超标,采取补强措施。

2.7 断桩 现象:水下灌注混凝土,如桩截面上存在泥夹层,会造成断桩现象,这种事故使桩的完整性大受损害,桩身强度和强度大大下降。

处理措施:如已发生断桩,不严重者核算其实际承载力;如比较严重,则应进行补桩。

2.8 吊脚桩 现象:吊脚桩是指桩成孔后,桩身下部局部没有混凝土或加有泥土。

处理措施:注意泥浆浓度,及时清渣。

3 沉管灌注桩质量事故及处理

3.1 缩颈 现象:缩颈又称瓶颈桩。它的特点是在桩的某部分桩径缩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处理措施:对于施工中已经出现的轻度缩颈,可采用复插法,每次拔管高度以1m为宜;局部缩颈可采用半复打发,桩身多段缩颈宜采用复打发施工,或采用下部带喇叭口的套管。

3.2 断桩 处理措施:如已发生断桩不严重者核算其实际承载力,比较严重者则应进行补桩。

3.3 吊脚桩 现象:即桩底部的不密实或隔空,或泥砂混入形成松软层。

处理措施:①沉管时用吊锤检查。桩尖是否缩入管内,如发现有,应及时拔出纠正。②为防止活瓣不张开,可采用密振慢抽方法,开始拔管50 crn范围内,可将桩管翻插几下,再正常拔管,使混凝土正常落下。③沉管时封好桩尖,使活瓣间隙减小。

3.4 桩身下沉 现象:有时在桩成形后,在相邻壮伟下沉套管时,桩顶的混凝土、钢筋或钢筋笼下沉。

处理措施:如发生桩身下沉,应铲去桩顶杂物、浮浆,重新补足混凝土。

3.5 桩尖进水、进泥沙 处理措施:对于少量进水(小于200mm),可不做处理,只在灌第一槽混凝土时酌量减少用水量即可;如涌进泥砂及水较多,应将桩管拔出,清除管内泥砂,用砂回填桩孔后重新沉入桩管。如桩尖损坏或不密实,可将桩孔拔出,修正后将孔回填,重新沉管。

4 干作业法成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及处理

4.1 塌孔 处理措施:如已发生塌孔,应先钻至塌孔以1~2m再用豆石混凝土或低强度混凝土(C5、C10)填至塌孔位置以上1.0m,待混凝土初凝后,在钻孔至设计标高。

4.2 桩孔偏斜 现象:桩孔垂直偏差不符合要求。

处理措施:如发现倾斜,可用素土回填夯实,重新成孔。

4.3 孔底虚土过厚 处理措施:重新清理孔底。

5 人工挖孔桩质量事故及处理

5.1 桩孔坍塌 处理措施:对塌方严重的孔壁,应用砂石填塞,并在护壁的相应部位设泄水孔,用以排除孔洞内水。

5.2 井涌 处理措施:当遇有局部或厚度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各种可能出现涌土、涌砂土层时,应将每节护壁高度降低为300~500mm,还可以采用有效降水措施以减小动水压力,同时还可将水流方向引向下,从而有效预防井涌。

5.3 护壁裂缝 现象:护壁裂缝是指护壁上、下届之间脱节,或出现一些水平、垂直缝和斜裂缝,一般多发生在桩孔的中、上部。

处理措施:对于护壁产生的裂缝,一般可不处理,但应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监视观测,发生问题,及时解决。

6 结束语

桩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不严格按规定操作,通常会出现质量事故,影响使用安全。引起灌注桩质量事故的原因较多,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在桩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是控制灌注桩质量的关键。认真审查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强调现场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以防为主,对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补救。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陈跃庆.地基与基拙工程施工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侯洪涛. 建筑施工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钻孔 灌注桩 质量问题 分析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在软弱土层上修建构筑物,当浅层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便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深基础,其中钻孔灌注桩就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物上部结构荷载就是通过它穿过软弱土层传递到较硬、较密实,压缩性较小的土层或岩石上。

但钻孔灌注桩施工常发生孔壁坍塌、钻孔偏斜、护筒冒水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与安全,如何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下面我以万水河桥桩基础工程为例,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

2.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

2.1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以致造成桩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2.1.1原因分析

2.1.1.1护筒冒水的原因,是由于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密实。

2.1.1.2或者由于起落钻头时碰动。

2.1.2预防及处理措施

2.1.2.1为防止这个问题出现,在埋护筒时,四周的土要分层夯实,并且要选用含水量适当的粘土填筑。

2.1.2.2同时在起落钻头时,防止碰撞护筒。

2.1.2.3初发现护筒冒水时,可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

2.1.2.4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重埋。

2.2孔壁坍塌:

钻孔过程中,有时在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实然下降,这都是塌孔的迹象。

2.2.1原因分析

2.2.1.1护筒埋置过浅,周围封填不密、漏水。

2.2.1.2操作不当,如提升钻头、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或吊放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2.2.1.3泥浆稠度小,起不到护壁作用。

2.2.1.4泥浆水位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小。

2.2.1.5向孔内加水时流速过大,直接冲刷孔壁。

2.2.1.6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2.2.2预防及处理措施

2.2.2.1坍孔部位不深时,可改用深埋护筒,将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重新钻孔。

2.2.2.2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相对密度和提高水位。

2.2.2.3严重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2.2.2.4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

2.2.2.5提升钻头,下放钢筋骨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

2.2.2.6在松软砂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并用较好泥浆护壁。

2.2.3万水河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坍孔,就是因为刚开始护筒较短为2.5m,护筒埋置浅,周围封填不密实、漏水,造成护筒下沉,还好坍孔时钻进只有5、6m深,采取将护筒加长至4m、深埋,将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重新钻孔,整改后的效果非常好,至灌注桩结束再没有出现坍孔现象,非常顺利。

2.3钻孔偏斜

2.3.1原因分析

2.3.1.1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磨耗,部件松动;2.3.1.2土层软硬不匀,致使钻头受力不均;

2.3.1.3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探头石;2.3.1.4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2.3.1.5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2.3.2预防及处理措施

2.3.2.1检查、纠正桩架,使之垂直安置稳固,并对导架进行水平与垂直校正和对钻孔设备加以检修;

2.3.2.2偏斜过大时,填入土石(砂或砾石)重新钻进,控制钻速;

2.3.2.3如有探头石,宜用钻机钻透,用冲孔机时,用低速,将石打碎,倾斜基岩时、可用混凝土填平,待其凝固后再钻。

2.4卡钻

2.4.1原因分析

2.4.1.1孔内出现梅花孔、探头石、缩孔等未及时处理;

2.4.1.2钻头被坍孔落下的石块或误落入孔内的大型工具卡住;2.4.1.3入孔较深的钢护筒倾斜或下端被钻头撞击严重变形;2.4.1.4钻头尺寸不统一,焊补的钻头过大;

2.4.1.5下钻头太猛,或钢绳过长,使钻头倾斜卡在孔壁上;2.4.1.6冲击钻孔,尤易产生卡钻情况。

2.4.2预防及处理措施

2.4.2.1对于向下能活动的上卡,可用上下提升法,即上、下提动钻头,并配以将钢丝绳左右拔移、旋转;

2.4.2.2卡钻后不宜强提,只宜轻提,经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锥冲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2.4.2.3施工中注意保持护筒垂直,防止倾斜;钻头尺寸应统一,下钻应控制钻进速度,不要过猛过快。

2.5掉钻

2.5.1原因分析

2.5.1.1卡钻时强提强拉、操作不当,使钢丝绳或钻杆疲劳断裂;2.5.1.2钻杆接头不良或滑丝;2.5.1.3马达接线错误,使不应反转的钻机反转,钻杆松脱。

2.5.2预防及处理措施

2.5.2.1卡钻时应设有保护绳方能适度强提,严防钻头空打;2.5.2.2经常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和联结装置;

2.5.2.3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则应用冲、吸的方法,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接触落体后再打捞。

2.6扩孔及缩孔

2.6.1原因分析

2.6.1.1扩孔是因孔壁坍塌或钻锥摆动过大所致;

2.6.1.2缩孔原因是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2.6.2预防及处理措施

2.6.2.1注意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

2.6.2.2注意及时焊补钻锥,并在软塑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2.6.2.3已发生缩孔时,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2.6.3灌注桩工程都有扩孔现象,定额中给的扩孔充盈系数为1.2,万水河桥项目灌注桩结束后,根据混凝土量计算扩孔系数为1.12,(根据图纸和配合比计算设计用水泥量468吨,而实际用水泥量525吨)。万水河桥项目清孔采用掏渣清孔法,用冲击钻掏出孔底粗钻渣,并注入相对密度在1.03~1.1之间的泥浆,反复清孔,至孔底剩有少量钻渣并且泥浆相对密度在1.03~1.1之间时为止。

2.7钢筋骨架上升

2.7.1在浇注的过程中常见钢筋骨架上升事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难避免,而且一经发生,采用任何重压方法,也不能使它复原。

2.7.2当底口距钢筋骨架底端在3m以内至高于骨架底端1m 之间,且混凝土面距离钢筋骨架底在1m 内时,降低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完全可以避免钢筋骨架顶托上升。

2.7.3其他防止钢筋骨架被顶托上升可将钢筋上端固定于平台或护筒上;

2.7.4将钢筋骨架底端引伸超声波测管至桩孔底部,使其先埋入混凝土内产生抵抗骨架上升的握裹力。

2.7.5使导管底口设置在低于钢筋骨架底部3m 至高于骨架1m 的方法,可根据钢筋骨架底部跟钻孔底的距离H、感应探头固定地导管上距导管底口距离h 和采用不同的导管提升高度计算得出。

2.8清孔的注意要点

2.8.1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2.8.2柱桩应以抽浆法清孔,清孔后,将取样盒(即开口铁盒)吊至孔底,待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取出检查沉淀在盒内的渣土,渣土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2.8.3用换浆法和掏浆法清孔后,孔口、孔中部和孔底提出的泥浆的平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应不大于300mm;2.8.4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2.9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注意要点

2.9.1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2.9.2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2.9.3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2.9.4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2.9.5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

地调整导管埋深。

2.9.6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lm 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 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 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满笼钢筋不用考虑此项)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和灵魂。新时期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倾注心血。班主任高质量的班级管理,不仅能保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化,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初中阶段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表现为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产生微妙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学生理性思维发展有限,知识经验和心理品质仍然保留部分小学生的特点。初中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尚未完全形成,在遭遇挫折时易泄气、自卑,有从众心理。初中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关系表现为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希望得到家长与老师的帮助。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班级上需要班主任的密切关注。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有问题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能严管不解决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的进步。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学生对老师绝对尊重,师生关系较为严肃,而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要求平等、和谐、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双方有平等的意识,而要有和谐的关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宽容,并能凭借宽广的胸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尊重”二字的维护,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只有关心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人人都渴望尊严,特别是处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的青少年。一旦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友好,他们对班主任的好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更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和谐的关系不仅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还能为教学和管理带来便利与理解。

2.严爱并济

当好一名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工作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严爱并济”能有效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严爱并济”可以描述为严抓习惯,细下功夫,爱心感化。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管理需要制定班规,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要列入班规中,对于违反班规的学生一定要严加管理,但是在严中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细下功夫就是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的变化,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细心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学生有爱,不管是在教育上还是学生生活中,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打开心扉,才会产生信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的来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严”要求学生,严抓习惯;要用“细”观察班上的每位学生。

3.调动家长力量

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完成一天的功课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学习和娱乐,因此,家长对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候学生在学校情绪不好,或者有反常举动时班主任是不能及时知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的作用就很明显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家就有一些反常举动,可以与班主任沟通,告知班主任孩子的情况,这样班主任就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开导和帮助。班主任不是万能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管教的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调动家长的力量,对学生的管理双管齐下,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管理班级还需家长的力量。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肩负着教导学生学习和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的重任,管理好整个班级,能优化整个班级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为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总的来说,班级管理工作应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严爱并济为主,以调动家长力量协助管理为辅。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当前,国内大部分检测和(或)校准实验室都按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或《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很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没有把质量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质量没有全面地进行有效控制,某些实验室尽管配备了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负责人,但这些部门和人员把时间更多的放在了体系文件的修改上,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减少、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管理体系很难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任命质量负责人至关重要,质量负责人在实验室管理层的领导下推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也至关重要,对质量负责人进行培训更是必不可少。

资质认定实验室质量负责人现状

(一)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目前来自资质认定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大多仅表面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对于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起源、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社会作用,以及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改革知之甚少。对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同实验室认可的关系及其发展不是很了解。

(二)对实验室基础知识、体系运行关注点的了解参差不齐。大型综合实验室与小型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差距,质量负责人的知识储备也存在差距。小型或部分私人实验室由于管理不是很规范面临着诸多问题,质量负责人对量值溯源、能力验证等实验室基础知识基本不了解。

另外,虽然实验室进行了资质认定但现实中仍存在质量管理不务实的现象,往往把获得资质认定作为资质或广告而不是作为改进实验室质量的管理工具,注重文件程序与标准的符合性而忽视管理程序的实效性,重视外部资质认定忽视内部审核,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实质缺乏正确的认识。来自这类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自然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及运行过程的关注点无法理解到位,无法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主要职责不明确。部分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对其岗位职责不明确,无法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遵循和实施;无法组织实施对影响结果的各项质量活动实施监控、评价;无法组织实施对管理体系或检测/校准活动中偏离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实施监控、评价;无法组织实施对管理体系或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措施的效果实施监控、评价;没办法按年度内审计划或管理层的要求策划组织内审;对质量管理运作有效性无法提出改进建议。

(四)无法组织实施质量负责人主要活动。作为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实施以下的主要活动,如内审、日常监督、检测结果质量监控、不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控制、质量目标的考评,对客户投诉、反馈意见分析、处理、反馈,各类改进活动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小型的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很难组织实施以上活动。

提升实验室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水平的途径

提高资质认定实验室的业务能力,保障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提高质量负责人的质量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了解资质认定实验室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资质认定实验室已成为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和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部门,这就要求实验室质量管理者应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本领。为规范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制定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6年2月21日,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形式。《办法》规定:为行政、司法、仲裁机关和社会公益活动、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及其他法定需要通过资质认定的机构,必须通过资质认定。《办法》同时明确,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两种形式。了解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起源与发展,是认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前提。

(二)学习资质认定实验室有关基础知识。实验室质量负责人通过完整系统的实验室基础知识学习,帮助其掌握实验室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质量管理所必要的技能。质量负责人应能掌握涉及到实验室结果质量的全部科学知识,还应能基本理解与把握资质认定准则中的各要素,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验室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三)把握体系运行的关注点。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质量满足客户所需的程度;履行为客户提供检测和(或)校准服务的承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看它是否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组织中各个层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提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主导质量管理体系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每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各级人员深入领悟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树立自身的质量管理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有着普遍意义。质量负责人更应把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运用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中。

质量负责人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关键工作:(1)树立依据准则不断增强建立优秀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2)建立监控机制,保证检测/校准的有效性;(3)要创建全员参与的氛围,共同为质量方针目标实现作出贡献;(4)加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落实,认真开展审核和评审活动,持续改进,不断改善体系运行水平;(5)努力采用新技术,拓展新项目,提升检测准能力,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6)树立良好职业行为,不断增强服务客户意识,向社会兑现自身的服务承诺;(7)加强质量考核,促进各项质量职能落实。

(四)明确主要职责,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活动。质量负责人需编制全要素的年度内审计划,明确每次内审的重点(包括附加审核);要明确日常监督对象、目的、职责,要明确质量监控实施职责: 组织、监控计划、监控实施、监控结果评价及处置等方面职责、权限等;对发现不符合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对潜在不符合工作采取预防措施,对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对检测能力范围扩展或提升等活动均属改进活动范围。质量目标考评应量化,要合理;对结果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应实施监控,在技术运作中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对各项检测和校准在投入对外服务前均应经过认真的能力证实,制定合理的校准计划并加以实施,确保量值准确可信。

落实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教育培训计划

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实验室质量负责人的工作效能,带好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为实验室带来高于个人绩效总和和综合绩效。

拟定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有助于质量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实现业绩改进的目标,组织应鼓励质量负责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帮助其实现。

确定教育培训需求。根据质量负责人的现状及提升质量负责人业务能力的知识要求确定教育培训需求。

确定教育培训计划的内容。在策划教育培训计划时应考虑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教材、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第5篇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validity evaluation in army colleges scientific QMS was elaborated. The insufficiency in current fuzzy integrated evaluation process was pointed out. An improving and realizing scheme for the fuzzy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QMS validity was given, which used confidence as the membership rule. Finally, the rat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scheme were verified through real case.

关键词: 军队院校;有效性;模糊评价;置信度

Key words: army colleges;validity;fuzzy integrated evaluation;confidence

0引言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使组织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组织应当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指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的程度。比如: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否合理、完善;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平稳、是否具备自我改进机制以不断提高其适宜性等等[1]。

2001年,总装备部在等同采用国家标准GB/T19000~2000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军工产品的特殊要求,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至此,广大军品承制单位包括部分军队院校都依据GJB9001A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有效性的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GJB9001A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章节均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由于影响军队院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指标较多且相互关联,同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不相容。近来,许多学者都运用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1模糊综合评判法[2]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第一次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由此开创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模糊数学。模糊数学用隶属函数作为桥梁,将模糊性在形式上转化为确定性,从而可以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说,该方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

1.1 评价步骤

①建立评语等级,即V=V,V,V,V={好,较好,一般,差}。

②确定各评价因素的量值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定性指标一般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隶属度;定量指标的隶属度可以看作是评价等级标准的函数。

③利用单因素评价结果Rj,选择合适的模糊合成算子,通过模糊变换Wj Rj,得到单级综合评价值。

④利用组成,再通过模糊变换W ,得到最终评价值。

1.2 模糊评判法存在的问题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模糊评价模型的判别准则――最大隶属度识别原则有时不适用。举两个例子:

①军队院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等级分为5级C1,C2,C3,C4,C5,依次表示好、较好、一般、差、较差。设评价对象x的隶属度为(μ(C),μ(C),μ(C),μ(C),μ(C))=(0.1,0.4,0.2,0.2,0.1)其中0.4最大。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x属于“较好”。但是,x属于“一般”、“较差”和“差”的隶属度之和为0.5,占整个隶属度总和的一半,因此,认为x为“较好”是不合理的。

②若评价对象x的隶属度为(μ(C),μ(C),μ(C),μ(C),μ(C))=(0.226,0.226,0.226,0.161,0.161),此时若干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那么体系有效性的评价等级应属于什么呢?显然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1.3 置信度准则[3]上文提到模糊综合评判法存在的问题――最大隶属度原则不适用,在此我们引入置信度准则辅助决策。

定义1:设(C1,C2,…,Ck)是评语空间F的一个有序分割类(即评价等级集),λ为置信度。若在C1>C2>…>Ck(即“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时

k=mink:μ(C)λ,1kK,

若在C1

k=maxk:μ(C)λ,1kK,

则认为x属于Ck0类。

上述准则是从“强”的角度考虑的,即认为越“强”越好,而且“强”的类应当占相当大的比例。λ为置信度,取值范围通常为0.5

2实例

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根据军队院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特点,依据“PDCA循环”的方法,建立军队院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的前三列)。其中与分指标对应的括号内的数字是该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对于待评院校,当用统计专家打分法确定该院校的各底层指标在5个评语等级上的隶属度向量后(表1中最后一列向量),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指标体系可转化为如表1所示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计算步骤:以计算A1规划工作的隶属度为例:

①A1的评价矩阵R(A1)

R(A1)=0.20.30.20.300.10.40.30.1000.40.30.300.20.30.5 0 0,

②权重向量W(A1)

W(A1)=(0.2,0.3,0.35,0.15),

③A1的隶属度μ(A1)为

μ(A1)=W(A1)*R(A1)=(0.1,0.365,0.31,0.195,0)

同理:

μ(A2)=W(A2)*R(A2)=(0.198,0.377,0.327,0.098,0)

μ(A3)=W(A3)*R(A3)=(0.26,0.245,0.335,0.16,0)

μ(A4)=W(A4)*R(A4)=(0.294,0.326,0.298,0.082,0)

μ(A1)、μ(A2)、μ(A3)和μ(A4)一并构成有效性S的评价矩阵U(S)为:

U(S)=μ(A1)μ(A2)μ(A3)μ(A4)=0.1 0.3650.31 0.19500.1980.3770.3270.09800.26 0.245 0.3350.16 00.2940.3260.2980.0820

与前面步骤一样,可确定有效性S的隶属度向量为:

μ(S)=(0.2016,0.3426,0.3181,0.1299,0)

取置信度λ为0.65,因为0.2016+0.3426+0.3181=0.8623>0.65,所以认为该院校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定等级为“一般”。

3结语

研究有效性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对于推进军队院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水平,保证军队院校科技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模糊综合评价进行了改进,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地避免了最大隶属度准则不适用的情况,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志勤,刘兴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M].北京时代同方科技服务中心,2008:1-5.

[2]李洪兴,汪群,段钦治.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23~30.

[4]李艳淑,叶渭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绿色质量工程,2009,(10):51.

第6篇

环境检测事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得以稳定有序开展的重要支持环节,现阶段,我国环境检测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实务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客观发展问题,本文针对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强化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策略

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决策正确性,以及管理科学性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有发展阶段,我国环境检测实验室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发展问题,本文将针对我国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策略展开简要的论述,预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1我国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我国国内较大数量的环境检测实验室都是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指导之下,完成其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实务的,而且其实际建立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都基本上初步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标准的评价体系,并且有较大数量的环境检测实验室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设置的专有化的人员和工作团队。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条件之下,想要实现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在不断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文件规范体系的建设和运作路径的基础上,应当切实提升有关管理和检测工作的实施力度,要不断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增加在实践操作环节的系统性以及技术性特征,不断致力于促进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2强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设水平

2.1针对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实施方法

在实际的实验室技术化检测操作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严格保证所有的技术化操作行为都能严格遵照相关领域的严格性技术规程,在面对实际存在的争议化情境时,可以按照原有的技术规程性实施标准,并参照有关仲裁实践机构规划的技术方法和实施手段展开相关的检测实践工作,在实际进行检测实验的过程中,应当切实保证所有的实际使用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设备都能按照实际的技术运作过程进行检测以及校准,切实保障所有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机器和仪器对象都能具备良好稳定的精确性特征。举例而言,在进行自然水体污染状况监测的实践过程中,实验室在进行水体标本采样过程中,应当对实际取样的水体样本的体积参数展开充分的细致性把握,并且切实对取样过程中所使用的体积测量仪器量筒的准确度展开经常性的检验以及校准,为实验测量工作过程的严谨性提供充分的保障。

2.2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规范

实现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务的规范化发展,就应当严格依照标准化规范流程,实施环境检测实验室内部人员与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备行为,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对接的实验室内部化的人员管理工作体系,应当扎实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际使用的所有操作动作、实验分析工作方法,以及科学检验设备都能在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化技术规范文件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条文约束,要对实验室空间之内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机器设备的运行和配备状况保持严格化的实时控制,切实提升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水平。

2.3扎实坚持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

我国现有发展阶段的环境检测实验室,在具体的检测项目的质量水平控制方法往往会表现出相对薄弱的客观特征,而在为具体的检测实验项目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化实验操作规程,将会较为深切地实现对实际检测效果质量水平的有效控制目标。检测实验室实际运作执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是针对现有发展环境之下,实验室的一切日常化检验工作实务行为的技术化规范说明,其实际的制定目的就是要在最大的实践限度上,降低实验室检查工作出现差错现象的可能性。切实提升环境检测实验室报告的编制质量水平。

2.4做好实验室内部人员队伍建设及评价

环境检测实验室中的实验技术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具备从事实验室技术检测实务的岗位上岗资格,并且有针对性的接受过与实验室内部有关仪器和检测设备使用方法相关的专门化培训工作,在培训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实施执业行为。针对现阶段客观存在的可能影响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水平的有关因素,要实时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业务学习,逐步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在从事检验工作过程中的技术水平,要逐步引导实验室内的全体工作人员切实认识建构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切实对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实际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实施不间断的改良以及提升,并在这一过程中,经常性地对实验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经常性地实施有针对性的水准评价。

3结语

针对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现存问题,本文首先针对有关质量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现状展开了分析,之后对其强化改良策略进行了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陈立锋 楼建光 阮东梁 单位:绍兴市上虞区水务水质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绍兴市上虞区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第7篇

1.过程方法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之一,也是ISO9OO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管理思想。所谓“过程方法”,就是指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管理[1]。过程方法是一种管理办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高校组织中,教育过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活动,为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分解,如: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过程,并对每一过程具体细化和定义,然后进行过程控制,实施过程改进,这样才能保证过程质量[2]。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施的,只有运用过程方法来识别质量管理所必须的各个过程,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测量和持续改进这些过程,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IS09000族标准中,在过程方法基础上构建了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大过程要素: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及改进过程和产品实现[3]。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整体要素的输入输出过程交织成整体,形成一个闭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从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在这个管理体系中:管理职责负责质量体系的策划及其他有关的管理工作;管理职责还要为其他过程的运行提供资源的保证,也就是资源管理过程;对体系、过程、产品都要按测量、分析和改进去进行监控。根据上述质量管理体系,引用到教学质量管理中利用过程方法系统的识别教学过程所有的活动,可以更加明确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限,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以及识别教学活动内部各活动间的接口,深入了解影响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为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教学质量打好基础[4]。

2.以过程为基础的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构建关于建立建全企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在《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特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特别是实践部分,主要使大学生通过一定的创业流程,体验创业的全过程,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5]。通过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课程的训练,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促使学生不断地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而努力[6]。适度引用质量标准要求,构建以过程为基础的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二、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设计了调查问卷,选取福建省九所地方院校(包含三所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对这九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共35个问题,一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46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537份,有效问卷率为98.35%,运用SPSS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柯能毕曲a系数(Cronbacha)分析,本次调研数据的a值为0.794,本问卷是可靠的。1.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职责方面。在调查访问中了解到,九所院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的机构各不相同,专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只有2家,其它的则分散到学工部、团委或管理学科所属的院系。有些学校则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放到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安排全校性的公选课予以完成。2.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管理方面。(1)师资队伍情况。校内导师占90%以上,企业导师占5%,其它类型5%。指导学生数基本上几十人以上。指导频率1-3个月占36%以上,也有些企业导师基本上没有指导,只是挂名;指导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内容占极少部分。(2)教学硬件情况。学生对教学条件认为不太完善的占50%。对图书馆基本满足占60%、周边学习氛围总体评价一般占51%。3.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方面。接受教育对象以经管类学生为主,理工科、应用文科类偏少,学生专业来源及了解程度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4.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主要方式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为辅。实践方面以个人实践为主,仅一个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有60%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的基础课供学生选修,另外90%的学校不定期邀请企业家或行业人士为学校开设讲座,介绍社会情况;另外也有70%的学校专门开设了创业辅导班,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进行技术辅导。在创业实践方面,经常组织到企业进行创业交流的学校只占10%,大部分学校以学生自行组织为主。5.质量监测方面。在调查中,所有院校的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的写作,比重有81%,而其他方式的采用如开卷或闭卷的比重分别为8%和11%。在满意度方面,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好及中以上占70%,一般的占20%;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较深的占20%,停留在一般认识的在70%;对课堂和学术讲座的满意的占47%,不满意的点41%,分歧较大。

(二)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职责确定过程中管理部门力量薄弱。从管理队伍人员组成来看,力量略显薄弱,管理人员从思想到精力投入略显不足。加之对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经历积累不足,且教育背景多为所从事的相关专业而非相关的教育管理专业。因而,目前对地方院校来说,迫切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直接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进行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积累管理经验。2.资源管理过程中软硬件不健全。一是导师数量不足,指导学生频率低。甚至出现导师与学生专业领域不对口现象,这些都造成导师缺少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指导及指导频率低等问题,在调查中,51%的学生反映1-3个月以上才能与导师探讨,甚至16%的学生反映基本与导师不见。二是教学硬件不完善,学习氛围不浓。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研究生反映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条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且仍有部分学生不满足图书馆目前条件,他们反映,学校需要完善相关资料的存储,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而且,从调查的情况看,有近50%的学生认为大部分同学对创业教育理念一般。3.课程设置不尽科学、教学方式陈旧。目前大部分学校大多采取选修课的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普遍较为单一,选用的教材是国外教材的译本,适应本国创业教育的教材较为缺乏。教学采用理论教学,缺乏与实践的有效整合,以致近一半的学生对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的看法是不太合理。而且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仍存在部分老师教授方法单一,没能与最新动向很好的结合,以致在调查中34%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效果持不太满意态度。4.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少、经费投入不足。地方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少、经费不足的问题。如在调查中从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比重高达40%。大部分学校设置了创业基金,但申请条件相对高,学生了解程序也不足,所起到的作用有限。

(三)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然,造成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针对地方院校目前突出存在的问题,归纳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质量管理观念淡薄。目前高校在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观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地方院校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且管理都比较重结果,轻过程,所以,如何树立“把握过程,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理念,实现创新创业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变为“事先预防式”和“过程控制型”的目的,把“不合格”消灭在形成之前和产生的过程之中,将“过程管理”贯穿于地方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2.专门管理机构的缺失。虽然各学校都安排相关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管理工作。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及以各部门原有的职责都会分散相关管理部门的精力,造成管理力度不够,因而容易造成创业教育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失误。所以,目前地方院校缺乏这样一个机构,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全部责任,进而专门进行教育质量的管理。3.创新创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通过问题分析,发现地方院校在管理职责的确定过程、教育的资源管理过程、教育的实现过程和教育的评价改进过程这四个基本过程要素中,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地方院校缺乏一个完善的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因而,如何建全并不断优化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对学生教育的各个过程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可控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有效调控,成为摆在地方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三、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措施

1.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主体。专门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保证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序的不断循环上升。管理主体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确保各管理内部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实现有效地教育质量管理;通过管理主体的统筹安排,在学校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通过如各种会议、内部刊物、布告栏、声像媒体、网络等,让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了解创新创业质量管理体系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运行的策划、活动的现状、目标完成的效果、经验和教训等。

2.时刻关注需求动向。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就是确保其教育质量,向社会输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图1中反映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实现”和“评价改进”等过程间的联系,其中学生、家长及社会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应该作为地方院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输入因素之一。学校通过完成教育过程,将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的输出结果提交给学生、家长及社会(包括用人单位等),他们是否满意,则需要组织监视、测量和分析,评价他们的要求学校是否满足。

3.重视教育的资源管理。对于地方院校来说,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有效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学校的资源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等。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宗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模,综合利用现有条件以及时提供变更所需的资源,保证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保证导师队伍、管理人员队伍的人力资源供应。强化导师甄选工作,特别是实践导师或企业导师,要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学术素质和非学术素质;加强导师岗前培训,明确导师职责和具体要求,增强导师的质量和责任意识。对管理人员更重要的要统一思想,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归根到底取决于组织的管理,管理人员水平越高,就越能发挥效益。所以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办事能力的提高,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基础设施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先进的实验实践条件(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等),这些都关系到培养质量,也是地方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的。(3)要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所以,地方院校在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时,应该加强研究生学习态度的教育,适当增加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鼓励学术创新,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科学规划课程与培养方案。在了解不同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本校的实际资源条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规划与建设和培养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需求,开设新的课程以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基础类、核心类、实践类等课程内容在内的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实践知识导向、社会导向、个体导向以及综合导向为主要类型的培养模式。从创新与创业的基础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创业心理品质等面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第8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统;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1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国际化标准组织编制的管理标准。我国最早引进的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随着标准的制定,先后又等同采用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统,现已被多家企业采用。在我国部分企业先是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随着标准的,以及市场的需求,之后逐步纳入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三标整合,使企业管理更具有科学化。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每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组织的具体目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组织所采用的过程;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环境管理体系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17项基本要求。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建立一套机制,用来确定环境方针和目标等,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现组织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它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并帮助组织实施其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经济目标。它使组织能够制定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建立实现方针承诺的目标和过程,为改进体系绩效并证实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而采取必要的措施。3个标准均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类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因此各组织的管理体系的结构不同也可统一采用3个标准。环评工作就是要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因此评价工作体现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因此在本文中重点讨论质量管理体系在环评中的应用。

2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2.1标准基本概述

我国等同采用了ISO9001标准,它是一个系列标准,用于组织贯标的为《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19001-2008/ISO9001:2008),对组织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出了实施指南。标准的主要条款包括范围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提供、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引言总则、过程方法。

标准的核心是采用过程方法,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这种方法体现了过去的PDCA循环的理念,P(plan)策划: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研究确定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do)实施:实施策划确定的过程,以实现目标;C(check)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的要求,对过程的结果(产品)进行监视、测量并报告检查结果;A(action)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

2.2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即环评工作中要采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满足其相应的条款要求。与环评工作有关的要求主要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确认、顾客财产、顾客满意等。

3有关要求在环评中的应用

3.1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确保文件的更新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各种失效或作废环境标准、法律法规要进行标识,如采用“作废”字样或图章的形式,防止在环评过程中误用,影响环评质量。

3.2记录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为提供符合要求即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记录的控制要求,包括:记录的标识、记录的贮存、记录的保护、记录的检索、记录的保存期限、记录的处置等。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如电话记录、会议记录、产品审核表、现场踏勘记录等均受此条款控制,按照上述要求可编制标准的记录表格形式,以方便使用。尤其是敏感的环评项目,对于保留各种记录尤为重要,也是环评单位及编写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3.3设计和开发策划

标准要求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对应于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接受项目后的策划阶段,在进行策划时,应明确:项目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及其职责权限。项目是否召开技术会议、几级审核、何时进行专家评审。项目的进度安排,包括:确定设计输入要求、设计输出文件的和交付,以及专业协作等时限。即资料收集要求、环评文件的编制要求,以及完成时间等。

上述内容可按照标准要求,编制标准表格的形式,以方便操作。

3.4设计和开发输入

标准要求应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这些输入应包括: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它要求。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在评审时,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包括参与设计的各专业负责人。评审重点是识别并解决那些不完整不清楚的要求以及质量特性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评审的结果应体现在设计输入记录中。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应于标准的具体内容有:工程任务单、开工报告、策划表、合同、环境监测监测报告、委托书、有关政府部门及社会的要求。具体如下:顾客提供的基础资料、监测资料、环境大纲(若有)、专家评估意见、环保部门咨询意见、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勘察报告、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标准及总量批文、各种规划及资源利用条件等。项目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应进行现场踏勘,重点收集反映开发建设活动本身和活动所在区域环境的资料,重点分析开发建设活动主要环境影响的形式、途径和活动所在区域的主要影响情况。以前类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如原有类似环评文件、监测数据等。本项目环境保护特殊要求。如附近有敏感点的位置、功能、规模等。与工程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危废鉴别试验、放射性实验验、矿岩全分析、化学品原燃料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等。

上述内容均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要求的输入内容,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归档。

3.5设计和开发输出

标准要求: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输出要求如下: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环评文件文件在报审或报批前,必须要有授权人批准,如环评中的承诺以及环评报告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签字或有关领导签字等。本条款要求的批准不应替代设计验证。批准应在设计验证有效实施后进行。

3.6设计和开发评审

标准条款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这个过程就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部门技术会议。

评审通常采用会议方式,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评审环评有关职能的代表。常见的环境影响评价评审形式如:环评防治措施总体方案讨论会、解决系统性技术问题的评审会等。会议通常应由高层技术主管人员主持。

评审应评价环评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应记录评审识别出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评审结果应经评审主持人签署认定。

3.7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设计验证通常的方法是将设计输出文件对照设计输入要求逐一检查。

应记录验证的结果及针对验证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记录内容包括:校、审的输出文件的项目名称或页次;校、审发现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后的再次验证。

这个条款对应于环评就是大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习惯说的各级审核,标准要求编写人对审核意见修改后,还要有审核人的再次确认,以保证审核意见修改的完整性,并进行归档保存。

3.8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按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体制,工程设计的确认由顾客或政府主管部门分阶段实施,确认活动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方案设计的审查;初步设计的审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

必要时,组织应委派能胜任的人员参与设计确认活动,对确认提出的问题应在适宜的设计后续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认的结果(评估、审查、审批的结论)及任何相应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对应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说,就是专家技术评估会,会后对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将其作为附件纳入报告中,并进行归档保存。

3.9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如果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报告,并保持记录。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供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实施以下控制:通过适用的标识以识别顾客财产;验证顾客财产与合同规定的符合性及适用性,如有不适用情况,应向顾客报告,并记录;保护好顾客财产,如发生损坏、丢失应向顾客报告,并保持记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涉及的顾客财产可能涉及:顾客提供的政府主管部门关于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或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勘查报告、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备案登记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备案登记表、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方案、矿区土地复垦报告、原辅料成分及理化性质、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等;顾客为其委托的环评项目提供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信息和个人信息,如手机号、住宅电话等。

根据标准要求,环评人员在接受上述资料后,均要进行登记,记录使用及返还情况,以便备查。

3.10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

“顾客满意”定义: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组织应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利用信息的方法。规定信息在组织内部的沟通过程;规定信息统计、分析的职责权限,适用的统计方法;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现在环评单位均为服务行业,在环评过程中要充分为建设单位服务,在环评过程中或结束后,可采用顾客满意调查表的形式,征求建设单位对环评单位的意见,在以后环评工作中预防和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以便更好地提高环评质量,并争取更大的环评市场。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4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种法律法规强的技术性工作,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在技术上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导则及相关规划外,还要进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三标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过程控制,虽然在开始实施时,对标准的理解有些困难,可以采用循循渐进的方式,让每位员工理解并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但可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写流程,还可提高编写质量及进度要求。

由于现在的环评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要求环评单位编写的时间很短,因此要求环评工作者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将三标管理体系运用于环评工作中,以提高编写速度、质量,对日益增多的环境污染事件,可充分保留原始资料,分清责任。

参考文献:

[1] 田武,李钊,刘卓慧,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R].北京: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编制,2009(3).

[2] 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中国环境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国家培训教程(基础知识部分)[R].北京: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1999(3).

[3] 袁俊.实施ISO14000标准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2,4(7).

[4] 金恩成.QHSE整合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 那宝魁.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及其问题[J].冶金管理,2003(3):38~40.

第9篇

[关键词]质量认证措施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在我国认证的依据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它的作用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了顾客对企业质量体系的重复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企业。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部分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质量体系认证的热潮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一:搞认证是自找麻烦

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家族,2000版的ISO9000族核心标准有四个,其中光是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及相关术语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就分成10个部分,给出有关质量的术语共80个词条,同时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表述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12个方面基础知识,ISO9000族其它标准所要求的要素则更多更繁杂。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ISO9000族标准。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质量认证的正确认识,追求短期利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认为搞质量管理体系周期长,过于烦琐,歪曲质量认证的内涵,把通过认证说成是自找麻烦。

误区二:质量体系认证就是产品质量认证

企业认证的基础是有关质量体系的国家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族标准。而产品质量认证是对产品做型式检验,同时对与产品有关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供方的质量体系对其生产、设备、材料采购、检验方法等能否进行恰当的控制,能否使产品始终符合技术规范。

虽然两者都要求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但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的产品,而不是供方的质量体系。由于认证对象的不同,引起了获准认证条件、证明方式、证明的使用等一系列的不同,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可以在其产品和说明书上使用该标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不得用于所生产的任何产品上,仅适用于企业对外的宣传。

误区三:获得证书等于掌握了世界先进管理水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成员国的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制订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ISO9000族标准就是由1980年成立的第176技术委员会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在英国标准BS5750基础上,吸收了美国军标ANSI/ASOZ1.15和加拿大CSAZ299等一些国家标准的精华,组织了15个国家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专家,历时5年,于1987年正式颁布的。它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是在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作为国际标准正式的。由于国情各异,能够被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共同接受的ISO9000族标准必定是相互协调、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标准实际上并非最优评价,只是满足顾客最低限度要求的通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合格”的标志,当然,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更非获得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的质量认证。

误区四:选择认证机构时崇洋

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认证机构时,不加分析、不作比较,一味地“崇洋”。其实,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证委员会(CNACR)1994年参加国际认可论坛,1998年首批签署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IAF/MLA)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成为了IAF/MLA集团的创始成员,即由CNACR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就代表所出具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达到国际水平,具有国际等效性、互认性和等同权威性。而有些企业仍不惜花3~4倍的代价,舍近求远,请国外认证机构进行咨询、认证,这纯属误解。当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认证机构,在信誉、知名度等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企业在选择时还需要认真考察。

误区五:对标准生搬硬套全盘否定自己

每个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不少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不注重总结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过于注重质量标准的符合性,不能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甚至在编制文件时,聘请咨询公司的人员“闭门造车”,生搬硬套其它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建立与运行的有效性。在运行质量体系时,又过分强调一切与标准要素相对应,全盘否定自己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程序,结果反成了“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误区六:认证就是评比和检查

企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取得证书,其目的是让公正、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藉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取得顾客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然而,有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管理观念陈旧。本身没有通过认证的意愿,由于迫于竞争对手通过认证的压力,或采购方的强力要求,仅为获得证书而认证。结果要么照本宣科地套用其他企业的模式,要么花重金“购买”证书,一旦证书到手,就不按标准继续开展工作,没有认识到质量体系认证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保持顾客的持续满意,其结果只能是在监查和复评中被淘汰。

误区七:认证可以包治“百病”

目前我国为体系认证提供依据标准的主要有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它们各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ISO14000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总称,目前我国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为GB/T2400系列标准,它侧重于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该认证,表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OHSAS18000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规范”,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解释,对企业生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达到逐步消除或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风险,使员工的健康、安全和企业生产的安全有完善的保障体系。

虽然这些管理体系都从设定目标,系统地识别、评价、控制、监视和测量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的系统,其运行模式都以过程为基础,用“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持续改进。但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同其他管理体系相比目的和评价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误区八:拿到认证证书就万事大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