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0: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新创业的调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积极性调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60-02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日渐增多,从2015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其已经达到了749万人。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毕业生都处于“待业”的状态,这就让毕业生在“另谋出路”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中央也已经认识到此种情况的存在。也正是在此环境下,大力提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就成为高校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积极性的调动,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探索更好路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更好发展。
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探索摸索前进,中国高等教育历经高校扩招、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教育等阶段,这个过程让大学教学情况发生变革,也让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变革如何应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做好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疏导指引促进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意识的相互转化与良性循环发展已经日渐成为高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普遍需要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依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所示,在2010年,大学生毕业创业率仅为1.5%,2016年之后大学生毕业创业率虽然略有提高,但是其提高并不明显,仅为2.0%。第二个方面,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方面的能力还明显不足,依照《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的数据显示,2000家企业中其所招聘的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评分仅为57.6分,这与“及格”分数还有一点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日渐成为学校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开发学生在没有资金、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转化为创业创新产品更是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后者,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被社会认可的一种方式。
二、高等院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
(一)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创业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创业同时,间接促进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生存意识、贡献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所具有的创业意识是其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更加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先进的创业知识,提升自我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不足导致的创业信心衰弱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根源。所以,当代高等教育应做好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切实让学生从传统守旧的观念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创业意识的具备达到创业精神的融入。同时,创业意识的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具备勇往直前、永不气馁的精神,以及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其更好地与社会融合,让其在创业路上更好前进提供基础。
(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当前,90后已经为高等院校的适龄年龄,该年龄段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虽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但独立性略显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独立性,促使其养成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培养出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且在创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更好生存、发展,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自我创业思想应用于创业实践之中。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经历过程,同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只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知识体系才能逐渐建立和熟悉;使学生掌握了创业的基本技能,明确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最终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和引导,而通过教育所引导的学生的创业能力则更加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与就业的策略
(一)建立课程模式
目前,高校普通课程设置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多样性复合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课程涉及领域过窄,知识面过小,信息承载量小,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拓展学习不够,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教材更新拖沓,知识更新速度有待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实践课程比重偏低,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不完善,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阻碍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障碍。
高等学院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建立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保证将创业创新教育更好地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最大程度实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并保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一方面,设置创业创新教育基础课程,全面普及创业相关基础知识理论以及法律法规,并做好分层教学资源配置。比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等,使学生打好创业基础意识和创业概念;到大二阶段则重点做好创业技能的培养,如开设交往协调、运营管理等n程,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和发掘大学生对创业的浓厚兴趣;到了大三阶段则将重点放在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上,使学生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当重点强调其创新性,即与时俱进性,与科技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保证创业课程体系能够具有时代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创业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优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各界关注和政府的引导下,高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效内部子系统联动管理和紧密合作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成功优秀管理团队的理念,构建优质高效管理服务体系,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咨询、跟踪、细化、诊断所有时期的相关活动。第一,筹备期,本阶段主要就是培训和教育学生的品质、意识、能力以及精神层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利用学校教W教育来顺利完成培养先期阶段。第二,初期。该阶段实际上就是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创新创业管理提供资金、技术、政策以及场地的支持,并且配备具有一定指导经验的教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预防和纠正相关风险问题,实际操作中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扶持。第三,中期。这阶段实际上就是跟踪、诊断服务,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便于能够及时体现创新创业教学的基本作用和创业创新的初衷。第四,末期,此阶段主要是对管理的整个过程予以反思和总结,探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之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为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铺垫。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高校和企业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针对创业创新教育来讲,高等院校要注重构建相应的实践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条件,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实践之中,真正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思想上了解当前的创新教育政策,为学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做好准备。首先,院校要注重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进行企业实习,在实习中进行摸索和创新,在实践中进行创新理论知识的武装,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能够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路径。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做好相应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真正从实际出发探索自己所创新的方向。再次,教师还要协同企业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给予适合学生自身发展情况的创业项目,并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运作,实现自负盈亏,让学生从此过程中了解不足和需要创新的“点”。
(四)组建“双师型”队伍,加强实践师资建设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创业创新教育的质量,缺乏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队伍,对培养学生能力产生了消极的不利影响,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瓶颈之一,也决定了学生的创新创新层面,因此,院校要注重做好师资力量的储备。高校要注重强化教师的教育开展,在注重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好地创新路径,并将其引导给学生对学生予以启发和启迪。也就是说,通过教师影响学生,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逐步开展自我的创业之路。其次,院校还要注重引进企业中的中层骨干,或者企业领导、专家学者进入院校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或者理论讲解,让学生可以跟随更为专业的认识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创新眼界得以开拓,让学生的创新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可以通过创新“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眼界预见中探索到更好的创新、创业路径。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当广泛借鉴当前各院校的先进经验,加强院校之间相关交流,总结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自身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雄厚。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及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文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23-124.
[2] 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14-17.
[3]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2):47-53.
[4] 刘兆平.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4-126.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创新创业为视角,通过对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的问卷调查,来分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探讨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情况,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调查;研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42-03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使我们的物质世界更丰富,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满足。创新让我们无法停住思维,也无法停止脚步,它促进我们不断前行。社会需要创新,科技需要创新,生活需要创新,我们都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什么呢?创新需要我们,创新来源于我们――人类的思维。因此,培养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政府和高校也全力推动,为大学生创新提供许多好的政策和支持,积极鼓励、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对如此好的创业东风,大学生们到底是什么状态呢?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助力学生的创业梦呢?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目的、兴趣、动力、阻力、优势以及对课程设置的要求,特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调研对象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在校大学生、已毕业的大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8份,回收305份,问卷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305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193人,女生112人;其中,学生249份,来自于33所不同高职院的教师56份。
二、调研情况[1,2]
1.创新创业目的。受访者在回答“您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答案集中在两个选项,33.8%选择“解决就业”,53.2%选择“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另外选择“获取更多财富”的占有9.3%,还有3.7%选择“寻找刺激”。这说明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以选择创业,但这种创业可能会比较难以面对困难和挑战。而选择“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同W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带着抱负、信心,必然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而选择“获取更多财富”和“寻找刺激”的比较少,这表明大学生们的创业不是冲动行为,而更多的是通过深思熟虑,并把创业作为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2.创新创业的兴趣。针对“您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这一问题,15.7%回答“很有兴趣”,70.6%回答“比较有兴趣”,说明在双创背景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日渐浓厚,这是一个好现象。
3.创新创业的动力。在回答“您创新创业的动力来源于什么?”时,31.4%的受访者选择家庭,31.4%的受访者选择朋友,17.6%的受访者选择社会媒体,只有19.6%的受访者选择就读学校。这一方面说明了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另一方面表明了社会作用依然薄弱,应该发挥社会媒体的强大作用,进一步加大媒体对大众创新创业的认识、知识及案例方面的宣传,让每一个人都敢想、敢尝试,让创新创业真正走向大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4.创新创业的阻力。当问及“您创新创业的阻力来源于什么?”时,38.2%的受访者选择经济状况,11.8%的受访者选择专业知识,39.7%的受访者选择社会实践经验,10.3%的受访者选择害怕失败。这说明经济状况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讲确实是影响理想走向现实的一大要素,没有经济的支撑,确实无从谈起创业梦的实现。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在从国家、政府政策到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银行的扶持等,都可以使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应该加大资金扶持方面的宣传,使大家更无后顾之忧。对于只有11.8%的受访者选择专业基础,说明大家还是弱势了知识和专业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要性,没有专业的支撑,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想要另辟蹊径也是无从谈起。39.7%的受访者选择社会实践经验,10.3%的受访者选择害怕失败,说明大学生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有冲动的劲头,而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对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缺乏对社会、对市场、对运营等多方面的认识,会让大家望而却步,不敢前行,这是人之常情。因此,高校和社会应该更广泛地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更大的信心和更多的经验,为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5.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层度。在回答“在大学期间,您觉得自己对创新创业能力是否有了提高?”这一问题时,从学生层次的受访者来说,1.9%的受访者回答有了很大提升,67.9%的受访者回答有了一定提升,30.2%的受访者回答基本没有提升;而教师层面的受访者认为12.1%的学生有了很大提升,78.8%的学生有了一定提升,12.1%的受访者回答基本没有提升,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上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加强;第二是教师的付出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还存在很大的脱节现象,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提升的层度远高于实际情况,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思考,教师要从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为切入点,找到更好的方式,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6.创新创业对高校的要求。45.3%认为高校“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54.7%认为高校“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没有人选择“可有可无”或者“没必要”,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学校有此义务,这就给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学校。作为高职院校的我们,应该加深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识,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而对于课程方面,20.8%的学生希望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30.2%的学生希望“开设独立的专业”,30.2%的学生希望“改学制,使之更倾向于创业实践”,22.6%的学生希望“开设成全校的公共课”;而48.5%的老师希望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2.1%的老师希望“开设独立的专业”,15.1%的老师希望“开设成全校的公共课”,30.3%的老师希望“改学制,使之更倾向于创业实践”。
7.创业的优势。大学生创业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优势,96.2%认为是“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43.4%选择“专业素质较高”,96.2%选择“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49.1%选择“网络信息能力强”,可见大家都意识到创新创业需要的不止是某一种或者两种能力,而是需要综合能力,要有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过硬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大学生的特点,是我们的优势,因此,大学生们应该要紧跟时代步伐,用活力和热情去挥洒青春,谱写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三、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由以上调查和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有很大的创新创业热情和优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应该全方位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扶持、帮助他们走上创业路,实现创业梦。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调查来看,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验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很大阻力。我认为,此时政府的扶持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帮扶,比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给予场地;邀请银行给予无息贷款;邀请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等。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倡导舆论宣传,比如请媒体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大家处于创新创业的氛围当中;请媒体邀约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访谈,让大家感觉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开设公众号,分享创业人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让大家有经可取,让大家不会因为自己没有社会经验而望而却步。再者,政府可以设立基金、项目,引导高校参与,进一步增强高校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高校培养广度。随着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高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的问题是力度还不够宽广。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的公共选修课,以及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但这些大多还只是浮于表面,处于摸索阶段。如何通过课程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关键的课题,也是根本问题,高校和老师们必须充分调研、深入思考,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的问题是范围过于狭窄。我们调查发现,“在大学期间,您觉得自己对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否有了提高?”@一问题,回答有很大提高的只有1.9%,而这一部分学生恰恰是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其他科研项目的,数量相对少之又少。这与我们人才培养方案大相径庭,我们要全面推开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即使不是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也要提升至绝大多数的学生。
3.加深实践教育深度。要使大学生们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如何增加实践教育的深度,切实有效地提升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来努力:(1)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结合专业自身优势,加强对实训条件的完善,搭建良好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目前,部分高校已经设立了各种创新创业平台,包括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想创业的同学,让大家可以参与创业、体验创业,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切身提高。另外,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可以辅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也能将优秀的项目利用校外基地去实施,让大学生们真正走进企业,体验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技术开发流程、参与企业运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锻炼。(2)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全面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等因素,制定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准确清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鼓励教师打破传统的培养方式,探索科学、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题的勇气和能力;要结合多种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不止依靠试卷,更注重报告、实操、论文、专利等形式,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从根本上实现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3)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扫除专业培养滞后于创新创业需求的障碍,打破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内容传统陈旧的禁锢,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大一到大三,由简入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策略地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应该建立开放的课程选修机制,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计划,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能力基础来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更要鼓励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享受网络资源,满足在线学习的需求,接收所需的碎片化知识,促进知识的融合、技能的提升、灵感的碰撞。(4)优化实训实践环节。创新技能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它是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创新技能主要包括熟练的实验技巧和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要充分发挥高职实训条件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实训实践环节,开展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以教师科研项目来引导、启发学生们根据给定范围设计、实施和完成创新项目,并指导学生推广、普及创新成果,指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技能[3]。
参考文献:
[1]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22-24
[2]何海宴.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99-101
[3]都宏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5,42(15):276-277)
收稿日期:2016-11-2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79);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SJB880036);2016年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院级人人社科教研项目(NJCC-2016-YB-0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关键词:团体贷款;领导;Probit;新创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015-0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精神的不断释放和新创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而新创小企业,作为新创小企业中的一类主体,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浙江人民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文化。这种精神与文化通过新创小企业的发展,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浙江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新创小企业阶段,如万向集团,也是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因此,新创小企业的良好培养,有助于其未来发展成更大规模的企业,实现技术、结构的升级。但是,目前新创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固有缺陷,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融资约束。虽然相较以往,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大部分的企业仍然视银行信贷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新创小企业不规范的治理机构、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等所带来的高风险使得其银行贷款受到诸多限制。近几年,研究新创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文献开始从集群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化,是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趋势,有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能力。而这种集群优势运用到融资上,集群形式所形成的资金积累与信誉机制使得群内的企业拥有了与单个企业所不同的融资优势,从而为解决新创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一、新创小企业与团体贷款
(一)新创小企业概念界定
我国自2003 年之后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因此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是以一个统一的概念出现。但本文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中的部分中型企业其规模并不小、其规模跨度也很大,资产规模从4 000万元至4亿元,销售规模从3 000万元至3亿元,其经营特点相去甚远。因此,中小企业这一传统的研究对象可以进一步细分。而且,通常提及的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融资困境等问题实质上更多的是发生在小企业,尤其是新创小企业身上。典型的企业生命周期一般被描述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研究认为,新创企业(New venture)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Global Entreprenurial Moniter”认为,新创企业是指成立时间在42个月内的企业。这类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的主要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整合资源,以形成产业基础。蔡莉(2008)则认为,新创企业是指创业者利用商业机会通过整合资源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它能够提品或服务,以获利和成长为目标,并创造价值。从目前国内银行的划分经营来看,新创企业一般是指成立时间在六年以内的企业。因此,本文中所指的新创小企业是指成立时间在六年内的小型企业。
(二)团体贷款
团体贷款由于其源于孟加拉国的Grameen bank 的实践,因此在我国主要是运用在农户贷款领域,在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稳定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农民团体贷款的成功推行,这一模式也逐渐延伸到中小企业群体。大部分的新创小企业因规模小、抗击风险能力较弱、收益不稳定等天性原因而导致的融资困境与农户信贷非常相似,这为团体贷款从农户信贷沿用到新创小企业群体提供了基础。
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团体贷款的成功很多程度上来源于横向监督成果实施。在团体贷款中,横向监督的作用在于其能成为传统银行对贷款者这一纵向监督的良好补充,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优势,缓解信贷机构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还款率和信贷机构的贷款积极性。对于一个多人所组成的团体贷款,其实质就类似于一个集体行动,这一集体行动所最终实现的共享资源总量对于每个人是一样的,但每个成员由于其个人背景、企业背景、融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这一行为对于个体而言的效用却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导致了个体对团体价值认同的不一致,于是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不同。基于这一背景,在团体成员中,由于出现了差异与冲突,就有可能出现领导者这一角色,负责调解成员间的利益,维护团体的发展,而这一角色的形成可能是团体成员基于某一标准推选而成的,也有可能是某一成员主动承担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践调查和实证检验,来研究领导者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期对领导者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
根据各类相关的研究,笔者将有可能影响领导者的各个变量因素分成四个大类:负责人特征、经济特征、信息和经营特性。具体变量分类如下:(1)负责人特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信誉认知度;(2)经济特征:收入、信贷情况、收入的未来预期;(3)信息:出生地、居住年限、信贷了解度、经营情况了解度;(4)经营特性: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自身需求特性。
基于上述指标所组成的问卷,在2015年间,笔者所在的团队以浙江省的新创小企业为调研对象,设计组织了相应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2.27%。参与问卷调查的都是正处于或曾经参与团体贷款的企业,其中87家企业的负责人在其参与的团体贷款中属于领导者角色。由于笔者选择浙江省为调查区域,因此被调查的企业大部分属于传统制造业,如服装、制鞋、纺织等,共145家,占比65.9%;另有52家从事五金、机械行业,占比23.63%;剩余23家从事建筑等其他行业,占比10.45%。
(二)实证检验
本文所研究团体贷款中领导者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属于分类的离散数据,这类数据的理想估计方法是概论模型,如Logit,Probit,Tobit等。本文拟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团体贷款中领导者的影响因素,即存在一个“影响”和“不影响”的二元决策问题。假设存在多个解释变量,按照矩阵形式定义模式为:Y=Xβ+μ。其中,Y为1或0的列向量,X为解释变量所组成的观测值矩阵,β为待估计的参数变量,μ为随机误差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SPSS软件对完整的模型Probit检验,所谓的完整模型,即包括个人特征、经济特征、信息和经营特性四大类15个指标。(2)将未达到10%置信水平的变量删除,说明这些变量相关系数解释性不够明显,留下的指标重新进行模拟,将这一步骤重复进行,直至留下的模型的变量都显著为止。结果显示,共有教育程度、性别、收入的未来预期等11个指标显示对团体领导者有显著影响,具体Probit回归结果(见下表)。
(三)实证结果分析
在所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指标中,教育程度(X3)、信誉的认知度(X5)、月收入、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居住年限、对经营情况的了解程度、对资金信贷情况的了解程度、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的参数估计值皆为正数,意味着这些指标越强的个体,越容易成为领导者。总体而言,这些指标的实证结果符合现实预期,现对以下几个较为特殊的实证结果做说明。受教育水平的参数估计值0.21762>0,这表明企业负责人所受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可能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这一结论似乎与人们以往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家的了解有所出入。很多人认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主是一类对市场嗅觉灵敏、冒险意识强但相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但调查中发现,新创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创小企业主开始意识到,初始阶段的野蛮生长是不可能带领企业长期发展下去的,企业的生命力需要企业主更多的知识积累与铺垫。因此,一些新型的新创小企业主的负责人本身就接受过较高的教育,而一些传统类型的企业主也通过各种渠道,如成人教育或进修班等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对知识教育的重视,使得这类人在团体中更容易成为领导者。因为其他成员认为这类人对收益、风险等专业方面的认知度更高,同时与银行又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适合作为领导者。
信贷情况的参数估计值负数,说明存在多种融资渠道的企业主并不愿意成为团体的领导者。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在团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风险鉴定、投资和还款等环节都涉及到支付成本,而受益的非排他性必然会导致“搭便车”情况的出现,若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则势必会比其他成员承担更多的监督成本。因此,若团体中的某个体还存在其他融资渠道,对团体贷款融资的成本会更为敏感,成为领导者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相反,若企业各个融资渠道受阻,团体贷款成为其唯一可行工具的话,团体贷款的相对收益则会高于其他个体,这类企业主更愿意成为领导者,积极维护整个团体的稳定发展,以期获得资金。
资金需求特性的参数估计值小于0,意味着团体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企业主更愿意成为团体领导者,其缘由与指标X8,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相似,长期资金需求者对团体的长远发展更为在意,更愿意主动成为领导者以维持其稳定。
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团体贷款中领导者的产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体所受的教育水平、居住年限、企业经营规模、时间等,这些因素都是显性的,代表着个体自身的能力和成就。因此,往往这些客观因素越强的个体,越容易被推举为团体中的领导者。除此之外,领导者的产生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信贷渠道、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团体的价值判断,越是依赖团体贷款,在意团体长远发展的个体越是愿意成为领导者,因为他们能从团体的长远发展中收益更多。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团体贷款已经逐渐成为缓解新创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团体贷款的有效长远发展也就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践调查以及Probit方法所检验获得的各种影响领导者的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团体贷款组建时,成员之间更好地挑选领导者;另一方面,银行等信贷机构也可以根据这类因素,尝试与此相关的激励措施以刺激领导者的积极性,从而减少银行的风险和监督成本,使得团体贷款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5):98-101.
[2] 章元.论团体贷款对信贷市场低效率的可能改进[J].经济研究,2005,(1):47-50.
[3] Varian.H Monitoring agents with other agents[J].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1990,(3):146-175.
[4] 江能,邹平,王泽丽.联保机制对贷款还款率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5).
应该说,近两年来,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以新产品开发为例,2005年,百家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458.33亿元,在2004年增长90.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5.0%。百家企业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如武钢的高牌号取向硅钢、东汽的各类新型汽车、青山船厂的特种船舶、武烟的系列产品、金龙泉集团的“金龙泉”啤酒、长飞的光纤、华工科技的激光产品等,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以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发展经费为例,据对百家大企业中78家本土企业的调查,2004年这些企业共投入的研发经费11.45亿元,仅占其销售总额的0.6%。其中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0%的有3家,达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间,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为零。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与研究:
第一,导致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创新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以获取近期的经济回报。尤其当一些行业出现高速增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膨胀时,企业甚至更倾向于迅速扩大产量,占领市场空间,来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难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则自主创新的局面就难以打开。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生存忧患意识强,想尽办法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忧患意识是责任感、危机感、事业心的体现,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去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例如华为公司,其老总在他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10余年来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正是由于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华为公司才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每年将公司员工的18%、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自主创新,从而在短短10余年时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一流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又如武钢,在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中,它既没有鞍钢可开采百年的自有矿山,也没有宝钢进口铁矿石运输的近距离优势,时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但正是因为武钢将这种压力转变为自主创新的动力,才创造出了不亚于宝钢、鞍钢的效益。因此,百家企业要改变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须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感,改变观念、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第二,百家企业要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科学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将创新与引进有效结合起来。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从头开始,什么都由自己干。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自主创新。况且在现阶段,企业要一下子从内部产生大量自有技术是不可能的。对于百家企业的大多数而言,为了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应当紧紧依托国内外两个技术源头,通过购买与合作,从企业外部引入技术。要加强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保持引进技术资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进吸收后再创新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1:5及1:8,而据经济普查数据,我国及××大中型工业企业还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经费投入,对于尽快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单项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创新都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而产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现有技术,由以单一技术突破为主向单一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加速集成创新,也是企业后来居上的捷径。
一、 调动基层妇联干部积极性,将摸底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每一个户。
2月24日,召集乡镇妇联主席、市直妇委会主任会议,对调查摸底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会上发放了《__市妇联关于推动“女性创业就业促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基层妇联组织做好宣传、摸底工作。乡镇妇联主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宣传、摸底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村妇代会主任要深入到每一个户将有创业意愿、有就业意向、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闲散劳动力、失地妇女、女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的具体情况,统计造册,逐级上报。乡镇妇联于3月5日前将所有登记表报市妇联办公室。
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
这次调查活动共收到“创业就业登记表”1.3万份。登记表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拟自主创业人员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希望在哪方面创业和受到哪方面的培训指导。二是拟就业人员基本情况,除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调查其希望从事何工种及相关要求。三是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基本情况,除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调查其希望受到何种技能培训。
通过梳理汇总,我市共有拟创业人员672人,拟就业人员8100人,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228人。拟创业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35——45岁之间,拟就业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40——55岁之间,拟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22——40岁之间。
三、多方协调,积极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2月19日在__电视台,打出滚动字幕:“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妇女到市妇联报名,参加创业项目推介会”,同时乡镇妇联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截至2月24日,已有780人报名。2月27日市妇联组织1000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等参加__市第四届城乡妇女创业项目推介会。推介会上共有100个适合妇女创业的中小项目和1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家政服务、旅游餐饮、刺绣钩编、社区托幼养老等工种。当场坚定意向120个。
为帮助城乡群众实现就业,妇联大力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通过组织项目推介会、人才招聘会、企业家与村干部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当地拉项目,拓展就业空间,实现村企双赢。
一是变“输血”为“造血”,以创业促就业。“没想到俺们自己也能当老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现在是“巧儿擦鞋”__分店老板的该市三街村村民卞春先,曾是一名普通农民,正是由于前两年该市妇联组织的一次创业项目推介会,让她了解了这个项目,抓住了创业先机。卞春先说,现在由于生意忙,准备在这次招聘会上再招2名下岗女工帮忙打理生意。截止目前,我市共引进连锁加盟项目4家,自主创业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城镇社区服务项目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多人,城镇新增就业1790人。
二是借助政府服务职能,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由政府贴息,发放小额抵押担保贷款10万元,扶持5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干部创业,带动了50多人创业。
三是成立乡镇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市宜安镇探索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工业、农业及民政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辖区23个村全部建立农村剩余核动力再就业服务站,配备3至5人,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镇服务中心制定基层指导、专家培训、外出交流、法律维权等工作制度,村服务站制定劳动力管理、分析报告、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制度。目前,已筹措资金10万元,为服务中心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四是全力提升农村妇女和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应聘成功率,该市广泛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项目、送信息等活动,积极组织城乡群众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和再就业水平。今年以来共完成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980人次,免费再就业培训600人次,免费创业培训200人次,提供用工岗位4004个。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是妇联通过创办女性创业论坛,激励广大妇女要敢于解放思想,冲破一切束缚创业的思想障碍,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看家守 业、固步自封等陈旧观念,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自信地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立大志,创大业,争一流。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不仅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看,科技政策重点逐渐由促进科技的发展转向促进自主创新,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趋向于更积极地推动和指导技术创新,并努力将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整合为一体。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效率逐步得以提高,使得金融业可以更好地为高科技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金融业一直都在持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企业自主创新从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外源性资金的渠道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资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逐步促进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金融的运行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使用的资本。这个特点决定了借款人,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必须保证把贷款使用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还贷资金的项目上。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鼓励探索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
一个可行的运行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由创新基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资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863”“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的承担单位,通过集成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解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企业承付基本利息,政府资金负担上浮利息。例如,厦门市科技局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先后于2003年4月28日、8月8日,与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签订了“共同扶持科技型企业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2002年底,南京市科技局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开展“银政合作”试点,交通银行在两年内向南京市科技局推荐的科技项目给予8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市科技局负责筛选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贴息引导科技贷款。版权所有
二、探索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是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科技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有效运作关键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银行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对科技项目进行贷款支持。相反,银行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能选择放弃这个市场。这就要求银行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担保形式,发放多种低风险的贷款;可以探索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解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
三、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
科技部门可以联合金融部门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既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产业化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政府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例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捆绑了12个开发区、发债规模8亿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再例如,以股票作担保的表外研发证券(swords)就是一种重要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形式。swords是在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常采用的融资方式。典型做法是:发行swords证券的企业负责管理投资运用;并根据预定价格的时间表有权收购所有公开发行的证券;相应地,投资者可得到在预先约定的时间段内以约定溢价价格购买该公司普通股的一个期权或认股证;一段时间后,该认股证可与原先购买的swords单位分开交易。
四、建立自主创新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对银行而言风险偏大,因此,往往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为了促进扶持这些企业,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政府财政出资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是我国自主创新金融支持制度的必然选择。设立贷款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出资的压力,还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建立多点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对中小企版权所有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和投资效率,从而形成“企业有所创新,银行有所借款,政府有所保证”的有效机制以及较合理的贷款担保和开放的资金供应系统,从金融支持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美国小企业局向小企业发放直接贷款已于1989年废止,而采用以贷款担保方式对小企业进行支持。日本的贷款担保措施更加完善,除对商业银行贷款给予担保外,还有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实行连环保险。1974年1月,台湾地区推动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信保基金主要来源于当局及有关金融机构。信用保证的项目包括:一般贷款信用保证、商业本票保证之信用保证、外销贷款信用保证、购料周转融资信用保证、政策性贷款信用保证、小规模商业贷款信用保证、进口税捐记账保证的信用保证、履约保证的信用保证、自创品牌贷款信用保证、青年创业贷款信用保证。在信用保证基金之外,1997年台湾当局又成立了“中小企业互助保证基金会”,推进各项辅导及互助保证贷款。该基金的主要运作为:中小企业互助保证为协助担保品不足的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五、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
必须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打造“信用社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诚信环境。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可以使相关金融机构共享信用信息资源,信用状况更加透明,降低了信息成本,风险定价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信用记录也增加了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小企业的财产权,强化其供应商与顾客的履约义务,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而且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和风险预期,强化了债务人的风险约束,因而会有实质性收效。
六、培育和支持一批中介服务机构
要改变现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单一、相互脱节、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促使中介机构如科技担保、评估推介等相互结合,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认定资质、委托任务等方式,给予扶持。中介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应依靠其服务质量和信誉,开办初期应得到政府部门经费支持,但要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其在竞争、服务中依靠自身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不能由部门长期供养。
七、要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关键词]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F27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18-04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部环境、内部治理与中小企业成长》(TJGL08-077)的阶段性成果。
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的企业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尖的是少数大企业,处在塔底的则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技术创新行为是在既定的公司治理制度框架下完成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2002,华锦阳)[1]。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明显的公司治理属性,公司治理结构是依靠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两种模式,分别以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为主来对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发挥激励作用,从而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并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杨建君和吴春鹏,2007)[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环境到底如何?这是政府监管部门和中小企业所关注的焦点。
一、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文献述评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及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Liang(1999)以上海228家小型私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验研究表明,由于大部分私营企业采用内部控制的董事会结构,外部董事为企业带来了高额投资回报,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关系[3]。Randoy和Goel(2003)以挪威的68家中小企业为样本,在是否是家族企业的条件下,对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绩效指标采用Tobin Q和资产回报率来衡量,同时引入了净资产比率、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论文对1996到1998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OLS回归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水平与家族式的中小企业的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家族式的中小企业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4]。Gonzalez(2004)以台湾的8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分散的企业其绩效也较好,经理层拥有越多决策权的企业其经营绩效更好,公共服务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5]。Abor和Biekpe(2005)以加纳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董事会的特征和资本结构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和董事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资本结构与董事会构成、董事胜任能力以及董事长任职期限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暗示董事会规模越大,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比例越低[6]。Brunning等(2005)通过对瑞士的800多家中小型企业进行调查,对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小型企业战略变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经过实证分析表明,股权结构集中与企业战略变化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会行为与公司战略变化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外部董事和企业战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经理层规模正向影响企业战略变化[7]。国内关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文献主要是定性方面的研究而且文章数量比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中“中小企业治理”题名,只有100篇左右,而且文献都是2004年以后发表的。
通过国内外相应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主要是从2000年以后才逐渐出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公司治理研究热潮已经持续20多年,但是如果有人想要查寻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方面的文献,他将难有所获并大失所望(聂正安和欧阳,2006)[8],因为公司治理“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Clarke,2006)[9]。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典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建立在两权完全分离的基础上,而中小企业被视为两权没有分离,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从起源上就被忽视了。依据企业的契约理论、委托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一样,都存在着公司治理问题;现实中,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远远弱于大型企业。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中小企业都需要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与机制,公司治理绝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这样的研究现状必然导致从公司治理视角入手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现有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很少考虑企业治理结构因素(徐金发和刘翌,2002)[10]。
二、中小企业治理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状况,我们选择内蒙古某县的全部中小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形式获得相关的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占整个县中小企业数量的85%左右,样本在统计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县域中小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广大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涉及中小企业公司章程、股权结构、三会状况、经营者、利益相关者方面内容。
(一)公司章程方面分析
如果把创建和经营企业看作是建筑高楼大厦,那么公司章程就可以被视为高楼大厦的设计蓝图。一个设计完善的蓝图,可以保证大厦建设过程中的秩序,并最终决定大厦的质量。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都是由少数几位股东或出资人创立,由于中小企业的创业特点,大家在创业时往往忽略设计一个比较完备的公司章程,对股东、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利义务规范不清楚,“其它事情”好谈。但是,企业在取得一定的进步之后,恰恰是这些“其它事情”因无明确的章程细节予以明确或者章程中没有明确的解决机制,成了“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章程的规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技术创新的普遍问题。因此,将公司设立时或增资扩股时是否有比较完备的公司章程作为反映企业治理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仅有1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经全体股东反复协商讨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公司章程,另有4家较为详细地制定了公司章程,其余95家公司在成立之初,都是为了履行注册程序,采用了公司章程的规范文本,有的甚至将别的企业的章程改头换面,就成了自己的章程,根本没有针对性,股东甚至都不知道公司章程的内容。这样的章程,要想成为规范股东权利与义务、保护股东权益的企业最根本纲领性规范,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这个问题在中小企业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是中小企业治理最基本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它治理结构与机制问题就无从谈起。
(二)股权结构方面分析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相关性,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优化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公司对经营者良好的监督约束和激励,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较好的保护;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主要是依靠个人资本自身的积累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中小企业治理体现出家族治理特性就成为必然。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会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对1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可知,最大的一个股东或出资人往往占有60%以上的股份,前2名股东或出资人控制的股份一般超过了90%,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就是由两名股东或出资人组成。具体结果是,第一大股东或出资人持股比例在80%以上的有13家中小企业,持股比例在60-80%区间的有61家,而低于60%的只有26家。中小企业出资人有2人的样本为71家,3人以上的为19家。
(三)三会状况方面分析
目前的中小企业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的组织形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决议对于保证企业营利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近三年股东会的召开情况的调查,反映企业股东大会的运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来样本企业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差异很大,召开过3次股东大会的企业占12%,其中只召开过一次股东大会的企业占35%,召开过两次股东大会的企业占26%,有27%的企业3年来没有召开过一次股东大会。对于那些年股东会议召开次数不足一次的企业来讲,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会修改公司章程,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等重大职权的行使成为泡影。股东难以保护自身的利益,更不要说是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了。董事会是中小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理想的董事会通过其具有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内外部董事的组合,能够正确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发现外部环境并为企业发展带来有利的机会,做出有关企业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董事会通过其对经理层的选任与激励,达到对经理层的合理选聘、有效监控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同时董事会的事前与事中的监督相对于监事会的事后监督,更有利于风险的规避、成本的降低以及公司价值的创造。但根据100家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的调查结果,91%的企业根本就没设立董事会,更不要说其规范运作。调查结果还显示,设立董事会的9家企业中,近三年召开2次董事会的企业只有4家,召开3次董事会的只有2家,3家企业一次也没有召开。对于目前的中小企业,董事会的最重要职责,就是改变中小企业治理决策的个人决策现状,变个人决策为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治理风险。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力,对股东大会负责。其基本职责是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主要监督对象,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在监督过程中,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纠正违反公司章程的各种行为,其监督职能主要是侧重于事后监督。我们将公司监事会人数规模、监事会是否具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细则以及近两年来公司召开监事会会议的次数等作为重点调查的内容。结果显示只有10家企业设有监事会或监事,在这10家企业当中有7家企业制定了监事会工作细则,近三年来召开2次及以上监事会会议的有8家。
(四)经营者方面分析
经营者具有的特殊经营才能或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灵魂。在中小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发生分离或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分离,企业的发展道德分险的困扰较少,成本较低。决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经营者的素质以及促使经营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的活力是由经营者的创新行为决定的,而经营者的创新活动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能力。创新的动力与经营者创新活动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因素有关,创新的能力与经营者的素质有关。刘伟和刘星(200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有利于企业R&D支出的增加[11]。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1%。数据表明,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中,高素质的人才较为缺乏。全面提高经营者素质对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经营者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7家,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32家。中小企业采用公司股票、年薪、工资、奖金和津贴五种激励方式中两种以上的企业占17%,体现出中小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手段单一,经营者基本没有持股。
(五)利益相关者方面分析
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专门规定了利益相关者问题。《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所谓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银行等主要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拥有求偿权、知情权和参与权,他们在公司治理中起作用的主要方式是公司与主要债权人的信息沟通,职工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直接沟通与交流等。虽然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壮大,也同样需要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意志能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得以实现,是决定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的几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债权人和顾客。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00家中小企业当中:仅有4家企业设立了职工工会组织;债权人在列席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正式沟通、与高级管理层私下沟通和通过间接渠道了解等4种沟通途径中,有两种以上表达方式的占7%,有一种表达方式的占82%,没有重视债权人即债权人没有表达机会的占11%;关系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决策,在考虑主要债权人的决策意见、考虑主要供应商的决策意见、考虑主要客户的决策意见四种选择中,能够选中二项以上的企业占22%,选中一项的占66%,从没有考虑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而由企业自主决策的占12%;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重视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顾客的关系较为融洽,样本企业中顾客对中小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在70%(满意度最高分为100%)以上的企业占81%。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影响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利益分配、权力分享, 从而对技术创新具有路径决定作用(王昌林和蒲勇健,2005)[12]。通过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各要素的分析以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环境总体状况不理想,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机制作用欠佳,具体体现为:
第一,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家族式的企业形态大量存在。每个股东不可能直接参与管理,股东可以选择管理者,这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阶层。而我国中小企业股权集中,股东、经理合二为一,把持着公司的实权。尽管家族式治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它将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第二,现代产权制度刚刚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尽管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者,它有责任监督经营者的行为。但现实中,中小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几乎全是由“内聘董事”组成,这些负有监督职责的董事,除了担任董事职务以外,同时也是公司总经理的部下,“部下”监督“领导”是没有可能性的。
第三,决策、监督、激励三项内部治理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三种机制。而在目前的中小企业中,所有者即是经营者,决策多由“家长”进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激励手段单一,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中小企业的三项治理机制基本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中小企业没有一个能真正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公司章程。忽略设计一个比较完备的公司章程,在一些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上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2岁,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岁,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岁,这与缺少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司章程有很大的关系。
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既需要有企业内在的能动性,还需有外部环境的压力。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提高对加强中小企业治理重要性的认识。目前理论界也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上,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小企业自身充分认识加强自身公司治理对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依据公司治理理论指导企业治理实践的开展。
其次,促进现代产权制度有效运行,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治理结构。现代产权结构是适应目前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种产权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治理结构时不能照搬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治理结构,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
再次,改变中小企业个人决策的现状,激活中小企业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决策的难度越来越高,个人决策已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科学决策要求。为此,要建立合理的公司章程、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使中小企业的决策实现由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转化。
正如杨建君(2007)所说,人们经常思考为什么有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这里除了技术本身的原因之外,人们已开始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层次来探究这个问题[13]。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特别是双方互动的内在机理、影响方式、影响路径等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华锦阳.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 通讯,2002,(1):52-57.
[2]杨建君,吴春鹏,.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4-38.
[3]Neng Liang.Board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New Evidence from China’s Private Firms[R].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Conference, August 1999.
[4]Trond Randoy, Sanjay Goel. Ownership Structure, Founding Family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in Norwegian SM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5):619-637.
[5]Eduardo T. Gonzalez.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Productivity: Asian Experience[R].The APO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Basic Research XI on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Productivity, December 2004.
[6]Joshua Abor, Nicholas Biekpe.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Affect the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of Ghanaian SMEs? [R].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Business School, September 2005.
[7]Olof Brunning, Mattias Nordqvist, Johan Wikl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trategic Change in Small Firms: Untangling and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Board Structure and Top Management Teams[R].Merging Economic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ctober 2005.
[8]聂正安,欧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中国路径[M].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6:3.
[9]AD Clarke. SM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Politics, Resources and Trickle-Down Effects[R]. Corporate Law Teacher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2006.
[10]徐金发,刘翌.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02,(4):59-63.
[11]刘 伟,刘 星. 高管持股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来自2002-200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72-175.
[12]王昌林,蒲勇健.公司治理、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专业化[J].管理工程学报,2005,(3):10-14.
[13]杨建君.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132-134.
CorporateGovernance Environment of SMEsTechnologyInnovation
Hao Chen
(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关键词:低收入人群 就业现状 城镇 新创业方向
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构成主要基于三个部分:一是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背景下,一大批原本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其收入来源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二是原城镇居民中的普通劳动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他们的收入却与时展的步伐成反比;三是城镇下岗职工,下岗后,他们难以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后的生存模式变革,从而导致其徘徊于新时代的边缘,难以与时展的步伐相匹配。城镇低收入人群是目前中国亟需关注的群体,他们在中国的总人口比例中占据了约8%,加强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关注,是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城镇低收入人群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就业现状,了解造成其低收入的主要根源,并制定应对策略。
(二)研究方法
对本县的多家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低收入人群的分布。同时,采用电话预约的方式对本县和临县的多个家庭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他们身边的低收入人群,以期掌握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此外,运用E-mail对全国多个家庭、企业、单位等发出调查问卷,了解更多低收入人群的实际状况。
(三)低收入人群评价对象
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群体。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人或有法定赡养(抚养)人而无赡养(抚养)能力的城镇居民。
2、在职或退休人员领取工资或退休费用后家庭月收入仍然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镇居民。
3、收入仅能维持生活最低标准的外来人口。
4、家庭月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原农业劳动者。
5、家庭月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下岗职工。
(四)研究进展
本年度5月确立研究课题,随即开始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状况,制定拜访表和E-mail联络表。5月底正式展开调查活动,7月底调查活动结束,为期4个月。8月初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制作相关图表,截至8月底,整体总结工作结束,为期1个月。9月初开始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包括再次确认数据的真实性,总结结论和撰写调研报告。
(五)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中国城镇的低收入人群大多由农民群体构成,占低收入群体总人数的48%。在这一群体中,具有中等学历和高学历的低收入群体分别占农民群体的4%~1%。进而,城镇低收入人群中的少部分来自下岗职工群体,约占低收入群体总人数的42%,而其他低收入人群则分布于各个领域。
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新创业方向探讨
基于上述论述,表明中国的低收入人群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个体。然而,当前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提高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意见和建议都是集中在政府层面,都是建议政府应当如何制定针对性策略。笔者认为,导致低收入的根源诚然与我国的政策存在着关联,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低收入人群这一特殊群体自身存在着不能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要素。因此,要改变低收入人群的现状,减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数量,还需要低收入者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对此,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全面分析新时代需求,确立正确的创业方向
截至今年,中国建国已有60多年的时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许多国人在基于对时代需求准确分析与准备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当前我国城镇的低收入人群应首先学会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把握时代脉搏,了解时代的需求,确立正确的创业方向。例如,当前我国的技术人员紧缺,尤其是建筑行业和市场营销方面,因此,学会一门技术就代表了明天已具有希望。
(二)热门行业不代表没有市场,营造特色才是生存之道
当代是网络时代,当前中国的网络行业已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然而,这是否就表明了投资网络市场已没有意义了呢?答案是不!这需要创业者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即便中国的网络商业遍布城乡,然而,中国的网络市场却依然匮乏。例如,在硬件方面,中国许多的企业都以粗制滥造来保障效益,而国人需要的是具有质量保障的硬件,因此,只要能够营造特色,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投资网络市场也仍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再如,中国的餐饮业当前已处于高度发达阶段,然而,用上述理论来描述中国的餐饮业仍然适用,而其中的关键,即在于特色。
(三)投资自身素质建设,是摆脱低收入状况的良策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社会潮流如何变幻,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个人综合素质都是最重要的未来保障。严格来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是对人才的竞争,因此,投资自身素质建设是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良性投资,虽然眼前看不到效益,但却等于为未来的发展道路而开辟了一条坦途。这需要低收入者在当前事业能够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仅就中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现状与未来创业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然而,这绝不是全面的。要想为城镇低收入人群创设一个更为全面的未来,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低收入者自身的努力。只有让自身能够适应时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向,才能摆脱低收入这一局面,而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为自己创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放,沈忱.城镇低收入群体状况及原因探析――对南京市低收入群体的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23(2):34-38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创新意识问题 策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涉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师生452人,其中,教师44人,学生408人。
(二)调查内容
为了解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为例,针对该校机电类专业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中高中起点的专科大一、大二年级、五年制起点专科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涉及问题三十余个。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问卷
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的机电类专业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实际收回408份。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33人,女生75人;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210份,高中起点专科198份;机电一体化专业82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16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82人,电气自动化专业40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9份。
被调查的408名学生,有335人认为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26人认为应该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有46人对是否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方面,有277人认为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285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0人认为应该通过创新大赛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263人认为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谈及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条件时,228人认为应具备独到的思维方式,229 人认为应具备高科技素养,226人认为应具备团队精神,305人认为应具备探索精神,190人认为应具备勤奋的精神,134人认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有130人认为应具备交流能力,有19 人认为应具备其他方面的条件,如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懈坚持的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调查中,有63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213认为应该是学校的活动和教学才是影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63人认为是创新大赛,93人认为是个人因素,19人则认为是先天因素对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最大。
在对问题“您认为高职学校机电类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的调查中,48人认为最缺乏资金,193人认为最缺乏氛围,58人认为最缺乏信息知识,141人认为最缺乏技术指导,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全部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84名同学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176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106 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有39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
(二)教师问卷
在对机电类专业教师的44份问卷中,多数教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赋予了较高期望。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好的老师有13人,其中认为很好的只有1名老师,仅占总人数的2%。被调查的44名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多数老师都希望能将学生创新教育贯穿于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并通过创新意识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
在问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时,认为是家庭教育的7人,36名老师认为主要因素为学校的创新氛围,22名老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认为是学生个人因素的有27人,认为是教师引导为主要因素的则有21人。
对于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因素问题,被调查的老师中,31人认为是资金支持,23人认为是制度扶持与激励,23人认为是专任师资的缺乏,36人认为是学校缺乏创新氛围,22人则认为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重视不够。
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从何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0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35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每年举行的创新大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33位老师,29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外出的参观学习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三、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