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0: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工艺和工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当今社会,绿色化学这一词汇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而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实现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能够让人们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很多国内外的公司竞相通过这种手段来研发新的绿色产品。在今后化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将占据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我国现在该专业的课程与实习都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当加以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该专业的全面发展。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现状的分析与改进
生产实习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当中的必修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我国该专业的生产实习状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实习方式单一,学生动手机会不多。在学生的实习过程当中,出于安全考虑,主要以参观为主,教学为辅,偶尔动手的方式。学生仅仅通过有限的时间来观察工厂中的工艺流程,初步了解生产单元操作,然后整理实习报告,却很少有自己动手操作,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实习主动性,而且对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
(2)学生对于实习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以成绩衡量科目的重要性,实习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都不是重要课程,显得可有可无。很多学生甚至以分散实习的名义,仅仅找企业签字盖章,敷衍了事,却没有真正的投身到企业实习当中去。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学生很难认识到实习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3)学校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良好的规划。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实习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没有真正的从各个方面进行规划,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走走过场。而且很多学校的实习时间都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那个时候课程负担仍然很重,而且很多学生还有考研的计划,所以很少有学生把精力真正放在实习上面。很多学生甚至将课本和考研材料带到实习单位,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学校将所有学生的实习均放在一个学期,这也造成了联系实习单位的实际困难。
(4)没有进行很好的校企联合。很多企业都认为学生实习无法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反而因为要分心管理来企业实习的学生,会延误其正常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因为学校和学生本人对实习的不重视,造成企业接纳实习生的热情受到挫伤。而事实上,学校和企业如能充分利用学生实习的平台,校企紧密结合,既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帮助企业在用人方面避免“用工荒”这一尴尬现象。针对以上状况,建议对该专业的实习进行以下几点改进:
①加大实习改革,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实践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创新型实验,减少验证性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我国现在各大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实习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结合起来。其次,应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企业应该为学生配备相应的企业导师,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将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在实习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当一个旁观者,更应该让其成为真正的实践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实习中体会到攻克技术难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从起初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真正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践中来。
②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以往,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都没有给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的实习以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疏于管理,松懈怠慢等现象。现在,学校和企业作为组织者:
a.应该从组织上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
b.学校应该提高实习在考试当中的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实习制度。
c.从规章制度上加强管理,杜绝离岗脱岗现象。而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些和就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学生加以引导。
③做好课程与实习的规划工作。
a.为了避免与其他课程的考试和实习相冲突,学校应该提前对学生在校学科学习的时间进行协调,为学生实习留下充足的时间。
b.学校在实习时间上宜采取分批次、分不同类型企业来组织学生实习。避免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的情况,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④加强校企联合。目前化学与工艺实习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习地点的联系问题。因此来自于企业的社会保障必不可少。以往学校的实习环节当中,企业考虑学生安全的问题,往往存在着联系企业难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资源。在校企联合的模式当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双导师选择制度,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企业可以配备相应的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让学生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以致用。其次,企业可以和学校签订合约,每年从学校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定点输送。这样做及解决了学生就业困难,又可以为企业招到熟悉其运营机制的劳动者,达到双赢的局面。除了企业,政府的支持也是必需的。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予以重视,并且帮助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5)改善实习考核制度。通过重建学生的实习考核制度,改变学生的被动实习状态。以往学生的实习最后都是由企业盖章,并不加入或者很少加入学生最终成绩的考核。现在,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实践当中,学生在实习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最终的实习效果等均应列入考核机制当中。
3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一下以往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3.1课程体系支离破碎,整合度太低现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
每门课程的联系性不高,以至于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该专业是一门结合度很高的专业,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也不利于和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3.2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和老师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考试成绩上,我们经常看到成绩很好的毕业生来到企业,操作能力却非常差。这也是现在应届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3弱化了单元工程与环境和系统的关联
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用来解决实际的需要。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重点主要在于环境保护方面。但是现在的课程却片面注重书面知识,忽略了这一最主要的功能的联系。新的课程体系改革的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于该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实践探索比理论探索更为复杂,是一项艰苦的工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与调试。现在主要针对以上几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1)扩充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逐层递进的知识系统。教学模块从基础知识到基础实践,再到实践操作,创新提高的层面。其中实践模块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该模块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在学生的课程体系当中,除了对于必修课的注重,也应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性、创新性以及与本学科的联系性来进行选择。注重学科的技能强化,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志愿进行选择。还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增加化工管理等相关内容。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扩大设计类课程的比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又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工程和工艺的试验和实习当中来,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该专业的迅速发展,即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契机,也带了压力和动力。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己任,投身到绿色化学的研究当中去。另外,应当增加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时间分配。同时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团队精神。(3)强化课程与系统和环境的联系。通过整合课程结构,使该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得以加强,并能够更好地与系统和环境相关联。为绿色化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
(4)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门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良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学校在老师的选拔与配置方面应该着重注意,为学生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教师。另外,学校也要和企业积极交流,在企业中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4总结
化学工程领域是一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在化工、炼油、轻工、冶金、能源、医药、环保、军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2002年获得“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8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该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产学合作是一种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对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丰富的实习实践训练、扎实的研究训练对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与19世纪研究生教育产生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我校“化学工程”领域一直高度重视产学合作教育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产学研”与“创新创业创意”结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
一、“产”为先、引导创业意识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科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我校“化学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为核化学化工行业培养高级人才,一直与核化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校建校以来,长期受部委管辖,与当地化工企业联系很少。自从学校下放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来,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义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局部弥补了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的不足。目前已与江西省内十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如江西抚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赣亮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江西抚州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抚州市临川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方电源有限公司。通过不同层次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校企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促进了企业通过加快引进高校技术成果来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形成了产学相结合的化工初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又是企业破解行业技术问题和研究生培养的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导师鼓励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就业创业引导,努力使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有效衔接,让研究生在“做中学”,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创业理念,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企业的收获在于教学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最终流向企业,通过一年实践学习,对实习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实习企业就业,这些研究生对企业工艺流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需要经过培训,很容易上岗;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过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
二、“学”为主、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不必建立一个比真实化工厂的工程实践环境更好的化学工业实验室,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学校既可有效地解决化学工业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经费不足和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化工专任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增加接触化工企业的机会,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化工专业课程教师工程素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另外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在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的同时,也通过与化工企业广泛合作,承担大小横向研发项目,在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纵向横向项目的开展都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提供了充足的题目来源和经费支撑,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必备基础。
创新是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内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东西的一种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入化工企业的专业型研
三、“研”为线、点燃创意火花
化工企业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校企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贡献率,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 能力骨架,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合作单位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6]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穿梭于学校和生产企业之间,能及时了解什么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和适用的技术,密切关注科技成果应用价值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本上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摆脱长期以来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睡大觉”现象,切实充当产、学、研的纽带和桥梁,让彼此从原来的松散联盟变成紧密合作体。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多名知名教授被化工企业聘请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或承担省级产学研课题。2010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雷贝拉唑羟基物盐酸盐”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奥美拉唑氯化物”又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技术创新团队”被认定省级技术创新团队,这些科研成果里也凝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心血和汗水。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体会到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就会有更多的创意,也观察到如何将好创意应用到商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创意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2]谢发勤,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3]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创业创意;化学工程领域;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峙嵘(1969-),男,江西莲花人,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乐长高(1967-),男,江西抚州人,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西 抚州 344000)
作者简介:本文系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YJG-2011-028)、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YJG-2012-057)、江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1-8-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4-02
专业型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培养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专业学位定位为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学位,主要培养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2009年首次招生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专业类型、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均衡发展的总体格局。[1-3]
化学工程领域是一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在化工、炼油、轻工、冶金、能源、医药、环保、军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2002年获得“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8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该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产学合作是一种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对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丰富的实习实践训练、扎实的研究训练对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与19世纪研究生教育产生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我校“化学工程”领域一直高度重视产学合作教育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产学研”与“创新创业创意”结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
一、“产”为先、引导创业意识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科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我校“化学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为核化学化工行业培养高级人才,一直与核化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校建校以来,长期受部委管辖,与当地化工企业联系很少。自从学校下放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来,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义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局部弥补了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的不足。目前已与江西省内十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如江西抚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赣亮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江西抚州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抚州市临川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方电源有限公司。通过不同层次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校企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促进了企业通过加快引进高校技术成果来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形成了产学相结合的化工初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又是企业破解行业技术问题和研究生培养的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导师鼓励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就业创业引导,努力使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有效衔接,让研究生在“做中学”,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创业理念,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企业的收获在于教学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最终流向企业,通过一年实践学习,对实习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实习企业就业,这些研究生对企业工艺流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需要经过培训,很容易上岗;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过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
二、“学”为主、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不必建立一个比真实化工厂的工程实践环境更好的化学工业实验室,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学校既可有效地解决化学工业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经费不足和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化工专任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增加接触化工企业的机会,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化工专业课程教师工程素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另外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在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的同时,也通过与化工企业广泛合作,承担大小横向研发项目,在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纵向横向项目的开展都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提供了充足的题目来源和经费支撑,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必备基础。
创新是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内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东西的一种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入化工企业的专业型研究生,采取1+2或2+1模式,每位学生分配学校和企业双重导师,共同负责整个培养过程。学生在校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进入企业则必须遵守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使研究生“真刀真枪”作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扎实的基础上获得足够的实际工程技术锻炼,获得较强的化学工程专业技术核心能力,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该学科及时与化工企业交流合作,了解化工企业对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型化学工程领域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制定出符合化工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聘请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或工程实践指导教师,形成了化工专业理论教师与化工企业工程人员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5]
三、“研”为线、点燃创意火花
化工企业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校企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贡献率,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骨架,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合作单位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6]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穿梭于学校和生产企业之间,能及时了解什么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和适用的技术,密切关注科技成果应用价值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本上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摆脱长期以来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睡大觉”现象,切实充当产、学、研的纽带和桥梁,让彼此从原来的松散联盟变成紧密合作体。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多名知名教授被化工企业聘请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或承担省级产学研课题。2010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雷贝拉唑羟基物盐酸盐”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奥美拉唑氯化物”又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技术创新团队”被认定省级技术创新团队,这些科研成果里也凝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心血和汗水。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体会到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就会有更多的创意,也观察到如何将好创意应用到商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创意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2]谢发勤,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3]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4]潘艳秋,张述伟,韩轶.密切产学研结合,培养化工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9,(6):42-45.
关键词:乳品工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23-01
工学一体化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模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等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进行更加完整、系统性的学习,就需要对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进行开发,并且乳品工艺必须要在理论学习与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其要求与目标和工学一体化是同样的,有利于培养提高乳品工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为他们今后出到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改以前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是从学校、专业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乳品工艺专业化人才。
一、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解
1、工学一体化的内涵理解
工学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来学习与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在高校中的学生毕业实习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工学一体化可以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具有更加科学完整的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它可以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并且围绕这个技能训练的要求,提出具体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二是注重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一体化”来进行设置,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主要模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形式,所以,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专门能力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系统性设置。
3、乳品工艺专业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乳品工艺是一个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乳品工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其学生今后主要是在乳品行业的生产车间、管理与研发部门工作,所以就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从乳品工艺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该专业培养的目标来说,其十分适合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以进行这方面的课程开发十分有必要,也是可行的。并且,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也有相关的实践课程内容。
二、进行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重要意义
进行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可以更加直观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乳品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才会培养出有创新力的核心竞争性人才。另一方面,从当前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来说,一些院校是不够系统的,因而要通过以课程形式的来提高工学结合模式的成效,使之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课程。
三、如何进行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1、在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理实教学一体化可以说是其核心内涵,在工学结合中,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实习工作中检验、学习理论知识,反过来,又要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工作。乳品工艺专业的学生以后要在一些生产车间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运用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与社会竞争力。
2、乳品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要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
乳品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出能胜任在乳品生产与研究的企业中工作的人才,其与今后学生毕业的岗位需求十分密切,所以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企业岗位需求的特点,从就业市场的实际出发。事实上,工学结合一体化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岗位要求,从而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可以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不会偏离最初的教学要求。
四、结语
乳品工艺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性非常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是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进行开发,可以通过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等途径来进行,以此来保证其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 兰,王 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究[J]. 科技风. 2010(24).
[2] 王小树,关晓伟,赵小平.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以园林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0).
[3] 王文龙,云月英,王国泽. 工科应用型大学乳品工艺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04).
【关键词】失败的实验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43-01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尽管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也难免出现失败的例子,而如果对失败实验处理恰当不仅不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反而会印证结论的正确性。一个失败的实验有时比一个成功的实验更具有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失败实验”的功能开发,还可以有目的的设计“失败的”和“成功的”两种实验来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探究“成功”。利用失败的实验强化或纠正学生模糊或错误的知识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够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最大化,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各种相应的能力。以下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谈谈如何从失败的实验转为成功的教学。
一 直面失败,培养敢于承认过失的道德品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无数次的演示实验,有时难免会出现因为教师自身对实验的准备不充分或操作失误造成实验的失败。如在演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过程中,首先会因为软质试管因高温被熔化而变形。其次,生成氢气的检验往往因肥皂液的浓度等原因,造成实验失败。面对这样的实验失误,教师应向学生承认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过失,承担实验失败的责任。并引导学生在自己失误时,要勇于承认过错,只有勇于承认,才能去认真分析,避免再犯同类型错误。
二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或实验条件的不当或药品的变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的失败。例如:进行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这个原理和操作都相对简单的实验,却经常会出现失败。实验中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正视失败的事实,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如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还有往往会因为空气中湿度太大而导致实验的失败或现象不明显。在分析失败的原因后,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改进的方案。
三 从失败中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实验是动手操作的,特别是探究性的实验,由学生本人动手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操作水平,形成不同的结果,结果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如在分组实验:利用中和滴定测定未知浓度NaOH浓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因为该实验操作要求较高,所以很多学生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跟正确值相差较远。成功的原因很相似,但失败的原因有许多。这时教师应帮助每一组学生具体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从仪器的检漏、洗涤、取样、滴定、终点的确定乃至数据采集及处理等各个步骤进行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改进,特别是对于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失误,教师应先示范,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技巧。
四 开发“失败试验”的探究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成功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在教学上难于突出实验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难以掌握实验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比较有探究价值的实验,故意用一个制造出的“失败的实验”,引导学生的探讨。
例如:在讲授乙醛的性质时,本节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乙醛还原性检验的两个相关实验(银镜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在演示该实验时,首先在一支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5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这个实验不能观察到砖红色的沉淀。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操作的不同,再仔细阅读教材,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提出来的想法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教师对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同学分别提问,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他同学通过比较成功和失败同学方案的区别。得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该实验 一定要在碱性的环境中进行。再通过类比,向学生强调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氢氧化铜必须是新制的,反应条件为碱性,需要加热。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完全掌握该实验的重难点,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G712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34-02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该专业的教师们开展了大量深入的市场调研,与教育专家、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在先进实用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开发了多门课程,《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是其中之一。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通过专业市场调研分析,结合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得出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能够胜任交通领域智能产品生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施工组织与管理,系统应用与维护,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本专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认真分析实践专家职业成长,找出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工作过程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在“业务成熟”至“综合管理”阶段,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施工、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维护、产品售后技术支持、项目现场施工组织及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项目全面管理。我们结合专业发展实际,将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教育专家与专业教师教学化处理,设置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其中就有《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并且完成了该学习领域的描述。确定了该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工作与学习内容(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学习目标、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学业评价。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并且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对2010级和2011级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学生进行了课程实施与评价,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本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面向技术操作岗位,也可以面向技术管理岗位。基于该指导思想,本课程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将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成本预算、系统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文件的编制与整理归档、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应用与维护等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所涉及的知识融入实践操作,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以某智能停车场系统建设项目实施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及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包括:编制施工文件;按照施工文件布线施工、系统硬件安装接线与调试、系统软件安装与调试、系统统调与试运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编制竣工资料,系统竣工交付;系统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内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智能停车场系统真实环境,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实际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采取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学,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室理论教学相结合,分组学习和讨论相结合,开放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过程评价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知识评价和操作评价相结合,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
三、课程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停车场工程勘测方法、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方法、系统安装与调试和系统应用与维护方法,施工文件的编制和归档方法、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相关国家及行业规范以及工艺要求等知识,并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各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智能交通人才的需求。职业能力目标:懂得停车场工程勘测、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系统装调与维护方法;能够独立编制施工文件;能够按照施工文件布线施工、系统硬件安装接线与调试、系统软件安装与调试、系统统调与试运行;能够组织人员施工,能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能够编制竣工资料,将系统交付业主验收,进行业主培训;能够进行系统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编制维护报告;能够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
四、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1.学习情境。在学习领域描述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如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经验等,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对9个学习情境进行了排序,如下所示。学习情境一,城市停车管理系统认识;学习情境二,停车场管理系统施工准备;学习情境三,停车场管理系统布线施工;学习情境四,停车场管理系统硬件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五,停车场管理系统软件安装与配置;学习情境六,停车场管理系统联机测试与竣工验收;学习情境七,停车场管理系统维护;学习情境八,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学习情境九,城市停车管理系统案例分析。
2.课业设计。课业,是学习情境设计的“物质化”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作业;课业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用于学习新内容的载体,主要采用先实践后理论归纳式学习方式;课业需要专门的文本文件表达,主要包括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和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简称“学材”。为此,本专业教师制定了《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的课程标准,并且编写出版了以引导课文形式组织的学材。该学材由若干工作页和信息文构成,工作页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完成学校情境下的每个学习任务;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可以从信息文中找到。专业教师还与相关企业充分合作,建设该课程的电子资源库,建设了教学课件、二维教学动画、虚拟动画、三维教学动画、实践视频、教学视频、图纸、图片等大量的教学素材。
五、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材的主要教学文件之一,遵循有效职业学习的4个基本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整体化的学习;自我管理式的学习。采用了4阶段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教室、专业机房、实训场地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
本文介绍了我院进行《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课程开发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从往届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能实现本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的需求,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与监控评价体系,根据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实际,不断修订课程标准,并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评价,提供适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国红.课业设计:工学结合视域下的概念界定与重构[J].机械职业教育,2013,(2).
【摘 要】在一些资源供应里面,扩装工程是一些企业实行资源供应和销售的主要环节,它也是将企业和销售客户联系的重要途径渠道,业扩报装工程的质量能够影响客户满意程度以及资源销售情况的利益,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国家生产还有人们生活都有着一定影响,特别是业扩报装管理作为工程施工里面的主要步骤,影响和用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实现;业扩工程;工程化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业扩报装工程是实行企业和客户相互沟通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也是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平台体现。在业扩报装工程里面,客户信息资源是企业营销部分实行数据收集的来源,实行企业的业扩报装就是按照实际运行状况、客户要求,实行客户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进行发展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现代施工和建设里面,人们对于建设要求也在渐渐的增多,实行业扩报装服务的要求也就增加。所以,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业扩报装管理系统,去实现业扩报装的管理,能够提升业扩报装标准。
一、业扩报装管理的用处与意义
在建设里面,业扩报装也能够称呼为业务扩充、业扩等。在我们国家的建设里面,业扩报装是指客户在申请受理之后,联系企业实际状况,为用户实现不断扩充业务,便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建设里面,业扩报装是企业和用户联系的平台,它也展现了企业形象的平台。另外,业扩报装也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首演环节,业扩报装管理质量一方面影响着服务质量,一方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开展服务过程里面,企业应该按照受理的用户扩报装业务种类所受到信息数量、内容等等,耗时都比较多。使用业扩报装系统实行工程管理,可以很好的将上面业务遇到的状况进行开展,并且在短时间之内应该使用高效率将业扩报装实现,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在实行电力业扩报装工程管理的时候,使用业扩报装体系,一方面可以能够将业扩报装管理问题与要求进行妥善解决,一方面能够改进业扩报装管理方法,对提高管理水平有着比较积极促进的用处。一般状况下,在使用业扩报装管理的时候,传统管理方法大多数是用人工操作完成的,在过程里面比较随意,在开展业务的时候有错误问题或者是不良现象也经常出现,对于业扩报装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管理,一方面能够将业扩报装的效率和工作水平提升,有效改善用户服务质量,一方面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事业进步都能够,有着重要用处与意义。
二、业扩报装管理中的问题
按照现在业扩报装的管理内容与意义,联合现在我们国家业务开展实际状况,伴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业扩报装范围的应用也变得广泛起来,可是对于业扩报装有着突出问题,影响业扩报装的水平。根据业扩报装不同时期,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在业扩报装的过程里面,实行客户用电需要受理时期,按照这一时期业扩报装的现实状况,因为业务开展时会出现托关系、熟人实行申请受理的现象,致使在业务扩报装中,操作工作人员实行申请受理会有阻碍,实行违章操作,一方面对业扩报装管理系统业务的实施有着影响,一方面对企业树立形象有着不利影响。这是业扩报装里面实行受理时期所产生的主要问题。
(二)在实行业扩报装方案确定时期,因为方案确定是流程实现的主要环节,对于报装工程的质量和成本费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业扩报装的选择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最后,将方案确定下来,对于业扩装包工程的成本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在业扩报装的合同洽谈与设备采购时期,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贿赂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业扩报装工程的造价,对于商家与类型、规格的不同,若是不实施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会容易在采购过程中有以次充好的现象 出现,对于业扩报装的质量以及利益,都有着不好的影响。
(四)在业扩报装的施工时期,伴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将施工利益提升,在施工的时候使用不达标的施工材料,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在验收业扩报装的时候,因为验收的工作人员对施工资料不够熟悉,会导致对业扩报表施工的难度增加,从而没有办法保证施工质量。
三、分析业扩报装的科学化管理方法
联系上面所讨论的业扩报装管理的问题,在实行业扩报装的时候,应该再下面几个方面增强业扩报装的工程管理,这样能够推动科学化管理。在最开始的时候,实行业扩报装过程,应该增加对业扩报装工程的法制建设制度,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工程管理,去提升工程管理的标准和质量,加速建设发展。现在,我们国家事业建设和管理中,有着很多违法问题和现象,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一个不利影响。面对这种问题,在进行事业建设中应该增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这样能够推动业扩报装规范化的开展实施。然后,再将业扩报表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因为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效率,为了将业报工作效率提高,先将工作管理效率加强,并且除了增强管理效率之外,也应该将流程实行精简,避免在工作里面有多于流程出现,将开展时间缩短,把工作效率提高。在最后,将业扩报装的科学性管理实现,也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监督体制,实现整体科学化管理,以便于提高和加速业扩报装管理标准。
四、结束语
在@篇文章中,是对业扩报装以及科学管理有着的重要意义,联合业扩报装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实行科学化管理方法实行论述,便于提升业扩装工程的管理标准,加速建设与发展。总而言之,企业扩报装是企业和用户联系的关键环节,这对于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和供电利益保障、客户需求等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与用处。
参考文献:
[1]练润清.关于如何实现电力业扩工程科学化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4):219-220.
[2]张军华.浅谈电力业扩工程科学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162-162,163.
[3]周燕,金可豹.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科学化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90-590.
原告李素花诉称:XX年8月8日,原告李素花与被告刘学义友好协商达成民房建筑合同,合同工期约定45天,但是被告刘学义至今仍未完工,且房屋存在有严重质量问题,请求判令被告刘学义赔偿原告李素花经济损失6万元整,现要求被告将四楼屋顶维修的不漏水,一到四楼的内屋顶空的地方进行维修,楼梯上的外墙砖只要是渗水的地方都需要维修的不渗水,一到四楼的架眼渗水的都要维修,四楼北墙上两个窗户东边的一个窗户上的檐瓦全部维修完,落水管6个安好,二楼东窗户台上掉的外墙砖要求粘上,二楼南墙上东间和西间下面的面砖要求修成一致,屋内内粉空裂处要维修,三、四楼水泥地坪维修,三楼东墙、西墙和后墙高低不一样,要求修平,能修的修,不能修的赔钱。四楼上的外墙沿大砖换成小砖,两个阳台二楼、三楼阳台和主墙有裂缝,要求维修,二、三楼夹山要求装上。
被告刘学义辩称:原来做屋顶时天下雨了,我也同意给原告李素花修屋顶,我去维修了几次,双方都未达成一致意见。现双方经核帐,原告李素花还欠我1760元工钱没付,可以折算维修屋顶的费用,不足的部分我同意再给她钱。在建一、二楼的时候,原告李素花让用的都是好砖,建三、四楼的时候她让用的都是孬砖,墙空鼓是砖的问题造成的;原告李素花让将地坪做成毛地平面的,毛地平面都起土,且她买的水泥没有合格证,质量有问题,不是我施工的事;层高错的是二分,而不是八分;窗台的外墙砖是安窗户时打掉一块;四楼窗沿的瓦是掉了一块;屋顶大面积空的可以修,小面积的修不成,屋顶没有啥空的;外面砖不齐没法修,一到四楼就四楼北墙窗户下面有渗水,同意修;阳台裂缝有一点,不存在大问题;二、三楼的夹山是当时原告李素花同意不让装了,她儿子也同意了,要是她不同意的话,帐就不会给我结;落水管上面都安装好了,就差下面的小弯头了,当时她家没有。我方在法庭调解过程中去原告李素花家,对墙体空鼓的地方已进行了维修。
原告李素花为支持其主张,向本院提交以下证据以及本院对该部分证据认证如下:
XX年8月8日建房协议一份、图纸2张、收到条及核算单共4大张,被告刘学义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本院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予以采信。
被告刘学义未提交证据。
本院出示XX年4月9日、4月10日、4月22日、5月4日、6月15日的询问笔录,XX年6月24日的现场勘验笔录,原告李素花与被告刘学义对此均无异议。
本院根据当事人的陈述、举证及诉辩意见,对本案事实确认如下:XX年8月8日, 原告李素花(甲方)和被告刘学义(乙方)签订建房协议,其中约定:甲方新建三层住宅一座,由乙方承包施工,包工不包料,工价每层按板上好甲方付款8000元,竣工余款1000元一月内付清,甲方保证材料供应,乙方保证工程质量,如果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负担。协议签订后,被告刘学义按协议的约定履行建房义务,原告李素花自XX年9月1日起至XX年11月10日分8次向被告刘学义支付建房款,共计69400元。经双方核算,均认可建房总面积为530.5平方米,总建房款为71565元,被告刘学义认可该建房款可减去维修时使用原告李素花水泥钱400元,结合已支付的建房款,原告李素花应再支付给被告刘学义建房款1765元。被告刘学义认可四楼房顶漏雨属质量问题,同意维修。原告李素花与被告刘学义均认可屋顶漏雨维修费用可每平方米为25元,左右可不超过2元的范围。原告李素花提交的图纸上显示,二楼西南屋有东墙夹山。经现场勘验,该处没有此夹山。另经现场勘验,双方无争议的是:四楼北墙上两个窗户东边的一个窗户上的檐瓦掉了一片;四楼三间屋的北墙上架眼渗水;四楼西间窗户下沿有空鼓;二楼东南屋屋顶有裂缝;二楼东窗户台下外墙砖掉有二块左右;四楼屋顶的面积为69.5平方米,加上四周女儿墙面积为92.33平方米。在庭审期间,被告刘学义对一到三楼室内墙体空鼓的地方进行了维修。原告李素花与被告刘学义均认可在建三到四楼时,原告李素花让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砖垒墙。
依据上述确认的事实,本院认为:原告李素花与被告刘学义签订的建房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真实合法有效,双方应严格履行各自的义务,被告刘学义对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应负维修的义务。被告刘学义认可四楼房顶漏雨属质量问题,同意维修。因被告刘学义几次去维修,双方对维修方式都有歧义,故对该部分维修可折算成维修费,由被告刘学义支付给原告李素花。结合双方对屋顶的维修价格能够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对维修价格按每平方米25元。现对平方数意见不同,对于平方数的计算,鉴于屋顶做防水,应在离地面50cm处做泛水,该房屋已建成,原做防水仍漏雨,故原告李素花要求将防水做在女儿墙上端也不违反技术规定,故维修屋顶面积按92.33平方米计算,应为2308.25元,冲减去原告李素花应再支付给被告刘学义建房款1765元,被告刘学义应再赔偿给原告李素花屋顶维修费543.25元。对一些明显存在质量问题的地方:四楼北墙上两个窗户东边的一个窗户上的檐瓦掉了一片;四楼三间屋的北墙上架眼渗水;四楼西间窗户下沿有空鼓;二楼东南屋屋顶有裂缝;二楼东窗户台下外墙砖掉有二块左右,被告刘学义对这些问题无异议,应由其负责维修。对原告李素花诉求的一到四楼的内屋顶空,楼梯上的外墙砖渗水,屋内内粉空裂、两个阳台二楼、三楼阳台和主墙有裂缝的,二楼南墙上东间和西间下面的面砖要求修成一致,三、四楼水泥地坪维修,三楼东墙、西墙和后墙高低不一样,要求修平,能修的修,不能修的赔钱。被告刘学义对此有异议,认为屋内内粉空裂处已经进行了维修,水泥地坪是原告李素花让拉的毛地坪面,其余的都不属于质量问题,不同意维修。原告李素花未在法定期间内对上述问题提出司法鉴定,对上述问题是否属质量问题及需花费维修费用的具体数额,需要有专业机构做出有效的认定后,才能认定其主张是否能成立,故其该部分请求缺乏有效证据证明,对此不予支持,其有有效证据后可另行起诉。对原告李素花诉求的落水管6个安好,四楼上的外墙沿大砖换成小砖,二、三楼夹山要求装上,被告刘学义对此有异议,认为落水管仅剩下面的小弯头没安,原因是由于当时原告李素花家没有。根据合同的约定,原告李素花负责供应材料,故该责任不在被告刘学义方;对四楼外墙沿大砖换小砖的问题,双方无明确约定,原告李素花也未举出有效证据证明其在被告刘学义建筑时提出反对意见并阻止被告刘学义用大砖建外墙沿了,原告李素花的此项主张缺乏事实根据及法律依据;二、三楼夹山的问题,从双方认可的图纸上显示,二楼图纸上显示有夹山,被告刘学义陈述“不安夹山的原意是因为一楼北屋是个大厅,大厅上有个大梁,大梁上安夹山承受不了,原告的儿子也同意了,要不原告不会给我工钱”。原告李素花陈述“当时被告刘学义答应安个单胚墙,我同意了,但一直没有装”,现要求按图纸做,并提出对大梁的质量进行鉴定。从上述双方的陈述,可以印证在施工中对该大梁如何建筑产生了实际变更,但当时是如何约定的,双方对自己的陈述均无有效证据印证,对该大梁的承重性能如何也无有效证据印证,原告李素花可待有有效证据后可另行起诉,本院对原告李素花该部分请求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刘学义应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赔偿给原告李素花屋顶维修费543.25元。
二、被告刘学义应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维修好原告李素花房屋四楼北墙上两个窗户东边的一个窗户上掉的一片檐瓦;四楼三间屋的北墙上架眼渗水处;四楼西间窗户下沿有空鼓处;二楼东南屋屋顶有裂缝处;二楼东窗户台下掉的外墙砖。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是顺应改革潮流的必然选择
2012年5月,张德江同志在调研时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必须把市场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必须把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必须把学生就业率作为考核院校的重要指标。
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不仅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技能就业的民生之本,更是技工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校积极探索订单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有8个年头。订单式工学结合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学校和企业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办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密切校企资源关系,通过“订单式工学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岗位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订单式工学结合”局限性日益显现。通过对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的研修,感触深,启发大。目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很多技工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是当前技工院校改革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两个重点
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工学结合”培养由于职业共性预先确定,因此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通过在籍期间的企业工作场景实训,可缩短岗前适应期。但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构建中,特别要注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重点问题。
一个重点是一体化教师队伍问题。学校专业教师本身可能存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不适应的情况,而在企业指导学生实训的工作也不是所有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都能够胜任的。这一问题成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推进中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