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1 17:10: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目前我国中职生在群体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特点,因而表现出一些与普通教育学生群体略有差异的心理问题。①厌学。由于中职教学一直以来受社会重视程度不高,一般情况下选择中职学校的都是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理解障碍、接受和消化知识速度慢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厌恶上学。②自信心不足。由于在学习上的不如意,以及选择中职学校后可能面临一些负面的评价,因而产生自我怀疑和情绪低落的表现,从而出现自暴自弃、萎靡不振的情况。③叛逆思维。思想上的焦虑、烦躁导致学生行为夸张难以理解,容易出现一些异于常人的表现,这实际上是学生为了彰显个性博得注意的一种表现,此外受到外界环境中不良现象的影响,也会使学生的社会观念发生转变,从而变得易怒、爱慕虚荣、不受管束等。

2.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2.1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革应试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一些不合理的习惯和精神面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心态。一方面,学生能够正确正视自身,从而发现自我的优点和职业教育的乐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另一方面,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对职业校园人文环境而言是一种净化,有助于改善校园内的不良风气,并且减少思想政治教育难题。

2.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内心郁结进行疏导,使之心胸豁然,从而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和感知世界,发现周边的和谐美。在学习上不再因为基础薄弱而产生懈怠和厌倦心理,而是发扬刻苦精神,不断地进行钻研,以获得知识技能积累为成就。面对各种评价能够坦然接受,并且对于自身的错误能够用于接受和改正,而不是采用各种方法回避。在做人方面,能够以换位思考去体谅他人,同时保持真诚心与人友善交往,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校园规定,而不是以违反纪律甚至违反法律为荣。

3.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3.1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教学

校方应当就本校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并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情况档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家庭情况、在校表现等具有记录,以便综合分析,其中需要认真对学生进行一定心理测试,以保证对学生的后期教育和观察更为细致。针对一些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应当采用个别咨询的方案,即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出其内心症结所在,并针对性的进行开导。例如:个别学生焦虑心态较为严重,教师应当通过学生了解他在为什么焦虑、焦虑的表现以及焦虑的持续时间和其他影响因素等,通过综合分析之后,对学生进行开导,对于因学习成绩而焦虑的,则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并对学生进行肯定,以转移其对自身不足的注意,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

3.2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上课、开导等较为传统的方式,而利用校园环境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熏陶,从而改变其内心思想状态就是一种良性的方法。首先是要对校园的氛围进行调节,加强校园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要求教师须和蔼可亲、学生须互助友爱,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打造良性、和谐的校园,从而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能获得发展。其次是需要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调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个性释放空间,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如知识竞技、技能比拼、文艺汇演、艺术赏析等,让学生获得精神愉悦和表现成就感。

3.3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教育模式

教育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觉悟,不断加强自我控制和塑造。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运用有效评价,即通过对学生一些客观的表现进行鼓励的办法,让学生找到自我养成的方向。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需要被适当利用,即教师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掌握,并且要求家长配合优化家庭环境,例如一些不正的社会风气不要在家中表现出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时间等,让家长作为心理教育的称职教师。

第2篇

一、目前中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渴望被认同

中等师范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渴望被认同的时期,他们往往想法奇特,敢想敢做,乐于实践,渴望在班级众多学生中去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这种渴望被认同的想法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他们通常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产生才能被埋没的心理,而且无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2.自卑与自负心理矛盾

就读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家境较好的学生进入学校后,自身的优越感通常使他们心理相对乐观,盲目自信极易产生自负心理,常常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比较拮据,极易产生自卑心理,无法真正融入学生群体。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3.叛逆心理

中等师范学生向往自由,不喜欢老师对其严加管束,而且教学中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也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学生希望学校为其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学校而言,自由和纪律本就是矛盾体,再宽松的环境也应有纪律对学生进行约束,所以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二、中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师范学生心理发展尚不完全成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步入校园时很多学生都存在自卑心理、表现不自信、懒惰情绪严重等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加强中等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只有身心都健康的学生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具备正常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发扬,我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以人的整体塑造为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还应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加强中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时展要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开展中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采取激励性教育方式,鼓励中职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

在对中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地采用激励性的教育方式来应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进取心的现象。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被欣赏的感受,从而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收获成功、增强自信的活动平台,使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内心认可自己。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校携手确保心理教育质量

父母是学生最大的影响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调动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因素,积极地组织相关活动,如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做到与家长勤沟通,及时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反映给家长。无论是学生犯的错误还是取得的进步都应如实地告诉家长,使家长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工作,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家长提供的学生信息合理调整教育方式。

3.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具有积极的宣传学习意义。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普遍性、丰富性、发展性,在学生团体中开展健康有益的心理教育活动,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小结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智力发展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2、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我调查和一些相关资料反应。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为了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北师大也在各大城市办起了有关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师研修班,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篇

1.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有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业,乃至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卓有成效,作出了较大贡献的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反之,那些意志薄弱,知难而退,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他们有超常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发生在70年代中国的神童悲剧,就早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转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会葬送很优秀的天才啊!13岁的江西男孩宁伯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他2岁半就能背数十首诗词,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熟读《水浒传》并精通围棋,9岁能吟诗作赋,13岁是高二学生。还有11岁的谢彦波、12岁的干政等天才神童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但是,谁能想到,宁伯当了和尚,谢彦波和干政,一个“自我封闭”,一个“有心理问题”。这则案例说明,神童们由于心理压力巨大,而缺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不平衡,最终酿成悲剧。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

2.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

作父母的教育好孩子,必须懂得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采取适合孩子接受水平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不用成人化的手段去强制孩子做这干那。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3岁前是孩子和谐的心理态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譬如,家长对于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即使在家也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无形中教会了孩子说谎;又如看电视过程中,对内容过激的评价不回避孩子;还有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单位的人和事;这些不恰当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因此,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在发展初期就予以正确引导,使孩子能够顺着健康、阳光的方向成长。

3.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

对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可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好的目光与言语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因此,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引导孩子尊重别人但不迷信别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成功与失败。正确看待自己的进步,要有成功的自信心。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

4.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讳是心理惩罚

孩子遭受心理惩罚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二是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三是对父母忌恨报复。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四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五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更不要在学习上、升学上对孩子施加压力,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恶学习、憎恨考试等心理障碍。

3.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地”关心过孩子、爱护过孩子呢?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经常可以在学校的门口看见这样的现象:孩子到学校不愿意进去,哭哭闹闹,我们家长有时也不知所措,有的家长会气急败坏的狠狠的破口批评孩子,有的甚至暴跳如雷的动手去收拾孩子。可结果只是两败俱伤,拉大了与孩子的“心距”。其实,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和孩子交流。“这样做好不好?”“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有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学校还是不去学校。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做孩子反而会觉得很舒服,他们会懂得坚持,懂得遵守集体制度的必要性,家长也会和孩子拉近彼此的“心距”!

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有时候觉得孩子很小,关注不到他们的想法,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片小天地,虽然不像大人那样复杂,但这片天地是他们心灵成长的沃土,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应该关注一下孩子的想法,经常和他们沟通,不要用大人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现代社会比较复杂,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面对形形的诱惑,孩子们不成熟的心智很难把握,家长们很困惑,不知与孩子怎么沟通,时常会以一种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这个可以,这个不可以,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真正考虑他们的思想,总认为自己的苦心都是为了孩子好,按自己的意志去安排孩子的生活,而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扼杀他们的自我意识,而要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应该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来提出适当的要求,制造出合适的目标。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应尽力做到配合与支持,适当地降低要求,就会扩展孩子的空间。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楠.现代青少年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时代教育

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 言传身教 引导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首先谈谈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本体因素。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三种因素。具体说来,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根据教育部统计表明,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也都在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2、客观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首先,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中正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地影响、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等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其次谈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1、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

2、注重言传身教,利用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

首先,在每次上课前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堂课都保持着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给课堂带来生机,也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就会喜欢上课、听课。其次,充分运用角色渗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并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育效果。课上经常使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在以前我也会这样的”“请坐、请回答”等语言。通过这些亲昵的语言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再次,由于现在大部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个性张扬、无所禁忌、自卑心强、自信心差的心理问题。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课堂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对与错,我都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我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安排二分钟的新闻播报:可以是所见所闻、新闻时政,无论什么内容我都用肯定的眼神,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的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卑心得以解除,自信心得到提升。

3、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开展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个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认为政治课太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学好政治科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本人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慢慢地改变以往的说理方式,转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有的学生的家庭相对有钱,有不少学生很有经济头脑,而另一部分学生很多是来自农村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经济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学生反应相当热烈,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时,则和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得长久,生意兴隆,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讲“诚信”的重要性。总之,只要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努力探索,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信心,最终真真正正的学好、用好政治课。

4、 引导学生确立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

第6篇

【关键词】就业前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和民办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使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高校的专业和学科调整又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出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是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加剧了就业压力。巨大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有些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所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前心理状况

1.期望过高。大学生认为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自己已经属于高学历、高文凭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要找一个薪酬高、福利好的大企业。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大企业对只具有文凭而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即使大企业给某些大学生提供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大学生对分配的工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有些甚至不能胜任。从单纯的、满怀激情的优秀学子到用人单位的残酷抉择,大学生心理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产生迷茫、困惑、不按的心情,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2.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会严重挫伤就业的积极性,对就业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心理,认为社会分布严重不均。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心理素质低,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就业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不能进行很好地调适,从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3.存在不稳定性。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些将初次就业当成跳板,无心在企业好好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也造成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向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不足之处。从而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迅速给自己定位,确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需要干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环境制定一份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这样大学生可以尽早地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和用人标准,在实际学习中注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就业的时候,不但目标明确,而且具备企业需要的工作技能,能够尽快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并较好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尽快地适应工作。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不但承担着家庭的较高期望,而且还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因此成才的欲望特别强烈,自我定位也比较高。

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负面的新闻等因素都会对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形成扭曲的人格,不利于顺利就业。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功利心、恐惧、消极、怨天尤人等不良心理,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开设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己减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及时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情况,积极参加一些校内或社会上的招聘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职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制定完整的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完善自己,增强自信心。这样,即使在就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就业难题,大学生也能从容面对、理性的分析,对自己迅速作出准确的定位,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以后的就业中,能够正确地面对就业压力,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树霞.大学生就业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7篇

要能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上困境,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困境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往往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1.社会经济投影在学生幼嫩的心灵上,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 最近几年我们这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有些家庭富裕起来了,住豪华的大屋、开漂亮的进口车、用钱从不需要节约,但更多的家庭的经济条件只足够解决温饱、供养子女读书等日常开支,还有些家庭连供养子女读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情况对学生的细腻的心理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富与贫过早地刻入了学生的心灵上。

2.家长疏于管教子女 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学生进了学校似乎就等于进了保险箱。

3.现在在校的初中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家庭只能生一个小孩。于是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4.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 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说:“现在连大学生找工作都很难,更何况初中生?所以,你们一定要认真读书,争取考个好的学校,考个好的专业,那么以后出来工作就可以轻松一点。”家长也经常叨唠:“你一定要认真读书,读个好学校好专业,以后家庭就靠你的了,不想像我们这么辛苦,你就必须要读大学。”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经常产生焦虑、担忧的情绪。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4.1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4.2 发挥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4.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第8篇

青少年期处于心理、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心理学家称此期为“狂飙期”、“反抗期”、“心理断乳期”,社会学家称他们为边缘人。从生理上看,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身体快速增长,内脏器官机能不断健全,生长发育速度突飞猛进,性器官开始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从心理发育上看,是心理发育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其突出特点为发展的不平衡性。首先,表现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即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均未完全成熟,还带有许多童年期的幼稚;其次,是心理与社会关系发展的不平衡。这时他们已经接触社会、与不同阶层的人交往,但心理发展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再次,学习压力的加大、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因此,他们既要适应生理变化带来的生理性问题,’又要适应心理及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社会问题。总之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心理上充满矛盾的时期。

一 对学生心理自我鉴定的调查及分析

我校是一所中专学校,学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最近我们用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行为教育研究室主编的“青少年心理自我鉴定表”对18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学习的态度、人际适应能力、对自己的态度、性心理水平和精神健康水平五方面进行调查,每项10道题,满分为50分。凡得分在45分以上者,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44~35分之间者,说明其健康状况一般,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帮助和指导;34~25分之间者,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帮助;25分以下者,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极差,存在极严重的心理障碍,应立即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从单项得分看,得分不足6分者,说明该方面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一)调查结果: 184名被调查学生得分情况如下,45分及以上,62人,占33.7%;36~44分,85人;46.2%;25~35分,.37人,25分以下,无。184名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二)结果分析

1 学生在学习的态度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的用脑原则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求知欲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厌学,考试焦虑等。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于传统呆板,儿童开始学习时就教育他们要“刻苦学习”,把学习局限于很艰苦的工作,儿童从小就认为学习是一项很艰苦、很难的事,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2 在人际适应能力方面,包括承担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适应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学生较多地表现出同学间、师生间、与家长、与朋友间感情不融洽,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仇视,彼此勾心斗角,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最惧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

3 在对自己的态度方面,表现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过高或过低地对自己评价。不敢表现自己的各种能力和创造性,不是盛气凌人,就是怨天尤人。

4 性心理发展水平不均衡。由于现在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前,我国的性教育较封闭,加上西方“性解放”思想的传入,学生们对性充满神秘的幻想,又不能正确把握。因此部分学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恐怖、好奇,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间的交往,早恋,甚至过早地有,在护校等同性别的学校有同性恋的倾向。

5 在精神健康水平方面,部分学生表现为缺乏兴趣爱好,性格怪僻,人际交往较差,对环境和社会的变化适应较慢;遇到一点挫折,情绪波动大,承受力差。不能自我控制。部分学生为一点儿小事就想不开,离家出走,甚至轻生。

二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近些年来,我校学生中的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体状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膀大腰圆,可心胸窄小,空虚颓废;神经质;人际关系紧张等。我国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即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学生的能力教育、情感教育和适应社会的教育。要想改变青少年的现状,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健康的概念: 帮助学生确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健康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 (1)生理健康。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或少生疾病;(2)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奋发向上,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友善待人,善于调控自己;(3)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与家庭及社会人群关系协调、融洽,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又能积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全面发展健康的人格。

(二)加强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学习个体发育不同的阶段的心理、生理卫生知识,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加强性教育及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性教育包括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制教育三方面: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做好性保护;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学会与他人沟通并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方法,增强内心的平衡能力,提高挫折的耐受力等。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营养价值观,学习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学习常见疾病和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有效地消除或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四)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困惑和压力,分析其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障碍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明确、厌学、缺乏学习兴趣、自觉性差等问题。分析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有些学生是由于各感觉器官的统觉失调而引起,可通过统觉训练等治疗和改善。通过咨询,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乐趣。

2 人际关系障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421溺爱综合征”,同时接触的社会关系较少,有些表现为见人恐怖症,有些抱怨自己交谈没有吸引力,有的不知如何处理与朋友间的冲突等。我们要通过敏感性训练、自信行为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改善学生自我形象,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交往能力,热情友善,真诚待人,正确把握与异性的正常关系。

3 情感障碍。由于青春期的不稳定性,学生情绪的发展易走向两个极端,即忽而高兴,忽而沮丧,忽而自我满足,忽而自我厌恶。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必要心理防御机制,.了解健康情绪的标志,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使其保持良好健康的情绪。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开展方法

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心理问题引起的出走、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辅导不仅仅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要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角度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就业、择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辅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使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继而会产生困扰和冲突,最终形成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织在一起。所以从根本上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层面展开,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负担着培养高素质、专门性人才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优劣决定着高等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在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的大环境下,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要人帮助他们疏导和调节。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订有针对性且定期的心理辅导计划。

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观察法、谈话法或者跟其他学生或教师了解等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家庭、品德、性格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为心理辅导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对存在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辅导,并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找出共性问题,制订小组辅导计划,进行团体辅导。

(二)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要了解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不同,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强度及灵活性也有差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辅导员应做到因人而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增强自身人格魅力,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一定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行。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把道德讲清、讲深、讲透,以理服人,还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

(四)正确把握工作类别,做到以学生为本。

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真心实意地与学生交流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才会对辅导员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价值观、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尊重意味着理解、接纳和关怀,是温暖的代名词;尊重意味着平等,即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三、结语

工作在第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做好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沟通疏导教育工作,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楠.浅谈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科教文汇,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