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0: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信息化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39-02
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对于农民而言,其需要价格低、信息及时、质量有保障,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如农资信息、农产品栽培、畜牧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资及农产品买卖信息如产品价格信息、就业信息等。政府和涉农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业信息化增强时效、降低成本。
2 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农村信息化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农信通”、“农科在线”、“信息田园”平台为依托,开展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已实现一定收入规模。
其中,“农信通”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其业务基于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从而解决农村“数字鸿沟”,推进农村信息化。图1是肇庆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媒体宣传、渠道互动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园运作模式。
以肇庆移动公司为例,其12316非值守无线专家系统,该热线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语音服务,内容包括:三农政策咨询、接受投诉以及处理、专家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种养技术等。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尽管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但是其服务水平和层次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新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中国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云平台,中国移动“大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运营商可在自己云平台上建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而言通过按需使用,运营商通过虚拟化、云调度等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从而减少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惠及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挖掘、地图搜索、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联网技术可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农业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对自然灾害、农业运输车辆等定位和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3G手机和电脑实时对粮库进行温湿度监控,还可对农产品加工阶段,对绿色食品的加工监控、乳品的溯源、出口农产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踪等。未来的农业在以移动通信为承载网络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于运营商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前景展望。未来三大运营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钟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运营商发展思路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2(5):18-21.
[2] 胡文岭,张荣梅.浅议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2(1):40-43.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S-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9-0048-49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带领着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经济也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基础经济,通过信息化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已经逐步转向了高效、节能、环保,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业,并且也进行了逐步的完善,有效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
1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这些技术手段有效实现信息的流动,以信息流动拉动物质的流动最后再带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步入信息化社会。农业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农业相关的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并且在进行生产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经营的水平,有效的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帮助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性、规范性,通过这些传播工具准确有效应用在农业领域当中实现信息全面覆盖。通过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农民可以实时获取相应信息,根据资源存在的差异性来进行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2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1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有效帮助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全面了解農产品市场的信息,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支持。现阶段农村地区交通网络发展较慢,农民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市场上的相应信息,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发展的建设。而农业信息化有效帮助农民获取信息通过建立信息网络获取到信息资源,同时通过对于资源的了解而及时的做出调整的政策去调整生产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也可以解决在结构调整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在进行农业调整时农民不具备这些生产和管理技术。在此应强化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推广,让农民能够利用高科技来进行农业的生产,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很多农业智能系统,包括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在进行调整时所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
2.2农业信息化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通过农业信息化能够使得农业发展过程当中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了整体的利用效率。在进行生产时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协调,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解决成本较高和时间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发达市场经济作为前提,在市场当中的农业活动将会以相应的信息作为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阶段通过信息化的联系减少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风险有效的增加了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其所具备的特点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可以将信息和知识作为全新的要素投入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渗透到每个环节。此外,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采集市场的信息并对其综合管理为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指明了方向,加强了生产活动流程的衔接,拓展了产业链,也可以及时的进行预防和管控,规避风险,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2.3农业信息化完善服务体系
通过建设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继续推动农业不断朝着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也利于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产品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市场上多种变化时刻出现,这就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必须要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市场上的信息才可以及时做出判断了解市场的走势。而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为农户进行生产提供了信息可以精准掌握市场的走向,有利于农民开展生产活动。另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政府可以在网络之上获取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政策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科学引导农业的生产方向,保障农业经济稳定运行。
2.4推动技术发展增加销售渠道
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科技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而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积极进行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样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了技术能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让农民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作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技术更新、科学管理、市场推广等这些层面,而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来看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及相应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生产销售阶段也需要技术的支持才可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因此可以看出新型的技术信息应该及时的传递给农户,推动技术更好地应用使农民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知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存在着瓶颈甚至销售渠道也很单一使得农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户的收入以及从事农业的积极性,通过利用农村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一些网站和网上宣传的方式农产品的信息,帮助農产品扩大了销售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信息化下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一些设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一些灌溉设备等可以解决一些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当地政府做好资金的投入推进网络信息化走进农村向农民进行宣传,农民了解这些该如何使用。其次是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从这些平台之上讲解,农民也可以有效地获取信息帮助农民学会操作这种技术平台,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服务。另外当地政府也需要完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加大交通、文化、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的有效运输,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政府也需要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和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便于农作物交易,在网络上可以进行。另外也需要建立立体式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并行销售。
3.2做好人才培养
农业信息化已经具备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在此情况之下也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育,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熟练的掌握这些技术平台。并且目前很多农村人口逐步流向了城市,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甚至一些地方只是剩下一些老人,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留住劳动力,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当地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那些有能力的青年留在农村,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这些知识和信息化的技术,引导农业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当地政府也需要开展一些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农民掌握这些信息技术知识,有效推动农作物的生产。
3.3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
要想真正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就需要让农民具备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去引导农民科学有效的生产。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当地信息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推广信息技术,加强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农民及时的获取信息来统筹规划生产工作。在农村信息化过程当中,也需要将一部分的劳动力从生产中独立出来来负责产品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市场多层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奠定基础。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以及融入了互联网+的理念,借助这些信息技术可以从网络上及时的获取信息。在农村提供了图书馆广播的服务,就更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 应用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推动这各个行业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的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已经省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节奏,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的突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将有效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候、空气、土壤、水分及生物等因素都是保证农业生产有效的资源保障。根据这些农业信息资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并处理和共享这些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才能使得农业生产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包含基本的农业资源信息,还包括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的人工农业作业方式,而是在农业科学知识、技术及农业人才的支持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因此构建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网络能有效的推动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水平。另外,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及时有效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生产资料、农产品需求等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使得农民选择生产资料的空间加大,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还了解到了农产品的市场发展走向,增加也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有力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管理实现标准化、便捷化,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传统农业的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是改变传统农业理念及作业方式的契机,将传统的农业模式转变为知识型的农业模式。传统农业的资源和信息化农业资源差异较大,信息化技术下的知识型农业能有效利用生物工程进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及生产结果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农业依然是资源型的农业模式,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业方式,使得我国农业走向知识型农业。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推优┮挡业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将农业产业推向世界竞争的环境中,借鉴其他国家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积极改革和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理念及思路,使得我国农产品逐步走向国际之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各类网上贸易,建立农业产品及服务贸易,为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销路,实现产供销一体的信息化。
(三)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传统的农业方式使得农民增收不增产,归根结底是信息的滞后和匮乏,使得很多农产品信息无法传递出去,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浪费。在信息时代,借助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推广,为农民增加收入,调动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农民了解市场,提前规划生产经营计划,从根本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有利于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人才,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生产力,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的关系较少,而且农业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那么要想转变这种局面,通过农业信息化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而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信息化使得农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更加便利快捷,那么农学爱好者们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和获取农业生产知识,并且向农民普及,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实现了农业科学化的目标。
1.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模式相比仍存在发展的空间。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发展仍以传统的资源型发展为主,但是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满足我国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这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若农业管理模式始终延续传统农业模式,就会限制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我国的传统农业正逐渐向知识型农业、科学型农业方向转变,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知识型农业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其满足时展需求,进而实现农业管理模式的专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信息化建设程度普遍较低,农业部门未能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给予充足的重视,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转型,使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向知识型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为农业科研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科研能力,为培育农业科研人才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经济收入,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 重要内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当前我国农业部门普遍都缺乏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首先需要要改变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化认识的错误,农业经济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同时政府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可以正确认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指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与营销等进行优化,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利用,这样一来,农民就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更为便捷地接触农业信息,进而将农业信息应用到农业生产与管理中,提高农民经济效益[1]。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执行者,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农民对计算机的使用技能,进而实现全面的农业信息化建设。
3.2整合农业经济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
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整合农业经济信息化,建立全面科学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原则,促进农业信息系统与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利用多种信息化传播平台,如电视广播、新闻报纸等进行农业信息的传播,使农业信息共享途径更加的多元化。
3.3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完善基础设施,才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可以启动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国内外企业先进技术,健全基础设施[2]。政府需要起到领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领导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各行业领域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科学规划,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
3.4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
当前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都存在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需要开设专业的课程培训,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使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可以具备专业的管理技术与沟通能力,能够更好地与农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农业市场经济规律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这样才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摘 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走向信息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方向不仅仅能够有效加快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加速农村的城市化速度,保证我国各个企业的农村更快的走向小康社会,以全面提高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据调查显示,新环境下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尽快找到相关的解决对策,才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 新环境;农业;信息化进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1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04- 03
0 前 言
信息化进程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更好的造福于社会的人群,带动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实际上在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开展和推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就是缺乏相关的人才、设备落后以及缺乏良好管理等,本文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找到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
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实践
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概念,一般在其表面上观察,主要就是指信息和知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以及农业发展的动力。还有就是信息和技术成为农业结构发展中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不仅包含计算机,还有电子技术、通信以及观点和遥感技术等多项内容。但是在其内部了解其概念,也能够看出,农业信息化主要指的就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作为代表的最新生产力,以此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1 ]。
1.2 农业信息化的实践
时至今日,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和高层领导都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开展了农业有关的各项活动。甚至到了2016年期间,我国依然有很多省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和实施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口号,带领农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加强其信息化使用的能力,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还需要全面落实其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的工作核心,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拓宽农业发展的领域,找到最新的发展途径,以此更好的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实力,建设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农村[2 ]。
2 新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以网络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的劳作,实际上高科技的使用不仅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农业发展中的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还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智能化工具进入农村,以智能化作为主要代表,进入到最新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由此可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目前农业进步的关键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信息设备落后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其信息化发展能够更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时代的要求,其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只有保证设备的全面性,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但是在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中,很多地区的设备尚不完善,这也是由于我国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信息基本设备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特别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基层设备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有就是由于我国农村的数量比较多,土地相对来说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其自然条件也存在着差距,这也导致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成本比较高,因此想要保证农村走向信息化还有着一定的困难[3 ]。
2.2 技术人才缺乏
在我国很多农村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人才输出,却没有输入,主要指的就是很多农村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唯一的目标就是离开农村,但是却很少有学生想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因此农村的很多人才都流散到城市之中,造成农村技术人员的稀少。同时由于农村信息化建O投入非常大,但是人员收入却并不理想,还需要承受风吹日晒的痛苦。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农村的生活非常辛苦,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在农村的发展之中。所以这也直接导致农村信息化发展中技术人员的缺失[4 ]。
2.3 政府管理薄弱
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都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投资者,因此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其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在很多西方的国家中,政府都会指派专业的人员和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政府在整个工作中能够根据国际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属于农村发展的专业信息,帮助农村人口在信息化进程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中,有关农业方面的部门非常多,这其中却没有对信息化专门进行管理的部门,这就造成农业信息资源被分割,造成资源的流失,而仅有的信息资源也难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正常使用和发展[5 ]。
2.4 知识水平较低
在我国农村的社会中,很少有城市人口和大学生人口能够毕生致力于农村的建设之中,即便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在农村长久的工作,其数量之少也难以满足农村信息化发展对于人员和技术的需求。所以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人员还是农民,但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因此这样的循环直接造成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渠道,导致信息技术的开展速度缓慢。还有很多农村由于其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农民对于最新内容接受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也造成信息化难以进入农村人民生活之中,影响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3 造成农业信息化进程问题的原因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历展中,我国都是以农业而出名,直到现在我国虽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已经跻身于世界全列,但是我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这一名称的提出也为我国在社会中奠定了基础,而同时农业在我国也成为人们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内容。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重点了解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据目前我国农村的情况来看,虽然每年我国农村中都会呈现出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却没有被广泛的使用,这也是造成信息化进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使用能力较弱,造成这一原因的背景就是上文中所提出的农民知识水平较低,获取知识途径较少造成的。因此很多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这也给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种地就能够赚钱。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不可靠,因此信息化即便是出现在农村的工作和生产之中,也会由于其利用能力薄弱造成后期发展受到阻碍[6 ]。
3.2 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在我国农村社会中,农业生产和经营,实际上属于规模比较小的一项产业,这一点在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网络效应低下,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由于本身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其网络效应低下,农村人口很难意识到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其农业生产的规模。这一现状也造成我国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而一旦农民在信息化环境下收入降低,就会直接对信息化的信任程度降低,甚至不会再一次使用信息化,这也是网络效应比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造成信息化难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
3.3 信息使用成本高
针对农村的发展来说,任何最新技术应用在生产之中,都需要保证其根本的经济利益,低投资、高回报是农民非常需要的最新工作开展方式。一旦需要高成本的改革农民工作方式,则大部分人会选择延续原有的劳作方式。凡是信息化在开展初期其硬件的成本需求比较高,在农业趋向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计算机获取农业的信息。这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国的农村社会中,很多农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在软件和硬件需要资金都比较高的条件下,很多农民会拒绝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时也是由于成本问题,网络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农民在信息获取方面的能力非常落后,也很难意识到信息化的有效作用。
3.4 信息服务质量较差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在农民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其基层人员对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能力都比较弱,这也导致整个信息网络体系都并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即便是想要使用信息化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很难得到全面的信息。还有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在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很难辨认出虚假的信息,一旦信息出现问题,或者是信息延迟,就会直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新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在这其中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农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因此我国的农业也逐渐融入到最新的全球化发展计划之中。在信息化的大潮下,信息资源的使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其应用在农业发展之中,也成为了农业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解决其中的问题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是实现农业信息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农业信息的设备不是十分完善,很多农业的信息网络都没有建成,所以想要保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其信息网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还需要农村能够加大资金筹集的力度,对农业科技进行良好的投资,完善农村信息网,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以此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需要保证能够在有效的资金使用范围内,达成最大的信息化发展效果,避免资金的浪费造成农村人员的不信任感。
4.2 培养一线人才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想要保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招收和投资力度,保证在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快技术人才队伍的推广,保证人员能够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拥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对于技术人员进入农村工作给予较高的回报,保证其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4.3 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基本的法律,对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的要求,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同时通过财政和金融制度的调节,创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此调节最高的收入和分配格局,有效提高农民的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在经济利益上为农民做出保障,这样农民对于信息化的信任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同时还需要在农村建立起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信息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4.4 保护知识产权
社会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农业信息化也是如此,只有保证知识的创新,才能够把科学成果更好的应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之中。因此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对信息化建设中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避免居民知识产权遭到侵犯,以此引导和鼓励农民在信息化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保证这一道路能够越走越宽。
5 结 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加大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状况,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想要保证农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还需要关注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够在最新的环境下,促进农业的改革和进步。本文所研究的结果能够看出,想要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政府和知识产权等方面重点管理,时刻关注农业信息化的进展状况,以此更好的带动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超,李哲敏,孔繁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J].农学学报,2014(6):107-111.
[2]孙学文,包金龙.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3(11):26-29.
[3]杨勃桠,李巧云,关欣.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0):205-209.
[4]来武新,李善民,周帮国.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37-342.
[关键词] 市场信息 农业产业化经营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18-01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时刻都离不开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方式已逐步由传统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的经营方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中优势凸显,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市场信息,它贯穿于经营过程的始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导向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托的企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它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非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展现了希望之光。
市场信息是指对市场上各种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活动现状、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图表、数据资料的总称。市场信息来源于市场,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当然起导向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目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一个地区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准何种主导产业组建龙头企业、发展多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经营。除了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广泛收集与该产业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并对它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遴选、运用。按照市场需求指导主导产业的选定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龙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占领国内外市场;农业产业才能做大做强,产业化经营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农业产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产业化经营将血本无归,出现“粮贱伤农”的现象。前些年有些地方不以市场为导向,不认真研究市场信息而盲目调结构、办产业,造成农产品“卖难”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此,紧紧依靠市场信息的导向来选产业、兴办龙头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
二、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其配置情况往往通过一系列市场信息表现出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无论是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还是经营,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市场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使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急需要的部门和环节中去,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推进,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市场信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二0一三年该公司紧紧抓住“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契机,发展万亩白茶基地,充分整合资源,使公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短短五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茶叶固定基地12000多亩、带动农户2300多户 、知名品牌 5个。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拓展市场的作用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市场信息是龙头企业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是龙头企业寻找市场机会的重要依据。龙头企业通过市场信息所反映出来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经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发掘经营机会、制定经营战略与策略,从而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市场份额,达到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市场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随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情况,树立信息观念,才能发挥企业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市场信息不断拓展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8月,在“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与名茶比赛”中,该企业生产的“鸿泰茗珠”茶叶产品荣获绿茶组“第三名”,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名次的茶产企业;2012年5月9日,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及茶艺博览会”上,“鸿泰金毫”、“鸿泰春葵”两个茶叶产品获金奖。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省内占有一定的市场、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正在向国际市场进军。
四、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发展市场农业。该经营方式是以市场 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带动尤为重要,“龙头”企业和农户一定要根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立足长远,用营运约束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进行。这就为龙头企业提出了很高的严格要求,要使单个农户经营的边际生产率大大低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边际生产率;在保证本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农户的利益,必须要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的收入明显提高。这就要求龙头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大量市场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运用,制定多个生产经营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组织实施。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农户收入的最大提高。
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努力打造“云露清羽”成为“中国著名品牌”,并对基地和产品进行有机茶产地、有机茶产品认证,使公司经济效益有了质的飞跃。201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是上年全年的三倍多,联接的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市场信息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资源,各龙头企业只有对它进行广泛收集、运用,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才能使广大农民早日圆同步“小康”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业务指导全书
[2]朱海安.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点思考[J]. 新疆农垦科技,2012,05:63-6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村经济发展 作用
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信息化从经济调节角度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公共服务角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农业信息化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村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发展滞后。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是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引入必将彻底改变农村这种信息贫穷导致物质贫穷的局面,改善农业就业结构,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信息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显著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二是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少农民纷纷上网利用网络学习最适用的生产技术。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并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农业信息化是减少市场交易风险的重要条件,农业信息化为实现生产、分配与消费等方面的有机衔接与运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将成为农业市场经济的剂,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民收入。四是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许多农民通过信息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五是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保障,信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并加以推广,进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增加农民生产收入。六是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速路。农业生产涉及的因素很多。具有时空差异和变异性大气象和病虫灾害频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程度差等特点。当前,农民还是依靠经验进行生产,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存在生产经营分散、品种、品质差异大、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通过信息化可指导本地区农民进行规范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取得市场效益。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取得市场效益。向农民提供实用可靠的新品种、新技术资料,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通过气候和病虫害预测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迅速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单个农户存在小、散、低、弱的先天劣势,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脱节。从宏观角度体现为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竞争力差,从微观角度则表现为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企业获取全面,及时,准确的产销信息。了解消费需求,供求走势,价格行情,及时地调整生产取向,准确地把握市场商机。有效地回避交易风险,充分实现市场对土地、人力、资金及物化投入的有效配置。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入世后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从发展角度又进一步开发总量不足。
五、相关思考
农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并坚持去做,特别是需要政府加大力度。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业信息工作当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要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目前,各级农业信息中心及所维护的网站,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不具备企业化经营的能力、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是难以维持的。
政府要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由于大部分农业信息具有社会公共物品的性质,应由政府主导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重点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气象、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目前发达国家无不投入巨大财力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发达国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投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我国还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允许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信息协会和农户等投资信息化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投入体系解决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总之,只有长期的坚持和发展才有可能有所成效,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进步,才有可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隋艳颖.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J].北方经济,2008(8):30-31.
关键词:农业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L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13-1
0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智能化信息技术从7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
1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类技术的总称。它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施用技术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现代信息科学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内部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2 我国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信息意识不强,对农业科技的了解比较少。我国目前已有的信息设施,尚未在农业知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源在于,我国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不会使用计算机,信息意识差。广大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农业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真正做到使农业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上来。
3 我国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在农业信息技术及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能不到位,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的功能。二是职能错位,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社会力量完成的工作。三是政府缺乏对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其次,农业信息采集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兼备农业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农业信息服务面窄,实用性不强。为了解决我国在运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数字农业理论体系。
4 数字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突破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数字农业是21世纪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字农业将有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增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同时,数字农业是环境健康的要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数字农业研究已初有成效,澳大利亚、英国、丹麦等国家都颁布了严格的环境法律。在我国,从事农业研究的人员首先开始了“数字农业”研究。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共同取向和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必由之路。数字农业具有几个显著特点: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多维网络信息系统;多源、多比例尺、多分辨率以及数据集成的网络信息系统;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信息系统;农业运行机制的全面数字化。
5 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具体途径
建立涉农服务网站,充分考虑农民使用,充分考虑农业增效,充分考虑农村发展。完善农民信息素养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培训,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科技传播的带动,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科技推广政策的引导。推进农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建设;国际间农业信息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机制建设;引导和支持非政府农业信息机构的发展;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
6 结束语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大致经历和发生了三次比较引人注目的农业技术革命。以拖拉机等农机具为标志的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以现代遗传学理论等为标志的生物和化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农业技术革命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本文就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展开了相关探讨,首先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做了相关梳理,然后分析了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我国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数字农业理论体系的设想,并基于数字农业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具体途径。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获得了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前景的一个基本认识。希望能对日后的农业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起到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新民.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 2005,12:11.
[2] 周国民.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农业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李道亮,丁娟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的设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2):14-18.
1.1创新了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方式,保证了信息快速、有效地走进农民家中。
宽带入户,网络致富,提高了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找到了“商机”,尝到了甜头,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民上网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这种培训既克服了集中培训方式中存在的众口难调、难以重复、效果欠佳的缺点,又解决了科技下乡中存在时间短、次数少、覆盖面小等问题。农民想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市场前景如何,想学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习、了解;行政部门想推广什么、培训什么、传播什么,方便快捷。现代远程培训为农民提供了有技术可找、有技术可用、有问题可问的一个技术信息平台。
1.2促进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民收入。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汇集各类农业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各种信息 ,具体指导良种选育、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综合栽培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农民不出家门便可得到专家指导,增加生产效益,真正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加快了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四是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引导农民群众进入文化新生活。一直以来,农村被人们称为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要突破这“最后一公里”,环境是基础,环境不仅指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硬环境就是设备配置、网络稳定和服务平台内容;软环境也就是培养农民了解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上网找信息的学习环境。晋城市的农业信息化使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在给农民带来技术信息转化增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真正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做到了信息城乡统筹发展进步。
2对进一步搞好农业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2.1真正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府主要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农村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和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当作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2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上网工程搞的较多,但其信息资源收集与信息产品提供方式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向上流动的统计信息主要是为“上面”服务的,信息质量与农业生产者的关系不大;向上流动的信息农民感兴趣的也不多,信息流与物资流的分离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政府信息服务引导应当尽可能改变这种局面,提高信息的针对性、适用性。
2.3切实搞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