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1 17:10: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

第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

一、前言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全面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案例”栏目的设计更是一大亮点,其内容的编排与呈现,对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规定性,对教师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运用案例开展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不论是从教科书的形式,还是从考查的形式来看看,案例占了很大的比例,案例教学是否能够成功,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案例的选编、案例的运用和案例的剖析,切忌进入案例教学误区。高中地理引入案例教学,能建立起地理教学体系的自我更新机制,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将上课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去思考与行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真实的角度考虑问题,它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

(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是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者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实际运作能力。

三、选取案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满足客观真实性的要求

地理学是有着丰富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地理学科在学生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特征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科技的发展又让地理学在服务于人口和城市、工农业生产、交通、建筑业、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旅游、医学、航天和航空等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因此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应用客观事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生产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未来的生产和生活。

(二)引入乡土地理,使案例趣味化

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做到更生动而全面的学习。乡土案例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由近及远,认识遥远、抽象、生疏的地理事物,通过引入乡土地理,然后巧妙设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把知识迁移和拓展。例如,对于洞庭湖退耕还林的问题,问什么退耕还林变得这么必要,可以让同学们去洞庭湖现场进行考察,这些要点就就将会迎刃而解,而且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并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三)所选案例要符合目的性要求

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同学们能举一反三。启发性要求是案例教学中的灵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掌握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关注时事新闻,使案例新颖化

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某些地理现象甚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地、广泛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地理信息,尽可能使自己的讲解符合客观实际,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理科学研究也不断地取得新成果,出现新理论,这些都要求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教学要跟上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与时代进程合拍,同时使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富有时代感的地理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形成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同时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态度有极大好处,可达到开放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己成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尤以《高中地理》(必修下)较为突出。高中地理下册内容主要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旨在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课本中介绍的知识少,图上内容较为丰富,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容量小,其综合分析能力较欠缺,这需要教师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时应遵循其基本思想,那就是要求教师用精选的地理案例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通过地理案例教学引进新的地理概念,向学生介绍新的地理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养成独立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及其地理现象,从而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静华.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初探,地理教育,2008,(1)

[2]谢 冰.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思考,学科研究,2011年12月18日

[3]陆维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选取的要求,中学教学参考,2011,(2)

[4]朱明祥.试论以案例教学抓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途径,科学教育,(8)

第2篇

关键词:地理;大自然;资源;农村中学;特色产业

塘蓬镇山区位于廉江市西北部,毗邻和寮镇、长山镇和石岭镇,地处与广西英桥镇交界的边陲地带,土地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林地5万亩,地形属丘陵地带,鸭姆河贯穿南北全境,风景名胜、地貌景观和特色产业美不胜收。大自然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天地大课堂,且当地学生出身和成长于农村,对乡村地理环境并不陌生,熟悉乡村的一草一木和千山万水,学习自然地理知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能够恰当地援引实际生活材料,作为地理教学中研究探讨的课题,则丰富多彩的乡村自然资源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成绩,更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符合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宗旨。那么,该如何优化农村地理教学呢?作为一名山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历来注重结合乡村地理资源进行教学,下面浅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就地取材,真实认识地理事物

真实认识地理事物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首要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地理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而言,最大困境就是学生的知识面过窄。自我担任高中地理课程以来,发现学生对诸多地理事物认识较为模糊,哪怕对身边常见事物也是一知半解,况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单纯在课堂上“满堂灌”,多数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因此,倘若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事物引为素材给予展示,问题必然迎刃而解。

例如,在学习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章节内容时,课本当中就提及到地貌景观形成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并引述由岩浆活动所产生的各类岩石物质。许多同学对火山活动感到十分陌生,却丝毫不会影响学习本章节的内容。

从大范围来讲,雷州半岛是世界上典型的火山地貌,加之受地壳板块运动挤压的作用形成塘蓬山区别具一格的地形景观。根据海拔高低,地形相应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两广丘陵是广东、广西两省区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塘蓬山区则正属于该地形区的范畴。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都叫山区。当我在课堂上问及“塘蓬地区”所属地形时,学生则习以为常地误认为塘蓬山区的地形属于山地,而且这一看法根深蒂固。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和参考科学数据,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纠正这一错误的观点,避免今后再度混淆概念性名词。此外,在讲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容中,地质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各类岩石名称也为不少学生所混淆。素有“花岗岩石王国”之称的塘蓬镇,石材加工业是本地的特色产业,其中花岗岩和大理岩是该产业发展的重点。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课本中的彩色插图了解各类岩石的面貌,但效果不够直观形象。通过发动学生在自己的家乡寻找岩石样本在课堂上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比如,岩浆在巨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岩浆逐渐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如何区分侵入岩和喷出岩,对此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的一种,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能保存百年以上,为建筑材料之首选,成为当地口碑不错的特色产品,而玄武岩则属于喷出岩,不同的是密度不大,遍布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如此一来,在两种样品的展示中形成鲜明的真实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原来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将有趣的地理事物联系到课堂上,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显著提高,好成绩也自然水到渠成。

二、基于理论,深度剖析生产活动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弊病。近年来广东高考命题呈现灵活变通的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实际问题就成为重要之举。

第3篇

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思维一、引言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在近四年的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综试卷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新的亮点,符合高考命题“求新”的要求,但也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

二、对课改下新教材内容的正确把握

在地理教学中要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紧扣“课程标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能照搬以前的旧思路进行教学。否则,深化教学改革就会成为空谈。

湖南省地理教材使用的是湘教版,新教材文字比以前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符合高考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的特点。新课程在设计上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显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必修一第一章“活动”中,可以设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画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动口: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等。动脑:学生结合太阳系图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行星的运动规律;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三、根据新教材确定新的教学方式

1.分层设计“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将探究活动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活起来。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利用教材和地图册等学习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探索、协作讨论、教师指导等,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地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在高考中每一道题都有图,同时学生觉得地理最难得就是地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能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一些地图的题目,有的放矢,起到精讲多练,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要讲课不离图,作业布置图,测验多用图,还要常在黑板上画草图,也要求学生笔记本、纠错本上要有图。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中的读图,分析图的比例明显增加了,地理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向学生进行地图教学过程时,更要细微、深入,思路明确。

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就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把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在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从自己的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老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在“地理Ⅰ”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着重注意三点:第一,运用地图的能力,分为据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必备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四、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转变

1.转变地理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学识水平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地理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层次挖掘和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用正确的地理教学思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积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亲和力

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而不是良师益友。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发挥其地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俊祥.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考试(教研版),2007.2.

第4篇

关于如何利用时事新闻进行地理情感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时事新闻用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地理实例来讲解各种地理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使理论内容更加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中国的民族》的时候,正是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俗称两会一节)举行之时,我就布置学生们收集良庆区以及壮族人民的民俗风情(民族节日、民俗活动、民族服饰等),给学生们机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地畅所欲言。关于他们信息的获取途径,有的说是亲自参与活动,有的说是网友传递,也有的说是通过和家里人聊天;关于成果的收获,有展示亲自拍摄到的图片的,有哼唱嘹啰山歌的,还有扮演财主、阿牛哥、刘三姐对歌的……总而言之,课堂气氛是相当的活跃,学生们收获颇丰。事实证明,充满时代感的时事新闻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动力,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利用时事新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新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感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如在讲授中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这个内容时,正好新闻报道了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我就提前布置学生们分成小组,查找滑坡的原因、滑坡的过程、滑坡造成的后果、滑坡发生时如何自救与救援。从学生们上课的汇总分享可以了解到,学生们收集这些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看报刊的,有听车载系统广播的,有通过电视看新闻的,有去图书馆翻阅的,有访问互联网站的……在查找老师布置的那些任务的时候,学生们顺便收集到有关北界镇苏村的其他知识:地理位置、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基本设施、人文遗址、特色产业……通过它的地理位置,学生们懂得了这里易发滑坡的原因;通过人文遗址,学生们知道了苏村人多是历史上“三苏”的后代,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通过认识当地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宗祠,学生们了解了明清农村建筑的特色,充实了自己的建筑知识;通过特色产业,学生们还知道了红提、毛竹、小竹笋等原生态绿色食品生长的条件、种植的范围、管理的过程、对病虫害的处理、营养成分、功效等,对农产品的知识得到了普及,树立了健康理念。通过对时事新闻报道的事例进行收集、分析,共同探讨与学习,学生们巩固理解了北界镇苏村的地理基础知识,开阔了视野,一起分享的优秀品格也得到了培养,并且学会了检索图书馆的地理信息,拓展了获取地理时事新闻的渠道,对地理时事新闻的收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时事新闻,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存环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在雾霾、沙尘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多發的今天,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是全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9月28日17时28分左右,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抓住这个事件,我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到山体滑坡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并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如何进行自救和救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中,自然原因是浙江位于东部沿海,地形起伏较大,受台风“鲇鱼”

的影响,降雨甚至于暴雨的时间较长,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岩石和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针对自然原因,建议的措施有加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灾害隐患区的排查和预警,提前防范明显降雨可能再次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人为的原因,有开荒毁坏植被,也有城镇化过程的过度开发。针对人为原因,建议的措施有保护好植被,做好开发的计划,协调好人地关系。滑坡发生时的自救,最主要的是观察泥水流动的方向,尽量向高地跑去;滑坡发生时的救援,听从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指挥部的指挥,奉献爱心,尽自己的能力协同当地政府全力参与救援捐款,捐救助物资,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疏散和安置、安抚工作,并做好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宣传以及家园的重建。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要从保护环境与自身身体健康、消除安全隐患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周边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大力宣传。学生们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得到了培养,从而产生了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时事新闻,促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的升华

2016年9月“两会一节”

在南宁市举行,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两会一节”的概念弄清楚,然后分项收集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2016年第18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题、内容、亮点及取得的成就等,明白这是一个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交流盛会,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在我们的首府南宁举办,要求学生们探究这个国家级国际性的“两会一节”在南宁举行的原因,以及它们的举行对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的文化、经济、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学生们逐渐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态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了解了中国在社会中的地位,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爱国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总之,当今时代,媒体、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师作为当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利用这些具有浓厚时代气息、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的时事新闻,在地理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教学补充,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品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5篇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掘学生对地理的熟悉度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与学生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这些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也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入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从上学、放学的生活体验去对比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珠三角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让学生联系在冬季刮西北风时感到寒冷、皮肤干燥,得出冬季风寒冷干燥的特点;在夏季人们盼望吹东南风,因夏季刮风时感到凉爽,多伴随下雨,得出夏季风温暖湿润的特点,这样就把抽象、枯燥的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多了。联系生活实际,发掘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地理会产生“容易”“有趣”的好印象。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关注度

地理学科在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得天独厚,地理图片和视频能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在学习《西双版纳》时通过观看西双版纳的旅游推介视频,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时空距离,讲授《欧洲西部》时让学生观看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和视频,使一些抽象、模糊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寓教于乐,大大缩短学生认知过程,使学生从“怕学”到“乐学”,从而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利用地图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度

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亮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尤其重要,学会分析图像,以图释文,借助地图这一重要地理工具学生可更好地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时,老师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教会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结合“世界气候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认识世界的11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范围,进而参照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一些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气候的特征再结合世界地图,让学生认识这些气候的分布规律,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气候框架图。

四、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地理课程可以设计较多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可设计拼图和猜谜游戏,学习七年级地理时可设计世界之最地理竞赛活动。而地理小制作、调查报告、图片、手抄报展览类还需要学生收集资料,这些活动特别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图片、资料、视频)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会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学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在剖析重难点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五、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加深学生知识的延伸度

地理学科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的联系性强,加强知识的联系和对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例如学习《长江的开发》一节让学生在查找明确长江的源地、最上源、注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同时在联系黄河相关知识,对比记忆,组织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地图找出长江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让学生边看图边联系前面学到的省级行政区知识说出这它们的简称,在判断长江流向时注意与地形地势的知识相结合,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特征时,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知识,根据中国地形图说出长江流经的主要高原、盆地、平原。这样不仅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还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激发学生的投入度

第6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地理教学 学习效率 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Geography Teaching

JI Hongyan

(Jiangnanshuidu Middle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28)

Abstract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new course teaching material,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s coming to application in geography teaching class of junior school. On the basis of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be confron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paper indicated the u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geography teaching is important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anddeepen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students.

Key words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geography teaching; learning efficiency; moral education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要想主动学习,首先是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巧妙课堂的导入正是这种情感的催化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不管是枯燥的讲解,还是动情的演说,都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最多只是宛然一笑,被动地接受。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上课,大量的信息量让学生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图片、声音、动画、小影片、经典笑语等教学片断便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面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介绍“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事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南北地区差异性的讨论,从南北的气候、土壤、人口分布、特产等说起,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进而播放课件,运用图表、文字、图片生动形象的展示南北地区在不同方面的差异。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清文章结构思路,加强学生概况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好课文的结构和思路是读懂地理教材的第一步。但很多时候,某些学生连完全看完一遍课文的耐心都没有,就是简单地看看图片,找一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了解而已。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先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地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同时也可以生动形象的掌握课文知识,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科学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网络课堂教学,例如可以用视频播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等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极昼极夜现象。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和巨大性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后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欣赏录像后的同时思考问题,深受启发。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又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没有形成空间思维,很多抽象思维的发展还没完全成熟,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因为他们的阅历、知识有限,如果单凭书本中地理教学提供的形象思维,他们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性、科学性较强或者过于抽象化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形式的诱导、启发,使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方法,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声、光、色、像的情境创设,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更快更准掌握难懂的内容,也使学生的创造性大大增强。例如在讲授“中国人口分布”和“中国水资源”等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让学生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思维也更加的严谨。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是教学的亮点,对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容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氛围中受到教育。如在地理教材学习《天气及其影响》这一活动主题中,我们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结合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状况,如台风、干旱、暴风雨、地震等,并介绍“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而产生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延伸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对气(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34页)候变化的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伦理观和全球环境保护意识。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洗礼,并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有力的触动,能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对地理教学的鉴赏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可以展示更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增长学生的视野,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多媒体不断向学生展示“经济全球化”、“地理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发展”等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已成为这几年考核目标。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时事政治、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结合地理知识串联起来,甚至可以变成顺口溜,让学生在前沿的知识前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并可以通过前期的备课选择一些有效多媒体片断供学生欣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教育技术已渗透于教学之中,并广泛地被师生接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成效。可用来创造和开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融入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在声、光、电、形的协调作用下,发挥出更为强大的作用,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地理的教学效率。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滥用多媒体。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多媒体课件必须完全包含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多媒体要素,才能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往往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漠视内容的需要,硬是把多媒体各要素东拼西凑,形成一个统一体后拼命地向学生播放,学生无法接受太多的信息,反而物极必反。

其次,一味追求技术和美观,忽视了它的实用性。技术和美观是多媒体课件的两个基本要求,但也要注意尺度和场合问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华而不实。比如一些课件,运用了大量的立体图,也充斥了复杂的三维动画,表现手段中含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但教学内容平平,课件操作不便。这样的课件多体现一定的技术含量,却没有很好的教学质量。也有很多课件为了追求艺术美,无一例外地在首页展现一张雄伟壮观或秀美柔和的风景照,画面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甚至连一个选择答案都要费尽心思用Photoshop制作出带阴影的浮雕效果,再生成高分辨率图片导入到软件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得课堂的信息量丰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等特点,对地理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要明确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的出发点,是为了落实教学内容、活跃气氛和优化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熊小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优化”主题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M].中华百年教育,2004.12.

[2]吴琼,黄成林.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0.11.

第7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实现教师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转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新教材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给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等小栏目的设置为教师转变单向传输的“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手动、脑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地理教学质量就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讲、读结合

即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地理知识的印象,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体现“地理味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 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事教学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即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愧为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简化它的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

其次,虽说现代化的教学似手段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但传统教学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是情感的个体,他佩服的是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襟以及驾御和使用教材的 那中游刃有余的技巧。上课讲地理知识能迅速、漂亮地钩画出对应的地图和物图,学生会由衷地赞叹和佩服老师。再说,老师描好轮廓图后学生通过听讲、填图更易形成长久记忆,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思。比如讲中国地形时,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再边介绍边填注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通过山脉的位置和地形区的海拔特征很自然地导入我国地势的特征和理解三级阶梯的界限及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第8篇

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年级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因此,高一转轨,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一是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法,空间概念强,抽象不容易懂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教具、地图演示 法;难度小,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自学指导法或提问讨论法 ;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等。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 眼、耳 、口、手 、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进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看演示后就全弄清楚了。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觉得地理知识难懂、难记 ,因而对地理不感兴趣,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其实,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只要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 ,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生活实际 、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习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成绩 自然会逐步提高。

1.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太阳、月亮、云、夜晚星空的变化 ,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夏季时的运动轨迹和白昼时间长短的情况,并与冬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观测在晴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 、云的形状分别有什么不同。

2.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让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1)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2)服饰上:牧民习惯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这样的穿着既能散热又可以抵御风沙。

(3)民居上: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这样会冬暖夏凉。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长而炎热,人们习惯睡木床或竹床。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则由于气候干旱,所以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云与降水的关系;成语“沧海桑田”则揭示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三、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教学是学好地理课的主要途径。多数学生不愿上地理课 ,害怕上地理课,理由只有一个,地理难学。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不会识图,所学知识不会在图上应用。

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一图多填和自制地图训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要落实到地图上,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师最好把中国政区和世界政区空白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养成学生用图习惯,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四、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极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老师要多加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欣赏的乐趣。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不歧视差生。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

2.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以开展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无论是为认知而展开活动,还是为活动进行认知,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技能品质的发展目标都要得到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为个人的思考探究和与同伴合作学习。个人的思考探究,是同伴间开展合作活动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在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各抒已见,教师在学生力所不及处适时点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多边交往,互动关系健全。

五、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的特点

(1)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2)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

(3)强调全员参与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

(4)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1)开放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

(3)探究问题。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第9篇

关键词:地理;教师发展;班级管理;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102-02 收稿日期:2016-10-21

作者简介:白子睿(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地理科学。

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如何对班级进行合适的管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班级的任课教师无疑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任课教师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和成效,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地理这种小学科,分析其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较少。然而地理教师通过结合学科自身优势特点,探究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并付诸实践,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班级管理会收获更多。

一、地理教师角色分析

1.边缘化,认同感低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属于小学科。因此在课表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相比其他学科较少,在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中分值所占比例也不大。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形成对于地理学科的轻视心态。同时地理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机会较少,难以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中学教学中,地理教师在班级中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重视,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感少之又少。

2.人数少,工作量大

地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相比其他学科较晚,认知度也较低,但其后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地理教师的人才培养一直都偏少,很多学校都出现地理教师极其稀缺的情况。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师承担着更多班级的教学任务量。以河北巨鹿中学为例,平均每名初高中地理老师每周任教14~19课时。巨大的工作课时量使中学地理教师身心俱疲,无暇顾及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

二、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

谈到班级管理,人们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工作行为上。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是否也要注重班级管理呢?事实表明,正如班级里非正式群体在班级规章制度的遵守、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良好班风的建设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地理教师更是班级建设的助推力,为班级管理增砖添瓦。那么,地理教师要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呢?

1.班级组织建设――地理小组的建设

小组活动在许多学科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实践运用。小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抛出问题,组内互相帮助讨论学习,组间相互竞争比拼争优,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之中。地理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时间弹性大。因此,针对不同地理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创建富有个性的地理兴趣小组,就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地方时”“农业区位因素”“土地荒漠化”等,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学习、开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班级制度管理――地理教学课堂秩序

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班级环境氛围内,建立与班级地理小组相呼应的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参与型的地理课堂教学秩序。由于地理小学科的特点,学生易出现两种极端课程秩序:随意自由与沉默不语。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建立特色地理课堂制度,如岗位轮换、值日课代表、奖励发言、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作为一种教育性管理组织,意蕴在于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得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

3.班级教学管理――地理教学工作

地理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学识渊博、技能良好的老师在学生中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专任地理教师而言,拥有地理学科及其相关联的知识是必备的职业素养,而且要能够将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纳入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与实践。“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同时,地理的学科特点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知识和时事紧密结合,活用到地理教学工作之中。

4.班级活动管理――地理课外活动组织

地理学科的特点注定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地理教材的内容编写中,就十分注重地理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中,不再传统地一味讲授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而是添加了不少活动课,穿插在知识内容的传授中,其中许多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得到印证。例如,学习气温气候的变化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时,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社区,深入自然、社会,探究学习。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运用锻炼法,注意地理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监督作用、促进作用,学生更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三、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1.提升专业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树立良好形象和班级威望

较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是作为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于地理学科的发展长期不受重视,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很多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一代课就是多年。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这也不免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忽视甚至不满态度,难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班级威望。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具备完整的地理知识和扎实的从教技能。

2.严慈相济,关爱学生

作为小学科,多数地理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学生满不在乎,老师得过且过。殊不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无论其教授学科是主科还是副科,都应该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且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正如全国模范教师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中所说的“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学生良师益友,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地理老师的基本要求。

3.注意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作为当代教师的良好习惯之一。反思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需要反思常规工作管理。常规工作管理,主要指班级管理中协调的有效性、计划的有效性、组织的有效性。这些班级常规工作管理事务虽然看起来小,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在班级和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事务处理,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这样一来,在班级管理中,地理老师将会显现出更多更大的亮点。

总之,地理教师在做到知识体系完整、教学素养完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担任小学科的教师并不意味着松懈,而是提供了更多自我探索发现的机会与空间。作为班级管理的“配角”,一步步走过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的教师发展阶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