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0: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商管理的核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工商管理;核心职业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43-02
随着时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开始进入了良性的循环。高职学生想要在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对应专业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在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观,同时具备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
一、传统高职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代表性问题有专业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过于浅显等,尤其是在学生培养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还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低端复制现象尤其严重,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存在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
2.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全面。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都意识到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中,绝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仍然是“理论灌输+案例讨论”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在现有模式的培养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了解解决某些问题的“套路”,但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囿于课本上给出的套路和模式,缺少全局意识和创新精神。
3.创新精神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缺失。创新精神是一种主人翁精神,但是随着职业经理人的普遍,很多工商管理专业针对学生的培养偏重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而不是企业家式的培养,这就导致根本上创新精神的缺失以及诸多短线行为的出现,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
4.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工商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中,绝大多数院校和教师都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应对企业内部变化的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应对外部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变化的能力,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变化,很大原因是由于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的,只重视内功修炼,不顾外界环境变化,必然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
5.对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够。当前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收集和处理相关行业的信息,而且还要在对企业的各个重要部门如财务、管理、营销、生产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引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学生本专业能力,却忽略了信息收集、处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相关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与特性
1.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即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职业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其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快速适应工商管理职业岗位、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管理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2.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特性。①专业性:任何职业的核心能力都要有一定的专业性,脱离专业性,职业能力也就不复存在,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但是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实质上是在金融、公关、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起来的一种复合性质的专业性。②可迁移性: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同其他专业一样,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这种可迁移性不仅存在于工商管理的各个分支,更存在于各个层次、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中。③发展性:发展性包括两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商管理相关的岗位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二是随着管理者的个人变化,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④社会适应性:任何一种经济实体,任何职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乃至岗位职责都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影响,这就要求一个合格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过程中应当侧重和渗透的能力
1.主人翁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而要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提倡的企业家精神,而是要在拥有开拓、创新、诚信的基础上,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仅仅指的是在处理工商管理环节时候能够创新处理某些问题,更体现在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具有从全局角度出发的,能够以提高人类美学为目的的高尚情怀。
四、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向
1.鼓励学生自发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志和探索精神。工商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的是工商,但是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的专业,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渗透核心职业能力就必须要注重保护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尤其要鼓励并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在保证学生学到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发展空间。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就是竞争,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时候,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什么是公平竞争、什么是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竞争意识,要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培养。
五、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渗透培养的基本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以往的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的教育观念,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逐年扩张的情况,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方法不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知识储备以及发展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调整的,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控制。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本校的情况,大力培养创新型师资,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终身学习。
2.深化教学改革,增加创新课程,培养学有所长的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培养出学有所长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除此之外,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应该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与当地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同时,在教授这些课程的同时,一定要渗透现代管理的方法和观点。
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固然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但是如果一味重视专业轻视素养,必然与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时候,在注重以人文本、鼓励学生彰显个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价值
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以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也有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但是,如果我们理清时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也可以清晰地发现工商行政管理的变化和发展适合时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同步的,尽管有时在时间上有超前或滞后的现象。由此,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和把握时展的方向,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有预见地实现我们的职能定位,发现我们的目标价值。在把握时展方向上,有两点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其一,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国务院提出,政府职能的主要工作,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其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有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的研究,均应当在上述框架内进行。工商行政管理全部工作的内容,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相一致,工商行政管理全部工作所指向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准确地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部分体系。由此,本人认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价值在于:一是建立公开、高效的准入秩序;二是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三是营造和谐、安全的消费秩序。
二、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理念创新
工商行政管理全部工作的内涵,属于政府工作公共服务的领域。其论据如下:第一,政府职能的市场监管系宏观范畴中的市场监管,是通过合理配置政府职能、设置政府机构,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来实现的,而传统工商行政管理所谓“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监管,是微观范畴中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实现“市场监管”的具体方式;第二,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部价值在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工商行政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价值,在于社会公众的感受和评价,而不局限于特定人,所要维护之利益,属于社会公众,不属于特定对象;第三,工商行政管理之称谓带有历史局限性,其“行政管理”在现在背景下,并不指依据行政命令运用行政手段实现监管,而主要指依据法律的授权通过对特定对象采取行政措施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本质是运用法律的手段实施监管;第四,总局“四个统一”的论述,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其中监管是手段,服务、发展、执法与维权均是目标价值的具体指向。
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对工商行政管理转型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对转变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一些模糊认识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全部,而是部分。我们纵有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雄心壮志,我们的具体工作依然受法律的授权而限制。
2.工商行政管理所要维护的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不为特定对象所专有。我们任何“支持服务”、“特事特办”、“从严惩处”的对象,均应当基于公共利益而产生,而不是基于特定对象的利益。对特定对象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适用于满足条件的全部对象。
3.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价,在于公众的评价和认同,不在于特定对象的评价和认同。前几年,我们提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三满意。在当前条件下,有其现实性。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必须认识到,工商行政管理关键在于群众满意。
4.工商行政管理的全部工作,必然与自身经济利益完全脱钩。无论从政府职能目标或者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来分析,必然导致政府与直接经济利益脱钩。政府工作的全部利益来自于全体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形象地说,就是“锅”与“碗”的关系。我们长期工作的目标,必然是着眼于“锅”,而不是局限于“碗”。
5.工商行政管理对外协调的重点,必然由协调政府与部门利益转向协调公共利益。这需要我们增强和提高与社会公众协调、交往的能力。
三、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方式创新
如上所述,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而该方式主要指依据法律的授权作出各类具体行政行为,其本质是法律的手段,因此,依法行政成为监管的必然选择。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的创新,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突破“唯法论”和“法条机械主义”的限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创新。依本人之所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1.更多地、更加完善地引入“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不仅对引导社会诚信和公众建立正当预期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为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赢得道义上的优势。现在我们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机制,有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对法定代表人黑名单的约束惩戒。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对未尽清算义务、虚假陈述、擅自变更一般登记事项等等情形的约束、惩戒。此外,信息的公开和披露方式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完善,适当扩大对公众公开的领域和范围。
2.执法方式的创新。这里主要指主动执法或被动执法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实行“民不告、官不究”的措施。近年来,各级工商机关也出台了一些“无举报不查处”的措施。但在实践中,还不够制度化。确定一定领域的被动执法,一方面可以节约一定的行政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可以改变公众预期,建立社会责任感,增加公众对执法工作的认同度。此外,被动执法也不局限于“无举报不查处”,应当泛指主动执法检查以外的执法检查方式。
3.尝试建立“认罪和解制度”。目前,依据行政处罚法有关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规定,“认罪和解制度”是符合立法宗旨和目的的。这一方面是自由裁量权运用的规范问题,也是和谐执法的问题。
4.执法面和执罚量的把握和统一。客观地讲,由于罚没功利性的因素,目前我们对执罚量更加重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执法面。法律设定惩罚的目的,是为当时人因惩罚而产生畏惧,从而增加对法律的敬畏,提高守法意识。就此而言,与执法面有很大的关系。与交警的处罚作比较,可以形象地得出这一结论。因而,我们有必要重视执法面的问题,当然要注重方式、方法。理论上说,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惩处。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法不责众的现象,增加违法者的抵触情绪。在方式上,应当对简易程序多作研究。由于功利性因素,我们近年来可能较少运用简易程序执法。但简易程序运用得好,可以较好地解决执法面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输出
作者简介:李涛(1984-),男,汉,吉林通化人,助教,理学硕士,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且从改革的市场中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个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密切了世界各国及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密切关注的事情。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都渴望获得的,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高,那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输出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更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基于新的环境要求和角度,就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谈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上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往往是比较笼统的,而没有一个细致的划分标准,普遍的认为工商管理人才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观点就把一些理论功底扎实的工商管理人才和技术能力更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混为一谈,这就十分不利于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的预期过高,造成了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没特色,不具有针对性,缺乏灵活性,培训的内容和市场环境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培训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因为这样的模式输出的人才是普遍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灵活性,不懂得应变,不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打折扣的。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必须要讲求实际,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注重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最终磨练自身的实际综合能力。最后,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实际运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相关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得思变、善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实践是改革人们大脑的有效工具,如果只强调书本知识,不追求社会实践,不注重实践的获得,那肯定不利于企业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样子的管理人才注定要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是基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类,针对性的展开培养。那么企业再对引入的人才中,也要学会针对性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舒展,要以打造综合性人才为输出目标,不光要重视实践也要结合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知识和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输出计划在制定人才输出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摸清楚市场的需求,参考同时期的历史数据,合理预测目前以及未来五年人才输出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还应该多到一线去工作,在一线工作能够迅速积累相关的基础经验,迅速的熟悉基层的相关变化,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奠定一定的基层基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为企业付出,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庞大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吻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落实人才培养和激励方案,减少人员的流失,强化人才的忠诚度。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培养人才自我创新意识,在日常行为的小事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注入新鲜的创新血液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有关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人才再次受培训的重要性,要给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再进修的机会,借鉴其他企业相关的优秀经验,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对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还要明确企业再人才进入后,应该如何去打磨这一批人才,让其尽快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不同岗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明确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怎么样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贡献自己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剖析、机会评估、自我定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
[2]赵明星.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环球人文地理,2014
[3]李诗今.浅谈当下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读与写,2013
[4]郑骏.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化工贸易,2014
[5]魏华飞,陈俊,张瑞.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默会知识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9
[6]王雪岭,王峻岭.工商管理类专业加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今日南国旬刊,2008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业务外包;供应商管理库存
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 A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曾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今天的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也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合作能力。通过优化供应链,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加快客户响应速度,降低库存,缩短货币回笼周期,增加赢利空间,还可发掘供应链潜力,在市场上建立其竞争优势。
一、 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发展
1. 供应链形态的变化:
在传统的单链条结构运营模式下电信业务产品为卖方市场 ,电信运营商作为核心企业,承担建设和运营维护电信网的功能同时负责电信业务和电信终端的销售、收费等,而电信设备制造商则提供网络设备包括软件及终端设备。由于竟争打破了垄断 、增值业务打破了单一的封闭流状态 、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细化了社会分工 ,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状电信供应链结构。 而这一新的网络式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使供应链其他实体企业均有机会接触到客户。
2. 供应链成员增多:
(1)电信供应链的上游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提供商:提供电信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如: Ericsson , Nokia , Motorola , Al2catal , Nortel , Huawei , Zte , Cisco , IBM , HP , Sun ,Lenovo、 EMC。
(2)软件提供商:提供电信运营的各类软件。如:IBM , Oracle , Microsoft , SAP , Siebel、 CSG;另外 ,BSS/ OSS/ MSS/ MBOSS软件提供商包括: IBM ,毕博 ,埃森哲 ,亚信 , 联创 , 大唐 , 朗新。
(3)系统集成提供商: 提供系统集成方案。如Huawei , Zte , IBM , HP , Sun 。
(4)内容提供商(CP) :提供实时的内容和即时讯息服务。中国的内容提供商以传统互联网公司为主 ,如:新浪、 网易。
(5)应用提供商( SP) :提供移动娱乐、 移动办公和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等。如:盛大、 联众、 MSN、 百度、腾讯(QQ)等。
(6)传统服务提供商:提供传统产业的服务。如银行业 ,电力业 ,医疗业、 教育业等。
(7)电信供应链的下游主要包括终端设备提供商:提供电话、 手机和商务通等通讯终端产品。
3. 效率型供应链向响应型供应链转变
一般来讲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
早期运营商只提供单一的基础电信业务――语音业务,该业务产品的特性是需求稳定,技术创新性低,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接口使用的传统的设备标准化方法主要以提高效率为主,因此供应链属于效率型的供应链,到了IPTV时代和企业信息化时代,电信运营商在目标上不仅要求效率,更要求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支持内容的创新、应用的创新和相关联的业务创新。显然,这个目标对电信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业务提供商之间的接口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响应型的供应链才能有效地满足这些要求。
二、 控制供应链的关键资源,强化核心企业竞争地位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说“中国移动在供应链中要继续维持运营商为主导的价值链 ,因为我们有重要的资源 ,这就是我们的客户”。但由上文可见,新型的网络式供应链的结构却使得供应链中除了运营商之外众多的CP和SP等各实体均有机会接触到客户。在以 “客户为王” 的经营时代, 毫无疑问,最近距离接触客户并掌握大量的客户需求信息的企业将成为供应链的主导。对运营商来讲如果能控制好SP/CP 的内容制作环节和终端环节,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控制力和主导权将得到空前加强。
1. 加强对供应链中的内容制作的控制
比如中移动建立中央音乐平台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渠道,建立庞大的数字音乐曲库,做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数字音乐分销商。一旦模式成熟,强势的运营商将使唱片公司失去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且建立中央音乐平台,抛弃SP之后,中移动可能会打入唱片业,独霸整条供应链。
2. 加强对供应链中的终端产品的控制
未来的终端软件控制和终端品牌控制将是电信运营商最要重视的关键环节,目前已有增值业务提供商绕开电信运营商, 同上游终端设备厂商合作,将其增值业务系统嵌入终端软件中。这不仅削弱了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控制权, 而且这些免费即时通信工具软件的嵌入, 将培育最终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习惯, 从而分流传统的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另外,除了终端软件控制,终端品牌控制也是运营商主导供应链的关键内容。如果电信运营商在采购的终端设备上, 不出现终端厂商的标志,而统一印刷电信运营商的 LOGO,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能屏蔽掉终端厂商品牌, 统一自身的服务品牌形象。
三、 建立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
1. 物流业务外包
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能力在于通过优质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有保障的通信信息服务,企业价值的核心在于网络质量和通信服务质量 ,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及通信业务的营销才是电信运营商具有核心战略价值的竞争能力。电信运营商拥有雄厚的网络实力、庞大的客户资源、全网的收费能力,这些都是运营商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些优势并将其转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巩固住运营商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地位。随着竞争的加剧,各个运营商都会逐渐进行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建设网络和维护者”转变为“通信业务的营销和服务者”。
对于其他非核心的业务都应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大量的业务外包,比如物流业务外包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因为电信运营商虽然拥有一些物流资源 ,但要真正实现物流自营 无论是物力还是人力都显得十分匮乏,而数据表明,电信行业运输、仓储、派送等物流各环节请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可以将成本降低5%~20%。另外国外的电信业的传统物流公司已经逐渐将物流与运行维护相结合,除了向运营商提供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外,还提供网络维修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可以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包括全程信息跟踪、库存管理、分析报表等。
2. 对供应商实施认证管理
认证式管理是指企业采用一定的标准对供应商实施“认证”来评价某类供应商 ,选 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并按照一定策略对其实施管理的做法,供应商认证式管理在国外著名企业已得到普遍的认可,诸如摩托罗拉、英国电信 、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电信运营企业均实施认证式管理。从供应商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主要对其“战略合作伙伴 ”实行认证式管理。 因为实施认证式管理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资源,如果对所有供应商都进行认证 ,则需付出较高代价,得不偿失。企业只需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的供应商采用认证式管理。
3.由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在电信运营商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合理的库存起着一定的缓冲作用 ,并可以缩短物流活动的实现时间 ,加快运营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一般来说 ,电信运营商的库存分为三种:
(1) 在客户营销方面 ,为了能及时满足顾客的要求 ,避免发生缺货或延期交货现象,需要有一定的终端类产品库存。
(2) 在网络运营方面 ,为了保证网络的平准化和连续性 ,需要有一定的备品备件库存。
(3) 在工程建设方面 ,为了防止供应市场的不确定性给整个集团运作造成的影晌 ,保证工程建设中原材料、材料以及外购件的供应 ,需要有一定的原材料、外购件库存。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主要是一种在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 ,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的库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积压,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VMI最初主要来源和应用于零售业,宝洁与沃尔玛就是VMI的早期成功案例之一。但是,几十年来,这一模式已传入很多行业。例如在航空业,波音早在2000年前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VMI,对象是航空公司。而电信行业引入和应用VMI在国内运营商的库存管理过程当中还不常见。针对目前省市分公司部分物资采用供应商库存前移管理的现状 ,国内电信运营商可进一步开展与供应商在库存管理上的合作 ,选择部分物资品种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尝试VMI ,以期在库存占用资金方面获得持续性的改善 ,不断提高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运营商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的获得和强化必须依靠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和增强供应链中的主动权,同时只有合理地掌握企业供应链中竞争与合作的平衡,处理好与供应链中其他各个环节的关系,才能成功地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中获得真正的企业收益。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张鸿,张超.电信产业链整合模式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07):1-4.
[2]刘国雄,章坤.电信运营商产业链调整策略研究 [J].现代电信科技,2007,(6):61-64.
一、理论创新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机制的经济体制。政府作为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之一,管理和服务是其基本功能。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部门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侧重资源分配性质的部门,其手中掌握了大量市场资源、要素的直接配置权力。如发改委、财政、金融等部门。二是侧重依法规范性质的部门,其拥有法律赋予的对企业违法市场行为进行监管、规范和惩处的权力,包括工商、质监、物价等行政执法部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和企业对政府在经济发展领域的职能履行又衍生出新的需求,这就是资源整合职能,其主要职能内涵就是政府在履行资源配置和行政监管职能的同时。通过信息、规划调控、政策引导、行政指导、政府采购、项目发包、特许经营、环境营造、基础建设,以及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培育等柔性政府行政举措,促进存在于市场内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行政资源,改变其一维、单向、分散的存在状态,向世界经济调整趋势、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区域经济规划方向、地方市场紧缺项目的三维流动、多向集聚和无障碍整合,从而有效刺激新经济增长点的产生和区域内商务成本的降低、企业获取资源能力、效率的上升,通过实现经济的不完全依赖于新增投入的内涵式增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急迫要求工商部门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审时度势,既从国际间产业分工、投资分布,又从国内区域梯度发展的需求出发,调整工作思路,从资源整合的新高度,创新对产业、行业、企业服务机制。
工商部门因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就是工商部门改革的指向标。近年来,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治理模式的改进,工商部门的职能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克服广为诟病的“重监管、轻服务”甚至是“重收费、轻监管”问题,高举服务旗帜,在坚持“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成本、构建企业诚信体系以实现企业分类监管、推动新农村建设以贯彻城乡统筹战略、实施品牌战略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开展食品安全工程以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自身行政行为以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要和冲动,以期在履行监管与服务两项基本职能中寻找统一和平衡点。这些职能的调整都应视为工商部门在继续依法履行行政监管的同时,创造性构建资源整合职能体系的探索性举措。这些举措也在实践中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市场的一致欢迎。因此,主动树立资源整合理念、履行资源整合职能,将是工商部门未来在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排序中,获得有利位置的极其重要的举措。
二、决策基础
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下,影响各级工商部门未来发展的环境变量、资源变量,或者说全局工作决策的基础,主要有六个方面。对这六个方面变量进行战略思维,使部门加快完成适应过程,谋划职能调整方案,创造新的工作领域、工作体制机制,进而不断开拓新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在全国的统一停止征收。这不仅表明了政府要在商业运营活动的便利性、市场准入和税费制度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的决心,更直接带来了工商部门收费职能的灭失,公共财政对工商经费供给体系的调整,以及工商部门职能体系重构、行政力量重新分配的迫切需求。
(二)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的出台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压力。新“三定”方案中并没有明显反映出“大部制”改革的走向,但已经开始比较明确地反映资源整合的职能导向。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即将启动,各级工商部门如果不能在巩固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地位的同时,有效获得政府在促进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则部门仍有被“边缘化”的危机。
(三)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决议。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三化联动、城乡统筹,这个我国未来发展的大局也就是各级工商部门今后履行服务职能、促进资源整合的主战场之一。全国工商系统过去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算是先行了一步,耳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深化和继续落实的问题。
(四)应对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势力的重新组合。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石油危机、粮食危机、美元贬值等因素导致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在工商的职能履行上得不到充分响应和体现,那就直接意味着我们的服务方向和能力出问题了。
(五)各级政府分管领导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政府分管领导即代表政府直接抓工商工作的最高领导,其思路就是工商部门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对部门的看法就是政府对部门的看法,另外,分管领导又是部门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适应其要求并主动工作,是部门的份内之事。
(六)目前全国各级工商队伍的现状。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人才储备不足,工作能力尤其是工作视野、创新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行政效能、吃苦耐劳精神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一个部门必须要培养一批既能认认真真埋头拉车,又能与时俱进抬头看路,及时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进行战略思维的领导干部。开展各类领导干部培训,将是建设一批战略思维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三、改革路径
工商部门在履行好传统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同时,应该按照构建资源整合职能体系的思路,推进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指导体系建设。解决好在监管过程中和行政行为相对人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选择考核 管理流程
供应商管理就是对供应商的开发选择,使用和考核等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的总称,是企业用来改善与供应商之间关系、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一种管理机制,其中,开发选择是基础,使用是目的,考核是手段。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支稳定可靠、品质优秀的供应商队伍,为高校教学,管理更好地提供物资保障。对供应商进行更有效的管理,这既是高校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完善高校物资供应流程的需要。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A.T.Kearney)为供应商管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科尔尼公司认为,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可从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关系、供应商谈判和供应商评估4个方面划分为3个阶段。
高校国资部门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但对照上表可以看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供应商关系处理方面,还不到位。目前高校国资部门与供应商的关系仅是一种基于合同性的利益关系,这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还没有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如信息不共享,为了获得更好的供货价格,部分供应商在参加竞争的过程之中尽量隐瞒自己的信息,甚至出现生产商控制供应商调控价格的行为,这样就增加了采购过程之中的不确定性。
(2)在供应商考核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由于我们自身管理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对供应商的考核还停留在比较感性的认识上,考核制度没有建立,考核指标也没设定,这样就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的好坏,也很难对供应商提出明确要求和改进意见,导致在供应商管理方面缺了一个重要环节。
对供应商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拟就供应商选择及考核二个方面作详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一、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首要环节,我们必须建立完备的供应商筛选程序,使用统一的供应商选择标准。
首先,对不同类型的物资,由国资部门经市场调研后,提出5家左右潜在供应商名单。国资部门寻找潜在供应商要经过对市场的仔细分析,通过向供应商主动问询和介绍,专业媒体广告,互联网搜索等各种公开信息和公开的渠道得到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和供应商的有关信息,包括注册地,注册资金,主要股东结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主要产品、主要客户、生产能力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其供货能力、货源的稳定性,货源的可靠性等,从而初步判断其综合竞争能力。
其次,高校成立一个由国资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可视具体情况邀请财务、技术、部分物管员一起参与,这种供应商选择的分权评选方法,不仅会带来专业的知识与经验,有助于采购行为在高校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而且有利于廉洁自律,也是廉政建设的需要。
最后,评选小组对供应商初审并根据需要有选择进行实地考察后,从质量,价格、服务、其它四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其中:
质量:占50%权重,主要从三方面考虑:①质量水平,包括:是否通过质量保证体系,样品质量,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承诺:②技术能力,包括产品设计能力,对技术问题的反应能力情况:③服务团队,包括:经营团队,员工素质。
价格:占20%权重,主要从其价格水平来考虑,包括优惠程度,消化涨价的能力,成本下降空间。
服务:占15%权重,主要指后援服务承诺,包括:零星订货保证,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其他:占15%权重,主要包括以下承诺:交货的及时性,扩大供货的弹性,出样的及时性,增、减订货的反应能力等。
打分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可分为若干个分数段(0分~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如80分以上为合格供应商,60分以下为不合格供应商。核准为合格供应商的,始得采购。60分~80分之间的,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
二、供应商考核
供应商考核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供应商考核由高校国资部门负责,并视具体情况邀请使用部门代表、技术部门代表一起参与,主要对供应商供货质量,供货价格,供货情况,服务水平,柔性供应情况,诚信合作,货款支付等7个要素进行综台考量,并且赋予上述7个要素不同的权重,见表2:
在对供应商进行考核时,先对以上7个指标进行单项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就是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一个综台考评成绩。在各指标考评中,质量,价格两个指标采用定量考评方法。其公式为:质量分值=(100%-拒收百分比)×100,价格分值=(了解到的市场最低价格/实际支付价格)×100(如计算有小数点时,采用四舍五八方式进位至个位数),其余指标均采用定性考评方法。
考核结果根据不同的分值分为4个档次,并给予不同的奖惩,具体如下
从高校国资部门提供候选供应商、评选小组初审、实地考察,到签订供货合同、考核,仅仅是做好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过程后均应以项目小结、专家论证、兄弟单位或使用部门访谈的形式不断发现新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流程,制度的改进,尤其是在下一轮合同签订前,要对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使供应商管理工作日益完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当然,新模式的实施还需要高校国资部门建立相应的新理念和新措施:
1 抛弃旧的单一的甲乙方理念,树立互为甲乙方的理念,增强双方的信任
信任是合作的根本,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合作伙伴关系才能长久地维持和巩固。相信对方,也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有了信任作保障,可以降低合作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合作伙伴就可以共同致力于如何改善供应各环节,更好的提高供货效率。
2 对供应商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
激励机制是保持双方长期关系、协调利益的有效措施,可以开发供应商的潜在能力,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供货的有效性和高效率,还可以造就良性的供应商竞争环境,还可以留住优秀的供应商。如对于考核优秀的供应商,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优先订货或加大订货量,还可请其一起监管低一级的供应商,从而激发优秀供应商的主人翁精神+高校也可以取得增值服务;对于考核良好的供应商,可以优先订货或维持原有订货量。
3 要加强供应商档案管理
(1)供应商档案要集中统一专人管理,并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特殊行业经营证以及其他相关证书进行动态管理,还应及时收集、补充、更换到期的档案材料,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性。
(2)注重管理手段创新,建立供应商电子档案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管理手段对电子档案数据库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实时跟踪,在接近有效期时通过数据库信息自动进行提示,内及时更换即将到期的资质信息资料,确保档案材料的及时有效性。
(3)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高校国资部门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
同时,由于工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网上学习的可操作性。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所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管理学又是一门软科学。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的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因素。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管理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我们知道,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学会它。而资讯发达的网络正为现代的管理学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平台。
网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目前,互联网上学习资源中,管理方面的资源极为丰富;收费、互助、免费应有尽有;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除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外,网上讨论、网上视频直播、VBI、IP课件、电视直播等方式,此外,还有录音教材、CAI课件、直播课堂等等。
所有这些资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学习。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不适当的选择,会浪费精力,浪费时间。面对瀚如大海的学习资源,如何选择呢?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最需要原则进行选择最为合适。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远程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远程教育的范围,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那些不能接受面授教育的人们,提供一种灵活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同时也为接受面授教育的学生,通过融入远程教育的形式,创造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目前,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实现终身教育和教育全民化的重要模式。因此,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能够成为学习工商管理系统知识的支点,同时能在学习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内容能与工作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对学习的热情和保持学习的毅力。
两年来,通过自己的实际学习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在学习《管理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参照了洪恩在线《管理会计学》全真试题,在线课堂等内容,对这门功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报表等学科的学习中,通过登陆亚太管理网了解了一些普通财务知识,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以及最新财务知识、财务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感觉受益非浅。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登陆一些网站,浏览经济方面的新闻和最新动态,又如,东方会计网上的有关会计信息网络化、中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章都特别留意,对于网上的经济论坛积极参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不仅在网络中,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还需要做到:
(1)要心细、戒躁。拿《宏观经济学》来说吧,它的基本知识其实并不难理解,只要大家好好理解这类课程,端正态度就可以了。
(2)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就像穿袜穿鞋谁先谁后那般,我们都会选择先穿袜子后穿鞋,没有人会先穿鞋子再穿袜。学习管理也同样如此,它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如果不多加注意,就会出现一些麻烦。
(3)注重实践。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要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同学认为这些课程太枯燥,其实不然。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学以致用。我们现在学习的
信息管理,将来更多的是要为经济管理作贡献,所以对有关经济的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学过之后,不仅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提高自身的灵活运用能力。
(5)上课时注意听讲,不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信息知识的学习原本就不易,加之相关的经济知识的学习更是困难。所以要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死记的东西是别人的,只有深刻理解了而且可以灵活运用的才是自己的。由于此课程内容较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原作息时间上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门学习课程,这样相当于每天多上一节经济法自习课。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更进一步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平时上课时我把不能理解的概念和案例等都写下来,回去利用空余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实在搞不懂就请教老师。我知道管理的范围很广,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它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当中,并且应用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习中主要还应抓以下几点:
一是理解并记住各种学科及相关的名词解释,并了解该学科应在何种情况中应用,务必弄清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我理出几条基本线索,在理解基础上按系统、按类别进行理解性记忆。
关键词:上市公司;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是现代会计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西方会计学者的关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股份公司的大量涌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财务会计研究一直以来不断研究的重要的新课题之一。
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推出以后,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监管更加严格,但是也因此企业盈余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利益相关者有必要更细认清。
本文根据近三年上市公司披露定期报告的实际样本,总结当前上市公司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推陈出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新花样,并且为利益相关者提出相应的识别方法。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及体现
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存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laerine Schipper)在其著名的《盈余管理的评论》(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一文中,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加拿大会计学家司可脱(William R.Scott)教授在其著作《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中,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经营者在一系列可选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中选择那些使自身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的行为。
根据上述两个权威性的定义,我们认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第三,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在公认会计原则及其他会计准则的约束之下的;第四,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使自身利益最大。
从具体的行为看,这些行为既包含合法的操控,如企业管理层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方法、进行职业判断而导致的账面盈余的变动;企业依法重组其经营活动或交易以达到即期或持续影响企业账面盈余的行为等,也包括非法的或欺诈性的操纵行为,如有意识地“过度”或“不当”使用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来影响账面盈余;有意编造、虚构交易来调整账面盈余的行为等。
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1.利用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除原先要求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均应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提取减值准备。
其中,除按新准则第8号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外,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均可以在减记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后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为管理当局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涉及到公允价值、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指标的确定,不管是对公允价值的估计,还是在计算现值过程中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计都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方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2.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
新准则把过去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允许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但对于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是否具有完成该项目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公司是否能证明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存在市场等问题的确定都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会计的职业判断主观性强,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3.利用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公司合并的非共同控制类型中和债务重组等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虽然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使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加大。
4.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
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扩大了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随之可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到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企业借入的资金大多是混合使用,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究竟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确认资本化期间等问题需要进行主观判断,公司外部各方很难了解清楚,审计监管难度较大,客观上为公司增加了盈余管理空间。
5.利用预计负债的计量
新准则规定,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按当前最佳估计数作相应调整。规定中需要确定的“最佳估计数”没有具体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此,在计量过程中涉及到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率、风险的估计和判断,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空间。
三、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1.关注审计报告和管理当局的说明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出具的是非标准的审计报告,甚至连续几个年度都是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就有理由怀疑公司可能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必须予以充分关注。如果公司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特别是更换前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更换的注册会计师即使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也应予以关注。
2.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关注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改变,对判断公司是否进行盈余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其关键是要看其变更的理由是否充分,有关这方面的情况都要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通过对这一部分的阅读、分析,可以判断相关变更是否合理,是否虚增了企业的利润。
3.关注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
由于合并范围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直接影响,公司可以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从而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合并范围变动,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利润是否超过了原合并范围内子公司的平均水平;二是新剔除的子公司利润水平是否低于集团公司的平均水平。如果出现这种状况,那么该公司就很可能在进行盈余管理。
4.关注关联方交易
以上内容己提到,关联方会通过不公平的交易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果,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之目的。虽然国家对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系列强制规定,大大遏制了该手段的应用,但我们仍应关注企业是否采用了更隐蔽的方式,如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方交易,从而实现其盈余管理的情况。
5.关注盈利与股利分配的对比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利润却一直不回报股东、不进行分配,很有可能企业的盈余就是“管理”出来的。当然,盈利企业不进行利润分配还有其它的原因,但“管理”出来的盈余是肯定无法分配的,所以丰厚的利润与微薄的股利对比为我们识别盈余管理又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分别一年多后,我们又站到了同一战线上!能参加今天的大会,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个会开得很及时,也很成功,是一次总结部署、统一思想的大会,也是一次表彰先进、鼓舞干劲的大会。首先,我要对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刚才,××同志总结了20__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20__年的工作,××局长也发表了很好的讲话,他们的观点很客观,也很精辟,我完全赞成。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不可否认,经过几年的努力,市场服务中心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包袱重,市场管理与服务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市场设施老化、经济效益较差、工作矛盾过多等等。面对新一年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拼弃悲观心态,树立竞争意识,既要克服 “等、靠、要”思想,又要改掉“固步自封死守祖业二分田”的地主姿态,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自力更生,开拓创新。总之,每个干部职工都要以“市场管理与服务”为中心,一切服从于市场,一切服务于市场,把兴奋点聚集到市场管理和服务的大业上来,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
二、进一步理顺机制,建立高效的运作模式。
市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没有一套高效的运作机制是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快速发展的。如果把中心领导决策层比作计算机的cpu的话,那么机关各股室就是职能不同的电子电缆,各基层所就是各种外设配件,中心的决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就是促进各项工作规范运行的命令。干部队伍如果能像计算机配件一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日常工作就不会“死机”了,各项工作就一定能有序、协调的开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管理机制。
三、进一步搞好经营,打造文明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经营环境是市场快速发展、效益稳步提升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来源:文秘站 )把经营环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一种竞争潜力来抓,以环境的大优化促进市场的大发展。
一是要管好安全“重地”。集贸市场是公众聚集场所,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形象”的观念,强化工作责任,硬化工作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杜绝重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要培育经营“宝地”。单位要发展,效益是关键;效益要提升,环境是基础。我们务必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改善市场的经营秩序,不断提升市场的经营品位,想尽一切办法让市场争创效益、凝聚人气,把市场培育成为个体户经商发财的“宝地”。
三是要打造服务“高地”。不论是“大老板”,还是“小个体”,凡是在市场内经商就业的,都是市场财富的创造者。我们一定要把搞好服务作为自身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尤其是要在水电、卫生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四是要构建和谐“福地”。市场是人流、物流相当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类矛盾、纠纷以及治安案件的高发区。我们务必大力改善市场的治安环境和人文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经营“福地”。
四、进一步开辟财源,挖掘更多的发展潜力。
常言道:“守业不如创业。”市场服务中心要发展壮大,就必须立足在原有基础上,拓宽视野,发展多种经营,寻找经济增长点,完善造血功能,实施商业化运作。我想以下几个方面都不失为发展壮大的捷径:如进一步挖掘三角坪商业广场、蓝田市场等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的市场的潜力;争取承接六亩塘农贸市场等新建市场的市场管理和物业管理;逐步实施“集改超”、“农改超”战略;建立内部网站和公众信息网站,引进知名品牌厂商、经销商发展网络市场,开发电子商务领域;采取联建、入股、合资、合营等方式开发新兴市场等。这些举措,有的你们已经尝试过并取得了成功,有的还没有涉足。我相信,只要你们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一定能挖掘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当然,在着手这些工作前,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确保决策的准确度,避免再出现类似去年怡心源发租时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