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毕业设计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3 16:34: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毕业设计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毕业设计的方法

第1篇

摘要:本文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根据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实际项目体验、心态指导、产业工程师协作、指导老师负责和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等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适合学生特点的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模式。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产学结合;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IT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反而出现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难找的尴尬局面,其中关键的原因是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在校期间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全面准备阶段,充分利用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缩小学校与社会差距的有效手段。理工科计算机专业大多以工程应用和开发为主,多数学生将从事产品开发工作,而产品开发工作多以项目形式开展。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从工程项目开始,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从心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1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准备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所谓“硬能力”,是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比较容易评估的素质,有量化的标准;所谓“软能力”,是指团队精神、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创新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等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养,“软能力”不够是导致当前学生找工作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毕业设计项目训练,需要从实战出发,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注重“硬能力”和“软能力”的结合。

1.1项目训练的心理准备

(1) 首先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符合项目训练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接受项目训练。

实际项目都是以客户(市场)为中心,就像部队以胜利为目标一样,对进度和质量要求都非常苛刻,在时间上往往是“DEADLINE”;在任务上必须保质保量,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要求的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许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成败。同时,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难,决不能放弃,不管采取什么技术和方法(也可以调整方案)最终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保持良好的上进心,应不断学习,培养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责任心非常重要。

(2) 每一个项目组都是一个战斗小组,是能够战斗的集体,项目的成功与否与每一位组员的利益紧密相连。

因为只有相信别人、和他人一起合作,彼此才能走得更好,所以合作能力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因此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等级,这与我们平常的学习氛围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项目训练中,需要明确分工和角色,培养学生的“角色”概念,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尊重,互相帮助与协作。

在实际项目训练中,指导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实际项目的上述特点,培养学生的“敬业、务实、责任、合作”的精神,以便在项目训练中按照实际项目的要求,并尽量模拟实际项目的控制管理方法,收到好的训练效果。

1.2实际项目的体验与消化

学生在开始毕业设计时,一般没有任何从事实际项目开发的经历,可以说,对如何完成项目根本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快速地认识项目,对项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是项目训练的必要准备。

(1) 从已完成的实际项目开始,体验真实项目的构成

指导老师可以从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中,选择一个规模相对较小、各类文档简洁齐全、业务领域比较容易理解、使用主流开发平台和主流数据库的项目,如电子报税系统项目(开发平台为:JBuilder+SQL+Tomcat),让学生结合项目的设计文档、源程序、开发环境、运行平台、配置文件等对项目进行全面理解和消化,并学习使用实用的、主流的开发平台。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同学可以每个人消化一个模块,并定期将自己消化的模块讲解给其他同学,然后交换模块进行消化,互相讨论和请教。

(2) 在体验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少量修改和验证,理解技术体系

针对已经消化的实际项目,指导老师提出部分修改要求(修改量很小,一般仅涉及到很少的模块),同学们根据自己消化的模块对设计文档、源程序进行修改,并在实际开发环境下,利用已有的工程管理环境对修改后的软件进行编译,产生新的可运行的程序,并通过运行,验证自己修改的正确性。从而让同学们逐步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明确其技术流程。

在此基础上,同学门自己可以不断地提出修改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技术体系,加强对项目的体验,为真实项目训练奠定基础。

2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项目体系建设

实际项目包括多种要素和角色,项目组的人员包括多种角色:项目组长、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人员、高级程序员、一般程序员、测试人员等;项目的阶段产品包括多类文档:产品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编程手册、安装维护手册等;项目控制包括:项目计划、任务下达、结果提交、结果检查、QA测试、项目验收、产品配置管理和项目总结等多个过程。

在毕业设计项目训练中,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学生难以承担项目的所有角色,毕业设计时,学生与指导老师构成了项目训练的人员主体,而实际项目的多种角色,我们的学生,由于其工作能力的欠缺,开始时,往往只能承担“一般程序员”的角色,难以承担实际项目所需的所有角色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项目组完整的人员队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实际项目工作环境模拟的问题,实际项目的管理对象(员工)一般在一个企业组织内,时间有保障,地点集中固定,工作有规律,而老师和学生目前还没有共同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如何管理分散的学生以实现项目的有效控制是学生项目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特点,构建适合学生项目训练的项目要素体系,以满足学生项目训练的要求。

2.1实际项目的选择

学生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选题必须是真正的实际项目,最好是应用开发型的项目。由于理论研究型或攻关课题的难度较大,同学往往难以胜任,一般不要选择。当然,对于已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研究方向,选择相关难度较大的课题。

2.2项目组人员角色的设计

根据项目组的人员角色构成,我们构建适合学生项目训练的角色如下:

(1) 项目组长由指导老师担任;

(2)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人员,在项目开始时,由指导老师或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工作人员担任,企业工程师加入项目的另一作用,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在项目实施后期的修改和验证过程中,可以根据前期的锻炼,挑选进步较快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承担分析和设计职能;

(3) 程序员、测试人员由学生担任。

2.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项目控制和管理

针对学生项目训练的管理和控制,我们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平台来解决分散学生的管理和项目控制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模拟实际工作的协作环境,并按照PDCA的原则,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尽量将项目管理和控制统一在信息平台上完成。主要包括:

1) 项目创建与任务的下达;

2) 按定时或任务节点完成情况的汇报和批阅;

3) 设计文档、源程序、工程目录、论文等阶段文档提交;

4) 公用类、公用模块等源程序的调阅、修改,同一时间仅能一人可以修改,并注明修改记录等;

5) 资源共享,已完成项目的资料、参考文献、常用工具等资源的访问授权;

6) 问题讨论、观点表述、心得体会的交流,通过论坛、问与答(Q&A)的方式实现老师与同学、同学之间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等。

2.4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

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和应用,为项目训练提供辅助工具,目前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如下功能:

1) 项目产生;

2) 工作计划制定;

3) 支持.doc、.pdf、.xls、.cpp、.h、.java等50多种类型文件的提交和审阅;

4) QA、程序员、管理员等角色的权限管理;

5) 个人日程安排制定和提醒;

6) 个人工作报告提交;

7) 交流园地;

8) 测试集成及结果等。

3结论

在毕业设计项目训练过程中,我们尽量模拟实际项目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强化学生对实际项目的了解,在近三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践和验证,并构建了用于学生毕业设计项目训练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对实际项目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感性认识,基本掌握了从事实际项目开发的技术平台和管理流程,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毕竟不同,项目训练难以完全模拟企业的责、权、利相关联的实际工作环境,因此在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责权利控制手段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我们正在尝试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以便创造项目训练的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样化;思考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外皆然,毋庸置疑。因此,各高等学校对毕业设计都非常重视,在设备条件上不断加大投入,在过程上严格检查,在质量上严格把关。

一、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可行途径

(1)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工程训练项目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当前,国家级和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工程训练项目正在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其影响力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体现。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参加的学生更是与日俱增,需择优选拔。全国性大学生创新论坛和工程训练比赛定期举行。在这种形势下,可以将国家级或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工程训练项目作为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来执行。用学生的实践作品作为毕业设计成果,用项目总结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中论文内容和格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毕业设计,以作品公开展示和现场汇报的形式完成答辩。

(2)结合各种设计大赛项目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全省或全国性的挑战杯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正有规律有秩序地开展。由于就业、求学和兴趣的驱动,参赛人员日益增多。将这些大赛内容作为毕业设计任务来完成,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参赛项目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进而撰写毕业论文。把论文与参赛作品共同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这样,由于研究时间加长、投入增多,加之参加竞赛的多数学生是出于兴趣驱动,因此学生乐于投入精力,易于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3)通过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好,科研总结和写作能力较强。经引导和正确选题,他们完全具备发表较高水平论文的能力。学生撰写论文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自身素质和兴趣;另一方面是来自继续求学,尤其是国外求学的需要。为了被所申请的学校录用并获得高额奖学金,对计划出国求学的学生来说,撰写论文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可以申请用他们的论文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这样,一举两得,学生易于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灵活的毕业设计周期。改变毕业设计仅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的固定周期。即使是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也可以提前到最后一个学年或更早些。事实上,除考研学生外,其他学生在第7学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时便可以开始毕业设计工作。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而第8学期也不必是单纯的毕业设计,可以开设一些诸如学科前沿课程或讲座课程(选修性质),从而减少由于单纯的毕业设计任务所造成的纪律松散和时间浪费的现象。对以创新性实验项目、工程训练项目、竞赛项目等作为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其开始时间更是灵活机动。

二、多样化毕业设计的可操作性

(1)先从外界条件来分析。由于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工程的推进,各高等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格外重视。通过利用教师的科研条件,并借助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较早地开展实践性锻炼。教务部门使这些实践环节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在了本科培养方案中。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例如在评定奖学金、保送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评比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活动。这就从硬件设施、制度建设和政策激励等外部环境上为学生营造从事实践活动的和谐氛围。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学院,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学院还建有本院的创新实验基地。每年都积极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各类竞赛项目,并为全国交流提供平台。2009年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2010年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学校明确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付出时间并提供条件,亲自指导学生从事创新性实践活动。

(2)再从内部条件分析。学生也非常渴望得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以便为就业、升学(尤其是异国求学和保研)奠定重要基础。学生在自己的推荐信中都希望有对实践能力的描述,因此学生对这些实践性活动格外积极。

在具备了足够的实践机会,并且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响应的情况下,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也就具备了改革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亦即可以开展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使得在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环节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以便对传统的毕业设计进行有机补充。教学管理部门向学生公布可能的毕业设计形式,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任选其一,也可选择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这样,学生处于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规定的形式和题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多样化毕业设计的特色

(1)利于个性化毕业设计教学,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毕业设计形式,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孕育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2)抑制论文抄袭或网络拷贝等学术不端现象。因为学生所从事的毕业设计内容符合其兴趣,学生处于主动选择。不像传统的毕业设计那样,学生被动地接受着规定的任务和程式化的过程,无奈之中便选择了抄袭。

(3)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其他实践性项目,从事这些项目的同学可以一举多得。

(4)毕业设计成果可以和未来创业项目相结合,迅速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促进就业。

第3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73-02

一、前沿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数量已高居国际之首,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专业在每个高校中都有开设,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占据相当的比例。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面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高校的学者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1-3],但朱高峰院士在总结并肯定我国本科教学取得的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4]。为了弥补在教学方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5-7],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随后,教育部和住建部积极推动了在土建类专业的实施。为了贯彻实施该计划和培养合理的工程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也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措施。

从毕业设计角度来说,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知识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使毕业设计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相应改革方法,本文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想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引玉之砖,希望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采用统一和集中方式,即在大学四年中第八学期开学之后的前两周,由学院教务办集中组织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单位,每天早上指导教师组织所有学生集体出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两周实习之后再进行毕业设计,多年来,指导教师深深感觉到这种统一的毕业实习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

1.区域限制使毕业实习操作困难。我校地处东北哈尔滨,哈尔滨市是一个四季鲜明的城市,可供建筑施工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1月,每年剩余月份都处于非施工状态,然而哈尔滨地区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在3月份,也就是说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日期是三月初开始到三月中旬结束,但是这个时间段哈尔滨不是施工日期,所以每年联系到的施工场地大都处于非主体结构施工的日子,因此,即使学生到施工场地去实习,也难以保证毕业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人数众多,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我校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分为两个班级,2010年以后分为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在60~90人之间,这给集中毕业实习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实习场地很难容纳这么多学生,实习单位考虑现场安全问题大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到了实习现场,受实习时间的限制,指导教师也很难保证所有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往往是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实习本身,同时,又由于实习经费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在实习现场不能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也就带来了学生在施工单位的实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和教学要求。

3.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脱节。毕业实习是在毕业设计的前两周,也就是说毕业实习结束之后立即进行毕业设计,虽然毕业实习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毕业实习不能保证其针对性,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还没有完全开展毕业设计,那么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毕业实习中不一定得到解决,而学生在实习场地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对毕业设计帮助不大,这样的毕业实习对毕业设计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此时毕业实习已经结束,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只能靠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资料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三、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建学院近年来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多次举行教学方法的研讨会,并借鉴国内高校的一些措施[8-11],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一师多徒”的教学方法。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一师多徒”的措施,即在大学的第五学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开始,由学院组织学生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自己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方面通过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参加学校和学院的科创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灌输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现场实习,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制。在大学的第七学期期末,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将今年的毕业设计题目、教学等情况汇总后向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毕业设计题目、结构类型和具体要求等情况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在寒假期间需要阅读的文献、书籍和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时间和心理上有所准备。

3.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统一集中方式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脱节,其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有的高校采用分散制的毕业实习模式[12],但是该模式执行起来较困难,如学生的自律性不同,有的学生甚至采取造假的方式来应付毕业实习。根据目前我校的区域等特点,从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始采取“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如下:①对于集中分散制而言,学院不再采取由指导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到单位实习,而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选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由老师或学院有针对性的联系实习场地,学生在现场可以根据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有针对性地进行笔记记录和拍摄相片,也就是说,将人数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分散开,毕业实习由指导教师全权负责。②相近题目的指导教师1~3人可以组成一组,由其中一名指导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毕业实习,这样,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也就是说,将分散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此集中起来进行毕业实习。③指导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时间,如可以选择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可以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集中分散相融合的方法,一方面解决了因为人数多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遇到的难题可以马上解决,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在加深对所从事行业了解的同时,也为毕业设计提供知识储备,两者相辅相成,基于此,我校在近几年在总结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可以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2]聂忆华,王齐仁,刘丽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网络整合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96-98.

[3]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4]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7.

[5]毕家驹.美国A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1(5):44-50.

[6]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12.

[7]汪辉.日本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71-74.

[8]吴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提高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85-88.

[9]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10]葛祥友,莫徽忠,黄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大众科技,2013,15(4):181-183.

[11]关罡,郝彤.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4:117-119.

[12]唐兴荣,姚江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报,2009,3(3):69-72.

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评定 离散Hopfield网络评定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28-03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HE Min ZHU YaLin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Anhui,230009,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ore important ten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five grades ideal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to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wenty undergraduates. Combined with associative memory capacity of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ssessment model, five undergraduates are assessed by the model, the network connection weights is obtained by iterative learning using the outer product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can assess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s fast, accurately and intuitivel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the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HNN evaluation model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环节。学生在各自老师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独立撰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论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升华,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激发,并且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仅影响到学生评优和学士学位的获取,也使得他们在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的评定,一定要公正、合理。目前我校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分成三部分:首先是指导教师评阅,给出建议成绩;其次在答辩前,专业教研室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交叉评阅,给出建议成绩;最后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并参考指导教师、评阅人所建议的成绩给出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这种评定方法存在评价指标缺乏定量的评定标准、工作繁琐、时间滞后,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对众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的方法有模糊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等,该文尝试选用我校毕业设计毕业过程中较为重要的10个评价指标的数据,结合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DHNN)的联想记忆能力,建立离散Hopfield评定模型;将待评定的学生等级评价指标编码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利用外积法对网络连接权值进行迭代学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直观地得到众多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结果。

1 外积法设计DHNN网络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这种全连接型网络可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记忆功能,由美国物理学家J.J Hopfield在1982年首先提出。Hopfield网络目前主要应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等问题。其中的联想记忆原理是:当某个矢量输入网络后,经过反馈计算,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在Hopfield网络输出端得到另一矢量,此输出量是网络从初始输入量联想得到的稳定记忆,即Hopfield网络的一个平衡点。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DHNN)是二值型网络,神经元输出取值1或者-1,1表示神经元被激活的状态,而-1表示神经元被抑制的状态。一个三神经元组成的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第0层是网络输入,第1层的神经元执行对输入信息与权系数的乘积,并且求累加和,经过非线性函数处理后,产生神经元的输出信息。是一个简单阈值函数,如果神经元的输出信息大于阈值,则神经元输出取值1;而神经元的输出信息小于阈值,则神经元输出取值-1。二值神经元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1)

式中,为外部输入,并且有公式(2):

(2)

离散DHNN网络是输出神经元信息的一个集合,DHNN网络(输出层是个神经元)在 时刻的状态为公式(3)所示的维向量:

(3)

采用外积法设计离散Hopfield网络的权系数矩阵。给定需记忆的样本向量,如果的状态是1或者-1,则连接权值的学习利用外积规则,即:

(4)

利用外积法设计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需要记忆的样本,按公式(4)计算权系数矩阵;

第二步,令测试样本为网络输出初始值,设定迭代次数;

第三步,进行迭代计算,

第四步,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神经元输出状态保持不变时,迭代终止;否则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直至满足条件为止。

2 大学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模型

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以较为重要的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科技论文翻译(X1)、查阅资料及学习能力(X2)、出勤率(X3)、毕业设计过程中小组检查情况(X4)、毕业设计过程中院校督导组检查情况(X5)、电算模型/程序(X6)、计算书整理(X7)、施工图绘制(X8)、评阅人评阅(X9)、答辩过程表现(X10)。

参照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学生综合成绩可分为四五个等级:优秀(I)、良好(II)、中等(III)、及格(IV)和不及格(V)。换算成百分制,优秀在85~100分之间,良好在75~84分之间,中等在66~74分之间,及格在60~65分之间,不及格在0~59分之间。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的五个步骤。

该文列举出20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等级与10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各评价指标采用百分制,如表1所示。将各个等级的样本对应的个评价指标平均值作为各个等级理想评价指标,即作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平衡点,如表2所示。

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神经元的状态只有1和-1两种情况,当评价指标映射为神经元状态时,需要将其进行编码。编码规则为:当大于或者等于某个等级的指标时,对应的神经元状态设为1,否则设为-1。理想的5个等级评价指标编码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神经元状态为1,即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理想评价指标值;如果小于理想评价指标值,则用表示。

5个待评定的学生等级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由前面所述的编码原则得到这5个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待评定学生的评价指标编码,如图4所示。在Matlab软件中利用自带的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创建基于离散型Hopfield的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再确定待评定的5个学生等级评价指标的编码,并且将其作为评定模型的输入,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最终得到学生综合成绩评价的输出结果。

为了直观显示结果,以图形的形式显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第1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I级,第2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II级,第3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级,第4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V级,第5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V级。

3 结语

基于Hopfield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并对5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得到如下结论。

(1)设计的Hopfield神经网络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可以快速、直观地对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状况)进行进行评定,方法简单易行,并能有效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打分过程中的各种人为主观因素,体现成绩评定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在我校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方法基础上,尝试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按照上述方法再进行一次评定,比较两次结果是否一致。对两次的成绩评定结果,再按照加权算术平均法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志英.模糊评价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1,28(3):467-470.

[2] 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56-158.

[3] Hopfield, J. J.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2, 79: 2554-2558.

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设计院工作模式;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到职业建筑师的关键一步。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人才的素质要求有大幅度提高,如何扩大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专业在设计中存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互补。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三个专业必要的交叉和联合教学,对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是通过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组织建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专业团队,并以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要求控制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熟悉未来的就业环境,提高多专业协作能力,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过渡。

一、建筑学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通常选择在学校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也是由校内老师指定,导师采用唯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科不断拓展,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选题不合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学指导信息量不足,设计进度管理松散等。

1.设计选题

首先,传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专业过于片面化,不能考察和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其次过去的毕业设计选题常常是由单个老师确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个人的自较大,缺乏科学论证,这就容易出现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或者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的现象。

2.学生学习缺乏设计氛围,学习的主动性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都会面对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大五的学生对未知充满了渴望,对学校的课程已经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去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参与生产实践。为了兼顾实习的工作,他们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者集中在交图的前几周草草完成设计,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也就不尽如人意。

3.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方面,唯一的导师制容易造成知识架构不全面。

唯一的导师制,也是传统毕业设计中的一大弊端。每个老师会有自己的专业评价体系,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评判方案的方式。在往年的毕业设计成果中发现,建筑学的学生会缺少景观环境与城市意识,规划学生往往建筑单体意识比较差,而景观学的学生则表现为缺乏对建筑与环境关系上的关注。学生方案体现出知识架构的不全面。由一个老师指导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出现相似方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得到的信息量不足,设计缺少新思路。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仅由校内老师担任,也造成学生的方案更偏重理论,设计仍以方案能力做为训练的重点,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毕业设计的进度管理松散

教学中常常强调设计的过程比设计的结果更重要,但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学生没有固定的设计场所,也没有固定的讨论和指导时间,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把控较难,设计深度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传统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试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教学形式。学院希望能通过此模式改变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是以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依托,以建筑、规划、园林三专业的学生为成员,以三专业教师联合指导而完成的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的两大目标:一是要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组建学生设计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二是强调三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互补和学术的渗透,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1.“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

首先,“三位一体”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综合性,要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设计选题不仅要涵盖建筑专业的知识领域,还要考虑到给规划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同学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其次针对以往出现的设计选题仅由单个指导老师决定,而造成设计题目过大或着过窄,缺少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要求必须由参与团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所有教师集中商议确定,汇总之后再报送学院审查。学院组织专家对所选课题进行论证,获得通过后方可最终确定为跨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2011年学院三位一体毕业设计的选题最终确定为商业综合体、校园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三大类型,与以往的以建筑单体项目为主的设计选题相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配备专业的设计教室

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是模拟设计院工作环境的前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得有好的学习场所。学院为三位一体毕业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专业教室,要求学生定期在指定的专业教室里完成集中授课、讨论、评图等毕业设计全过程。专配的教室为学生、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空间,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组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由学生自由搭配组合形成,每个小组由建筑、规划、园林专业各一名学生组成。学生团队的建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设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认识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学生间的思想常常发生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4.指导老师团队组织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由校内的跨专业指导老师组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对于参与毕业设计的校内指导老师要求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校内指导老师每组三名,由三个专业分别指派一名教师。除此之外学院还要聘请相当一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设计院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

5.三阶段的教学控制

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计前指导阶段,会邀请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每周一次联合授课,让每位指导教师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基地调研与总图设计;第二阶段为设计中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方案成形阶段,强调方案的合理性,和专业的衔接性,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团队每周有一两次的设计辅导和讨论。在这一节点结束时会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团队,聆听学生组的方案汇报并提出方案优化意见;第三阶段为正图完成和期末公开答辩、公开展览阶段。在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中发现,公开答辩和公开展览会成为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自己出海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介绍和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增加他们的设计动力和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低年级的学生也能从旁听中获得答辩的经验。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体新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通过对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三、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的未来建设方向

目前我院的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教学资金不足,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还无法在全院全面实行。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突破学院内的专业合作,利用学校建筑学科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毕业设计的专业涉及面,与学校的土木工程,环境与能源,电子与信息,管理等学院形成更完整的毕业设计团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广阔的眼界,为培养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全,孙伟民,龚延风,林小东,梅 凯,张九根,郭樟根. 基于建筑设计院模式的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2] 刘运林,方潜生,丁克伟. 设计院模式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22-24

[3]王雨村,胡堂,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设计课程跨专业联合教学探索[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6-99

第6篇

关键词: 项目 项目管理 毕业设计 给水工程设计

随着项目管理内涵研究的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现代项目管理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一种具有标准化含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施工项目、软件开发、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毕业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并对即将要从事的行业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综合的、全面的测试。因此,搞好毕业设计对提高学校整体专业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现结合项目管理知识的精髓,谈谈在高职高专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应用项目管理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1.项目与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所以,项目是明确的工作、任务或活动,它是一个整体,具有组织形式,可以通过计划和设计,把一系列系统活动组织成为项目。而且,项目不是一般的日常营运工作,它必须具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并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和资源内实现。

项目管理一词最早起源于建筑业。所谓的项目管理是指由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其具有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集成性和创新性。

项目管理包括五个基本过程:项目启动、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及结束过程。这五个过程是一个闭环控制过程,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具有目标性、一次性、独特性、约束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毕业设计中的每个步骤都在不知不觉的体现着项目管理的思想和精髓。

2.项目管理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笔者将项目管理的五个基本过程进行整合、组织,应用项目管理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主要形成以下几个过程:

2.1项目启动与计划

2.1.1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2.1.2对实现项目所需工作进行事先安排,将学生按5―7人一组组织成项目小组,并选出各个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即“项目经理”),一般由专业基础较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负责计划制订、过程监督和协调、绩效考评等工作,同时被授予相应的权力,扮演主要角色。指导教师担任各个项目组的“技术顾问”,制定出总体进度计划,划定里程碑,便于及时检查和监督在规定的阶段中各小组的工作进度,以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2.2项目实施与控制

2.2.1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项目要求及完成期限。

2.2.2各个项目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所选的项目,例如给水工程设计,查阅搜集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关于毕业设计的大致思路;同时,“项目经理”制定本项目的设计方案、进度计划,由各小组成员完成各自所负责的部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

2.2.3指导教师适时跟踪项目进展,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对已制定的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2.3项目完工与交付

2.3.1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后,根据自己的收获与体会以及自己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按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标准格式写出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以及相应的初步设计图纸上交。

2.3.2收齐所有的成果后,教师组织答辩,由各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进行总结汇报,各小组成员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答辩。

2.3.3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及项目完成质量等综合评定成绩,上报学校教务处,记入学生档案。

3.应用项目管理开展毕业设计的关键因素

项目管理的精髓有两个:一是系统思考,二是对项目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大体按计划进行。在毕业设计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对本次设计的目的、指标、任务完成标准等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思考,并且对学生完成进度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能够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其中有几项关键因素不可不重视:

3.1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

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应用项目管理开展毕业设计的核心,必须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3.1.1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与个体差异。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总体上学生都能对给水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个整体印象。但是对于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相应设计方面,学生的水平仍不平衡。确定设计范围时,在难易程度上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梯度,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毕业设计。

3.1.2选择的题目要能体现水厂设计相关知识以及管网布置相关知识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2建立项目综合WBS结构

建立项目综合WBS结构,即在不同阶段和层面对项目的工作内容从主项、分项、子项甚至单体的各个部分,从方案比选、单体构筑物设计、水厂平面布置、给水管网布置、各项设计计算各个阶段,进行不断的分解,把方案中的工作量转成WBS表格中所对应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并随着项目实施的进度不断地细化,将整个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总体目标分解为每一时段(周、天、课时)和每一成员的具体任务,并将每一项任务与承担任务人的职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项目控制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3.2.1根据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明确项目即完成某地区的给水工程设计。

3.2.2将给水工程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水厂设计,给水管网设计,完成初步设计图纸等。

3.2.3将各任务分解成若干分项。任务一:水厂设计主要包括净水方案比选,各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水厂的总体布置及厂内管线铺设。任务二:给水管网设计包括城区内的给水主干管铺设,各管段相关参数的计算确定,校核。任务三:初步设计图纸包括水厂平面布置图,水厂高程图,单体构筑物三视图。

3.2.4各任务中的若干分项被分解成为各工作包,例如任务一中净水方案比选要进行工艺流程的方案比选,还要进行各单体构筑物的比较选择。任务二中各管段相关参数的计算确定首先要确定管网中总设计流量,其次进行管段流量的初分、然后进行管网平差,最终确定各管段相关参数。

3.2.5检查工作分解结构的正确性。是否正确和完整?是否易于分配责任和角色?进度是否容易估计?任务完成的衡量标准是否清楚?

进行工作分解有利于展示项目的所有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及其关联关系,易于估计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有利于界定职责和各方面的沟通并便于跟踪、控制和反馈。

3.3有效的沟通

在毕业设计这个项目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呢?

首先是沟通之前对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进行清晰的界定。

在项目管理的进行过程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一对一的沟通、一对多的沟通、多人之间的相互讨论。从沟通的载体而言,有口头、书面、肢体语言,包括面对面的,电话,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途径。但是所有这些沟通方式,无论多复杂,实际上都可以简化成一对一的沟通一种形式。最终沟通都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沟通可以是相互的,但是具体到沟通的“一招一式”,都是一个信息发出者,一个信息接受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对于交换信息、拓宽思路和统一认识,沟通的作用巨大,而且很多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时,沟通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最主要的成本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沟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失真和损失。信息在一个人的头脑里处理的时候,信息传递不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没有失真和损失,这两种成本为零;当信息被两个人相互传递的时候,将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和信息的失真和损失成本,成本的具体大小取决于两个人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观点和思维的一致性以及达成一致的意愿强烈程度等多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两个同样具有很强的表达和理解能力的人。他们进行沟通要达成一致所需要花费的沟通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是沉没成本。聪明而执着对于沟通而言,有时候是相当危险的。很多人渴望说服别人而且不愿意被别人说服,事实上沟通的目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对于项目中要处理的的问题经常是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它往往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如果在沟通时过分执着而忽视了沟通的最终目的,那么就可能是一场灾难。

其次是不能沉溺于沟通本身,而必须时刻清楚沟通的目的。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清楚此次设计的目的,以及如何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再次是一些规则。包括时间的限制,耐心听完对方的话,进行“集中”答疑,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来的疑问能耐心地解释,并进行合理适度的指导,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沟通在项目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项目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3.4建立合理的项目监督及后评价体系

通常一个项目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以及完成后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都是需要进行针对性评价的。这时就需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控制,并形成合理的后评价体系。

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是指为规范项目经理的决策行为和管理行为,确保项目状态受控,实现项目目标而实施的有效控制行为。在毕业设计当中,指导教师作为“技术顾问”要对设计进度进行实时控制,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学生所做的成果,以评价各项目小组是否按照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并对各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做出评价,提出整改意见。

项目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主要包括:执行情况评估、成果评估及答辩情况评估等内容。分析方法可以运用各阶段性内容所占比重及学生的达标分数来进行总体评价,以衡量项目的实际管理效果。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设置进度达标率占30%,成果完成情况占30%,答辩占40%,然后对学生在各阶段的表现做出评价,以得出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学生的最终得分。

项目管理在不同的项目中有各自不同的体现,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特定项目的管理原则及管理方法,并注意项目管理中的不同侧重点。在毕业设计中,决定该项目能顺利进行下去以及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建立项目综合WBS结构,有效地沟通和建立合理的项目监督及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新蒙,秦补枝.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0247.

第7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 理工科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 H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11-03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在毕业之前提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出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和参与科研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无论在实验内容或格式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和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就在日本学习期间的经历和接触到的毕业论文(设计)做法,比较了日本与我校和兄弟院校理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做法,重点分析了日本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一些特点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实验方法和经验,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定位、起始和完成时间

日本和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定位为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毕业之前提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在修完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同时,本科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才能获得本科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在日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而后已经确定研究方向的学生直接去找指导教师,根据双向选择来确定本科生所属研究室及导师。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为一年,从第七学期开始,本科生在修第七学期计划课程的同时就开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工作。本科生在最初的几周或几个月里要了解情况、参与和熟识相关的研究工作、收集和了解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最后和导师协商,选定研究题目。而各研究室也为新生举办特别研讨(轮讲)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研究室负责人介绍本研究室的总体情况、各成员的简历、研究课题及项目、年度活动计划(学术报告会、实习、参观、调查、旅游、聚会)等情况。接下来由几位学生(包括博士生、研究生、四年级学生等)报告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科研情况,最后还举行一个小型聚会,给新生创造另一个“近距离”相互了解的机会。而我校和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大多是在第七学期末时由教师出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学生只看题目和导师就选题,根本不了解该题目的研究内容。由于这时已经是学期末,学生正处于最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教师也处于出题改卷、计算考核成绩的最忙时期,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没有安排实际性的任务。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着手了解情况、查阅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并购买相关药品材料,开始做实验。因布置时间过迟,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不能及早进入状态。加之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很多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研究生面试、考各种资格证和毕业补考的时间,诸多因素使得学生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这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提倡循序渐进

在日本,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后,导师不要求学生马上就开始做实验(设计)。他们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了解和掌握毕业论文(设计)做法的条件,要求学生重复和了解前人的工作,选修有关的课程,收集资料,自学有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在研讨会上作简单的报告。总而言之,第七学期是学生适应、了解和掌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初步进入正式制作毕业论文(设计)的阶段。在此阶段导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及自主意识,在已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内容。在第七学期末的某次研讨会上就专门作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争取导师和研究室人员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各种条件准备就绪以后,再开始做实验。相比较而言,我们只有一个学期(实为14周,有些学校甚至只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做毕业论文(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创新性,连自主性也很难有了。

三、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注意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离校前对其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后检验,是对其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向他们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在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自主意识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出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学生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日本,在实验课和制作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亲自动手,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和仪器的操作。此外,学生必须亲自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拟定实验计划,订购仪器、药品,订做实验装置。从扫描仪、投影仪、复印机到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的使用,导师一般是不会亲自去教的,他们要求学生自己看说明书解决问题,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实际问题也要求学生自行解决。

四、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自觉性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过程

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完成和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综合素质。在日本,从家庭到学校以及全社会都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也很高。这个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每个研究室和导师给学生提供电脑,每个实验室也都有电话,电话随时可打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但是利用网络进行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性活动的学生很少,而将研究室的电话用在私事上的情况就更没有了。研究室的所有学生都配有钥匙,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各种贵重物品也放在桌子上,不锁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公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24个小时开放,学生(提前预约)随时都可以使用。相比之下,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建设还需加强。另外,日本学生的穿着打扮也相当朴素,在实验室和校园内几乎看不到几个一起闲聊的学生。导师经常提醒学生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这种习惯或遵循这个规则,在实验室熬夜的大有人在。他们既朴素、勤奋又自觉的精神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印象。这点值得导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在学生面前反复提倡,更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

五、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提倡环保意识

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面临亲自配制各种溶液,处理各种废物等问题。这种问题的处理不仅影响室内环境和个人的健康,而且影响室外环境和他人的健康,如果处理不妥当会直接影响本人和他人的健康,从而间接地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在日本,每个研究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了包括管理水暖电、仪器药品、废品处理、学生行为规则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学生手册。导师也经常提醒并监督这方面的工作。在研究室锂电池、金属、玻璃、塑料、纸张、可燃物、不燃物等废弃物都分类装箱,化学废弃物也要分类存放。酸类、碱类、有机物、无机物都有专门的回收桶。而对于那些毒性很大的废弃物,研究室单独设立了回收桶。连纸盒的小钉子,玻璃瓶的金属盖子都分别存放。如有违规行为,环境监测部门就马上通知学校有关部门,调查肇事者,并对其进行处罚。可喜的是师生们已经把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少出事故。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学生做实验的场地很小,一般每个学生只有1-2米长的实验台,人员密集,但实验场地还是很干净、很整齐。在学校每位教师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和实验室,教师几乎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晚上七八点,甚至很晚都在那儿备课、从事研究和处理日常事务。学生也都有学习备课的房间。实验室与学习备课区是严格分离的。这样业余时间既可以把教师留在学校,也可以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而我们很多学校不仅没有把垃圾分类存放的制度,就连有毒物品也不进行特殊处理和特殊存放。大部分教师在学校没有自己的书房,只有实验室,实验室和学习备课室也没有严格的区分。

六、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研讨会制度

日本大学里都有研讨会制度。[2]一般每周一至两次,每次2-3小时。研究室的所有人员包括导师(教授、助教、讲师)、博士生、研究生、三~四年级学生都参加。他们(每次几个人)轮流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或国内外的科研动态,汇报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内所作的研究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计划,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导师围绕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有些问题导师会进行重点讲解。要投稿的论文也先在研讨会上宣读并征求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当科研上有所进展时,其摘要或全文会贴在走廊里,供师生参阅,这样既可传播和交换信息,也可炫耀自己的实力,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或项目,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尊重。

这种研讨会制度有以下优点:1.由于每个学生,无论是博士生还是本科生都得每隔一段时间在众人面前作汇报,这就给学生增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其既要认真做准备,也要抓紧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2.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多种综合能力的机会。从查资料、拟定实验计划,订购药品,使用仪器到数据处理,归纳总结写成文稿,制作多媒体等都得学生亲自完成。3.导师、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都要参加讨论,这就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思想、集体合作、互相提高的机会。4.台上的学生得到锻炼,台下的学生受到启发,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和研究的气氛。有时,某个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与启发作用比教师讲课的效果还好。在研讨会上学生敢思考,学方法,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值得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倪哲明,(日)增田慎治.日本大学化学教育的特点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0,(4):34-39.

[2] Satoshi Niibori. Assessment Method of Master and Doctor Thesis[M].Japanese:Dobukan Co.Press,2002.6.

[3] 陆玉梅,唐世学.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1):32-35.

[4] Yoshimatu Shibata.The New Principle of Education[M]. Japanese:Yuhikaku Co. Press,2003.3.

[5] 于青春,何江涛.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的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4,(2):90-92.

[6] 郭长虹.值得借鉴的日本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做法[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6,(5):96-96.

第8篇

【关键词】常规肌内注射法;Z型肌内注射法;药液回渗漏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32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目前,临床上常规肌内注射法(简称肌注)给药剂量准确、操作简单、注射后药物吸收较迅速而完全,是临床上最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是在拔针后,部分患者注射部位出现药液沿针眼外溢现象。这样不仅影响药物剂量上的准确,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沿针眼外溢达皮下组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1月16日起,我院采用Z型肌注,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8年1月16日~3月16日在我院门诊臀大肌注射病人400例。其中男200例,女200例,年龄19~78岁,平均42岁。

1.2 方法

1.2.1 分组:按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由第一位病人算起,逢双数病人为常规组,单数病人为改良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2 肌注方法:常规组200例采用常规肌注法[1],患者取坐位,选择臂部外上1/4象限为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方法,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开朝相反方向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90度进针,进针深度为针梗3/4,松开左手抽回血后注射,注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后迅速拔针;改良组200例,采用Z型肌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及消毒方法同上,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向同一方向绷紧(将皮肤、皮下组织稍用力由外向内或由下向上牵拉),力度以皮下组织同一侧牵拉约1~2 cm为度,并维持到拔针后,进针方法、角度、深度同常规法,进针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针栓,注射毕停留5~10秒后拔针,针头拔出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皮下组织和皮肤归位,针道夹闭,针道变成Z型。

1.2.3 药液回渗判定标准:每例肌注拔针后即刻观察针眼有无肉眼可见的药液、血液回渗漏现象;注射部位有无脱色或着色,并统计记录。

2 结果

两种不同肌注方法用于臀大肌肌注的药液回渗漏率:常规组为12.5%,改良组为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Z型肌注法可以预防并减少药液回渗漏的发生,且不增加病人痛苦和组织损伤,操作简单易掌握,适用于任何肌注药物。常规肌注法,注射前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皮肤,注射后留下垂直针道为药液回渗漏提供了条件,而药液回渗漏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药物计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此外,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中老年人皮肤弹性较差,皮下组织疏松,肌肉组织因萎缩而体积减小,全身情况如血液循环不良等比较常见,运用常规注射法可增加药液回渗漏率,但皮下组织疏松有利于Z型肌注法的注射前准备,易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距离增大,注射后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复位可更大程度上阻止药液回渗漏。因此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应尽量选择Z型肌注法。

采用Z型肌注法注射时,注射部位应尽量放松,若局部处于紧张状态则牵拉皮肤,皮下组织与肌层发生错位不明显,会影响效果。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方向都能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一侧牵拉1~2 cm,由下向上、由内向外效果最佳,由上向下效果最差;拔针前不可松开左手,因放松后皮肤的自然回缩力与针头的阻力作用可引起组织损伤;拔针后不可按摩注射部位,以免药液扩散到皮下引起疼痛;局部或全身水肿病人不宜采用Z型肌注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HPLC;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128-02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为解热镇痛药,其所含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同属于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急性高热时的紧急退热,对发热时的头痛症状也有缓解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生产厂家众多。本实验建立同时测定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两种药物含量的HPLC法,为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一种简单、灵敏、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DVP泵;SPD-10AVP紫外检测器;CS-Light Potrun Analysis数据处理系统);氨基比林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503-200301,供含量测定用);安替比林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506-200301,供含量测定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06011804;新乡市新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6193;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1225;河南省安阳市益康制药厂,批号0603081)甲醇为一级色谱纯;水为纯净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Paok CLC ODS柱(150 mm×6.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流速1.0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灵敏度:0.01AVFS;柱温 30℃。进样量:20 μl。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安替比林对照品4.7 mg,氨基比林对照品10.7 mg置5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00 ml入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稀释液5.00 ml入5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2.4 阴性对照试验

按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处方工艺,不加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制成阴性对照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法制成阴性溶液。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准确进样20 μl(图1)。从色谱图上看出,在该色谱条件下,在保留时间(tR)3.9 min与6.6 min处,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中出现两个色谱峰,而阴性对照溶液未见色谱峰,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的测定不受其他杂质峰干扰。

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5、5 ml分别置10、25、50 ml量

图1对照品溶液(a),供试品溶液(b)和阴性溶液(c)的HPLC色谱图

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准确进样20 μl,按色谱条件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分别进行回归,氨基比林回归方程为Y=34 295.95X+562 408.4,安替比林回归方程为Y=19 247.85X+76 461.5。氨基比林在21.4~214.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RSD=1.53%);安替比林在9.4~94.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RSD=1.85%)。

2.6 精密度试验

取浓度为93 μg/ml的氨基比林对照品与浓度为40 μg/ml的安替比林对照品混合溶液重复进样5次,分别测定峰面积,结果显示,氨基比林RSD=1.17%;安替比林RSD=0.9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精密度试验项下的对照品溶液每间隔1 h进样1次,共8次,结果氨基比林RSD=2.18%;安替比林RSD=1.62%。表明样品在8 h内稳定。

2.8 重复性试验

取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1225的样品,依法平行测定6次,结果氨基比林RSD=1.02%;安替比林RSD=1.27%。该方法的重现性较好。

2.9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量取重复性试验项下溶液各5.00 ml,分别入10 ml量瓶中,6份中各精密加入氨基比林对照品溶液(93 μg/ml)5.00 ml。另6份中各精密加入安替比林对照品溶液(40 μg/ml)5.00 ml。按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1。

2.10 样品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不同产地及批号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各2.00 ml入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释液5.00 ml入5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对照品适量,用水制成每1 ml中约含氨基比林100 μg/ml和安替比林40 μg/ml的溶液,分别准确进样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以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2。

3 讨论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生产厂家众多。而《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十四册》所载方法仍采用原地方标准方法。即氨基比林为空白对

比滴定法,样品滴定结果最终不能与空白完全一致;安替比林为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显色法,反应时间长(1 h),误差较大。本实验经过对多批样品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的含量测定表明,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