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3 16:35: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教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计算机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61-01

一、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今社会,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情况下,计算机职业教育院校不断增多,怎样使院校的教育水平能在众多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并让在读学子不为今后踏入社会找不到机会而发愁,这早已成为众多计算机职业教育院校思考的最关键问题。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其实用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桥梁。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和计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科学的教育方针是高职计算机院校未来的发展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高职计算机院校的发展口号。正确处理其增长的数量、保证教育质量、稳定发展速度和增强教学效益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所谓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主要是希望高职计算机院校的教育方针不要太过单一,除了计算机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从战术措施和发展战略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不仅对政治、文化、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也深有影响,两者缺一不可。

(三)计算机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

职业教科书广泛的应用过时的内容和不符合现实需求的技能等,导致不能很好的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因此,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不能满足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

2.教学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的形式,学生上机操作一般只是为了调试程序,完全达不到实践的目的,虽然学生上机操作过,但只是形式,并不能提高学生利用程序审核、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程序设计要求有所提高,就现在的考核来看,处理信息,使用适当的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体现,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语法编程和调试,才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注重课件的设计

随着电脑技术的推陈出新,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要从课本里提取精华并设置多媒体课件,以此让学生们能尽可能快的吸收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指点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完成其它相关课业。在选择多媒体课件内容时,应在原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将原有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的社会实践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太过时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缩紧或删除。由于大量的信息走进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课件应在对文本绘制的同时,多增加生动的图形及动画信息,用更生动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的好奇与兴趣。

(二)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一些纯粹理论的东西是大多高职学生难以接受的,有些甚至对其产生了逆反心理,但是他们对工作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实际还是很感兴趣的。在实际培训课程中如果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多进行实际的操作可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实践教学应注重系统性、及时性、科学性,我们必须继续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幅增加的实际操作培训和类似生产工作的目标和能力,减少了验证性实验项目,传统的教学示范,学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也有了实际应用和现实操作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的毕业生将直接面对管理和生产的第一线,在计算机领域负责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或直接应用高等技术到生产中去实践。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于教育行业一直没有出台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这可以说是我们教育行业存在那么多缺陷的导火索,如果构建了完善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并明确教育中的经费来源,这便可使我国高职计算机的教育包括其他教育行业能够有法可依,从根本上做到依法治教。同时,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当前处于发展的起步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应给予一些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的权力。例如,审批专业设置,更灵活广泛地应变招生政策,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则可以跨地区招生,并能与异地的高职院校实行联合办学,对某些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实行“双向专科”的教育办学试点等等。

三、总结:

其实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萌芽阶段,但这种发展将会是持续不断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是相对比较难学难教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更多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基本技能和能力,学习这些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论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J].学园:教育科研,2012,7:45-45.

第2篇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

第3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 计算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69-01

一 工学结合

计算机行业是当前重要的行业之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计其数,但许多用人单位缺少计算机人才,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学以致用,但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根据社会所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不至于被淘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法,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将工作环境融入到学习中来,通过对行业的分析,再对不同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细化,布置一些典型的任务供学生分析,然后对学习领域进行描述,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

行动导向指教师通过一些关键任务的布置组织引导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完成任务。行动并非简单的操作,它具有目的性,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该方法有两大特点:(1)完整性。纵观整个过程,信息的搜集、任务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反馈,每一点都有涉及,使得计算机教学更加完整。(2)实用性。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手脑并用,符合高职院校教育要求。该方法强调“在做中学”,学生占主体地位,可以组合小组,也可以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使学生从中获益,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工作任务则是课堂知识的一个载体。

行动教学法不是具体的方法,只是一种教学策略,在采用时,可以引进其他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等。

二 任务驱动原则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两大环节:课堂教学和机房实训。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准备、课堂示范、学生模拟、练结四个步骤,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成为了被动接受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扮演着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起辅助作用。任务驱动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即将课堂内容总结为几个任务,通过任务引领知识,将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足够的技能,提高综合能力。任务驱动是行动导向法常遵循的原则,要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协作的真实环境,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提出者,是情境的创设者和氛围的营造者,也是资源的提供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三 任务驱动的具体实施程序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制定学习任务,带有工作性质的学习内容,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分层设计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安排。设计的任务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突出教学价值,符合当前需要,和实际工作情境相似。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保证其简单实用,成本又不会过高。此外,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的任务必须有趣味性,要能够吸引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进行创新。学习情境是为任务开展提供一定的环境,学习任务是其载体及物化表现,学习情境是对实践的一种模拟,是连接学习和工作的一座桥梁。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有了很大进步,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都进行了优化,引进行动向导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设计合理的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综合能力。

如过去在讲授软件和硬件等基础知识时,多是理论学习,十分枯燥,某高职院校对此提出了一个任务,组装个人计算机,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实际中消费者去购买电脑的情境,接待客户、电脑组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亲自完成。具体步骤分为任务的确定、计划、作出决策以及实施控制和评估反馈。经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许多实践技能,效果良好。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行动向导法则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主动性,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旭、张莹.“行动导向”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0(35):136~137

第4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那智障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智障孩子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关于office软件的应用?是关于photoshop图片的处理?还是关于鼠标、键盘基本操作?因为没有指定的智障班级所使用的教材,所以我刚开始时不知从何下手,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课堂实践,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

智障学生一般按照他们的智力情况分成三种:轻度智障学生、中度智障学生和重度智障学生。所以对他们进行教学的内容也要相对改变。

对于轻度智障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他们的兴趣爱好,特殊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他们可以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比如玩QQ、看电影、玩4399小游戏等。针对这类学生,我就注重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热情,让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游戏、QQ,使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画图并且处理,比如文档的使用及美化。九年级的王同学,他对于计算机比较熟悉,可以熟练的跟人用QQ聊天,并且会打常用的字,也能从网上下载软件并安装此软件。对于他来说已经可以在课堂上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可以帮助程度差的同学。但由于智力的缺陷,使他们在网上与人交流的防范和网络的安全意识几乎为零,所以我就教这类学生上安全的网站,学会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并能下载并安装防毒软件。而且这类学生对输入法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QQ拼音”“搜狗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纵横输入法”到底哪种才真正地适合他们呢?经过我多次实践与观察,我选择了“QQ拼音”跟“纵横输入法”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他们打字的准确率与速度。

中度智障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弱,所以我只要求他们可以熟练操作鼠标及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因为在他们脑子里往往显示器就是电脑,计算机的用途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窍不通,只是模糊地知道有很多人在用,所以我跟他们讲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用途,让他们对计算机有基本的了解。

七年级有个小女生,她对于4399里面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上课最喜欢的就是后半部自由时间,打开IE浏览器,搜索到,然后找到里面的4399小游戏,接下来就沉溺在她的世界里。别看她现在可以干练地打开网页,你要知道她刚开始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叫“老师、老师”,而我的用途就是帮她打开4399的网页。因此我想了个办法。首先,我帮她设置4399小游戏这个网址为首页,这样可以让她轻松地打开IE浏览器。过了一个星期,我再次设置这个网址为首页,然后教她从这个网址里找4399小游戏,最后我设置百度为首页,让她自己搜索。这样训练下来,如今她可以熟练打开IE,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游戏网站了。

这一步骤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那么简单,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OK了,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只能这样一步一步来训练智障学生使用2345这个网址导航。因为网址导航里面的内容很多,可以找到吸引学生的音乐、电影,所以我觉得2345网址导航是很适合智障学生所使用的网址。

重度的智障学生是每个老师最为费心的,而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重度的孩子。按照如今的形势,重度智障学生慢慢地会在我们智障学生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将会成为我们特殊学校的重点教学对象,所以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也将逐渐成为重点。

在计算机课中我们能教他们什么呢?又能怎么教?如何教?我很头痛,也很苦恼。因为他们往往不会动手,一节课可以一直盯着屏幕看。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提不起任何兴趣。九年级的张同学在第一次上计算机课的时候,手拿着鼠标,然后眼睛看着显示器,从讲台上看下去,她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但是当我下去看她的显示器的时候,我快要晕了,她面对的显示器居然是关着的。

对于这类学生怎么用计算机去吸引他们,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呢?

除了这三类学生,还有几种情况存在,比如自闭、多动等,以及手部肢体不协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我们计算机课程中是最困难的教学对象,因为计算机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我们的手部动作来完成。而这些学生的分布很广,往往轻度、中度、重度三类智障学生中都会有手部肢体不协调的人在。

第5篇

>> 教学设计理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理念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CDIO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WebQuest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的应用与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研究 计算机课程中的协同式教学 新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微课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CDIO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索 浅谈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淑娟.形成性评价机制下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9).

[4]任加坚.课堂上,应当尊重学生的自尊心.[eb/ol].http:///content/160178.

第6篇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4-0026-01

中职计算机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微课教学的兴起与应用是信息时代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将微课应用到传统计算机教学中是未来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征

1.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围绕某一特定的知识或技能,在遵循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媒介而展开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2.微课的特征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与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短小精悍”、资源构成情景化、反馈及时等特点。(1)“短”,即时间较短。学习者的一般视觉集中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最佳时间为6分钟,因此,微课教学视频通常时长为5~8分钟,便于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自我需要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小”,即资源容量小,目标明确。微课作为一种“泛在学习”方式,格式容量非常小,便于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存储、交流、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学主题突出,师生容易把握重点内容,实现教学目标。(3)“精”,即内容精选。微课的内容选取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主题突出,对重难点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精炼而完整。(4)“悍”,即使用方面。微课教学视频交互性强、覆盖面广、便于灵活的应用与课堂内外,教学效果显著。(5)资源情境化,半结构化。微课以教学视频为核心,统筹微教学设计、微课件、微反馈评价、微反思等多样化的媒体资源,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师生在这种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提升教学水平,学业水准。微课的开发过程不拘泥于一格,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便于教师修改、补充,也能根据教学需要动态更新。(6)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微课教学参与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设计与应用

计算机基础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必修的一门课程,实践操作性强,课堂教学中有利的网络环境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便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探索学习。现将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拆装计算机”作为一个知识点,围绕选题、教学过程设计、课件制作、视频制作和教学反馈与评价进行微课制作。1.选题。微课选题需要参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取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计算机拆装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不了解计算机的各部件,不熟练组装顺序等。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教师选取计算机的安装顺序这一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2.制作课件。课件设计力求简约,将主要关键知识点及图片清晰地展现在页面上,文字、图形等多媒体要素要求搭配和谐。在讲解计算机部件时,课件能够清楚地展示内外各部件,便于学生掌握。3.视频拍摄与后期处理。计算机拆装的操作实践性强,因此视频直接采取摄像机拍摄的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利用Premiere对拍摄好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字幕、突出重难点等后期处理,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微课教学过程设计。微课教学过程设计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①展示课件,学生观察计算机机箱外接部件和内部主要部件。②播放微视频,示范计算机的安装,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具体。③学生参照记录,积极参与动手实践。④教师总结示范操作过程,学生查漏补缺。⑤再次观看微视频,巩固加深印象。5.微反馈与评价。微课教学完成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解决疑惑。教师可以通过考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发现不足,利用微课进行二次或多次学习,实践证明,利用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易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微课”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效果是显著的,对于老师而言,制作微课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2]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02).

[3]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05).

第7篇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完善

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必须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但教师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依赖教材,则使课程教学变得呆板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到滚瓜烂熟,就像郑板桥说得那样“心中有竹,才能画竹”。同时,现行教材一般都是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操作使用上也是泛泛地讲述常用操作的方法步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缺少完整的任务练习,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链,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几个具体的综合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学,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注重内容重组,有针对性设计。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吸纳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新”和“旧”的问题。什么是“新”?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这些问题也是各有所见。许多学校使最流行的软件能活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舞台,这自然是“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是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偏重所谓“新”知识这一个侧面,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追逐新软件,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操作使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不能禁锢于教材中现有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要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介绍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要做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把枯燥的操作步骤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愿意学,同时还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要了解学生,满足个性。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前,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共性与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厨师要研究食客的口味,为不同的食客打造不同的菜品一样,在教学中要列出“菜谱”,让学生点菜,不要搞大锅莱,一个口味。教学中将共性问题统一讲,将个性问题分散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针对学生操作使用能力需求,注重教学方法设计

第8篇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1、内容实用性强。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实用性强的特点是由高职学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高职学校属于职业学校的一种,它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普通高校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多设计让学生自作的环节。

2、应用领域广。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而且毕业后就要进入工作岗位,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追求,课程内容就显得很全面,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出针对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

3、逐步增加难度。一般而言,高职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理论水平不够,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基础的开始学。因此课程的安排也是从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能一开始就设计过难的环节。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1、没有按照整体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给学生单一的计算机知识,而没有用整体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生制作广告时,只是教学生Flas应该怎样做,文字怎样编辑,而不是直接以某一广告为案例展开教学,这样不符合高职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的实际情况。

2、没有照顾到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说,高职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储备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进行。很多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任务的教学,不顾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实行式的教学,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在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模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变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这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如何将教学设计理念有效地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的问题,故将教学设计理念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就是要注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应该教什么

1、教学生广泛而实用的技术。关于广泛的技术,意思是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结合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以便最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广泛并不代表走马观花,什么技术都教,什么又都浅尝辄止,不进行深入学习,这里的广泛也是要有重点的。关于实用,对于高职生,教师不能大谈特谈理论知识,研究计算机的发展史等做法都是不行的。而是要教学生怎样处理实际问题,不至于在工作中一筹莫展。

2、教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短,在校期间掌握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灵活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额外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供学生练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敏感度。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怎么教

1、进行小步子教学。考虑到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易到难,让学生先适应计算机课程的节奏。教师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开始几节课学生跟不上速度、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对学生失去兴趣。

2、教师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在经过几节课后,教师应该已经对学生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吸收较快的,教师可以继续保持,哪些方面吸收较慢的,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以促进课堂更好地进行。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怎样评价

1、多布置实际操作任务。对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评价学生这门课的学习情况,肯定不能用原始的考勤率、回答问题的次数等这些作为标准,而要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布

置一些实际的灵活的任务,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参考平时成绩。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显然不能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办法,而应该参考平时的每一次实际操练中。某一次成绩会带有偶然性,而平时的无数次操作则大致可以反映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在计算机操作上的真实水平,防止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影响评价结果。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字:《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学习兴趣;培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要大量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那么,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临时抱佛脚”,不能真切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知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关乎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也是《计算机基础》课成效达到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地设计教学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实现增强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的目的。

一、课前积极准备

(一)摸清教材思路

教材是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的重中之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计算机基础》课的教材更是教学的纲领、课程引导的本体,关乎着教师如何进行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设置,更关乎着教学目的能否达到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构建。

教师务必在进行教学之前就要摸清教材思路,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社会联系、操作运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整合。摸透整本教材的思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科学地、有目的地准备与教材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用具方便课堂上的展示。

(二)揣摩学生心理

教师制定的教学设计能否符合学生的胃口,教学设计最终能否培养起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还需要教师积极揣摩学生心理。首先,教师要明白当下流行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在网络上的喜好是什么,是否能够通过网络兴趣与《计算机基础》课进行联系,能否通过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入手。其次,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审视,通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了解程度、喜好程度、知识构架进行了解,以便通过揣摩学生心理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揣摩学生的心理,能够减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导致学生厌学的程序、环节和内容。

(三)构建教学环境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将学以致用发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构建课堂内外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路径。

二、教学过程的兴趣培养

(一)新颖开讲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课程开讲中的精心设计使课程新颖生动是每个计算机教师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在短短的开讲过程中做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乎着后期教学的效果。因此,寻找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有创意的开讲方式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

(二)课堂实践的教学设计

实践的重要性之于《计算机基础》无需多说,在教学设计的执行过程中,给学生创造适合的实践内容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其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教学,在讲述理论知识之后给学生创造足够多的实践以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动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操作来了解《计算机基础》。2.在教学机房进行实践,教师一边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边让学生根据实际课程的学习进而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远程操控学生的计算机,让学生通过直观面对自己的计算机,通过教师操纵计算机而进完成教学。3.实践与课堂练习相结合,教师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考查不再限于普通试卷,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定,学生在计算机题库中抽取试题考试,及时反馈考查结果,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知识弊端,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更加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积极评价 及时反思

(一)积极评价

积极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评价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计算机基础》中的重难点,同时评价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将自身的亲生经历添加进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兴趣。

(二)及时反思

教学完成过后的及时反思是教师进行下一阶段教学设计的基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发现在教学设计中的漏洞和不足,以便于下一阶段教学设计过程规避这些问题。养成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习惯,教师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也能在反思中发现促进学生兴趣培养的更好的闪光点。

结束语: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培养是学好计算机技术的关键点,不断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一环一扣衔接,才能建立学生与《计算机基础》课的持久性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其达.谈谈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希望报刊,2007(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