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学养猪新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学养猪新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学养猪新技术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新课标从改革理念、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主渠道,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数学素养,使学生对数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一、重新审视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1. 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

3. 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

二、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全面地解和认识数学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须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

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因此必须引起课堂教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还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例如,统计的内容,在必修系列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体会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并学习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在选修课中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及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

三、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气温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内容,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48-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信息化,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指标就有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新课标把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三项能力:获取加工信息整理,信息传递能力;评价信息活动过程方法及结果能力;通过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和一项基本能力。

二、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必须对初中学生注重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践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1.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过教育培养可以把人的有关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修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把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有关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外,还能让学生有关信息应用(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信息技能。

2.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并且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具有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过程中,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对他人不对社会构成危害、以最大负责任的态度来行使和利用信息,为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把学生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信息的快速筛选并获取、对信息真假的准确鉴别等科学分析思维能力大为提高,还能让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学会和养成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以及真正把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一项新的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更好地面对和迎接当今社会的挑战,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就必须具备包括信息素质在内的这项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学生在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要求在中学,特别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广大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做好的一项本职工作。以下就结合本人近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有关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一下。

三、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极其重要。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各个疑问,并大胆地进行尝试解决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基本原理,还能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那些智力及非智力因素来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例如每当学完一个专题,我就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环境,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组织学生通过网上交流和讨论,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这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2.融课堂教学于课外活动之中。实践表明,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有机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方式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当我在进行用“Word”来编辑文本文档这一专题时,我及时以此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通过这个研究性主题的课外活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在课外的有效延伸,来促使学生有关信息素养方面能力的提升。

3.加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处理信息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这不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传统课程相比较,对实践的重视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进行信息学习的一大特色。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和实践,以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以此来促使学生有关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我在进行“用E-mail收发电子邮件”这一内容教学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建立Blog、Moodle等方式,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过程中不断促使他们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

4.加强学生文化基础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基础。实践表明,一个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建立在这位学生各科良好的学习基础之上的,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扎实并且全面发展了,这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极其积极的效应;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其他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在现在以及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和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良好观念,以能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或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工具使用,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最终手段。

三、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自主性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即课前让学生超于教学进度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  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我在备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时,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提示)做成超本文方式(网页),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30-35分钟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获得提示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然后花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演示关键的操作步骤,总结出带普遍意义的内容,一方面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了看说明书独立操作计算机的习惯,能适应其他软件的自学。

 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中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中,在教学中我都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及内容之所以如此编排,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2.设置目标,分层指导,尊重个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受年龄和年级的限制。有的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喜欢计算机,水平明显地比其他学生要高,甚至在不同层次的竞赛中多次获奖;也有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学生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的创意,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发现或发现式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操作任务,然后通过分层指导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知识容量,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求创新

1.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而这种兴趣的真正所在,是对计算机上网或游戏的热衷。对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几乎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学生中的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来玩游戏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志向。其实,游戏中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可以从游戏中学习知识,并在游戏中明白许多道理。既然学生对游戏那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妨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例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经过加工后装在计算机里,课堂上把准备好的作品演示给学生看,这里包括优秀获奖的作品和学生自己编写的游戏作品。那些动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吸引了学生。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还没有开始,所有的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每一个作品都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作品更具有创造性。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兴奋了,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使其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的学生喜欢画图,就让学生用画笔进行美术创造;有的学生喜欢网页制作,就让其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都要逐个进行分析、评价,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到了欢乐,在快乐中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就是自觉的、主动的、热烈的,就会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推动其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在Word中进行文章排版时,我准备了一个题目为《校运会中精彩一瞬间》。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都非常感兴趣,发挥想象力完成了短文,并对这段文字进行美化、排版。然后,老师评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从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从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亦珠《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佚 名《论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动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44-01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他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我平时在上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一)创设激情导入,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电脑,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对电脑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二)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激发主动学习欲望,指导主动探究,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主动学习 角色转化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新兴课程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熟练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提倡的关于实操能力的一种课程训练过程。同时,这门课程又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意义。发挥教师的指导职能,端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纵观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因此,重视学生自我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必然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1 主动性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化

1.1 教师角色的转化:传授者——引导者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这不仅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单一、枯燥,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消磨殆尽。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从观念上积极转变这一思路,切实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义,敢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原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此外,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组织学生积极探寻主动性学习的方法,力求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主动性学习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备课环节,备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水平发挥。

1.2 学生角色的转化:接受者——实践者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授受关系”,即教学过程中的“讲授”和“接受”。在这种模式的制约下,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意识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缺乏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面对问题时只是寄希望于教师帮助其解决,这对自我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大多不太感兴趣,配合也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被动学习的状况显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学科之间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优越性,从而摒弃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变成课程学习的实践者,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并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敢于展现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价值。

2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提升策略

主动性学习习惯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参与、勤于发现、乐于动手等能力的培养,严肃抵制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模式,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处理一些未知的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的习得过程。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主动学习习惯养成的两个关键因素。信息技术学科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参与意识。信息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强调的是学生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培养。然而事实却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活动安排缺乏参与热情,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机械化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作业,难以体现自主学习的优越性。(2)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缺乏继续探究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大多只是满足于现有的所学知识,认为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已经足够他们去理解和应用。缺乏继续学习和深入探究的能力,这也是主动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的重要原因之一。(3)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不少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都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源于学生不懂得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团队协作的巨大力量,缺乏与人沟通的意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端正学习心态,敢于提出质疑。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质疑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和发现,摆脱书本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全新观点。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也会大大增强。(2)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培养的过程对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重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自身引导者的角色,指引学生去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此外,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课堂情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巨大乐趣。(3)发挥协作精神,深究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的协作精神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还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集结班级的集体凝聚力,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学生对于教学资源能够主动地去挖掘和探索,发现教学中的未知领域,从而促进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信息技术学科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师生共同的配合,坚持不懈,一点一滴累积而成。在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下,高技术手段的熟练运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可将信息技术教育当作是普通电脑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应当在实际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主动学习意识,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是促使我国发展的后备军,所以包括小学在内,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学科,为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的了解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无形的促进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在教授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学好自己本专业知识和是否掌握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然而,要想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适当的填补社会需求,教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给予学生一个敢想敢做的机会。

一、信息教育课堂的现状

1.传统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

在我国,各个学校对计算机的成绩评定都像数学语文一样,存在着理论考试,并且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上机实际操作的考核成绩却占总成绩的一小部分。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进行上机操作,有一部分同学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于他们来说,进行以笔试为主的理论考试来计算成绩是不公平的,不仅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相违背,也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考试评定方式,教师应该进行探讨和研究,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评定考试成绩。

2.理论未能结合实践

计算机作为以实际操作为主的一门学科,在很多学校教师只是讲述课本,进行理论考试,上机操作只是偶尔练习。所以导致一些同学虽然很好的掌握了课本知识,但是却不会进行实际操作。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应该通过加强上机操作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门学科,可以运用自如。

3.课堂质量不合格

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型课程,老师本身的态度不够严肃,甚至有的学生将这个课程视为娱乐休息课程,导致在机房上课时,老师坐在前面,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一些小游戏等。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并不能学到什么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更没有发挥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必须给予重视,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正与完善。

二、学生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而学生是促使国家发展的重要后备军,所以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对我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促使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领域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对于教育这个行业来说,网络上存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同学和老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没有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各种障碍,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交流,在这个自由空间,学生可以毫无顾忌的进行提问与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到一些软件的使用,进行创造,比如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过flash的制作,就可以大胆创新,制作出一个有特色的小动画。或者通过网页制作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个网页链接,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好的同学,也可以制作一个特色的网站,不仅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将比赛活动与教学相结合

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进行合理转化,把一些就教学内容穿插到游戏比赛中让学生们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在传授完课本知识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网页制作的作业,主题不限,通过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网页设计和链接,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进行网页讲解,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纠正与完善。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轻松活跃的环境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完善,在课程中没有提到的学习点,便可以通过同学的展示得到补充,将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的获取知识,以便进行技术展示或技术比赛时获得更好的成绩,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更好的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

2.将生活融入教学

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很少跟生活相关,但是信息技术课除了在科技发展中大量使用,在人类生活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把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引入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比如,在学习Photoshop等技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自己收藏的和自己生活相关的照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课本知识运用为主,适当的创新,对图片进行处理之后教师再进行纠正与完善,正因为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照片,学生们就会努力去进行制作,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和自己相关的图片来深入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学校也将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尤其是在新型课程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主要培训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了解,正因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在科学中的应用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赖泽湛.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3):45-46.

[2]王仁荣.信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微[J].剑南文学,2010,(8):132-133.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所以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及研究者”,教师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对这一学科始终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要求学生制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板报时,我事先制作好了一幅画面生动、颜色鲜艳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做出这样美丽的板报?”学生自然是羡慕不已、急不可待。我进一步激发学生:“做这幅板报需要哪些知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确需要排版,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等,我趁势激励学生:你们学完这单元也能编出这样漂亮的板报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既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又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

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就会深入地学习,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选教学软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比如,指法练习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而我精选了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教学软件,首先在CAI中进行基本练习,然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了好胜的心理,会计学毕业论文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联系生活,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抓住时代的脉搏,引导学生分析和收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扩大眼界,放眼未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

如要求学生制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板报时,我是这样布置的: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焦点话题。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充满希望,现在起你我都来做“绿色使者”,向大家宣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用绿色的行动,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每个学生都怀着跃跃欲试的心理积极地搜集资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所能。

三.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如采用比赛法让学生提高打字速度;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画《草原风光》《荷塘月色》;用比喻法讲解“文件”与“文件夹”;用任务驱动法和协作学习法让学生制作环保板报;用成功体验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电脑中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以此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

四.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进行了探讨,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例如在Frontpage网页设计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精美的网页或者一些优秀的个人网页,激励他们设计自己的网页,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Excel软件教学中,先给出学生成绩表,要求手工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按总分进行排序,然后我再展示用Execl如何方便快捷地完成这些工作,比较前后的工作量和速度,展示出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学生则兴趣盎然地进行下面的学习等等。

二、精心设计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信息技术课具有概念抽象、操作性强的特点。如果只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感到枯燥乏味,会逐步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资源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实践应用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学生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学生对自学后的成果得到满足,对自学感到兴趣,自学的劲头也就更大。例如: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查找资料,提高理论;会用工具书,达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两个层次,并产生一种不满足感,更主动地学习,都是自学的基本要求和培养自学的基本途径。同时鼓励学生以研究型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同其它各科的学习整合起来。

四、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好,掌握老师传授的所有知识,受到表扬,有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是在信息技术课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这门课已有知识的差别非常大。同是刚入学的新生,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知道的很少,从来没动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教材上的许多知识,并且操作相当熟练了。我把这种情况叫做“剪刀差”。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同一目标来要求学生,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丧失了对这门课的兴趣,甚至放弃这门课。针对学生中存在“剪刀差”的情况,在教学中必须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兴趣。

五、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因此,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教学PowerPoint软件时,由于学生以前已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我就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学“PowerPoint”中如何输入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修饰、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绘制简单的图形等内容。由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的知识,并能很好运用。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六、优化评价方式,适时进行激励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