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

第1篇

由于黑天鹅图书荣誉出品的《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的渠道信息遭到泄露,各家渠道抢先预售,打乱了黑天鹅图书原先的出版计划。为了防止盗版图书充斥市场,黑天鹅图书将该书的预售时间提至2014年6月13日,并计划在两周时间内由近及远在全国上架。

在前所未有的巨变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需要知道未来的趋势,顺势而行,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在滚滚洪流中瞬间消失―人们终将理解这句话的真实意义。

我们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2013―2015年,中国房地产将在辉煌的光环中黯然谢幕。在这个阶段它将完成铸顶的辉煌瞬间,并为惨烈的下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之于世界,就如同鄂尔多斯之于中国的情形。

2013―2016年是最纠结的一段时期。一是过去的很多问题累积到了现在,而且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二是解决的难度、阻力越来越大;三是时间越来越紧迫,而相关决策的缺失,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跟不上中央的要求,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在纠结中继续搁置。

在所有令人纠结的问题中,房地产或许是最纠结的一个。

房子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坐在房子里面的人,其财富在不断上涨,甚至可以不劳而获;而房子外面的人无论如何努力,都离房子越来越远,生活的幸福感被沉重的房租剥夺……

在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沿革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必须特别予以重视,一是1998年的房改,二是2003年的房改。这两次房改对中国的房价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1998年房改

1998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但经济增长处于低迷状态。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中国经济走出低谷,中国政府启动了住房市场化改革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带动房地产发展,进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对于民众及房价走势而言,这次房改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确立了新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即“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这一设想兼具了效率和公平。

此次房改根据当时民众的收入标准做了以下划分:最低收入家庭约占10%―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约占80%―经济适用房;高收入家庭约占10%―商品房。

由于经济适用房为住房供应主体,房价涨幅很小。根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报告,1998―2003年全国商品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只增加了343元,2003年的房价大约是普通家庭收入的4~5倍,比较符合家庭承受能力。

2003年房改

2003年,中国遭遇“非典”疫情冲击,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下滑到6.7%。于是,由建设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出台,明确地把房地产业列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房价正是从“18号文”开始,步入了飞速上涨的轨道。

2003年之后,商品房取代经济适用房成为现有住房市场的主体。由于房价过高,无论效率还是公平都没有实现。

房价永远都是一个区域问题

人们在讨论房价的时候,总喜欢以一个整体的概念去讨论,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房价永远都是一个区域问题。

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力量是:资源吸引能力(决定房价不同区域的阶梯分布)和财富的创造能力。

我们判断中国房价的时候,必须从区域房价开始看,因为中国房价的区域差异是极其明显的,其未来走势也是如此。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源向上海集中,进而从上海向江苏、浙江扩散,“长三角”的房价也随着资源走:上海先涨,而后带动江苏、浙江的房价上涨。

从财富累积的角度来看,上海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给上海带来快速的财富积累,而后,上海的崛起带动起江苏、浙江的经济发展,江苏、浙江也快速实现财富的创造和累积,房价紧跟着上涨。

我们再来看看京津冀地区。这个区域的增长极在北京,而北京是一个政治中心而非像上海那样的经济中心。北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上海,北京的财富创造能力和财富累积能力也远远比不上上海。因此,北京的房价无论是涨幅还是绝对价格在2003年以前都远低于上海。

但是,北京是全国唯一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在中国的经济政策当中处于吸纳、汇集资源的位置―全国的优质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这种优势是其他地区不能相比的。但这也决定着北京无法像上海那样,通过制造业的扩散把创造财富的能力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因此,在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迅速崛起了,而在北京的周边却出现了一个贫困带。

中国之于世界,就如同鄂尔多斯之于中国

鄂尔多斯与温州是中国两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前者是资源富集的城市,后者是资本富集的城市,而这两种资源富集之地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当这两类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其信号意义非常明显!

鄂尔多斯的房价为什么跌得那么惨?

因为鄂尔多斯是一个资源输出城市而非资源输入城市。鄂尔多斯既缺乏上海那样的依托实体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资源的凝聚力,也缺乏北京那样的依托政治中心地位而产生的对资源的行政汇聚力,它是一个纯粹的资源输出城市―这里的资源依旧是广义资源的概念,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当然也包括资本。

依照这种代表性往下推导,那么,不久之后,与鄂尔多斯比较像的太原(资源型)等城市及其同区域内再低一级的城市,房价就会随即见顶,而与温州比较像的深圳(资本型)等地区的房价会陆续跟着出现明显的见顶回落征兆。

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趋势一旦走出来,就犹如一匹狂奔的野马,人跟在它的后面,无论多么努力,都难以再追上它。只有走在前面,骑在马上,抓住缰绳,才能与之前行。

如果以前不关注未来的趋势演变,还能够在随波逐流中找到机会的话,那么,在正在到来的全球巨变中,这种盲目的做法将导致无可挽回的错误。

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中国经济未来的大趋势将如何演变?面对未来的大趋势,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决策?

本书以权威的数据,对照经济学、金融学、地缘学等理论,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贯通,展望国内与国际大趋势演变的必然方向。所有的逻辑都基于现象的真实源头与权威数据所代表的真实信息推导出来,这或许会对趋势爱好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太多的疑问,太多的问题,我们都将通过梳理逐一找出答案。

第2篇

2013年,这四大趋势将进一步纵深发展,相互融合并引领整个互联网的未来,微软正全力拥抱这些趋势,以整合的生态系统优势聚合力量,致力于帮助企业和个人利用这些趋势拓展业务、释放潜力。首先,移动化: 新型设备的崛起以及云连接提升了移动能力,并改变着人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第二,社交化: 随着技术不断为人们提供越来越沉浸式的体验,技术也将开发更加个性化和社交化的方式,帮助人们随时与他人联系。第三,云: 云提供的连接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技术的期望。借助随时连接,技术应用将为我们提供创新、可即时扩展且更经济的服务。第四,大数据: 商业智能很多年前就已经非常重要,联网设备和应用的爆发造成数据呈指数方式增长,对 “大数据”精准分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对未来技术发展有清晰愿景的微软,业务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影响着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模式。微软正在转变为一家“设备+服务”公司。

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新产品与服务的上市,微软为中国消费者和各类企业用户带来全新的IT革命,对IT消费化给予深刻的解读。2012年10月,全新的Windows 8引领了一个全新时代。Windows 8完整重塑了Windows使用体验,同时具备便携性和移动性,让传统PC的强大性能与平板电脑的便携特性完美融合。在过去几个月内,我们看到专为Windows 8而构建的新设备——从强大的工作站、台式机到轻薄笔记本电脑、平板设备纷纷亮相,获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Windows 8 还为中国开发者带来了全新机遇。目前,中国开发者已经成功开发并向 Windows 应用商店提交了多款应用,这使得中国成为 Windows 8 上市时应用数量全球排名第二的

市场。

另一方面,2012年是微软云实践在中国全面展开的一年。凭借超过15年的云实践的积累和经验,微软正引领未来云的愿景,倾力支持中国迈向云的征程。

第3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硕果累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在金融危机将变成常态的今天,有多少企业家能够肯惫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永远形势大好?

在全球经济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回暖的大趋势下,企业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思路一定要清晰,认清中国经济的这个大方向。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必将可持续,转换思路完全可以让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小城镇建设中找机会

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走入了一个发展瓶颈,要继续全面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归根到底是提高全民消费能力,切入点是在城乡差别缩小里面找机会。农村经济改革、小城镇建设是今后几年,甚至未来10年至20年的发展方向。中产阶层不再是个独立的消费群体,农民兄弟有望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农村这个大市场值得用心去开发,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做企业首先要在本行业、本产品入手,找到符合方向性的发展趋势,更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网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

企业找准定位很重要。我认为规模有限的民资应投往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小城镇化建设,农村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建设里面有企业商机。近年,长三角、珠三角等三线城市电脑等家电产品总销量超过该地区50%以上,汽车销售近一年突飞猛进,相信未来几年在内陆地区省份,这种消费发展势头会迎头赶上。均衡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小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当然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所在。

2010年,企业要面对的风险不小,大规模的宏观调控是企业必须面临的考验。今年以来,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企业家眼光向内,做扎实中国国内本土市场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法律范围内企业利益最大化

我为什么小标题上在企业利益最大化前面加个前提?正是基于企业成长的稳定及可持续性考虑。

企业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是“开”“关”厂,“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只有在法律框架这个大前提之下,才能谈得上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三者利益的最大化并不矛盾,相互依存,互为利益,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企业层面上讲,建立一个好的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是企业利益最大的保证。江南认为企业的核心利益来自企业内部,一个好的机制是创造企业利润的最有竞争力的保证。股东固然很重要,可企业文化的营造及员工素质的培养是根本。员工素质不单单是技能的高低,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相结合,是对员工价值潜能的发挥。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24-02

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体系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新概念。如今,低碳经济不仅是指政府的一种政策向导,更是人类越来越追寻和尊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推行,终究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低碳节能的大趋势对中国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如何大幅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已成为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企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同时,这一大趋势也催生了新兴的行业和商业模式以及革命性的新能源方式,为中国企业跻身世界领先企业行列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目前,正值国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时期,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法律的支持,注重绿色低碳经济的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氛围。企业在此背景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政府从观念更新上推进低碳经济,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当前这种社会氛围和政策引导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推行低碳经营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2.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我们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之一。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宏观政策的引导,企业就应该有相应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目标,如创造多少绿色产品、实现怎样有效的长效机制以保证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建立完整的碳排放信息和稳定的减排技术支持等。如房地产业界发现了推出“低碳建筑”的可能。王石说,按照中国房产市场的销量,如果开发商对商品房进行统一精装修,每年将可以减少1000万吨的建筑垃圾。万科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以此为方向作出努力。而像锋尚集团,近年也提出了“输出节能产品开发的技术和管理”的定位。

3.从点滴做起,不断推行和宣传低碳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低碳经济对前期资本投入的较高要求,导致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集团等遭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一些银行同时也是低碳经济中最大的资金来源。壳牌石油公司也承认,风能和太阳能“在与新的组合项目争取投资机会的竞争中步履蹒跚”。因此,一些新能源虽然符合低碳要求,但成倍增长的运营费用直接导致走向市场时难以立足。但是,企业可以考虑先从小事做起,从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入手,先避开前期大成本的投入,比如企业可大量使用节能灯泡、节能水管,环保材料做成的办公用具等。

二、充分发扬创新精神

1.积极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含碳量极高,企业应该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知名家具品牌都已经在家具制品的某些部位使用了纸做的蜂巢板。因为,这种蜂巢板产生的“替代”效益是惊人的,每1吨的蜂窝纸材料,可做成30~50立方米的蜂巢板,用以替代同样体积的实心木材。据统计,国内家具行业每年消耗木材有1亿立方米,如果蜂巢板能够替代其中的20%的木材用量,就可以节约木材2000万立方米,也就意味着12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而且,蜂巢板的特殊结构(类似蜂巢的六边形空心结构)与实心木材或板材相比,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

2.积极探索和研发相关新技术。思科公司就通过网真这样高清晰度的远程IP视频会议产品来减少航空旅行次数,仅此就已减少了1000多万立方米的碳排放量。而像丰田等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镍氢电池之后已经集中资源投入到下一代汽车动力锂电池的研究之中。未来,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上市亦将把交通领域的“低碳”目标再次提升。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注重低碳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但企业目前大多忽略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

4.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凤毛麟角。企业可尝试在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增加自然环境的内容,特别应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增加绿色资产、绿色费用、绿色效益的确认,并研究各种方法进行自然资源的价值计量,以及通过有效的绿色信息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

王强陈秀文温洁邹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三、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低碳是一种时尚,同时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是人类的自救。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下,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相得益彰。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强,能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诚信度高。

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1)法律责任。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经济责任。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和就业等。(3)伦理责任。如内部的追求零安全事故、零职业病,外部的参与公益事业等。然而随着环境保护(主要针对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兴起,节能减排、减耗完全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因此,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经济大战中占得先机,同时也考虑到中国资源短缺这一现实,企业就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重视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在“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之下,中国尽管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原则上,显示出大国风范。

3.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打入世界的关键。

4.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中国能否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与能否很好地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息息相关。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做起。

总之,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企业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顺应当前时展的潮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经济和社会整体出发,发展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引导低碳消费,努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2]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J].江苏造纸,2010(9):2-8.

[3]黄家顺.刍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J].江汉论坛,2010(12):49-52.

[4]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5):24-25.

[5]姜建军.低碳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J].今日国土,2010(4).

第5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未来的城市群落也将在这一时期完成描绘与重组。

总体来讲,城市群落发展有五大趋势。

趋势一: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在未来,这一引擎仍将继续发力。

趋势二: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方针的改变,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不复存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中等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且多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中等城市将迅速成长为大城市。

到203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绝大多数的地区级城市都将跻身于大城市的行列。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省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比如已经形成或初见端倪的新的省内经济中心有青岛、大连、厦门、深圳、包头等等。此外,随着各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改变省内单一经济中心的格局,逐步发展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新的城市群将不断涌现。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江淮地区、湖南中部、吉林中部、北部湾、天山北坡等都有希望成为新的城市群。大大小小的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圈将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趋势三: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

这一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的沿江沿湖地区,以前被称为中原五省,是中国交通条件最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却比较缓慢。近年来,经济发展才开始加速,优势重新显现出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区,如武汉、襄樊、宜昌三角区,长沙、株州、湘潭经济区,南昌、九江和景德镇经济区,安徽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发展很快,武汉、长沙、郑州三大城市呈遥相呼应之势。钢铁、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一地区有望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趋势四: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由不同区域所具备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处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心向西的转移存在着一些客观限制。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区位条件来分析,北部沿海地区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潜在经济增长核心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制约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将逐步化解,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广义的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第6篇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大纲的研究,许多分析人士都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纲要里的24个经济社会主要指标,新增指标有9个,全部是民生指标和绿色指标。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大消费行业将掀起一阵热潮。

消费将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李军军博士表示,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越居世界第二位,但过去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大量投资和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够明显,特别是个人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我国以往单一地靠出口拉动供给,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中国的出口行业面临需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严峻的资源能源压力也不允许中国持续向国外输出大量物质产品。许多企业因此而纷纷倒闭,造成大量工人失业,经济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格局必须改变;而单靠投资拉动增长,又可能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那么,将消费作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大成保本拟任基金经理陈尚前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过去高速增长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变化后,正处于一个转移的阶段。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未来将逐步走上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转型之路。富达基金经理谢振邦也表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旨在把经济发展重点由出口及投资转至消费,并将重心由城市和沿海地区增长转移至农村与内陆地区开发。”

收入分配改革提上日程

李军军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不但会阻碍进一步改革,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

谢振邦也认为,“十二五”规划的首要工作是强调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扩大内需及强化社会安全网,以营造可持续增长的和谐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在修改“十二五”规划草案时,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与尽快的两字之差体现了政府急于改善目前居民收入分配现状,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提上了政府工作议程。

此外,国家近日提高个税起征点也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算了一笔账,假如个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那么,我国缴纳个税群体的总数,将减少15%至22%。即有近五分之一的居民,将不再缴纳个税,此举约可增加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870亿元至1250亿元。

专家预计,今后5年,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并进一步刺激消费意愿。

李军军表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潜力大,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永久动力。”

消费、零售业迎发展浪潮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指出,预计我国今年将出台“十二五”内贸发展规划,目的是要降低储蓄率,提升消费率。据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来5年内将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30多万亿元。

“十二五”规划力挺大消费概念,将让我国零售行业成为投资者未来掘金的首选。

海通证券认为,今年2季度,若政策放松,以稳增长和促民生、调结构相结合的“新型财政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大。在行业选择上,因为存在经济下滑导致业绩下滑、估值中枢下移的风险,需要规避周期类和高估值板块。后市看好民生大消费板块,一是受经济下滑波及较小,二是政策鼓励,三是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公布业绩的22家A股零售公司,2010年营业收^同比增幅平均为28,0%,增速同比2009年提升近11个百分点,行业呈现高速扩张态势;2010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2.5%,与2009年相比,增速提升约3.5个百分点,零售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

第7篇

一、支持和鼓励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发展提供法律的缘由

对于海峡两岸的贸易发展实际而言,从法律法规的层面颁布相应的刺激和鼓励政策十分必要:这不仅是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本身的推动,同时还是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规划实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内在趋势。具体而言:

(一)更好地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关系到全体民众的日常生活。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体制落后、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大陆地区来看,实体经济发展缓慢,传统行业整体发展前景不明朗。尤其是近年来房产经济发展泡沫的负面作用逐渐爆发出来,内陆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且出现较大规模的股价暴跌等不正常金融现象。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由于台湾地区对自身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原因,其十分重视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导致过早将传统工业及制造业转移,但是由于后续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及时,导致了其在后续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洞期”的产生。因此,鼓励两岸贸易发展,不仅是为大陆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是台湾地区发展经济,安全渡过经济发展空窗期的必然举措。

(二)更好地实现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顺应

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去一体化的趋势,并且借助世界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而逐渐扩展至世界各国。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自然无法置身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大趋势之外。而台湾地区作为我国固有领土,是我国经济发展宏观大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之中,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腾飞,在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必须从经济立法的层面上为我国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三)更好地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

在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下,区域间经济发展与合作成为各个国家应对一体化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普遍选择和对策。从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东盟“10+3”、“10+1”成为当前主流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组织。然而,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由于地缘政治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愈演愈烈,而台湾由于历史原因在国际舞台上十分受限,这对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而言十分不利,而这种原本就处于的劣势地位最终会冬至台湾地区在所在地域内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地位。因此,我国大陆颁布的鼓励政策,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更加是对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支持和鼓励,也是我国长久以来坚持的基本经济发展战略方向。

二、合同法中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鼓励原则的体现

所谓的鼓励原则是指在不违反宪法及基本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经济交易行为提供方便和自由。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化,这种鼓励原则所代表的方便和自由,往往正是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合同法为了确保海峡两岸经济的繁荣昌盛,增加贸易交易总量,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供了经济贸易的方便和自由。

(一)细化无效合同的相关规定

对于无效合同的认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多种行业和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行为从我国合同法对无效合同的认定来看,最初的无效合同是指那些“违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这种定义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并且内涵模糊,容易出现多种可能性情况的延伸,造成经济贸易行为中合同签订工作的不通畅。但是颁布新的合同法之后,关于无效合同的认定更加细致,更加明晰,有效防止了其他模糊性情况的出现。合同法则在原先法律条纹的基础上,将无效合同的范围扩展到了签订形式、签订目的、签订主体人等弍层面。表面上看,对于无效合同的规定范围的扩展增加了无效合同产生的可能性和范围。但实际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合同签订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一旦无效合同的定义条款变得清晰明确,那么只要在上述规定的五种情况之外的情形下所签订的合同就是有效合同。因为经济传统、法律法规以及语言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合同订立过程往往耗时较长且容易出现法律层面的模糊问题,而合同法的颁布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混乱现象的出现和产生。为两岸经济发展的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对于合同形式的规定更加自由和宽松

合同法为了充分促进和鼓励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在合同形式的规定方面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两岸业务往来正朝着更加复杂、更加多元、更加大量、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在比如资本原作、股份投资等经济活动中,常常商机转瞬即逝,并且对于贸易行为所耗时间有着更加细致和短暂的客观要求。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使得合同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放款了对合同形式的相关要求。一方面,合同法认为经济活动中各项因素变换激烈,因此在合同制定形式上可以视情况而定,不必仅仅局限于书面合同,其他形式的合同也可以在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使用。并且明确规定,只有在当事人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以及我国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需要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才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这就为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合同签订的便利。另一方面,我国合同法还对合同的批量使用和标准化制定提供了使用和推广的空间。对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而言,相同领域内的经济贸易活动往往在签订合同的内容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正是模式合同的产生和应用的基础。之前处于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严格管控的考量,模式合同的使用范围和签订条件都有较为明确和细致的限定。而合同法认为,规定模式的合同的应用与传统其他书面合同的使用并不冲突,这为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一些重复的经济贸易行为得以借助规定模式的合同的签订迅速完成,提高了两岸经济贸易行为的效率。

(三)对主体不合格合同的独特看待和处理

我国合同法对于签订合同两个不同主体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人超越权限签订的合同无效”。尤其是对于法律意义上的不合格主体所签订的合同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基本的立法精神认为,法律行为和法律问题应该尽可能全面地、真实地考量各个相关因素。因此,在海峡两岸经济贸易中,对签订合同的两个主体的考察应实事求是,这也是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中,如果某一个合同的签订主体存在不合格问题,那么具体该合同是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还需要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评估。这对于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发展而言,充分兼顾了两者之间的易变性因素,保证贸易合同的签订是有效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而合同法对于主体不合格合同效力的特殊规定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法律精神,同时也是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一种不违法法律基本原则的兼顾,是合同法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鼓励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

三、海峡两岸如何充分利用法律优势实现自身发展

一是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注重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的贸易行为常常集中在旅游、中药材进出口、茶叶进出口等固定的领域内。因此,分析两岸经济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标准化合同制定,能够为两岸贸易发展的标准化和模式化提供基础和前提。二是遵循新合同的相关固定,在海峡两岸贸易发展往来的过程中,忠实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进行仔细审定是签订合同的必要准备工作。为保证经济行为的合法以及合法利益的保障,应尽量避免与不合格法律主体之间签订合同,这样的合同虽然不等于是无效合同,但最起码是带有经济风险的。三是积极扩展两岸经济贸易发展领域,采取更加自由、灵活的合同形式,一切为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便利。合同法对于合同形式和签订程度有着更加自由和宽泛的规定,因此海峡两岸在进行贸易行为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自由和空间,尽可能提升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效率和规模。

四、结语

第8篇

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中国改革进入了2.0时代,改革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在提出的多达300个改革项目中,哪些可能成为“蝴蝶翅膀”?这些翅膀可能怎样扇动、可能带来怎么样的效应?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有关改革的任何举措都会牵动各方敏感的神经。因为大趋势是个集合体,所以是一种稀释型的理性;而小趋势则是当下的存在与选择,直接影响或改变着大趋势。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国务院参事夏斌等领衔国内30多位一流经济学家共同打造的《小趋势:中国经济的关键变数》一书,不是如以往对“大趋势”的关注,而是专注于2014年中国经济和改革的“小趋势”,首先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市场、风险这4大焦点变数说起。

关于改革,专家们一致认为2014年将是稳中求进,静待改革落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最重要的两句话,一句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另一句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给出了改革的具体路径。资深财经媒体人、政经学人谭翊飞认为2014年的总体特征将是“政治上平稳,经济上平缓,社会领域和往年相当”;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将是财税体制改革、司法和反腐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包括资金价格、土地价格等的要素市场改革和包括产权制度、市场竞争制度、对外开放、宏观调控等在内的基本市场体制改革;改革的方法论是“要尽快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否则就很难推进。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的预测,一些已经实现,如继续下放审批权限、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批准成立民营银行、汇率的日间交易区间从1%扩大至2%等,他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取得进展的改革领域还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扩大非银行融资、使用新规则的IPO、简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扩大增值税改革在服务业的试点、推出资源税、扩大房产税试点、继续放开对资源价格的管控等。

关于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2014年充满着“减速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金融通过放松管制拉高了杠杆,增加了总需求,稳定了经济增长,但金融扩张难以对冲“结构性”减速,因此需要在债务调整、定义风险、统一监管、增加一次性资本补充和拉长债务期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机制转变,以提高资本产出效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经济学”不刺激、去杠杆、搞改革已使经济再平衡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长“新常态”能否形成关键要看结构改革的成效,当下的核心是金融体系市场化、地方政府去企业化、国有企业平等化。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室副主任杜飞轮认为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总体偏弱,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风险隐患依然较多,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依然较大,全年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8%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则认为2014年我国出口增长仍将停留在较低水平,消费增长基本平稳,投资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经济运行虽然会继续稳定在7%-8%区间,但中位点可能略有下移。

关于市场,专家们一致认为改革会让市场在2014年释放新的活力。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修复经济的市场调整不同,2014年仍将是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结构调整,因此各级政府的执行力是否到位是关键;在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改革2.0时代,不应再对国际形势过度反应,停留在危机思维和使用危机刺激政策,恢复增长与结构调整应该同步进行。上海重阳投资公司总裁王庆通过数据比较,认为中国发展落后日本40年,落后韩国20年,现在经济增速明显下降、通胀率明显上升,正在复制日本、韩国的经历,经济的生产结构、支出结构、收入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投资市场,特别是A股市场2014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是系统性收敛,结构性发散,系统性机会不大,持续时间不长,结构性机会不多,结构性风险不少,但结构性机会持续时间较长。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预测2014 年中国GDP增速将降至7%的同时,认为体制和政策仍旧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艰难挑战,特别应该从知识、保护、保险和应对四个方面建设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战略。

关于风险,专家们忧虑的是“风险之巅能否跨越?”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认为当前中国已存在事实上的经济危机现象,现在危机之所以还未引爆,靠的是多发货币来掩盖;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过剩的产能,三个系统性风险是相互联系、互为传导的,要防范市场预期的突然转向,政府必须在稳住经济局势的同时,挖掘中国仍存在的相对较高的潜在增长因素,逐步消除泡沫。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甚至希望人们倾听“冰山”碎裂的声音,内部金融体系流动性继续偏紧和外部的美联储QE退出将加剧“冰山”之险。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认为中国在增长阶段转换期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特别需要防范社会风险,应尽快允许人口更容易更自由地流动;经济刺激政策产生的产能过剩,极有可能导致在2014年中期发生减少生产,带来就业危机,解决方案除了组织服务之外,更应消除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至于防控债务风险,办法是改革预算体系,改革税制,尤其是不同种类的所得税。

第9篇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一个企业家要有三只眼:第一只眼要盯住企业内部;第二只眼要盯住外部市场;第三只眼睛就是盯住宏观经济,盯住国际经济的走势,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盯住行业的政策调整。这样的战略眼光正是现代民营企业中最缺乏的。正是这种长远发展眼光造就了今天的海尔,使它从一个街道小企业,摇身变成中国第一品牌。

温州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多的地区,温州的民营企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温州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问题。去年,我们对全国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在这过程中,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很严格,对产品管理也高度重视,但对宏观经济认识不够,研究不深。对战术问题研究得很精、很细,但对战略问题研究不够。这是我国许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一体化进程中,整个世界经济结构将会进行调整,也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会把将要淘汰的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低端产品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现在我国土地和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同时劳动力也是最多的,向我国转移将成为大趋势,我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问题。

现在我国社会很浮躁,许多企业太过于急功近利。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首先明确一个前提:以对方存在为前提。做任何生意都要考虑到双赢,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看,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我国采取了对外争取和平,对内保持和谐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我们怎样看世界,世界怎样看中国,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企业也应该这样,把国家的大势,国际走势,考虑充分,走得路才会更长更远更稳妥。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不断调整、完善,在调整过程中,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适应这种市场变化,做好民营企业结构调整。

当前的温州民营企业,特别是许多中、小型企业,正遭遇发展瓶颈。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对温州民营企业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一、温州民营企业在发展上,对战术问题研究得很精、很细,但对战略问题研究不够。第二、温州产品很多,但是知名品牌很少。第三、上市企业很少。第四、温州中、小型加工企业很多,但具有行业整合能力的大规模企业很少。第五、搞产品的企业多,搞资本的企业少,搞标准搞品牌的企业更少。俗话说,三流企业生产产品,二流企业搞资本,一流企业做品牌。第六、传统企业多,高科技企业少。这些现状值得大家关注。

民营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首先,要明确战略目标。企业要做好自己熟悉的行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不要盲目扩张。要谦虚谨慎,借鉴他山之石,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坚实。其次,企业一定要重视知识,重视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决策层的领导素质。微软的比尔・盖茨说过,他们之所以能不断发展,走在行业前面,是因为吸纳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和几十位科学技术带头人,他说没有这些人才就没有今天的微软。第三,企业要讲诚信。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成功之本。诚信是企业走向世界的护照,没有诚信,企业就寸步难行。第四,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在投资国企过程中,对新投资项目,一定要充分论证,特别要注意商业陷阱。我主张赚七分的钱,冒三分的险,投资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尺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