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02: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事业单位离任审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探索实施财务代管制度的背景
泗水县属于纯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比较拮据,部门单位的经费预算捉襟见肘,一些主管部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把事业单位当做内设科室对待,人财物统一调配,实行集中管理,下属事业单位独立性差,特别是在财务方面,未能按有关条例规定实行独立核算,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法人登记。泗水县共有事业单位464家,财务独立核算的有268家,占58%,使得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停滞不前。
事业单位不进行设立登记,就成了机构编制工作的盲区,监管就无从谈起。为此,泗水县编办到县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梳理,发现财务独立问题是制约事业单位登记的瓶颈因素。一是主管部门认识存在偏差,片面认为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就要验资,必须划拨开办资金、划转固定资产,还要保证其独立运行,削弱了自己的“权”。二是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工资由主管部门统发,本身没有业务收入,财务独立就是跟领导闹分家,会惹领导不高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从结构上看,财务不独立运行的事业单位中,有177个单位开办资金不足3万元,有的仅有几千元,这些单位平时业务支出都很少,独立核算的意义不大。四是从体制上看,事业单位人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编不在岗的问题,特别是乡镇机构仍沿用七站八所模式,跟县直业务部门“对口”运行的情况没有改观,乡镇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基本成了空壳。五是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开设银行账户审查严格,事业单位人财物都在主管部门,不具备单独设立银行账户的条件。面对这些问题,县编办积极探索实施财务代管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影响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难题。
二、实施财务代管制度的做法
财务代管的主要内容是:界定举办单位、事业单位的权责,凡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事业单位由举办单位设置独立会计账目,事业单位的收支由举办单位财务科代记,由举办单位负责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
具体操作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初始登记。事业单位进行设立登记,除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外,其主管部门还应出具《事业单位财务代管说明》,明确代管主体、职责和期限,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独立性;县编办到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核查,对开办资金、固定资产是否到位,会计人员、财务账本是否落实等情况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二是半年监管期限。登记完成后,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监管,事业单位每个月报送一次履职报告和财务报告,及时发现和纠正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其正确履职、独立运行。三是一年期满评估。规定财务代管期限为一年,代管到期后由县编办联合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及其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进行综合评估,符合独立核算条件的予以独立,不符合独立核算条件的继续实施财务代管。
在运作模式上坚持宜统则统原则,避免重复设立机构,节约行政资源。例如县教体局,下属148个事业单位的财务均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受理。每所学校确定一名报账员,在规定报账周期内将账目报送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统一报送到县教体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情况对学校进行资金拨付。这种做法对提高办事效率,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起到了明显效果。
三、实施财务代管制度取得的成效
财务代管作为事业单位由财务不独立向财务独立过渡的特殊手段,得到了相关单位的认可,有效地带动了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开展。2012年,全县464家事业单位全部顺利完成了登记,登记率由原来的79%上升到100%,实现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100%的突破。同时,财务代管制度的实施创新了事业单位监管方式,丰富了监督手段。
一方面财务代管成为推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工作的新举措。离任审计是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有力举措,未实行财务代管制度前,事业单位没有财产的管理权和独立支配权,无账可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没有现实意义。财务代管制度运行一段时间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2013年泗水县对32个离任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审计,加强了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为配合离任审计工作的进行,县编办又联合县委组织部、人社局、审计局出台了《泗水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暂行办法》,把股级事业单位的审计权限授权给其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实施监督,得到了事业单位的一致认可,大大推动了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13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纪检监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一、引言
事业单位内部会设立有独立的审计机构,该机构主要是用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情况、活动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活动的合法性等流程进行监督和评定,是协助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保证事业单位的规范化运行。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现状之下,内部审计方面也有了较大改变。审计工作通常都是通过国家委派的相关人员基于法律之上来执行相关的审计工作,掌握单位的资金状况,同时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不过当前来说,许多事业单位当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到位,流于形式的不在少数,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事业单位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如何结合和创新,就成了不得不研究的问题。
二、审计工作的目的
(一)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价值
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尤其重要,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对自身的审计工作重视起来。整体上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但是想要工作效率得到保证就需要对相关制度展开进一步的完善,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对于单位自身的资产监督和管理以及单位自身的稳定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特性
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其针对性较强,其有管理职能的性质存在,能够展开对事业单位财政方面的监督和审查工作,通过审计部门的工作,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更加透明、健康,找到单位财务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也是维护了国家的财产安全。另外,审计工作还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评估,对经济活动进行把控和审查,避免出现经济风险。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不到位
在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观念当中,一直以来对监督工作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度,一味地以为做好管理工作即可避免工作中的纰漏,而将监督工作解读成一种多此一举,没有做好有效的内部监督工作。另外,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一种老好人心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找到具体问题所在,不愿意去针对性地追究责任,这让内部审计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制度便形同虚设,整体来看,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审计部门相关人员的消极心态,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内部审计未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事实上,内部审计起到的是经济监督的作用,有很强的独立性。实际工作当中,涵盖了单位的事前、事后以及过程的全部审计工作。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审计部门需要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既定部门和单位的总体目标展开有效监督。不过当前来看,许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并没有给出详尽的监督目标和计划,导致审计工作没有完整的结果呈现,形式上的审计工作,起不到实质上的监督效果,对单位自身是一种麻痹,不利于单位今后的进步和发展。
(三)内审制度体系不全
想要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起到良好的财务监督作用,就需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当前来说,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和准则开展,也有一些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是结合了单位自身的相关制度。不过多是事业单位的内审制度都存在不小的弊端,老旧的制度已经无法应对当前新型的社会形势,也无法很好地保障单位日后的资金安全。另外就是审计部门对自身的工作制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督责任,在审查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感受到压力而降低了审查标准的情况,这让审计工作没有价值,再加上事业单位当中的相关制度持续改进,老旧的监督方式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正视自身的审计制度,及时进行创新和提升。
(四)内部审计独立度不够
内部审计这个单独的部门是由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组成,通常是在单位的领导层的安排之下进行监督审计工作,大量的工作内容是领导层安排,大量的决定需要领导层批准,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部门不能足够独立,在这样的上级严格安排工作,严密监督的情况之下,审计部门的工作将会受到诸多限制,其威慑力将大大减弱,相应地,审计效果也就和理想当中的相差甚远。
(五)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特殊性,要求从事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熟知会计、统计以及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思想情操。不过纵观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现状,大量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甚至可能是兼职人员,造成了审计工作出现一定的不规范性,面对新技术也无法应对,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
(六)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当前来说,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处在事后的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的阶段,对于事前的预防、监督和避免方面做得不够好。另外,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仍然通过手工查账的方法进行审计工作,该种方式之下的审计工作准确度有待提升,并且严重影响审计效率;还有一方面就是审计系统没有与时俱进,思路受限,没能尽快使用长效审计替代传统突击审计,让审计工作有一定的限制性。
四、加强事业单位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管理
事业单位想要规范自身运营模式,完善自身运营制度,内部审计和纪委监察作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是很好的协助方式。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纪检监察的规范和制约,通过纪委监察的规范化管理,来保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更为科学、完善,另外,纪委监察也可以规避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种种不足。事业单位管理层在开展经济活动的时候,需要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由内而外的监督和规范,保证经济活动切实可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相结合,能够协助事业单位更加合理规范地运营,规避经济风险,通过保证经济活动,保证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二)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
不管是纪委监察还是内部审计工作,其存在的目的都是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督,特别是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上,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的内外监督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利用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展开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方面的核算,避免事业单位当中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特别是针对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所以其会计信息真实度不高,这种情况之下,纪委监察与内部审计要加强审查力度,通过监督和规范,让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科学,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决,避免事业单位再次出现类似的财务问题。
(三)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体系
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结合而成的事业单位监督系统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合理规范化运营。之所以实行二者结合的监督和规范模式,也是因为单独的内部审计,或是单独的纪检监察在事业单位的监督上有许多的不利因素,因为各项监督手段的监督范围受到限制,所以实际的监督当中就有很多漏洞存在。另外,单独的内部审计监督可能会出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所以说,事业单位想要平稳发展,纪委监察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形式非常适用。所以要加强二者结合,从各个方面完善相应制度,让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和谐统一,有机协调,互相弥补缺陷和弊端,展开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督工作。
五、事业单位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不断提高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
想要加强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融合,成立专业的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新的团队应当是由一群高素质、高技术水品的人才组成,想要做好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就要求相关检察人员的专业、客观和公正,并在实际的监督工作当中,明确相应的审计制度和规范。在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人员和纪检检查人员要加强交流,探讨审计监督方式。而当前的现状是,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在展开部门之间的相互融合时,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以保证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之间能有效结合,发挥出重要作用,保证事业单位的平稳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联合管理制度的建立
首先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二者的结合机制,从思想观念入手,加深事业单位当中的工作人员对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协同发展的正确认知,为二者的融合发展创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另外,还需要加强联合,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通常是在单位内部进行,而纪检监察则是依靠纪检监察部门完成。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际的审计和监督工作中,可以先对单位上下所有部门展开排查,找出潜在风险并及时解决。最后,虽然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部门协同合作,但是也要对各自的工作内容做出区分,每个部门的人员严格按照各自部门的监督流程展开工作,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并选举相应的负责人,让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另外还需要对管理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视,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监督机制能跟上单位的发展脚步,保证监督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开展。
(三)设置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信息共享制度
想要达成事业单位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之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可以通过商讨、计划,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共享系统,在实际的监督过程当中,二者相互分离却又通过信息共享结合起来,让事业单位的管理运营受到更加全面的监督。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在会议上相互交流汇报工作信息,为协作部门提供参考,降低协作部门的工作难度,通过严密的监督体制,让事业单位中的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更加切实有效,真正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单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突出重点工作
事实上,确定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两个部门协调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再针对重点内容定期展开监督规范会议,让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的两个部门负责人均参加会议,该会议的目标就是为了完成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另外,还需要商讨两个部门下一步的合作计划,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流程,然后按照既定规划,科学地监督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执行监督任务的过程当中,两个部门的合作难免会有问题产生,对于这种情况,二者需要展开及时、有效的沟通。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当中,干部离任也需要审计部门出动展开审计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协助审计部门完成干部离任的审计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审计之前,纪检监察部门对离任干部的整体情况都会有一些了解,所以,审计部门可以以此为基础,从纪检监察部门的有限资料中入手展开审计工作,判定是否发生过等不规范行为,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离任干部的廉政建设也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要注意全面审计,完整记录。
六、结论
总的来看,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事业单位的业务结构也趋于复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及时跟进,作为事业单位中的内设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理应起到一定的作用,展开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通过事业单位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对事业单位展开更加全面管理,同时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让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专业、及时、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1)
[2]王彬.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实现审计工作新作为啊[J].济南日报,2016(2)
[3]王长山,窦红娟,韩秀珍.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4]吴雨晴.内部审计业务分类探讨[J].审计月刊,2015(3)
[5]杨七中,韩建清.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是线性关系吗[J].财会月刊,2014(4)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正确认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仍有部分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深刻。有的负责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在审计中常常不能完全配合,给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负责人对经济责任认知不足,财务意识淡薄,不注重本机构内部的控制和管理,认为只要审计业绩就可以,不用审计其他情况,使得审查评价其他情况时缺乏足够的依据。除负责人外,有的机构工作人员也认为被审者都是领导干部,审计只不过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因此也不愿去配合审计人员的调查。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未有效开展。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前提。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未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制度,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也缺乏有效的保障。在实践中,主要的问题有: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仅建立了质量控制的原则性规定,而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内容;审计项目内部二级复核制度执行不严,如审计组长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不能及时进行复核,部门负责人不能及时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复核。
(三)审计中只注重查账找问题。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账面来考核、判断和评价该负责人的个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手段就是查帐。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只是要明确该负责人财务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也要明确其管理责任和个人廉洁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它作为一种内部审计也要肩负起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职责。所以,在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除了要查账找问题外,还要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关注该负责人的管理决策。
(四)先离任后审计问题依然存在。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在组织部门决定对该负责人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与国家“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背道而驰,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使经济责任审计丧失了预警功能。此外,审计与任用的相分离,使得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重复审计、延长审计时间,加大审计工作的负担。先离任后审计还会使新上任的负责人责任心降低,容易形成侥幸心理,认为审与不审已不影响工作调动与升迁,在以后工作中出现非善意行为的可能性增加。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一)健全内审工作和内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不能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内部审计考核不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质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可由内部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几方打分,互相监督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主要与工作质量挂钩,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考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重大责任事故,要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回馈制度。首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应进一步加强,可以通过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联席会议相互交流反馈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其次,组织部门协调审计意见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再次,管理部门将内部审计机构总结出的关于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在研究后回复审计部门,并在相关部门内通报,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三)实施项目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经常制度。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发展迅猛,任务重、范围广、周期长、活动复杂等因素造成了审计任务集中和审计时间不足的突出矛后,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则可以有效缓解这项矛盾。组织部门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充分与审计、人事、财会、纪检部门沟通,共同商定审计项目。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任务承受能力和时效性的限制,尽可能做到每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均衡分配。
关键词: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
一、引言
针对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言,还需要对其出现的原因展开探析,以期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工作效率、质量。
二、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现如今,风险调控以及防范意识不强成为了制约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展开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较为常见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着手进行投资时,会造成难以准确测评、预测相关的投资活动,极易致使盲目投资决策的情况出,最终造成下属企业实际的经济收益难以真正符合企业预期制定的目标。
(二)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目前,在下属企业的财务预算编订工作中,相关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还未切实的落实,难以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往往出现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缺陷。正是由于预算编定和落实情况差距甚大,致使在对下属企业具体的预算执行工作中,难以制定出健全的法规,最终使得在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之初,没有行之有效的参考标注,严重制约着预算编制的实效性,带给预算执行工作不必要的麻烦。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成为了困扰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主因,最为突出的缺陷就是在管理力度上不尽人意,过于重视金钱,而轻视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下属企业应用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未完善,难以有效制约各项工作的规范性,造成资产的盘亏。再者,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相应的固定资产,往往会出现一些比如私下扩大投资力度、不及时记账、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冲账不合规定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三、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内部审计
在下属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内部审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为下属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展开对下属企业相关财务成本、财务收支的审计。一般情况下,审计内容主要涉及了年度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对下属企业一年度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展开的审计工作就是年度审计,以期掌握企业一年度内具体的效益,确保财务报表据的正确性,避免瞒报、虚报情况的出现;离任审计其实就是在应用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相关领导者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审计活动;专项审计就是为了进一步对企业清理债权、债务行为切实进行监督,而对下属企业实际的应收、应付账款的审计,有效转变了下属企业应收、应付的结构,帮助下属企业重新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重视,避免企业坏账现象的出现。
(二)放权让利,使权责明晰化
追根究底,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会发生各类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事业单位、下属企业二者间相关的责权利关系未能明晰化。鉴于此,要想帮助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切实的实现高效化,第一步,就需要有效改革事业单位、下属企业二者间的关系,而改革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利放权,进一步对二者间的权利、责任关系进行明确。第二步,就需要对下属企业探讨实施转换机制,进一步重组资产,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加入,促进其成为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第三步,针对一部分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下属企业而言,则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具有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领导班子。
(三)统一管理固定资产投入
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一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期避免一些下属企业的工作者应用自身的职务,而进行损公肥私的活动。鉴于此,这就需要下属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入、更新工作时,需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切实、有效的上报给事业单位,通过单位的统一化管理,最终达到强化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的应用效率,以期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杜绝浪费。
(四)合理分配下属企业的经营收益
下属企业经营的主动性和资产收益分配的合理息相关。鉴于此,这就需要相关的事业单位不能仅仅将下属企业单纯的作为利润创造的单位,而是需要帮助下属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起初共同商定的手段、形式等条件,对具体的经营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经营业绩优秀的下属企业的管理者、员工需要进行一定的绩效奖励,而针对一些经营业绩低劣的企业、人员需要展开相应的惩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进一步维护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黄元 单位: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央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出台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以下简称《审计制度》)。《审计制定》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重要业务部门、行属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离任时,由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并确认其承担的责任。领导干部提升、调动工作、离退休、辞职等离任时,由内审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时的政治、思想、作风、工作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健全干部监督机制,督促干部正确行使职权,保持干部队伍纯洁的一项重要措施。《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各地审计部门认真履行了自身的职责,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认真对待和改进。
一、基层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离任后才审计。《审计制度》第一章总则中第四条规定:离任审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离任时必经程序,实行先审计后离任,特殊情况可先离任后审计。《审计制度》明确规定,除了特殊情况外,领导干部离任应先审计后离任,这是领导干部离任时必须经过的程序。领导干部离任,就是因提升、调动工作、离退休、辞职(辞去职务或辞去公职)等情况离开原任岗位和职务,一般来讲都是有足够的时间先审计后离任,只有当有的单位出现重大混乱局面或重大风险时,需要紧急从别单位或下级调入“能人”时,或者领导干部突然提出辞去公职,或者人民银行进行重大体制改革,领导干部需大变动等特殊情况时,领导干部才可先离任后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任何特殊情况,领导干部都是先离任后审计,既违反了《审计制度》规定,又给工作带来了被动,尤其是领导干部离任提升,假如离任审计中发现已离任提升的干部有重大问题,虽然可以根据审计情况对其进行公正、客观处理,但给单位工作和上级行威信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离任审计与人事、纪检部门考核、考察结合不够。领导干部离任,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升和调动工作,在领导干部离任前,人事和纪委监察部门就会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金融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领导、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勤政廉政及廉洁自律,执行财经纪律,干部任用等情况进行认真考察、考核,考察、考核的范围基本在离任审计的范围之中。但在实际工作中,离任审计与人事、纪检部门的考察、考核往往脱节,结合得不够好,人事、纪检考察、考核一般在领导干部离任前进行,离任审计一般在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因而容易出现重复审计、考核,离任审计结论的作用被冲淡,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评价也会受到影响。
**年1-8月份,我委共接受政府审计两次,自行完成两个单位的离任审计和委属各单位财务检查。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多个专项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今年政府审计的主要特点:一是审计范围扩大,涉及我委机关、委属所有事业单位及各协会,包括与市建委无资金缴拨关系的单位;二是审计内容广泛,对单位所有收入支出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工资制度改革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审计深入程度加强,随资金流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进行延伸。
(二)1-8月份已完成了如下审计工作:(1)市审计局于**年2月7日至**年4月6日,对我委**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并延伸审计了下属的落实私房办公室、建筑材料办公室、廉租房管理中心、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等六家单位。审计总资金量为25802.90万元,占预算资金总额的66%。于8月2日出具了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2)北京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分局于**年6月25日至**年8月6日对我委2005、**年度“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两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了财政检查。征求意见书于8月13日送达我委;(3)**年我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六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四个协会进行了专项审计,事务所针对单位审计结果分别出具了审计报告;(4)受纪检监察和人事处委托,支付核算中心于**年3月29日至4月17对原造价管理处处长张宝玉同志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于**年5月24日至6月4日对原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小虎同志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并分别出具了审计报告;(5)**年8月2日至8月17日,综合经济处会同人事处、监察处组织了对委属各单位**年上半年财务执行情况和**年工资制度改革政策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审计和检查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虚列支出、资金在预算外单位沉淀问题。
个别单位没按照财政授权支付要求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供应商,而是拨到协会或委属其他事业单位,造成支出不实、资金沉淀。有些资金在中间环节改变了资金原使用用途,有的形成结余。违反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也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性。
针对上述虚列支出问题。一是已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按审计报告处理意见调整会计帐目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二是对财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单位在**年预算、财务规章制度执行中也进行了纠正。三是计划在今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把政策法规执行和财政预算执行列为培训重点,并加强执行监督检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往来款挂帐未及时清理、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
在各次审计中,均提出了往来款挂帐未及时清理的现象。目前我委汇总报表中往来款挂帐金额达2.73亿元,涉及内容较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委总体资产状况的真实性。
一些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在往来款中核算支出及结余资金等情况,造成决算支出不实、不能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
对往来款挂帐未及时清理、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已责令会计处理不规范的单位进行了整改并调整会计帐目。二是在刚结束的两次资产清查中,各单位已做了部分清理。三是下一步工作中将把清理长期挂帐做为重点,由核算会计督促各单位及时做出调整。
3、超预算范围支出问题。
审计局提出,我委**年用以前年度税收返还等资金支付督察考核奖1,370,888.86元,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超预算范围支出。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上述问题,我委已加强了部门预算管理。一是本着从简节约的原则,压缩各项开支;二是在预算编制中充分考虑各项需求,将所有收支按照要求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4、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未发挥效益问题。
个别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未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专项在预算年度未发挥应有效益,突出的几个专项资金有:
(1)审计局提出的廉租房租金补贴使用问题。2003年将廉租房租金补贴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放标准租私房补贴,改变了专项资金用途;2004年将廉租房租金补贴1000万元用于廉租实物购房,但购房运作未成,该资金未发挥专项资金应有效益。
(2)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分局提出的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建材补充发展基金三项基金使用问题。以前年度,三项基金以定向委托贷款方式支持近50个技改项目,但贷款发出后仅有少数单位归还。**年改为用墙体材料基金安排科研技改经费专项,由原贷款方式改为拨款方式,其中向仍未归还贷款的两个单位给予了新的拨款。相关单位对这部分专项基金使用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
针对上述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未发挥效益问题,分别情况提出如下处理意见:(1)对于廉租房租金补贴的使用,要求按照《北京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执行;(2)对于三项基金的使用,我委已与市财政局沟通,共同起草了《墙体材料及散装水泥两项基金管理办法》,待国家两项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后,根据使用精神再行完善,即可正式执行;另外,我委进一步加强对专项基金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科研技改拨款程序进行完善,采取在拨款协议中增设限制条款、项目验收中增加财务验收等措施,加强专项基金的监管力度。
5、我委财务大检查中发现个别自收自支单位经营亏损,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1)房地产开发市场**年开始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共计亏损150多万元,全部用事业基金弥补。
(2)住宅办自2002年开始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共计亏损270多万元,全部用事业基金弥补,目前事业基金已为负数,单位业务已处于基本停止或转移。
对于持续经营亏损,业务处于停滞状态的自收自支单位,我们要加强财务监督,并建议在事业单位改革时一并处理。
6、个别单位执行规章制度较差问题。
财务大检查中发现个别自收自支单位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不严,如:报废机动车辆,未按我委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同时,出售收入的会计处理也不合规;支付的专家劳务费未按税务部门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针对上述规章制度执行较差问题,我们将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目前已修订了资金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几项制度。正在修订建委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并将汇编成册,使我委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做到有章可循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
7、部分单位财务人员短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科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编制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未能对下一年宏观政策、非税收入规模等因素进行考虑,经费安排缺乏可靠依据,数据脱离工作实际,造成预算与执行脱节;二是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控制采购水平与进度;三是事业单位未能按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安排支出,导致年初预算执行不彻底,无法真正发挥预算在控制支出规模、降低经费水平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由于人员不够、经费不足等因素,未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将不相容岗位彻底分离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作用,导致单位内部存在着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为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土壤;二是我国不少事业单位虽然设计详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单位领导重视不足,各业务科室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应付、流于形式的工作模式,无法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财务核算、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方面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是部分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长期以来对固定资产未进行盘点和清查,以致于存量不实,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个别单位存在不通过政府采购购置固定资产、不及时甚至根本不入账的违规现象。
(四)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综合素质还需加强,多数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
三、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举措分析
(一)强化预算管理
一是编制预算时财务人员应对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分析,收集各部门资料,和相关业务负责共同研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收支预算;二是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按项目、时间、进度安排支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专款专用,不得随意变更预算项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三是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结合起来,财务部门定期分析考评,追踪支出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推动预算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行为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关规定,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一是领导应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促使各业务部门认真执行内控制度,并将单位领导、员工执行内部控制情况作为年终业务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提高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二是强化内部会计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开展本单位内控执行情况、财务核算、资金风险预警工作,并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避免出现贪污舞弊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资产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使用制度,全部资产都应登记入账、分类造册,并将责任明确到部门与使用人;三是建立固定资产财产清查制度。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不定期进行盘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四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办理资产移交和监清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单位是正处级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内设*个科室,实有*人。经费由市财政局全额(差额)拨款,并具有行政收费职能,收费实行收支两条(或票款分离)管理,财务独立核算(或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
**同志自**年*月担任该单位局长,**年*月离任,任职时间*年*月。由于任期较长,我们重点审计了近三年的财务情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情况;个别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受审计条件和手段的限制,对应收款**户,计**万元,未能实施详细的审计(列表说明),对**项目(基建工程)采用了**中介组织的审计结论。
审计组审前、审后进行了公示。本次审计未收到检举、举报信件和电话。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业绩
**同志任职期间,于*年将《**日报》由4开4版小报扩为对开4版大报,*年又扩为对开8版;**年自筹资金创办《**晚报》,**年将晚报由4开8版扩为4开16版;先后成立了**、**单位。任期内,**报的发行量一直保持在**万多份,**报的发行量由**年的*千份增至**年的刊时的**万份。***收入由**年的**万元逐年递增到**年的**万元,增长了*倍;任期内,**报社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实现了自收自支的基础上,累计向国家上缴税费**万元;从业人员由**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增长了近*倍。
任职期内,利用自筹资金**万元、财政补贴专项设备款**万元和银行贷款**万元,征地**亩,建起了**万平方米的**大厦,完成了办公、新闻采编的网络化、微机化,实现了无纸办公,建设了**万平方米**户宿舍,至最后一轮房改全部解决了职工住房。
**同志离任时,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净资产**万元。审计净调增(减)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调增(减)率分别为**%、**%、**%。任职期间累计实现收入**万元,总支出**万元,审计净调增(减)额分别为**万元、**万元;调增(减)率分别为**%、**%;收支相抵结余(超支)**万元。累计结余**万元。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
1.截留财政收入**万元。止**年*月末,将收取的**费**万元转入**账户,未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
2.无证收费**万元。**年*月至**年*月,收取**费**万元。
3.私设小金库**万元。*年*月至*年*月,收取的房租收入**万元(或下属事业单位上缴的**费**万元、**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万元)账外存放,先后用于支付招待费、发放奖金、福利,截止**年*月末结余**万元。
4.任期内漏交各种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附加等)**万元。
(二)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
1.有纠纷的资产**万元。**年*月至**年*月购买土地**亩,计**万元,但没有土地所有权,**年*月已向法院,法院已有裁定,至审计日仍未执行。
2.不良资产**万元。截止**年*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为**万元,其中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万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经审计调查,已有**万元因欠款户濒临破产而难以收回。
3.担保形成连带责任,造成潜在风险**万元。**年*月为**单位向银行提供贷款担保**万元,应付贷款利息**万元。*单位因连年亏损现已停产,尚有**万元未偿还,已被银行至法院,该案至审计日尚在审理之中。
(三)**同志违反廉正规定的问题
1.挪用资金**万元,**年*月,未经集体研究**同志借出资金**万元给于本单位无任何经营往来的公司,至审计日尚未收回(经审计调查,**同志亲属任该公司法人)。
2.违规报销费用**万元。**同志任职期间,报销没有经手人的招待费**万元,经审计调查,为个人因私开支。
3.其他问题。
上述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已处理。
列摆问题应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点,一般性问题可不写。
三、审计评价意见
**同志任职期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创收,加强管理,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完善内控制度。离任时净资产总额**万元,较接任时增加(减)了**万元,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任期内收支相抵结余(超支)万元,其中:政策性调价增加**万元,单位自身发展增加**万元(虽然超支**万元,但弥补前任留下的包袱**万元,剔除后净资产增加**万元。具体分析各种原因)。
任职期内,不能严格遵守财经法纪,违规操作,存在截留财政收入、收支不实,滥收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管理上有不良资产、土地纠纷;个人存有挪用资金、多占住房等不廉洁行为。
本次审计调增(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等共计**万元,违规金额占审计资金总额的**%,影响了该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对审计查出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问题,**同志应分别承担以下责任:对私设小金库、挤占挪用、截留财政收入、漏缴税费**万元、**管理方面的问题,**同志应负主要直接责任;对**问题以及下属公司经理涉嫌贪污触犯刑律和销毁“小金库”资料及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问题,**同志应负领导和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