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02: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需的本领,是在职业工作、社会活动和私人生活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物质化表现。
要想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当明确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一、明确能力研究的重点。能力不是简单的客观事实,而是一种个体特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原则对它进行定义,但没有必要对能力内涵和分类等进行精细的研究,也不可能建立统一的能力体系。学者Resse曾系统研究过600种能力,但始终无法找出它们与能力发展之间的联系。当前,能力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当是寻找能力的载体和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
二、了解能力需求方的特点。对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主要来自那些采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企业和组织。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质量更高、技术更新、成本更低、离客户更近”的目标,先进企业大量引进新的管理方式(如偏平化管理)、组织流程(如持续优化过程)和生产方式(如柔性生产),这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专业能力,还要主动参与劳动组织构架。作为自主管理的工作小组成员,员工要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对新的、不可预见的情况做出独立判断和灵活反应,因此,专业交流、顾客导向、团队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的重要能力。
三、理解能力提供方的特点。作为能力提供方,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包括他们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并努力发展个性能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有条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动机。学习者必须对所学职业领域的工作感兴趣,有长期投身其中的愿望,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有时外部环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如政府和企业的激励措施。但是对职业院校来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习者建立“职业认同感”(identity),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学习者要想建立职业认同感,必须全面了解所学职业的工作内涵,包括专业技术、专业工作和专业劳动的社会组织规则,这对教学内容选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与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相比,职业能力的证明和鉴定非常困难。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否能够应对困难情境、解决从未遇到过的综合性问题,主要采用观察法,而在社会实证(empirical)研究中,观察法恰恰是一种无法准确鉴定社会现实的方法。我们很难对职业能力进行准确的鉴定,只能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实践中,人们开发了多种员工能力评价方法,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如公开性、参与式和过程性等,这对职业院校的能力评价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课程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既是和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接轨,又反映了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中,很容易找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影子。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座右铭,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一生耕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是其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活动都是生活,生活就是一切教育的来源。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着借鉴意义,对我国当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展更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借鉴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对于陶先生身体力行倡导的“生活教育”,他本人曾有过一段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所谓的生活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的生活。”因此,“生活教育”中的“生活”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诸多领域在内的“大生活”。这种“大生活”决定的“生活教育”所具有“大教育”观,可以表述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这样的“大教育”观指导下开展的活动必然是形式灵活、层次鲜明、渠道多样、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
生活的整体性造就了教育的整体性。以此教育思想为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可以包括学生的个人、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就应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体系具有整体性,这样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学校教育不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和社会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可以把学校所学和社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课程价值。
首先,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扭转传统学科教学相互割裂、缺少联系的局面,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无论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目标,与新课标的学科课程是难以割裂的。
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科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课程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合、延伸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会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科知识在学以致用中重组和综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科学素养极为有利。比如笔者指导过的《闽江口湿地的考察与保护对策》实践活动,其中湿地动植物的考察就涉及生物学知识,湿地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及卫星遥感监测等就涉及地理学知识,而湿地的水质鉴定又涉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就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有效研究。
其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课程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比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开展的《福州城区热岛效应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从福州城区夏季酷热难耐,发现了城区热岛效应是福州夏季高温的重要诱因。陈夏同学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城区现有绿地及可供绿化的区域较为有限,水平绿化空间不足。经过思考,她提出了《城市建筑的“绿外套”――垂直绿化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她对爬山虎、常春藤等攀援植物做了大量研究,在估算叶片面积时就自学了微积分的方法;在测量蒸腾速率时,又学习了大量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在计算蒸腾量对周围气温的影响时,又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她后来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对于提升科学素养有大有帮助。
其次,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个模块之间的整合。在新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模块。在大部分中小学,这些模块都是分项实施,各模块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样操作导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模块相互整合,彼此关联,就能极大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以笔者参观过的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个模块整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很值得我们借鉴。校方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总体规划,以《走进古镇黄龙溪》实践活动为例,校方让初二的学生全员参与,但绝不是象许多学校所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那样,就是安排一场类似于春游的活动草草了事,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事先对黄龙溪古镇有所了解,从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师生共同从中选择有新意、可行性强的部分课题,分组进行研究。当学生走进黄龙溪古镇时,他们是带着问题、带着课题有备而来的。这种将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践活动,学生从中得到的体验和收获自然大不相同。再以《走进社区》实践活动为例,校方不是只让学生完成若干社区服务的时数,再检查确认一下街道、居委会的签章即可。而是让学生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调查报告类的研究课题,分组进行研究。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中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他们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这样就实现了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这类关注到整体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陶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真谛。
2.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运动,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理论与生活教育实践的有机统一。陶先生当年确定了“教学做合一”作为他所创建的晓庄学校的校训,对此他有过相关阐述:“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既然真正的教育来源于人们生活间的接触,任何有人居住或聚集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所大众学校。于是,我们的学校是在庭院、走廊、街道、商店、庙宇、兵营中举办的。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所以,校方与教师应创设情景,最大程度地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敢想、善问、多看、乐做,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各项活动中去。
还是以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拿出总课时数的20%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如诗歌会、演讲赛、辩论赛、鸡蛋撞地球实验、汽车模型比赛、行政区划拼图比赛等;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如走进古镇黄龙溪、走进社区、走进双流新城、走进双流水环境、走进城市交通等。学生带着任务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自主学习探索,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去调查、研究,并加深体验。学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该校学科课程的课时数和其它学校相比要少一些,但该校毕业生的升学考试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步提高,目前该校的中考成绩已稳居双流榜首,在整个成都市也名列前茅。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已经从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受益良多。
3.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认为:“创造力最能得到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情境,保护和激发每个孩子的创造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共性的身心特征;作为每个个体,他们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并把特点发展成特长。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使他们在各自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智力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在笔者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总是努力践行陶先生“六个解放”的教育思想,力求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引领他们去解决问题,同时又不断地生成新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才算是开展得有声有色。笔者在课上开展了“头脑风暴”的教学,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大胆联想,畅所欲言。如谢学军同学将自己在“头脑风暴”产生的问题和创意都记在本子上,一段时间后,他将这些内容拿来和笔者交流,当笔者一一看完其中的100多条创意时,他所产生的许多奇思妙想,让笔者都大为惊讶。后来他从中选择了《自给电感应水闸》和《Biefeld-Brown推进器》进行研究,两个项目都获得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后一个项目还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奖项。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智能化学习理论提出的,智力是由多种能力共同组成的,当中的个体呈现出独立的状态,并且以多元化的方式存在。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能满足新课改对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的要求。所以把多元化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小学阶段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表达形式。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教学的理论指导
(1)多元智能理论的组成形式。人的智能存在多元化的状态。每种智能存在的形式需要大脑作为基础,通过生物本能进行铺垫工作,每个人自身都具有多项智能。通过相关人员的研究表明,人的意识里面包括语言文学、数学逻辑、视觉空间和身体运动等方面的智能。多元化智能形式表明,人的天生意识里面就具有这些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对这些智能表现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这些智能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2)多元智能理论应该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多元智能的表达形式是由多种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并且智能之间的组合方式也体现出了个体之间智能的差异。由于学生自身的智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应该结合自身的现状来确立学习方式。而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实行学的方式,具有强烈的教师自身性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一部分学生的智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2]。
二、多元化智能教学的创新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
(1)应用多元化智能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策略的转变。“综合与实践”是综合性较强的学习领域,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技巧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每位学生智能优势的开发,通过各种途径来发现学生擅长的智能优势,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日后的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智能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重要表现。例如,在讲述菱形面积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推导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公式的推导过程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公式的推导:由于菱形的对角线是相互垂直的,可以将菱形分为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把其中的一个对角线作为底边,另外一条对角线作为两个三角形的高。所以可以推导出来菱形的面积为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用公式表达为:。
(2)应用多元化智能实施情景化教学。通过多元化教学的运用,可以解决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是由学习领域的性质决定的,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从学生有兴趣的情景开始引入课堂,这些都是“实践与教学”的重要体现。例如,教师在进行数的分解时,教师使用了图片的形式,在多媒体上制作了卡通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数字进行复习,并且融入了数字分解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回答8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给出了以下的答复:1+7=8,2+6=8,3+5=8,4+4=8,所以能够得出8的分解过程。这使新的课程通过旧的教学模式灵活地展现出来,打通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为课堂的教学模式增添了色彩。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教学也是“综合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最主要应用,学生是进行学习实践的主角,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和追寻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旦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学生就会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运用创新的学习模式。
例如,教师在讲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每个人都准备一个三角板,根据三角板上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来判定角的大小,叉开的越大则表示角越大,叉开的小则表示角度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知识的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实践力的全能型人才。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小学阶段实行“综合与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智能化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对教育的改革注入新的教学活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教学,多元智能,项目导向,模拟仿真
高职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更加强调的是英语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各个高职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为了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与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在1983年间,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自己所属的文化背景下能够具备服务能力和价值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并不是只是单纯只有一种能力,而是由不同能力综合而成的。从总体上来说,多元智能可以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还有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普遍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客观存在的个体,都能够同时具备这八种能力,只是构建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其次是差异性的特征,因为每个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个体所具备的智能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在此时发展性的特征,每个人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
二、“项目导向”和“模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在就业指向上,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模拟仿真教学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手段,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仿真教学可供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自学,并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实施多媒体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发展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事实上目前很多的科学实验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节省,同时使教学的直观性得到增加也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开展教学任务。
(二)逐步推进项目教学法。为了逐渐推进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实践为先导,积极创造条件。主线应以实际操作为主,使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到补充,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设计完成项目的任务,使“在学中做”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真正的得到实现。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探索。分层教学的优势很多。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促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同样有所不同。还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得到满足。针对试验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深浅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实施分层。值得强调的是,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习较差的同学的歧视,教师也应该避免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被歧视”,教师可以以“分组完成某一具体项目”的名义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小组认识到自己是在进行分工协作。
总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出发点进行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跨学科设计,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同时又可以把学生已有的多元智能作为切入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智能的普遍性特点代表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教师需要做到实施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机地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l):34.
[2]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37-48.
说明:
1、各科考试科目及专业代码以国家的为准,招生人数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
2、2018年招生各专业领域的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学制两年。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加试科目
055101
英语笔译
055102
英语口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1 翻译硕士英语
③357 英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英语笔译(笔试)
① 综合英语
② 英语写作
055104
俄语口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2 翻译硕士俄语
③358 俄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俄语笔译(笔试)
① 高级俄语
② 俄语写作
055108
法语口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4翻译硕士法语
③360法语翻译基础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法语笔译(笔试)
① 综合法语
② 法语写作
055110
德语口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5 翻译硕士德语
③361 德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德语笔译(笔试)
① 高级德语
② 德语写作
055114
西班牙语口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7 翻译硕士西班牙语
③363 西班牙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西班牙语笔译(笔试)
① 高级西班牙语
② 西班牙语写作
055106
日语口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3 翻译硕士日语
③359 日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日语笔译(笔试)
① 综合日语
② 日本概况
055106
日语口译
日语口译(日朝双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3 翻译硕士日语
③359 日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日语/朝鲜语水平测试
② 综合面试(口试)
③ 日语/朝鲜语笔译(笔试)
① 综合日语或综合朝鲜语
② 日本概况或朝鲜语实用语法
055112
朝鲜语口译
朝鲜语口译(朝日双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6 翻译硕士朝鲜语
③362 朝鲜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朝鲜语笔译(笔试)
① 综合朝鲜语
② 朝鲜语实用语法
055116
阿拉伯语口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8翻译硕士阿拉伯语
③364阿拉伯语翻译基础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 综合面试(口试)
② 阿拉伯语笔译(笔试)
① 综合阿拉伯语
② 阿拉伯语实用语法
045101
教育管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1教育管理学
① 综合面试(含外语测试)
② 学校管理学(笔试)
①课程与教学论
② 德育原理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2英语教学专业基础
① 综合面试(含外语测试)
② 英语教学论(含口语)
①课程与教学论
② 综合英语
045118
学前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3学前教育学
① 综合面试(含外语测试)
②幼儿园课程论 (笔试)
① 学前儿童心理学
② 幼儿园游戏论
045120
职业技术教育
专业方向:
1. 电子商务
2. 商务英语
3. 商务日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4电子商务基础
815商务英语基础
816商务日语基础
①综合面试(含外语测试)
② 课程与教学论(笔试)
① 教育学原理
② 教育心理学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
③354 汉语基础
④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① 综合面试(含外语测试)
② 现代汉语基础与中国文化 (笔试)
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② 中国文学史
025400
国际商务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
③303 数学三
④434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① 综合面试(含外语测试)
② 国际贸易实务(笔试)
一、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健康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完善。截至1990年WHO提出了现今的健康观念,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完善的四维健康观。同时,新的健康又有躯体、情绪、心灵、理智、职业、环境和社会七个维度层面,告知人们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看待健康。四维健康观既是整体的健康观,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后还要力求达到以上各个方面的静态平衡。
(二)健康教育的界定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健康教育通过向大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三)“五位一体”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由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能力薄弱,如若再受到家庭中不和谐或不健全的状况、社会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高危行为。所以基于动机理论,以个人为主体,建立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探索。
(四)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高危行为的影响
国外的健康教育模式一直推崇的是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全面的性教育(CSE)也被罗列其中,同时强调教育要包括禁欲,禁欲可作为很好的疾病预防策略。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医学上关于避孕药和的准确信息,推广禁欲与有保护的性行为;综合项目包括禁欲的详细信息,并且致力于防治艾滋病、性病等,通过教育项目使大学生自我克制主动避免婚前性行为以及婚外性行为,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预防艾滋病,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二、理论依据
现代病的根源往往是人们的无知且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贪欲却不自制、精神滑坡,导致道德上的缺陷,从而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即高危行为)的产生。建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基于特定路径与理论依据,从全新的视角和源头出发,对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建构分析。
(一)引用建构主义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简单联系,现代的教育逐渐引入了媒体、非营利组织等多部门,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多方协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更好地完成教育。
(二)动机理论视野下的模式构想
动机是指“发起并保持目标指向的行为的过程”。认知动机理论认为动机的两个来源是对于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的考虑、预测和自我树立目标作为行为评价的标准;保护动机理论(PMT)认为健康相关行为来自于个体对结果的预期和感知价值,涉及个体所认知危险的严重性、对威胁的易感性、保护行为在抵御威胁方面的有效性和个体采取保护行为的能力四个因素;人本主义动机理论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自我约束、为个人成长而努力等因素,注重内部的动机;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抑制、引导的强化策略。从动机理论的发展来看,学界正在寻找将人是机器的比喻和人是神的比喻相结合的普通动机理论,即日益强调动机的多元性。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既要注重身体健康,又要注重心理健康;既要注重普遍原则,又要关注个体性;既要注重外在诱因、环境的影响,又要注重内在原因;既要注重理性认知,又要注重情感诉求。
三、构成框架
(一)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指学习者可以通过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采用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运用“讲授+活动+咨询”参与性互动模式,采用课堂讲授、阅读、讨论、案例教学、观摩、角色扮演、咨询服务等教学方式,以现代传媒技术为传播载体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此外,学校教育要不光停留在知识层面,也要注重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关爱艾滋病患教育。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
也称情境式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求解。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综合多种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体验,移情作用、少年妈妈现身说法、男生体验孕妇装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意识到高危行为的危害,懂得自身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继而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培育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远离高危行为以求健康。
(三)中西结合,五位一体,协同教育
借鉴国外健康教育中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国开展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CSHE)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密西根课程模式,英国中学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PUSH)教育卓有成效,挪威建立全国目标,墨西哥教育部和卫生部密切配合,加拿大成立国家指导委员会,澳大利亚在全国开展新的健康教育计划,日本颁布学校保健法。加强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主体之间的多维互动,协同教育,由点到面创造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其中,政府注重要大力支持,加大宣传,起好带头作用,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性教育资源,并且各个单位主体要试图建立相关机制,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开展综合性性教育。
四、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的特色
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在借鉴国外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同时,注重主体的能动性,客体的协同性,内容的多样性,及时更新并不断完善,关注危险的性行为的共通性,关注高危行为的触发点,使当代大学生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有效干预降低高危行为的发生率,预防艾滋病,从而获得社会的、自身心理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多方收益。提倡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即强调实施主体的综合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阶段和方法的综合性。
(一)综合性的实施主体
健康教育需要建构实施主体和受众的畅通桥梁,多渠道、广范围、有深度的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模式在发挥自身动机的基础上,可以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协同教育。其中,大学生是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因作用,一切的健康行为活动都应以其为根本导向。健康教育要注意调动其内在动机,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KABP),充分发挥知、信、行的基础、动力、目标作用。就实施主体来说,首先,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健康教育需要提升大学高层教育主管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度和重视度,提升师资水平以整合教师队伍,完善教材,创新教育方法,健全教育设施。其次,政府是健康教育的主导,政府健康教育立足于宏观调控,调动教育部、卫生部、学界、新闻媒介等多方力量,树立全国目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引导教育新方向。再次,家庭是健康教育的港湾,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向孩子及时灌输相关教育知识,尤其是离异或者单亲家庭更要积极引导孩子。最后,社会是健康教育的保障,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非凡作用,开展社区教育、社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以上四方要多多配合,可以建立联动模式,统筹协调,分期监控教育成果。
(二)综合性的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明显提高,未婚同居及未婚妊娠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学生缺乏避孕意识、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或对避孕知识一知半解、避孕方法不当。健康教育需要按需而教,寓教于乐。教育内容要涉及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避免部分内容的缺失,改变当今教育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对于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性健康教育,综合性的性教育应该囊括性心理、性生理和性道德多方面,培养其自律和理性选择的能力,为其成为独立文明的公众打好基础。基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向大学生灌输科学的性知识、青春期知识、安全知识、艾滋病知识、伦理知识等。
(三)综合性的阶段和方法
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科学性、阶段性和系统性,青少年是幼稚和成熟的矛盾体,因而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运用随机通达教学、抛锚教学、中西结合的方法,做到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论文摘要:专业教员是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中重要的组织部分,随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转型的不断发展,对教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军任职教育专业教员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任职教育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员是指在教育中教授某一具体军事专业学科的教员。教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首先应是促进专业教员素质的转型,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专业教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教育观念是专业教员对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确认和坚信,它常作为一种无意或先验的假设,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专业教员的行为,对于专业教员提高施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专业教员施教能力,必须先转变专业教员的教育观念。要使专业教员进一步从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上认清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背景、意义和要求,理解任职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属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把握任职教育专业口径相对较窄,课程内容相对集中,教育培训指向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强,培训时间更短、起点更高、难度更大等特点,逐步形成贴近作战任务、贴近武器装备发展、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培训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和指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施教能力提高。因此,任职教育院校要求专业教员在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等观念的同时,应确立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新观念:
(一)树立能力本位教育观
围绕提高打赢能力,既重视向学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又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视培养其高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树立问题中心课程观
善于创造性地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打破学科界限,重组内容体系,突出问题性、研究性、案例式课程教学,努力创新战法训法。
(三)树立启发引导教学观
以学员素质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员的学历、经历、经验等教育资源优势,引导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启发内容的结构性,启发主题的问题性,启境的互动性,启发形式的多样性,让学员理解学习过程,通过学会达到会学、会用、会创造。
(四)树立实战标准质量观
衡量任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不是结业考试成绩,而是能否经得起实战考验。因此,必须着眼实战需求,服务作战部队,贴近岗位实际,提高培训质量。
二、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队人员所应具备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专业教员的军事专业素质应括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能为。主要体现在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和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三个方面。
1、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
能够对现实军事问题进行正确论证、说明和总结,对未来军事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等。教员要了解军事历史知识,掌握通用战争理论;要通晓备军兵种作战理论,包括敌我双方备军兵种体制编制、作战运用原则、主要作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指挥决策、协调控制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知识,包括敌我双方主战获器装备性能,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2、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
教员要精通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熟知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以及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
3、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
真知来自于实践,教员应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战备、训练、管理和科研王作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部队的作战、训练、管理贯穿于其中,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实战,更加贴近部队需要,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知识结构具有极强的复合性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高等(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教员要在任职教育中成功地开展教学,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专业教员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前沿知识。任职教育不是“知识传授型”教育,而是“能力培养型”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各种基础的、专业的、技能的知识转化为学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任职教育专业教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上融合
高等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从事高等学科、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为专业工作打基础,而任职教育是各级各类军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获得相应军事任职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教育目的直指岗位。专业教员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熟悉部队训练、作战等情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融合。
(二)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专业教员在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上交汇
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高度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淡学科界限,使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学员发展本位转变。以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实现军事教育的综合集成,进一步实现由单一专业型教育为主向指挥、管理型综合教育模式转变。同时,专业教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教员已经不能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不仅是某一学科的骨干,某一专业的尖子,而且更要通晓其它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
参考文献
【1】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上从上个世纪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的出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很多的行业一样,都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比较低,所以很难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理论和技术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和条件。
二、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模式
策略指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与普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比是在灵活性及兴奋性上占据着比较高的比例,而在其他类型中占据的比重则比较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后,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保证自己上升到高一个阶段,在此同时也不要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要保证充分的劳逸结合,是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进步提高。开拓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窄,统一造成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知识课程的更新换代较慢,课程种类比较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做出积极的改进措施,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互动,能够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不要将教学的重点单纯的停在理论知识的教育阶段,也要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并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根据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分析,改变目前在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改变现在的教育理念。要从整体的课程出发,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大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工作与多媒体及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的教学要注重在主要的知识点的讲解,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掌握并在实际中熟练运用。
(二)制定策略引导
制定策略引导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学引导策略。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及必备因素,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制定合适的强度训练。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导对于目前的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更形象的进行教学工作。在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不但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也要保证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做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多多的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多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