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兴趣教学

文学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学,作为小学学习的一门必修,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普遍反映语文的学习较为枯燥,形式特别单一,更看不到语文中的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文教学方式的不合理而造成的,所以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看到小学语文中的乐趣是语文教育创新的第一要务,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教学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锐意创新,力求以创新促进语文教学,以兴趣提高语文成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提出一种兴趣教学的方法,以期为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提供帮助,为语文教学的创新和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 培养人文关怀,学做良师益友

语文是一种美的艺术,是一种崇高思想的载体,在苏教版语文的许多篇目里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比如经典的古诗《回乡偶书》无不透露着人文的美,我们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教条式的灌输,告诉学生要爱国、要爱家乡。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真诚探讨课文中的人文色彩,引导学生避掉浮华,领悟课文的精髓。让学生在感悟中对老师、对课文都产生兴趣,乐意去接触,去深入语文的教学。

二、巧妙设计开篇,促进氛围和谐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学生深入课堂的基础,因此,老师在课文的学习中,有必要巧妙的设计新课文的开篇,在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和谐和快乐的氛围。他们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甚至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必须给他们创造这种自主发挥氛围,氛围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是富有弹性的,在不同课文的开端,教师先为课文的学习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是必要的,试着在氛围中让学生由看客成为主人,以一种趣味和好奇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当中,这种方法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学生在课上明显更为专注了,不再为语文的枯燥而抱怨,如此一来,成绩的提高必然水到渠成。

三、留下自主空间,引发自主学习

文学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发散性和不确定性,不像数学、科学等学科一样,每个题目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语文的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看到语文的这种多样美,才能真正去自主探索,探索文学中的多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去定义语文,不要让学生形成语文很单一,语文就是课文的这种思维定势,而是要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去自主探索。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才能对语文产生兴趣,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束缚当中,更没有学生愿意在束缚下进行学习,在开放式的文章学习完成后让学生扩写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开放美和不确定美,像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可以采用的。

四、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多是老师讲解或老师与学生讨论的,作为课堂引导者的老师对课堂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必须要让自己的语言简单易懂,并且诙谐幽默,死板的说教是引不起学生兴趣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学生反感语文的一个重要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僵化模式,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这样,才能更加完美的创造合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文章的教学中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嘲笑和评价文中人物,比如讲课外读物时,尤其是讽刺性文章比如孔乙己,比如范进等人物。学生对这种讽刺性文章一般都当笑话看待,引不起思考和讨论,而如果老师能这样引导性的给学生指出思索的方向,学生就能体会到到一些有血有肉的文学形象,而不是空洞的文字理解。这种体会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十分有益的,而小学生自制力差,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这种兴趣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从内心的体悟文章才能真正融入语文,获得语文成绩的提高。

结语:语文是语句的美,是描写的美,是开放的美,是人性的美,是快乐的美,但小学生目前对语文的认知还很肤浅,只有让学生体悟到语文的这些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从兴趣中得到提高。而现在,传统僵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不足以打动学生的,本文笔者已经介绍了兴趣教学的多种方式,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借鉴,以期小学语文能真正以创新促教学,以兴趣促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芳.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09(26).

[2]王振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3]尚立宽,赵多彩.对沉闷的语文教学说再见[J].甘肃教育.2009(13).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兴趣 能力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具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性。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较为艰巨的任务。教师不能像对初中生以及高中生那样采取严厉的教学方式对待小学生,那样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多变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死气沉沉、只是一味传授知识的课堂,可以通过游戏、表演、猜谜、讨论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给老人让座这一课时,在学生熟读了课文,领会课文大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分派小组,由组员分别出演老人、学生、乘客及司机等。通过表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表演中的对话,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技能,也可使学生树立尊老爱幼、懂礼貌、知谦让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这种表演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的勇气,有效地减轻了学生怯场所带来的紧张感。可以说这种表演的教学方式从各个方面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与单纯的书本教学相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语文中的一些开放性题目,这种小组讨论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有利于和谐进步班集体的形成;另外,这也有利于团体成员间的合作与协调,从而使学生树立团队团结的意识。这种趣味无穷的上课方法,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语文竞赛,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可以以班级或者学校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举行语文竞赛,如听写大赛、朗诵大赛、成语大赛等,以鼓动学生学习语文。通过听写大赛,可以检验学生对汉字及其读音的学习是否达到标准。对于学生这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应该予以充分重视,毕竟汉字和发音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如果基础知识都无法保证完全正确,那么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将无法顺利进行。比如,朗诵比赛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汉字读音的基础上,得到对全篇课文的朗读训练。与读汉字相比较,朗诵除了要求学生对每个汉字都能够准确发音外,还要求学生根据全文的大意和主旨来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语气或者轻快、或者悲伤,这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朗读比赛是一项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竞赛。又如,成语大赛则考验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几人为一组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看哪个小组能够接得多又快,或者可以考学生成语产生的由来等。通过成语比赛,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语文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悠久历史,体会到我国文化的深厚,让他们以祖国为傲,并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的文化传承任务的艰巨。

此外,教师也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扮演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并给予他们意见和建议,做学生思想和行动上的导师,做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这种平等的交往方式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①对于语文成绩进步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地鼓励他们;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应指点与帮助他们,为他们指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鼓励他们坚持不懈、不要放弃。教师可以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帮助语文较差的学生,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本身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有利于班级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学生班级荣誉感,促进班集体的共同进步。

三、运用电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式

近几年科技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社会中的各个方面似乎都与电子科技相联系,学校也不例外。如今学校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电子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电子阅览室及语音室等。这些设备的引入无疑为学校教学方式的创新带来了便捷的条件。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新设备进行教学,将书本上的静态图片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等形式变为动态画面,③这样势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由于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所以他们理解起来可能会困难些,这时教师可以使用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先利用传统教学讲解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中词语和句子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再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每句诗词的意思用图片体现出来,这样的图片再现方法可以让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并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因此,随着时代在进步,教师也应该按照时代的发展改造和创新教学方法,这些新兴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是教育宗旨所提倡的。④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这些不同往常的教学方法一定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大脑快速发育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时期。对于语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时纠正学生汉字发音、汉字字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改变在学生心中严肃的形象,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平日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总之,小学语文在教学方式上的改革是小学教育变革的一个良好开端,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小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追求创新理念的社会中,创新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在这种创新教学方式下培养出的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定会被社会和国家所重用的,有利于学生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②李如约.谈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功能[J].北京,1995.

第3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的过程,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因此构建小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是学习的关键,应当注重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创建和谐环境,激发学生互动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授课和学习之间能够有足够的互动和信息的交流沟通。能够让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内容的含义和意义,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哪里感到比较轻松、哪里觉得比较吃力,哪个知识点不够具体,哪部分内容需要重点讲解。

(一)教师应该放低姿态,尊重学生的发言

允许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举手打断,提出自己在听讲时候感觉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让教师重新具体的讲解,不要留在课下再花时间去找教师。学生讲不太明白的内容及时提出来,教师给予学生耐心的讲解,对学生存在的疑虑与难点进行重点引导、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听课时候最亲身的感受,教师也许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也许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大人和孩子的思维程度和思维方法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学生提出问题就为教师教课提供信息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改变教学方法,就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轻松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感受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成为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跟邻近的同学交流信息和对教师讲课内容进评价。课堂不再是严肃的,整堂课都全神贯注、注意看、仔细听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教师也可以时不时的跟学生开玩笑,活跃课堂气氛。允许学生在课堂时间喝水、允许学生自由走动,上厕所等。为学生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互动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建立互动平台,引导学生互动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将语文作为集中活动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教学方法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所以根据教育家的指导,教师应该在课堂之让小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能够学习、思考、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能够发挥想象、大胆猜测、主动学习,形成互动氛围。

(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根据学习水平等综合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5至7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位导演和编剧,而是一位参与者,引发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例如:在《翠鸟》一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讲的是“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而在第二、三、四句分别讲的是翠鸟的头部、背部和腹部的羽毛颜色。教师在这时候就可以按照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一段文字的结构层次,在一段时间之后每一组出一位代表,发表小组讨论成果和得出结果的理由。最后在各组不同意见之中找出正确答案。如果各个小组之间得出的答案区别度很大,而且都能够拿出支持各自小组讨论结果成立的理由,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的辩论和分析。但是这时候就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是继续找出支持自己结论的理由,而是找对方小组结论不成立的理由和证据。在第二轮辩论之后教师就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要一下子说出正确结果,要做的是将结果一步步引导出来,让学生领会结果得出的整个过程,并学习这个过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从模仿开始,渐渐地能够独自运用学到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小组学习能够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及全体成员智慧于一体,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感,开拓学生思维,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提升竞争力,增强团队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二)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学习的工具,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学习语文不是让学生照着课本念课文,而是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维活动。在这一点来说传统的课文教学就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转换教学方法与思维,以达到新的教学目的。

在《乌鸦喝水》一文教学中,乌鸦的整个思想活动就是整个课文内容。掌握了乌鸦思维过程就能够很好地学习这篇课文。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将乌鸦内心活动过程表达出来,重点是思维转化过程和想出用石头提升水位办法的过程。新的教学方法不在以课程教材为主,而是注重学生表达内心活动的语言能力,将语文学习从纸面上带到学生的心里和嘴上,这一转变无疑将会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时间很宝贵,不能够让学生思维过度开放,教师应该时刻抓紧学生的思维,围绕课堂讲课主题。思维过度散漫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让互动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失败,不能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改革变化的成果。同时,教师在每次授课之前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畅,欢快,气氛和谐。否则教师在课堂之上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学生的学习思维停滞,影响互动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

当今中国教育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素质教育关键时期了,避免课堂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界专家和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了。

1、 当前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点,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则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处于从属的地位。在这样教学模式下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教师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施教学活动即可,完全不必理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能力范围。上述的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与机械的标准答案严重制约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而由于班级授课制所特有的缺陷,导致了小学的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也对教师教学的实际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它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更加严重的限制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第三,传统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小学升学压力较重,致使应试教育在中国的教学思想中根深蒂固。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与创新,然而,其教学评价标准的革新却始终未见成效。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有效实现,教学评价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标准,那么,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则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2、 创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被动、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进行求知和学习。这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只有这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因材施教、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与特点的不同个体,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必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中国古代时期孔子的教学思想中便有明显的体现,时至今日,无数的实践证明它正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特有缺陷的最佳办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媒介和桥梁,正确、恰当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学科素养的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21世纪,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趋势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第三,创新评价标准,重视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作用,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发展性评价便是一个相对完善和可取的评价方式,它更加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了传统评价标准过分追求成绩与升学率的弊端。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学中,仍然有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他们甚至想当然的认为所谓的新课改就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已,而并没有将评价标准的创新与调整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上述情况的产生不仅将严重制约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与推进,还将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标准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有关领导与教师的重视。

 第四,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有助于学生迅速的理解新教材、掌握新知识,实现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创设的情境中尽情的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3、 小结

    综上所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标准与重视情境教学等均是改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与出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洪流之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并更新评价标准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金雅琴.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J].文教资料.2005(20):146—147

[2]洪志荣.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索[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5)

第5篇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新课程 转变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评价个人的兴趣和感觉进行教学,表面上教师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语文思维。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语文课程的讲授理解为标准答案的普及教育,针对考试的特点,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接受这样的应试思维,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实际上,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它和很多学科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就会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死板,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在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式教学,只是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考虑到教学内容之中,课堂教学就必然变得妙趣横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微笑教学可以让教师赢的学生的认同,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教师只有用鼓励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将以往命令式的话语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3.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4.改革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久,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而新颖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将很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在封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图片说明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容上减少了知识含量,在知识难度上也有所降低,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背诵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小学语文课堂贯彻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第6篇

关键词:山区语文 探讨式教育 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也提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也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综合山区的实际情况后,又由于种种原因,语文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大多只能停留在最为传统的层面上,不能根据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的整体素质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针对此类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观点;

一、从根本入手,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1.教师心理特征

和城市相比山区硬件设施较差软件设备相对缺乏,再加上师资力量匮乏等种种原因,导致在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也长期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同时也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从而造成了学生学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在整体教学过程生均都表现出机械化记忆相对优势而实际能力上却无法运用的缺陷,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良的心理现象存在,而教学老师的年龄相对偏大,很多学生无法与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无法对任教老师表达久而久之之在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积压成石。

而对于山区教师而言,因为本就年龄成偏大在以往从教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则成为了日后语文教学的一个固定模式,就这一问题而言就是一大教学弊端,很多时候教师过于墨守成规,觉得任何教学情况中自己都能够凭着经验去解决,不懂得去改变,而对新的教学教育方法也抱有成见,满是意见;而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软件设施跟不上成为了山区教育的重伤,年轻的教师有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但是却没有平台可以施展,就算是得以运用但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好,导致最终满腹热情也付之东流,心灰意冷,毫无激情,最坏的结果是新的师资力量又慢慢减少,从山区中慢慢退出。

2.学生心理特征

和城市生相比较山区生心理发展较为迟缓,同龄的学生,城市学生就要比山区学生发展较为成熟些。对于和城市学生相比较下来山区学生心理发展较为幼稚的这一情况特点,这对于山区的学生而言也是一大弊端,心理发展不成熟会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独立性,思辨能力较差、思维模式一成不变等诸多问题,在带入新的教学方法时会表现出不接受、排斥或者是恐惧的心理,对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还会选择错误的应对方式,例如不听课、不合作、故意捣乱等现象。

二、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的必要性

在了解教师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后,就要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

1.学生缺乏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当有效补救

山区学生在习惯了老旧的教学模式后,机械性的记忆模式很难做出改变,在无法做出改变的同时还在深度恶化中。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要将那些老旧的、过时的、于时代已经脱轨的教育方式方法一并去除掉,让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远离学生。对于以往的而一些教师而言,或许只会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或是盲目的实行题海战术,学生除了做不完的作业只剩下堆得高高的试卷,最终得到的都是反效果。在面对学生失去了原动力的不良局面时作为教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的知道自己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只是单一的追求自己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要选取对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了解到课堂不再是冰冷的,书本不再是无声的。

2.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低下,教师应当反思

山区的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很少去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文艺欣赏方面却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硬性,让本来气氛活跃的课堂变成了刑场,学生坐在教室习仿佛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失去了学习的根本意义。到最后学生的卷面成绩确实很漂亮,但学生的其他方面呢?课堂上鸦雀无声遇到不会的东西不会发炎,日常中的事物不会用言语表达,同龄人之间交流有障碍。那么反思一下这样的语文课堂有实际存在的作用吗?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山区教师应当反思,反思我们教学的本意是什么,反思我们为何站在讲台上,教育学生的初衷是什么,只有反思透彻了才能从以往教学的弊端中走出来,才能将一切带入正轨,让学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课外的学习质量

山区和城市本就相差较多,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跟不上,两者相差距离较大的实际情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加应当注重山区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质量,只有对学生课内课外双重把关才能真正的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在日后得以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知识后,还可以通过课外书籍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教育生活。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语文课外活动和一般的课堂活动的意义完全不同,教师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到书本没有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原本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而有相对书本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课外活动又较为实际得多,很多学习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更加真实,让学生能很轻松的接受和吸收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去弥补课堂内硬性教育的不足,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从中将书本和实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提高山区生语文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山区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探索和鼓励老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点,做出一些改变变得能到最好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作为后人,应发扬光大,把其继承发扬下去。因为,古诗词里凝聚了先人宝贵的文化精髓,是我们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所以,教学生学好古诗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切实抓好。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的途径都有哪些呢?

一、重视诵读,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首要之选,而且使用广泛,行之有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有些重点的诗文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诵读,以便于学生积累、体验及培养语感。小学生的年龄小,记忆力特好,阅读、背诵古诗词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背诵不是问题,难就难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上了,教师要耐心指导,引导学生在多诵读的基础上去感悟语言,通过学生的多次诵读来战胜对古诗词理解的障碍。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规范字音,指导学生掌握标准的字音,在学生诵读的同时,去感悟古诗词的格式美、用词美、意境美,让学生沉浸于美好古诗词的享受之中。

二、注重情景,启发学生感受古诗词所拥有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诗与画彼此相通,诗中蕴含着美,画中包含着诗。依据古诗词的丰富内容去进行绘画,从绘画之中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之美。

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为一幅一幅优美的画卷,而后由图画去体味古诗词的含义,让古诗词在学生面前具有新鲜的生命,引导学生从图画中展开想象,走近古诗词的作者,与作者同感受。

第8篇

一、在大班额环境下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

传统的集体授课,教师心目中的学优生总在台前表演,而更多的学生则是观众,陪读或陪坐,有的一陪就是几年,其结果使许多孩子失去了机会,不善于讲话,不善于与人交流,一旦让他们说话,他们不是面红耳赤就是结结巴巴,因而,我觉得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非常重要。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例如,当老师讲课或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听明白了可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赏;在课堂上,要先听后说,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2.老师言传身教,使学生通过模仿学会交流与合作技能。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经常面带微笑,嘴里一边说“请你回答”,手一边做出“请”的姿势,学生回答完毕,我会自然地说“请坐下”。时间长了,学生请我解答问题时自然会说:“老师,请你帮我说说这道题。”以上做法无形中使师生之间就成了真正的朋友,学生从中学会了沟通、合作。在为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常常会写这样的话:“你如果同意老师的意见,请你把作文重写一遍。”学生重写的作文,我会给他们写上这样的话:“谢谢你接受老师的意见,这次写得很成功。”我将作文本发给他们时,总会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无比的喜悦。

3.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述说技能。述说技能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必备的一种技能,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说:“不会述说就不会与人交流,不会与人交流就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独木难成林,所以,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会引导和要求他们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做到心不慌,脸不红,争取别人爱听你讲话,并从你的讲话中汲取教益。

二、在大班额环境下实现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由于我们的教学班额大,难免存在学生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教师一味实行集体教学,势必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大面积差生的出现。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结合的教学方式,效果甚好。我在备课时首先确定好哪些内容由教师面向全班学生传授,哪些问题由学生自己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哪些学困生还需要个别辅导。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全班汇报查找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两小儿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最后,我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他们个别辅导。由于我采取了集体教学、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果很成功,学生各有所获,我和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在大班额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必须合理排座分组

在大班额条件下,座位的安排直接影响课堂纪律与教学效果。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合理化的安排。首先,小组成员必须坐得集中,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座位要安排得便于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指导、参与。第三,给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明确分工,当开展活动时,大家带着目标任务,各负其责,进行学习,做到有机放失,最后进行集中汇报。这样老师就很简单地了解到合作学习的效果。第四,座位既要按高矮安排,还要注意把守纪与不守纪的搭配,男女生的搭配,同桌学习基础差异的搭配,尽量把优势互补的学生安排成同桌。以便开展合作探究与互助学习,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利于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研究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美、鉴赏美对于人类情怀感受具有重要指引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挖掘语言魅力、感受语言内在美、感悟语境意蕴美,从而运用于生活中甚至之后行业领域中,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核心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需要后天的学习及生活中感悟而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出对美的感受力。也因此小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及语言文字中享受语言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品味

只有学生对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鉴赏品味。小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对鉴赏品味好坏的准确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心。鉴赏品味的提升离不开读。因此小学教师要营造阅读的情景意境,帮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具有对美的感知及鉴赏后,需要对美进一步的思考及创造,是美的进一步情感升华。学生要通过自身对审美的感悟来渗透到各个区域中去应用实践,提升艺术美为社会美、甚至自然美的境界。将自身对美的追求提升到大众美的渗透,将美的魅力广泛共鸣是美育的最高境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开展方式

美育教育的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要想使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美感能力提升,就需要做好平日的情感体验工作。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读、说、听、写方面重点入手,引导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认识美、挖掘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美育教育方法——读,建立美的感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通过朗读、诵读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内涵。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捕捉领悟能力、对意象文字的敏锐感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的感知程度。因此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粗读、精读、品读的阅读方法,感受课文语文的形式美、韵律美、辞藻美,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感受意境,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胸怀。语文教学中通常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初步的美观意识。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悟认知能力。

(二)美育教育方法——说,表达美的感悟

小学生阶段正是性格养成的基础阶段。由于小学生比较爱玩、活泼、好动,对事物注意力坚持度不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表达。开始时可以是童谣、儿歌形式,而后可以通过播放生动画面来调动课堂气氛。由较低的审美展示到较高审美展示过渡性开展,引导学生慢慢去表达对于所展示美的感悟想法。在共同交流挖掘美、分享对美的感悟观点、获得他人共鸣感受的同时,口语的表达训练可从侧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美育教育方法——听,提升审美品位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文章意境情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审美能力。如通过MV视频、声音的旁白、MV人物、动作表情等视觉、听觉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加深对文章文字审美的进一步领悟,帮助他们学会将抽象文字想象成形象画面情景,培养他们的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也是常用的一种美育教育方式。它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对课文的再次阅读,感受课文的辞藻美。通过听的美育开展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对品味的鉴赏水平,建立审美事物美丑的正确价值观。

(四)美育教育方法—写,创造美的升华

若要全面提升对语文教学的美育能力还需要具备将美感转化为语言表述的应用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起初可以设置一些写作难度低的主题,教师可就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简述一段文字,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主题是花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植物的具体形状、气味、颜色来展开对美的感悟,将此种感悟通过一些优美的辞藻表达,提升他人的审美情趣,使自己文章与他人情感达到共鸣。不同的口语、听读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程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学生对审美的心理历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多提供课外活动的机会、既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及领悟中更多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使学生将感悟灵活运用生活中,将美提升到深刻层次为将来升学教学文化积淀基础。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通过美育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效地结合美育教育及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读、说、听、写方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感悟能力,是小学教师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作者:沈洁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安翠霞.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析[J].教学研究,2015(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