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02: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核电企业;内部审计;企业经营管理
1当前核电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内部审计与业务工作脱节
在内部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审计与业务工作脱节主要表现在:审计部门是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单独的、独立的部门,主要负责监督。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审计工作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独立,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审查业务环节和工作,这就造成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问题。此外,审计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一般是财会、工程等专业出身的人员,虽然审计人员在财会、工程等方面经验比较丰富,但在核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规划、生产运营等方面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只能单纯的从审计和程序的角度和因素出发来开展工作,而对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比如一些核电企业的审计部门设定的内部审计方案虽然原则性足够,但在实际操作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内部审计与核电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相脱离,内部审计也就难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内部审计流程不规范
从内部审计的具体流程上来看,一些核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流程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审计流程不够精细化。一般内部审计的流程是从审计方案和计划的制订,到方案的实施和执行,以至最后的报告编写和整改行动这几个阶段和程序,在每个阶段中,又存在着很多精细化的细节和工作,比如每个阶段都需要制定详细的执行细则,确定活动的步骤、参与人员、输出与输入等,这些细节问题得不到确定,就会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彻底和不到位。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审计的文件支撑不够,从而使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缺乏充分的证据保障和支撑,对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意见不够充分和到位。
1.3内部审计缺乏实效性
内部审计要求的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审计,但在很多核电企业中,审计往往局限于“秋后算账”,更多注重事后的审计,开展审计的时间一般是在业务工作发生之后,这种事后审计使审计工作严重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实效性。事后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程序,但事后审计的滞后性使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事后审计只能通过审计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发生并给企业产生了实际性的损失,而事前和事中审计有利于发现潜在问题,从源头上进行纠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损失,降低经营风险。
1.4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实行的内部审计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审计,审计的目的也不是仅仅保证合法合规,内部审计更倾向于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不能再局限于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物资采购管理、法律、生产运营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但目前核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明显存在着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核电企业中已经采用充分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的ERP系统,这种系统针对核电企业项目规模大、涉及的供应商多、物资采购复杂等特点,通过建立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核电企业信息一体化运行。ERP系统的应用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和熟练使用电子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技术,才能通过ERP系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内部审计影响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审计工作重要性
内部审计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为企业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来增加企业价值,调整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大多数核电企业是由董事会管理下设置总经理负责制的治理结构。要强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地位,就要求企业成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总体上负责内部控制的运行和日常事务工作。一是可以设置总审计师的岗位,由总审计师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来汇报审计工作,在行政职能上受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这种治理结构一方面使审计部门与公司总经理管理层关系更加融洽,从而保证了审计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也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总经理所掌握的行政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强权威性。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可以使公司的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可以设置审计管理委员会。核电企业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管理委员会机构,通过该机构来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审计管理委员会有权独立地开展调查工作,不受任何职务人员的干扰,从而保证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2.2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流程是否规范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规范审计流程,就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和事。核电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审计工作配套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点,制定本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和工作规范,对内部审计的权利与工作职责,基本设置,机构人员配备,以及相关的工作程度等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使内部审计有规可循,通过对审计流程和质量制定具体的规范,提出明确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2.3畅通信息沟通,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
健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能确保内部审计及时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高效的筛选和核对利用,从而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可以通过内部刊物、内部办公网络、互联网等形式来进行信息沟通。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专业的办公系统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使相关环节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工作进度,获取相关信息。内部审计通过重点审计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是否有效,来及时地向管理层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此外,核电企业还应着力构建“大监督”工作体制,通过构建由审计、纪检监察、法律、安全质保、人力、财务等具有监督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促进信息共享,确保监督无死角。
2.4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所谓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是通过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下可能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风险可能发生的等级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方案和措施。核电企业应在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审计。在制度建设审计方面,内部审计应重点围绕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进行,对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审计,确保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都能紧紧围绕规章制度有序开展,查找是否存在遗漏或违规环境,同时企业应根据风险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修订。在组织结构审计方面,董事会下设总经理负责制,每个部门都应向总经理进行负责,每个员工通过各司其职和工作表现来进行考核过关。内部审计通过审计确定分工是否合理,奖惩激励制度是否有效等。在公司的财务管理审计方面,内部控制通过审计财会人员的工作确定是否合乎公司规范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相关的会计记账、报告等记录是否完整真实,是否存在遗漏等。审计部门通过综合利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从各个方面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并根据风险系数的高低制定解决方案,有效地控制了非正常事件发生的危险系数,提高了管理水平。综上所述,核电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核电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小明.浅议核电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实现增值功能[J].科技与企业,2015(18):50.
1.1国有企业具有多重价值目标,绩效结构复杂,难以综合判断绩效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国有企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多重价值目标。在多重价值目标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产品使用价值、劳动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收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生产技术、产品制造成本、产品生产时间等方面将会受到影响,波动程度较高,相应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结构将会复杂化。如此一来,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落实及绩效判断难度将会增加。
1.2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对其绩效审计有一定难度
处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国有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各项工作主要是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良好发展。可以说,承担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的国有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政府或社会牵连很大,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工作,其牵扯的范围较广,这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1.3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水平达不到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今天,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先以财务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后以财务责任为基础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在此种情况下,财务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较专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高效的完成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但事实上却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要求,促使审计人员不能够有效的审计国有企业财务,致使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2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对于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诸多难点的情况下,加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
2.1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调整
合理的国有企业布局,不仅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国有企业价值目标取向的基础,而且是审计机关客观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前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依旧保持以往的经营状态,国有企业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承担政府的经济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综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合理的调整和规划,促使其具有现代时代的特点,国家审计机关将可以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得到真实、有效的绩效审计结果,真实的反应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为国有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创造条件。
2.2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也是解决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深化难的有效措施。对于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具体措施是,根据当前国有企业绩效整体情况,确定与国有企业绩效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确定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指标。而对于绩效指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要求,从而确定规范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对国有企业绩效予以科学、合理的审计。
3结语
从上面对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得知,企业的内部审计从定性定位、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否则企业将无法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只有完善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才能使企业保持稳定健康地快速发展。
(一)构架科学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科学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关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其地位和职权应超越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以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其工作极易受企业高管的影响。因此,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隶属关系做了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董事会一致同意确定,其对组织中一个具有足够权力的负责人负责,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与董事会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从组织制度上给予内部审计人员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只有健全这种组织结构才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正常进行审计工作。
(二)改进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
内部审计是企业运行过程的“监控器”,它是围绕企业的经营和战略目标来开展工作,从单纯地“事后监督”传统方式转换到整个过程中来,利用内部审计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监控系统。内部审计的功能是帮助企业高管等决策层提供客观的数据,达到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内部审计更应把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方面,对企业的重大问题通过事前审计和可行性研究为高管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要对事中的项目预算、合同的真实性?信息的传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避免出现错误的反馈信息,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把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衔接起来,对关乎企业重大问题的事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审核,为企业高管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对于企业的产、供、销、财、物等方面要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对于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应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高管,避免事态扩大化,把企业的风险控制最小范围内。
(三)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发挥审计作用
企业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审计等审计形态都是内部审计的内容,至于把审计重点放在哪些方面、怎样具体工作这与每个企业的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内容都息息相关。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企业内部审计多侧重于以下几点:一是关注企业的内控是否存在漏洞;二是账务处理是否合理、合法;三是审查税务风险,提出税务风险提示及整改办法,必要时提出税务筹划建议;四是对企业高管任期内经济责任、绩效进行审计;五是对投资、收购、兼并等企业重大决策内容进行审计。从当前的企业审计看,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都值得商榷。因此,要不断拓宽内部审计的领域,扩大审计范围,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例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审计的工作重点由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的管理、决策、利润控制上来,在此基础上,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达到对企业重大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接,弥补审计的缺陷,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服务作用。
(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没有一支专业知识强、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是无法做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内部审计人员如果停留在过去的知识和水平上终将会被淘汰。因此,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会计和审计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充电,掌握和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掌握完整的、真实的、有效的审计信息,以适应审计领域不断拓展的需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业务,发挥内部审计的应用作用?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是对审计人员的任用和晋升等方面搭建一个合理的成长平台;其二是加大对审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并与审计人员的工资相挂钩,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三是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从事审计人员的门槛要求,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素质水平。总之,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把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成通晓多学科知识?掌握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
(五)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加强行业管理
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把企业的风险评估放在重要位置,对这些风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此外,由于当前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审计程序、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标准等存有差异,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让企业审计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不断接轨,完善区域性内部审计与国家内部审计行业管理体制相融合的机制,统一行业管理标准,由行政型的法规强制管理向社团型的行业自律管理转变,显得十分重要。
二、结语
【关键词】 管理水平; 管理审计; 博弈分析
一、管理审计的内涵及选择
(一)管理审计的内涵
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而产生的管理审计是一种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审计,是基于受托管理责任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审计类型;如果说财务审计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己任,那么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则是审查管理信息,即对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鉴证(王光远,2004)。
(二)管理审计的选择
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低迷,这既有全球经济不景气大环境的影响,更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影响。而管理水平低下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张定胜,2000),从而产生非配置型低效率现象(杨世峰,2009),而提高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则是通过对其管理效率的评价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如何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使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根据委托—理论的观点,审计是基于受托责任而产生的,目的是鉴证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周莉,2009)。传统的鉴证主要是通过对管理层提交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但由于财务报告仅是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反映,不能有效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出在何处,即不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因此,对管理层管理活动相关信息(包括管理水平、管理活动过程等)进行鉴证则成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其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委托方来说,在考虑是否需要聘请专门人员或机构对管理层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鉴证时,会将该鉴证所支出的成本与鉴证所增加的收益进行比较,即考虑成本效益。而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在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时,也会对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收益与从事经营管理所支出的成本①进行比较。此外,委托与受托双方还会就对方可能的选择进行考虑,以此来确定自己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企业管理审计需求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管理审计需求的博弈分析
(一)分析的假设
1.基本理论的假设
为了便于利用模型进行分析,特作出以下基本理论假设:
(1)企业委托经营管理的双方都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即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2)假定委托方通过亲自评价受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成本远高于聘请专业机构或审计人员实施评价所支出的成本;
(3)通过管理审计一定能够发现管理层未有效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事实,且对于同一企业管理审计的成本是一定的;
(4)假定受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其努力程度正相关,受托管理者努力工作就能够发挥出较高的管理水平,反之则会体现出较低的管理水平。
2.模型的假设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特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博弈模型作出如下假设:
假定委托方需要聘请专业机构对受托方进行管理审计,则其支出的成本为c:a为受托方不努力情况下给委托方带来的损失;f为受托方不努力而导致委托方少支付给其的报酬;b为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而获取的额外收益(具体包括将一部分精力花在别的工作上而获得的收益和增加的闲暇等);r为受托方因管理水平低下被审查发现而导致其遭受的社会形象损失②。
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博弈,可以用混合战略博弈矩阵表示,如表1所示(表1中圆括号中的数字含义:第一个数字为委托方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为受托方的收益)。
(二)纯战略纳什均衡的解
从表1的博弈矩阵可知,该博弈是没有双方均能接受的纳什均衡策略组合,即不存在一个双方均不愿意单独改变自己策略的纯策略组合。即:若受托方不努力,则对委托方来说最好的策略是选择管理审计,这样可以发现管理的低效率,以及时改进企业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但当委托方选择管理审计时,受托方最好的策略是选择努力,以发挥出较高的管理水平,这样可以避免损失;既然受托方会努力,当然委托方选择不需要管理审计合算,这样可以节约成本;而委托方不需要管理审计时,受托方不努力可以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其当然选择不努力(或者说偷懒),上述这种因果循环会永不停止,从而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委托方与受托方博弈中的纯战略纳什均衡是不存在的,接下来我们只需考察该博弈中是否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可。
(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解
笔者用p表示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0,1],其不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为1-p;受托方不努力的概率为q,q∈[0,1],其努力的概率为1-q;对于给定q,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p=1)与不需要管理审计(p=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对式(1)和式(2)求解:E(1,q)=E(0,q),得:q*=c/f。即:若受托方不努力的概率qc/f,则委托方的最优选择是需要管理审计;如果受托方不努力的概率q=c/f,则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或不需要管理审计,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同样,对于给定p,受托方选择不努力(q=1)与努力(q=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对式(3)和式(4)求解:E(q,1)=E(p,0),得:p*=b/(f+r)。即:若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b/(f+r),则受托方的最优选择是努力;若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b/(f+r),则受托方随机的选择努力或不努力,其结果没有差异。
(四)对管理审计需求的混合策略博弈行为的基本解析
1.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动机分析
在受托方不努力的概率q*=c/f的博弈中,其不努力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所支付的成本c和受托方不努力而导致委托方少支付给其的报酬f。若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所支付的成本c越高,委托方越缺乏动力聘请专业机构对受托方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管理审计,则受托方选择不努力的概率q就越大;如果委托方对受托方的报酬支付减少f越大,则受托方不努力的概率就越小,这也说明受托经营管理者是否努力是依据其报酬所受影响大小而进行的相机抉择。
2.委托方是否需要管理审计的动机分析
在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b/(f+r)的博弈中,其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取决于三个因素: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而获取的额外收益b、因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而导致委托方少支付给其的报酬f和受托方因管理水平低下被审查发现而导致其遭受的社会形象损失r。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而获取的额外收益b越大,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动因越强烈,则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越大。因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而导致委托方少支付给其的报酬f越大,受托方努力的动因越强烈,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也就越小,从而不对受托方进行管理审计的概率1-p会增大。受托方因管理水平低下被审查发现而导致其遭受的社会形象损失r越大,则受托方不努力的概率越小,委托方需要管理审计的概率p也就越小。此外,由p*=b/(f+r)和q*=c/f可知,社会形象损失r越大,特别是r远远超过b时,则p*越小,而p*越小时,c也越小,最终导致q*越小。这说明受托经营管理者越在意其社会形象,则不仅会降低管理审计的成本,也有助于降低受托方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概率,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效益。
三、管理审计需求的博弈对提高管理水平的启示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追求额外收益等原因,受托方不必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理性人角度看,任何受托管理者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都是期望能够获取更多额外的收益(将一部分精力花在别的工作上而获得的收益和增加的闲暇等)。特别是在监督不力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受托经营管理者,为追求额外收益,总会抱着侥幸的心理,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这也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委托者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保护自身利益出发,要求对受托人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由此,管理审计便成为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积极探索高效的管理审计方法,切实降低管理审计的成本,以此降低受托经营管理者不努力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概率。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鉴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委托方应当结合企业和受托经营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使受托方没有努力而被发现后其报酬所受影响远远超过其不努力而获取的额外收益,以此降低其不努力的概率。最后,在经营管理者的聘请方面,应该尽量聘请社会信誉度较高,比较重视自身社会影响的经营管理者,同时行业协会或政府监管机构也可考虑针对职业经理人建立相应的信用档案,以增加受托管理者因不努力被发现后的社会形象损失,从而降低受托管理者不努力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8.
[2] 张定胜.高级微观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78-188.
[关键词]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施工企业
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它是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着重于改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侧重于建设性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开展管理审计任重道远,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就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略谈几点想法。
一、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施工企业大多存在着重揽轻管的弊端,事后核算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管理意识不到位,极大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往往被视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一旦遇到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动,首先是被精简、整编的对象。
(二)审计氛围失调。目前,内审工作仍未走出财务审计的阴影,以查错究弊、事后监督为主,即使提些建议,也处于次要地位,且大多失去时效,欠缺实际指导意义。如此的审计方式,给人一种寻找罪犯的感觉,一方面,审计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查错究弊,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消极配合,积极防御,搞得双方关系较僵。强烈的对立氛围实不利于管理审计的开展。
(三)审计手段落后,管理审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日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经济理念形成强大冲击,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人性化电子信息平台和通讯技术日益发达,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单就会计电算化而言,已远远走在了审计工作前面。许多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对新技术的应用感到无所适从,更别说技术开发了。目前,计算机犯罪、高智商犯罪呈上升趋势,适宜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传统的审计技术,实不易发现层层设防的隐蔽问题。审计技术不解决,管理审计开展将很难收到实效。
(四)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内审部门不太受重视,且往往费力不讨好,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不愿从事此项工作。在一些施工企业,审计部门成了闲置人员暂挂的地方,成了“养老院”。二是大多内审人员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专业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相当部分内审人员根本不懂工程。如此的内审人员构成怎能适应管理审计的开展,充分发挥管理审计的效能?
二、开展管理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 管理审计 延伸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其中,管理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纠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具有服务的职能,可以说是一种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其监督的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是必由之路。
其次,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并对经营决策进行审查,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序;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的问题加以评价,深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此,内部审计不但要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纠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要针对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重点内容
1.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符合性测试,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相应调整审计方案,实施具体的实质性测试。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有效地、经常地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随时地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动态和信息,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物资采购经营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抓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点,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
2.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末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组织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还要结合某些非财务指标,如:管理控制、企业资产、劳动力资源和发展战略等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把审计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所发展的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改进的建议及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寓审计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
3.管理过程审计。它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策划阶段切入,如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生产科技发展计划、招标标底的编制过程,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等等。搜集掌握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目标和评价各种业绩的标准。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实现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两点认识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经营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政府审计工作,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促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增强政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总之,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一、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监督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例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信息的监督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地采取措施,对企业发展方案进行更改。另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信息,而且能够帮助企业防范风险。例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及时地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出企业存在的风险投资,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问题,从而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 、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而设立的、独立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之外的一个专职机构。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督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例如,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评价其行为的可靠性,并对企业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核管理,确保企业的收入不存在非法成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大特征,就是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果 ,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经济利益的目的。
(三) 、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大企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向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各方面着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者,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例如,企业审计部门,通过长时间的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掌握企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也就是说,企业审计人员最清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出现大量浪费资源的现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影响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效果。当前,我国有不少企业的领导,都忽视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例如,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不但不倡导公司员工配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而且不给内部审计部门分配资金和人员。这种状况直接加大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倘若管理者不加以重视,就会使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晰,容易出现财务问题,从而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依靠,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得到企业领导的充分重视,而且需要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当前,我国有不少企业都面临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的状况,例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各部门管理职能混乱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想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身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知识结构更新缓慢、与他人沟通困难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作用的措施
(一) 、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想在经营管理工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对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意识到审计工作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工程中的重要性;其次,企业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利,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确保每一位员工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再次,企业领导要安排人员对审计工作加以宣传,让员工对该项工作进行充分的了解,例如,企业领导者在开会时,要向企业员工介绍公司审计工作的情况,另外,也可以通过海报、宣传标语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对审计工作进行宣传。
(二)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为了使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应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当前,针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的状况,企业领导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改善。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措施,来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例如,对现有的制度要不断进行修订,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制定系统、全面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
(三) 、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形势面前,要想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执行力,就必须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学习问题。因此,企业领导者除了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之外,更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途径有很多,例如,企业领导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结语: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当前,我国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企业就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改善,促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唐新,闫立新.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3)
[2]张巧良,房亮. 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研究之国际比较[J]. 财会月刊. 2006(08)
[3]金,李若山,徐明磊.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 会计研究. 2005(02)
一、解放思想,转变审计理念
要稳妥处理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审人员要在客观、独立、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转变观念,在审计项目选择、审计计划安排、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的方式方法等要采取参与性的审计策略,与审计对象、特别是被审人员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质及潜在的影响,一起探讨改进问题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担当起企业经营管理的任务和责任。
二、提高审计部门地位,改善审计人员结构
要完成企业赋予审计的任务,保证内部审计能够较好地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并使增值性的审计建议及有效的措施得到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其需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发展增值性审计,关键还要注重提高审计的组织地位,改善审计人员结构。
三、优化审计程序,降低内部审计成本
要考虑审计投入与产出的比较,选择为企业增加价值较多的审计项目,取消低价值的审计项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保证审计的效果;合理组织、安排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选择得当,人数要合理;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抓住重点、要点、难点开展审计工作;重视审计调查与研究,充分利用审计调查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调查,使审计有的放失,事半功倍;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应用,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大量的基础性审计工作得到快速和有效解决,审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和研究深层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于审计有关的数据来源或其他要求设置在有关经营管理业务程序中,在加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同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要注意分析性程序,加大对审计结果的研究分析力度,审计现场工作完成后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四、大力发展增加企业价值的审计项目
(一)坚持以效益审计为重点的方针
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制度等的不断改革变化,内部审计不断适应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走出一条“价值审计”的道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少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围绕价值审计这个关键点,内部审计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经济效益审计上,比较成熟的是基本建设审计,每年都要为单位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另外,我们审计部门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如材料采购、修理费用等特色审计项目,这些审计项目都为单位征收节支作出了贡献,但是从整体看,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还比较单一,广度、深度还不够。在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增加企业价值为首要任务。
(二)强调风险控制,发展风险审计
企业要在市场中求生存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因此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风险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最新发展,是企业客观发展的需要,是事前审计的一项重要形式,通过审计找出组织的主要风险,积极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早在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之前,一些外部咨询公司已经捷足先登,而内部审计在这一领域的探究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内部审计在开展风险审计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一、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在企业中有超脱的地位,使开展风险审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二、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作为职能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参与经营管理;三、由于经常审计,内部审计师更了解企业的高风险区域所在,因此更容易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风险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一些企业尚未开展类似的审计,这往往是由于内部审计师对于风险审计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有的人往往谈到风险就认为是指审计风险,其实审计风险和风险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计风险最重要的是发现风险和舞弊风险,对内部审计来说都来源于企业的管理风险,因此说,开展风险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三)融入经营管理,开展管理审计
关键词:煤炭企业;工程管理
一、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当前不利形势下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功能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对企业内部门和人员进行科学分工、明确职责和权利,同时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每个环节工作都能在健全的体制中得以顺利实施。但目前,一些煤炭企业为节约成本而大肆缩减工程开支,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支出,未设立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经营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无法保证经营管理的进行。
(二)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煤炭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对煤炭行业的管理也不断深化,针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了许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但对于部分煤炭企业来说,为追求单纯的成本控制、提高效益,对于经营管理制度敷衍应付,并未切实贯彻落实到实处的现象依旧存在。这就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形式化,无法保证工程经营管理的力度。
(三)经营管理方法不科学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受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模式,科学化、专业化不强。此外,由于工程人员多为临时性民工,使得工程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对工程进行统筹管理,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阻碍工程经营管理水平向最优化提升。
二、提高煤炭企业工程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和决策体制
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架构和决策体制可以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对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合理的监督。煤炭企业的管理架构和决策体制要适应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企业的实际规模相适应,同时,要体现企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和协调运行,能够正确处理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关系。为此,煤炭企业要建立以责任制度为核心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套企业管理标准,做好企业运营管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维护等基础性工作。
(二)提高煤炭企业工程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随着煤炭业的快速发展,煤炭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工作地域大大延伸,企业管理跨度也不断加大。当企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时,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领导决策缺少依据,管理效益和风险并存。这也使得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煤炭施工企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煤炭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期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特别是大型智能煤炭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 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工程的关键之一。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煤炭工程施工企业势在必行的战略举措。
(三)提高审计在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多为事后审计,虽然可以起到查错纠弊,威慑、警示作用,同时,由于审计发现问题大部分已成事实,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也存在着隐蔽工程核实困难、审计发现难以补救、不合理的包干费用无法调整等诸多弊端。因此,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必须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延伸。通过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审计机制,可以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通过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延伸,可以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内部监管,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招投标行为,促进监理恪尽职守,完成好本职工作,提高施工单位质量、工期、造价控制意识,规范施工行为。建设项目在建期管理审计主要是围绕在建期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查施工中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施工现场管理,工程材料及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
(四)创新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方式
创新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方式,创新是提高经营管理、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物资管理应从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配送等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设计,并形成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动等各方面的经营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从事物资供应和采购,通过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合理配置流动资金,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生产计划的完成。加强物资管理,对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效益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生产型企业要实现规范的物资管理,必须有良好的物资管理流程,重点抓好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储备管理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因此,创建现代的、规范的物资管理体系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