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1篇

摘 要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原因,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日益紧张,在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应用,不利于矿业经济的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此,本文将对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问题进行重点探讨,旨在改进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矿业经济 发展形式 效益 策略

引言:目前,随着全球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矿产资源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在矿产资源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彻底打破传统的单纯开发、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尽快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增长型的转变,这样才能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促进我国矿业经济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矿业循环经济的涵义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根本需要,迫切需要提高矿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矿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彻底抛弃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在目前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策略选择上,矿业循环经济是最有效的。矿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对矿产资源的综合与有效利用,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目前现有的矿产资源及产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进行勘查、开采、加工、消费以及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实现与社会进步和全球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中的存在主要问题

(一)矿产资源总量较少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矿产资源消耗量也在持续攀升,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却非常有限,每年新勘测出现的矿产储量远远低于每年的正常消耗量,这使得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矿产资源。据统计,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性作用的矿产大约有45种,预计到2020年仅有6种会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此外,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天然气、石油、铁、铜、铝等矿产资源将严重依赖进口,缺口将超过50%以上。

(二)矿产资源回收率低,造成大量浪费

由于受制于开采技术和矿业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的回收率比较低,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据统计,我国矿产企业的综合回采率在50%以下,对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非常低,并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使我国因此遭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经济的发展质量。

(三)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

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分追求眼前利益、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加上个别地区政策的不利引导,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的滥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矿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大中型的矿难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矿工素质较低、缺乏技术创新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目前,我国矿业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矿业信息都没有公开,也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体系,无法对我国的矿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供需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与指导。

三、转变我国矿产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对策

(一)深入贯彻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

与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相比,矿业循环经济倡导矿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逐步构建出从矿产资源到产品、再到产品的再生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具有典型的高利用、低开采和低排放的特征。因此,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降低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更好的保护,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矿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矿产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呼声的越来越高,要想真正将矿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进行深入的贯彻与实施,仅仅依靠政策的制定和口头上的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对矿产企业而言,需要根据具体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企业上下矿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及时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对提高矿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增加科技投入,增加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

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这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勘测、开采等部门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增加科学技术在矿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的同时,积极推进我国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首先,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加大对伴生矿、共生矿、贫矿、尾矿的开采、开发和利用程度,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借助科学技术,有效处理好矿产开采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三废”排放等问题;再次,要鼓励矿产企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进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作用

为了尽快实现我国矿业经济由传统发展方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关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对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引导。对此,政府部门要紧靠矿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勘察评价、开采规划、资源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通过优先发放许可证、降低或减免资源税费等政策调整措施在矿产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经济关系格局,降低矿产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提高企业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收益,变企业发展方式的“被动转变”为“主动转变”,开创我国矿产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矿业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多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尽快实现矿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为我国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国矿业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绍进,王家祥,刁兴建等.淄博矿业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举措.

煤炭经济研究.2006(9):90-93.

[2]侯宇刚.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经济效益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煤炭工业.2011(10):20-21.

[3]王研.辽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辽宁经济.2008(8):14.

[4]龚西征.切实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 服务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浙江国土资源.2008(12):28-30.

第2篇

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由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SMRSC)、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SESC)和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SCDUL)构成,该复合系统表现出较强的开发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特征。

(1)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该能力是矿业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由城市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禀赋状况(SMR)和资源供应状况(SRS)所反映。矿产资源禀赋反映的是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备规模和质量条件;资源供应反映的是地区将资源转化为工业发展所需矿产品的能力和水平。

(2)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该能力是矿业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支撑。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由环境质量状况(SEQ)和环境治理状况(SEI)所反映。环境质量反映的是地区生态环境支撑城市发展的容量潜力;环境治理反映的是地区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力度,客观上体现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可能速度和水平。

(3)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它反映的是矿业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地区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消耗和依赖程度,由城市发展压力状况(SDG)和城市经济发展消耗状况(SEU)所反映。城市发展压力反映的是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地区资源与环境的需求程度;城市经济发展消耗体现的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水平。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见图1.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3个子系统的内部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各子系统之间也同样具有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复杂耦合关系。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是矿业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源系统”,解决了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长期持续发展和短期稳定运行的资源保障问题。资源禀赋状况的改善为城市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储备;资源供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城市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现实的初级矿产品,满足了城市发展对矿产品的直接需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是矿业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汇系统”,该子系统接纳和处理城市经济运行的“三废”排放,并运用自身的净化和治理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生态容量和空间。

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能够使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同时会增强对矿产资源勘查、矿产品生产、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进而能够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对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保障和支撑能力,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协调运行,强化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大系统协调运行的能力和水平。反之,矿业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地区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式利用,大规模地进行“三废”排放和环境破坏,突破地区生态环境容量阈值,就会造成地区矿产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出现恶性循环甚至崩溃。因此,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交互胁迫、相互依存的客观特征,它们共同刻画了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演化态势。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依托煤炭、铁矿石、非金属建材类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沿海矿业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唐山已形成以“铁矿及冶金辅料矿产开采加工钢铁冶炼及加工机械制造”的铁矿资源产业链,“煤炭开采和洗选煤电、炼焦、煤化工等”的煤炭资源产业链,“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陶瓷土等资源开采加工水泥、陶瓷、玻璃及石材”的建材类矿产资源产业链为主体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它们构成了该市工业经济的主体。1998—2010年期间,唐山的GDP从781.16×108元增至4469.08×108元,工业总产值从471.92×108元增至2427.40×108元,年均增长率为34.5%,其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1999—2011年《唐山统计年鉴》以及各年的“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依据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构成特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构建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统一各指标的量纲、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异,通过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下:式(1)中:x′ij为某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某指标的原始值;xi.max为指标最大值;xi.min为指标最小值。

将专家评议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准则层及指标层的各项指标权重值(见表1)。在明确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不同层次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性的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分析

1城市系统要素演变规律分析

1998—2010年唐山市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及城市发展消耗水平总体上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从1998年的0.3765上升到2010年的0.7243。其中,1998—2006年为稳定提升时期,2006年达到0.4225,2007年开始下降,2008年达到最低(0.3217),随后又快速上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0.2627上升到2010年的0.7553。其中,1998—2003年为持续提升期,2003年达到0.6211,2004年明显下降(0.4463),之后又呈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除在个别年份(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出现小幅下降外,总体上呈不断增长态势,由1998年的0.1642上升到2010年的0.6904(见图2)。

2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

协调性是矿业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是反映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协调性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唐山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主要由城市经济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与胁迫状况所反映。通过对1998—2010年唐山市三个子系统的演变轨迹进行拟合,得到城市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和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演化状态模型(A、B、C),据此计算3个子系统的演化速度(VA、VB、VC)和协调程度。

(1)1998—2010年唐山市3个子系统的演化速度表现出非同步性(见图3)。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VA)的演化速度呈持续增长趋势,从1998年的0.01137上升到2010年的0.02949;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VB)的演化速度则表现为先降后升,从1998年的0.1897下降为2005年的-0.0322,之后又快速提升,于2010年达到0.1879;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VC)的演化速度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0.1043下降到2010年的0.03476,年均下降速度为0.53%。1998—2010年唐山市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表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呈不断下降趋势。然而,由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的起点较高,因此虽然近十多年来消耗水平在不断下降,但其绝对消耗速度仍高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的增长速度。两者在2010年的演化速度基本接近,预期未来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将出现高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的良好态势。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关系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2004年之前,片面强调城市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产业快速发展,客观上造成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4年以后,城市经济发展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2)1998—2010年唐山市的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的协调性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的协调性则呈近U型的变化特征(见图4)。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的协调度由1998年的1.14提高2010年1.82,年均增长速度为5.2%;而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的协调度先由1998年的3.47下降为2004年的0.77,年均下降速度为38.6%,之后快速增长,于2010年达到9.30,年均增长速度达142.17%,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

唐山市作为传统的矿业城市,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以资源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造成其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唐山市的资源产业链不断向纵深方向延伸,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演变趋势。

结论

(1)1998—2010年唐山市的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均呈波动性增长态势,但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增幅总体上低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这说明唐山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消耗的需求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1998—2010年唐山市呈现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的演化速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2004年之前为下降)、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这说明唐山市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效果得到初步体现。

第3篇

关键词: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矿产资源

0引言

我国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实力的加强和提升息息相关,为了协调城市建设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争促进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矿产资源开发需求提升,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再加上大部分人缺乏资源保护意识,因此导致严重的浪费现象,矿产资源利用率得不到很好提升。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制约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还会为矿产企业造成利益损失。如何加强矿业发展现代化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落实。

1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

相对国外研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但却也小有成就,逐渐迈上发展正轨。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后,明确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以便为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战略信息。这不仅是支持我国经济规划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整体框架搭建的有效手段,对非持续和强弱持续经济发展态势精细划分。此外,部分专家进一步探究后得知,矿产企业的经营指标、内部结构,以及设置原则等,都与矿业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筛选方法和指标要注意同时进行,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深度分析地区性矿业经济发展,能够印证经济、人文社会和自然三个层次,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要素,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价值。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矿产开采勘测力度,尽快建立起循环型矿业发展模式,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次升华。总体看来,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配比上,而专门针对经济金融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转型工作被搁置。再加上现阶段,我国重点研究目标放在了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导致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严重落后。[1]这样一来,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难度在不断加大,矿区研究过分挤占整体战略部署发展范围,导致这一部分研究工作失去精准性。所以在实际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人与社会、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

2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

对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有很多方法,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书籍、实地考察等途径,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反馈。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学术知识支撑,以及政府制度和金融市场共同参与,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矿产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具备高度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积极自主的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应及时发现政府统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针对性进行补充纠正,从而打造一个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首先,研究人员务必亲自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熟练掌握一手资料,便于日后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探寻更先进的发展理念,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拓宽思维和视野,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综述基础。其次,为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真实可靠性,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可以为专题研究报告提供关键依据,包括数据信息,研究背景以及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等方面内容。[2]还能指导地方政府完善管理机制,避免更多隐患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价值。接下来,对研究事物进行定量分析,用真实数据对地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使矿产资源市场精准化,拓宽地方经济发展前景。此外,定量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优化管理环境,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为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加强真实性证明。最后,与定量分析不同的是定性分析法,能够更好的诠释研究对象,总结研究文献基础,制定全新的发展研究概念。[3]方便地方政府制定完善的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方案,也因此更具完整系统性和科学合理性。

3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矿产资源是附在地表或地壳上的物质,经过自然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主要包括的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如果依据矿产资源的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原料和能源两种矿产。[4]其中,原料矿产又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涵盖铁、铬、锰等黑色金属矿产,以及钢、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而石棉和云母等建筑材料,磷和硫铁矿等化工原料,白云石和心灰石等其他材料,都隶属于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中主要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常见能源。并且这些矿产资源具备以下特点:

3.1供给不足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总量可观,但是人口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实际人均占有量远远不足。如果按照矿产总量算,我国矿产资源价值可以挤进世界前三,但是如果按照人均占有量算的话,只能勉强排到52%,因此这么算下来我国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供给不足问题。

3.2产出天然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就是天然,因此铝、锌、铜等矿产都会含有一定伴生元素,单一矿产较少。[5]此外,像是稀土、钨、锡等小金属占比较大,而最常用的铝、铜、铅等大金属矿产相对稀缺,属于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对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具有很直接的影响。

3.3效用基础

矿产资源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生产建设活动中最核心的动力所在,即便是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所有生产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矿产资源而独立运作。作为基础效用,矿产资源我们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3.4分布广泛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得非常严格的地质条件,因此不同地域分布的特色矿产资源也有所差异,分布范围很广。但是各省市之间不均衡现象也很明显,像铜矿资源一般产自西北地区和赣东北地区,铅矿和锌矿资源主要产自西部和华南地区,铝矿资源通常集中在河南、山西、贵州和广西等地。稀土主要分布在江西、内蒙和四川等地,锡锑都产自云南和湖南等地。

4矿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4.1矿产资源后续储备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生产建设也在不断扩充规模,直接导致矿产资源消耗过度,后续储备量明显跟不上消耗需求。再加上新开采的矿产资源无法满足全年使用量,所以无法储备多余矿产资源,导致整个矿产资源市场出现储备不足的情况,矿业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矿产企业发展趋势下,矿产资源对实际生活贡献价值就会下降,经过调查统计分析,我国生产建设中所需的四十五种矿产,已经有十余种开始欠缺,无法充分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到2020年预估只能保证六种供应生产建设活动。[6]

4.2乱采滥挖导致地质恶化

正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生产建设活动,对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加快,再加上部分企业为了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所以开始不节制的乱采滥挖。久而久之,导致我国很多区域地质开始恶化,不仅增了塌陷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地震,还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和稳固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基本利益,甚至是威胁人类生命,要想加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

4.3矿产资源被严重浪费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回收率却很低。根据实践调查显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采选回收率远远低于50%,开发所需资金损失却超过780亿元,矿产资源被严重浪费。而且,我国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在逐渐缩水,开采率只占到三分之一,再加上矿产资源受到“三废”排放超标的影响,利用率也在不断降低。这些因既会造成矿产资源整体浪费,还会制约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背离矿业预期发展目标。

4.4矿业经济发展管理混乱

结合我国现阶段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情况,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不仅缺乏一定管理意识,而且难以及时更新完善矿产资源信息,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7]再加上矿业经济发展趋势,没有得到专业的分析预测,明确性的宏观把控,因此导致很大有效信息失去价值,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和发证现象比比皆是。此外,大部分矿产资源开采人员,文化水平都集中在中小学,技能全靠长年累月的积累摸索,严重缺乏理论知识做支撑,导致矿业经济发展管理水平受到直接限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4.5日常监管力度不到位

地方政府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的重要保障,既享有经济发展规划建议权,也有监督执法,确保矿产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旦监察部门发现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应积极发表自身意见,并向上级详细禀报。再或者矿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没有自觉配合监察部门工作,不服从相关处罚,从而增加矿产开采的安全问题风险,也要及时上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巨不接受监察部门的执法权利,致使监管工作失去有效性,缺乏强行执法的态度,不能彻底根除影响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毒瘤。此外,矿产企业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经费也严重不足,因此导致监管力量不到位,无法全面发挥监管部门的工作价值。而且,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长效机制还不能完善健全,法律约束力度和整体把控能力不足。不追求永恒利益基础,也要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矿产资源开和土地使用关系从而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6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强

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经营过程中,严重缺乏坚定不移实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才会出现盲目跟从经济效应,突出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区域环境。[8]如果政府没有加强自身环保意识,首先是无法完成政府自身的职能,导致矿业经济发展活动得不到正确指导,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将矿产资源开采至于重度污染的工业环境中,矿业经济发展无法顺利转型。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政府和人们共同强化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严格遵循其中规则,才能有效加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

4.7矿业经济发展中结构不合理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伴生矿产的合理使用率,一方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的继续恶化,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矿业经济的稳定提升。为此,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手段,会直接造成环境生态污染,甚至破坏正常的矿业经济发展结构。[9]我国工业加工方式,多以开采挖掘为主,矿业经济占比更是高达90%,原生矿物质无法进行良好的加工,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从而导致我国制造业、电力和建材业等产业链很短,矿产资源利用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轻工业和工业发展规模小,进度慢,所以产品也就相对低级,产品价值不高,无法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5.1开展矿业循环经济

顾名思义,循环经济也就是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矿业经济发展能够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高效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倡导以矿产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为核心,循环利用为指导观念,尽快落实低能减排、循环利用的矿产资源再生产模式。[10]最大程度上确保用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益更深入推进,打造生态环境建设与矿业经济发展的供应模式。争取将矿业经济活动转变为,矿产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循环再利用的模式,确保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效果。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又能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以及理论概念支持。此外,实现矿业循环经济,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局面,减少矿产资源利用的负面影响,为国民经济的提高奠定夯实基础。

5.2寻找开发新型能源

毕竟大部分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面对资源的逐渐枯竭,要想稳定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寻找开发可代替的新型能源势在必行。矿业单位和研发部门,可以借助新技术和工艺,不断加强对新能源的勘测,以及对矿物质组成的深入研究,尽可能研发出新的发展能源,为我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特别是一些风能和水能等资源,能够在大自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后再回馈给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

5.3采取合适的金融机制

利用金融机制,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加以风险保护,能够充分发挥金融机制对矿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像是并购和资产重组等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促使其协调发展。同时,能够加快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体制在运作中的进一步改革,强化矿业经济活动对市场风险变化的灵活应对能力。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相关人员做好预测,并制定完善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对实际经济运转情况的监督,确保矿业经济安全稳定的持续提高。

5.4健全执法监管体系

针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上报,然后采取对应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是健全执法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各部门之间务必加强配合。首先,创建矿产资源综合监管系统,尽快完成矿业经济机制建设,争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充分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12]其次,完善监管制度和流程,确保得到的信息和数据真实可靠,日常监管和后期督察需要联合执法,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第4篇

一、发展矿业总部经济的意义和目标

(一)重要意义。矿业总部企业是对其在一定区域内所投资的全部或部分企业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法人机构。矿业总部经济是矿业总部企业充分聚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力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专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加快矿业总部经济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我市率先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市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应抓住当前历史机遇,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以引进矿业企业总部为核心,努力构建矿业投融资平台、矿业信息交流平台和矿业权交易平台,提升我市矿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话语权和整体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矿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吸引矿业领域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本土矿业企业总部,特别是鼓励依法设立资源勘探和资源加工一体化的矿业企业总部,实现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规模效应明显增强、财税贡献明显提高的目标,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矿业总部企业的认定条件

(一)矿业总部企业按照经营模式包含加工类矿业总部企业、贸易类矿业总部企业和服务类矿业总部企业。

(二)矿业总部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市中心城区注册并办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

2.企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3.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其中在市中心城区外的不少于2个),且在市中心城区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4.年纳税额(市、区实得部分,下同)达到规定数额,其中:贸易类和服务类矿业总部企业在500万元以上,加工类矿业总部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

(三)矿业总部企业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市中心城区矿业总部企业申请表》;

2.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3.下属2个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隶属关系证明(均为复印件);

4.《市中心城区矿业总部企业税收贡献核算表》;

5.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6.其他必要的相关证明文件。

上述文件材料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上述文件材料未注明为复印件的均需提供原件。

(四)在原市矿业领导小组下设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主要负责总部经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立项运作、认定条件及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和指导等工作。

(五)矿业总部企业申请程序

1.企业申报。企业从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经信委网站下载申请表格,并按要求向市经信委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材料进行申报。

2.初步审核。市经信委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税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算,提出企业纳税核实意见;财政部门根据税务部门核实的企业纳税情况,提出是否给予财税支持的意见;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提出审查意见。

3.审定。由市矿业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审定企业名单。对审定未通过的,由市经信委向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4.公示。将审定通过的矿业总部企业名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日报》等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企业,由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查。

5.授牌。对审定企业发放矿业总部企业牌匾。

(六)矿业总部企业自领取牌匾之日起应承诺3年内不将其注册地址迁离市中心城区,不改变其在市中心城区的纳税义务。

(七)单独达到矿业总部企业标准且其上级企业注册地在市中心城区的企业,建议与上级企业一同申请。独立提出申请认定总部企业的,相关税收贡献不再重复计入在市中心城区的上级企业。

(八)矿业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1个月内将相关情况报送市经信委,市经信委汇总后报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审核确认,公告并重新换发牌匾。

三、加大对矿业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用地支持

1.保障总部企业用地。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工业项目用地用于总部企业投资新上工业项目,并按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按规定程序提供给总部企业。征地报批过程中,在必备申报材料具备、其他前置条件承诺在一定时限内补齐的前提下,先行进行总部企业用地预审。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若干总部基地,工业用地应当向园区集中。在规划企业用地的同时,规划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鼓励在总部基地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总部楼宇,为总部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用房。

3.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单独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的建设项目用地,土地供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在出让公告中列明规划设计要点及竞买资格条件;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下同)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70%。

4.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和购买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已经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未经批准不得出售或转让,不得改变用途。总部企业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不得转租,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二)财税支持

1.从2011年起设立矿业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矿业总部企业的奖励、补贴等。奖励(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初审,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审查,报市矿业领导小组审定。奖励(补助)资金由市与区按城区体制分享比例分别承担。

2.企业纳税奖励。对企业缴纳税收按市、区实得部分实行累计定率奖励办法: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40%给予奖励;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50%给予奖励;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55%给予奖励;超过2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部分,按60%给予奖励;超过3000万元的部分,按65%给予奖励。

3.个人纳税奖励。对矿业总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即董事长、常务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下同),根据其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按市、区实得部分的60%奖励给个人,同时在计算企业纳税奖励时予以扣除。

4.办公用房补助。在市中心城区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企业的补助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分3年支付;在市中心城区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年租金的30%给予3年房租补助。已享受购房、租房补助的矿业总部企业办公用房在享受补助期内不得对外租售。

5.申请纳税奖励应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纳税证明复印件(加盖税务部门公章),并附企业据此制作的在市中心城区纳税情况明细表等资料。申请购房补助应提供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及购房发票等资料。申请租房补助应提供备案登记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租赁发票等资料。企业所提交的资料需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并提供电子版,除注明提交原件外的其他材料可提供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并核验原件。

(三)金融支持

1.市政府定期召开“矿业总部企业金融服务论坛”,加强政银企资金方面的沟通、协调和联系,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支持矿业总部企业的发展。

2.在立项、融资担保等方面优先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政策性贷款。

3.引导矿业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政策服务

1.开通“绿色通道”服务。比照本市重大招商项目有关规定,对矿业总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将其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实行优先办理、专人指导等服务措施。

2.支持引进和培养企业优秀人才。加大矿业总部企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适用人才,引进人才按《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郴发〔2010〕12号)享受生活补贴、住房补贴、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本地高校为矿业总部企业培养适用人才,鼓励矿业总部企业与境内外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在重点领域引进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对矿业总部企业人员因公出境申请,人力资源、外事、公安等部门予以优先办理。

3.提供规费减免和便捷通关服务。矿业总部企业在建设期内,按规定由本市收取并支配使用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本市权限范围内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限额收取。配合做好通关协调服务工作,为矿业总部企业及其下属企业货物进出关和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便利。

4.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写字楼、停车场、高档宾馆、会议展览等商务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商务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为矿业总部企业提供良好配套服务。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加快矿业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强化与总部企业沟通机制。实施总部企业对口服务,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并掌握总部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引导自律、培训服务等方面职能,协助做好总部企业引进、培育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

(三)加强总部经济发展工作的研究和宣传。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总部企业统计分析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形成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其他事项

(一)本意见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本市其他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属于同类型的,不得重复享受。

(二)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总部企业财政补助或奖励的,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被取消矿业总部企业的,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相应终止。

(四)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发展矿业总部经济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5篇

关键词:矿业;绿色转型;动力;影响;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矿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在矿业仍旧存在一些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对矿业的生产造成制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对矿业绿色转型的概念的分析

绿色转型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的,它是一种经济型的转变。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一些学者对绿色转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绿色转型是指行业提供的某项服务所发挥出的价值能够被持续利用,并将绿色经济作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采用这种模式改善生态环境。

二、对矿业转型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些矿业正面临产能过剩,产量增速快,创新技术有待提高,出口量大,资源浪费严重等巨大压力。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矿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重点是研究出绿色矿业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于从实际出发,更好的解决问题,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绿色转型的动力

1.环境政策。环境政策与矿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成为矿业成功转型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人们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围绕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政策,但是因为污染控制和技术创新是难度较大的工作,这两个方面成为市场失灵的重要方面,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然而绿色创新则具有正向外部特征,所以,一旦缺乏了无法控制市场失灵的相关政策,那么,矿业污染就会很多,相应的绿色创新就会很少。环境政策主要是通过采用控制的手段成为矿业的生产边界,为其提供合理的r格信息,因此应当将外部性及时纳入矿业生产的相关体系之中。所以,可以说,环境政策对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有人员发现,税收对矿业实现绿色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环境管制等市场工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以让矿业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实现成功转型。税收与绿色发展紧密相关,同时税收通过改革体制,建立完善的GDP核算体系,从而对生态补贴政策作出完善,不断加大其采购力度,促进矿业绿色转型的发展进程。

2.绿色技术。矿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比较大,因此为了避免产品价格战争,要采用关键的绿色技术,尽量缩小技术差距,通过提升综合实力,超越竞争对手,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奖品牌产品做好,做强。打造产品的自主品牌是矿业成功转型的关键一步。对矿业来说,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推广技术和探讨技术等,在推广技术,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凝练出引领性的系统工程,例如环保工程,产业生态链工程,智能化改造工程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不断加强对核心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快速实现矿业的绿色转型。要实现绿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就意味着创新驱动普遍存在。在近年来,矿业已经大规模使用节能技术,煤气发电技术,干熄焦技术等,以节能减排为目的,通过对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矿业的更好发展。

(二)关于绿色转型阻力影响的分析

1.地方性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一致。一些地方性的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同时一些矿业也存在政策无法实施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矿业内部结构僵化,从而造成绿色转型施工不灵活,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最终导致绿色转型没有实质性的成效。

2.资源缺乏。在矿业内部因素中,资金和人才成为矿业实现绿色转型的主要因素。因为要实现转型是需要一定资金的,资金问题成为中小矿业成功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他们来说,转型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需要对矿业的设备进行更新,置换,不断的研发新技术,引进专业型的人才。再加上相关人员对绿色转型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如果因为资金缺乏而被迫中止,这样的话会给矿业带来不可预想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制约到矿业的持续发展。

3.矿业人员的绿色意识较为淡薄。传统的矿业最在意的是企业的利润,由于过于重视利润,从而忽略了企业实现转型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缺乏绿色意识,有害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矿业发展的病态,这显然已经违背了绿色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部分的企业存在侥幸的心理,出现跟风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矿业中高污染,浪费资源的现象愈发严重。加上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同时对绿色转型的宣传较少,就造成矿业绿色意识淡薄,从而阻碍了矿业的成功转型。

三、对绿色转型路径的相关分析

(一)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针对目前河北省承德市一些矿业存在内部资源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对目前的这种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制度来推动绿色转型的发展进程,例如不断完善绿色转型产权保护制度,对矿业的外部收益做出补偿。对地方政府的职权进行规范,将绿色转型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矿业资金的投资力度,全力支持绿色转型。

(二)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

由于传统矿业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缺乏对生产环节污染排放量的准确测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矿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所以,矿业的相关人员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确保数据测量的精确度。

四、结语

环境政策,绿色技术和企业的内部资源成为河北省承德市矿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成功实现绿色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管理人员应当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创新,促进绿色转型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廖中举,李矗黄超.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J].钢铁,2016,51(4):83-88.

[2]解u妍,周进生,宋伟,等.承德资源经济发展转型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4(8):71-74.

第6篇

关键词:地矿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 新疆地矿资源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一)新疆矿产资源特征

1、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多,资源配套齐全

新疆地区毗邻国家古地理、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区,在32个成矿带中就有16个延入新疆境内,新疆是重要的成矿带,成矿条件得天独厚。目前,新疆已经发现的矿种资源约占全国的矿产资源的85%,是全国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省区之一,仅次于四川省,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矿产种类齐全,资源量大,最重要的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锰矿、铬矿、石灰石等矿产配套齐全,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齐全配套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

由于新疆矿产资源总量大,石油总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天然气总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煤矿总量占全国的45%,新疆人均矿产拥有量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

3、 重要矿产质量好,富矿比例较高,拥有特色矿产

新疆矿产资源中的煤品种齐全,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煤居多;富铁矿比例达到25.7%,远远高于全国富铁矿比例水平;拥有全国少有的富铬矿产等等。新疆地区的特色矿产还有和田玉、皂石、蛋白士、钠硝石等等。

(二)新疆矿产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入WTO开始,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在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矿产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力、技术等不断拓宽。我国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国际市场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促进了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有力地推动作用,新疆地区第三大油田每年产值大约有30亿,新疆矿业生产总值占新疆工业生产总值的30%。目前,新疆地矿产业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 新疆地矿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市场化整体偏低

我国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市场化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比与全国其他矿业整体市场化水平还是比较低,主要表现在采矿权的市场化水平较低。新疆对矿业权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整个新疆地区的矿业权二级市场发育不良。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新疆地区有一些矿山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超标,造成严重的水土污染问题;不注重对环境破坏的治理工作;土地植被破坏严重;对应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

(三)矿产开发小型化趋势明显

新疆地区除了少数国有矿山企业外,其他矿山企业都是小型化的、家庭式的。小型矿山企业相对于国有矿山企业,在经营方式、工业技术、管理水平、应急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新疆地区矿产企业的优化整合。

(四)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荷兰病”问题

新疆地区许多矿产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在低级阶段,只是对资源的初级加工和生产,缺乏对资源的深度加工和二次加工,矿产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矿业对风险的回旋余地,因此必须有效规避经济学上警言的“荷兰病”。

(五)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低

新疆地区大多数矿山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低,对矿产资源的“家底”不清。已探明储量的部分大中型矿床,不仅勘探程度不足,而且开发研究滞后,一些重要矿产后备资源紧缺的矛盾亟待解决。矿产资源勘探所需的人才资源不足。

(六)缺乏矿产资源监管

新疆地区缺乏对矿业发展的监督体系,相关机关对矿业违法现象的执法力度不够,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现象依旧存在。基层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力量不足,没有尽到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 促进新疆地矿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矿产资源的市场化

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权划拨、出让的透明度,继续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完善鼓励矿产勘探风险投资制度。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的模式,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方联动,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探合理分工、地质找矿与矿业权市场建设相互促进,勘探与开采紧密衔接、良性循环的新型市场机制拉动地勘大投入,争取找矿大突破。提高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的门槛,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矿山开采许可证实体制度和保证金制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积极推进新疆重大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二)加强矿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要建立矿山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从资源开发的源头上把好矿山环境保护关。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对废石、尾矿等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化处理,将景观设计等复绿生态重建新技术应用到环境恢复治理之中,实现国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多方筹措资金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老矿山,采取以矿山企业自筹为主,中央、自治区财政、地方财政补助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新建矿山,采取由矿山企业自筹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方式。鼓励集体、个人直接投资于矿山生态建设和地质环境治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矿产开发的环境损害评价机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治理统一完善的费用征收机构和跨部门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门机构,建立生态补偿恢复治理资金渠道,实行资源开发保证金制度。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新疆地区矿产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矿山的整合

要强化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布局,建设集约化开发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利用“四荒”等国有未利用土地和工矿废弃地、空闲低效利用土地进行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缓解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新疆区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四)促进矿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着眼于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开发模式,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发展资源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力度,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立完善以规划控制为前提、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监管考核为保障、以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节约集约制度。

(五)提高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程度

在新疆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中,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着力推动“358”项目和“西煤东运”煤炭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注重对地质资源的二次开发,依靠先进技术与创新不断提高现有地质成果的转化程度,组织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对库存地质资源进行开发研究,用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处理资源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并节约资金和时间。积极坚持走出去战略,与国外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相结合,投资建立国外地质勘探基地,发展新疆地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知识储备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地质勘探团队,完善新疆地区地质勘探人才的培养。

(六)建立地矿经济发展监督体系

必须强化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督,切实发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扩内需、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自治区生态功能区主体规划,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有序开发、限制开发和严禁开发的区域、范围和品种,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要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及如何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相互配合进行深入研究,对如何通过矿产供应总量、布局、结构、时序,调节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促进社会事业建设等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的统一监管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严禁政出多门,无序滥占乱采。

结语:新疆地区地矿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促进新疆地区地矿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市场化,推进矿山的整合和优化,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程度,完善地矿经济发展监督体系,加强矿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促进新疆地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地矿局)

参考文献:

[1] 马海燕,熊英,贺国英. 转型升级背景下地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关联机制与路径[J]. 中国矿业,2011(10):95-98.

[2] 王腊生. 坚持走出去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地矿国际经济发展的思考.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6.

[3] 张杰. 地矿文化建设助推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6.

[4] 廖莉萍. 产学研相结合 共谋地矿发展 第七届贵州省地质矿产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贵州省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召开[J]. 贵州地质,2010(03):2.

第7篇

关键词:矿业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13-01

1 全球矿业经济发展近况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的全球化会促进矿业的全球化,但是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单独一个国家或地区无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分配,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矿业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球矿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全球矿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矿业资源加速从矿业资本输出国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另一方面,掀起了矿业企业兼并整合的浪潮。矿业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像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购并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开采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矿业环境保护,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企业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做到严格管理和执法,以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2 我国矿业经济的特点

目前我国矿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国有大矿”,国有大矿的起点比较高,但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比较慢。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国有大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负担沉重,税费负担过高,煤矿国有体制改革较为落后,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国有大矿的发展发展缓慢。

其中“二元结构”一元是“乡镇小矿”,它的起点比较低,但是近些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依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陈旧,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够,后备资源短缺,可称之为“难以为继”。“国有大矿”和“乡镇小矿”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的竞争,而乡镇小矿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反之国有大矿则有着高成本劣势,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乡镇小矿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将会导致一些国有大矿被迫关闭、破产。双方竞争会使我国矿业经济出现激烈的振荡,虽然现在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矿业经济总体表现为生产能力总体下降趋势的波动,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任其发展和自发的调节,我国要付出矿业经济振荡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高昂代价。现在的发展是以两者整合为主,目前山西等一些煤炭大省准备整合小型的煤矿,使得煤炭的发展进入正常化、规范化,同时可以进行绿色发展矿业经济。当然经过振荡之后,两个单元会走向结合,重新塑造中国矿业经济结构,再走向正常的发展之路。

3 我国矿业经济仍需宏观调控

中国矿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一种较好的联合的方式是以“国有大矿”为核心企业,以使得“国有大矿”与“乡镇小矿”的联合,以其他国有矿业企业和乡镇矿业企业为紧密程度不等的成员企业,组建以地域关联,以矿种关联为基础,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矿业企业集团。

在联合之后的矿业集团的内核心企业,这样可以使得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及松散层企业的内部,实现“在非关键工艺环节”劳动力合理充分替代资本,而发展成新的二元结构矿业经济模式。在联合后的矿业企业集团内部,可以通过集中选冶、加工,将先进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机械设备集中配置。

4 树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些专家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称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效率地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不以减少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为基础。

矿产资源的节约型、高效率开采是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确定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第8篇

【关键词】 国有地勘企业 企业发展 困境 对策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的举足轻重作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作为矿业经济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矿业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国有矿业勘查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国有地勘企业出路何在,如何应对?本文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国有地勘行业经济形势分析

1、经济全球化对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从同步衰退向交替性增长,为经济复苏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经济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投资者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投资,尤其是一些初级勘探项目将会遭遇融资瓶颈的制约。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垄断特征更加显著,受此影响,地勘行业也必然要求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地勘行业经济将越来越依靠于大的矿业公司和社会投资者。

2、国内经济建设对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国内矿产资源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开发利用难等缺陷给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面临严峻形势与诸多挑战。而且,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体制转轨尚未完成、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资源的规划统筹和市场配置缺乏制度保障、矿业权市场发展缓慢、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3、国内地勘行业经济现状及趋势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勘行业发展成本呈总体上升趋势。地勘市场主体也在发展壮大,大量的民企涉足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矿产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愈来愈显著,这些都给国有矿产勘查行业带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由于国际流动性资本蜂拥至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使得国内矿产品价格、矿业资本市场和矿业公司股票等都呈现出了一定变化,这些既是国际矿业形势的缩影,也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矿产勘查行业的影响已见端倪且日渐渗透。

二、国有地勘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国有矿产勘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勘查市场主体权益受限、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及其所掌控的公司,主导着国内勘查市场,行业垄断特征明显,其他地勘企业基本被动地接受规则,从而使市场主体资格受限,在准入机制、定价权、矿权交易中受制于人,难有大的作为。同时,受矿业管理体制影响,商业性地勘行业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数目众多,使得矿业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矿业权流通不畅。受行政审批、办证周期以及企业内部决策机制等众多因素影响,矿业权流通速度迟缓;加上矿业权市场发展不完善、信息失真、定价不合理等,使得矿业权流通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规范的现象,矿业权流通不畅成为制约矿业勘查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资金缺乏。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国有地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勘查工作、矿权收购、矿权维护资金需求量大,矿业权运作周期长、资金占用时间长;另一方面,国有地勘企业受决策机制和自身性质制约,缺乏足够的资金使用权限,造成资金相对短缺,无法自主矿业权交易时机,甚至错失良机,造成矿权收购和矿权储备无法顺利进行。第四,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地勘经济周期性强,很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断层,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两极化现象严重。从勘查行业整体上可以概括为整体人才缺乏、局部人才恶性争夺。此外,国有地勘企业薪酬待遇抵不过民营私企的“低成本运作、高薪挖人”的短期行为,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第五,技术装备落后,科研力量薄弱。国有地勘企业以成本产出和经济效益为考量指标,而不以科研成果和任务指标完成度为考量指标。因此,国有地勘企业注重开拓市场,增加经济效益,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在经营生产各环节,而在科技创新、技术装备更新等方面的人、财、物力投资就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当前勘查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依靠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设备方面,而且体现在勘查手段和方法上。

2、造成国有地勘企业发展问题的根源分析。第一,体制改革不彻底。当前矿产勘查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是经济体制转轨不彻底所造成的。矿产地质勘查经济活动中,政府和行业的管理职能并未完全分开,资源管理部门甚至政府行政部门都将很多精力放在具体的矿业经济活动(如矿业权运作和勘查项目管理)上。这些管理部门掌握着矿业权、勘查市场准入、交易规则制定等重要权力,并没有实际放权让利,矿产勘查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计划”经济,无法正常有效生产,从而极大地制约着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地勘企业发展的阻碍。第二,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发育不良、矿业权市场发展不完善。由于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资格得不到确认,无法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经济主体权益难以保障。矿业权市场发展不完善,矿业权交易存在着缺乏监管、信息失真、真假难辨、僧多粥少等现象。当前,矿业权市场不完善主要体现为矿业权市场立法不完善、矿业权管理重出让轻转让、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矿业权获取难度大以及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等方面。第三,国有地勘企业自身局限性。国有地勘企业隶属于大型国有矿业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经营主体,缺乏自,决策迟缓,很难进一步发展壮大。加之矿业权市场竞争激烈、融资困难、矿业权交易限制多、时间周期长等因素,使得矿业产业链难以为继。第四,自身发展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国有地勘企业能力建设差强人力、观念守旧、缺乏创新。地勘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与人才的有机融合。当前我们在人才使用上是依附于人的劳动力、在技术上是完全是拿来主义、在仪器设备上全部引进、经营利润上是小富即安思想、缺乏科研和创新思维等。国有地勘企业如果没有培育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极易被挤垮。

三、国有矿产地质勘查企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1、促进勘查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建立和完善矿产勘查市场体系,完成勘查经济市场化改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应将矿业权的运作和勘查项目管理分离出来交由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进行,政府主要建设好地质勘查与矿业权交易市场和融资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经济主体的权益。其次,完成国有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造,促进市场经济主体发育。通过地勘工作体制的创新,发展国家地质勘查事业,将国家统揽的地质工作转向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多数国有地勘单位将由国家事业体制转向市场规律运行管理的经济实体。再次,要确立国有地勘企业在商业性地质勘查领域中的投资主体地位。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具有技术性强、投资风险大特性,是一种战略投资,需大公司、大资本、高科技、高投入,小型和私营勘查企业不具备成为矿产勘查主体的实力,很难担当起地质勘查中的投资主体和主力军的作用。

2、培育完善开放的市场体系。首先,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提高保障能力。要继续落实中央地勘基金、全力推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打造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使各类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进入风险勘查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现找矿突破,从根本上繁荣勘查市场,增加矿产资源储备,解决社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问题。其次,规范并建立统一的矿业权交易市场,形成透明、公平的交易规则,实现矿业权、矿业资本和矿业技术服务的市场配置,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加强服务和监管,尤其是要加强矿产勘查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

3、加强国有地勘企业能力建设。首先,国有地勘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强综合研究,创新地质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注重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技术,在勘探方法上争取有较大的突破,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其次,地勘单位应该更新观念,借鉴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到人尽其才。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专家集团的科学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妥善解决人才断层的问题。再次,从地质队向管理专家团队转变。要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技术核心理念,增加矿权中的技术知识的附加值,建立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的专家队伍和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使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提高劳动生产率。

4、加强矿业权经营管理和开发。一方面要加大力度获取外部矿权,密切追踪优质矿权转让信息,备足资金、提前谋划、选定重点区域。另一方面就现有矿权要梳理分类,改变经营方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成矿条件好、有开发前景的矿权,由以往的转让向经营开发转变,由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转变,由买卖矿权到自主或联合开采转变;对于成矿条件不清、开发环境不佳的矿权争取在有效期内一次性转让;对于基础地质工作没有做足、开发前景不明的矿业权,投入资金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地勘企业应从自身的规模、经济条件出发,认真分析加强预算管理,做到事前控制风险,确定适度的发展速度,合理确定经营目标,改善项目流程中的薄弱和不合理环节,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行海外投资时,要客观评估自身经济技术实力,分析各国针对矿产资源投资的政策和管理制度,避免盲目投资。

5、拓宽资金渠道。一是吸引民间资本,成立地质勘查基金,做好基金及基金项目管理,实现股权收益;二是上市融资,通过在境内外矿业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解决矿业权的投资问题;三是开展科技攻关,争取科研立项,争取国家地勘基金。

6、调整发展战略模式。首先,坚定不移走矿产开发之路,以开发带勘查,以勘查促开发,采取不同的方式,探索矿产开发的新途径,推动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快速发展。其次,国有地勘企业要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才能抢占商机,扭转不利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稳步发展。最后,实行“收联并行、内联外扩”,兼并、重组对内收购,兼并、重组同类勘查公司和矿业企业,争取与即将“事改企”的单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外争抢有限的矿产资源,做好资源储备和开发。

四、结语

国有地勘企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地勘企业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加强自身勘查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整合国内行业力量,形成产业链,实现勘查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助推力。

【参考文献】

[1] 潘云良:现代企业管理[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 占韦:国有地勘单位在矿业权市场中的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3] 李喜凤、惠宁:中国地勘单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面向探采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矿业公司战略转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1).

第9篇

1系统设计的原则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且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1]。系统构成包括有不同层次的众多要素元,这些要素元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的耦合关系,正是这种不同性质耦合关系的总体作用,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1)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原则。它认为,世界是关系的集合体,根本不存在所谓不可分的终极单元。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整体,通过部分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考察达到对象的整体把握。铀矿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本身是一个特定的系统,整体性要表现以下特征:第一,铀矿资源本身的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铀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既具有一般矿产资源的通性,如不可再生性和储量的动态变化性、分布区域性等,又具有开采提取工艺多样性、生产过程中污染性、复杂性与特殊性等特点。铀矿开采的技术含量比一般性矿产开采的技术含量要高,因此,铀矿开采企业的生产和处理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二,循环经济理论及“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我国铀矿冶业具有矿石处理量大、“三废”产生率高、影响范围广、废物辐射潜在危害时间长、存在非放射性有害物质影响等特点。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铀矿开采必须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使经济发展及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第三,可持续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来说,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5个———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要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任一要素的缺失都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总体性要求。因此,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要素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追根溯源,逐步展开。

2)动态性。一切实际系统由于其内外部联系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处于无序与有序、平衡与非平衡的相互转化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系统都要经历一个系统的发生、系统的维生、系统的消亡的不可逆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系统存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铀矿资源从运行过程看主要包括矿石勘查、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几个环节,构成铀矿产业链的复杂大系统。这几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深入,前一个环节构成了后一个环节的前提和基础,而矿产资源的现实可供量是由其中最薄弱环节上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后一环节对前面的环节具有很强的反作用,如果后一环节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加重以前环节的工作强度[3]。随着技术的进步,铀矿资源生产循环利用以及外在环境的改善,系统将处于动态趋于稳定的发展过程。

2基于循环经济的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式转型

铀矿企业的铀资源开发主要指矿石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4],传统铀矿业的工业体系由原生矿物资源出发,形成“矿产勘查—矿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废物弃置”的单向运行模式,其过程见图1。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达到“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从而使经济发展及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其核心要求是降低原矿物的开采量,提高矿物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矿物的处置及堆存量,强调“减量、再用和循环”。基于循环经济铀矿生产体系应是“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开采—循环利用型工业—产品消费—再生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消费”的反馈式运行模式[5],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从而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把矿产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系统内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矿物质交换,从而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矿物质的综合回收率大大提高。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要求,我们应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使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循环经济的“再用”原则,达到用少的投入实现高产值的附加收入的目的,使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其过程见图2。

3基于循环经济的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体系

依据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循环经济下铀矿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区域空间范围内来看,系统结构维度反映了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规划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要素评价系统等环节和过程,见图3,而且各子系统中又包括很多更小一级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更小一级子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整个系统。

1)规划系统。铀矿资源规划系统是人们在对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矿产资源的持续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需求控制目标,科学安排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方式、范围、数量,准确预测系统内外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6]。对铀矿业本身来说,对矿产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共生矿、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对不同品级的矿石应合理规划,贫富兼采。

2)技术系统。通过系统运行每一个环节的科技进步,增加资源的有效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矿产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要大力发展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资源的优化利用技术,如采用先进采冶技术,如地表堆浸、原地爆破浸出、地浸和细菌浸铀等技术,从而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降低能耗、减少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铀矿资源的回采率[7];污染的源头治理技术,生产过程中推行空气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矿区锅炉除尘、地面扬尘治理、矿井通风设备改造等;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密闭密封处理,进行围挡,防止废石流失,覆盖隔离降低氡析出率和γ辐射水平;另外还应该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依此作为支撑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管理系统。铀矿业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生态学的规律,依据共生理论,使企业个体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成涉及产业间和整个社会经济层面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共生本质上是以共生企业各自利益为基础,依靠共生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稳定而密切的组织系统,使各个企业的利益在共同利益增进中得到提高。这种共生系统既有物质上、技术上的依存关系,又有信息上、价值链上的互换和强化。对此铀矿业管理系统涉及3个层面:核心生产层、企业共生层、社会共生层。系统中铀矿企业是核心生产层,核心生产层管理系统是面向产品制造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实现单个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对人、财、物等要素实施有效配置和科学决策。以资源产业链为支撑,进行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形成相关企业产业群,是企业共生层。企业共生层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产业的制造管理系统,必须结合集群管理、区域管理、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理念,融入企业ERP管理思想,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8]。社会共生层是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建立配套支持和绿色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表现为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力、环境容量、社会服务体系等的协调和配套,这一体系为铀矿业基于循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的自然、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4)要素评价系统。在铀矿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判断和测度系统的发展能力,是否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建立铀矿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基于突变理论的改进突变评价方法[9]。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角度去考察,现实中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受资助的课题已经重点从铀矿企业内部角度进行了研究,从资源、经济、环境和智力支持4个系统构建了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经济系统包括3个基础指标层,环境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智力支持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并且每个基础指标层又包含具体评价指标层,且大都是定量指标[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