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经济的主要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经济的主要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1篇

一、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受到的影响

新经济环境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化,所以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创造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现代企业的运营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企业不能够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变化,那么将会使企业风险增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避免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在这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但这会使企业成本增加。在新经济时代下,由于便利的网络信息掌握及时有效,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度,对各方面资源信息获取更加及时,节约了大量资源,降低了经营成本,风险也随之降低。此外,新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决策和一些生产模式都有影响,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减少了滞留等,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应得到提高,促使企业的运营管理不断完善,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1]。

二、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分析

在新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在对待财务的会计的观念上和概念上也有所提高,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适应社会经济模式发展的新观念,与世界经济体质发展符合。

(一)财务与会计在新经济时代下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企业财务和会计的特点,这两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有主体性、盈利性。在企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再生产管理会变得更加复杂,所以相应的管理成本增加,交易成本是主要限制企?I发展的因素,这一直以来就是一对矛盾体。现在大多数企业和社会经营团体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在新经济环境之下受到了挑战。在现如今,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网络经济交易的发展,这对交易是一种极大地变革改进,是一种创造,方便了交易,极大提高了商务贸易行为的效率。电子商务发展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所以成本降低,交易率提高,企业的结构和运营也在不断的变化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内部机构发生巨大的改变,管理成本等有所下降[2]。

(二)在新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在供求方面变化

传统经济是现有财务会计的基础。但是在新经济环境下,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因为网络的原因,有些经济理论不适用,传统的财务会计难以维系。在新经济时代下,具有共享的特点,这样的背景下,边际效应的成本降低,对于有些产业,能够实现收益最大程度的提高。这样的情况下,财务于会计的重点和目光应该放在新的供求关系和收益变化方面。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所以企业对人才引进和新的技术革新要予以关注,建设企业的技术团队,增加企业人员的福利制度,这样有效的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收益具有促进作用。当然,现代股票的划分管理,实行相应的制度之后,财务与会计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同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讲求技术科技的融合创新,区别于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企业的风险随时随处存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在这些方面,需要做好评估和及时处理问题[3]。

(三)新经济环境下财务主题内容的变革

在以往的经济模式下,财务受到限制,在新经济环境影响下,由于科技充当主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的的界限也不再明显,所以财务主题也发生了变化,现阶段,财务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相关利益的综合,其中包括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这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的主题。同时在财务内容方面也发生者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技是新经济时代的主体,是生产要素,企业原来的物质资本变为知识资本。第二,技术科技在当前时期的投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产业技术投入方向逐渐转向人才市场。第三,知识资产变成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2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和历史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基于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的市场表现形式。新经济时代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主要标志,创新性是其主要特点。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做到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不断优化企业市场营销的模式,改进和创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新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广泛的应用,企业要想在全新的经济模式下取得优势和发展,就要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的营销模式,创新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1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市场营销带来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环境,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发展形势。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新产品的好奇心和体验意识逐步提升,这就给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新经济时代以网络和信息化为主要标志和特征,更加注重知识和产品的创新性,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越来越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就给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带来了机遇,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网络,使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能够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另外,基于新经济时代下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市场环境,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营销策略,不断创新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经济时代下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形势。

2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2.1充分结合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营销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网络高度发达,并且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国家化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和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的特性,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和模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减少营销的环节,方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消费者的了解,从而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这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网络营销模式,更容易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手段更加便捷的了解企业产品的详细信息,还可以直接获取企业服务人员的答疑解惑,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省去了产品销售的很多中间环节,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更好的适应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2重视绿色、低碳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也要遵循绿色、环保、低碳的营销理念,建立绿色营销模式,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节能的产品,使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大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在新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现代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改革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绿色节约的观念,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技术、管理方式等,从而建立一套满足社会发展形势和消费者的需求的营销策略,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2.3加大力度创新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的创新,因此,面对新经济时代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创新营销。第一,进行营销观念的创新,树立现代化的企业营销理念,摆脱落后陈旧的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强化知识创新。第二,进行营销技术创新,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主要组成内容,现代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必须重视营销技术创新,善于利用网络和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和知识,以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第三,进行营销产品创新,这就要求企业营销工作人员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获取更加具体的消费者需求,挖掘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而制定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的市场营销策略,达到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代企业要想谋求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时代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新型的企业营销策略,加大力度进行创新,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晓东.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创新[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71-72.

[2]李萍.谈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思想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3,28:39-40.

[3]李青.谈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商业经济研究,2015,02:61-62.

[4]马杰.试论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4:28-29.

[5]魏巍.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

[6]裴文斌.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5,15:263.

[7]王锡兵.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商,2013,01:76-77.

[8]王积红,马玉昆.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新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7:20-22.

[9]吴景松.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4,09:27-28+36.

第3篇

 

(一)新经济时代主要特点

 

21世纪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知识突飞猛进地发展的时代下,极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等方面成为了新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新经济时代的代名词,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蓬勃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方式及生产形式都带来了极大影响。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环境下发展也凸显出新的特征:企业的竞争程度愈演愈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上不仅面临着国内同行企业的挑战,也同时不得不适应来自国际上企业的挑战。于是,国内市场环境日趋国际化,国际竞争也日趋国内化。第二,信息资源技术的共享也导致了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但又互相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企业生存样态。与此同时,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在与新经济时代市场接轨时不免发生矛盾与冲突,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某些方面已经与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有悖而驰,传统的西方经典市场营销模式同样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环境下出现了“水土不服”。

 

市场营销模式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悄然到来发生了最为深刻的转向,特殊的市场环境意味着传统落后的市场营销思维难以适应新的变化,中国企业欲在世界之林或国内竞争中屹立不倒,拥有自身的一席之地,做好应对这场新经济时代“无声革命”的准备,就应该开始对自己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最为关键的步骤是企业要有所创新与突破,生成企业自身特有的、符合新经济时代市场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市场营销模式。

 

(二)新经济时代环境下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

 

第一,市场营销趋势日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促使着企业必须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利用国际资源发展和壮大自己。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被逐渐消解,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全世界市场的自由流动和自由配置,产品生产全球化,人力资源分工全球化等带来的必然是企业竞争的国际化。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显然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不再囿于地域的局部限制,同时也附上了“国际产品” 的标签。企业要想获得盈利和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只有将产品营销之道的航标瞄准全球市场,将自己的生存和获利空间尽可能地最大化,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增添筹码。

 

第二,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化。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目光主要聚焦于企业短期利润的获得,即关注暂时性的销售业绩,企业领导层更多强调产品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相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形象的打造和维护并非是营销策划的重点。新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新的营销理念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向:首先,企业市场营销目标可持续化。企业希望通过对自身品牌文化的推广和营销来开拓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壮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依赖性,从而取得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其次,注重营销关系链中合作,企业与企业间强强联合,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建立起销售渠道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整合好市场中的可共享资源,平衡好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第三,市场营销的集聚化。市场营销集聚化指的是企业产品的销售目标主要定在某些特定的消费群体,企业的营销战略集中表现在这群既定的目标消费群。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有所不同,传统的市场营销注重将消费群体的需求悬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新时代市场经济营销的侧重点在于提供给顾客个性化的服务。新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群体也呈现出对自身独特需求的日趋关注。因此,企业的营销战略定位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人而异设计和生产出满足个体需求的产品。新时代的消费群体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生活态度的转变和消费承受能力的加大,使得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于产品量度的积累,而是寻求产品质的变化。产品细分化、个性化带来的巨额经济利润将会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新增长点。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营销方式转变的外部因素

 

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具体指代的是消费者在某一时间或空间下,受到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从而做出是否购买该产品的价值判断或实际的购买行为,它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企业营销方式转换的风向标。产品营销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刺激消费群体购买该产品的意愿,实际上,在营销过程中营销的手段和消费群体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持有不同价值态度取向的消费群体构成了对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企业必须对消费群体的兴趣和需求做出判断,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企业进行产品营销时若忽视了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必然会制约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识别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才能处理好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产品的可持续营销发展离不开企业与消费者达成的共同消费意识。因此,企业必须对产品价值预期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主要包括产品的价格预期定位、质量的预期定位、服务时限的预期定位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者的情感偏好从属于消费者偏好的范畴,指的是消费者个性化的态度,受教育程度、气质、性格等要素综合而成的情感,绝大程度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走向。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往往会开拓新型的客户管理模式,或者与其他同行保持战略同盟关系,关注产品营销宣传中的非营销领域的文化渗透等,借此来维系与客户的感情纽带。

 

(二)市场营销方式转变的内部因素

 

企业市场营销的实现需要制度、规章法律条约的规范与约束,企业市场营销制度和模式创新的同时也是整个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的蜕变过程。市场营销的创新引领带动着企业观念、战略、技术等不同层面的创新。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变化:比如采取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一部分优秀的营销人员或者营销管理人员有效率地开展营销创新工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企业的营销创新道路。

 

企业依托市场营销制度的创新,可以将市场营销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新型价值观、管理方法、营销战略等精神内化到企业整体文化中。另外,企业市场营销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交易的成本问题,实际上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了沟通消费者与企业内部战略发展的一座桥梁。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直观地反映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情况上,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信息,为企业整体的发展道路指明航向。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

 

(一)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第一,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理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狭隘的区域地方限制,营销目光不仅仅关注于国内市场,更关注国际市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国际市场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商品交易全球化程度大为提高,企业自身也意识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性。特别是许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推动,我国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和国际上的跨国公司挑战。相较之下,跨国公司的视野和市场营销战略具有我国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有鉴于此,我国企业要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转变落后的市场营销观念,主动积极参与全球化,借鉴和学习跨国公司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道路。

 

第二,新经济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维系好客户关系,建立好与客户长期沟通的公共关系。从注重规模性的营销管理理念过渡到个性特色化管理,关注和重视客户的实际需求。企业要想达到既定目标的盈利状态就必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改变单一不变的产品生产线,从过去的“一对多”走向“一对一”个性化营销模式。

 

第三,中国企业必须由刚性的市场营销管理过渡到柔性营销管理方式。过去的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对待企业营销人员往往是采取硬性任务式的方式,极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新经济时代同时也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营销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大多数人员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人才比重逐渐增大,这就需要企业转变落后管理方式,创新市场营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关注产品最终的销售业绩状况,忽略了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营销手段发挥的作用。新经济市场营销方式更多的是协调好企业、产品、消费者的三者关系,致力于做到三者长远的、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第四,转变单向式的市场营销模式,采取双边互动式的营销模式。新经济时代的消费者不再像传统市场中从属于被动的地位,信息的来源也不再仅仅限制在广播广告媒体。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企业和消费者有了更为便捷和快速的交流对话通道,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根据消费者自身的实际需要生产出让自己满意的产品。

 

(二)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

 

首先,互联网时代延伸了商品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新时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的范畴不再局限在农业手工艺或服务等实体经济,还囊括了知识信息等虚拟的商品。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推销产品,同时可以通过万维网平台征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意见来改善产品本身。互联网的使用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时间、地域、容量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高时效地浏览和收集到自己需要购买的产品,在搜索过程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往往点击购买率比较高,商家企业需要利用好网络上的价格差,刺激消费者对产品标价的敏感度。利用好互联网,与顾客在线上发生交易联系,让消费者能够直面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且答疑解惑,最后完成产品订单流程,这种跨时间、跨空间的虚拟无形网络购物,无疑是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方式革命性的变化。

 

其次,面对在中国愈演愈烈的企业间营销战,大多数企业依旧宁愿“折兵损将”也不肯放弃已经日趋饱和的已有市场,而放弃去开拓消费者新的购物需求。在激烈的营销大战中能活下来的往往是实力强大的着名企业,中小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实属不易。应将视野投向新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农村市场、高新技术市场、旅游业市场等仍有广阔的空间待企业去开拓。

 

再次,企业间实行合作营销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传统市场的营销讲究的是为了占有市场就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去击垮对手,结果营销大战后造成了双方极大的经济利益损失。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家们更倾向采取合作共赢的营销方式去瓜分市场。在客观实际中,企业间互享资源,互补短缺,甚至“强强联合”去垄断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额。协同、创新、合作已经成为企业间新的营销战略决策。

 

最后,营销策略创新归根结底为人的创新。知识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人力资本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资源,而智力资本又是人力资本开发的关键。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培训资本投入往往通过高额的产品销售额来回报,人的潜能创新是营销方式创新的内在价值表现。传统经济时代强调以交易的物品为中心,忽视了人在商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新经济时代极大程度地解放了人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了人在市场营销中的创造性作用。因此,“以人为本”才最应该是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根本之举,更是企业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最为宝贵的智力宝库。

 

参考文献:

 

1.王涛.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特点[J].鲁行经院学报,2003(5)

 

2.王锡兵.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商业文化,2013(1)

 

3.肖代柏.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09(28)

 

4.刘会福.论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中国市场,2013(13)

 

5.邓思波.浅谈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J].科技信息,2008(22)

第4篇

本文所述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就全球而言,知识经济即将到来,有关专家预言,再过二三十年,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目前,知识经济最发达的是美国,即使是美国,如今主导产业依然是工业经济。

县域知识经济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本文以霞浦县为例。99年XX县人口50.4万,国内生产总值31.76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11元。

一、县域经济进入新经济大背景

县域经济不具备新经济条件,电脑与因特网没有普及,金融市场不发达也不完善,高科技人才奇缺,整个经济发展环境并未走向良性循环,尤其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乏力,经济全球化提供的良好机遇很难充分利用——因此,新经济时代离县域还有一定距离,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县域经济进入新经济的大背景之下。

(一)XX县知识经济现状

人类从农业经济跨入工业经济已有二百多年,人类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县域知识经济却刚刚开始,县域没有微软,没有英特尔,没有实达。

1、网络经济初露端倪。近年,县域出现了“初始”的网络经济。一是电子商务刚刚起步。XX县XX公司,在网上注册了“台贸网”,是我国唯一一家大型台贸网站。系统地了台贸全方位信息,包括台湾各大批发商场货物信息,我国国内对台单位介绍及劳务信息等,并将逐步实现电子商务。20__年上半年注册,计划下半年对社会开放,以三个“现代”(即现代商务、现代办公、现代生活)为目标。拓宽了电子商务空间。XX正常对台年贸易额在300万美元左右,其中劳务200万美元。实现电子商务之后,将大大增加贸易额,今年1-9月份,贸易额达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近10%。二是私人上网人数递增。目前全县上网人数达1300多户。三是网吧企业逐增。今年县域网吧达20多家,通过网吧上网每月达5万多人次。网吧年营业额达200多万元。

2、信息网站初显效益。由政府出资创办的两家信息网站为我县经济立下一定功劳。一是供销社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服务中心,将全省供销系统联成一体,设立网站,下设网点,将农贸产品信息上网交流。霞浦县99年一年间,通过信息中心接收的商务电子邮件531件,从网上采集商务信息65000多条,向各点信息5000多条,帮助推销水产品、蔬菜3万多吨,成交额达5000多万元。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说明网络信息已经在县域经济之中发生作用。二是由霞浦科委主办的《XX之窗》网站。该网站与“中华联合网”联合,免费为我县企业入网登记。将产生较大效益。

3、科学技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我们将这类经济形态称作“科技支持型”。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由来已久,近年提倡高优农业,科技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霞浦而言,濒临绝迹的大黄鱼人工养殖的成功,利用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的成功,以及农作物新优品种成功,都是知识对县域农业经济作出的贡献。知识农业经济,也是知识经济的组成部分。

①大黄鱼育苗。大黄鱼濒临绝种。八十年代末,XX水产科技人员开始研究人工育苗取得成功。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养殖推广,仅5、6年间,全县人工养殖大黄鱼达9万箱,产值达数亿元。其中育苗2亿尾,产值达2亿元以上。

②反季节瓜果。XX县州洋乡农民郑XX96年始与厦门格林农业新技术开发公司联合,种值反季节无籽西瓜取得成功,目前已达500亩。正常西瓜于夏季收获,反季节西瓜于冬季收获。每亩投入900元左右,可收获3000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3。蔬菜每亩投入在300元左右,收入800元左右,产出比为1:2.5。而水稻的产出比为1:1.5。

③脱毒甘薯基地。XX创建薯苗基地,培育脱毒甘薯品种,年产苗200多万株。供应本区各县。解决了甘薯品种退化问题。

工业企业中技术改造,也为工业的发展注入生机。

(二)加入WTO,县域经济环境全球化

加入WTO,将局域贸易扩展为全球贸易。即县域经济环境全球化。这将给县域经济带来生机,也将带来诸多问题。

1、加入WTO,县域经济直面国际市场。目前,XX县内资企业仅两家有出口权。加入WTO后,将大大改变这种状态,企业可以直面国际市场。县域经济的发展自然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之中。国此,产业结构也将进行大调整。

2、加入WTO,拓宽了县域经济市场。XX县98年养殖大黄鱼不到2万箱,今年养殖达9万多箱,“内求”急剧下降,鱼价下迭。县域经济有许多项目受市场的制约。加入WTO,将改变这种现状。

3、加入WTO,将促进信息的数字化和经济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信息的数字化和贸易的网络化。加入WTO后,县域将有更多的企业直面国际市场(不会是XX仅有两家内资企业具有出口权),快速便捷的网络信息将是人们经营的首选,电子商务也将逐步普及,这是发展所需,也是发展必然。这就给县域经济发展走向全球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将面临重大变化

随着世界新经济潮的涌来,县域经济发展将面临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支点”转变。各个时期经济发展都有相应的“支点”,这“支点”即经济发展的根本的首要的关键所在。农业经济时代,“支点”是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支点”是“能源”。新经济时代,“支点”是“知识”。目前,县域经济从依托资源转向科学技术又向信息转化。即,目前“支点”是科技,“支点”转向是“信息”。明确“支点”转变是拟定发展思路的关键。

找准了经济发展的“支点”,就有了用力之处。换句话说,县域经济呼唤科技为先导!科技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2、经济结构调整面临困难。XX99年三产比例为:42.9∶22.3∶34.8。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这种经济结构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加调整,经济无法得以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难以“优化”,因素很多,主要因素:一是农地产权问题。地产权利界定不清,产权主体多元化,原来“集体”在农村已经“缺位”。土地使用权流转滞后,影响农村的经营配置。二是“双层经营”障碍。目前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即“双层经营”。经营、决策分散,规模偏小,又难以统一调整结构的认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三是政府政策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无意识误导和行政干预。党的工作转向以经济为中心,政府工作也以经济效益为主,于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迅速发展,农村三产则相对滞后。行政干预,尤其是为稳定粮食而采取的诸多措施,使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对政策的扭曲和贯彻不力,也是使产业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经济直面国际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势 在必行。然而,又困难重重,这就是县域经济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3、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复杂化。新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复杂化。多元化不仅指经济结构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混合,也指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国营、集体、“三资”、合作、股份、私营、个体——多种企业相互交错;独资、联合,跨国、跨地,强强合作、山海协作——发展形式复杂化;兼并、重组,租凭、转让——多种手段交替使用;整体经济在不平衡条件下发展前进。

三、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大环境的改变,要求发展要有新策略、新思路、新措施。

(一)找准新旧经济的切合点

新经济并非凭空而生,它是脱胎于旧经济,旧经济是基础。在县域经济中,许多新经济成份则与旧经济相伴而生,这是县域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XX县的大黄鱼养殖,反季节西瓜为什么会得以发展?这就是因为选准了推动支点。大黄鱼濒临绝种,是科技的介入,人工养殖大黄鱼成功,使得大黄鱼迅速发展。科技是“支点”,科技是“引擎”。大黄鱼养殖项目,正是从县情和市场中找到了切合点。XX县20__年大黄鱼养殖达9万多箱,当年收获产值达4亿。(9万箱产值远不止4亿)。而与其相关的产业,产前育苗,产中饵料,产后加工、销售,总产值至少10亿以上。其发展势头仍十分迅猛。

反季节瓜果也一样,同样是科技作为“引擎”。依此类推,科技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的项目,只要有大市场,都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实质上是找准新旧经济的切合点。

(二)利用新经济“正向回馈”规律

旧经济是一种“负向回馈”经济,当水稻价格上涨时,农民种得更多,人们买得更少。新经济则不同,需求增加,会创造更高的效益和更高的报酬,导致价格下降,进而创造更高的需求。根据这个规律,县级发展网站将会带动经济发展。农产品信息网全省就一个,各县只设网点。这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县必须设立农产品信息网站各乡镇设立网点,先由政府扶持,逐步过渡到自收自支。农产品信息网的发展,将使农民避免盲目生产,将引导农产品销售步入正轨——最终成为农民生产的高级顾问。

XX县对台贸易网站,是全国唯一的台贸网。其面向三个“现代”:现代商务、现代办公、现代生活。前景看好。应作为新经济典型来发展。

(三)结构调整抓住“二性”

目前,农村经济结构难以优化,因素很多(上文已述。不管是体制问题还是政策问题),必须紧紧抓住“适应性”与“扩张性”。适应性是以变为本,通过灵活多变的措施,使经济结构适合国情、县情,使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在新经济大背景下,县域经济依然以有形经济为主,无形经济为辅,资源优势,劳力优势仍然也必须发挥大作用,这样,县域经济与都市经济仍然不同。

扩张性,以特为主。抓住特色农业,加以发展。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采取新开发和项目倾斜政策,使县域经济超常发展。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实质上也是立足优势,加以发挥。XX的大黄鱼,其他海产品有自己的特色。XX的石矿开发有近台优势,虽无其他特色,也可形成特色项目,除了近台(台湾需要大批量矿石),还有深水码头(万纯级泊位)。扩张的基础是优势。抓住一点,超常发挥,这就是扩张性的实质。

实质上,结构调整旨在协调发展。没有协调,发展失衡,不利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在经济项目超常发展时,必须考虑相关项目的和协。所谓生态经济,就是利用大自然和协发展的规律进行发展经济。因此,不管是适应性还是扩张性,都必须围绕和协发展。

(四)灵活务实的宏观调控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时代已经过去。一管就死,只因没有从实际出发,宏观控制不灵活;一放就乱,是说管理没有从实际出发,任其自然,宏观失控。

宏观调控的灵活性,指政策的灵活性。该扶的扶,该禁的禁,任其自然的放开。由于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必须采取一事一政策,一项目一政策,进行灵活调控。

宏观调控的务实性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脱离实际无法执行和泛泛而论不可操作的宏观调控效果为零。现实中,往往会因为政策的不可操作,使其无法执行;因而宏观调控成为空活。林林总总的规定都因之而束之高搁。

新经济背景下,必须逐步形成灵活务实的宏观调控手段,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人才重在培养与激励

人才缺乏,是事实。加入WTO后,这方面人才尤其缺。步入新经济,知识人才更为缺乏。问题并不在于人才缺,而在于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机制上。

XX县各类技术人员达7142人,其中农业水产技术干部达200多人。而这些人,都不在水产技术工作岗位上。这就是当前人才问题之一。人才使用不合理。

另处,缺乏的人才,并没有培养的机制。再而缺乏激励机制。因此,人才必须重在培养与激励。缺乏的人才,选送培养,谁培养谁使用;不培养又要使用的,必须付给培养金。已有的人才必须建立奖励机制,重奖有贡献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六)设立技术创新工程和科技园区

第5篇

一、关于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传统的本量利分析以成本习性分类为基础,依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变动成本法确定产品成本及分期损益,以获取相关信息;将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拓展到对利润的影响,建立了本量利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本分析、安全性分析、保利分析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等等。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产销不直接相关的后勤辅助支持作业越来越多,而我们通常将它们排除在变动成本之外,忽视了其变动性,这将对产品成本和相关损益的确定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实,通过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分析可知,产销业务量并非成本的唯一驱动因素,多数成本与产销量无关,但却是变动的,它们随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动,而且不同的作业与成本之间,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如批次、人数、检验次数等等。显然,进行本量利分析不应仅仅局限于产销量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分析,而应拓展到作业、成本动因及其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关系的分析。

二、关于经济批量模式的运用。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建立在两部分相关成本基础上: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经济采购批量)或储存成本和调整准备成本(经济生产批量)。由于这两部分成本具有此增彼减的相互关系,通过微积分求极值或通过逐次测试后知:所谓经济批量就是两部分相关成本相等时的批量。然而,在JIT环境下,如此求经济批量的方法已没有意义。首先,JIT的运作基础之一就是缩短调整准备时间,而柔性制造系统的运用,又为调整准备时间的进一步缩短创造了技术条件,传统上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调整准备时间,现在缩短为几分钟,因此,调整准备成本在新经济环境中已经变得微不足道。另一方面,JIT系统的运作,还建立在长期、稳定而良好的供应合约基础上。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供应基础,就没有JIT。因此,所谓订货成本也不再是与批次相关的成本,相关的成本数额也大大减少。如此,经济批量中的主要相关成本只有储存成本。储存成本与储存量相关,储存数量越多,储存成本越大。所以,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减少储存量,降低储存成本。这也就是所谓“零库存”的要求。现代的“经济批量”实际上应该是:仅在需要时才提供的必要数量的必要物品。

三、关于相关成本决策法的运用。相关成本决策法是管理会计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方法,它将与某项决策相关的成本和收入进行配比来作出决策,其主要特点是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略去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相对于某项决策而言,前者称作变动成本,后者称为固定成本。在成本核算上,它假设决策引起成本的发生和变动,故应核算决策相关成本,从决策过程来看,它假设:1.决策只对成本在短时间内发生影响;2.多项决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显然,相关成本决策法只考虑决策的短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假设决策互为独立是不符合现实的,尤其是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运用,企业总是面临许多决策:一些决策同时进行,

其相互影响体现在机会成本上;另一些决策则相继发生,其相互影响既表现在机会成本上,又表现为未来的潜在成本。相关成本决策法缺乏考虑这种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使用它的结果是一定时期内从各项决策取得的收益不具可加性,即整体效果小于各单项决策效果之和。为此我们应该结合作业成本会计,修正相关成本决策法。为衡量短期决策的长期影响和一项决策对其他决策(尤其是后续决策)的影响,管理人员不仅需要预计未来的机会,而且需要掌握成本的长期习性,包括那些不随单项决策而变动但随多项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的习性。通过借助作业动因分析,通过揭示各种决策方案对作业资源的需求,使管理人员了解各决策方案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并帮助管理人员防止采用那些有着短期或长期不利影响的方案。

四、关于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运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等货币时间价值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决策结论均会受初始投资、经营现金流量等现金流量值大小的直接影响。在新经济环境下,这些因素的内涵更为丰富了,这是我们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首先,初始投资中不再是取得、形成固定资产的直接投资占绝对多数,还包括了大量的软件、工程、培训等投资,由于这类成本的数额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必须将其资本化,并作为初始投资考虑,不容忽视;其次,传统的经营现金流量的预计主要考虑直接的、有形的效益,如销售收入的增加、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的减少等。但在新经济环境中,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已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无形效益,而且,由于辅助支持作业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所产生的间接效益也有不断增长之势,对此我们也不能再忽略不计。因此,在分析经营现金流量时,应尽可能预计因长期投资而引发的无形和间接效益。

第6篇

陈继勇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8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70多名,博士研究生30多名。陈继勇教授研究视野开阔, 多年来锐意进取、笔耕不辍,在美国经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内外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求是》、《世界经济》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0多篇。其研究成果先后30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研究领域。2000年以来,主持并完成主要研究课题10余项,主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国‘双赤字’与世界经济失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互利共赢对外经济开放战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溢出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影响途径与数量测度”;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重大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经验总结、前景展望及对策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项目“美国新经济及其经济周期研究”等。先后公开出版《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美国新经济与经济周期研究》等专著,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求是》、《世界经济》等经济学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获奖情况。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如2001、2003、2007、2009年先后四次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2005年两次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获商务部“扩大对外开放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征文三等奖;2009年获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新经济时代大市场新型企业企业家经济特点运作塑造平行挑战

21世纪是一个新经济时代,它催生新的企业、新的企业家和新的企业管理。2o0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重要主题,就是新企业、新领导。中国要在新的世纪向新经济时代迈进,必须全面和充分认识新经济时代的新式企业经营管理,并依据其内容、特点及要求培育和塑造新型企业家。

1.快速适应、创造和过渡式的经营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科技、产品和市场变化非常快,企业在变化无常的条件下生存,这要求企业快速适应。虽然发达的信息系统和互联网,使企业的快速适应具有技术基础,但是这对企业家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信息量很大,而且许多信息还可能充满矛盾,会使企业无所适从。这就要求企业家对信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有透彻的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但是,在高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企业要保持与众不同的经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经营方式,都会通过信息网络迅速地传递出去,迅速被模仿和被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家把适应与创造统一起来,而且要使这种统一成为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要求企业家敢于冒险投资和积极创业,又善于适当地控制和化解风险。德国贝本豪森科学和政治基金会国际政治和安全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夫·贝尔特拉姆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不能维系长久的时代。我们今天拥有的不是、也不会成为一个具有清晰的坐标和等级的“体系”,没有清楚的迹象表明之后将出现什么。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也一样,很少会有一个清晰的坐标和等级的体系,也不清楚以后会出现什么,会演变成为什么。这就需要实行过渡式的管理。所谓过渡式的管理,就是不把现成的作为确定的来管理,不维持现状,主动改变现实存在,不断开拓和创造未来。但是,企业管理必须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组织和秩序,而秩序又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和确定的。这就给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把变动与秩序统一起来,使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建立和维持秩序,在建立和维持秩序中进行变革和创造。

2.战略伙伴关系、舍伙经营和集体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关系,一方面是大大地拉近了,似乎是面对面的直接关系,可以直接对话和沟通;另一方面又大大地复杂化了,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混合关系。这种既直接又复杂的关系,要求企业既不以自己为创世主,也不以消费者或用户为上帝,而是平等相待;既充分尊重、理解和服务用户.又充分掌握主动权,发现和创造需求,以发展全新的事业。企业家以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企业发展为根本使命。这其实就是要求企业家在用户、供应商各方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关系。发达的互联网联系,不仅给供应商和用户提供了选择的巨大空间和余地,而且企业自己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但是,伙伴关系需要维系,要有稳定性。而稳定与选择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企业家必须解决这个矛盾。

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伙关系,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往往是由买卖的合作关系转变和发展成经营的合伙关系,实行合伙经营。与用户之间的合伙关系也往往包括合伙经营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企业的先销售后生产就是参与生产经营。不仅资本所有者之间是合伙经营关系,而且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问也是合伙经营关系,甚至连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也可以说是一种合伙经营关系,员工也参与经营。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即既要实行基于权力不对称的控制和监督,又要实行权力平等的合伙经营。

企业的这种复杂、不确定但又必须相对稳定的合伙经营关系,需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管理”:这里所说的集体管理不同于我国现实存在的那种名义上是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而实际上往往是个人决策和大家不负责的所谓集体管理。新经济时代所要求的集体管理,其实质是战略伙伴的集体管理,它的主要特点是超越于一般的分工协作关系,实行基于和超越专业的全局管理和协同管理。美国学者马西娅·维克斯说,21世纪的首席财务官应该是战略家、交际家、商人和金融家,还应该是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的专家:该杂志同期发表安迪·莱因哈特题为“从机房主管到显赫角色”的文章。文章说首席网络官不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制定长期的信息战略,而且还要创建并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电子商业关系网。只有这样的首席财务官和首席网络官,才真正是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才能真正有效地实行集体管理。

3.水平式、移动性和模糊化的经营管理

在旧经济时代里,企业生活在垂直的世界里;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生活在平行的世界里。这对企业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既要按照平行的组织和方式运作,又要有效地控制庞大的公司。虽然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此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是企业家自己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并要求企业家塑造相应的企业文化。同时,与水平式的企业组织相适应,企业家必须实行移动式的管理。努斯鲍姆说,未来公司的总部可能设在飞机上。即使现在,首席执行官在飞机上办公的时阃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会议越来越多在机场举行,头等舱和公务舱被当做办公室。从无形的角度看,则是交流式管理。实行交流式的管理,对企业家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家在与员工进行广泛的交流中实现管理。这要有更高的境界、技巧和艺术。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杰西卡·马修斯发表文章指出,信息革命的实质是改变各种关系,并模糊、重新设定或消除时间和空间的内部界限。例如,“此处”与“彼处”的界限,“国内”与“国外”的界限.“我们”与“他们”的界限,强大力量与软弱力量之间的界限,都已经或将开始消除,或不再明显。这需要企业进行模糊化经营管理。它对企业家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有区分和界限,没有“我们”与“他们”、“此处”与“彼此”、“国内”与“国外”的界限,就无法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这种种界限。

4.包容性大市场经营和生态化环境经营

在新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的商品,不限于有形商品,也不限于技术、专利、商标和品牌等无形资产,进入市场交易的还有信息、知识、创意、理念等要素,因而是前所未有的大市场,是我们以往难以理解的大市场。不仅如此,这样的大市场还包含着看似矛盾和冲突的内容。这就需要企业家有广阔的视野,要善于从看似矛盾和冲突的东西背后发现其统一的基础,善于发现统一的方式,要有实现这种统一的操作能力。总之,要有驾御包容性大市场经营的能力。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要求企业把经营与环境联系起来。目前,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环境工作已经与财务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活动能力并列,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尽管经济、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环境经营创造和奠定了基础,但是企业的环境经营仍然面临很多问题,这对企业家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企业家具有远见卓识,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环境风险,对企业的环境影响提出预测;其次,要求企业家根据新的经济标准,建立和实行环境会计;再次,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解决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如此,在新经济时代,还要求企业内部组织环境的生态化,以及与供应商和用户关系的生态化,要求企业家实行生态化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5.知识经济的经营管理

新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高科技知识为主导,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时代。21世纪的企业将通过创造知识赚钱。这就要求企业实行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不同于物质,物质是有形的和确定的,看得见和摸j导着,而知识是无形的和不确定的,没有明确的边界,看不见和摸不着;知识具有传播性、共享性和公益性,其使用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排斥私人占有。如果说物质经济是看得见的、明确的和私人性的经济,那么知识经济就可以说是看不见的、模糊的和公共性的经济。尼尔·格罗斯指出,知识运动正在彻底打乱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组织机构。知识经营管理根本不同于物质经营管理,既有比物质经营管理广阔和深远得多的存在空间和发展余地,又要比物质经营管理困难得多,要把各种不同的知识统一起来配置和经营,要使知识得到充分的经济利用;要管理活的、千姿百态和变化万千的知识,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求企业家具备更高的知识和能力。6.人本化、个性化和人格化经营管理

如果说旧经济时代是以物为本的经济时代,那么新经济时代就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是人本经济。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创造知识赚钱,创造性的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必须实行人本化经营管理。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根本不同于以物为本的经营管理,人有欲望和本能,人有意愿和意志,人有思想和意识,人有情感和情绪,人要求独立和自由,人也要求相互帮助和支持,等等。以物为本的经营管理,可以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人的这些内涵、特性和要求,但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就必须充分考虑、合理解决和有效满足这些要求。

人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密切相关,社会化越发展个性化就越充分。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和条件,因而在使人的社会化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就使个性化充分发展。新经济时代可以说是个性化的时代,除了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及其个性化的定制生产供给外,主要是员工的个性化。尼尔·格罗斯说,伟大的思想都来自独特的个人,这些人不倾向于协同工作。最有雄心壮志的人员——不妨把他们比作鹰——往往不愿意共同分享知识专长。但企业是一个团队,必须进行合作,要让鹰按队形飞行。这就需要企业学会个性化经营管理,这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人本化和个性化的经营管理,其实质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以物为本的管理,是把劳动者作为单纯的生产手段,或者说是把人作为物来经营和管理。人力资本管理虽然使劳动者拥有自己劳动能力资本的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但是仍然受以物为本的束缚和限制。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实行人格化经营管理。人格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同时,人格化经营管理还会使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既具体化,又简单化。

“人”的概念是既高度抽象,又非常复杂。而人格是具体的,欲求、动机、思想、情感、灵魂、知识、能力、道德和品行等都包含在人格中,但又有明确和统一的结构,因此是简单的。所以,人格化经营管理可以使复杂的人本化和个性化经营管理简单化,这符合经营管理的便利和有效原则。这方面,虽然中西方实业界已经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做得比较成功,但是大多数人还不适应和不合格,经常“颠三倒四”和“忘情负义”,更缺乏系统和完整的理论,还是处于白发性和经验性的阶段。

7.超权和全球性本地化经营管理

第8篇

中国策划业与中国企业一样,在借助世博会、亚运会等大事件作为营销的卖点之后,2011年需要寻找新的热点与智慧。在大的方面,迎合社会焦点是必要的。但是,真正要做到让中国策划行业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能够助力在中国市场中的企业提升发展的水平,以及在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能量,那么,在具体运用市场要素和体系化的市场创新方面,必须加以提升。

确切地说,策划业的本质是咨询,它不是以实物的生产为体现形式,有时甚至只是以一种感觉系统的维系为突破点来进行运作,它的体现形式是文化方面的建设和市场行为的甄选集成,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在社会上以更加优秀的姿态呈现与拓展。

市场要素与品牌生成

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以资本为驱动力的要素组合竞争,一种组合方式实现高度整合的发展,通常会助力运用它的企业实现他人难以超越的发展。这种模式可以叫做“要素极限组合”。那么,实现了一种“要素极限组合”之后,企业产出的一种产品(可能是一种服务)就会具有文化的特征,或者可以对之进行文化的建设,让它更加形象和生动地呈现在消费人群面前,这时“实质的品牌”就产生了,如果对它加以维护与运营,真正的品牌就会出现的市场中,并且具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世界500强百事公司,在跨国事务方面的表现,是“要素极限组合”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品牌战略拓展上,通过高端实体并购维持所在市场的领先地位,通过组合市场上的高端文化要素进行品牌战略的延伸。

体系化创新的安全性与前沿性

新经济的出现,主要以体系化市场创新为体现形式,它不受上述“要素极限组合”的发展模式束缚。但是,真正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操作中必须实现“安全性”,在提供的产品上必须要具有“前沿性”。这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创新,并且与社会发展趋势融合在一起。“安全性”主要针对与社会体系的对接上面,也就是说,一种市场行为必须符合它所在市场的制度环境,而“前沿性”则保证“内容的可采纳性”,以及与发展的接轨和趋势的引领。美国苹果公司在品牌战略方面的操作,在新经济的范畴中,即可体现出“安全性”与“前沿性”的并举,对Iphone4“天线门”的处理主要遵循“安全性”原则,而Ipad的全新推出与升级则是“前沿性”原则的优秀体现。

中国策划业的未来

在中国,策划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也要进行战略转型,主要是从过去注重细节营销,向注重系统战略规划方面发展,使品牌的生命力更多的体现在“系统架构”的维系,而在细节方面则跟随“战略方向”。这里的“系统架构”不是指经济实体的组织架构,而是品牌系统的要素架构,而且因此产生的战略,也不是过去那种具体目标的战略概括,而是一种品牌自身的市场生命力,以及品牌在市场中体现与互动的方式。

可能性:一同兴起的全球与中国经济格局大变化

以货币博弈与平衡为主要特点的全球经济时代,正在进行着金融危机后的全局根本性变动。在这个变局之中,将会在不久的未来涌现新的不同以往的经济发展形式,以及众多具备新兴战略发展模式的企业,这不仅对全世界是一个机遇,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加具有深远意义。当新兴的市场价值体系重新得以建立、完善之后,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将会以不同的面貌大量出现,新兴企业将会带领世界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十年,中国的企业在新的十年必然要实现新的飞跃,中国策划业在跟随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将用自身的发展助力中国发展的精彩未来。

第9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城市化;对策建议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问题日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怎样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探讨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不仅对于推进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商业银行制定在一定经济区域的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城市化相关理论研究

(一)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最本质的含义是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同时还伴随着城市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的过程。纵观世界各国近百年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一是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现代文明的现象;二是它具有将人口、信息、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社会地理系统的特征。

(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加快城市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现代生产是以工业化的形式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活则是以城市化的形式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现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在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化表现的是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城市化则表现了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结合。而使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活在全部经济社会活动中占主要比重,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工业化开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产业升级为主,工业化的结构调整对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以高新科技为特征的新的产业发展,只能在城市经济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形成,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只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因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升级的活动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市化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说,商品经济是与城市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市场体系是以城市为基础建立的,经济的国际化也是主要依托城市市场进行的。从国际范围看,历史上很多著名城市是从商品集散和交易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一些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发展,往往会形成国际化的大都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快,必将推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加快城市化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会给劳动者提供数量更多、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消费产品和服务,而且还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更大的空间,为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同时,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是全社会法律体系、道德规范、文明程度完善和提高的必要基础。总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方式、提高人口素质的客观要求。

二、金融与城市化建设

(一)城市化建设需要金融支持

通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城市化步伐必将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无论是与国际先进发达国家,还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依然不高,与较高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不相适应。目前,在同等的人均GDP水平上,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建设任重道远。

根据世界各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城市化发展表现为起步、加速和成熟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城市化率达到30%后,城市化将会得到加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刚好跨入这个阶段。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未来30~40年内,城市化率可能年均提高1~1.2个百分点,达到70%左右,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相当。据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45%左右,2020年将达到55%左右。

要实现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城市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当大的资金保障。按照联合国推荐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15%,或占GDP的3~5%。照此标准计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建设需要数千亿元资金。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仅靠目前已有较高举债水平的财政支持是难以办到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担当起融资主角的重任。

(二)城市化进程对金融工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为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机遇。城市最重要的内部功能是为居民营造必需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与不足,是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城市化建设中,要从经济全局和战略需要出发,以更大的投入,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适当超前,先行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数量众多,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国内外、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共同建设,其中银行贷款必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这也就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问。同时,由于社会多方投资者参与城市的建设,也为银行增加了更多的客户选择。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银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来了机遇。城市功能的增强,必须以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基础。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关键在产业,在产业素质的提高,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产业配置的科学合理。因此,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提高产业素质和层次,优化产业布局与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扶持、壮大优势产业。这就为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尤其是信贷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色和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调整信贷结构,重新调整和确定市场营销、客户结构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信息科技和金融创新为主要特点的新业务、新产品,同时发挥传统优势业务,形成自己的名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城市化建设为商业银行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带来了机遇。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以大中城市为主要载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我国加入WTO进程加快,外资银行将进入我国更多的大中城市,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商业银行迅速强化市场意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改进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使自己更贴近市场,增强市场灵敏度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我国加快城市化建设,客观上需要有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作保障。这种体制不仅要求融资数量大、渠道多,更要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因为只有高效的资金使用才能提高城市的建设效率和发展效率。这也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和投融资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在新的市场经济中加快城市化建设成为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主导潮流。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城市化建设的金融支持与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具体来讲,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城市现代化意味着城市的信息化、科技化和城市产业结构完善、高度分工和社会化的生产体系、发达的市场交换、完善的基础服务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规模扩大,市场交换频率加快,市场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商业银行而言,将形成信贷、企业存款、委托、项目监理、咨询服务等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城市人口、就业、社会服务、生活质量的协调发展将促进银行储蓄存款市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信用卡市场和其他个人银行业务市场的发展,从而给这些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此外,城市化的发展还将继续深化住房、医疗、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这也将进一步促进银行自身的改革并给银行委托业务、个人消费贷款、中间业务等带来新的发展商机。

(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将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压缩过剩的生产规模,淘汰落后的产品,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数量,同时大力扶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商业银行要把握城市化加快的趋势,分析预测信贷资产的行业风险和地区风险状况,积极调整信贷投入和客户的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积极支持有城市个性的、充满活力的优势行业和企业,对生产能力、工艺、产品落后,重复建设项目和污染城市环境、浪费资源严重的项目,实行限制贷款或禁止贷款,同时加强清收已发放的贷款本息。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合理安排新增信贷资金投入和清收、盘活工作。

(三)重点做好融资工作

城市化建设需要数千亿元资金,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仅靠财政支持难以办到,商业银行必须担当起融资重任。

正确发挥各种传统信贷融资方式的作用。信贷融资是商业银行的主渠道。商业银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目的就是为了以信贷方式高效地发放贷款,从存贷利差中获取收益。尤其是在未来比较长的时期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无法担当起利润来源的主渠道时,搞好传统信贷融资工作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在支持城市化建设中,仍需一如既往地搞好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

逐步提高新型信贷品种的融资比例。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消费市场的日益兴旺,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后,开发了很多新型的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信贷品种,比如出口信贷、境外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对外劳务承包贷款、票据贴现、保理业务等公司信贷业务,以及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大宗消费品购买贷款等个人消费领域的信贷业务。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新型信贷融资方式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大力提高这些新型融资品种在信贷总量中的比重非常必要。

利用BOT、BOO、BTO、TOB等项目融资方式,扩大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BOT为英文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的缩写,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限内通过特许协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项目投资人,当特许期届满后,投资人将该基础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方式。BOT方式主要用于发展收费公路、铁路、发电厂、废水处理设施和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由于这种方式为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渠道,所以BOT投融资方式已被许多国家付诸实践。

开拓新的融资方式。目前可以考虑两种:一是开办土地储备贷款。土地储备中心是代表政府行使土地运营职能的机构,是土地变现和获取流动性的重要渠道,是政府信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储备中心有足够的现金流,为城建项目贷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还款来源。商业银行应把土地储备中心作为贷款对象予以贷款支持,一次借款、分次使用,用于土地滚动开发。二是开办集合资金委托贷款。集合资金委托贷款是指由能自由支配资金的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作为委托人,将其资金委托相应商业银行定向发放给约定的项目借款人,或由商业银行定向发行一定规模的融资债券,集合发放给指定的借款人,借款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商业银行按约定利息将本息划归委托人,并收取委托人手续费的一种新型信贷融资方式。这种委托贷款方式,不仅有利于密切银企关系,挖掘客户资源,带动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发展,而且信贷风险相对较小。

当好中介,提升中间业务的效能。继续做好财政、银行委托贷款业务,搞好外引内联工作,为公司和项目提供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以赢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客户,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效益。

(四)把握城市化带来的金融需求变化趋势,提高综合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与水平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质量随之提高。居民在金融需求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

一是金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城市现代化、信息化、高技术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体现在对银行服务的高质量要求上,居民对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资金融通层次上,而是同时注重投资组合、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要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强与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网络结算与服务、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结算、资产管理、

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代收保险费、代支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等业务领域,增加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居民的金融需求呈个性化趋势。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大批量、统一生产和标准化服务、产品和服务雷同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向崇尚个性化消费的生产和服务的个性化模式转变。要适应金融需求个性化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跟进市场,掌握客户需求,实施和完善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客户经理制,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金融、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种业务的综合金融理财师,不断进行业务重组、内部结构重组、银行与市场关系重组、银行与同业关系重组,建立个性化的服务营销和产品创新机制,向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五)把握城市新经济发展趋势,提高银行电子化、网络化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