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02: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哲学和政治的关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
作者单位:132001吉林市医学会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症侯群。这种聚集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也是Ⅱ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1]。由于MS、有多个危险因素参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为异质性的特点。因此,代谢综合征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以成为社会的严重负担。随着人们日益生活水平的提高,MS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所以必须重视其预防和治疗。对MS各个疾病进行分组治疗,以全面降低他们对心血管和糖尿病的危险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住院患者,其中女27例,男53例,年龄(58.91~71.73)岁。高血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标准。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照组为正常来院体检50例分别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46~70.78)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本组80例患者住院后,次日均测量,血压,空腹分别采集血糖,血脂,糖耐量。空腹血浆胰岛素及餐后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血糖,TG,TC,LDLC,FNS及糖耐量尿微量白蛋白,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高血压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分,主要依据是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2]。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主要影响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效应。胰岛素的其他生物学效应仍然保留。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使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从而血压升高。在一定意义上胰岛素抵抗所致交感活性亢进使机体产热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3.2 中心性肥胖使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超重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导致MS的因素之一,是脂肪组织功能障碍的重要临床表现。腹部脂肪的聚集可能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腹部脂肪的聚集量与冠心病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首要症状。
3.3 脂代谢紊乱是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
由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病是该病的主要病因,胰岛素抵抗的表现形式是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通过影响机体脂代谢而引起血脂异常[3]。高胰岛素血症时血浆脂肪酸增加,大量自由脂肪酸进入血液,过剩的葡萄糖和脂肪酸进入肝脏使其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是富含TG的脂蛋白。它的升高代表内源性TG增加,而TG的增加可直接影响HDL的代谢,这种组成的改变导致HDL血循环中的清除率升高、浓度下降。在高TG的患者血液中存在小而密的LDL更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特质。而LDL水平的升高预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升高。
3.4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糖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附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普通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由于胰岛素对其靶组织的生理效应降低,胰岛素介导下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或储存的效力减弱,同时对干葡萄糖的输出的抑制作用减弱,为克服这些缺陷,胰岛B细胞代偿时分泌更多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糖代谢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仍然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基础水平。最终导致高血糖[4]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脂肪合成减少,脂蛋白酯酶活性低下,血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浓度升高。本实验可以看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患者,均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通过长期使用可以达到治疗所有MS的组分的目的,因此目前只能采取分别治疗各个组分的方法,针对改善IR为基础的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视具体情况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肥胖者在运动及饮食不能有效减轻体重时适当采用减重药物,对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应用药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MS中的成份,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总之,无论是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药物调整或是两者结合,都是有效改善代谢致心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状况进行个体化干预将是可行的。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隋再英.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5814.
[2] 李光伟.代谢综合征一百年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25.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22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毒素清除情况、尿毒症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毒素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到36.1%[1]。瘙痒使患者难忍,烦躁不安,转辗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2例具有严重皮肤瘙痒的患者在给予加强透析或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常规血透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2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35~78岁, 平均49.37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 IgA肾病3,糖尿病肾病5例, 高血压肾病3例, 高尿酸性肾病2例, 多囊肾1例,肾盂肾炎1例, 均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每周三次。皮肤瘙痒诊断标准根据《现代皮肤病学》, 指仅有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皮肤瘙痒患者, 全部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用德国4008B血液透析机, F6型聚风膜透析器(膜面积1.3 m2), 碳酸氢盐透析液。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行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灌流器采用珠海丽珠公司的HA型血液灌流器, 容量330 ml, 表面积为600~1 370m2。每2周灌流1次。先用5%葡萄糖溶液500 ml冲洗灌流器及管路, 继用肝素盐水2 000 ml冲洗, 排除灌流器内气体。治疗时血流100 ml/min, 肝素首剂为1 mg/kg, 追加肝素10 mg/h, 联合治疗2小时后将灌流器取下, 调整血流250 ml/min, 继续单纯行血液透析至4小时。
1.3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血肌酐、尿素氮、皮肤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1.4 皮肤瘙痒评分参考有关文献[2],按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范围、频率和睡眠干扰情况分别打分。采用双盲设计,评分者不了解患者的具体治疗措施。患者每日作有关皮肤瘙痒的问卷记录。对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瘙痒,无需搔抓为1分;需搔抓,但无破皮为2分;搔抓不能缓解为3分;有破皮为4分;烦躁不安者为5分。对分布范围评分:单个部位为1分;多个部位为2分;全身瘙痒为3分。对发作频率评分:每短时发作4次(每次少于10 min)或者每长时间发作1次(多于10 min)为1分,最高5分。上述3项分上、下午分别评定1次,最高可能得分为: (5 + 3 + 5) ×2 = 26分。对夜间睡眠干扰评分:因皮肤瘙痒觉醒1次为2分,最高14分。因此1日24小时可能最高总得分为: 26 + 14 = 40分。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瘙痒全部消失; 显效: 治疗后搔痒明显减轻; 有效: 治疗后瘙痒略有减轻; 无效: 治疗后瘙痒无改善。
2.2 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瘙痒评分、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2,治疗前后比较P
2.3 疗效 治疗组22例, 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 有效率95.7%。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P
表2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例数)(略)
3 讨论
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虽不威胁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 世纪70 年代,Nielsen 等[3]报道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难治性瘙痒的发生率为85%。近20多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超纯净透析液和双极反渗水的临床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据Dar 等[4]的报道,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大约有48% 轻度瘙痒、17% 中度瘙痒、27% 重度瘙痒、8% 顽固性瘙痒。但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皮肤干燥: 尿毒症患者皮肤角质层发生病变, 皮肤表层功能失常, 从而引起皮肤瘙痒;(2)周围神经病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和伴随阶段性脱髓鞘;(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发体内钙、磷代谢紊乱;(4)血浆组胺水平升高: 组胺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血浆组胺水平异常升高也可能是尿毒症患者瘙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常在透析期间或透析结束后较为明显,根据部分患者使用高性能膜、血液透析滤过、吸附疗法后症状缓解的事实,考虑与中大分子的毒素的清除增加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5]。其原因可能与皮肤干燥,汗腺皮脂腺萎缩,分泌低下,皮肤的钙、磷、镁沉积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6、7],但尿毒性毒素的刺激,特别是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8],因为传统的血液透析只能滤掉小分子的尿毒性物质,对中大分子的毒素则没有清除效果。 HP 可有效清除尿毒症血液中的尿酸、酚、吲哚、肽类及多种中分子物质,并对一些与中分子毒物有关症状,如尿毒症周围神经炎、尿毒症心包炎等起到治疗作用[9] 。而血液透析可清除水分、尿素、P4+、K+ 等物质。临床上将透析器与灌流器在血路上串联,透析与灌流同时进行,两者有协同的疗效。吴宇红等[10]使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70 例次,治疗期间患者皮肤瘙痒、头痛等发生率减少,程度减轻,心包积液量减少, KT/ V 有显著意义的增加, TAcure 符合充分透析标准,BUN、Cr 和β2 - M 下降率明显高于单行血液透析。近年来,王秀玲等[11]采用HA 型大孔树脂血液灌流作为慢性肾衰的常规辅助治疗,减少了治疗时间,节约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我们根据皮肤瘙痒的程度,临床上将尿毒症皮肤瘙痒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对轻、中度尿毒性瘙痒,经观察血透加灌流治疗,一般连续使用3~4次皮肤瘙痒减轻明显,14人临床缓解,其他伴随症状也大有好转;但是停止灌流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的患者可复发,减轻的患者再次加重,可能与中大分子的毒素在体内再次蓄积等有关。而整个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流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但个别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一些副作用[12],常见有血小板下降、白细胞降低、血压下降、发热、出血等。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纠正不利因素,设计合理的HP 方案,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上述副作用不致于影响HP的进行。
尿毒症瘙痒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确切的病因也不太明了。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大多数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有些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样本较少,缺乏对照[13]。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充分透析、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及系统治疗。总之,引起尿毒症瘙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这方面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指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部分缓解患者症状,但最终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尚需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望解决。 参考文献
[1] Idit FS, Adrian I. Urimic pruritu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834~839.
[2] Sergio D, Emanuela C, Danilo V, et a1. Relief of p ruritus and decrease in p lasma histamine concentrations during erythropoietin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uremia[J].N Eng JMed,1992,326(1):969~974.
[3] Nielsen T,Andersen KE,Kristiansen J.Pruritus and x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Dan Med Bull,1980,27:269~271.
[4] Dar MR,Akhter 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emic pruritu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6,16(2):94~96.
[5] 宠宝珍,李林雪,编译. 最新透析疗法- 专家解疑[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149.
[6]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 第2版.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435~436.
[7] 段晓峰,王开颜.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净化,2003, 2(12): 669~671.
[8] 王 成,娄探奇.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61.
[9] 王 虹,徐家毅,袁 直等. 尿毒症毒素及其清除方法—兼论临床上的血液灌流治疗[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17(5):377~384.
[10]吴宇红,肖 嘉.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1998,4(2):1~2.
[11]王秀玲,刘 建,桑小红等. HA 型大孔树脂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 (2) :97.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化学溶核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 R68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98-02
我院自开展胶原酶注射术[1]以来,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但临床发现对高龄患者的疗效不太理想。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胶原酶加参麦注射液椎管内推注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例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85岁,年龄最小者80岁,最大者91岁。
1.2病例选择及来源
1.2.1诊断标准Mcculloch标准[2]:①腿痛大于腰痛;②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③直腿抬高
1.2.2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80岁。
1.2.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合并椎管肿瘤等疾病,影响本病诊断及治疗者;③合并有心、肺、肝、胆或全身严重疾病,不能接受治疗;④依从性差,不能接受终一治疗者。
1.2.4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广州市中医院。
1.3 研究方法
1.3.1治疗方案采取以下方法:①药品为胶原酶,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规格1200 U/支;参麦注射液由三九医药公司提供,规格100 ml/支。②患者取俯卧位,透视定位,于病变椎间隙水平,向患侧旁开6~8 cm作为穿刺点。消毒、铺巾。用1%的利多卡因5 ml作局部麻醉,然后用特制穿刺针与水平面成45°~60°角进行穿刺,穿过椎间孔,当有一种落空感时进行负压试验,经正侧位透视确定针尖位置,然后注入造影剂2 ml,证实在硬膜外腔时将1 200 U胶原酶用2 m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一次性注入,留置硬外管,局部用敷料包扎。回病房半小时后用参麦注射液4 ml从硬外管行椎管内推注,每10分钟推1次,每次1 ml,4次推完。俯卧位6 h,卧床24 h后下地。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
1.3.2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分为4级。优: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疼痛消失,脊柱无侧弯,活动正常。良: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偶有疼痛或麻木,活动不受限。有效:直腿抬高试验较前增高,但小于70°,常有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差:直腿抬高试验及疼痛均无改善。
2 结果
优:2例,良:6例,有效:4例,疗效为优和良的计为优良,优良率为8/12(66.67%)。将疗效为差的计为无效,余为有效。
3 讨论
高龄患者椎间盘突出症多数合并椎管狭窄,据我院病例观察,单纯胶原酶注射术效果并不理想,粗略估算优良率仅为10%。根据笔者仔细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患者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3],参麦注射液能益气养阴,应用胶原酶加用参麦注射液溶核治疗后,疗效满意,但病例数尚不多,进一步研究需加大病例数,并进行对照试验。本文提供一种临床创新思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87.
[2]徐栋华.胶原酶溶解髓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J].药物与人,1999,12(1):7.
【关键词】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尿毒症;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症状之一,在血液透析期间和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发生率约为36.1%,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的发生率,约60.0%~90.0%[1]。我们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有维持性透析并出现皮肤瘙痒患者60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13例,多囊肾3例,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慢性梗阻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年龄36~80岁,男12例,女18例,平均65.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85岁、平均66.8岁,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时间、皮肤瘙痒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HA130型血液灌流器,费非森,尤斯透析器,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液。所有患者均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对于皮肤瘙痒症状,使用乳化油剂进行外用。对照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4 h/次,连续使用8周。治疗组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2次/周,4 h/次,同时使用血液灌流进行联合治疗,1次/周,连续使用8周。透析液流速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00~250 ml/min。
1.3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观察皮肤瘙痒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改善情况 治疗组患者中21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患者有所缓解,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3.0%;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后,仅有9例皮肤瘙痒症状减轻,其余无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PTH值比较 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血浆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36.5±6.10)ng/dL、治疗后:(11.7±4.20)ng/dL;(P0.05)。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最难忍受的临床症状之一,有资料显示,有50%~7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皮肤瘙痒,其中37%的患者可表现为严重的瘙痒,乃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PTH水平升高、周围神经病变、组织胺水平、阿片样物质等升高以及透析相关性瘙痒、皮肤干燥、钙磷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PTH已被确认为引起尿毒症临床症状作为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3]。本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结果显示患者皮肤瘙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HD+ HP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HD组患者(P
参 考 文 献
[1] 吴华.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中国肾脏病杂志,2006,22(3):140,142.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冠心病;合并症;应用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27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建立在胸电生物阻抗测量理论基础上[1], 是通过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功能, 进而得出患者病情并对其进行R床治疗。本文主要对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50例(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与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进行检测,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50例(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作为观察组, 男性患者占80.00%(40例), 女性患者占20.00%(10例);年龄23~80岁, 平均年龄(42.10±12.78)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40.00%),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60.00%)。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占70.00%(35例), 女性占30.00%(15例), 年龄25~81岁, 平均年龄(43.41±13.0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50例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进行检测, 记录CO、CI、SV、SI、SVR、SVRI、TFC、ACI、VI指标,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O、CI、SV、SI、SVR、SVRI、ACI、VI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CO、CI、SI、SVR、SVRI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从而引起了血管腔狭窄或者是阻塞, 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或者是坏死的现象, 从而引起了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中还包括功能以及结构的异常, 早期表现一般为弹下降[2], 从而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心功能发生改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其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同时, 由于高血压的持续升高, 很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内膜损伤[3], 从而导致血管壁增生肥厚, 引起冠心病的发生。无创血流动力检测仪, 临床上一般用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患者的心室功能[4], 本文所检测的指标中, CO、CI、SV、SI是代表患者的心输出量, SVR、SVRI是代表患者心脏后负荷, TFC是代表患者心脏前负荷[5], ACI、VI是代表患者心肌的收缩力。
本文主要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其中,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判断患者的病情, 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还可以用以上指标判断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具有较高的价值,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维维, 宫剑滨, 汪俊军, 等.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 23(6):609-612.
[2] 毛妍丽, 张信美.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9):1-3, 7.
[3] 陆怡菡, 曾蒙苏. FFRCT: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方式.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4, 20(2):200-204.
[4] 张鹏, 沈君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的比较.海南医学, 2011, 22(22):68-69.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西药;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入侵有关。我院针对90例心血瘀阻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运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13±5.62)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6.34±1.23)年。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28±5.64)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病程(6.33±1.24)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经心电图、X线、实验室等检查,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痛引肩背或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唇舌暗紫,脉细涩。③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脑、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无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剂组成为:红花、桃仁、生地、当归、牛膝、川芎、赤芍各15g,柴胡、桔梗、枳壳各10g,甘草6g。随症加减,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者,加细辛、附子、桂枝;胸痛严重者,加郁金、延胡索;气虚血瘀者,加黄芪、红参。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给药4w。
1.4评价指标 参考WHO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估标准[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心电图达到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病例总数-无效例数)/病例总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详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病例。
1.5统计学处理 详细收集整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作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处理并分析,前者应用(n%)表示数据,组间差异经χ2检验;后者通过(x±s)描述,独立样本经t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差异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P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头痛,1例面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面红、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无明显差异(χ2=0.4739,P=0.4911)。
3 讨论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绞痛患者越来越多。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血栓形成、痉挛,引起心肌暂时缺血、缺氧的疾病,可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4]。心绞痛多发生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时,休息或给予硝酸类药物即可缓解,但长期以往,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诸多合并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心绞痛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临床效果欠佳。我国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采用辨证论治方法,对气滞心胸、心血瘀阻、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寒凝心脉证进行辨证实治,可实现不错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真心痛"、"胸痹"等范畴[5],多因心脏气血阴阳偏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不通则痛。心血瘀阻证是心绞痛常见症候,表现为胸部刺痛,入夜更甚,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我院针对心血瘀阻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瘀血诸症治疗基础方剂,其中生地和血养阴;红花、桃仁、牛膝、赤芍、川芎、当归具有通利血脉、活血化瘀之功效;桔梗化痰理气;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枳壳理气行气。从现代药学角度来看[6],红花、川芎、桃仁、赤芍、枳壳、当归等中药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具有抵抗作用,有利于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降低脑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抑制TXA2合成,改善脑组织供血,减轻心脏负荷。
本研究结果说明,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进一步体现了中西医联合疗法临床优势,适合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传芝,纪娜.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45例[J].新疆中医药,2014,32(4):22-23.
[2]李影华,吴欣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76-1077.
[3]赵磊.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15-1416.
[4]陈占杰.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0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21):165-166.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循证药物;治疗效果
中医学中将导致心血管疾病出现的因素归纳为:饮食失节、寒邪内侵、年迈体衰以及情志失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气血亏虚以及阴阳两虚导致气滞血瘀,最终引起心脉为浊痹阻塞从而发病。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包括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因素两类,先天因素指的是先天禀赋与常人比较弱,五脏虚弱从而导致疾病,后天因素指的是情志失调、多食肥甘以及精神刺激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比较急,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十分严重的威胁[1]。本文选取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F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全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48~79岁,平均(64.1±5.9)岁,患者的病程3~8年,平均(4.6±1.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的年龄48~78岁,平均(65.0±5.6)岁,患者的病程3~11年,平均(4.3±1.7)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通过常规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将患者病情作为依据,使用普萘洛尔片、硝苯地平胶囊、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及硝酸酯类药物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通过中医循证药物进行治疗:组方包括山药20 g、黄芪20 g、猪苓12 g、丹参15 g、西洋参10 g、白术12 g、枸杞子10 g、蜈蚣2条、菟丝子10 g、地龙9 g,倘若患者存在气滞症状,组方中加入白芍药、柴胡以及郁金,患者存在寒凝症状,组方中加入制附子以及桂枝,患者存在痰淤症状,组方中加入瓜蒌以及半夏,上述药物用水煎服,1剂/d,早晚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0 d,治疗过程中对其饮食进行控制。
1.3疗效判定 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全部得到缓解,症候积分降低70%,则为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有所缓解,症候积分降低30%,则为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没有改变,症候积分降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人口老龄化影响,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升高,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侵害,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同时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残疾以及死亡的关键因素[2]。大量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中存在显著优势,能够提升治疗效果[3]。通过对本文患者的分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之前比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中医循证药物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成细华,程莉娟,张琴,等.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小鼠SREBP-1c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8):534-537
【关键词】 OSAHS; AIS;间歇低氧;神经功能缺损;nCPAP
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
通讯作者:任寿安 近年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探讨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1]:OSAH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睡眠时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OSAHS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是非OSAHS患者的103倍。Bassetti CL[2]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并发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超过50%,且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主。脑卒中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上常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进行评估,其评分结果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观察42例OSAHS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了解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治疗对OSAHS合并AIS患者病情、症状缓解的影响,为临床上使用nCPAP治疗OSAHS及其并发症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吕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测量颈围,并进行夜间不小于7 h的睡眠呼吸监测,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选取OSAHS合并AIS(简称OA组)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nCPAP治疗,1月后再次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干预组男15例,女5例,年龄(6140±935)岁,体重指数(2907±324)kg/m2,对照组男17例,女5例,年龄(6099±978)岁,体重指数(2887±394)kg/m2。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OSAHS: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4]的诊断标准,且选取AHI≥20次/min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头颅CT或MRI影像学证实,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昏迷患者、口腔分泌物多且咳痰无力者。②肺部感染者。③胸片发现巨大肺大疱、严重气胸或纵隔气肿。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者。⑤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感染未控制者。⑥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干梗塞的患者。⑦青光眼。
12 研究方法
121 睡眠监测 所有受试者检查前24 h内禁止服用各类镇静药物及酒、茶、咖啡等,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YH1000 c怡和嘉业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连续行不少于7 h的睡眠呼吸监测。按照国际标准法同步描记睡眠时的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及指端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指标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及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ea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MSaO2)等。监测报告由计算机分析加人工修改的方法完成。
12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脑卒中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判定,并进行疗效考评。所有患者意识均清楚,且不存在感觉性失语。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医师根据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般治疗 干预组与对照组均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改善脑代谢、对症支持。若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同时给予口服叶酸、维生素B6片及甲钴胺。
124 nCPAP治疗 20例OSAHS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组)经PSG确诊后第2夜采用AutoCPAP呼吸机进行压力滴定,分析记录数据后得出最适压力,以此压力进行每夜不小于4 h的nCPAP(德国万曼SOMNO vent ST呼吸机)治疗,连续治疗1月,于治疗最后一夜同时行PSG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用t检验;以 P
2 结果
21 O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PSG监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评分与PSG等指标的
相关性分析(r值)
指标 神经功能评分
AHI(次/h) 0579
LSaO2(%) 0567
MSaO2(%) 0362
ODI(次/h) 0625
颈围(cm) 052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在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及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探讨OSAHS的病理生理变化及OSAHS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OSAHS患者组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组19例,检测和比较3组患者血清IBIL及血脂的水平。结果:1.OSAH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冠心病;间接胆红素;血脂异常
【ABSTRACT】 Objectives:To investigat the serum indirect bilirubin(IBIL)and lipids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 without compilcations and in those with obstur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associa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OSAHS+CHD).To explore the change of pathophysiology in patients with OSAHS and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dictor of OSAHS+CHD.Methods:All observed subjects were pided into 3 groups:control subjects,OSAHS patients,OSAHS+CHD patients.Serum IBIL and lipid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nd were compared among 3 groups.Results:1.The serum IBIL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evels of OSAHS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subjects(P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Coronary Heart Disease,Indirect Bilirubin,Dyslipidemi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可导致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研究发现OSAHS与冠心病(CHD)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间接胆红素(IBIL)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物,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文献报道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而血脂代谢的异常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拟探讨IBIL与血脂在OSAHS及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OSAHS患者50例,OSAHS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其中无并发症的OSAHS患者组31例,年龄 38~71岁,平均(49±9.16)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组19例,年龄40~74岁,平均(51±7.88)岁,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冠心病发生晚于OSAHS。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34~70岁,平均(48±8.58)岁,经询问病史及行Stardust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初筛检查,排除OSAHS。上述三组间的年龄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除外了吸烟、饮酒、饮食及药物等干扰因素。所有入选对象均除外感染性疾病、溶血性疾病、肝肾疾病、风湿免疫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重要脏器疾病。
1.2 检测方法 用美国伟康公司Alice3多导睡眠监测仪连续监测研究对象至少7h。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睡眠监测结束,晨醒5min内抽取空腹静脉血4mL,采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LX2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的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相关资料作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OSAHS合并冠心病组与OSAHS组及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BIL、HDLC明显降低(P
2.2 OSAHS组及OSAHS合并冠心病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比较 OSAHS合并冠心病组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SaO2
2.3 OSAHS组与OSAHS合并冠心病组血清IBIL与AHI、TC、TG、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见表3。2009年6月李 萍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间接胆红素和血脂的变化表1 3组观察者血清IBIL与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其特征为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导致白天嗜睡及心、脑、肺血管并发症,其中以冠心病较为常见,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Lavie[4]提出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氧化应激性疾病的新概念,OSAHS患者由于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会出现间断的缺氧复氧过程,这类似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出现的病理改变,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从而引起了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变。ROS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其不仅具有损伤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而且可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并吞噬,形成大量富含胆固醇脂的泡沫细胞并在血管壁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的形成[5]。因此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IBIL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还原剂,由于其分子所具有的卷曲结构和不对称性,能有效捕获和清除氧自由基。已有研究证实在抗氧化过程中,每消耗1mol胆红素即可抑制2mol过氧自由基[6]。其抗氧化作用强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从而阻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抑制OXLDL的形成。体内胆红素浓度降低时,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脂质和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增多,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发生。Hopkins等研究证实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发生冠脉病变危险性增加47%[7]。本研究发现OSAHS组的血清IBI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在OSAHS合并冠心病组表现更为明显,且血清IBIL水平与两组患者反映病情轻重程度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存在相关性,提示OSAHS患者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低胆红素血症参与了 OSAHS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多项研究证实,OSAH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触动因子血清TG、TC、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人,HDL明显降低,表明OSAHS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生率[8]。本研究亦发现,OSAHS患者TC、TG、LDLC明显升高,HDLC降低,且在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表现更明显,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一步证实了OSAHS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并参与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还发现胆红素与TC,TG,LDLC负相关,与HDL正相关,提示胆红素可能参与了脂质代谢,研究发现低胆红素水平可致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活性缺乏,减少了体内胆固醇的逆转运,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升高[9];此外胆红素还可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性,促使胆固醇经胆汁排出,从而影响了体内脂质代谢。
OSAHS患者存在胆红素及脂质代谢异常, 在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且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低胆红素血症参与了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可能是OSAHS合并冠心病发病原因之一, 其可能通过抗氧化能力降低及脂质代谢紊乱, 促进了OSAHS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Dursunoglu D,Dursunoglu N.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J].Tuberk Toraks,2006,54(4):382396
2 Troughton JA,Woodside JV,Young IS,et al.Bilirubi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the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PRIME)[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7,14(1):7984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4 Lavie L.Oxidative stressa unifying paradigm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omorbidities[J].Prog Cardiovasc Dis,2009,51(4):303312
5 Mayer M.Associ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2000,46(11):17231727
6 Stocker R,Glaser AN,Alnec BN.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lbuminbound bilirubin[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7,84:59185922
7 Hopkins PN,Wu LL,Hunt SC,et al.Higher serum bilirubi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for early familia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6,16(2):25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