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信息化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信息化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力信息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 信息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远远落后于生产信息系统, 新形势下推进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财务信息化构架已经形成。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上各地区的电力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到2003年,电力行业的绝大多数单位都已经普及了会计核算软件,并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了网络化管理。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部分地区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电力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2.财务信息化在各企业、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

总体上看,地处边远或西部地区的企业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较慢;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发展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高。从企业的管理结构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很高,三级企业比较落后,有的企业甚至还停留在手工处理的流程。

3.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财务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电力行业的财务软件目前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编码体系,专业间信息编码不能共享,使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

4.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内部拥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电力行业内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不多。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措施

1.加快信息化发展,建立现代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应加大力度发展边远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使其尽快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企业管理结构上,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接轨。现代化电力企业需要的信息中心之一是经营管理的信息中心,它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要建立现代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就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努力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

2.财务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电力产品本身具有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因此,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要求集中式的管理。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独立,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

3.研制开发适合电力企业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

为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电力企业应开发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使内部财务信息标准统一,会很大程度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同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使信息系统的运转更加有效。

4.培养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重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另外,企业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人员培训,改变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企业文化层次,增强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解,这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贵州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

贵州电网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负责贵州省内的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电力销售。南方电网公司财务部于2004年实现了公司系统各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软件、会计核算办法的“三统一”,2005年开展了财务数据集中工作,至2006年末,各单位基本建立了财务数据中心,实现了全网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打破了财务信息的孤岛,大大加快了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财务部门对各级单位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统一部署各单位开展电费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工程管理四大财务核心业务模块的试点工作。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南方电网公司调研期间,充分肯定了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及取得的成绩。

贵州电网公司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基本实现财务集中核算,通过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07年3月,在贵州六盘水供电局试点开发的电费管理系统正式通过实用化验收。该电费管理系统具有七项功能:自动生成凭证功能,银行对帐功能,营销对帐功能,自动生成财务会计报表功能,大、中用电客户电费管理功能,资金查询功能,电费帐龄分析及欠费查询功能。在完善有关系统数据安全技术后,将在南方电网全网范围内进行应用推广。经相关专家组测试验收,该系统达到了如下实用化效果:一是应收、实收电费数据在营销与财务实现实时统一;二是继承了财务、营销、资金系统,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三是提高了内部会计控制能力与水平;四是实时自动生成财务信息,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转变;五是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技术建议;建设模式

电力信息化工程是构建企业管理企业信息的平台和应用过程,是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的必经之路。相比于其他工程的涉及面而言,信息化工程是其他工程所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的我们对规律认知的深度、广度和程度都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的进程需要。像电力信息化这种能量似的资源,它是可以创造出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工业时代极为主要、极为重要的资源。只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其客观规则,我们才能更加科学的去实施和组织电力信息化工程。

一、对电力信息化进行模式分析

电力信息化是由信息化应用系统和电力信息基础改施的部分组成。电力体改后电力信息化的主要部分发生了变化。以国家电力公司公司的垂直一体化、统一化的电力系统为架构,目前除了平行存在的十一个中央电力企业外,还有国资委、电监会、职能加强之后的中电联等相关部门。他们专业分工精细,安排合理,这带领了过去封闭的电力系统走向市场化及面临更开放的市场。由于电力市场的统一和建立,各电网调度部门与企业之间仍然存在横向的信息交换和交流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电力信息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但是从业务上来看,电力信息化的使用范围不会脱离电力规划、电网调度、用电、设计、发电、施工、配电、输电、供电营销及管理等步骤。行业特点所使用的这些环节和体制改革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电力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会因为电力信息化的需求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力企业,来分析和探讨电力信息化的建筑特点。然而无论何种电力企业,他们的信息化都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那就是要具备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共享化,Internet的使用和业务数据的处理以及网络安全的保障体系等,在适应电力体改后的背景下,为不同的建设模式来续写更多的新篇章。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电力体改的必然结果。只有我们准确的去把握电力信息化在各单位的不同特点,去解决好他们的共性问题,才能保证它们发展和建设模式的完整性。

二、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几种模式

1.发电厂的电力信息化

数字化的电厂为电厂几信息化自动系统的概念。它包括了厂级的监控信息系统,即(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IS)与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数字化电厂信息系统主要涉及SIS(厂级的监控信息系统、DCS(分散控制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这三个系统。三个系统的独立运行都支撑着他们自身的网络系统。三大系统通过公共的统一平台来实现这三个系统数据之间的交流和无缝的集成,达到全厂数据的分享。

2.供电局的电力信息化

在供电局的信息化建设当中,重点是信息化的供电局对基础数据的发展和建设,它的核心为一体化平台构建,使其所有的业务应用功能都是以一体化的平台电网展开。一体化的电网平台由GAP(图形应用)、RAP(实时应用)和BAP(业务应用)三个逻辑平台组成。这三个逻辑组成的平台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共同组成了电网业务的应用基础。信息化的供电局建设的目标可以具体为①营配信息集成。②一体化的经营财务。③一体化的设备资产。通过一体化的电网平台,来实现电网的设备数据,地理信息、各供电侧及用户侧的采集和电网的网络拓扑等实时系统采集数据的一体化支持和一体化电网在平台上所展示的数字化电网、营销系统、财务系统以及营配系统,这些系统通过电网平台的一体化来进行互联,为实现用户信息与电网的互联和对一体化设备资产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3.省网电力公司和发电有限公司的信息化

发电公司和省网信息化的建设核心是电网的调度。电网调度部门的任务是要预先设定好对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以及指挥全网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和稳定,使其正常运行提供给用户可靠安全的供电。调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管理了解电网的运行业务。且进行高效的控制、计划和组织,最后使我们达到组织的要求和目的。MIS系统是由六个专业不同的子系统集合而成的。其系统靠调度机构的内部功能链组成。从整体上看各专业都有各自独立的业务流程,但是这些业务流程却彼此纵横,在设计系统的时候我们要统筹兼顾的去协调各个方面的信息流通。

4.中央电力公司的信息化

我国电力的企业最高管理是中央电力企业公司。他们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已经是企业发展全局的问题之一了。这是对现代企业的支撑。他们把信息化的战略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方式,把信息化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支柱。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一项“SG186”的工程,其目标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实现一个大的飞跃。“SG186”是国家电网“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央电力公司通过使用“SGl85工程”来实现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强化了电力集团的信息化管理。

三、电力信息化的技术建议

在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中,我们为了完成信息化推进以集体管制为目标的方针政策。所以我们要在技术设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第一点,我们要统一系统中最为基础的数据,为其制定标准,然后进行编码。这是为了实现系统管理内部和业务的统一,支持数据分析和信息集成。这些基础的数据包括岗位人员信息、客服资料、会计科目、资产类别以及供应商等。第二点,我们要统一掌控和了解资源的信息。我们要了解资源的状况、使用计划、基本动态等信息。我们要支持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这包括了资产、人员、设备、资金等问题。第三点,是我们要构建有战略意图的交流贯彻平台。我们要支持集团的战略意识、重大抉择、内部流程以及管理规定等文件下达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传递、交流。推广集团的统一流程、方法及规定。运用统一的应用管理系统来实施和发展。第四点,我们要支持集团一体化的管控与服务职能。集成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采购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生产监控平台的实施统一建设,为支持系统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建立起基础。最后,我们要支持集团的决策和监控。我们要在资源的源头采集所管制的下属企业的关键数据,然后集中存储这些数据并共享,从而增大了管理透明度,在支持企业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前提之下,去实现集团的决策支持。

结束语

电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建设工程。它涉及到了信息化的架构搭建、团队建设、技术选型、管理制度相协调等方面,这需要我们电力信息工作者和各级电力企业不懈地去研究和探索。在此本人谨希望本文能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继业,张崇见.电力信息资源整合方法综述[J].电网技术,2006 (09) .

[2]林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 (05) .

[3]赵任方,郭登峰.信息化管控在电网行业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信息化,2011(05) .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建设存在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伴随着这样那样形形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每次改革基本都是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规范,和以前的制度规范继承性很差,表面上改革工作搞得轰轰烈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标准没有很好地执行下去,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改革,导致越改越乱,各类标准越改越多,让人们无所适从,工作中也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可想而知,在这样频繁变化的环境中,开发周期比较长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完成,有面临大量的改动,甚至干脆重来,长此以往,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慢慢就变成了改革的亮点也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最终以失败告终,纵观电力企业历年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到处在不断开发新的信息系统,但没有听说有几个单位能够长久地将一套系统完整持久地使用下来。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盖一幢大楼,如果建筑材料没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大小不一,造成工作难度加大,劳动成本增加,效率严重下降,甚至无法完成这幢大楼的建设。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2.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信息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长远利益考虑较少,注重眼前利益,流于表面现象,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同时具备电力专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造成应用开发研究能力严重下降,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3.信息技术力量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弱,人才储备匮乏,严重影响信息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信息开发良莠不齐,软件厂家鱼龙混杂,竞争无序,造成低质量开发,劳民伤财,严重打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当他们面临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花样不断翻新的设备、软件时,无所适从,他们很难找到一个专业的顾问能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

4.信息规划要渗透到所有的工作中

信息规划应与电力系统主要业务共同协同进行,才能够合理优化利用系统资源,减少重复性投资。电力系统是产供销一次完成的工作,只有信息化使松散各自为政的工作逐渐转变为集约化协同化工作成为可能。将各个专业的管理技术数据整合在一起,及时呈现出工作现状的全貌,为系统科学化管理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持,使管理工作不再停留在数据整理的环节上,而是集中精力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化的工具做好高级管理工作。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几点建议

1.投入主要精力完善企业标准化建设

关键要真正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单纯地技术创新观念和__对于技术作用的盲目推崇而忽视管理和制度环境,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就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单纯地从计算机技术、从开发方法等技术角度着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如果仅仅局限在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投人或者请领导学习具体的计算机技术,这些是不够的。信息化建设本质上也是一个机制创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管理变革及标准化大环境的形成。电力信息化建设,要从全行业着眼,致力于企业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开发推广电力信息化产品,使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这是一项需要分工协作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设立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这个机构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分工协作。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与研究管理流程规范化的人员要分工。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与计算机技术本来是两个专业、两个问题。将管理流程规范化的问题强加于计算机技术人员身上是不符合实际的。管理者与管理规范化的研究者要分工,正像奥林匹克冠军并不一定是研究体育的科学家一样。企业的负责人要负责经营决策、人事安排、企业的日常运行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这和研究企业中重复性的活动如何规范化是不同的。后者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

(2)面向全行业。首先,同类、同级的电力企业其管理流程应该统一,在此基础上,才能推行产品化的信息系统。标准化的范围越大,信息系统推广的范围也越广。

(3)联系实际。现在有许多讲述管理理念的论文、书籍和讲座等,实际的管理工作如何根据这些理念、原则进行变革,则是电力企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电力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研究要与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研究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强化信息意识,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除应具备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外,还必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能及时捕捉和应用现代信息,辅助经营决策,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十分重视信息工作,牢固树立“信息是生产力”的观念,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健全信息机构,建立纵横畅通的信息网络

电力企业应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信息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信息员。要花大力气进行信息网络建设,形成条块结合、纵横交错、上下贯通、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4.做好信息的超前服务工作,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

在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信息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信息,进行超前服务,协助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进行信息服务中,要注意反映生产经营中的热点信息。一是侧重反映潜在性信息,协助企业领导预测市场的需求趋势,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二是侧重反映苗头性信息,协助企业领导抓住苗头,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提前制定对策,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健康地发展。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

在选拔使用信息工作人员时,除应考查责任心强、作风严谨之外,还应具备较广博的知识素养、较强的工作能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培训中要特别注意对信息工作人员进行“换位”教育,让他们站在决策者的高度去想问题、报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层次。要采取多种形式表彰、奖励勇于报忧的先进信息工作者,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重奖,以此激励广大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工作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华钦.电力信息化中的MIS建设再认识.《中国电业》,2001(10).

第4篇

本文对我国物资管理的发展现状给予评价,然后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对电力物资管理模式及实现技术进行解析,从而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试图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建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电力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的分散式电力物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物资管理模式,帮助电力企业提升物资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为电力物资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以及可靠的决策支持。

1 电力物资管理的现状评价

(1)部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由于采购流程的不统一,容易导致采购分配不合理。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基层部门和各个车间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标准不同,造成物资采购管理混乱,物资过盛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但是物资不够又会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在人为干预下,采购的物资很难进行有效控制。

(2)物资采购运作机制不完善,采购标准是电力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十万以上的设备以及装置性材料的采购,需要进行公开招标,招标范围没有进行严格控制,没有进行有序、规范的招标,招标范围没有进行严格控制,仅仅针对一些金额较大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招标,这样一来,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将缺乏合理性。

(3)物资管理流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制定物资采购监督机制,很多物资采购部门都是内部单独完成采购任务,缺乏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从而产生诸多问题。总之,现阶段电力物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模式

2.1 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物资管理一般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形式,传统的粗放、分散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对物资采购和管理进行集中化、规模化管理,提高物资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也是物资集约管理的重要特征。由此可见,实行集约化物资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物资计划管理

根据电力企业年度生产发展的投资总额,科学、合理的计算出物资消耗量和使用量,对物资管理进行标准化要求,制定有效的电力物资管理计划,并且把计划贯穿到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力物资的科学、有序化管理。

2.3 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是物资管理的核心环节,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有着直接关系,采购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物资管理的最终效果。因此,对于电力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细致,做到精益求精。在整个电力物资采购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采购获取了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资源,保证电能的正常供应,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这就是采购成本。我们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不断降低电力物资的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建立采购物资质量评价体系,总结各种电力物资的质量比和价格比,努力追求电力物资的科学采购。

2.4 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与实现

电力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设计,主要包括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三部分,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将电力企业的物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将传统的人工管理变成电子智能管理,实现电力物资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经济运营指标。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渴望高质量的电力输出,M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电力需求。导致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得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物资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通过集约化管理,加强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仓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挖掘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潜力,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怀富.基于双模型修正的电力物资存贮策略[J].电网技术,2006(S1).

[2]赵晔.基于ERP的电网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3]Yong ZHAO,Shi-fang DANG.Research on Material Management of A Power Supply Enterprise[R].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TME 2014),2014(04).

作者简介

韩智海(1978-),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工程师,从事物资管理方向的研究。

第5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电算化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体制,市场规则已逐渐取代了行政性的经营命令,发电端与电网经营实现分离,电力企业也逐渐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面对这一现状,需要电力企业对自身的内部管理提高要求,随着大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建立,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急需开展信息化建设。尽管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却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算化,是指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物流等部门财务状况的体系化和共享化。近些年来,随着电力企业资金重组、厂网分离,竞价入网等系列改革,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信息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误把财务信息化理解为财务电算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中心成了核算管理,而对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很多统计数据直接上报,缺乏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可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在电力产品从生产、输送、配电和供电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而目前财务管理状况相对孤立,这样由于信息共享性不足就会给整个企业的统一调动带来困难,企业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也就不能综合各方面进行分析、考虑,最终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

1.2 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已经由业务核算为核心转型为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突出特点是信息不共享,事后算账,这就导致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而对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出来,没有有效、及时地共享事关重大的企业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只是简单地进行录入、记账、报账等工作。这就导致由于无法收到实时地动态信息,加大了决策层在进行决策时财务风险,采购成本较高,资金回笼不够迅速,吞噬了企业的利润,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流,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缺乏高端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财务管理人才的使用是信息化的关键,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硬件,忽略软件建设。严重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即既懂信息化又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员大部分是从传统财务管理部门中直接调用过来,而传统的财管人员由于自身电算化水平有限,对一些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不能很好地实施,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不够高。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传统财务人员显然不适合信息化的运行规则。财务信息化管理就是需要将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相融合,如果只懂信息化或者只懂财务管理,那么会导致两个部门的人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逐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电力企业的高层领导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瞬息万变,要使电力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获得成功,就要在经营管理时运用信息化的方法和理论,树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理念。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需要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电力企业的领导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计划中来,因为迅速、全面、准确地搜集数据信息能够不仅能够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管理,还能够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就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增强电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2.2 财务管理要以信息化为核心

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财务管理应坚持以资金流量为对象,提升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以信息化为方法,建立数据信息体系,将信息化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此外,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纳入体系当中,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信息体系,改变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记账”模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推进电算化的进程,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是仅仅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记账”、“报表”等工作,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进行财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同时,确立信息建构的统一标准,这样决策机构收到各部门的信息都是以一定的标准收集整理的,这样就减少了决策机构在信息整理中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使财务部门不但收集了信息,也将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真正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落到实处,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3 财务管理要采用高度集中模式

目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信息间存在“孤岛”现象,因此,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是财务管理的目标。电力企业必须要采取统一的调动,协同各部门处理信息,因为电力产品具有不可储存的特点,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高度集中进行管理,集中管理也应该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去。实践证明,采用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管理方案、决策的价值最大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掌握企业集团或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信息,可以高度集中地控制、配置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源,从而做出及时、有效、科学的决策。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实现信息集中,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信息共享,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实时做出有利于企业利益的重要决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企业集团内的财务数据和信息集中存放变成了可能,这样就可以统一处理一些业务和数据,彻底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的问题,更方便了财务主管或企业高层实时查询数据信息、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为企业领导更好地做出重大决策提供了便利。

2.4 培养高端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财务管理和技术更新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处在体制变革的重要时期,更要重视利用和引进高端人才。在财务人员的聘用方面,要关注那些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还具备创新头脑的综合型人才,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于已招聘的员工,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是仅仅简单传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而是要对员工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着重培养。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不再是简单的“写报表”、“记账”,而是汇总、整理、分析、提炼已有的数据信息,其核心和重点任务在于“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在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要以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为重点,培养财务人员的信息安全能力、信息化应用技能,建立一支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技术人才队伍,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基础。电力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鼓励高端、综合型的财务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一套财务软件,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这样可以使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的针对性更强。

2.5 建立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的财务信息系统

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评价方式单一,这样的财务管理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状况。而财务部门的全面管理是指将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根据全面管理的思想,就要将公司发展的战略战策和每个时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解到各项流程和作业当中,从而时刻控制预算和流程。并且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所有的业务数据和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比较,查找出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适合电力企业自身地财务管理模式,追求系统化、信息化和高端化为一体,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杜佳佳,宋照臣.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8(1).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电力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作之一。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构建、发展出一个信息化、一个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于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是当今的关键。电力企业应当科学合理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发展滞后。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过程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还受到了很多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其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电力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那么,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决策的时候,就缺乏科学、合理、可行的信息依据,导致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整体上较为滞后。一些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也没有完善的信息监控体系,而日益复杂化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都让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无法适应。

(二)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处于核算管理层次。以电力公司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进度来看,相当多的电力公司处在以会计核算为导向的阶段。财务人员通过应用会计电算化,大大降低了其工作量,但因财务核算的核心是事后核算,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结果也就只能作为财务管理和分析的基础,却不能形成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需要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系统职能,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是朝这方向进行提升转变。因此,建立电力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以价值链管理为导向的新阶段。

(三)电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没有彻底地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导致有些电力企业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着重点,最终忽视了其作用,至此缺少懂得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高端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也是制约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缺乏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流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电力企业获取会计决策信息也存在时空方面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电力企业会计决策手段较为落后,用于进行财务决策的信息严重不足,即使有,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实效性与准确性也不高。因而,电力企业多年来缺乏良好的会计信息分析与评价体系,它无法获得积极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无法比竞争对手来的更快、更好、更准、更精。因为轻视了对流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企业业绩也没使用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常常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相分离,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导致较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作用。

三、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为了尽快迎接市场化机制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电力企业应该尽快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着重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首先电力企业需建设以信息化为主的企业文化,以便改变传统企业文化中的介质观念和行为模式,借此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配合与支持,方便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其次电力企业在开发财务管理信息化时,必须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提出非常明确而详细的需求。

这是因为企业在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是否已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发展、经营规划,适合自身的软件开发商等。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电力企业应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加强其预算管理,集中预算权限,以便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其次要加强资金管理,尽可能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的拨款管理和运转的速度;再次需增强工程管理控制,能够在工程施工至完工阶段,合理拨款、清算。同时要把财务和业务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统一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三)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电力企业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们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财务专业人员,还要能够培养出一批集生产、管理、财会知识和技能一身人才,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应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避免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滞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对财务高端人才的培训工作,从工作中出素质、出质量,并建立相应的人员培训制度,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从而建设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队伍。电力企业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不同类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力企业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具有垄断性的,并没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较合理的优化配置,导致资源很可能会被巨大的浪费或破坏。因此,电力企业应增加资金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软件的更新,建立健全能够持续更新财务信息化系统,从而解放了财务人员,使财务人员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靠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来实现,建立不同类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让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平文.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企业管理,2006,(1).

[2]周瑞闻.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9,(5).

第7篇

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但相比国外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呈现一定的滞后状态。从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便可发现,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倾向于技术层面,而在技术层与管理层方面却未做好有效的沟通,使企业业务目标与环境脱离技术而独立发展。同时也有部分管理层忽视IT方面所取得的效益回报,也造成信息技术难以发挥其应用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对IT治理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企业引入IT治理的意义分析

根据以往学者总结,对IT治理的概念可界定在对企业相关机制的具体描述,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得以减小,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其在电力企业中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即:第一,使信息化战略满足企业发展战略需求。通过与IT治理机制的引入,可使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规范,通过整合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需求以构建相应的信息化控制体系。第二,可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IT治理应用下构建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与现行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向结合,对其中存在的许多重点问题如安全问题、数据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整体架构等问题都可实现统一。同时,从IT治理的含义也可发现其对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可起到一定的规避效果,尤其核电厂在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都可在IT治理过程中有所体现,对信息化的建设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第三,IT治理可在信息化建设中可进行信息资源保护等级的构建,避免因重要信息资源丢失而导致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等,其在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决策制定与管理效率改善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IT治理在信息化建设中可解决的问题

电力企业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多的成就,但整个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如信息孤岛、成本过高以及难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等问题。事实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合理,要求引入IT治理以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更更为可靠,且可满足业务变化要求。具体利用IT治理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权力与责任问题

信息化建设在电力企业中的进行实质为企业管理方面的改革,其中难免涉及相关的责权问题。许多电力企业中多存在责权模糊现状,使管理活动中难以协调各方利益。通过IT治理的引入要求进行职责的划清,确保可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如在信息管理与调度等方面进行合并,采取管控一体化的方式,可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电力企业发展中注重做好规划、成本管理、投资预算以及具体需求管理等方面工作,但仍停留在以个人专业技能与主观经验完成一系列工作。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关键在于未使信息化得以充分落实,企业许多人员忽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生产、管理等工作内容。尤其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滞后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多集中在对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如ERP系统未引进电力企业中或ERP引入后未使其应有的效果得以发挥。需通过IT治理机制的引入使管理信息系统更为完善,符合标准化与体系化等要求。

(三)绩效评价方面内容

事实上,电力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逐步构建许多相应的机制体制,但实用性较强的却较少。许多企业员工会外界学者多将机制失效问题归因于项目管理过程中或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但实质为绩效评级机制的不合理。应注意其中的绩效评价主要针对信息系统使用效果而言。尤其在监督信息系统实施效果时表现出极强的程序化,难以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对此现阶段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引入系统审计的方式,以IT审计发挥监管的职能。

三、IT治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一)注重思维观念的转变

电力企业建设过程中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在于思维观念的转变。企业中的管理层人员应注重认识IT治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IT战略。在业务方面坚持以信息技术为原则,规划中以信息战略推动业务战略目标的实现。但该过程中应注意对电力企业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避免出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冗余或信息资源不足等现状,导致企业决策制定中缺少相应的参考。同时从电力企业组织战略角度,应保证信息建设满足企业整体发展目标,防止因盲目建设致使企业信息建设浪费过多的资源。

(二)IT治理中做好权责明确工作

现行电力企业中权责模糊问题很可能为企业管理带来级高的风险。IT治理过程中可针对电力企业中的相关部门、管理层、员工等在权责方面形成具体的书面文件,以此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责权模糊现状。具体实践中也可结合自身现状引入其他行业的IT治理措施,如IT治理委员会的构建,对存在的责任相互推诿情况可有效解决。

(三)采取独立审计的方式

独立审计的应用旨在进行信息系统实施效果的判断,如相关数据处理问题或资产安全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通过审计理论与IT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对信息建设中如绩效评价、风险问题等进行合理分析,为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结论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电企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基于电企会计系统的信息化。其根本宗旨在于转换会计工作职能,由“账簿记录”为主转向“计划管理”为主,为此,电企会计系统必须充分利用IT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及时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利用各种比较成熟的会计功能模块,构建多种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功能性转换,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实现会计工作绩效的飞跃。

1电企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较低的利用率

电企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是一个较早开发的工作模块,其设计者站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前沿,理念比较前卫、功能也比较全面,并且由国家电力公司由上而下统一布局推广。其中会计信息化模块比较成熟,对于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重大推重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广使用过程中,受地方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够、加之基层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高低影响,会计的信息化软件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绩效考核功能、信息决策功能、计划与管理功能未被最大限度发挥,只是一个简单的录入功能得到普及。

1.2“账簿记录”模式未根本改变

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工程,它本身涉及到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系统、企业绩效考核系统、企业信息化决策系统、企业核算与监督功能等等。但是,我国目前基层电企在会计信息化模块的使用上仅仅局限于“账簿记录”模式的会计信息录入,会计报表的整合等日常会计事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管理功能并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信息化功能只是一个信息的录入与报表的编制,致使信息化分片落段,无法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信息化整体。

1.3信息化的系统建设问题

基于目前基层电企的财务实际,在会计信息化功能的利用与开发上非常片面,简单的录入与报表整合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还相去甚远。加之不同基层之间信息化共享平台相对滞后,导致基层的核算工作单一而分散,所形成的实际数据对于宏观决策没有实际意义,不足以支撑电企高层的科学决策,为此,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整合与人工核算,这使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决策功能大打折扣,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上消极懈怠,没有信心。

2电企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思考

2.1提升会计执业人员信息化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也是企业人才信息化的建设,人才的信息化可极大促进管理的信息化。我国电企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信息化,通过引进、在岗培训或者脱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我国电企会计信息化模块建设是比较前沿的,加之其功能性模块较之其他性质的企业更加复杂,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要求就更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信息化能力的考核与测评,督促会计人员提升自我素质的能力。

2.2会计信息化要侧重于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避开简单的录入与报表信息化,要实现最基本的核算信息化,提升核算效率。会计信息化建设其实是一个信息化管理建设,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功能,更是一个管理与分析功能,为此,要强化各种综合模块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电企的数据化市场分析功能、电企预算决策模块以及绩效考核等模块等,使得信息化的整体效应得以实现,“核算会计”得以向“管理会计”真正转换,会计由算账转向数据分析与管理。

2.3改进电企的组织构成

传统的会计角色就是“记账与报账”,其职能仅仅局限于一般业务性事务,表现在为数据而数据,在数据面前缺乏能动性,会计人员不属于管理层。为此,要改变电企的组织构架,将会计组织纳入数据化市场分析、电企预算决策以及绩效考核等管理层面,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将更加促进会计职能的转换,推动会计信息的管理功能实现。科学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而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将更加促进电企管理的信息化。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办公自动化

作者简介:程淼海(1982-),男,北京人,兰州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97-02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分散、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等原因。随着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是企业管理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从而加深了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搜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大量信息系统“烂尾楼”。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

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3.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4.缺乏整体实施框架

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5.重建设、轻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紧迫感;另外,电力企业与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同时电力企业中很大部分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不适用于电力行业。

人员思想难统一。虽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化会改变电力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权力再次分配,所以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支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核心业务的流程难以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实行分级管理,电厂的管理在兼顾电力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服从电力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确保实现电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控。电力企业这种相对弱化的管理基础,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管控流程难以实现闭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条块化的管理壁垒难以被打破,从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虽然,企业内部针对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改变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那么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必然会持续存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人员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信息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有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组成。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应用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自动办公化、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安全监察管理等具体内容。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主要由各种网络及其之间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操作系统等组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3.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4.信息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等具体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网络标准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操作规范、业务规范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等标准。

(3)管理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剑.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9,(2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