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土木工程的背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土木工程的背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土木工程的背景

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工程施工;全英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46-03

一、引言

“卓越计划”,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作为首批获批该计划的高校之一,我校目前正积极布署,并进一步突出英语能力,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推行“卓越全英计划”建设。而土木工程专业属于传统的工科应用型专业,更是“卓越全英计划”实施的主要专业之一。《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为确保“卓越全英计划”的顺利实施,该课程迫切需要进行配套改革。因此,本文就该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探索相关教学改革和创新措施。

二、本课程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主要研究土建产品(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方法等,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组织问题,即: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基本理论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更新较快等特点。根据当前高校教育现状[3-5]、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的意见反馈,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本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具体如下。

1.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不能与时俱进。目前市面上相关土木工程施工的教材种类繁多,各出版社、不同作者的教材不下几十种。但通观其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甚至部分章节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特色。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工程实践、滞后于现行施工规范,基于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却未能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紧密结合,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冲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目前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翻阅现有的各类施工教材,却很少涉及此类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再者,近些年不少相关施工的规范更新越来越多,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出台,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但按照新规范修订后的课程教材目前还屈指可数。

2.教学课时量不足、教学内容有所偏颇。本课程内容涉及了技术和管理两大专业领域,而且针对某一具体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介绍时,以建筑工程为例,包括了从地基基础到上部主体及屋面工程、防水装饰工程,以及各类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等内容,虽然目前我校安排了64学时,但从教师教学感受和多届学生修完本课程后的反馈中,均认为课程内容繁多,学时量偏少。对教师来说,较多内容未能充分展开讲授;对学生来说,由于课时较紧,加之其他课程在大三学年扎堆开设,没时间去充分领会。此外,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也存在偏颇,如预应力工程、钢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这一方面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该部分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甚至一些教师都不太熟悉。但这些内容却与国家目前推行建筑工业化、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主旋律密切相关。

3.教学方式与师资队伍存在不足。教学方式手段的优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与教学师资水平密切相关。教学方式上,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互动交流较少;虽然以多媒体方式生动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对于缺乏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还是较难想象或体会出实际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方式等。针对我校的“卓越全英计划”,对于土木工程的所有主干课程都需要全英教学,但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相关任课老师基本缺少海外经历,英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提高。因《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较多内容若能结合现场教学将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但由于不少高校存在诸多原因,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数量不足、工地安全、资金、学校重视程度等问题,使得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要么是集中式的走马观花,要么是分散式的“放羊”,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而且由于实习时间限制,很多情况下现场实习的内容只能是其中的部分分项工程,窥豹一斑。此外,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一般仅安排一周时间,在选题和时间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选题脱离实际,凭空发挥,某些时候多人一题,甚至一班一题,造成只有少部分学生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而其他学生就投机取巧;时间仓促,学生无法充分收集素材、调研,深入思考并展开训练等,由此造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甚微。

三、与“卓越全英计划”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如前所述,我校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行了“卓越全英计划”改革,在土木工程专业试点了“卓越全英班”的招生和培养。通过选拔优秀学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全英教学,并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通过这项改革计划,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21世纪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研究能力、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施工单位、地产公司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该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也需做以下相关改革和探索。

1.建立课程组制度,打造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水平,而师资构成的合理性则决定了其传承的持续性。欧美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是将施工方面的知识技能融入到企业的培训中,高校很少设置专门的施工课程或进行较为强化的系统训练[3]。而在国内则较多依赖高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企业倾向于招收能“直接上手”的毕业生。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施工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另外,《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全英计划”的一门主干课程,还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英文授课和对外交流能力。为此主要做一下几点工作:①对该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组,课程组成员组成以老中青相结合,合理搭配,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担当重任,并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作为顾问,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经验,使其尽快成长起来。②课程组整合资源,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施工方面的科研实践工作,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可积累工程施工经验,并掌握施工领域新动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③为适应全英教学要求,我校和学院积极支持,并下拨专项教师培养基金,资助教师出国或出境进行短期进修和强化训练。此外,尤其是青年教师还应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或出境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提升科研水平、英语交流能力,并拓宽国际视野,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理顺和充实教学内容,编制立体化教材,丰富教学手段。①该课程内容上面广量大,在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必须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内容总体上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领域,对本科阶段从层次上来讲可分为两个层次[3],即:工种工程施工、项目工程施工。其中工种工程施工,是基于分项、分部工程为基础而划分,这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内容,也是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项目工程施工,是在掌握工种工程施工基础上的综合、深化和应用,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在规定的有限学时数下,对于原理性较强的内容适当多分配些学时,对于纯操作性的内容可分配较少学时。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发展很快,且规模庞大。就体量、高度、跨度、施工条件复杂性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这也使得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因而教学内容上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新规范不断更新充实。更新的途径包括:现场调研、参加学术交流会、网络媒体以及教师直接参与施工科研和实践等。③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合适的教材较为重要。我校目前采用了本课程组张原老师主编的《土木工程施工》(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这本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国内首部系统采用3D多媒体技术编写的施工教材,配有生动逼真的视频动画,且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该教材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为适应全英教学要求,还需不断更新充实内容,结合文字、图片、表格、动画、录像等立体化方式,准备再版这套教材,并编写专门的英文讲义或教材。④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手段。如: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近两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利海集团、格力地产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设置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专家短期讲学资助计划》,通过该计划,我们也聘请了香港大学教授给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短期集中英文授课。⑤当前,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并渗透到各行各业,将该技术与传统课程教学手段相结合,建立专门的具有开放性和交互式的课程网站、学习论坛、交流群、微博等也是一种趋势和常态。但目前我校该课程还没有专门的网站。为此,我们将着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网站建设,并引导学生同时浏览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施工课程网站,尤其是已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站,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网站。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显得非常重要。①与“卓越计划”宗旨相配套,完善现有的课程设计、实习制度。课程设计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先让学生自行收集素材,独立进行完整的训练,再与实际的实施方案进行对比,以培养其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环节中的生产实习一般与土木工程施工密切相关,由于前述种种原因,统一采用集中式的实习方式不太现实,目前较多采用开放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开放式生产实习相对灵活,实习环境是开放的,实习过程也是开放的。但该方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来保证实习的质量,否则就成了“放羊”状态。为保证开放式实习效果,可采取随机抽查、委托实习接受单位监督等,并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如:电话、电子邮件、群、微信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跟踪其实习动态。②提倡推行土木工程施工实训制度。施工实训类似于结构课程的实验环节,理论授课后,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应让其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当讲授完脚手架工程的基本构造、搭设工艺及注意要点后,可让学生动手尝试脚手架的搭设,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形象直观地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基于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因此我校积极拓宽思路,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参与实践提供平台,如:近年来我校相继与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格力地产、利海集团、深圳鹏程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结语

我校“卓越全英计划”的宗旨可概况为创新性、实践性和国际化,《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如何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交流、思考、探索和提高,为培养更多的“卓越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邱红胜,谭细明,陶红梅.“卓越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67-69.

[3]郭正兴,武雷.新形势下施工课程的教改与实践[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南京),2008:167-172.

[4]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83-85.

第2篇

本文面向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有效调研和总结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入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对该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要求,从教师自身、院校两大方面深入分析和归纳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和发展机制,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需求。

一、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通过有效调研和总结,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教师自身因素。青年教师择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决定其是否爱岗敬业及认真负责。有的青年教师存在着择业心态,教学热情不足;道德与责任心不强;知识转化能力太弱;教学反思不够,自我发展动机不强等。

(2)学校、学院和系方面的因素。学校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包括把优秀的人才引进后,在教学方式上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青年教师的方式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对教学能力的考核不够。学院缺乏激励青年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的机制。系里尚未形成“乐教”的教风。

二、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通过构建符合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和发展机制,可有效地提升和发展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1)建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教学能力体系将分为社会责任、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特质四大模块。

(2)系里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和学院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心得研讨汇报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圆桌洽谈,每位青年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汇报,并对评委和其他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

(3)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每年定期派1~2名教师到国内相关企业从事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

(4)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多样化。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应改革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成果在考核中的分量,进而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比重,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5)重视并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系里和学院拟从各个方面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建立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和机会激励并重的激励助长体系。

(6)系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加强管理与监督,形成良好的教风,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郑其恭,李冠乾. 教师的能力结构[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52.

[2]徐 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培养模式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151―153.

[3]王少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多维结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01):110―113.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个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先进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对于土建工程的现场管理优化水平还能够综合反映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兴建各种建筑物,使得建筑行业有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前景下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不同规模的建筑企业,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确保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从自身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着手,通过不断地提升建筑管理水平,来确保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良好竞争优势。

1 目前土建施工中常见的现场管理问题

1.1 现场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工程施工质量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它与施工安全及管理都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不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实际施工需求,进入到施工现场的物料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地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土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对于一项工程来说,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和单位往往将精力都倾注在成本管理和工期追赶上,而忽视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很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安全责任不明确,这就为安全隐患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所以,没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充分的对施工安全引起高度的重视。

1.3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会产生非常多的建筑垃圾和一些废水废气,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噪音污染,这些问题都会危及周围环境,在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必须针对各项污染问题,进行合理的措施应对,尽量的降低各项工程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4 施工现场监管不严格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因劳动密集大,施工专业广。在工程现场的监管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施工环节的零散性,各工种之间的施工配合也欠缺,各工种存在随意搭配,没有明确的组织纪律来进行制约。在施工现场很难做好工程的全面监管。

2 关于进行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的几点建议

2.1 强化安全教育

在施工开始之前,针对全体员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进场人员的施工水平和能力。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进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企业法制法规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施工具体成本单位要针对不同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员安全施工教育,提升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熟悉程度及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隐患的安全因素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对于不同的施工团队,班组内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劳动纪律教育,特别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重点施工环节要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对施工中的各项安全用品使用方式做出明确的培训。

2.2 积极做好施工人员的各项培训工作

一个工程都是有数以千计的工人一个一个工序去完成施工的,可以说施工的工人就是工程中的灵魂。所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思想素质水平都应该非常高。所以对于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我们必须要做好有效的培训工作,例如安全教育工作等等,还有建筑行业中的基本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让施工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让施工人员明白工程质量的重要性等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2.3 完善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系统

土建工程的现场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做支撑。确保施工现场管理是严格按照各项施工标准和规范制度进行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分工,分项管理,使彼此时间能够紧密协作,从满足土建工程施工设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困难的管理工作。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涉及的问题范围比较广,关系非常复杂。但是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又非常的重要,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问题和效率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去进行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同时制定有效的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划分好责任,有效分清责任,做到管理层层有效的传递,有效促进土建施工的效率提高。

2.4 施工方案的科学规划和编制

对于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来说,施工组织方案是对其进行指导的技术性文件。在施工方案组织中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基本属性、规模及复杂程度、施工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等。一份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应该是实现了各项人力及财力资源的合理规划,施工技术及工艺的严格要求。为此,在进行土建工程开建之前,必须同施工现场情况着手,通过多方参与、反复分析对比,严格验证之后,形成最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且要确保整个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方案可行性管控。

2.5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土建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程,其中的工作量和专业角度都非常广,同时又因为施工现场中还会受到一些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中工程质量管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其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总体安全性,还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在进行工程的现场管理中,必须针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通过强化施工流程和加强各项作业的规范性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能够切实有效。

2.6 充分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各项施工协调管理

土建施工中各环节的施工是相互依存的,在进行工程的现场管理中,必须首先对各项施工工艺和具体程序形成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各专业的施工特点来进行全面的协作分析,对于能同时进行的工种要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秩序。对于需要前后衔接的工作需要做好衔接的密切配合,通过创建班组管理制度和班组之间的协调制度,并严格落实责任考核制,以完善的现场监管制度对各项施工配合进行定期的检查,杜绝因施工协调失衡而导致的各项工程施工问题的出现。

2.7 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对于土建工程中的现场材料管理,必须紧紧地围绕施工进度来展开。在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时,必须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现场。τ诮入到现场的施工材料,要充分的以施工图纸为依据进行材料的存放,对于水泥、钢筋等的存放,要注意防潮,避免材料的失效和生锈等现象发生。对施工材料的进场要做好详细的进场记录,避免材料发生丢失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范畴内,加强土建施工管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的措施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施工专业技术,并根据工程的现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提供有力的施工保障,从而也就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章素梅.影响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第4篇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四、小结

第5篇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2016年,新工科理念一经提出,即得到教育界的推崇,并推广落实到全国各大高校。现阶段,我国在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工程教育与行业脱节、工科教学理科化、对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模糊不清以及工科生知识结构与职业发展不符等问题。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工科专业,基于此背景下,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升级土木工程专科工程教育,立足于建筑产业化,加深工程教育与建筑产业的联系,对培养新工科人才大有裨益。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本文立足于施工课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地位

2.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施工课程主要研究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土木工程测量、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原理等课程不同,施工课程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近几年,为满足超级工程建设需要,施工材料不断革新,信息技术也被引入到工程施工中。

2.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地位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教学主要分为施工管理和结构设计课程两大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土工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证明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也对其课程教学优化提出要求。基于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学习过程重于考试结果,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

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3.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为了实现“授人以渔”,应促进自身角色由“传导授业解惑”向“悟道求业生惑”转变。现阶段,受制于人事制度的约束,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为硕士、博士出身,毕业后即进入高校授课,实践经验缺乏。同时,受教师评价制度的约束,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嫌疑,极少数能够参与到土木工程施工一线活动中。此外,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和协同培养机制,没有结合施工课程教学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学指导,也对教师实践经验的提升产生阻碍。

3.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伴随着我国基建工程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项目建设的需要,引进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成为必然,这也对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要求。但由于高校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未及时更新,落后于工程实际,影响了优秀施工人才的培养。

3.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未予以能力培养相应的重视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杂,若只是单纯讲解,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干能动性。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核也无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尽管翻转课堂和研讨式教学已经在部分高校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收效甚微,距离“金课”标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3.4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性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施工课程实践教学通常包括施工课程组织设计和施工生产学习两个环节,但受制于现实条件,部分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施工组织课程设计通常由教师选取某一项目布置任务书,学生借助于网络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虚拟施工方案,实践性欠佳。部分高校尽管能够在施工生产学习环节安排学生进入工程一线学习,但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实际施工进度,学生的实习也只是走马观花。

4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具有认识、发现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进取精神。为了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郑州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4.1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应构建复合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施工人员,借助施工管理,提升施工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创新思维。具体而言,通过学习施工课程,以不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优化施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衔接,立足于真实工程项目,深化学生对土木与工程结构原理、材料性能的掌握程度,明确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了解并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原理,以图纸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保证建筑材料的耐久性。通过学习施工组织课程,完成对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逐步养成创新思维。

4.2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

现阶段,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选用的教材滞后于工程实际,因此,教师在施工课程教学课程中,应对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在传统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知识,迎合新工科理念的发展要求。例如,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工程实际,将工程造价、施工质量验收、装配式建筑施工以及BIM技术等知识模块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对新知识体系的支撑。

4.3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践行新工科培养理念,课程改革实施“师生协同”和“校企协同”模式。校企协同: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拓展的方式,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将施工组织课程与投标书有机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商务标书和技术标书的制定,并模拟开标会,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评委;引入生产实习双导师制度,即1名校内带队老师和1名企业导师。为了提升实习的实效性,学生每日撰写生产实习日记,并在实习结束后答辩,教师根据实习日记和答辩成绩,给出最终实习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促进压力向动力的转化,运用所学施工理论指导实际,积累实践经验。师生协同: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也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搭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与教师探讨知识提供途径,实现师生协同。教师就教学内容与学生开展讨论,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悟道和寻道,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4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以往的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以选择、判断、填空、简答为主,由于课程重点和难点比较集中,题目反复出现,单凭学生机械记忆即可过关,并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考核新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上交流、研讨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分别占比10%、30%和60%。其中,线上交流成绩的考核指标为学生在线上平台的自学记录、提问记录和答题记录。研讨作业是指学生对教师在线上平台的研讨作业的完成情况。研讨作业主要分为必选和任选两种形式,教师以专题形式布置研讨作业,学生可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学习成果以PPT形式提交平台。作业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作业内容逻辑是否清楚、PPT制作是否规范以及课堂汇报是否流畅等。期末考试仍采取闭卷形式,适当提升综合型工程案例的占比,约为60%,以此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5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评价

课题立足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大成都,以郑州商学院2018级土木专升本和2016级土木工程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教学理念、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本次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6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现状的分析,立足于新工科理念,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实践,结果显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具有实效性,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旭东,王积静,高福聚,黄思凝,张如林.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2):90~92.

[2]郭永春.新工科课程体系中的工程设计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39~43+55.

[3]谢芳.高校新工科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中心建设路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0(12):121~122.

[4]段淑倩,时刚,闫长斌,熊杰程.新工科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隧道工程课程智慧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6):30~39.

[5]刘一曼,刘敏.“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00~201.

[6]王尧鸿.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1):50~52.

[7]张卫东,唐善婷,顾文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园林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35):148~151.

[8]朱永甫,宋丽琴,洪秀君,黄杰超.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56~159.

[9]刘雅琦.浅析新工科理念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J].四川建材,2020(10):227~228.

第6篇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包含了一系列新内容。纵观目前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必将在技术理论、学科交叉等方面出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未来发展

21世纪以来,土木工程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较大的变化与进步,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成为了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及其未来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1现代土木工程呈现出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大跨度的现代化建筑日益增多,这就向现代土木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土木工程建设的不断进步。具体说来,现代土木工程在以下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1.1建筑材料

就目前而言,钢材、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已经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铝合金、镁合金、玻璃钢等新型材料在现代土木工程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材料价格偏高,弹性模量偏低,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这也要求我们继续探索更加合适的新型材料,为此,一些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走向市场。

1.2工程地质和地基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和地基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极其重要,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还决定着项目的选址、结构体系以及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等。目前依然是通过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来勘察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这是难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快速发展要求的。为此,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建筑,要求我们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革新传统的勘察方法。

1.3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决定着后续的施工进展是否顺利。一般来说,适用、经济、安全、美观是目前进行工程设计的优先考虑因素。正基于此,目前的工程设计已经普遍采用专业软件的概率统计功能来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1]。同时,为了适应现实需要,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理论、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法等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进步。

1.4工程施工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土木工程的日益扩大化,土木工程施工工具、设备、机械等逐步向多品种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此外,为应对复杂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被逐渐重视起来,并且日益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建设逐步趋向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新内容

2.1工程合同管理

现在社会是法治社会、契约社会,工程合同管理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工程项目合同中,业主在建筑市场中更具发言权,施工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重点对合同中的工程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对合同条款进行有效利用。如果工程设计建设发生较大程度的变更,基于合同条款基础之上的权利维护也就更有把握,也能够增加索赔的成功率。

2.2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是现代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土木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应当注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这种结合应该体现在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2]。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技术人员对工程施工成本欠缺了解,往往会侧重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而忽视施工单位的成本。这就导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强,但成本过高。为此,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就能避免这种问题。

2.3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即要做好施工进度规划,把进度规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周。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规划以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二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是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它要求结合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来控制施工质量。

3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未来展望

3.1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力学仍将是现代土木工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但同时,现有方法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进行受力分析仍然具有很大局限性,新的分析方法和数值处理方法将会实现突破,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分析将会在工程技术中普遍应用,以处理复杂的数值问题[3]。此外,将会使用更为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分析更加复杂、更贴近现实的情况,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在力学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3.2学科交叉进一步加深

现代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将会进一步加深,特别是与材料学、环境学、化学、电子信息、机械科学、城市规划、建筑科学的交叉。在今后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这些交叉学科之间会互相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另一方面,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土木工程下面的各次级学科之间也会融合产出新的学科,不同次级学科的理论也会相互渗透,例如,一些大型体育场馆采用类似桥梁的悬索结构。

4结束语

可以说,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代表了当今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有着更为可观的发展空间。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紧密结合现实需求,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作者:朱卓成 单位:苏州市相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庆,李慧民.以土木工程管理为特色的管理类专业链群建设[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1):88-93.

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在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土木工程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企业在应对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应当对当前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在结合行业特点与企业自身性质的情况下,制定发展策略目标,以促使土木工程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1.土木工程的概述

从专业领域来说,土木工程属于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名词,该种理念涵盖了各种工程学科技术。但是从具体层面来说,土木工程是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的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在利用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的前提下,展开施工设计、维修与勘测等相关的技术活动,同时土木工程也能体现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备的工程设施[1]。在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来看,该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将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经济反映出来。就目前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来看,土木工程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土木工程获得了加快的发展,并在各个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地步,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土木工程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就当前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就可以了解到,土木工程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高层建筑;另一个是公路建设。土木工程在这两域内获得发展是非常瞩目的。

2.1高层建筑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建设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市内可利用土地渐渐减少,人口增幅不断加大,这与城市资源逐步减少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正是这些原因,促使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高层建筑占地资源较小,可利用资源较多,在此种条件下加速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高层建筑持续增加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发展的负担。现如今,人们使用到高层建筑的时候,立马会想到经济与现代化、城市化[2]。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仔细分析高层建筑,研究高层建筑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越来愈少,这是我国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公路建设

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土木工程对公路建设非常重要。要想在各方面建设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社会很多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经济建设。由此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经济得以发展,社会各行业也就会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可以改善产业整体结构,促进副产业快速进入市场得以发展,保障质量健康、高素质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公路建设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相较于过去,我国交通与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于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道路建设相对落后,道路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现如今,在各方面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发展交通事业,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3.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利用资源消耗不断增加,而可利用资源越来越有限。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促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现如今的土木工程发展逐渐朝着低消耗、集约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1向高空蔓延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世界人工最高的建筑位于波兰的长波台钢塔,其高度已经超过640m,是目前全球最高的人工建筑,该栋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强[3]。从这就应该可以了解到,向高空蔓延是土木工程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并且向高空蔓延的距离可以是无限的。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物向高空蔓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建筑可以将工作、商业、购物以及休闲、娱乐等集为一体,有助于节约土地资源,有效节省城市化建设中土地的利用。我国上海地区的方生大厦,期望达到1250m的高度,这将属于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3.2向海洋拓展

地球向来被称为是“水球”,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现如今,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向海洋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不断向外扩展的一种体现。海洋情况比陆地还要复杂,但是其中蕴藏的潜力始终诱惑着人类向该领域蔓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已经在海洋领域中获得相应的成绩。如,减小机场噪音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土木工程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也非常明显。上海的黄浦江是我国近年来取得可观成就。从这就可以充分说明,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向海洋发展具有相应的科技支持,进而促使其更好的朝着该领域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向海洋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3.3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在土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建筑直接与自然环境相互接触,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建筑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并且在土木工程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该行业的应用材料进一步扩大,建筑能耗相应增加。从这就可以看出,土木工程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土木工程能够与环境保护相互连接,就能够协调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现如今,环保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发展的充分重视。土木工程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环保工作,就能够进一步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而保障土木工程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行业,在其自身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重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促使该行业的发展能够于世界接轨,促使土木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基于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城市中的土地[J].新时期土木工程,2009,8(03):63-64..

[2]晓丹.土木工程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J].土木工程,2009,10(06):23.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引言

土木工程作为各类建筑的技术、科学与工程总称,在现代技术与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已经进入稳定的状态,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学科建设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最近几年,随着土木工程的专业调整、人才模式更换,让土木工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以重点院校、名校为代表的研究院,在该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怎样面对市场,突破自我发展,就是学校教学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1.1观念陈旧

国内的土木工程专业,受传统思维、学校环境与师资力量影响,人才培养整体落后,教育主线模糊,尚未形成真正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认知不够,以创新与工程素养为重点的教育理念还未树立;教育观念落后,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严重,让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上,和现代工程教育差异太大。

1.2教学体系滞后

当代中国的土木工程教育框架是从前苏联教育模式的背景上发展的,经历多次变革,但始终没摆脱传统理念约束。自改革以来,不管是理论内涵还是实践都出现了变化,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反应缓慢,在课程结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中没有本质变化。在教学体系上沿用专业基础、基础理论与专业老三段的方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

2.1确立教育理念,重构教学体系

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落实工程教育方针,加大土木工程专业改革,确保教育条件、环境、队伍与机制建设。结合土木工程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依据,将培养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创新能力作为教育主线,着重突出实践主线,形成有效的实际体系。根据“三位一体”的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比例,引入项目设计、开放式教学、顶岗实践等模式,这样才能发挥导师指导价值。

2.2结合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将工程人才作为发展依据,不断深化课程内容。结合工程人才定位,面对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先进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同时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整合科技活动与工程项目,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工程能力。根据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在已有的教材背景下进行补充、创新与剪裁,帮助学生培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与工程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2.3形成“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式

将工程创新作为指引,形成“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对当代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把应用型专业人才向工程创新的方面靠近。将案例教学作为依据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工程案例把各类技术与知识集中在一起,反映土木工程的综合诉求,以此开拓思维与视野。另外,还需不断增强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技活动渗透到人才培养机制中,计入学分,形成各种科技竞赛与师生参与的激励方案,这样才能为科技活动与制度给予保障。

2.4深化教学团队培养机制

一方面,形成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专业教学队伍,根据培养目标,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在优胜劣汰、学习提高的应用机制中,优化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做好“双导师”的队伍建设工作,优化校企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教学规划与师资情况,进行分化与教学。

第9篇

土木工程活动中的树木与森林问题。许多土木工程活动存在一定的孤立性,重点局限在项目实物本身,忽视其在整体环境中的作用及影响。例如大量个体建筑和工程设施组成了城市,在保持其个性的同时,形成了个体所没有的城市性能,如景观协调、下垫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等,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从工程技术层次的“微观建筑”上升到技术科学层次的“宏观建筑”或“城市科学”[9]。现代土木工程活动早已超越工程技术层面了,但土木工程教育往往滞后。未来发展对土木工程的压力。人口增长、能源和资源匮乏、环境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可持续发展,引导全球接受绿色设计理念和在全社会进行资源消耗平衡。全球对环境安全及环境恢复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多数环境目标却没有实现。对可持续能源、洁净水、清洁空气及废物安全处理的要求,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发展[10]。土木工程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重点建设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及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可能引起土木工程活动方式的深刻革命,土木工程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例如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工程材料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nalysis,LCA)、适应拆毁的设计理念(DFD,DesignforDisassembly)、建筑构件和结构含能设计理念[11]、建筑垃圾最小化设计概念[12]、工程材料的复合高性能化与再生性的关系等等。上述已不是传统土木工程技术范围的问题,应对现代土木工程活动所需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技术范围。除了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外,土木工程师必须熟悉大量相关知识并承担社会与道德责任。此外,由于土木工程师的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将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

二、新形势对工程教育技术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1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全面提升工程师的知识面和工程素质:“科技含量高”要求工程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过硬;“经济效益好”要求工程师懂市场,善于促销路、降成本、增利润;“能源消耗低”要求工程师有节能意识、熟悉与产品有关的能源知识和节能技术;“环境污染少”要求工程师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相应的文化素养;“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求工程师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15]。转型时期企业对我国的工程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在重视加强教学和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16]。改革开放以来,土建业产业背景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17],这种变化对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技术的对策

1.培养目标的定位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以四年学制为主,受培养模式、学制和就业率要求的支配,培养的学生一般为熟悉传统专业技能,略知相关知识,能够较快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现代工程的特点是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伦理道德等价值观整合起来,指导工程实践,创造出一个人工的实体。如果我们培养的工程师仅关注自身的技术层面,那么正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Okun教授所言,恐怕未来的工程师将会成为服务于那些来自其他专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手下的一名技术员而巳[18]。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的实践环境下,四年学制培养出现代土木工程师已经不可能,这就需要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例如培养具有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素质的毛坯工程师或能够较快从事某些技术工作的操作型工程师。一项对近百名工程师的调查对此有参考价值[19]:8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程意识比熟悉一个局部的工作更具有意义”;9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基础和素质,过于专业化的内容应在企业内加以训练”;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具有大工程观素质的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缺失是土木工程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用系统的宽广的视野定位未来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随着产业背景的改变,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合同为当事人之间行为和关系准则的运行模式已普及到土建业的每一个基层。土木工程师的职能迅速扩大,除了传统技术层面的能力外,综合财政、社会、经济和政策的考虑问题方法与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师的重要专业职能。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归纳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0]。在四年时间内即使初步完成上述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用系统的视野确定专业的知识组成,将孤立分散的多学科知识揉合成整体,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善。

3.改变教学模式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与其他工科教育一样,长期采用科学导向,模式单一,工程教育的特色不明显[21]。教学上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模式。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22]。该模式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学习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运用该模式传授知识的效率高,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办学硬件条件要求低,但易培养出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具有个性化与建造技术综合性的特点[23],因此土木工程教育有实践性、创新性等要求,科学家培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土木工程教育必须的一些实践性环节被弱化或课程化了,例如以模拟、虚拟化、演示、观摩等课程形式的实践来代替。立即改变现有培养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可先在相关课程教学上考虑工程特点,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例如设置包括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大作业、大案例分析(如阿斯旺大坝)、设计、实习,体现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此外,利用分组专题讨论形式,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非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4.培养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从士农工商的排序就可看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没有认识工程技术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国家的富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产品质量总体上不高,土木工程也一样。这与社会伦理以及整个社会长期不重视工程技术有关,大多数不是能力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全社会都要倡导尊重工程的文化、建立正确的社会伦理观,从孩子开始,长期坚持。大学期间注重培养崇尚求精、务实、求真、求新,精于设计、精于制作的工程精神,将这种理念融入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设计中去,逐步树立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

5.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土木工程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将使传统工程成为数字工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