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8: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电子书包;中小学;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78-04
新课程改革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这里的信息技术更多的是指数字媒体技术,从简单的投影、电视、交互电子白板到现今一对一数字化环境的创建,我们见证着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进而融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现今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试点项目,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教学平台,开发移动端的学习工具及应用,但具体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喜忧参半。在配置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电子资源和工具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因此,研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环境下的具体应用模式是十分关键而且非常必要的。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一对一(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种计算设备)的概念出自关于无线和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际研讨会(WUMTE2002)和智能辅助系统的国际学术会(ITS2004)上专家所作的主题演讲。Papert教授指出,当每一个人都可以买得起一枝铅笔的时候,必然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同样,当每个人自己都可以拥有只属于他个人的一本书而不是与他人分享的时候,这将再次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与此同理,当每个人都拥有并能够经常使用属于他个人的计算设备时,学习方式将再次改变。[1]
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并存的热门术语是“电子书包”。目前,对于电子书包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电子书包是承载着学习资源的终端设备;电子书包是支持教与学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材、学习工具等;电子书包是支持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本研究认同第三种观点,该观点更能体现信息技术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支持作用。
国外对电子书包的叫法并不多,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这一术语较为成熟,而国内电子书包一词使用更为普遍。唐瑞指出,可以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看作是国外普遍对电子书包项目的另外一种称呼,因此,为更全面、系统地研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情况,本研究中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电子书包”视为同一概念。[2]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近几年,随着平板电脑的兴起和普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开始尝试试点、不断推广并逐渐走向常态化,但探索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从目前全国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的实施手段来看,可以将试点项目分为三种。
(一)移动终端+APP应用+投影等
基于移动终端及其承载的APP应用来实现课堂教学中基本的活动,通过屏幕广播系统实现传送资源、广播屏幕内容等功能。在APP应用如此盛行的今天,更多的适合于学科教学的应用也不胜枚举,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种方式更加适合于课堂教学,如移动终端可用于承载教学内容(如iBooks),教师也可以通过某一具体学科应用来展示学习内容(如星图),学生借助工具(如思维导图)完成基于任务的创造活动等。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通过投影向全班学生进行展示、分享。
(二)移动终端+课堂交互系统+投影等
基于移动终端开发的课堂交互系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对话,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源,课上通过课堂交互系统向学生分发试题或作业,学生作答结果可直接反馈到教师端,同时,系统对客观试题的作答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教师可以根据整体作答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由此调整并确定后续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以发现学困生及其学习难点,有利于后期向不同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实现个别化教学。
以上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难以延伸到课外,而且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以体现。
(三)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等
与前两种实施方式不同,有的试点项目从学习平台的角度入手。有了学习平台的支持,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如教师的讲义、作业等可以永久存储,非实时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顺利完成,使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尽管其对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功能优势明显,但对平台的功能丰富性、操作便捷性也提出了挑战。从一般的学习平台的功能来看,其主要具备课件播放、资源共享(上传与下载)、互动讨论、作业提交等功能。然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仍需要支持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其应该具备支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功能,如广播课件或学生作品、实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等。
目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的实施正逐渐从试点学校的试点班级的试点学科逐渐走向更大范围的融合,如更多科目、更多年级等等。在强有力的技术和平台支持下,如何充分发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是研究者需要关注的课题。
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的应用模式分析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角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实施的实践视角,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有研究者指出,当前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还没有相对完善。尽管有些研究者试图总结出一些模式,但是整体上是宽泛的、不完善的,欠缺可操作性的指导。[3]因此,本研究基于大量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及实际课例进行分析。对于目前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模式,可以按照学习发生的情境分为课内型、课内外互联型以及课外自主型三种。
(一)课内型
1.互动讲授型
教师保留其在传统课堂上的讲授、指导等角色,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如课堂交互系统,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实施,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限组成部分,该种模式称为互动讲授型。这种模式常见于识记、理解等低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如讲授新的概念、定理等规定性知识。该种模式下,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掌控课堂节奏及进度,技术支持主要是用来帮助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及与学生进行交互,是相对初级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
2.协作探究型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边缘参与者,起引导作用,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协作、探究活动,该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此种模式下,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持活动的开展,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利用APP应用或自制电子教材创设情境,学生进行基于任务的探究学习,丰富的媒体资源以及交互设计有效地支撑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数学学习中,利用认知工具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延展教学内容,等等。在这种应用模式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更多地承担了前期的活动组织、技术支撑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内外互联型
随着可汗学院的名声大噪,由此发展起来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也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翻转课堂”是通过学习平台来实现课堂内外互联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等技术的支持,联通课前、课中及课后,扩展教与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学生在课外通过技术支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内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层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表现。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扩大课堂容量和内容深度。[4]
(三)课外自主型
建立在强大学习平台等技术基础上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学习范围大大扩展,课外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此种模式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支持,如提供网络课程、学习工具、学习活动等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如通过提问或发消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另外,学生可以基于大量的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非正式的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中实现常态化应用的建议和构想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基于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及网络资源而实施的,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它的实施更加复杂,更需要如电子资源、学习工具及平台等技术方面的有效支持。从目前全国的试点项目开展情况看,项目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最大的阻力来源于一线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及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具体说来,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巨大困难主要有资源问题、平台功能问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现就以上各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构想,以助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应用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建立丰富全面的资源库,适应多版本的教材需求
学习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尤其是课内外互联模式以及课外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因此,为保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中顺利进行并实现常态化,建立丰富全面的资源库是必须且迫切的。由于我国各地的教材版本数量较多且差异较大,为确保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开展,在制作学习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以满足其差异化需求,同时,要根据适用对象的特点,对媒体进行丰富的设计。在建立资源库时,要建立一套可靠的技术标准,一方面要实现对已有数字化资源的可重用,另一方面要支持多种学习平台对资源的无缝对接,实现学习资源的方便调用和持续使用。
(二)设计开发通用学习平台及学科个性化学习工具
学习平台可以支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支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平台的诸多功能,如上传下载资源、答疑讨论等,有助于教师基于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完成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基于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技术工具,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困难,为其搭建脚手架,如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梳理等。学习平台为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提供了基本的支持,想要丰富学习活动及降低学生学习困难,一些学科个性化的学习工具是迫切需要的,如物理学科中的虚拟实验工具、英语学科中的发音打分工具等。在建设学习平台时,要内嵌基本的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点名、分组等,同时,要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设计学科个性化学习工具。
(三)重视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验效果来看,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上的学科教学技能方面有所欠缺。目前,进行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大多数是依托于高校资源(尤其是教育技术相关专家)与技术公司开展。在部分试点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多是借助教育技术专家或相关研究者的帮助完成,在项目开展的前期需要专家的引领,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常态化和持续性实施。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不断影响,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要对应有所提升,尤其是基于新兴技术的学科教学能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教师基于技术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及能力以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德怀,梁仁楷.1对1增强学习技术和即时互动反馈科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8-10.
[2] 唐瑞.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综述[J].中小学电教,2013,(9):11-14.
课程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89522
(温馨提示: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师资、收费标准相关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招生说明:招生范围:初一到高三
辅导课程:
初一数学、英语、语文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初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一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地理
*************************************************************
课程的优势:
创新: 独创UMS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品牌:十九年新东方品牌见证,千万家长学子一致信赖
师资:资深学科名师磨砺沉淀,打造出一对一课程
特色:家长会反馈阶段性进步,励志教育铸就学员未来
服务:免费学科讲座早晚自习,免费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效果:8%学员提升80分以上,17%学员提升50-80分,56%学员提升30-50分
师资: 19年培训经验积累,历年中高考提分高手、奥数精英、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海归双语教学人才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4位博士生,115位研究生,90位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31位来自于华师大,30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金牌校区===
【徐汇区】 万体馆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811号2楼
番禺中心:徐汇区番禺路900号2楼
【普陀区】 曹杨中心:普陀区曹杨路333号2楼
【闸北区】 沪太中心:闸北区沪太路799号2楼
【黄浦区】 新闸中心:黄浦区黄河路355号1号楼3楼
【杨浦区】 复旦中心:杨浦区国权路561号
五角场万达中心:杨浦区政通路177号万达广场C座8层
【浦东新区】八佰伴中心: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36号隆宇大厦13楼
=========================================
上海市同类优秀课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可以比较下呢?
上海昂立智立方:400-0066-911转分机89476
上海精锐教育:400-0066-911转分机99724
上海昂立新课程:400-0066-911转分机89521
***********************************************
上海京翰教育: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学习理论;美术教育
一、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由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学习中有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重新认识新信息并将其排列组合,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经验的植入而得到改变和重组,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结构作为基础建构知识。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美术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理论逐渐被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并且日益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给教师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灵感和启示。建构主义理论具有四个不同的特点,每一个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不同的帮助。
1.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注重能力培养,教师只是起着指导、启发、促进、组织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美术课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勤学苦练,多临摹、多写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观察,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建构美术新知识的主体。此外,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情境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美术实践情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安排写生环节。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学生可通过眼、脑、手的结合,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与反思,领悟出自己的绘画方法,提升自己的绘画境界,培养自己的绘画风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从以教师讲课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
3.群体性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开展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均不相同,因此他们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盲区。学生要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转变性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师的指引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不同的课堂设计转换自身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为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美术学习途径。建构主义理论符合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符合美术学习的规律,对我国美术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美术教师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大胆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再只依靠教师的教导学习,要成为学习的建构者,积极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提升自身的各项技能。相信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导下,美术课堂将不断改进、创新,并且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陈琦,刘儒德.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
[3]陈其弼.卢仲衡教育心理学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99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教学;中学生;教师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它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日益盛行,它集声音、文字、数字、图片、音像于一体,开拓了信息来源多样化的教育空间,极大的提高了教学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繁重的中学学习压力和枯燥的学习生活,如何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音、文字、数字、图片、音像于一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教学手段,使信息来源多样化,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它既可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知识组合范围,将多科目的知识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从而够激了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果是显著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三《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课就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生物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并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异,以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原理。既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也了解了生物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新颖性、生动性、多样性、趣味性极大地吸引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动机和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发挥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例如,组织学生制作PPT课件、网上讨论、网络视频等多种学习形式交换使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做好课程预习和复习,通过网络快速查询资料和信息,通过网络答疑激发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很多中学生都通过《老友记》、《越狱》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了解美国政治经济及文化。
通过以上途径整合各学科知识,充实内容和扩大信息量以及加强学生对各种信息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完成自主学习。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学的文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记忆,且易于遗忘;中学理科知识具有抽象性和未知性的特点,学生难以通过课本的理论和老师的讲解去掌握和运用一些公式和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信息的交替演示,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快速更换,不仅能够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能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最终使使教学信息和教学形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把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简单易行。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达到视听并用,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加深重点、难点的理解。例如,可以通过《乔家大院》使学生了解晋商,通过《尘埃落定》使学生了解土司制度及藏族文化和文学,通过《贞观之治》、《三国演义》等了解历史。在教学中可以播放视频,也可选择要点截图,通过这些方式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四、现代技术教育有利于延长中学教学知识的存储期限和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基本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尤其是历史、语文及理科类。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理科的原理、图解、公式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存储在移动硬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反复使用,永久保存。这样,大大的节约了老师的备课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此外,通过网络信息,可以扩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丰富备课内容,为素质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有关研究也表明,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之后,学生能够自己把我学习的进度、方向,自己探索新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客观上促进了学校对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组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的改革。例如,现代中学教育的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强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教学的整个环节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完成了由“知识传播着”向“教学主导者”的较色转换。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中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查找相关信息资源,甚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发现和纠正教师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自主选择有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请教、交流、积累和探索一些课题,这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直观、形象的表现力,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无限的资源共享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它的应用不仅仅是提高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更多的是延长了教学信息的储存时间,改变了教学模式,从客观上推动素质教育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琼.现代教育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解彩霞,武 鹏.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4)
[3]马春庚,侯丽霞.浅谈现代教育技术[J].教育在线,2008(13)
[4]董大军.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7)
[5] 杨晋平.浅谈多媒体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信息技术,2011
生活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孩子们在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对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艺术是情感的启迪交流和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在教育各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音乐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音乐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有表情地歌唱和欣赏优美高雅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音乐形象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唱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有所理解,适当讲一些歌曲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有意识地用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意境、情感,只有有表情地歌唱,才能使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领略艺术的魅力,从美好的歌唱中,获得无限乐趣,从中受到教育。
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视觉传达效果,深得学生的喜爱。美术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和美术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中,美术教师不光单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思维,表达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自己的内心情感。
我们语文课上的阅读课堂,不是舞台,不是画室,不能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硬搬进阅读课堂,但艺术与教育是相通的。若把艺术引进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那么阅读活动便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运用分角色朗读和戴上头饰表演读等方式,来增强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课堂,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知识,那么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可是教师借助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手段,运用教具演示、比较、操作、观察、分析等方法,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比如,我们在教刚入学的儿童数数时,可以先教孩子们唱儿歌《数鸭子》,这样不但让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意义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传授。
再如,高年级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制作这些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会这些图形的本质特征。这样通过造型艺术、创造艺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便于抽象知识的掌握。
教育离不开艺术,艺术的大门是敞开的,遍及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渗透于各个教育领域中。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并非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舞蹈家、画家、雕塑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让他们参加艺术活动,并且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他们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建议;策略
一、引言
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源,而文化创新却又是一直困扰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个问题。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剧,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与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就不得不迫使我们去寻找本民族文化的根,而民间工艺美术正是民族文化之根。既然我们找到了它,那我们就应该将它传承、创新、发展下去,使之发扬光大。大学生是社会中的强大的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承担起民族文化不被历史发展所湮灭的责任。
二、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一)民间工艺美术概念
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的,以手工艺制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工艺美术作品一般为了适应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需要,材料一般为就地取材,可以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性和人文资源,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特色。民间工艺美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传承性;二是民族性;三是地域性。
(二)在大学艺术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民间工艺美术在大学教育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发展,很多学校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了民族艺术等相关课程,间接地传播了民间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自身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完备的教材内容;三是教师队伍本身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知识储备的欠缺。
三、教学建议
(一)聘请传承人或者民间艺人到学校指导实践
目前,教师队伍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欠缺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在最初的教育中并没有民间工艺美术的相关课程,是近些年才开始推广开来的。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对于工艺美术的教育可谓是短板。为了解决这个短板,不影响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聘请传承人或民间艺人亲自授课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他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弥补“短板效应”所带来的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由专业人员撰写教科书
民间工艺美术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已有自己完备的系统,因为还处于发展的前期,所以还存在体系不完备,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科书的办法,在使教学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其他的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教课书的撰写应聘请专业人员来撰写,避免由于传承人或民间艺人的文化水平限制,在言语的使用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影响书的专业水平。
(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学校可开设相关的实地考察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如果仅仅通过课上老师单纯地去讲述,或者通过视频播放去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流程及形成的原因、历史、文化等,很难提升学生对此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某种民间文化的认识也会仅仅停留在教师所教授的范围内。通过学生实地考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形成自己对于某种民间艺术全方位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高度、审美观,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氛围。
四、在大学艺术教育运用中的策略分析
(一)发掘资源与课程结合
民间工艺美术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地域性等特色。首先,应该挖掘尽可能多的资源,每种工艺美术都有自身的语言特色、设计原理、工艺特色、哲学思想等;其次,将所搜集到的民间工艺美术与课程二者相结合,丰富自身艺术语言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选择典型的资源
对于学校的课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民间工艺美术都适应学校的课程。比如有的工艺美术制作时间较长,并不适合学校的短暂课程的学习;还有的工艺太复杂,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该技艺等等。对于课程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去选择民间工艺美术: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的,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热情;二是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可以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应用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资源
大多数民间工艺美术的哲学思想是与现代教育中的哲学思想相违背的,尤其是少数民族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他们大多相信鬼神的存在,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寄托于鬼神上,并将此之情转化为工艺美术作品。比如壮族的某些地区会制做各种以鬼神为题材的面具,每到某个节日村中的男性会戴此面具跳舞,来驱除一年中所有的厄运等。像具有这样特征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很多,而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性,这些思想将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好适合他们不同年龄段心理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正向发展的作用。
五、在大学艺术教育运用中的方法分析
(一)情感体验法
民间工艺美术用其自身的质朴、率真、清新等特点打动着我们,是因为这些作品表现了他们真挚的情感体验。造型上主观随意,对形式美的表现和追求,往往以能激起感官亢奋作为潜在的自然依据,带有原始的自然选择印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实地考察体验的方法,使学生对某地域的工艺美术作品获得切身的体验。
(二)组合法
组合方法包括造型、材料和色彩三方面。首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民间工艺美术造型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粘贴的过程,而是应该在深刻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源、寓意性、创作意识、审美观念等基础上,再从中提炼、创新并运用。其次,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材质上多为就地取材,在大自然中便可取得,这样的设计理念与当今的低碳环保理念相吻合。在创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在材质上,比如部分材质可以直接使用自然界中固有的材质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最后,在色彩的组合运用方面也与材质相类似。有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所使用的颜色是大自然中的花朵,通过研磨等方法可以提取花朵中的颜色,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六、总结
【关键词】实践教学;数控技术;教学意义
0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融合了机械类、电子类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社会和企业呼吁更高技术水平的数控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个人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的主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数控技术的人才所具有的意义
数控技术的操作性比较强,因此一般而言其教学的过程都分成了理论部分的教学,实验操作性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教学三部分,其中实践方面是最重要也是最能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控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编程的功能,事先将程序都编排好,从而完成对机械操作流程的控制,达到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其基本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在电脑上进行编程,慢慢琢磨,并将程序输入到机械中,才能验证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所以说需要进行实训或是实践的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还有哪些地方是比较薄弱的,也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所存下的漏洞,得以改进。另外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以及在企业工作的氛围中,可以大致明白以后自己所从事的工种,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的中更加有重点和侧重点,也就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其次,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在实践所达到的最基本作用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运用,所以说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二是,在实践教学中,一般都需要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无论是与教师还是与其他同学之间都需要交流和探讨,因此在互相探讨和讨论之间能无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三是,数控技术对程序编程的技术要求并不是按照书本知识那样照搬照套,而是需要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的编程,才能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的要求,以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开发新的操作控制程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以及新的困难和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能锻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最后,实践教学对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就算学校建立有实训教室或是模拟训练室,但是跟企业中的机械设备以及工作环境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因此通过到企业中的实践教学能切合实际的了解到企业机械的具体操作过程,电脑程序的编程以及每项工种之间的衔接内容。另外有部分学生虽然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很有欠缺,需要有人带领或是指导,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和教学,能大致了解操作的情况,对以后的就业适应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途径
最近一些年,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而对于机械制造方面来说,一般水平的数控机械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加上数控技术的人员的就业面比较广,能在很多行业有所发挥,因此现阶段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的这一需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定好校外实践的理念和宗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还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思想观念也没有得到转变,尤其是对学生的实习环节,所以要明确好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要让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实践的重要性。在实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教师也要在旁进行协作,这样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的实习经验,以便于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能将实际部分融合起来。
其次,是确定将校园内设立的实训室、校外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及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产学研比较系统和有条理的结合起来,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再次,是树立阶段性校外实践模式。先是熟悉式的校外实践模式,在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安排他们进入生产车间熟悉机械的运作过程和生产的环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何用处以及如何运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方向。再是模仿和模拟式的校外实践模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模拟式训练,仔细观察生产人员或是对机械的操作人员是如何进行工作的过程,通过看到的情况分析这一工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从中学到知识。另外根据模仿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动作和流程,也能帮助自己收获到知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是在固定的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生产中担任一定的职位和职责,通过独立的实际性操作,和设定的工作任务,能帮助学生独立的或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编程,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最后,是建立实践平台和知识模块结合的校外实践模式,将培养的目标进行模块化,一是,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以及相配套的专业技术,就组织进行校外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的完成需要高校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及时的考核。二是,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及重复交叉运用的部分,要采用综合性实践任务,对于重复的部分要取消讲解,要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布置综合性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三是,采用启发式和引导性的实践方式,在校外实践的过程中,有问题或是需要探讨的地方,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或是采用引导式的方法,不要直接给予指导,从而帮助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本文围绕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数控技术的人才所具有的意义这一视角,认为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正是由于其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途径,包含了确定校外实践的理念和宗旨以及建立实践教学模式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徐盛学,汪菊英,聂小英,王执忠.数控技术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26-128.(下转第37页)
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改变大家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看法。几经试验,我发现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得力助手。
黑板、粉笔、板擦、讲台、桌椅板凳、课本、老师、学生……这就是一些人对学校资源的认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这就是一些人对学校教学的理解。教学远远不止如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一言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很多教师一开始时感觉极不适应,这样的课怎么上?信息技术帮了大忙。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第四部分第11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以政治课为例,思想政治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如果采用枯燥呆板的理论灌输方式,就会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毫无乐趣可言,而“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则是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上,恰当利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和音像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文化万花筒”,是文化生活的第一个内容,万事开头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了PPT课堂模式,播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片段,当大家看见中国古代的日晷、千人击缶、孔子文化等场景时,学生思维活跃。当听到不同地区的歌曲联唱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以声、文、色、形作用于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感官,达到悦耳、爽目、怡心的效果,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光听,只能记住所听内容的15%,光看只能记住25%,如果将听和看有机结合,记忆力就可以达到65%。我请学生分成小组列举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每个人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颇深,后经过几次反复实践,我发现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在,不仅我在使用PPT教学,还布置学生完成PPT,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PPT,并讲解给同学们听。通过这样的锻炼,很多学生自主掌握了课本知识,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也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一次班会上,我设置了“感恩父母”这一话题,很多同学发言时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语言表达毫无感情,很不成功。事后,何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呢?第二次我做了充分准备,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视频《邝丹的秘密》,还邀请了几位家长录了一段视频“妈妈想要对你说”。那一天,同学们都流下了感恩的眼泪,每一位同学都表达了对父母的真挚情感,那一次主题班会成为学校德育的一次示范班会,也成了全班的骄傲。
宣化一中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沿,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让每位教师的每堂课都更加生动、灵活。学校还投资开设了微格教室、心理咨询室、信息网络教室,通过信息技术合理配置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强化了教学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发展战略、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内容。这一些内容对内可以激励师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宣化一中创建了一中局域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师生通过浏览网页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并对学校发展进言献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学校与家长、学生的联系。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学生学业,家长与学校联系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长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学生家庭信息库。每个班主任都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库,查到该生的具体家庭信息,方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学校网,专门设立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空间、家长空间等内容,学校鼓励师生和家长在相应空间里建立特色主页,并在网站设计空间活动,建立班级群,既满足了学生的上网需求,又加强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家长能有效监控学生上网,把学生上网的兴趣和内容引导到学校和同学中,从而保证学生绿色上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了社会和校园的关系,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阅读教学之根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的肢解和记诵上,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且具有个人情感和认识的见解,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的良性循环。如学习《散步》一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读后我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我故意加了“意境”一词,给学生一个感悟回味的余地。学生思考一会,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慢慢地’、‘稳稳地'是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孝敬母亲,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好象有厌烦的意思。”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到亲情的内涵,理解了“‘慢慢地’、‘稳稳地’”两个叠词所表达的真挚而又深厚的亲情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用感。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中重点段、关键词,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欣赏,仔细体味一字一词所表达的细微复杂的情味,才能读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读中有品
品读是以品评课文选词用语、艺术构思和表情达意之妙为目的的阅读方式。关于品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有过精辟的阐述:“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一些精美的句段,让学生细读慢嚼,边读边品,深入细致地揣摩,领会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内在情感,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才能得到提升。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第3、4段。读后提问,这两段写出,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征?学生读书,相互交流,最后代表发言:“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次写薄雪覆盖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文中两个“卧”字用得十分恰当、精妙,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它们的情态,表达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让人形象地感受到冬天的济南暖和和安适的特点。接着再让学生品读第5段写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之“绿”,接着一连用了几个“绿”字,,“绿萍、绿藻、绿柳”烘托出水之清澈、透明,表现出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及所蕴育的勃勃生机,抒发出水之清澈、透明,表现出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及所蕴育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赞美和喜爱之情。学生回答较好。接着再让学生品文中的用词。形容词“小”在文中出现次数最多,“小山”、“小摇篮”、“小雪”、“小水墨画”、“小村庄”等等。诸多的“小字却缺一不可,这些“小”字配合着句末语气词“呀”、“吧”、“呢”共同传达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品味鉴赏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许多新问题,有了自己新的独特的见解。品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品读学生领悟到文章用词之妙,构思之七,语言之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