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青少年独立思考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5 16:38: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青少年独立思考

第1篇

这份关于“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调查报告的,起到的正是偶像“打假”的作用。“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课题组副组长孙宏艳,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我们现在提供给少年儿童的榜样虽然是正面的,但一些榜样和偶像内涵不够丰富,经常不被当成普通人来塑造;而且,在实际的榜样教育中,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是经过修饰、掩盖了缺点的雕像,并不是可以打动人心的人物。

只是,在偶像“打假”之后,我们在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少年儿童进行榜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思考:在培养少年儿童独立思考品质和独立人格意识方面,如何有更多作为。

我们的少年儿童,从来不缺独立思考的品质和独立人格意识,尤其是在思维和文化多元发展的现在。从学校榜样教育和少年儿童现实偶像崇拜之间的脱节,便能看出一些端倪——面对学校教育中显得“假、大、空”的榜样塑造,少年儿童自有其理性而明晰的认识。现在的情况是,在学生、学校和家长,都对这样的榜样教育心知肚明的情况下,这种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教化失败的榜样教育模式,似乎仍在大行其道,这才是最令人担忧之所在。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少年儿童视文体明星为偶像,并非始于今日。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伴随的是一代偶像的成长和转变;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青少年自会正确选择偶像,正确看待偶像问题。所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设法阻止青少年去视文体明星为偶像,甚至创新学校常态的榜样教育也不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在常态的教育中,如何多开设一些相关章节,或者说在通识教育中多增加独立思考品质和独立人格意识的培养。

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青少年 自理能力 培养

一、我国青少年自理能力现状

当孩子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白纸,本来没有多大的不同,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十分迟钝;有的孩子讲文明礼貌,有的孩子蛮不讲理,有的孩子自己会管理自己,有的孩子一切都依赖大人。这些,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慢慢形成的,这些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就当今青少年自理能力而言,太让人担忧了!日前,我们在某些学校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些奇怪现象:十多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扣扣子;一位大学生因和同学间发生了几句口角,就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退学;一名大一的学生在生活了二十年的城市里迷了路,不知道如何回家……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在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跑来问她为什么哭,这个女孩子一边抽泣着一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原来,以往每次带的鸡蛋都是她妈妈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由于来不及了,没有剥皮。

一位去年考上某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入学一个月便将自己的各种证件,钱物等都丢了,无法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不得已,学校只能要求他的家长前往学校帮助其料理生活,后来这名同学还是感觉生活不适应,只好休学回家。有的大学生入学后,新生军训的第一天,学生场上训练,家长旁边拿水陪同。有的将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打成邮包寄回家,让父母洗。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当今青少年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谈何自强自立?青少年自理能力的培养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吗?

二、家庭教育应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

青少年自理能力的培养,当然有赖于正确、健康的家庭教育。俗话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我们都知道"授孩以渔"的道理,父母是无私的,对于孩子,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今天的青少年失去了本应有的自理能力,所以,父母在给孩子"鱼"的时候,别忘了授以孩子"渔",即得到"鱼"的方法。我们的家长究竟如何才能借助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呢?

(一)放手让青少年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青少年学会生活自理,就要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开始培养。凡是他们所能及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比如,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收拾学习用具、自己洗衣服等,还让他们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不但不是虐待,反而有莫大的教益。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吃饭时,发发碗筷;饭后,帮父母洗洗碗、扫扫地……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青少年的勤劳习惯,为青少年日后生活自理打下了基础。我很欣赏日本的一句教育口号:"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教育孩子: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其实每个人最初做事都是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象样到逐步象样,因而培养青少年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但.可以使他们获得劳动的乐趣,还可以获得自身的发展。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二)为青少年提供自己决定或承担责任的机会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对世界更深入的探索,对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的过程,他们需要机会去尝试,需要不断了解自己,证实自己的机会。因此,家庭教育要在大量的日常学习、生活事件中去发现这种机会,尽可能多地把独立处理问题的时机提供给孩子,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交给孩子一些易完成的任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

我国传统的家教中十分注重培养孩子"听话"、"顺从",任何事情都是大人说了算,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面,一概由父母决定,这就会使孩子因缺乏抉择能力而丧失个性。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如果在道德问题上不听话,要坚决反对,如果是思维上不听话,则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甚至允许标新立异。凡是可以让青少年参加讨论做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参加,而且创造机会。

(三)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精神

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要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首先要能战胜自我,能站得高,看得远,为了孩子的未来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助,而是要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机会。有些青少年由于家长长期包办已形成较强的依赖性,更需要教育他们克服困难,不怕苦和累,甚至允许他们失败。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父母应放手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们失败,碰钉子,这样他们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

(四)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应当启发孩子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但孩子的未来要靠他们自己来创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未来的路终究要靠青少年自己去走的,是父母永远也代替不了的,他们毕竟不是父母手中的风筝,终归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为了将来他们会成为能翱翔在天空的雄鹰,让他们从现在开始,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将来的立身之本——独立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父母篇之放开孩子的手——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独立性[M]科学出版社

[2]光明日报记者.从小培养独立劳动意识930703[N] 光明日报

第3篇

以本人所带班级为例,本班50学生皆有QQ、微博、微信等网络账号,且每人每天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并大部分将关注点放在电影、明星、游戏、网络等娱乐项目上,对时事政治、社会焦点、各界新闻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将涉及社会新兴媒体信息对学生心理发展,以及德育教育将如何完善该方面引导的探索。

1、根据《发展心理学》论述,及皮亚杰(Piaget,1896-1980)的形式运算(for2maloperation)。皮亚杰认为,到了11-15岁,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formaloperationstage)。

所谓形式运算,就是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且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出多样。但由于社会对青少年有独立思考的要求,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一般认为,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于是,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

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多,诸如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品质的各成分及表现形式体现着不同的发展水平,这就构成了思维的年龄特征。在青少年期其思维品质的最突出特点是矛盾表现。

由于社会对青少年有独立思考的要求,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青少年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这是其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加以引导、启发;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出现的缺点给予耐心的、积极的说服教育。对他们的缺点,采取嘲笑的或者斥责的态度是不对的,同样的,采取放任不管或者认为年龄大一点自然会好起来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

2、二十年前,托夫勒预言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信息化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日益加快。从BBS到博客,从网络游戏到网络恶搞,凡是网络能延伸到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畅、王元勇,有关《论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及应对》中提出,中职学生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社会认同感较差,自卑、挫折、忧伤、沮丧是他们大多表现出来的情感。作为青少年中的边缘群体,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影响颇大。中职学生过渡使用网络或不当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何才能使中职学生有效的利用好网络提供的良好服务,不致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已成为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从1997年起,我国网络上网的人数平均每半年就翻一番,而大、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竟占全国网民的70%左右,中职学生网民在中学生网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然而网络在为中职学生带来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之处。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大部分是在中考升入高中或是其它专业学校无望后选择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中考失败的阴影和家庭、社会的不重视使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整体学习气氛较差,自身生理、心理特征使得中职学生对于网络这一媒体好奇、向往和参与其中。

第4篇

关键词:校外教育 独立人格 新时期师德

一、独立人格塑造是当代教师科学价值观与基本素质养成的“着力点”

鉴于青少年宫在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公益使命,要求当代教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独立思考的自觉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扎实的实践能力,独立人格塑造是当代教师科学价值观与基本素质养成的“着力点”。“人格”的概念源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论述,黑格尔在谈到意志及其单一性时,提出了“人格”(personality)概念。在黑格尔看来“单一的意志”即是“人”(person),“人格”是单一意志的定在,“人格”与“人”是等同的概念。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其中“独立之人格”广义上是指一个人在污浊不堪的社会环境下要保持独立之人格,不人云亦云、不同流合污,同时则因为具备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可以获取更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这种“独立人格”的精神在多元文化冲击青少年思维的当下社会尤为受用。

1.在当代教师的价值观塑造上,要求当代教师在信息迅速交互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多元文化要具备理性取舍的能力。作为现代国家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教师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联网、舆论媒体等,其中文化对教师的价值观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许多教师的价值观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发展到“多贡献、少索取”,再演变为“多贡献、多索取”,甚至有少数教师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作为人生信条。当代教师要培养独立人格,能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理性分析社会因素,不能因片面的、少数的社会矛盾否定社会发展大潮流;不能因新鲜的、多样的非主流文化否定社会主流文化;不能因个人的、某一特殊群体的现状否定和谐社会的大局面。

2.在当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养成上,教师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来源于善于独立思考,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内的相互交流是知识交互的平台,但不意味着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是要通过每位教师的发问、思考、实践与总结实现知识创新,这才是教育过程中知识创新的真义所在。我国的科技、文化都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国家各领域建设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人才,在践行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道路上,当代教师需要认清个人价值诉求的实现需要独立人格衍生出的创造力,这是当代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

鉴于教师的工作性质,从学生角度出发,耳濡目染,教师是许多青少年校外教育领域重要的道德榜样,甚至是孩子们价值观塑造的“教科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潮流下,我国社会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处在大众社会、大众文化价值体系的控制支配下,社会文化营养程度参差不齐,这造成教师队伍内部价值观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分化,突出表现在:有些教师的思维仍保持在“在岗不敬业”的水平,并没有将教师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墨守陈规,主观方面不乐于根据时代要求改进自身思想道德辅导方式与内容,固化了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更有价值观严重歪曲的教师在个人利益驱动下职权谋私,在青少年中间毫无“思想道德导师”之形象。这就要求青少年宫根据时展动向丰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

1.新时期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具备清晰认知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能力,这是指导青少年正确认知社会问题的关键。相对于指导来宫学习的青少年对专业内容的认知,教师指导青少年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同样重要,这是由于当今社会信息扩展迅速,各种新鲜事物、新鲜文化充斥着青少年的头脑,在有限的思维能力前提下,有些孩子不能理性取舍多元化信息素材,被部分不良信息歪曲了思维方式,这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教师的社会问题认知能力培养要通过自身多视角、多领域的知识学习与探索,要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社会问题的分析方法、非盲目而是渐进的认识与评价社会热点。

2.教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谨记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当中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性质,不要将个人于私人空间下较为随意的言行暴露在校园当中,时刻保持道德“教科书”的榜样作风。在同青少年进行思想交流过程中,当谈论的社会热点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或者文化意识形态等较为敏感话题时,一定谨言慎行,用客观公正的态度、严谨科学的方式,在遵循社会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前提下,与青少年进行讨论和观点交流,当发现个别学生出现较为激进的言行时,一定讲究方式方法第一时间与其沟通与指导。

3.新时期师德建设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教师要具备公平公正的意识水平和公平公正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一线认真仔细的践行教育公正。和谐社会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当代青少年不仅仅是学子,也是公众话语权借助社会舆论媒体表达与释放的先锋队,其接受的教育和对社会问题的所学所觉使得当代青少年具备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以及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教育公正的内涵不仅是指青少年选择校外教育培训专业时的机会均等,其在教育管理过程当中体现为“过程公正”,其相似于司法公正中的“程序公正”理念,这是形成青少年对青少年宫教师工作普遍认同与信任的关键。从在课堂上教师要平等的关心每位学生,到比赛、考级等系列活动中的考察与评选,教育管理的过程公正体现在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从意识层面将公平公正的理念作为指导一切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次,要在原有范式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指导方式上有所突破,在原有常规化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教育公正为指导,多角度、多层次的建立教育过程公正;最后,要在来宫学习的青少年主体内部形成良好的公平公正氛围,只有在意识上打破部分孩子对教育不公的固化思维,才能让孩子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交流,在青少年宫这一知识交互与创新平台上实现青少年的自主塑造――自学自觉地辨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能力塑造。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 著.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45.

[2]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第5篇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存在的道德丧失、诚信缺乏、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消极丑恶现象,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渠道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有害信息。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青少年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注重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养成。所谓“养成”,在于启发“道德的智慧”,进而促成“道德的实践”。学校的教育是重点,家庭的熏陶也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同时,要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首先,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开展道德知识学习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其次,增强学生道德完善的自我意识。要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品格的渴望;教育学生主动寻找自身道德行为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克服这些弱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第三,加强渗透,寓教于乐,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社会意识。第四,提高教育者的道德水平,使学生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

第6篇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然不只是身体上的长大也包括思维方式。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犹如含羞草,害臊的接受身体上的变化——胸部开始涨起来,身体变得苗条,有曲线,肩膀变宽,开始长胡子,变得高大。他们会接触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并开始分辨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当然思考的方式也变得成熟不再像个小孩整天哭哭啼啼叫妈妈;他们会开始分担责任,想出想好的解决方案。可是由于时间过得太快,突然如暴风雨袭来的担子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吃力了!他们觉得自己童真随着岁月失去,让他们不再相信童话而要面对的挑战则一山还有一山高。

在父母双翼下成长的孩子都怕长大主要原因曾经太受过保护不敢面对现实。从小他们都在父母已铺好的红地毯上行走如果路上多了一块石头父母会立即把它踢开让他们小孩不会被绊倒,也就因为这样他们习惯有父母的存在。相反的,如果没有父母的呵护下,小孩就会踩到那块石头而跌个狗吃屎,跌倒后也不知怎么起来。青少年也应该明白自己身上有着对社会和家人的责任不应像鸵鸟一样有事情只会把头往地上钻,他们必须抬头挺胸面对挫折不论是经过多少磨难也要懂得自己爬起来。青少年需经过种种磨练让自己的心智变的坚定对未来发生事做好准备。俗话说有备无患。

思想还很单纯的他们对未来的事毫无主见成天只顾到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喜欢就好。这个的想法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威胁因为极为可能失去继承者。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大人总有下山的一天而后辈需贴补那些空位子。青少年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懂得创新这样一来国家的生活水平才会有所改变。其实成长并不是剥夺青少年的童真而是给他们机会去学习面对事情的转变。

青少年不应拒绝成长因为未来的桥梁需要他们,这是如假包换的事实。国家对他们寄以厚望希望能对将来的马来西亚做出改变让国家更加繁荣并且有金钱上资助去帮助国内大学生完成学业,建更多的孤儿院和老人院等等。成长让一个人变得通情达理懂得以逻辑思考去明白一件事情的缘故比起孩子气,只会因感情而动粗的人来说,明白事理的人很镇定一眼就看到出问题出在哪并且对症下药。除此之外青少年也懂得去保护自己,懂得精打细算免得被人欺负。久而久之,青少年会觉得其实未来的路也不是如此的黑暗。

青少年请不要拒绝成长,因为错过了你的人生就会像少了一块拼图,变得不完整。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再这么困难的事情都有它的解决方法青少年不应因畏惧而拒绝面对因为唯有失败才有成功。

第7篇

摘 要 针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现状,相应的体制改革尚未完善,而青少年运动员又是体育事业的未来,因而三线教练员就负担着重要的任务。青少年运动员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高的追求,但在行动取向上缺乏高度的社会感和奋斗拼搏的精神,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分析,探究解决的方法,使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飞碟 射击 情感教育

一、前言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体育事业中的世界比赛比比皆是。但在一些重大、关键的比赛中往往是那些身体条件并不理想的运动员在发挥作用,而许多身体条件理想、身体素质也很出色的运动员却没能站在拼搏的舞台上。究其原因,除了训练上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从原始材料进行选材时,忽略了心理训练,以致影响了最终出人才的培养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平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利用与青少年运动员的情感交流为基础,总结青少年运动员情感教育的途径,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二、射击运动与心理学

射击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运动。射击运动中的方方面面都与这项运动的参与者的心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射击运动员的“枪感”问题,比赛稳定的发挥与运动员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的关系等。因此,教练员在选材时要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全面综合的评价选拔运动员,提高成功率,降低淘汰率以及量才为用,合理选材,扬长避短。

三、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年龄区段实际包含了少年期和青年期两个年龄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青年初期者是个体的心理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

(一)少年期运动员的认知心理特征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与半成熟,较旺盛的精力和较低的能力水平、独立性与依赖性,以及自觉性与冲动性等矛盾相互交错产生,少年运动员在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许多新知识、事物与经验,因此他们在感知能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他们也能够较长时间的指向和集中于必须注意的事物,但兴趣在稳定注意方向扔起很大作用。抽象思维已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主要方法,但集体形象的记忆仍不可替代。因此直观教学、示范动作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少年运动员来说仍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少年期运动员的情感特征

少年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丰富、强烈,表现为鲜明、生动,并常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但仍然摆脱不了幼稚性。友谊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知识经验与认知的局限,还显的狭义和肤浅。

(三)青年初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青年初期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愿意独立思考,能进行理论思维,喜欢怀疑和争论,不愿轻信和盲从。他们的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更加强烈,希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

四、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情感需要的路径

(一)在训练中满足青少年的依恋需要

依恋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之一,表现为要求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和。儿童未入学前,其依恋需要的满足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入学后,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们大多数时间是与教师相处在一起,其依恋需要的主要满足对象也由父母扩大到教师。当一些符合条件的学生被我选中时,我首先给他们转向知识、技能,同时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在训练过程中不知看到严肃的一面,更多的要让队员看到期间充满柔情与温馨,让这成为满足队员依恋需要的一个渠道。

(二)在训练中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尊重需要

在训练管理中,为维护训练秩序,严肃训练活动的纪律,必须制止、纠正或处罚一些违纪行为,往往会与队员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的是队员的违纪行为,而不是违纪行为的队员;对于违纪行为要按原则管教,但对队员本人则仍应尊重,要维护他的自尊心。

(三)在训练中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理解需要

理解需要也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基本社会需要。青少年运动员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练怎么说的,书上怎么写的,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也敢于向教练员提出。在训练管理中,教练员应怀着一片爱心,细析具体情况以及具体情境下队员的实际心理活动,以便更好的理解队员,做出妥善处理,这样队员不仅没委屈,而且还从教练员善解人意的举动中感受到教练员的一片爱心,既有利于增进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情感,又有利于运动员接受教育。

五、小结

教练员在训练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师爱这一情感在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情感交融的主导性作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情感交融对双方、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积极的优化作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训练态度和训练成绩都有提高,对运动员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射击[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57-60.

[2] 教练员优秀论文文集[M].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1998.162-170.

[3] 体育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154-199.

第8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能力培养、德育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物理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者不应只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时期,这个时候的学生身心智力均在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德育,潜移默化使学生人格、素质得到培养和完整,引导学生身心智力健康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德育在教学中充分渗透。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育阶段,思维能力已经开始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能力,表现出了抽象思维能力,即从具体运算逐渐过渡到形式运算。在整个青少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绝对优势,学生开始能独立思考,并有逐渐有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好时机。但这个时候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还未完成,处于发展阶段,初二年级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是思维发展的转折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成绩分化,影响学生道德思想的转变。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与教学的相渗透相结合是必然的。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青少年辩证思维发展的不完善容易影响他们看问题的态度方法,影响他们的思维全面性。这个时期青少年看问题存在片面性,只能局部的去思考问题,遇到事物只考虑表面现象,忽视了其内在本质。学生虽然开始有独立思考能力,但由于存在片面思维,并且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也呈现出了批判性,经常会不满意师长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喜欢自己探究,摸索现象的规律,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呈现出来,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和人争论,尽管存在盲目性,但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好时期。

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身心的发展与成熟,对学习态度也有很大转变,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较强,对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重要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也就容易有厌学情绪,并且,中学生在初二阶段,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对学习的兴趣难以持久稳定,并且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喜爱科目,忽视其他科目,从而导致产生偏科现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到雪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有人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远大的、与社会实际意义相联系的,如争当社会先进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类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如想取得好成绩,考入好学校,有较浓学习兴趣等。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动机偏向于第二类,只有随着认识的深化第一种学习动机才会逐渐发展起来。

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态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兴趣、动机、态度的循环,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新的时代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也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步伐,素质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理念,一种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它体现了时展的特征,也顺应了世界文化的整体走势。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教学的核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渗透德育的教学理念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学的主流思想。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创新能力、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生思维,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当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愫、健全的人格、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J].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一期

[3]周晓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究[J].载物理教学讨论第24卷2006年第七期(上半月)

[4]刘炳升、仲扣庄.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第9篇

【关键词】青少年;上网现象;分析;对策

TongchuanCityhighschoolstudentsusingtheInternetfor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Internetisgraduallyenteringpeople''''slives,manyschoolsaretryingtospreadcomputer,encouragestudentstotakeafavorablepositionintheinformationage,manyparentsgivethEirchildrentobuycomputers,participateinvariouslearningclasses,childrenlearnnewknowledgeonthenetwork,acceptthenewinformation.Howshouldwedealwithintheendnetworks,thenetworkcanreallybeeffectiveforourproduction,live,workandlearningservices?TheInternettoseewhatyoungpeoplehaveit?InternetonthEIrlearning,livingandthinkingwhatkindofimpactwillit?Youngpeopleonline,itisusefuloruseless?Ithinkthenetworkisnotascourge,but“Wanwusangzhi”,welookatacorrectunderstandingofthenetwork,effortstostandardizenetworkbehavior,rationalchoicenetworkinformation.

【Keywords】Youngpeople;Internetphenomenon;analysis;Strategy

1.目前青少年上网的现状调查

2001年4月,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2005年11月22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了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者的比例高达13.2%,也就是说有超过200万青少年网民沉迷上瘾,难以自拔。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刻不容缓,而这一行动需要的是爱心,需要的是社会各界共同的参与。〔3〕

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Q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5〕

为此据笔者对铜川市第一中学、铜川市耀州中学、铜川市矿务局第一中学、铜川市宜君县一中等高中,对2000余名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上网地点上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2.结果分析与对策

2.1积极影响。

2.1.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