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9: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细则、实施指南和实施导则三个层级。
2、答案参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孙华山。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过程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模式、内容和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评价,危机预警与风险干预,应急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农村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逐渐增多,农村信用社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越快越大。因此,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围绕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测和管理。农村信用社对风险进行预测、计算、测量、控制以及评价,并且开发、使用和宣传有关风险管理的技术。风险管理需要对账目进行反复的审核,把一切损失都考虑到,并且预防损失的发生及其进一步恶化。风险管理对农村信用社资产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主要有信用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并且通过编排、核查、检测和分析等手段对资产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
二、农村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在业务方面的类别不多,所以其利润的来源渠道并不是很丰富。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为了增加本银行的利润,就把重点逐渐转到贷款方面。正因为农村信用社一味地追求利润,扩大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标准,从而造成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风险。但是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却没有意识到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出现了严重的风险,才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而有些农村信用社甚至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而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完成其应有的职责,更没有发挥其实际的效用。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重视自己的工作,认为风险管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
(二)风险管理的制度不够合理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建立完善而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各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漏洞,威胁着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方面的业务数量比较多,但是贷款的额度却不高。农村信用社对大部分额度较低的贷款放任自由,不会对贷款金额的使用情况进行随时的跟踪。所以在贷款出现风险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就显得措手不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比较单一,而且相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风险管理制度没有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也缺乏紧密的练联系。风险管理部门只是独立行事,难免显得孤立无援,缺乏全面的风险信息,所以也无法获得最好的工作效果。
(三)风险管理的力度不够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管理不够严格,控制力度比较弱。比如说,有一些农村信用社在信用贷款方面放松了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商业性质的银行是从下级向上级逐层办理贷款手续。但是在农村信用社则不同,它的贷款办理手续是从上级逐层转向下级。这样一来,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会以为上级领导下发的贷款手续就应该照办。如果说上级领导都批准贷款申请,而下级人员还不通过的话,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们会歪曲不真实的信息,欺瞒或者改动真实的信息,从而通过不合理的贷款申请。所以,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忽视了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农村信用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的认识
如果农村信用社需要解决风险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正确认识。无论是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还是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注意防止和预防风险,并且有效地落实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并且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二)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风险管理应该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和检测,并且设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制度上要设置严格的惩罚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每一个潜在的风险并予以避免,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对任何已经存在的风险。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依赖于完善的制度,更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风险管理并不能依靠单一力量来完成,更不能各个部门分别独立对风险进行管理。只有每个部门都明确关于风险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并且相互沟通和合作,才能够克服混乱零散的风险管理状态,形成统一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结语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非常独特的银行形式,在金融行业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每个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风险管理关系到资金流通以及利润增长。但是,如今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落后,制度不够合理,控制的力度也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农村信用社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农村信用社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才能够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正常效用。
参考文献:
[1]黄明江.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04):91-92.
[2]王保刚.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151-152.
[3]吴新全.浅谈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经济,2011(08):128-129.
[4]王秀兰.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16):173-174.
【关键词】风险;预警;控制
现在一般重大的工程、项目大多会采用招投标方式来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供应商或承包商,招投标方式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腐败。同时它也是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招投标中各竟标单位的互相竞争机制作用,将项目分配给实力强管理好的企业,保证项目的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避免招投标中存在的风险,在招投标中,要充分加强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的手段,完善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方法,对于企业在招投标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并且及时的加以控制和规避,保证招投标能够按照企业的规划和设想顺利进行。企业的招投标管理需要对企业的招投标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诊断,并预先控制可能产生的招投标风险,从而有效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招投投标风险的管理主要分为预警和控制两个方面,下面就从如何预警和控制来展开讨论。分
1 招投标风险的预警
1.1 风险信息收集
企业在考虑自身具体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应充分地分析经济市场的变化等一系列的因素对企业招标投标的影响,比如,材料价格、人员工资、国家政策、行业法规的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相应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更改招投标相关内容。此外,还要全程的监控企业的招标投标状况,对各个环节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所以,企业招投标预警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所预测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综合分析风险存在的可能和风险来源,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招标投标风险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以及准确性。由此看来,企业必须要构建全面的、多角度的风险信息收集及分析的体系,以确保对企业的各种招投标方面的风险作出有效的控制。
1.2 风险信息的监控
风险信息的监控,就是要及时对所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监控,以使风险能够及时化解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招投标预警作为一种抗风险机制,应用一定的信号表示企业招投标情况,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程度标志等信号来表示风险危害性的大小。风险信息监测是企业招投标预警管理的重要环节,要保证企业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和测评标准能够准确,保证风险信息监控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并要根据实际运行状态建立起信号动态的监测体系,随时能够对相关因素进行监控跟进。
1.3 风险信息的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是对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信息进行归类和分析。通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这些潜在风险的性质、特征及类型,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企业招投标管理部门对风险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让存在的风险可以有效的降低。招投标风险信息识别是整个招投标预警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大量可能产生风险和危机的信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及时认识到企业招投标中的风险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达到招投标风险控制的目的。
1.4 风险信息的诊断
风险信息的诊断主要指综合分析出风险的情况,详细的确定风险的来源,并对风险的来源进行必要的评价以及形成原因的分析。风险信息诊断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诸多风险当中找出主要的风险,并且对其发展趋势、所形成原因的背景以及发展的过程进行准确的预先判断。
1.5 风险的评价与示警
风险的评价与示警是在诊断的基础上,对于招投标中风险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作出损失评价,主要应该从经济损失、招投标管理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如果企业出现警戒状况不可控,这就表明了企业进入到了非常危险的状态,企业的预警系统便会发出示警。企业的预警管理中心根据产业风险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将企业的示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预警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及其企业的招标者。
2 风险信息的预控措施
风险信息的预控措施是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企业招投标的风险的及时进行纠正与控制,并制定出相应该对策,把招投标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下面就预控措施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2.1 风险的日常监控
风险的日常监控是指对前面招投标风险的预警分析所确立的招标投标的不良情况进行特别控制及监视的管理工作。风险日常监控的主要内容既包括纠正企业招标投标中风险的不良状态,也包括有效控制招标投标风险的不良情况,对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模拟和假设,并且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对策,做好相应管理的准备工作。
2.2 预警管理的组织准备
预警管理的组织准备就是开展相应的预警管理工作的保障活动,其内容包括制定并实施风险预警管理的有关对策、标准和制度,为招投标的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保障环境。预警管理的组织准备工作主要是建立起预警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组织结构并设定相应的管理职能,为后续实际管理工作的实施做好铺垫,在预警管理的组织准备中必须对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带来的危机状况提供及时的对策准备以及必要的管理组织准备。
2.3 风险危机管理
风险危机管理是指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出现不能有效的制止的招投标风险,在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处于不可控时,所使用的特殊手段和活动。当招投标工作调节到正常的可控状态时,就可以不再使用此种特殊手段的管理活动,企业招投标危机管理的任务也就相应的完成,后继继续对风险进行日常监控和正常预控管理活动。
3 总结
在招投标工作当中引起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有许多,需要解决问题也非常多并且处理规避起来也十分的复杂,这就要求招投标风险管理人员要必须谨慎严密地做好招标投标的风险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地规避风险,提前发现,提前解决,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曾增,宋伟.层次分析法在项目招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15).
[2]梁静:预防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J].华北电业,2007(6).
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运用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来控制运行中的风险。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在相关运行系统和工作流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跟踪,将风险消除或者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实施闭环的运行监督和管理将运行状态始终锁在安全目标上,将“事后控制”转为“过程控制”,通过运行反馈机制对运行过程、运行状态、运行质量实施监控,经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对偏离了运行安全目标的状态,及时加以调节,使运行安全状态始终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再一方面通过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工作,形成积极、健康、核心的安全文化,为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基础、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督和安全文化等5个组成部分。
1.1安全基础。铁路安全基础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和有效运转的前提。安全基础主要包括明确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明确安全目标,并使每名职工熟知,促使职工提高安全素质;明确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以及职能;明确安全文件制定的有关要求。
1.1.1总体思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要求,按照“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盯控关键”安全工作思路,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全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不断促进安全管理规范高效和安全生产超前防范,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降低安全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目的。
1.1.2安全目标。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全面识别、评价安全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要求落实到安全生产岗位,实现风险管理与既有安全管理的有效融合,逐步建立程序清晰、职责明确、适用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1.1.3组织机构以及职能。路局各专业处室为各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面识别分析各系统安全风险事件,制定管控措施;各站段为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根据具体实际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细化预防和控制措施,编制相关控制手册;站段科室(车间)为本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部门:明确相关风险事件的分布地点,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督促班组长履行岗位职责,按标追究失职行为,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教育,提高职工岗位安全风险意识,促进按标作业。
1.1.4安全文件制定。安全管理法规和文件的制定应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指导手册、安全生产规定、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安全风险提示卡、安全风险控制手册、等方面。文件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依据,文件的管理应制定相应的制度。
1.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它通过系统的运行过程来实现。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内容。
1.2.1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应明确教育培训的目的、教育培训形式和方法、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2.2风险识别。铁路安全风险识别流程分风险信息资料收集、风险信息资料分析与风险信息库建立3个步骤来实施。风险识别数据库的建设要依据生产实践中进行动态管理维护,及时对照风险识别数据库中开展风险识别,不断调整和完善识别内容,确保风险识别数据库内容与实际相符。
1.2.3风险评价。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的评价是在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的,目的是分出风险的轻重缓急。目前,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其每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都具有相适应应用条件和范围,在进行评价时,我们需要根据风险识别的对象与类型,选择相适当的风险评价方法。并在风险评价方法的抉择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最实用的方法。
1.2.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铁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目的是把风险置于把控之中。风险控制要从人和物两个角度考虑:人因素控制措施的核心是安全职业适性管理;物因素控制措施的核心是本质安全管理。对某一特定的危险源而言,究竟采取哪种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以消除性、预防性为主,降低性、应急性为辅。铁路企业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成功地管理了风险。
1.3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切实防范和有效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控制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建立健全铁路应急管理制度应明确应急处置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组织机构以及职责、明确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与培训制定工作以及及时做好应急预案评价与修订工作。
1.4安全监督。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要通过一系列制度、规程、规章等,运行行政监督、专业培训、人力调配、工作制度等行政手段,来规范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来推动和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安全监督主要内容: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检查和改进等方面。
1.4.1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可以从对安全信息进行量化考核、安全信息检点、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分析与销号、安全信息上报、安全信息公布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并细化相关要求。
1.4.2系统评价。铁路安全风险评价是指各级铁路企业将防止铁路恶性事故作为首要任务,系统梳理铁路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全面评价铁路安全风险,制定落实整治方案和措施,有效提高铁路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
1.4.3检查和改进。安全风险管理检查是针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提出整改意见,要在风险辨识、评价、控制等运行现状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管理体系审查方案,依据要求优化配置风险控制系统,并对各模块进行评价、分析与改进。改进阶段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改进,对于成功之处要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对于不足之处要提出更改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
1.5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功能是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主要内容: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和建设途径。
1.5.1安全文化内涵。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类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以及工艺安全等。
1.5.2安全文化目的。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好办法,它能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念,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1.5.3安全文化内容。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内容是要加强心态安全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深化教育培训,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
1.5.4安全文化建设途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优化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加强安全发展理念教育、强化严格按标履职意识、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积极组织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2.结语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Abstract: In moder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ield in internal audit.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reason for the involvement, how internal audit to take part in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Risk Management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各种风险日益增多,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和风险管理的意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内部审计工作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有可能发生使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事件时,就存在着经营风险。风险的高低取决于预计损失的大小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
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必然。审计人员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的最大的安全保障。从另一方面讲,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单位领导,中间没有经过层层传达,减少了信息的失真和延迟,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正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比外部审计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而且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通过的内部审计的定义时,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控制、减少风险,需要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每个员工的共同参与。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的健全有效性进行评审,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应通过以下途径参与风险管理:
1、确定风险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从面确定风险领域。任何风险对企业财务损失的影响,最后都会显示在财务及会计资讯上,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的不利影响都能够予以量化,而且有些影响也非短期内就会浮现。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本企业的业务,从而容易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
2、评价风险。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从而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
3、提出改进意见。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已有的风险的衡量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信当。经过风险分析,提请管理层注意,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促进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内部审计通过发现评估并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帮助组织解决风险问题,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效果。
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应坚持的原则
1、独立原则 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内审部门开展工作的前提。保证内审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直接对话渠道畅通。
2、职业化原则 内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及时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3、融合性原则 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除了监督各个部门科室的工作情况,还要监督其自我控制的情况,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融合,对内控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4、重要性原则 现阶段管理理念还很落后,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宣传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领导层中普及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专业技术。
五、结论及建议
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应将企业风险管理融入内部审计程序,使两者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内部审计实施管理的具体作法是:
1、在编制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
2、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公司的战略性计划目标,并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企业的最新战略和方针。
3、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4、更新审计范围与计划的内容时,要反映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在选择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时,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
5、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
6、追踪审计时,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追踪审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通过持续追踪,确保对于重大的审计发现,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有其客观必然性,风险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存在风险的领域就是内部审计的重点。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促使企业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德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管劲松,张庆,肖典鳌.审计风险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3] 郭华平.中国审计理论体系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如图2所示。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