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9: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经济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已进入新阶段。
(一)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7606.9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5倍,年均增长超过1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l倍。我国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2.9%上升到7%左右,进出口贸易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提升至第3位。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例达5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约占30%。
(二)利用外资稳步发展
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利用外资约110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7050亿美元,以股票等方式的外商其他投资约1200亿美元,中长期国外贷款约2700亿美元。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我国积极有效地大规模使用国外贷款,重点支持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做出了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成功抓住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初步成为世界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促进了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家用电器及通用机电产品等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形成。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
截至2006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733.3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2500亿美元,“引进来”与“走出去”不协调的格局逐步改善。境外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得更为紧密。
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近30年经济对外开放的历程,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即使在发生重大事件、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二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方式。我国的对外经济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开放、稳定、发展四者的关系。三是必须不断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才能为对外经济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更好地衔接。四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发展对外经济必须始终保持对国内经济的主导权,绝不受任何国家或组织的控制和摆布。五是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坚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取长补短。更好更快发展。
二、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外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好的国内外环境和诸多机遇。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深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企业对外投资能力还不强,针对我国的经济摩擦增多。根据十七大的方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主要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
(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一是优化出口结构。立足以质取胜,加强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体系建设。二是抓住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加快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三是积极调整进口结构。清理各项限制进口政策,与资源输出国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关系,逐步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能源、资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储备;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四是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加强与主要资源消耗大国的协调,共同维护资源进口国利益。
(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是引导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统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的外资项目进入。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稳步推进金融、证券、保险、电信等行业的对外开放。三是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三大战略实施。完善内外联动,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提高内资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五是提高利用国外贷款的质量和效益,重点支持农业发展、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项目的支持。
(三)推动对外投资互利合作
一是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进一步加强境外油气资源和铁、铜、销、镍、铬、钾等重点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初级加工放在境外。鼓励企业进行境外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地开发境外林木、渔业资源。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市场机制完善、技术和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和领域开展投资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三是推动服务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物流、贸易分销、旅游、信息服务等,有序扩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对外投资。四是拓展对外工程承包,加强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重点推进与周边资源丰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现状;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到95.07万家,出资总额达1.78万亿元,入社农户达7221万户,占农户总数27.8%,三年内翻了两番[1]。由此可见,合作模式已经逐步成为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关注农村合作的经济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发展经验不足,合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权责划分、利益分配问题、融资问题以及法律制度问题等都比较突出,需要通过更为深入地研究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科学的、丰富的理论指导。
由此,无论是出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还是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的现状,都需要我们重视这一问题。
一、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农村合作经济最主要的是使农户的经营状态有了极为显著地改善。主要表现为:(1)合作组织的确立和完善,不仅促进了农户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的协调,还加强了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恶性竞争,市场环境大大改善;(2)农户之间共享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标准化的服务,共享先进养殖技术和人才,使每个农户个体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率;(3)打通了上下游的供应商,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产销一体化;(4)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的入驻有利于农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促使大量企业资本注入也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题。
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绝不只是促进了农户收入的提高,而是更重要地表现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往往会带动产业链上各个相关利益群体共同获利,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诚然,大批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农村合作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极为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挥在那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问题和制度问题。
在融资方面:随着大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确立,不少企业资本进入了农业市场,但依然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农村金融供给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致使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金融机构将资本投放给了盈利性强、风险低的项目,而更多的散户和小微项目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注入。
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很多领域都是理论落后于现实发展步伐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领域更是如此。
二、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一套规范的农村融资法律体系
从法律经济学视角看,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起一套规范农村融资的法律制度体系,既包括农村金融发展的法律规范,也包括财政支农的法律规范[2]。
(二)拓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当前我国农村的融资主要依靠商业性银行,政策性融资规模较小,政府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一方面加强合作项目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另一方面,政府还应扩大对农村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更多地依靠财政性银行而非商业银行的资本力量。
(三)完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配套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提高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避免发生经济纠纷的前提。除了融资方面的法规,其他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也刻不容缓,例如对于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划分,项目内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对整个项目体系的监督机制的确立等。
(四)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举措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要把握住最为关键、最为突出的问题并率先解决重点问题,同时还要兼顾好其他各个环节的工作。除此之外,一些常规性的措施也必不可少,例如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品牌战略管理[3]等。
在完善内部机制方面,例如坚持农户自主自愿加入合作组织、坚持民主集中制管理原则等;在人员培训方面,运用专业管理团队和政府的引导支持加强对农户的专业知识、经营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通过综合合作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培养信息化现代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开办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政务平台;在品牌管理方面,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产品个性化和特色化塑造,打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三、结语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广泛推广,它更多地依靠于农民自身的智慧,依靠农民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它使得过去的孤立的个体被逐步串联起来,促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链条的利益相关者的紧密联结,进而实现了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所以,对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还应持续深入下去,希望今后的学者们能够提出更符合时展要求的对策。
指导老师:王志刚
作者简介:于洋(1983―),吉林公主岭人,北华大学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化、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吃水果是否应该去皮,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水果皮中的营养素多于水果肉,所以吃水果应该连皮一起吃,削去水果皮会浪费很多营养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水果皮中可能含有较多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和激素,吃水果前应该先去皮。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呢?
果农在种植水果的过程中,对其喷洒具有杀虫、杀菌、杀病毒作用的农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虫害不但会使果树产果量减少,而且被虫咬过的水果会更快地腐烂,从而使果农的收入锐减。因此,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果树使用农药的数量及品种都不会有所减少。同时,果农为了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增加水果的产量,还会为果树使用多达十几种的激素,如催长素、催红素、膨大剂以及防腐剂、着色剂等。给果树使用这些激素后,可使果树增产20%左右。有的水果长得非常硕大,其中间空心、形状不规则、口味酸淡,这种水果就是对果树使用了过量的激素后结出的。
人们若吃了含有农药的水果,除了会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导致一些潜在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细胞突变等。一些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水果中的农药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关系。近50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数量平均比50年前减少了30%~50%,不孕妇女的数量比50年前上升了10%~15%。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现象与种植业的农药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若长期吃含有激素的水果,可引起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对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儿童若经常吃含有激素的水果还可出现性早熟。我国曾报导过以下案例:一个8岁的女孩出现了胀大、下身流血的症状。另一个7岁的男孩出现了长胡子、嗓音变粗的症状。对这两个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后证实,他们的家长经常给他们吃未经认真清洗、去皮的水果。而这两个孩子的异常发育症状都与其常吃残留有过量激素的水果有密切的关系。
笔者认为,人们应特别警惕农副产品中含有的农药和激素。一般的水果皮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农药与激素,因此人们应尽量将水果去皮后再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去考虑将水果去皮后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的问题。■
相对于经济力而言,文化力包含了精神因素、智力因素和娱乐因素等几方面。精神因素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规范、道德情操和审美追求等;智力因素包括科学和技术、教育、信息、知识和制度等;娱乐和健身因素包括体育、保健和休闲等等。经济力则主要指自然资源、市场机制、经济资本、物质利益等物质性因素。张德江同志在谈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时曾深刻指出:“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日益趋同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生产的本质就是精神生产。当代的社会生产已经很难分清哪些是纯粹的物质生产,哪些是纯粹的精神生产,两者叠加的部分越来越大,而且精神生产所占份额明显加大。从当代社会发展态势看,经济和社会发展愈向纵深演化,人的需求层次就愈高,相应也愈需要在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和物质产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要素,增加精神资源的成分,文化因素更多地参与到物质生产活动之中去,从而推动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出现趋同的态势。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推动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互动,用文化要素增加物质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内涵,是提高企业素质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永不衰竭的动力。而把文化因素注入经济活动之中,既可以提升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档次,减少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素质和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激活文化因素,增加物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创新成为生产的永恒追求。
文化力与经济力融合构成新的生产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大发展,文化力和经济力的融合正在孕育和产生人类新的生产方式。在我国,随着全方位开放态势的形成,文化优势已经逐步取代政策、地缘优势,成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和重要指标。文化力与经济力结合而成的文化产业,以其崭新的生产形态和市场优势,已经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国内许多省市更是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显示出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开发,文化力与经济力一起构成了新的生产方式。通过文化力与经济力的互动,用文化资源开辟新的产业群,不仅可以扩大经济发展总量,创造新的财富源泉,还能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的扩张和辐射,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带动物质生产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物质生产部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统一
这是文化与经济互动在消费领域的必然反映。千百年来,人类的消费始终由物质生产所决定,而且物质消费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当代,随着精神产品所创价值逐步超过物质产品所创价值,人们的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亦渐趋平衡且呈递增态势。学习和教育业更是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方式。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尤显突出。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投资的主要选择领地,从而催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在广东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化,高新科技产品和包括娱乐、教育、服务、健身、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开始形成新的消费潮流,家庭消费结构中教育、服务、娱乐等包含享受和发展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消费已不仅仅是产品使用功能的消费,还包括了产品文化品味的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统一。
关键词:旅游景区;会计核算;问题;措施
一、旅游景区加强会计核算的意义
(一)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和较多的企业一样都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企业的自主性比较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旅游景区加强会计核算不但有利于将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有效监督,找到成本偏高的原因以便企业及时采取解决的措施,从而合理有效控制费用和成本支出,还可以确保企业收入核算的及时完整,使得企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样就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对旅游景区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
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将旅游景区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汇总,并对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反映给企业的相关利益者。良好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为分析旅游景区的财务状况,并对经营状况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
(三)保障旅游景区的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完善的会计核算可以实现对业内部的各项财产更高效的管理,可以在旅游景区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监控各项物资的领用和结存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旅游景区资产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全程监督,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整体性。
(四)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智慧旅游的迅速发展,为财务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对游客信息、消费趋向等大数据的汇总和进一步分析,可以为企业的中远期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同时,各个层面及各个时点的数据汇总也为前期经营目标的考核总结及经营效果分析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
二、旅游景区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
旅游景区的性质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决定着旅游景区会计核算的重点,不同的旅游景区会计核算的任务也不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作为依据,会计核算理论的完善程度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旅游业的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核算理论体系作保障,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中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需求。
(二)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支付结算方式越来越复杂,线上线下交易及移动客户端交易等各类结算方式的丰富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较传统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工作量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等专业素质。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会计核算人员的有效施行,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目前,一部分旅游景区内部较多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会计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财务会计课程的培训教育,对信息化系统更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知识面狭窄,会计工作的积极性不强,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
(三)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较差
旅游景区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它与其他企业的区别之一就是旅游景区的现金收付款项较多,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收付现金数量较大,现金来往的业务较多,资金现收现付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对会计核对入账和岗位牵制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有一部分的旅游景区通常只是在报销成本或者费用的报销单据上注明现收现付款项,并没有对游客缴纳的现金收入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这样就是账面上的收入减少。有的旅游景区的会计工作人员对旅客的退款缺乏必要的监管或不能及时入账,或者由于现金交易频繁,涉及人员复杂,一旦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极容易发生跑单现象,这些都导致收入流失及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失真,使得账实收支不符的情况实有发生,这就会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汇总和分析工作埋下隐患,账外经济业务的增多将导致监督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三、改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一)规范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需要明确主要的会计科目,适应行业特点。一般情况下,主要的会计科目包括预收账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等,以下就是对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简要阐述。
预收账款要求对本期收到的门票款等业务收入进行核算。按照会计入账原则,收到的门票款通常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月末转入未结收入则借记“预收账款”中,贷记“主营业务收入”之中。旅游景区在开展日常的经济业务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预收账款进行明细科目处理,要分项分明细,做到细致真实可靠。同时,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处理预收账款时要谨慎稽核缴款单据和旅游合同,同时要对银行收款单据及时核查,要做到账实相符,单单相符。
应收账款通常是针对较大的客户,它一般是由于与旅行社协议先签单后结算而延期收款形成的没有收到款项时应该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收到款项时应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在进行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工作时,应收账款的明细科目要根据旅游团的不同来设立明细科目,以便能够清晰明确的管理应收款项。管理应收账款凭证时要注意保存发票记账联和旅游合同等重要文件,仔细核查合同与发票记账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跟各旅行社的对账及结算工作需及时,减少错账和呆坏账的发生。
(二)完善财务处理程序及内控制度
一般情况下,旅游景区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团队业务、散客业务和游览车、导游服务及场地租赁业务,这几类业务是旅游景区最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它们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经济利益来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票务人员在处理售票结算业务产生的经济流时要十分谨慎。不但要区分各团队与散客,大门票、套票与单项票等的不同协议价格,还要仔细确认线上线下不同支付方式对应的不同价格,各种免费优惠价格及招待票必须与业务部门按流程签字核对办理。各收银点必须每日营业后与领班等主管人员清点核对备用金,上交现金款项并报送日结算报表。财务人员每日将报表按明细汇总后及时归类入账。
旅游景区的业务复杂且发生频繁,涉及的部门、客户、供应商很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单要入账及时,还需积极主动的不定期到各收银点抽查监盘以发现内控制度是否存在重大缺失。
(三)会计信息核算及时,加强大数据的分析能力
旅游景区的会计核算,不但要达到传统行业要求的信息及时准确,更需要对核算工作中取得的大数据加以汇总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导向依据。通过对游客各类信息,如地域、旅游方式、消费能力等的汇总分析,可以为营销部门提供市场开发参考;通过对结算方式的汇总分析,可以为线上线下支付方式的营销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根据当期的会计信息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调整,以便于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度建设,在规范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完善适合自身的理论体系。旅游企业不但要重视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要重视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这样才能促进旅游行业整体会计环境的发展,满足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白晶.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J].北方经贸,2015(02).
[2]申瑞芳.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时代金融,2014(36).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与竞争力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论文针对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了重要分析,并从做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做好物资总公司项目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做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项目建设 市场竞争力
近些年来,地方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盘活存量资产,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做为镇赉县原有体制下遗留的国字号老企业,镇赉县物资集团总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经历中,站在物资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项目建设是发展物资的最好选择,利用国家项目倾向重点和镇赉县的发展规划新机遇,
一、做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重要抓手。对于国字号老企业县物资总公司而言,做好项目建设尤其重要和它的必要性,也是突出发挥国企再生能力的有力催生剂。
(一)项目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五大理念”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就我们的发展现状看,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字号老企业还有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果没有一批新项目作保证,没有一批大项目作支撑,固守于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实现物资又好又快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项目建设就是改变这一现状,突出再发展,再创业。
(二)项目建设是实现我们再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建设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也是实现一个部门再发展和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能够通过规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以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投入项目建设,就可以实现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激存量,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三)项目建设是做好两个市场建设的关键措施。物资总公司目前拥有我县较大的正阳农贸市场和鑫都建材市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两个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全民创业管理模式,在全民创业中争取主动,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在经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升,在创新发展能力上有新提高,才能使我们的市场发展大有作为。
二、做好物资总公司项目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终极法则。物资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城市市场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带来的各种束缚和羁绊,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充分发挥项目在系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极力实施项目兴业战略。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三种意识“。要立足于当前我物资的实际,努力想方设法引项目、积极主动争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的良好氛围,以项目建设的重点带动物资的发展。为此,必须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二是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三是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
(二)科学谋划,突出围绕“两个重点”。要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科学谋划是前提。在项目谋划上要突出以下两个重点:
一是重点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谋划项目。要加强对国家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利用,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取向和市场资本流动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全面把我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强衔接与联系,保证所报建设项目符合扶持的条件和要求。
二是重点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我们的市场优势谋划项目。要围绕省、市、县经济发展规划,围绕服务型市场升级建设,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既切入当地经济发展链条,又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依托自己的优势,谋划好项目,做大事,求支持、谋发展。
(三)注重实效,着力抓好“三个环节”。规划建设项目已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一定要成规模,对物资的发展有牵动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主要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建好项目库。项目库建设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也是载体和平台。要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深刻领会国家和省关于一些项目建设等政策意向,认真分析省情、市情、县情,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有准备、有针对性、有效果地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搞好项目论证和申报立项。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筛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争取纳入当地政府的总体建设规划和扶持范围,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积极跑项争资。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许多相应的扶持资金,只要我们积极争取,经常联系,找到我们需要的项目资金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积极主动。
(四)多元融资,充分利用“三种资源”。加强物资系统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多种投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吸引各类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要统筹利用好以下三种资源:
一是利用好物资品牌资源。要充分发挥资产、设施、品牌和经营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使全系统项目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教学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会使教师高尚而自觉的行为降低为以赢得分数为目的的行为
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分成若干项,每一项都提出相应的要求,赋予相应的分值,教师每完成一项,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学期结束时将本学期所得分数相加,就是本学期教师的终结性评价。获得好的评价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愿望,而要获得好的评价就必须赢得分数。久而久之赢得分数就会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当理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由原来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责任心、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等内在兴趣所推动,逐渐为赢得分数而取代。一旦某项教育教学活动不再记分,活动的正当理由就会消失,该教师也就失去了参加此项活动的热情和动力。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便完全由外在力量――分数来控制和调节,使教师的行为调控降低到他律水平,原来自觉高尚的行为变成以赢得分数为主要目的的行为。干了一丁点额外的工作就要求加工作量,出了一丁点成绩就要求物质奖励,在考核量化的时候斤斤计较,时间长了必然会把教师引导到还未干工作就先考虑加几个工作量、还未出成绩就先讲好如何进行奖励的路上去,这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失败。
2、影响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涉及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细而零碎,分值划分集体而固定,缺乏弹性。由于指标全面具体,致使教师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这样面面俱到,疲于应付,平均用力,使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学习进修、思考问题、总结得失、发展特色。加上分值缺乏弹性,某一项活动完成得再好,也只能得到固定有限的分数,如若想“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可能就会与“好教师”失之交臂。所以全面而具体的量化管理,客观上起到阻碍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千人一面,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一样,无所谓特色,也无所谓优劣。
3、容易使教学管理陷入两难的境地
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是以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核量化,合理拉开教师收入差距,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为目的而实施的,大量的实例说明,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如果长期过分地依赖量化的方法,就可能使教学管理陷入两难的境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被动应付、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比如课外活动,如果奖分或扣分,教师就会被动应付,出工而不出力。如果既不奖分也不扣分,可能就没有一个教师会想到要去组织课外活动。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教师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并不一定是基于某种认识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更多的是立足于赢得分数的被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从行为量化分值看得分可能很高,但这样的教师绝不能说一定是一位好教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外在奖励都会引起“过度理由效应”。换句话说,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的“过度理由效应”并不一定必然发生。
二、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措施
1、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内在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们要在心理上维持认知的平衡,需要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任何行为都需要一个理由支持,这个理由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务职责、参加各种活动,这是维护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在这当中,教师的任何一种行为都要有一个理由作支持。所以在实施教师绩效工资量化评估前,学校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应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教师的内在需要,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教师产生“我要这样做”的思想。在行动过程中,始终让“我乐意这样做”的理由占主导,使教师的每一种行为都变成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内在兴趣推动下的自觉行为。
2、教师绩效工资量化评估指标的确定应有利于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量化评估指标是量化管理的前提。如前所述,过于具体细致的量化指标会限制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所以量化指标体系的制定,只需要粗线条地反应教师工作量化内容。如把教师工作大体分为教育、教学、教学科研等几个大的方面,每一方面只规定达到或提高到一个层次记多少分,不规定最高分值。这样既可兼顾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又可给教师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学习进修、思考问题、总结得失、发展特色。
3、量化评估重在激励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体系
一、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后绩效考核四步走战略
1.树立科学的绩效观
国有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想要使绩效考核能够真正实现其作用,第一步便要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由于绩效考核关系到的是员工发展的潜力、工作的效率能力以及晋升的潜力和依据,同时,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以及量化的指标体现,也能更为直观地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当中的管理层需要切实落实执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不能再继续轻视。
2.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由于当今许多国有企业由于中高层对绩效考核的不重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依旧是靠财务指标来判断业绩。在这些国有企业中,其用于评价业绩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成本以及利润。这种评价标准存在的明显缺陷就是就财务指标本身来说,它只能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情况,而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造成企业根据难以指标规划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使企业不能准确评价在创造未来价值能力上的业绩;同时,财务指标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很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为了增加融资或者其他的原因,运用会计方法来进行操纵;更重要的是,财务指标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其中并不能包含到员工素质、技能以及员工的发展潜力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影响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素。
显而易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势在必行。在辨别考核制度是否科学的问题上,首先要对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真正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构,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岗位对于任职者能力的要求。其次,要确立企业的工作目标,并且,要将企业内部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实现统一,从而使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真正为企业出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最后,还要借鉴科学的考核方法,不能生拉硬套,也不能采取鲁迅先生说过的拿来主义,要引进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方式,比如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43%的企业正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来管理企业,有30%计划在近期使用,21%的企业在考虑是否实施,至于不打算运用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在全球仅占6%,可见平衡计分卡对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在我国现今大多数国有企业中,最受关注的指标依然是偿债、盈利以及营运三项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虽然能够直观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成本、利润、资产等状况,但简单的运用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却在当今经济社会条件下显得僵化。财务指标并不能有效的反馈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比如在生产效率方面,财务指标仅仅能够反映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却不能够从整体效率中看出员工个人对于效率的贡献程度。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客户、业务管理和人员的培养开发四个角度来构建企业内部的衡量体系。这种多维的衡量体系比起单纯的财务指标来说,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衡量过去的发展状况,还能够通过数据来推断未来可能发展的结果以及方向,更有利于企业制定适合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能够促使员工提升其工作效率,并不断选拔优秀员工予以奖励、升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3.提高员工支持度
绩效考核的精神实质是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企业内部的制度要能够真是反映企业的文化,因而企业需要不断的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增加企业内部员工对于考核制度认同度。
4.及时反馈员工绩效,
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绩效考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能力而存在的,因此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后薪酬体系四步走战略
1.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有效联系机制
薪酬体系只有与绩效考核相联系,才能真正发挥到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使员工努力的方向与企业的目标达到一致,并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目标。
2.结合国有企业的情况
薪酬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想要完善自己的薪酬体系,必定不能照搬现有的薪酬体系,而是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员工的情况来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以及应用。中国有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承,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行业带头人,在运用与借鉴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国外的薪酬体系是否适合中国发展的国情以及国内的具体情况。
3.考虑其他非货币形式的报酬。
对员工成绩的认可,以及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的规划等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报酬形式,而且这种形式比起薪酬,更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其社会价值,薪酬体系在建立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整体报酬”的概念,即薪酬与其他非货币形式的报酬相结合来制定薪酬体系,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4.真正把握设置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体育冰雪旅游 体育产业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体育旅游的兴起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冬季大自然风光和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冬季体育旅游,吸引着人们在人工冰场、滑雪场,从事各种滑冰、滑雪活动,以及带有民族山寨、森林原野冬季大自然环境中的狩猎、赛马或狗拉雪橇以及射箭等健身和娱乐活动。如今,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到西北的新疆,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体育冰雪旅游在国内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增强国民体质,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又能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体育需求,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对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论述,以增强人们对体育冰雪旅游及其功能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体育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加快回笼货币, 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好转和改善,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用于健身娱乐休闲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当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体育旅游支出消费构成其中的一份。根据黑龙江省假日办统计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春节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创汇等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快速增长,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春节黄金周旅游最热的省份之一,冰雪旅游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速度最快、关联带动作用较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体育冰雪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居民的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货币回笼,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2.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体育冰雪旅游属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以提供劳务服务商品为主,满足旅游者在体育冰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因而,它可以吸收多方面的劳动力就业。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其发展速度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20多年来发展形势喜人,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到2003年末,全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48.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9%,全国旅游业间接从业人员约为3244万人。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有重大意义。根据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每增加3美元收入,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而就业机会的增加,又带动和促进了冰雪旅游地区的经济增长。体育冰雪旅游业发展迅速,反过来又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当地就业人数大大增加。
3.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体育冰雪旅游活动,可使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期间与我国各方人士接触,对中国的国情、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体育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国人来华投资经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体育冰雪旅游者中,不仅有体育冰雪专业的学者、专家、教授, 而且也有其它各类专业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等等,他们通过旅游既带来当今世界最新科技信息,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使我们能更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同时,国外客人也能通过体育旅游,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从而会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要以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冬会为契机,扩大国际交流,大力发展体育冰雪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体育冰雪旅游的关联带动功能比较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产业,其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开展体育冰雪旅游,要有规格齐全并能满足各种冰雪运动项目需要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要有设备齐全、便利的交通工具,要有提供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商业服务,要有舒适、宾至如归的食宿条件等等。因此,开展体育冰雪旅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冰雪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体育冰雪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有助于增进和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体育冰雪旅游的独特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活动的外部条件和活动内容本身。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外部条件实质上是指体育冰雪旅游资源,尤其是它的自然资源,是吸引人们参加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区别于一般大众体育活动及其功能的标志。如体育冰雪旅游自然资源中的北国风光、林海雪原、冰冻的江河,以及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较低的温度等,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无疑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健身强体、消除紧张烦躁情绪、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培养高尚情操等作用是现代城市生活环境下的体育活动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现代生活的高度紧张和快节奏使现代人与其先辈相比精神负担重得多。用脑过度使人们的脑力与体力失去平衡,繁忙的日常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拢着都市化社会中的人们,使人们产生了高度的精神紧张甚至是神经衰弱。融入大自然,参加体育冰雪旅游,符合现代休闲活动中回归大自然的时代潮流,能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感到精神愉快,从而可以调节人们的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而且,由于运动乐趣所带来的激励作用,还可以加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因此,体育冰雪旅游作为增进和提高身心健康、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精神需求、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具有独特的作用。
2.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当代体育冰雪旅游的兴起和普及,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和价值观念的人们消除民族文化隔阂、矛盾、冲突和对抗,增进全球各族人民相互交往、相互了解、相互尊敬、相互学习,促进团结和友谊,推动世界和平,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这方面,以体育冰雪旅游为特征的冬季奥运会可称为促进和推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典范。奥林匹克运动采用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价值的体育运动作为全球各民族间文化沟通的工具,让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分种族与肤色,不分贫富与大小,不分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在没有任何歧视、相互尊重的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下,聚会在一起进行竞赛,从而使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迎来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冰雪旅游者,我们要办好大冬会,让世界了解哈尔滨,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
3.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有助于促进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不同民族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征和独特魅力。体育冰雪旅游作为体育文化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凭借民族传统文化所具的吸引力,来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其功能的扩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大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同时,体育冰雪旅游有利于体育冰雪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曾多次拨出巨款资助55个少数民族的近二百个传统体育项目恢复活动,使其得以流传下来并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