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时代的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鲁伯特・默多克演讲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今科技发展是如此迅速。如果有一个50年前的人从沉睡中醒来,他将完全不能相信今天他身边发生的事情。例如:在医学领域,以前用着听诊器的医生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同行们正在使用CT 扫描和核磁共振;在金融领域,股票经纪曾经靠发放纸制的股票本票进行交易,这在今天都已经被网上交易所取代;在出版界,曾经只靠纸质报纸出版的编辑们,也会对读者用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来接受新闻信息。”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兴起,已经培养出了“低头一族”,即使在亲友相聚时也忙着发短信刷微博。以至天津一家餐馆为让食客“好好吃饭”,推出每周一吃饭不玩手机,帐单即打对折的举措。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态调查报告(2013年)显示:六成以上未成年人在10岁前开始接触网络,其中23.8%的未成年人在6岁前开始接触网络。而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6岁前开始接触网络的为17.5%。
数字化已经改变了各行各业,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但是教育成了这个时代的例外。同时令鲁伯特・默多克感到遗憾的是,教育界至今还是这一时代的例外。“我们的学校是这场科技革命风暴没能席卷的最后一个角落。” 他特别强调:“50 年前沉睡然后醒来的那个人,他将看到今天的教室和50 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仍然一模一样: 一位教师站在一群孩子面前, 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背对着一块黑板。”
二、当代教育的问题
(1)教育的时间是一个常量,但是对概念理解程度及知识的把握却是一个变量,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两个量颠倒过来呢?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的差异性、选择性。
(2)我们能把孩子一直抱在怀里么?众所周知中国的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家长从小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呵护,以致许多孩子走进大学仍然不能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而教师则是家长们在学校的人,了家长对学生的呵护和搀扶的功能。但是本质上每个人的发展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他人不能代替。
(3)我们能满足永远把综合的世界分割地加以研究?我们现在把世界分成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加以研究,但是世界是一个综合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回到一个综合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4)高效率与个性化能否得到统一?回顾人类的教育史,以往的教育是混杂的,不分年龄的。到了十五世纪,最初在意大利出现了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大大地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前后经过150年,终于使之成为了一种教育制度。班级授课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印刷术。如果没有印刷术,书不能普及,教育也不能普及。在这里讨论慕课它也凭借着一个新的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科目。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现在在互联网上的慕课教育是第二场教育的革命,是自班级授课影响最大的一场教育革命。班级授课的一个特点是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甚至几百名学生,教育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没有办法加以充分考虑的。所以想把高效率和个性化完美地统一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今天的慕课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让百分之一百的学生可以百分之一百地掌握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我们有好的学习方式和学情分析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要有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参考。
三、C20的应答
基础教育的优势在于人多,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适应中小学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需要,2013年7月9日,我国高校C9联盟即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共同宣布,携手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立中国一流的网络在线课程。2013年8月12日和9月5日,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牵头,分别成立了基础教育的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20余所重点高中,北京三十五中初中部、杭州育才中学等20余所知名初中,上海市一师附小、华东师范大学附小、成都市泡桐路小学等20余所知名小学加入该联盟。2014年6月,鉴于更多的学校有志于从事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局与苏州市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协商,联合发起成立C20慕课联盟(地市教育局)。该联盟旨在共同探讨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化,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到今天为止,已经有24家地市教育局加盟其中,涵盖学生人数1800万。我们希望可以为这1800万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的公平,促进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使我们农村地区、西部边疆地区的教育质量得到更好提高,享受到发达地区高水平教师的资源。中小学的慕课和高等学校不完全一样,它主要是微视频的形式,按照知识点。我们算了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大概涵盖两万个知识点,我们也逐渐收集齐这些知识点。加盟我们联盟的学校已经基本涵盖了中国大陆,我们也希望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华人地区较多国家的学校有较多的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取得更好的效果。
C20的功能定位是“伴随学生发展的名师,实现教师价值的舞台。”因此在慕课的界面上有名师名栏,使得一大批名师为全社会所享有,同时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些名师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C20平台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舞台。
C20价值追求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的教师要从学生成长的搀扶者变成学生成长的伴随者;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民共享;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变。
四、C20的年度工作与成效
这一年来,我们C20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中小学,我们也希望今后可以为智障儿童创建更多的学习机会,改变这些孩子,改变他们的家庭;我们举行了19场翻转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近6000名校长与教师参与;开发了逾4000件教学微视频;吸引了有关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未来教育家》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教育台、江苏教育台、东方台也对我校慕课工作进行了采访与报道。
五、C20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动画专业 教育改革
动画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产业,它是艺术中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有人将它比喻为20世纪历史的奇迹,也有人将它比喻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动画产业将人们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当代非常知名的朝阳产业。因此,动画专业成为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类学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更加丰富多彩。
1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艺术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生活现状。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时代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国传统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艺术的展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此,将传统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时代艺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越来越展现出重要性。数字艺术是利用计算机艺术为根本,展现出交互性和科技性的新艺术。
数字艺术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动画艺术是数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动画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欢迎,被大众所认可。动画艺术能够展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志。
动画行业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它容纳了当今社会上所有知识特征,涉及到艺术、传媒、研究等多个领域,在文化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很多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我国发展,促进了我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广告公司和动画制作公司,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满足动画产业的发展。根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70多所学校有动画专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动画专业的人才开辟了有力的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动画产业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动画产业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有很多动画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技术水平方面非常好,但是在思维创造和专业水平方面相对于动画专业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动画专业在各高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动画创作的人非常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从事动画工匠。随着计算机融入到动漫专业中,给动漫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艺术创造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教育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其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
2动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际的市场形势,动漫产业将成为未来文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动画产业的人才非常稀缺,严重的制约了数字艺术的发展。因此,针对动画专业,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1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内容需要丰富
动画的发展历程非常短,通过回顾历史,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数字艺术开始在20世纪末期,国内对于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其内容非常匮乏。
2.2动画专业的课程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教学模式都是培养技术,针对这一模式,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满足技能的培养,更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展现出动画专业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3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很多院校中,从事动画专业的老师都不是动画专业的,而是研究传统艺术或者计算机出身的,也就是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传授给学生精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由于动画专业教育缺乏成功的经验指导,使得很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器材和计算机软件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2.4艺术创造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动画专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对于艺术创造思维方面很少专项的训练。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导致很多作品没有吸引力,抄袭作品事件经常发生。动画作品是数字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创作艺术。在传统动画中,我们用笔来进行绘画,而数字动画也仅仅是将笔换成更加方面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
3完善动画专业教育的措施
动画专业的教育核心是艺术创作,但是现在教育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培训,忽视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语言灵活的应用到数字动画设计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动画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巧。
3.1完善师资队伍的力量
现在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在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践和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完善。老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给予充分的准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进行研究和讨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有特色的工作室,为不同时期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的人才,能够应对市场的需求。
3.3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高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到项目设计,在实践工作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平时课程安排中,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动画专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将以动画为基本载体,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艺术,动画专业将开创一片新的历史,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恰逢数字时代,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有效的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摘要:数字时代,信息更新迅速。在职编辑的继续教育是转变编辑思想、提升编辑素质、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有效措施。明确在职编辑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在职编辑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探索在职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创新策略,对于完善和构建在职编辑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时代 在职编辑 继续教育
出版数字时代随着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传统的出版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最好的出路就是转型升级。面对出版行业职业环境的“变脸”,只熟悉传统编辑出版业务的从业人员已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出版产业从职业化向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致使出版社对只熟悉纸质媒体加工的传统编辑已不再“趋之如骛”,转而对既有专业背景、又懂编辑加工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的张开怀抱。
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多次强调:“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①如何实现在职编辑从传统带到现代的“华丽转身”,在职编辑的继续教育迫在眉睫。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打破了出版业格局,冲击着传统出版的生存和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编辑职业角色和功能的改变。跨媒介传播机构以及新型互动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编辑提出了新要求,编辑的角色和功能正在变化。
数字时代的出版物是一种集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性数字媒体为一体的具有战略意义、可操作性、深刻文化意蕴的新媒体产物②。编辑在纸质和数字混合二元出版时代的意义不再是单一的“编辑工作”,而是包括出版资源的整合、筛选、价值评定、内容和形式制作、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反馈信息收集等在内的多元工作组合。
时代变迁和实践进步对在职编辑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老年、中年和青年编辑有不同的教育重点,继续教育担负起更新老年编辑思想,加强中年编辑对从业环境认识从而使他们做出自身调整,对年轻编辑则从职业道德和技术更新的层面做出要求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职业需求的责任。
2.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编辑保持学习
编辑的职业定位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编辑通过文字向读者传播着世界观、方法论,传播着价值取向,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编辑人员不能落伍。
无论是在信息收集、组稿策划、文字纠错还是排版设计,传统出版时代这些环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数字时代编辑工作增强了对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多媒体转换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与此相关的技术能力,比如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查找到策划及编辑所需的资料信息检索能力,利用计算机处理素材并加工成媒介传播所需的成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数字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真真假假无所不包,编辑的独立意识比以往任何年代都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编辑工作需要迅速有效地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要自我抵制偏差认识和误导,通过职业判断做出新颖的选题,不随大流,不被经济效益所左右而忽略了社会效益。
时代的进步要求编辑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了解行业发展方向,掌握最前沿的资讯和最新技术,避免固步自封,要做到与时俱进。
二、在职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1.培训时间短,授课时间不灵活
2010年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积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
虽然国家有明确学习时间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走形式。虽然目前新闻出版局现在规定每年选择不同时期举行三至四期培训,让在职编辑选择合适自己的时间参加,看似培训方式变得灵活了,但是一般继续教育也只有三天时间,培训时间短。大多数安排的是工作时间,虽然让自行选择时间,但仍然有部分编辑难以调配工作而无法参加。
2.继续教育培训以专业性和基础性为主,缺乏开拓性和前沿性
笔者曾经从事编辑工作四年,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传统培训基本程序第一部分是编辑的职业素质培养,第二部分是编辑职业技能培训。讲解的内容包括重申编辑的职业道德、图书的整体制作流程概述、编校规范和常见编校错误讲解以及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国家出版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讲解。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职业技能的讲解,都是最浅显的的内容,与普通出版社入职培训相似,毫无新意。
面对在职编辑继续教育的种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以求达到解决问题并让继续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是合理安排在职培训的时间和地点。调整地方在职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由各省市新闻出版局下属机构举办的方式,将组织继续教育的权利下放到出版单位内部,出版社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自主进行在职培训,这样能够结合本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能促进出版单位内部的学习氛围。
二是培训内容要随时更新,不能简单重复往年的知识点。特别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最新变化和针对出版行业专业技术革新方面的内容。同时,继续教育课堂可以扩充讲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增加知识面,增加编辑工作的思路。培训方式宜采用案例教学,可借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通过实例分析编辑实战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另外,近年传媒市场上成功的策划案例,侵权或盗版事件的来龙去脉,最新出版法规的政策变动及带来的影响,还有参加全国书展的见识等等,这些都是即时信息,在岗编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不能随时获得这些资讯,在课堂上分享这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开拓眼界。
第一,提高在职编辑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继续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知识生产即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因此在职编辑必须随时接受教育更新知识系统,守好信息传播第一线。
第二,做好需求调查,按需施教。在职编辑的继续教育属于非学历的成人教育,是针对已经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因此,继续教育的讲解人员在设置教学内容上要贴近编辑工作实际,积极征询政府机构、院校专家、业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听取本地区一线编辑人员对专业培训内容的诉求,紧紧围绕职业提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
第三,额外提供相关信息,培养编辑的自我学习能力。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出版单位期望编辑人员从单一型人才逐步成长为集策划、组稿、加工、设计、营销于一体的全能型人才,如果单纯想借助于继续教育内容的学习,由于培训时间短,内容受限,在课堂上引导编辑在生活中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职培训的模式除了主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网站来弥补日常学习的需求,比如“我要自学网”可以学到编辑相关软件的操作,“百道网”是出版、数字出版与阅读产业的门户网站,提供国内外优质全面的出版、数字出版产业的研究文章与资讯。“钛媒体”网站关注新媒体,也关注传统媒体,资讯丰富及时更新,有助于了解最新的新媒体资讯。提升编辑的自学能力,养成热衷探索的习惯,将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信心,更加明确编辑的职业道路和未来的职业前景。
第四,强调提醒,培养编辑工作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在竞争年代,现代编辑充分展现发现文化、组合文化、创新文化呈现方式的能力。信息的多样性呈现和保密问题成为一对矛盾体,因此在工作中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书稿内容是否与党和国家的现行相关政策相悖,是否存在泄密和侵权等问题成为编辑的一个工作防范重点。风险防范是老问题,但永不过时。
第五,注重引导,培养编辑自我调节解压能力。据国内一知名网站调查显示,约九成记者编辑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记者编辑身体状况堪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缺乏运动锻炼、饮食没有规律引起的肠胃疾病以及腰椎颈椎长期超负荷。除了身体的压力,编辑的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在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中应提醒编辑注意自查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有意识地自我疏导,保持身心健康。
四、结语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传媒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对每年在职编辑的进行继续教育,在职编辑也要根据自身的岗位需求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升综合能力,在行业内获得更大发展,在新时代为繁荣我国出版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关加利.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中国新闻出版网.http:///content/2009721/news_49496.shtml,2009-07-21.
[2]陈一新.媒介融合:应从“一起”走向“一体”[J].新闻知识,2009, (11)
[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S].2
关键词: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一、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新发展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可以依托的网络信息环境,在这个信息环境中,传统图书馆向着数字图书馆转变,图书馆的内部组织及业务流程也进行着再造。图书馆成了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图书馆在终身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字时代,图书馆将呈现出如下特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图书馆服务由文献传递服务向信息导航服务转变;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向适应数字图书馆的方向转变。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新角色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承担者和实现者,由于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图书馆的管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素质相应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外普遍认为,在图书馆的作用中,5%来自图书馆建筑,20%来自信息资源,75%来自图书馆员素质。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对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由于数字时代图书馆员面临着新的信息环境和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使得图书馆员的角色必然发生重大转变。有人将当今的图书馆员称作赛伯馆员(Cybrarian,即Cyberspace和Librarian构成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机控制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充分显示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环境的高技术性。美国有专家认为,数字时代图书馆员角色要求的内涵为:知识提供(Knowledge Provider),知识中介(Knowledge Gate-way),知识教员(Knowledge Teacher),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er),知识创建(Knowledge Creator and Publisher),知识交流与推动者。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图书馆员个人信息构建
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是为解决信息时代信息过载问题,由美国人沃尔曼创造的一个新词汇,目的是从大量处于复杂状态的数据或信息中抽取本质内容,帮助人们理解信息、找到知识路径。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图书馆员适应数字时代竞争的需要,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图书馆员个人信息构建是图书馆员个体管理信息资源的基础,目的是使图书馆员在数字化环境中更好地设计信息结构以发现和管理信息,有效解决图书馆员个人的信息需求,最终帮助用户创造性地、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图书馆员的个人信息构建包括个人信息意识与个人信息素养的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它由三个构成要素:对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对信息具有持久的注意力,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个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发现信息与收集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与综合信息的能力;迁移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主要形态,也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托,构筑了一个有利于人们高效存取知识的技术平台,因而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技术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支撑,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式,如远程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信息自动获取与推送服务等,都是由新技术带动的,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技术培训显得非常重要,图书馆员应该顺应潮流,通过学习培训掌握这些技术。图书馆员技术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图书馆员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技能,包括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因特网利用、网页制作等等内容。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如虚拟参考咨询技术、数字资源建设与开发技术及工具、数字资源的检索技术、数字资源的管理技术、web2.0和lib2.0技术等。三是用户服务技术的培训,包括各种交流软件,如SMS(短信服务)和网络日志(web logs)的使用、同步浏览技术(co-browsing)、资源和服务定制与推送技术、跨平台资源与服务整合技术、个性化服务技术等。四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向,重点关注代表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新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在信息的利用和提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在优化资源、智能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信息自动化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它的应用能更好地满足复杂知识环境下用户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内容管理是数据管理新的发展方向,是数据管理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企业门户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数字图书馆在基本功能与服务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既是有效地收集、管理和信息,使用户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也是人、过程与技术的集成;数据库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信息管理工具,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在图书馆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在图书馆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信息管理工具。
三、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式
(一)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主学习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此也带来了教育形式的变化,知识的学习不再仅靠教师的传授,更多的则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主学习,是近20年来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体现了工作就是学习,学习也是工作的理念。因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不只是单纯的学历补偿教育,更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不仅是一次性的在职培训,更是持续不断的终身教育;不仅是图书馆员接受被动培训,更应该体现馆员个人的自我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二)团队学习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前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它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圣洁在其“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理论。该理论包括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等五个要点。团队学习作为该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员的团队学习指的是图书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馆员成立学习团队,运用整体的力量,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这不仅是为了保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为了实现馆员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通过团队学习,馆员相互间融洽地工作,重新创造自我、突破自己,从而促进馆员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可知,团队学习是图书馆员适应时展的全新教育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图书馆自身,挖掘出馆员个人的隐性知识和图书馆的潜在能力,实现图书馆员个人知识和技能的共建、共知、共享,实现高效率的知识服务,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多种培训
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图书馆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状况;加强学术性培训和研究性培训,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跨组织的项目(如合作参考);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做访问学者;同事知识交流(实体和虚拟);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岗位轮换等。通过这些培训和活动,使图书馆员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全面掌握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成为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多面手和知识导航员。
参考文献:
[1]董焱,邢素丽.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94-109.
[2]周晓蓉.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参考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系统[J].现代情报,2007,(1)113-115.
[3]王海辉.新形势下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与继续教育[J].职业时空,2007,(11)14-15.
[4]张忠凤.学习型组织理念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7,(6)9-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数字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9-02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四、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展望
在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四路并进:通过支持优秀的出版机构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出版,并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提升到现行纸质出版的资源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支持职业院校的数字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提升,尤其是软件和视频解析能力的提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坚持软件优化硬件的思路,大幅度提升教学设备条件;通过“政府+市场”机制的教师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式,努力推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普及,逐步将数字教育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技术和表现形式之一进行确定,并提升数字化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通过数字教育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和交互学习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便利性,将数字教育的优势有效巩固和突出,并形成稳定的学习渠道、资源渠道和教育渠道。在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序实现全面性、泛在化、安全性、移动化、兴趣性和互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在Web3.0时代,远程教育无疑将走向数字化的改革道路。不同于其他的全日制专业教育,远程教育有其特殊性———教学时空分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当面求教。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学生在网上学习中多是被动接受大量知识,因循守旧而无创新。Web3.0时代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则通过电子书、远程教学、虚拟实验、模拟实习、电子教室等方式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提高非全日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数字化的应用也会改变传统远程教育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不断促进教学相长。
(一)教育资源开源化更多的开源代码、软件开放给学院、教师和学生,学院可以应用这些开源软件快速、简单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国内外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这也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与普及,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接受教育,实现平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移动学习自由化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中,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它使得学生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学生可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下载电子教材和课件资源到移动手机、平板电脑上,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学习。如欧盟的“FromE-learningtoM-learning”和“Mobilearn行动”以及英国的“M-learning”等项目的框架指引下,移动学习引入学校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三)信息联合社会化近年来,随着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信息的高度聚合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参与者读取。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Web3.0时代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库,容量无限。
(四)学习过程个性化Web3.0时代的任何一个远程学生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数字王国,收藏并整理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教育资源,可自由分享,邀请同学积极互动。Web3.0时代的远程教育知识传播具有建档便捷、成本低廉、辐射面广、多向交流等特点,对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资源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Web3.0在数字化教育时代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自身为主体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环境限制,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Web3.0时代的学习环境突破了原有的教室与课堂,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要求学生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和教科书,而需要自己判断、自己选择。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学生应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二)团队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团队目标一致。二是知识共享。首先,受教育者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要基本一致,这是团队学习的基本要件。另外,知识共享实质上是内部交易的过程。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在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注重团队精神,既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也要重视网络学习的社会化优势,学会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创新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善于运用前人经验并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不仅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助教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引导、监控、督促、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与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
三、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Web3.0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屏触控移动终端的流行,在教育领域中正在促成新的学习型态———“移动学习”。对于选择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浏览课件、查阅资料、在线交流讨论显得非常便利。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为例,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都成为学校远程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和相关规定,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实现远程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从2012年5月开始,学院经过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确定、iOS移动学习平台系统服务端设计、iPhone/iPad客户端UI设计、系统编码和系统测试等过程,已成功开发基于Android客户端、iOS客户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其功能包含版本更新提醒、用户登录验证、学院通知、学习中心通知、课程通知、各类已修课程成绩查询、在修课程与已修课程中的课程导学、视频课件在线点播、课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和离线播放学习、常用信息查询等,使用者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此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或3G网络连接到浙大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iPhone客户端(浙大远程)和i-Pad客户端(浙大远程HD)分别于2012年10月9日和10月18日在苹果应用商店通过审核并。学院基于Web问卷调查系统面向2011年和2012年春秋批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移动学习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不少同学积极肯定了使用iPhone/iPad终端程序的便利性。对于拥有几万名远程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的浙大远程教育而言“,移动学习”的建设内涵显得更为丰富,更具有实践意义。当然,在Web3.0数字化时代,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要继续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习内容定制个性化Web3.0时代对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条目,而是如何从众多的资源中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深入挖掘、自我突破。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多做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借助Web3.0技术,通过Blog、BBS、E-mail,尤其是随着Web3.0到来应运而生的个人门户,构建新的移动学习平台,如增加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下载上传、统考和学位考试的信息、讨论版块等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未来的Web3.0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知识库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能从互联网上聚合其他信息,就像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个私人顾问,形成各自的具有独特内容的个性化学习门户。
(二)构建虚拟社区实时交互常态化模块远程教育平台学习过程应实现虚拟社区的群体参与。互动学习平台中学生通过标签、收藏、评论等基本行为痕迹,根据各自需要建立组群。组群用户通过小型讨论版进行在线即时交流,或通过互动系统相互推荐信息资源,或通过组群获取共通资源等方式。互动提问系统是互动学习平台中关键的功能部分之一,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与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
据了解,参与制作优秀高清节目的摄影师大都是电影摄影师,或者是参加了SONY公司或是其它高清摄像机公司培训的优秀摄影师。目前,高清节目摄制人员缺口仍然很大。虽然说高清摄像机在外表体积上与传统标清摄像机差不多,但是很多制作单位尤其是电视剧制作部门还是会选择拍过电影的摄影师来拍摄高清节目。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传媒院校培养的影视摄影人才为何不能直接进入到高清节目的创作一线当中去呢?这当中是否有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呢?下面我以我院为例,谈谈数字高清时代对影视摄影艺术教育的影响。
我院是广电艺术类本科院校,比较有名气的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其中影视艺术学院的电视摄影专业从1992年至今已经开办了15年,为各级电视台及社会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应该说在标清时代,影视艺术学院的摄影专业的办学经验以及科研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标清和高清的转型时期,尤其为了适应将来的高清电视节目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首先,我认为是制作观念的问题。高清摄像机制造厂商制造高清摄像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拍摄数字电影,而后才是为电视节目服务的,所以它很多的操作方式是以电影制作方式为主的。以高清摄像机SONYF-900为例,这款摄像机其实是SONY公司和好莱坞一起共同研制的,未来有可能取代摄影机的摄像机,它的画面质量比较倾向于电影。高清画面的像素在220万以上,与传统标清40-50万像素的表现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对画面的构图、色彩、光影等有更高的要求。我院的电视摄影专业是1992年开办的,摄影教育方式一直以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要求来教育学生,对画面的要求自然没有电影画面要求那么高。在高清时代,由于清晰度大大超过标清,原来在标清拍摄过程中的一些可以忽略的细节如:日景拍摄中白平衡的细微变化,同一场景不同机位使用不同曝光量的差距,服装的仿真程度,人物化妆的细节等等。还有很重要的景深问题,由于标清的清晰度没有高清高,所以拍虚了,观众也看不太出来,很多拍惯标清的摄影师一拍高清全都拍虚了,因为按照他们拍摄标清的经验,这个不会虚的。所以在高清时代就一定要求学生仔细聚焦,对焦点、景深概念要非常清楚。其实我觉得应该将电影的制作观念和手法教给学生,说到底应该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方式,不可以马大哈,不管高清还是标清,我都能拍好。所以说教学生这样一个观念:你出去以后可能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拍摄工具,只要是你的拍摄工具,你都要了解,要知道它的特性,这个拍摄工具有它的特长,有它的弱势,弱势不一定是不好的,你可以利用它的弱势,来达到你的视觉效果。这和我们过去的观念有很大差距。高清时代电影的制作观念和手段以及细致严谨的工作方式对影视教育者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其次,随着高清时代的到来,影视摄影的课程体系也应发生变动。原来标清时代的摄影课比较多的强调前期的创作,而对于后期对画面的再创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严重的是前后期课程脱节严重,教前后期的教师没有配合,各自为政,这样的状况已经不符合高清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了。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是个完整的体系,摄影师要理解自己在这个创作当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多大的作用。摄影师不仅要关心前期的创作,还要关注后期有多大的处理空间。在前期课程设置上,原来与理工科关系较大的摄像机原理与使用方面菜单的调整使用并没有得到加强,如果动摄像机的菜单,一般需要录像工程师配合,并且一般的制作单位领导不喜欢摄影师动摄像机里的菜单,因为摄像机不固定使用,他怕调乱了,影响其他节目摄制。但是在高清时代,我们面临的摄影工具已经改变了,以前标清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上也是可调的),现在高清CCD的光电特性不仅任意可调,而且变化非常明显和令人心动。传媒院校培养摄影师就要加强对于菜单的调整与学习,并且与后期调色相互配合,什么效果是现场可以做的,什么效果后期做方便而且效果更好,做到相互配合。所以课程设置上前后期不能孤立,要相互联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构图拍摄的能力,又有录像工程师的水平,是个复合型人才。我想这应该是未来培养摄影师的发展趋势。曾经SONY公司给青岛拍了个宣传片,在现场就把摄像机当成傻瓜机一样用,菜单从来没有打开过,拍完了之后发现灰了。SONY公司为了自己做宣传,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调整,调了一个月,也就5分钟的片子。把后期的人累死,又花了很多的钱。所以传媒院校培养的摄影师应该是能够学会合理调配前期和后期工作,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点。因此在教育方面上,必须改革,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摸索出适合高清摄影师培养课程的规律出来。
然后,对于学习摄影来说,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电视摄影当中是尤其重要的。就传媒学院来说,在标清时代,学生的实验设备应该能够满足日常的试验和学生的毕业作品拍摄。为了迎接高清时代的到来,学生应该大量加强高清摄影实践的练习,当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标清到高清设备转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在高清练习中,学生可以用HDV小高清进行创作练习。每次练习的目的性要很强,对于标清时代要求不是很高的曝光问题,焦点问题,构图问题(16:9),照明问题,在高清试验当中,要精心对待,认真解决。
[关键词]数字时代 教育出版 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潮流正在加速席卷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出版的方式。这一点,相信中外的出版同人都已经取得了共识。我每年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2011年的书展上,我得到的信息是在科技、医疗、卫生、法律等专业出版领域,国际市场上的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在教育出版市场,这一比例是35%左右,其中音乐、艺术领域为10%~15%,大众出版领域数字化程度最低,为5%~10%。如何顺应数字化出版的大潮,分享数字出版的成果,是今天我们传统出版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出版新趋势发表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人交流。
一、传统出版者从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不断冲击着传统教材的形态及编写模式,教育信息化和内容数字化的要求正在改变教学资源供应链上的传统分工和角色地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版社的编辑们是在现有资源中选择优秀作品提供给读者,这是一种单向的内容生产和供给过程。而在数字时代,读者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传统教育出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圣智集团总裁罗纳德·邓恩先生表示,在3~5年之内,圣智集团将会像软件商那样成为一个教育资源提供商。
什么是服务提供商,举一个例子。近两年,网易和新浪视频都推出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的中文字幕版公开课。除了自然科学类课程外,西方哲学和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在网上已有近1 000万次点播。其实,在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活跃着一大批名师名课,深受学生欢迎。如何使这些名师名课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和中国当代实践的生动课堂,走出学校的围墙,走向国内社会大众和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是我们教育出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文化使命性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高教社承担了教育部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以“985工程”高校为主体,已建成首批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2015年,将以各大高校为主体,建成9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除此之外,已将12 000多种教材制作成电子书,主要教材均可通过网络购买,近2 000种教材提供网络增值服务,约200种教材提供POD服务,已经提供了100多门课的网络定制服务,并开发了40多个学科网站和500多个数字化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教材和数字课程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产品群。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教材、资源库、作业系统、测评系统、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产品,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成为教育出版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服务商。我想,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家对“教育承载文化传播使命”的认识,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和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有机结合。我相信,数字教育出版成功的关键不仅是硬件系统的先进与普及,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的创新和系统化,为受教育者提供比传统教育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
二、商业模式向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模式转型
在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文化骨干企业更有建设具备正确引导力的网络平台,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体现国家意志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同济大学图书馆 数字时代 图书馆员 继续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转变。我国在世纪之交的前后5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峰,馆员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工作岗位角色的转变成为同济大学图书馆思考与实践的一项重点工作。
1组织图书馆全员教育与培训的途径
1.1资源整合,系统升级,组织馆员培训
2000年,同济大学完成了原5所学校合并的工作,图书馆进入图书资源的整合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转换工作。2002年,在资源整合、系统转换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我们组织了第一次全馆职工的培训。2005年系统升级后,我们又一次组织全员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得图书馆的新老职工全面了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对应模块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到读者服务过程中。
1.2迎百年校庆,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
2007年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年。我们抓住时机,开展爱岗敬业、弘扬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教育。职工通过《图书馆职业精神》、《公共关系学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等系列讲座及讨论,提升了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价值,理解了高校图书馆在世纪之交变革过程中带来的冲突,并在工作中以行动支持图书馆的各项改革。
1.3组织学术活动,提高馆员业务
素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引发了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变革,同时也带动了服务方式的变化,馆员不懂得这些新知识就不会有自觉的工作态度,更谈不上主动的、创新的读者服务行为。2005年以来。我馆积极邀请国内外图书馆界28位专家、学者来馆做了29场学术报告,传播图书馆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我们要求图书馆中级职称、中级岗位以上的员工都应参加听讲,也欢迎其他同志参与。
1.4配合全校文献资源的整合,组织二级学院图书资料人员的培训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包括了二级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的整合。200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全校二级学院图书馆(室)资料人员的培训,系统讲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内容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至目前,已完成I9个二级学院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整合,基本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2为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部室主任进行培训
2.1组织部室主任理论培训班,提升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能力
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抓好图书馆部室主任的教育与培训是极其重要的。2002年,我馆推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聘任制,将原来25个部室机构精简为16个。通过竞聘,产生了新的部室主任。2003年开始,我们利用寒暑假,先后组织了8期部室主任培训班,对部室主任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教育。每位参加学习的同志既是学员,同时又是教员。我馆4位行政领导每人承担了3次的授课任务,近80%的部室主任走上讲台。这种培训,效果非常明显:丰富了部室主任的管理知识,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还充分地展示了个人的价值,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走出校门,与同行合作,组织部室主任培训
为了拓宽部室主任的视野,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在2005年开始探索将部室主任的培训推出校门。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南通大学图书馆、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安徽滁州学院图书馆合作,组织了部室主任培训班。部室主任在学习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行的讲课,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马世平馆长、教授的《常用中药养生健身的调理法》、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王喜和副馆长的《国内外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滁州学院梁辉馆长的《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学术报告,至今都记忆犹新。
2.3重视国际交流,选派部室主任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国际的合作。近5年来,我馆在推进部室主任参加境外培训工作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尝试,先后派遣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图书馆进修学习(2—3个月)6人次;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访问与见习(10天一批)7批32人次。所有的部室主任都轮了一回。
2008年,我馆与德国鲁尔大学图书馆建立互派馆员,交流访问的合作关系,每次1人,每次2周,已有2位部室主任选派参与交流。香港大学图书馆近几年连续举办亚太地区图书馆馆员领导力培训活动,我馆已先后选派了5人参加培训。2009年7月,我馆又选派2位部室主任与馆长~起赴美国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并参观访问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greensboro分校图书馆。另外,本世纪以来,我馆每年都坚持选派2名部室主任以上的同志参加国际图联大会。通过以上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增加了部室主任的业务新知识,同时,也带回图书馆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力地推进了我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3组织馆内业务骨干、优秀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3.1重视馆内业务骨干的教育与培训,促使他们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员
荷兰图书馆专家舒茨指出,“由于信息在未来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我们必须配备更多的人员去做信息研究和咨询服务,同时也要加强自动化部门的人员配置。”随着向数字图书馆的推进,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各种信息服务中,将有更多的馆员参与到以参考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中。本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推进,我馆将高级岗位和关键岗位列为业务骨干岗位,承担起信息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工作。对这些业务骨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放在选派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以胜任岗位要求。关键岗位的馆员及部分高级岗位的馆员已被选派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学习。2004年以来,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会25场,参加听讲的达264人次。
3.2关注优秀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合格管理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给馆员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有部分馆员提出充电的要求,我们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予支持。我们多次组织馆员参加计算机中、高级使用与维修培训班的学习,较多的馆员经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熟练地开展读者服务。另外,我们还坚持组织年度考核优秀的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几年来,先后组织优秀馆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学习。这一做法,不仅是一种奖励,而且给优秀馆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变成“另类”培训。
4加强青年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军
4.1组织新馆员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高校图书馆
我馆十分重视新进馆员的教育与培训。每年都组织新职工培训活动,给他们介绍图书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时,还安排非图情专业的新职工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培训,造就一支既有学科背景,又懂得图书馆知识的新馆员队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2组织青年论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新馆员人数的增加,在馆长的建议和支持下,我馆于2005年成立了馆内青年论坛。他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学术研究气氛浓厚,一开始就很关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问题,较长时期内积极参与图书馆2.0的研究与讨论。他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3组织英语口语培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英语应用能力
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与协作是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馆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真正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2008年,我馆自编了英语口语100句教材,组织中级岗位以上的馆员进行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馆员通过考核,获得合格证书。2009年,我们根据青年馆员的要求,除了继续进行新一轮口语100句的培训外,同时还组织了高级口语培训。此项培训得到较多馆员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新进图书馆工作的青年馆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