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历史课后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87-01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符合教学要求的效果,换而言之,就是在教学效益的整体格局上做到最优化。当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前提下,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以下我将从备课,上课,课后三方面入手进行阐述,并且最后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反思。
一、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知识板块来设计上课的流程。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考纲与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评价的一把标尺,在历史课堂教学上看,也是基本依据,备课的基本工作就是先把握,后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在研究历史课程标准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呢?例如,教师把重点放在研读课程标准上,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要求层次细化,用来确定教学重点。有的放矢,才能为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要及时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对于重难点的内容一定要在课堂上解析到位,要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
2.以教材为纲,灵活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经历课改之后,教材内容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变为以模块、专题为线索的体例。与新课改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课改之后的初中历史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数量上有了增加,而且知识的容量有所拓展,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设计教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先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地解读,然后依据教学任务要求,对教材一些章节进行处理,如果有需要的话,要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适当地融入教师个人认知,来重新设计课本中前后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课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备好课后,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教案规划呢?
1.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认可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上灵活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用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接下来简单举例。首先可以尝试用提前设计好的情境导入课堂内容,如讲到南北战争,黑人奴隶制问题时,可以引入美国文学名著《飘》的相关情节,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丁路德金,奥巴马等人物。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如:假如奥巴马生活在200年能够当上美国总统吗?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基本内涵是什么?通过这些导入式的问题,深入浅出地指出本堂课程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不仅能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还能使师生进行良好活跃的互动,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历史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倡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参与学习,相应的,教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主体”的核心思想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等,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将新课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游离于形式。一切的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三、课后:适当的作业设置
课后作业是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能起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作业,读取反馈信息的能力。
1.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要避开难,繁,偏,怪,但在形式上要不断尝试创新。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节后,可以让学生以同盟国或者轴心国的不同视角来阐述战争历史,反思战争,内容形式既可以以小论文呈现,也可以以视频,PPT等。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更能在思想和人格上得到升华。
2.细致地检阅作业情况
为了使学生找到真正的学习“病因”,教师要细致地检查作业,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及时获取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
四、反思
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进程,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反思中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并且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力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趋于不断优化。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教学内容
教师要反思在课本知识讲解、课堂内外师生互动、习题讲解分析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新课标动向,脚踏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与旧课程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目标设置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与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养成“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奠定基础。
3.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教学内容为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也要符合学生学历史学科的认识规律,以及一般的教学大方向原则。在多元化的当代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同样也在走向多元化。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当下的“素质教育”观点出发,在课堂内外灵活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对历史学科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01)
【关键词】影视作品 初中 历史教学 现状 改进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创新和完善,影视作品的运用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影视作品突破了传统历史课堂文字、图片说明式的教学方式,将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应用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关注历史的意识。所以影视作品运用于历史教学的方式应该成为现今教师备课过程所考虑的方式。
一、影视作品收集与整理
虽然历史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但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却很少被一些历史教师采纳。而影视作品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历史课堂上有着巨大的用途,所以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应用影视作品的前提是要在课前搜寻、整理好相关的作品资料。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着大量的影视资料供师生去选择。教师在筛选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师生分工式地进行影视作品收集。比如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收集两部左右的作品上交给老师,然后老师通过学生上交的影视资料进行筛选,把最合适的资料最为课堂播放资料供同学们一起观赏和学习。这个课前进行影视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为学生最开始接触历史事件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有着粗略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历史,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
还比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的十年”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收集外,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去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关于的的故事,把这个过程录成视频,成为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在与其他同学分享时,会更有真实性和说服性。
二、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的利用和欣赏
历史课堂上,影视作品是一种传达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历史。而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影视作品所呈现历史的方式有着一定的欣赏价值,这对于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也有着一定的促进影响。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影视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电影《鸿门宴》、《孔子》,电视剧《战国》、《东周列国――春秋篇》等都是比较合适的影视题材。学生在进行观赏时,通过片中情节能够容易地了解到人物性格、历史事件原因等传统历史课堂所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在《孔子》这个电影中,孔子给弟子讲解“仁”的道理这个画面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孔子这个人物的魅力和性格特征,以至后代几千年沿用他的主张思想也是与他个人本身有一定关系,而学生只有通过这中画面才能体会到孔子这位思想家的魅力何在,从而才能理解孔子思想的魅力。这是影视作品在课堂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地去认识历史和欣赏历史。
又比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大汉天子》、《汉武大帝》电视剧作品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影视资料。学生依靠对影视画面中情节的认识能够充分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时能够全面、客观的去看待。这也是影视作品欣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第二大效果,促进学生在历史问题上能够辩证地分析。
三、课后对影视作品的交流与评述
历史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反思的过程,学生虽然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课后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历史思维,形成对历史评述和批判的意识。影视作品是历史再现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也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刻认识的方式。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开元盛世”这篇课文时,影视作品《大唐诗圣》作为资料题材,学生在观赏其中关于“开元盛世”的片段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各种问题:为什么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执政有无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能够通过影视欣赏而得出的问题,所以影视作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甚至可以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表演或者情节设置进行抨击,在出现于历史不符的地方学生应该及时提出并且更正,让更多学生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真实性地把握。
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以国外角度为第一角度的影视作品,学生在观赏完后能够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历史。对于“”这个历史事实,虽然中国受到巨大的伤害,但在西方列强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民族扩张壮大国家实力的行为。所以辩证地去看待这个事件才是正确的途径,学生在观影过后也要意识到历史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许静. 论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化[D]. 重庆师范大学,2005.
[2] 郝建彬.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规定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在历史教学中,还应挖掘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有效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十分重要。下文就是针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展开讨论。
(一)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涵义
所谓活动课,指的就是主要以课程为支撑,以活动为媒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探究为基本特征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活动课就是“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的学生主体的有关历史课程内容的基本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就是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根本之所在。
(二)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剖析
1.善用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历史新教科书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通过具体的史实、浅显的史料、真实的图片、丰富的图画、活泼的插问及课后活动与探究等内容.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形象性、生动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的探究与活动及每一单元的活动课设计,为历史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历史新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教材在介绍了“淝水之战”后,设计了一个活动与探究题,让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及其对现代战争的借鉴意义。这一教材内容的延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加深认识。又如讲述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笔者让学生用橡皮泥等材料仿做活字,使学生从中体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用教材内容的延伸,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2.确定好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对于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而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确定好历史活动课的主题,这也是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措施:(1)在上历史活动课之前,需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以及如何开展该活动。注意在确定这个活动的主题之前,应该要使得活动的主题对学生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能够提起学生对该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充满期待,同时也能为上好历史活动课有一个较为充分地准备;(2)历史活动课的主题还应与历史课的教材相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历史活动课之中。例如在“热爱祖国”的历史活动课时,要将台湾、和新疆等地是祖国领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活动的主题,最好依托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画面生动地为学生展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积极抓住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初中历史必然具有历史性特征,而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都是与历史有关,因此,初中历史活动课必然具有历史性特征。初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也能看出初中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综合性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内容包括:既涉及到天文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到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哲学、文化以及科技,甚至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而言,亦是如此。可以说,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历史的学习上有极大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说,初中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教学目标不放松。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初中历史活动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展一次历史活动课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反思,历史活动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良好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角色――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活动课也是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过程。学生也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活动课对于自身的影响等。只有这样,历史活动课开展的才会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之彤.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和评价[J].教育导刊.2007,(06).
[2]朱红.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0,(15).
【关键词】历史;初中;新课程;教学
一、目前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了在中考中取的好成绩。因此,在中考成绩中比重不大的历史课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而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以史为鉴,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更加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可以得到训练,在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方面对学生很有帮助。
(二)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倾听教师所叙述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能通过倾听这一种感官刺激来学习历史知识。从思维方面来讲,学生的思路也只能跟着老师走,无法得到应有的思维训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们在历史课上得到他们应当得到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也得到训练。
(三)对于家长而言,学生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中考成绩中历史成绩的比重较轻。所以历史这门课程在家长看来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历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知识,认识人类发展史,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把历史的重要性传达给家长,让家长重视历史这门课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学生的兴趣可以让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也能让学生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得到优秀的学习成绩。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具体的方法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互相交流。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的思考,并且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参加了历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爱上历史课。
(二)历史知识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是古代真实景象的文字再现。所以如果为学生创造情境,让他们直观的看到教材文字所呈现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器材。通过这一条件,我们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真实而优美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四大发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介绍四大发明的短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而通过对这些图片,音乐和视频的观看和倾听,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能让自己的艺术素养,想象力进行提高。
(三)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远远比不上在课后自我学习的时间。而自我学习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所以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学生的课后自我学习十分重要。对历史教师来讲,可以在家长会时为家长讲解历史的重要性,请家长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学习。例如可以在周末时陪着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等。通过实际的观看来了解历史知识,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事实,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家长也可以同孩子们讨论,交流历史学习的心得,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四)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得到中考的历史成绩,而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借鉴。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教师问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将自己目前的生活与历史课程相结合的环境,那么他们学习历史积极性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我国近代史时,可以将我国过去落后挨打的局面与现在强大的祖国相比较,让学生们了解到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让国家强大,才能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
三、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历史,更加容易的掌握历史知识。所以通过在课堂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做到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思维范围,做到收放自如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习到知识。
(二)通过课外的参观,阅读等方式学习历史确实可以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向家长说明去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在参观后要注意将课堂知识和参观内容结合起来。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对历史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怎样激发学生对你是产生极大的兴趣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等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在学生对于历史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也需要让家长也加入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历史知识。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也能充满对祖国的热爱,达到让学生对历史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和平.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教育界,2012,(20):48.
[2]吴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教学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12-12.
[3]姬文铎.注重讲求实用教学,逐步培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浅析[J].考试周刊,2012,(57):125-125.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如何搞好历史课堂教学,关键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能否实现及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没有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更有效地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多年,深刻感受到如何让学生深入课堂、深入课本,进而深入人类历史之中学习历史,了解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发展历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传统课堂教学大都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成为听众,根据课堂教学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历史课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没有学习兴趣,教学事倍功半。
二、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课堂学习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积极回答有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点评,不全面的做补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共同探讨,教师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地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课堂教学氛围浓厚,记忆深刻,效果显著。
三、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
现在的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多:课堂班班通的应用、广播电视的普及、阅览室图书资料丰富,加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这其中包含大量历史知识。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教学为主,使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主要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地点开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太偏重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身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感到茫茫然,似懂非懂,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思想教育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历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的新课题。
四、对历史教学多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决策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反思的:一是通过学生的教育反思,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有位学生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但那节课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感到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就意味着教师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果教师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则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存在什么不足。而如果是专家来听课,则总能找到自己仍需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虞晓贞.在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1(2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学关系;学习效果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教师在讲授之前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了解讲授的内容,为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常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备课备学情备教材。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来说,很多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了解和熟悉了相关的内容,那么教师对此内容就可以简单的介绍或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又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陌生的知识或者存在误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多费点口沫,多花点精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初中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和学情,还要备教法和课堂管理策略,创新教育教学思维,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习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就能构建高效课堂。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历史的作用,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时候,按照以往的历史教学思维,教学常规的准备无非是:发生的背景、发生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导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别和落后;西方鸦片输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一次的时间、原因、结果等;最后就是总结第一次的结果及影响。这样的常规备课看上去知识点非常的齐全,讲授的内容也是面面俱到,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掌握的知识点非常的有限,并且感受不到历史给我们的启迪。为此,基本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从学情出发,先播放一段电影桥段,电影是有著名的导演谢晋拍摄的《》,先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总结上述问题,然后结合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巧用知识迁移,掌握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依据初中历史教材,紧扣初中知识点,在视频播放之前设计这样的疑问: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得到激发,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历史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
正确的把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系,还需要历史教师创新思维,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历史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教师的“教” 在以往的理解就是重点突出在知识的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或者是勾划出来,落实在笔记上或者教材中,素质教育下,教师的“教”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讲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活动中,知识的讲授是无止境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讲授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然学生的学了知识的习得之外,还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呈现差异性,尊重学生,做到分层授课和分层学习,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教”还是“学”,从学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题中之意。例如在学习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点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全面的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设计,大概的流程就是教师采取讲授的方法,一一的向学生诠释: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等,短时间内学生记住了知识点,但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自然无法运用知识,更不能活学活用。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存在的世界格局分析,然后在引入美国的外交政策,学生就不足为奇了,也能很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维模式可以清晰明了的诠释任何历史知识。
三、开设历史知识课外辅导,巩固“教”“学”的效果
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来说,知识的讲授、聆听和理解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课后辅导练习的作用。任何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一定的课后练习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学生的习得情况和知识把控情况。历史知识的学习途径是非常多元化的,那么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辅导,除了常规的练习册之外,还可以设计历史探究、历史考古等,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具有巨大的作用。课外辅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课外辅导中引导学生学法的积累,需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材料,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要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
初中历史课堂分为“教”“学”两部分,自然在需要一碗水端平。在整个活动中都需呀尊重学情,紧扣教材,优化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应用;故事教学
一、关于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故事教学的必要性
1.对于初中生而言,在逻辑推理上的能力还不够强,对于事物的认识依旧凭借自己感性的认知去看待,对于历史课堂的学习更多的在于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程度。激发初中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的。教学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能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通过故事慢慢地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有趣的情节、生动的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效率及兴趣。
2.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将故事、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从故事或人物的思想价值观中得到启示,从而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历史事件,学生记住的只是历史的简单内容,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本身的学习。探究历史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通过历史故事主动去挖掘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3.从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历史故事是针对这些学生心理特征的一种必要的授课方式。比如,在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穿插齐桓公“管鲍之交”、楚庄王“一鸣惊人”、秦赵“长平之战”等,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4.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堂体现在学生对于课堂的知识吸收效果,作为教师应当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目标,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效率教学,对于历史故事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历史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老师的高效教学,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能否踏实学习,从简单的历史故事学习,慢慢深入了解,不断地进行思维学习和方法锻炼,让学生自行去了解事件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二、历史故事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1.懂得在课堂中运用历史悬念教学。在上课开始时,将历史故事通过一种设置悬念的手法打开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这样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三国时期的历史课堂,可以通过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将学生引入历史教学中,通过诸葛亮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著名的历史故事打开课堂的激发点,设置课堂疑问,然后通过课堂中一步一步解答故事发生的经过及背景等。学生往往能通过这类故事对这些时期发生的事情产生更大的兴趣,这些问题也能引起更好的一些课堂互动,调动起课堂的氛围。
2.将事件人物故事串联讲解历史。在课堂中,通过一些特殊的历史人物能更好地讲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吸引学生对于历史的关注度。例如,通过孔子讲解春秋时期的思想政治经济,在教学的同时也能将孔子的思想文化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通过介绍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周游列国、孔子的生平事迹等一步一步将历史贯通连接讲解。
3.将历史故事巧妙地运用在课后学习上。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课后的学习保证课堂的有效学习。用一些历史故事将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搜索自行去了解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历史老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开展教师合作。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施教,使历史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引导历史老师进行合作教学,使具有不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老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整体功能。
4.教师必须有广博的学识,旁征博引地激发学生兴趣。要使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必须使学生尊敬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精通业务、博览群书。教师的知识面越广,越能引起学生兴趣,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5.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将历史故事在课堂进行讨论,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当通过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学习时,学生能通过相互之间表达的观点进行分析,结合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讲解能让历史事件更加充满趣味性。慢慢地学会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主动接触历史,学习历史,形成自己对历史独特的见解。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初中历史教学在不断发展,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运用好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以史为鉴,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将成为教学上一个新的风向标。
历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反思甘孜藏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变现为:
1.1甘孜藏区初中学生汉语言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课堂教学、日常交流存在较大障碍
藏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乡下学生基础更差,大多学生不会拼写,掌握常规字量少,课本中的字词、句子都较生疏,认知目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无从谈起。
1.2历史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师资不稳定,专业不对口,历史专业教师缺乏
学校不重视,学生也没有兴趣,历史课形同虚设。历史科被列为学校 “副科”,配备教师时,专任历史教师基本实行“包级”制。一个年级七、八个班,一位老师要面对三、四百学生。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过低。初三年级历史政治合考,两科各占50分,相对语、数、外、藏文、每科150分,物理、化学每科100分来说,历史科分值比重太小,调动不了学生的动机,很多学生到初三后就放松了历史学习,改攻其它科目。
1.3教育发展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少学习方法,教学质量低下
甘孜藏区教育起步迟,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条件艰苦,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十分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停留在应试教育初期。很多教师至今仍然使用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上课。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 “教”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教师惯于“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全然没有自行探究与思考。教师不辞辛劳讲完一节课后,许多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仍不甚了解。学生学习方法缺乏,很少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听不进,课后缺少必要练习,不复习巩固,作业习惯拖拉,照抄书本,强搬硬套,问题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学生知识面窄,分析能力差,描述和表述能力差,特别是对问答题、材料分析题有畏难情绪。测试中,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大多数学生都留空白。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得藏区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低下水平。
2 提高藏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思考
2.1多方努力,强化藏区基础教育
藏区教学质量低下,与其基础教育差直接关系。发展藏区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初中生源来自小学,起始于家庭启蒙教育和学前教育。整个甘孜藏区目前除了在县城有学前教育外,乡村几乎都没有学前教育。藏族初中生汉语言基础差,接受能力有限,基本都来自偏远的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加上父母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大部分在边远乡村、牧区,校舍简陋,教学条件差,交通不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小学教育基本处于艰难维持阶段。很多地方课堂教学都使用藏语教学,缺少汉语言环境,很多学生上初中后还不能开口讲汉语。仅靠学校课堂上的一点汉语学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汉语言运用能力,确实很难。所以,发展藏区教育,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发展小学教育,加强小学汉语文的教学工作,才能为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扫清障碍。
2.2领导重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根本追求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要制定措施保障教师利益,提高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要完善升学考试制度,加大历史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要鼓励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每位教师都要审视自己,不断加强知识与理念学习,端正教学态度,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为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进取,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
2.3因材施教,尊重关爱每一学生
藏族学生大多天资聪慧,活泼好动。汉语思维表达能力差直接导致学生羞于和老师交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学生恢复自信,逾越语言障碍。可以通过补习基础加强学生听说读写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笔者在藏区初一年级学生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课外阅读历史方面书籍10分钟,写一段读书笔记,定时向组长、老师汇报学习心得。教师要充分信赖、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肯定学生进步加以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敢说多说。
2.4更新观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学科任务的完成,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构思和教学过程的实施。首先要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根据藏区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其次,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准,要活,要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探索,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只有自己会读书,会学习,才能掌握信息之锁的钥匙;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2.5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藏区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学生与老师缺少信息交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因此老师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巧设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启发,联系生活,注重基础,讲授中要引导得法,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来解决历史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听”到主动“思”的转变。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感官,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以上是笔者关于藏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些浅显的想法,藏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同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汲取先进经验,不断总结,努力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模式。相信随着甘孜藏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藏区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才凤.农村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障碍成因和解决对策的研究[J].新华教育研究, 2010.4.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创新 设计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许多历史教师普遍认为历史学课是“小科、副科”,只把历史教学的任务局限在单纯历史知识的讲授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同时,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由于方法不当,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认识,忽视了学生对历史学科课外兴趣活动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落实和加强历史课外兴趣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使历史学科离我们的生活更近,更加有血有肉充满活力。
一、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意义
通过有效开展历史课外兴趣活动,可以把学生在历史课上引发的情感冲动、形象的感染,上升为对历史的反思、理性的思维,逐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达到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学习历史应是该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情。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严重程式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呈下降趋势。调查表明:中学生对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师最不满意的是“讲大道理太多,缺乏趣味性、现实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能源”,初中历史教学当然应下功夫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持久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情引发”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中学历史课外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过去学习文化史方面:诸子百家思想等,因教材缺乏生动的史实,学生学习感到枯燥、生硬、难懂,不愿学习。而通过历史故事会,学生在讲述这些历史人物时,必然涉及这些人物的思想,这就使这些人物变得栩栩如生了。又如,老师通过讲授乡土历史,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上的一幕幕,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就在我们身边”。总之,通过历史课外兴趣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了学生课后争购和阅读历史书籍的可喜现象。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几年来的历史课外兴趣活动课的实践证明,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外兴趣活动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有机的延伸和补充。可以使学生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历史,感受历史。
3.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历史课外兴趣活动课的实施,正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整合历史资源,多方位、多角度的使学生认识感知历史。
二、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
1.以学生主体兴趣出发进行课程设计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班级中常会有一些学生怕历史,感到难学。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为设计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搜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提炼出一段符合学生口味的开场白。授课时,抓住这节课的课标题,分析它与学习目标的关系,从而理解出这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从简单的课文标题入手,除了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还可清晰的明确学习重点。
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觉得烦琐、抽象、枯燥。部分同学接触大量时间、人物、事件以后,觉得难以记忆,感觉比较乏味,而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只愿意听,乐于记生动形象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学时,我把教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场面,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优化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以及探究性问题都让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以追求最佳教学效果出精心设计教学课程
我们常说: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对于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一般都有强烈的好胜心,成绩再差的学生,只要他从周围的竞争氛围中找到动力,是会促进自己进步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学生会因老师的提问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松懈。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又要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老师就要设计精简的授课重点。
三、总结
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初中历史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历史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让历史学科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使历史学科离生活更近,更加有血有肉充满活力,抓住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