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7 15:02: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

1 强化合作观念是前提

北师大郑日昌教授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氛围,而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可以说,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诸多成份中,观念是核心成份。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合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全体教职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它们是否潜含着拒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已有水平,并不断地修正,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此外,要注意捕捉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专家与家长座谈,现场交流、互动、解疑;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请优秀家长介绍孩子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合作。

2 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保证

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把家庭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的引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则倍增。因此,学校要认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无论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协同。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控的自主构建过程中,要时时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同时,要把家校合作这一内容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以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3 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是提升家校合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联合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指出:“每一所学校应该集体负责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应该是教育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来分担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的责任。应该邀请家长和志愿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工作。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应利用课内课外的资源来帮助学生。”事实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心理活动规律,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他们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打骂或训斥或限制。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例如教师会担心在与家长的合作中的标新立异会使他们遭到同事的排斥,或带来更多的工作量。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合作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合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4 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联席活动制度

目前,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活动,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发动一切有关单位、部门办学,为家长广开学路,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分散、灵活;教学内容的组织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最为迫切的问题,有系统地传授,既要能帮助家长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又要有时代特点,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家长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它既是业余学校,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教师要深入家长,听取意见,有计划地组织家校联席会议,并形成活动制度。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及家长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举办父母效能训练活动、各种亲子活动,调动家长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师要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与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双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互利互惠。要重视对方的正当要求,不能无限制地向对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要把对方看成是教育过程中密切的合作伙伴,把合作教育视为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受益的过程。

第2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教育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36-01

健康体检是指为了解身体情况,主动自觉地上体检中心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找出可能存在的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方式。通过对全县干部职工实行身体检查,发现很多人患有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而有部分人也会出现肝囊肿、宫颈炎、前列腺肥大、脂质代谢紊乱、肾结石、乳腺小叶增生 、乙肝便面抗原阳性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大家及早地预防疾病。

1 调查对象

现选取2011年3月至8月体检群众、职工、干部共506人,男性321人、女性185人。

2 检查结果

泌尿系统指标异常105人,约占20.7%;妇科指标阳性44人,约占体检女性人数的23.8%; 心电图异常135人,约占26.7%;脂代谢紊乱109人,约占21.6%;高血压57人,约占11.3%;血糖异常57人,约占11.3%。

3 讨论

进行健康体检506人中的有29%的人达到指标,而没有通过检测的人占总人数比例的71%。健康教育是利用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干涉,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熟悉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确立健康的理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确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排除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预防疾病的产生,改善生活。对于临床或非临床来说,健康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多种学科,如:教育学、行为学、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等。医生通过传授社会的、心理的、 生理的等等和健康相联系的知识,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活习惯,改变原来的恶习,珍惜身体健康。在疾病预防、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积极指引体检者进行疾病的防治,改善身体情况。通过对固定人群进行长期检查,可以有效地找到疾病并及早进行医治;通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提出有效的保健方法,达到健康体检的初衷。

4 健康指导

4.1 调整心态:中年人由于受心理状况、社会条件等影响,会出现“英年早逝”、“过劳死”的悲痛现象,所以,我们应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安排睡眠、学习、工作的时间。我们不应好高骛远,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工作时,也不应保持过度劳累。人活着就要面临很多挑战,遇到很多挫折,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看见光明。

4.2 重视运动:人的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综合考虑自身的爱好、年龄及身体健康情况。我们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有很多,包括:慢跑、体操、散步、太极和球类等。最好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可选在早晚。运动也有很多好处,例如:思想变得豁达,睡眠质量改善,自身免疫力提高,精神获得愉悦,体检更健康,工作有活力,抗病能力提高等等。

4.3 均衡营养:包含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的药物不复存在,所以,既要喝牛奶、吃山珍海味,更要吃杂粮、水果、粗粮、蔬菜。不应选择高盐、高胆固醇、高脂的食物。应积极贯彻均衡营养的理念,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节制饮食,控制体重的重量,吃东西时七分饱即可。不滥用营养保健药及补药。当女性患者出现囊肿、肌瘤现象时,不应再使用化妆品及含有雌激素的药品及食物。

4.4 改良习俗:不好的生活习惯会诱发多种疾病的产生。暴饮暴食、吃过多的含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易诱发高血糖、肥胖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产生。男性经常憋尿或受凉会促使前列腺增生。女性进行多次人流或卫生较差会诱发宫颈炎的产生。吃过多的火锅,喝过多的啤酒会使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提高。而口腔溃疡是由吃过多的甜食,吃过少的蔬菜水果,营养搭配不均衡引起的。所以,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规范自己的生活,戒掉不好的习惯,注重营养搭配,少抽烟,少喝酒。

4.5 定期体检:我们应定期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人的身体状态一般包括三种:健康、亚健康、疾病。每年我们都须进行一次体检。健康体检应摒弃八种错误观点:一是身体差害怕查,二是注大忽小不实查,三是费用高昂不检查,四是不过甚解过度查,五是隐瞒实况不实查,六是找到问题不复查,七是因为麻烦不愿查,八是没有疾病不需查。

参考文献

[1] 兰玲秀,刘爱彬,刘希红.社区人群体检学制测定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5):480-481

[2] 田素芝.社区在职居民体检疾病谱结果分析[J]. 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434

第3篇

【关键词】肺结核 健康教育 意义

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率高、传染性强,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今我们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健康教育作为现代肺结核病控制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使人们拥有正确的观念和足够的知识,从而能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有:

1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控制管理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1]。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目前仍有相当多的肺结核病人不了解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对健康人造成的危害,也不了解隔离的意义,从而不能克制自己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医务人员在结核病预防和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该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增强病人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克服不良行为,对降低发病率,控制结核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

肺结核病人一经确诊,往往因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思想负担加重。又加上缺乏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致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合理化疗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病人的首要措施。所有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在全程治疗中都应该接受规范化管理。但许多患者对结核病治疗原则缺乏了解,病情一有好转,或出现药物副反应就自行中断治疗;老年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轻视治疗难于合作,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还有的患者听信传闻、看广告用药、迷信江湖医生等治疗,其结果非但病未治愈,反而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这些未治愈的病人将作为复治、难治、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多发耐药结核病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治疗的危害性,积极主动地配合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复查痰菌,真正做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已经发现大部分肺结核治疗失败都是因为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造成的[3]。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经过健康教育后病人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升,这样能够使病人正确认识肺结核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让病人明白了定期复诊,坚持全程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加快了病人的康复。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预防结核病的意识

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性,普及防治知识、国家政策,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1]

第二,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 [2]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初级功能――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中级功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调节能力;高级功能――充分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情绪调整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第一,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闭锁性心理与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更关心别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分析别人的活动时,更多地着眼于思想、情感和个性品质,并借助于对别人的分析来认识自己的心理品质,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的区别。自己具有了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各种生活体验,这种思想和情感体验,又不能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而且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强,就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心理特点与别人存在着差异,使他们感到没有知心人可以谈心或倾吐真情,就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藏起来,以致产生孤独感,因而产生了闭锁性心理。但是,他们又迫切期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成人的帮助或与同龄的知心朋友交流思想、感受、愿望和理想。于是,形成了一对矛盾。针一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细心观察大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年龄特点,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又提升了教师的威信。

第二,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渴求知识,求知欲强烈,无论社会领域或自然环境领域中的一切,他们都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探求究竟。但是由于辨别力低,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积极的、有益的,哪些是消极的、有害的,以致良莠不分,把错误的事物也接受下来。这样就产生了求知欲强和识别力低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导大学生要勤学多思,增加判别力,特别是对课外读物,要用正确的观点,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帮助他们培养自制力,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3]

第三,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思维能力使大学生能从现实的具体条件出发,把自己所获得的感性印象,抽象地、概括地反复思考。同时,由于大学生对未来的热烈向往,想象比较丰富,往往离开现实条件构想自己未来的前景,这样,就形成一个“理想的我”。远大的理想为大学生的生活指明奋斗目标,但是理想与现实不一定完全相符,当他们感到达不到自己理想时,就与现实发生矛盾。如果他们对这一矛盾,不从自己本身的思想认识、智力特点考虑问题,就会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夸大,而对现实不满。针对这一矛盾,应该提高或降低学生的抱负水平,对抱负过高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他们的抱负水平,使他们的自我评定与现实的可能性联系起来;对抱负过低的学生,可适当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阻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军. 关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探讨[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2] 刘春燕. 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4(02)

[3] 何光耀. 谈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第5篇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健康教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1 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什么是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大支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2.1 社区组织与动员 社区健康教育决策机构应由社区政府承担,这是社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社区组织与动员工作中首先要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其次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统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发挥家庭作用,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实施健康教育。

2.2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划 是科学管理、规划是行动指南、规划是行动纲领、规划是评价尺度。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的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既要讲究科学,又要结合实际。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

2.3 采取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树立多部门协作的大卫生观,采取多层次干预和多种干预方法选择并用的综合策略和方法。要尽可能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要根据目标人群、工作内容等特点,综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从而最有效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监测与评价 为保证社区健康教育规划的实施和落实,评价规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建立经常性的监测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监测评价工作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以改进当前规划的不足之处,并可成为今后决策的依据。因此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应十分重视监测评价工作,把评价结果与制定政策结合起来。

3 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任务

第6篇

乡镇医院中,由于病患的文化层次较低,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因此顺利实施住院病患的健康教育,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状与难点

在乡镇医院,由于周围乡村企业较多,来就诊的病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和外来打工者,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文化水平低,有的是文盲,健康观念贫乏,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自我保健意识差,这部分患者往往延误病情,病情较重;有的老年患者没有文化不懂得自我预防和保健;另外,有的患者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不健康行为和习惯根深蒂固,这些问题都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任务和难点。

护理人员因素:另一方面,就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素质而言,如何提高认识,增强个人素养,认清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在目前开展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它的中心内涵是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为病人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为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首先了解病人的健康需求,并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而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在乡镇医院中,由于信息接受较少且慢,护理人员存在的陋习较多,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欠缺,教育所需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就会存在敷衍了事,或拘泥于形式的现象,而病患所渴求的健康教育将不能够彻底实现。

其他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①护患交流:往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不知该说什么,不能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健康教育与日常护理活动分离,不能将健康教育融于每一项护理操作中;或者由于沟通意识不强,使得沟通处于闭合型的被动状态。②效果评价: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它不是卫生宣教,因此评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随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在乡镇医院中由于病人住院时日短,接受能力差,如果不及时进行评价,就会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讨论与对策

针对乡镇医院存在的问题,病患文化层次低,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意识差,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均,继往形成的护理观念未能全面转变,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念不强,这些问题将如何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将成为我们乡镇医院面临的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现就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来参与讨论。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我国,病人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乡镇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则更是重要。要使整个护理顺利实施,就应培养护士成为一个称职的健康教育者,使护士明确在健康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

乡镇医院中,许多护士学习惰性较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将直接妨碍健康教育甚至整体护理的实施,因此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有必要的。当然,健康教育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广泛,包括与疾病相关的专科、心理、营养、康复知识,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育程序、方法、计划及交流技巧等知识,还有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预防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而进行继续教育,并在实践里加以结合,组织健康教育的示范交流,就可以增加护理理论知识,逐步提高护理能力,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合理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健康行为:①根据不同时机,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如对于刚分娩的产妇,应对它宣传初乳的优点,告诉她要摒弃农村的老观念“产后3天再开奶”,“黄色的初乳要挤掉”等等,并指导她正确的喂养方式,鼓励她进行母乳喂养。对出院前的产妇,应着重告知如何坚持母乳喂养,以及按时检查等注意事项。②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对胆囊炎病人应注意饮食调护的内容;对骨折恢复期病人应帮助并教会其进行功能锻炼;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告诉其饮食调护,还应教会其进行尿糖自测、胰岛素注射剂量和方法;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应着重加强急救常识的教育。因此这些对于大部分病患是不会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护士就应该在整体护理中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③引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在整体护理中,发现病患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后(如吸烟),就应明确指出其危害性,帮助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计划实施中坚持监督和教育,提高患者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使病人长期受益。④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的好坏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恢复的催化剂,而恶劣沮丧的心理则是加重疾病的腐蚀剂。健康教育就要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主动配合治疗,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给予教育与指导,以消除不良心理,主动地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理来提高生命质量。⑤注意合理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技巧,不同个体、不同病情、不同时机,都在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以及健康需求。护士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在日常工作护理活动中适时进行护理教育。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广泛又专业,它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营养调护教育、心理指导教育、药物治疗知识教育、康复锻炼教育、出院指导教育等等。因此因人而异合理选用健康内容,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就会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采取灵活的健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趣味化、通俗化,不要让接受者感到枯燥、呆板,就会使健康教育达到满意效果。①口头讲解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患知识层次浅的特点,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较多繁琐的内容可以反复分次来进行讲解,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要做到真诚相待,耐心负责,使口头讲解内容真正得到实效。讲解的对象可以包括病人、家属及陪护者。②书面文字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人住院时日短的特点,可以根据病情发放与疾病知识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处方;设置病区书抠,摆放各类健教处方便于病人及家属阅读;还可以采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有关科普知识,定期更换,图文并茂,不断丰富。③示范性教育:由于乡镇地区病人健康知识缺乏,特别是老年患者接受能力差,对于一些技巧性、技术性的方法就可以先进行示范,如翻身、拍背、有效的咳嗽、自我监测血压、尿糖自测等,帮助病人尽快掌握运用。

小结: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逐渐扩大,维持人类健康已成为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为实现WHO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我们乡镇护理工作者要增强健康教育观念,拓展更新健康教育的知识,改进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健康教育这项极有效的措施广泛开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第7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促进中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就是围绕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协调、同步、互补的关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校的心理教育中,多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成效并不大。实践证明,单纯依赖课堂学科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心理课的课程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个盲区,那就是家庭的参与缺失。由于学校忽视了家长这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家校合作流于表面化或者形式化,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家校合作并未真正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大部分家长能够认识到与学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但认识与行动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家校合作的价值分析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和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孤军奋战,而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家校合作,能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三、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以布郎芬布伦纳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的成长来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互动过程不仅在同一层环境系统中,而是在多层环境系统中交互形成的,每个系统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互动,且复杂地影响个人发展。

家庭与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非完全独立、互不相关的。家庭与学校虽然属于个人成长的不同系统,但把它们看作没有交集的独体,是不可能真正促进个人发展的。两者必定是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无论好坏,都是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家庭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土壤,对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

四、家校合作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建立平等、协作的教育伙伴关系,将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有效运用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施加积极的影响,实现功能互补,形成教育合力。

1.更新观念,提升教师、家长的认识

首先从转变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入手,先改变我们的教师,再改变家长。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应倡导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三边互动”,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

2.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家校合作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素质教育开放周、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将家长纳入学生教育的体系中来,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同时也将学生在家庭中的状态和问题反馈给学校,综合各种信息对学生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更合理地推动学生的身心成长。

3.培养素质过硬的教师和家长队伍

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必须要培养有相应素质的教师和家长队伍。学校应当组织对全体教师的进修和专业培训,提升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和驾驭程度,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自己在教育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以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一批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为依托,为家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培训平台,帮助家长优化自身的心理状态,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构建良性互动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家校通,为家长―学校、家长―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效果。传统的家校联系模式,如,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存在着服务对象数量有限、时空制约作用明显、教育成本较高等局限性。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具有覆盖范围广、反应速度快等特点,突破了家校联系的时空界限,可以让更多的家长同时受益。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益。

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家校之间应该形成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创建平等、互动的沟通平台,构建良性的家校合作方式,使学校教育更健康地融入家庭、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第8篇

肠激惹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动力异常疾患之一。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腹胀或便秘等。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检查往往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病因多认为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等因素有关,而且患者除主要症状外,几乎均伴有焦虑、抑郁、紧张、不安等神经精神反应。在IBS的防治中,笔者根据中医传统养生学,重视患者心理因素,强调顺应自然,适时地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疗效。

《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根据这些话,作为中医健康教育的纲领,对IBS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从下面4个方面进行。

1 开苦舒其情

“开苦”即开解郁怀,舒畅情志。国外研究者曾指出,IBS患者多有神经过敏、疑病倾向、强迫性或癔病性人格特征等,情绪不稳定表现比较明显,对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比正常人更易忧虑,因此“开苦”首先是要解除患者的忧虑。医生要用足够的时间与患者建立和睦关系,对患者以理解、同情的态度,解释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排除患者对癌症的忧虑,强调精神调护的重要性,引导其向平衡的情绪发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开苦”的目的:(1)要使患者明白IBS是一种功能性疾病;(2)IBS具有时间长、易反复、难以根治的特点;(3)对于患者恢复原来的功能状态应视为比症状完全消除更佳。

2 相胜纠其偏

中医的七情,有阴阳、五行的配属。任何情志不调,都是其中某一或某几种情志偏胜而致,纠正这种偏胜,传统是从不同情志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去着手的,这是中医特有的情志疗法。《内经》“悲胜怒”、“恐胜喜”、“喜胜忧”、“怒胜思”、“思胜恐”。但从临床而言,这些方法属于高级心理调整方法,运用起来需要的条件比较多。我们从阴阳的动静角度考虑,七情之中,喜、怒、惊的情志在生理上可以推动人体气血流行,乃至激越,宜归为阳;忧、悲、恐的情志令人气血涩滞,甚至郁凝,宜归为阴;思则是一种相对平和的情志,如无太过不及,应为平人之象。按此分法,阴阳相胜法就是用与其不同属性的情志来调节现有偏胜的情绪。在临床上,本人常用阴阳和调的“思”来缓和患者的某些情志过激。1例患者,男,35岁,临床症状符合IBS诊断标准,而性格偏活跃,多言善辨,急躁易怒,常于情绪暴躁之后,引发腹痛、腹泻等症,反复多年,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余与患者多次接触之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尝试设计中医健康教育施治,要求患者平时注意观察体会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相应的身体感觉,注意其时间频度等,要求他用日记方式完成记录,每周交阅。患者按要求完成了2个月的记录,感觉情绪比较平衡,自控能力有所增强,症状发作大大减少,最终反映每逢情绪激动,注意力能很快转移到感觉、描述并记录自身机体变化上,从而使情绪放松。该案例成功之处,得益于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密切,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度、执行医嘱情况都较理想。40%~50%的IB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实际上都是某一情志太过所致。对于这种情志偏胜引起的IBS症状,善于应用中医健康教育引导,是有助于症状改善的。

3 导便调其行

《内经》所谓“导之以其所便”,意为引导患者从事建立有益的生活行为方式。IBS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倾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在个性、人格以及环境制约下的一种长期积累。我们就是要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1)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起居、锻炼等。其中饮食又直接与IBS症状相关,患者常认为饮食是自己发生症状的主要原因。《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揭示了不良饮食习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医提倡定时定量,避免口味偏嗜,少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此外起居有节,坚持有益的体育锻炼,也是构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一面。(2)生活行为方面,在IBS患者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紊乱及性格障碍,改善其行为方式有助于减少IBS的发生。

4 松静养其气

这是指包括气功、生物反馈等手段在内的辅助疗法。生物反馈是西方的叫法,类似于一种初级气功。对IBS患者,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可以达到改善肠运动的效果。而中医的气功疗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我们在临床向患者传授一种“松静功”:患者取坐位、站位或卧位,平心静气,调匀呼吸,然后进行意念性三线放松,重点是放松到腹部时,加入意念想象暖洋洋的温水浸浴下腹内脏,过后有一种污秽尽涤,身心轻松的感觉。收功时正反绕脐按摩腹部18次,一般每次练功30分钟即可,早中晚各1次或随时进行。这种简易功法,一方面也是利用了生物反馈的原理,对局部胃肠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气功调身、调心、调神的要求,使患者进一步能松弛、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结对IBS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施治,起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第9篇

教学生如何树立“五爱”公德,弘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目前我们社会和教育事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学生成长包括各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养成自觉学习和锻炼的习惯。学习做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道德它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和舆论的力量来支撑的,还有人们的信念和习惯而发生作用,是规范我们应该怎样做与不该怎样做的重要行为标准,做具有良好道德的人,要经过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曾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和最佳状态,所以学生阶段,学生成长应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养成认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个健康的身体,其次是磨练高尚的情操,学会锻炼、学会生活,应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做。一是眼高手低,重于长远,品德、体育教育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全民品德教育,健康成长的课程,但目前学生在知、行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其原因就是课程教育的意义与教师教学思想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体育锻炼的养成习惯与教师的认识的重要性不足,有些教师对课程任务是否完成持无所谓态度,认为只要体育课不出现伤害事件、不发生事故就万事大吉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应付检查浮于表面等,而对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认为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从锻炼的自觉性由学生的兴趣出发,是爱锻炼的学生经常锻炼,不爱的无人督促,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眼高手低,着远于长远,就是要在平时备课、讲课时着眼点要高,要着眼于思想教育的高要求、深层次,着眼于学生怎样从公民的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抓起。从《国家学生体质标准》的高要求来锻炼,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高着眼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相结合,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和锻炼的理论方法与基本技能。

二是抓住中心,循序渐进。品德课程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体育教学是以陶冶身心、培养达标争先,健康体魄则是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关键,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抓住这个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辐射如:孝亲敬长,友爱同学、文明礼貌等这些做人最起码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结合本地实际,狠抓落实,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如竞技体育与趣味体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的放矢的确保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和快乐运动健康发展的持续,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是因势利导,调动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锻炼,根据学生以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让身体动起来,来调节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和巩固道德与身体锻炼的自觉性,为此,第一是激趣,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情境,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和锻炼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二是激疑,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定向探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去探明课堂内容所包含的道德认识与锻炼的方法,去感受科学锻炼的好处。

四是因材施教,不离中心,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能是通过实践检验而来的科学真理,而思想品德所编写的内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精髓,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目的,进行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丰富实用的教材与内容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反差,品德教育规律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存在着落差,体育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之间的脱离,如重授知、轻导行、重明理、轻激情等,为此在思品教学中应给据不同类型的课例,顺应编者意图,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发挥其教会学生做人的作用。第一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第二着眼于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三着眼于做人的行为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要突出以《争先达标、增强体质》的这一宗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与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活动的体育项目,广泛的把阳光体育运动引入学生中去,构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服务体系,来支持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与开展,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