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2: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政治哲学思维导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使用思维导图学习政治,加强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辅助教学方面效果惊人,令教育界称誉已久。它亦称心智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之一。思维导图表达发散性思维,简而有效,专家称此思维工具图文并重,具有革命性、突破性,这种思维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加强记忆,增进分析,强化比较,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清思路有条不紊。思维导图将思考过程可视化,它构建的知识网络品质优良、脉络清晰;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无论知识储备有多么庞大,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知识再现的过程中都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准确定位。因此,学生的成就感随着学习方法的改善逐步增强,彼此增益。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它的思考模式由点及面,回旋简易,收放自如,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快速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它的联想富于创意,解决问题明了,管理知识储存井然,效果惊人;思维导图在挖掘人的潜能方面效果喜人,能够将人的思考技巧大幅度提高,让人的记忆力突飞猛进,让人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明显改善,不可与往日相提并论。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的自性,其学习模式是互动增益,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生而有之的学习特性,它是多种感官共同活动的学习互动模式,因而具有放射性的思考能力和其他的优越性。
二、政治教学,弘扬
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促进人们道德素养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认识层次,净化精神境界。作为真正的科学,哲学为人类提供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也只有在哲学的指导下,才能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快地顺利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前进;才能够对整个社会进行伦理教化;才能够勇敢地地面对自然;才能够正确解决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综合素质,祛除落后的思想,克服缺点,减少瑕疵,解放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从而能够升华自己,实现人生的最高的价值。哲学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了解宇宙的真理;让他们用博大的胸怀,运筹帷幄、高瞻远瞩,要让他们对“情之最可宝贵者,无如真诚;爱之极被称扬者,莫过无私”有深刻的认识;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教师要教给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有正确的判断力,有详尽的分析,有完整的认识,从而对哲学能够深信不疑。
三、开展德育“比赛”,选出优秀个人与团队
慧人慧语中说:“成绩似水,水成无边才叫海;团队如山,山有顶尖方为峰。”也就是说,成绩积少成多,浩瀚,团队积极努力,努力有成,政治思想教育更是如此。优秀者能够影响一个团队,优秀的团队既能影响带动一批人,又能影响无数团队。鉴于此,我们定期评选优秀个人与团队,鼓励优秀,勉励落后,借此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定期召开大会,统合德育工作,制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指出当前德育教育的迫切任务,促进交流,加快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扩大影响,为了取得长足发展、完善组织构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社会风气而奉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关 键 词:伊本?图斐利;哈义?本?叶格赞;政治哲学;伊斯兰思想;思想史
《哈义?本?叶格赞》是阿拉伯哲学家伊本?图斐利的着作。根据其生前记载,他的后半生几乎是在宫廷中度过的。他着书数卷,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只有该着作,“其原因可能要归于他崇尚的思想。过去的年代里,持门户之见,暴虐迫害的群小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扼杀阿拉伯思想中追求光明,提倡科学研究和解放桎梏的一切精神产品(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尤甚)。伊本?图斐利的思想必属被消灭之列。因此我们仅耳闻许多早期阿拉伯优秀进步着作的书目,却无缘目睹。” [1]2图斐利的着作也许就是遭到了这样的厄运。
图斐利生活在宫廷的政治旋涡之中,根据他的政治经验,他已经洞察到政治的有限性,并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活动来超越和克服政治的有限性,《哈义?本?叶格赞》这部着作恰恰表现了这一点。他在《哈义?本?叶格赞》中以隐微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他的最高成就是什么?——哲学。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18世纪另一部着作——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它倒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展现了现代人如何征服自然的图景。《哈义?本?叶格赞》的创作早于《鲁宾逊漂流记》。有专家认为,笛福在创作《鲁宾逊漂流记》时,曾受《哈义?本?叶格赞》的启发。391若如此,那么笛福的着作仅仅是对《哈义?本?叶格赞》着作的摹仿,这种摹仿是以启蒙式的主体性原则颠覆了古典的自然理性原则。这同时也是一次大的哲学反叛行动,即科学对古典哲学、现代对古代的反叛行动。这次行动提出一个尖锐而深刻的问题,即古典哲学在面对现代科学生活世界时如何生存。科学对古典哲学的挑战,使古典哲学面临合法性与正当性危机。于是,当我们再回到《哈义?本?叶格赞》的文本,对其进行解读时会发现,尽管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是对《哈义?本?叶格赞》的形式摹仿,但从前者对后者的思想观念或者精神实质的颠覆来看,恰恰表明了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今之争。
一
图斐利在《哈义?本?叶格赞》开篇为叶格赞的出身设立了谜局,没有直接说叶格赞是由谁所生,“赤道线有一个印度岛屿,那里的人是自生的,既不要父亲,也不要母亲。”[1]29这为“先知穆罕默德提到过真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1]36的话题做了铺垫。于是,就有人以此为依据,认定叶格赞就是那样出生的,这就形成对叶格赞出生的第一种说法。接下来图斐利笔锋一转,使用古典政治哲学家柏拉图惯用的讲故事的修辞手法,开始叙述叶格赞出生的第二种说法。一个大岛国的国王的妹妹与国王的亲戚两人相爱,却遭到国王的干涉而不能结婚,于是,两人按照当时惯例偷偷成亲,不久产下男婴,后来怕被别人发觉此事,他们就把孩子放在钉好的木箱,放进大海,海浪把木箱推向一个荒岛,箱子开裂,一只母羚羊发现了箱子内的婴儿,把他抚养长大。这形成了叶格赞出生的第二种说法。这两种说法构成了叶格赞的诞生论:第一种即叶格赞无父无母,诞生于自然,这种说法是依据自然法则的,这恰恰说明“自然是万祖之祖,万母之母”92,图斐利阐明自然,是想阐明哲学的出现。沿着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路径,“哲学由对祖传之物的诉求转向了对于某种比之祖传的更加古老的事物的诉求。……自然比之任何传统都更古久,因而它比任何传统都令人心生敬意。” 92因而哲学在根除权威之后,自然就是标准,自然意味着正确和正当的。第二种为约定说,认为依据约定法则,约定、祖传、权威是正当的,与此相反的是不合法的。因此,对万物最初事物(自然)追求的哲学,在政教合一的生活世界里的处境十分艰难。如果我们把叶格赞看成是哲学的意象,他的诞生就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同时政治与宗教却又成就了他,使他的哲学生活成为可能。如果没有政治与宗教的冲突,就不可能有叶格赞被放进钉好的木箱,放入大海,让海浪把木箱推向岛屿的情况,也不可能让叶格赞“从一种时代进入新的境况,最后达到‘完人’的境界”[1]34。图斐利之所以提到“完人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阿拉伯政治哲学家法拉比的政治哲学观点。法拉比“取消了在德性城邦实施公开统治的哲学王,取而代之的是哲学家的一种隐秘的王者身份。这个哲学家,正是因其是一个‘探究者’,才成为一个‘完满之人’。他的私人身份乃是一个不完满社会的成员,对这个社会,他尝试着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人性化”207。法拉比通过变通的修辞方式,为他同时代与以后的阿拉伯哲学家从事哲学活动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图斐利的完人恰恰是对法拉比“完满之人”的另一种政治哲学理念的表达。
政治哲学之所以在伊斯兰世界能够扎根,除了法拉比对古希腊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修正之外,也有其生存的肥沃的土壤资源。如果我们考量伊斯兰教的启示就会发现,首先伊斯兰教所关注的不是一个信条,也不是一条教义,而是一种社会秩序,使《古兰经》构成终极政治社会秩序的解释依据。然而,终极秩序的建立者则是先知立法者,它不仅是最高秩序的政治家,而是最高秩序的哲学家,这样,先知立法者被构想成为哲学王。哲学王不仅是亚里士多德统绪中的主题,而且是柏拉图政治学的主题。而“先知学因此是一种地道的政治哲学,且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与此同时,正是得益于其先知学的视野,这些伊斯兰哲学家才能回头并看穿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其实就是先知学(Prophetology)”248。当然,我们深知,伊斯兰语境中的先知哲学王是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哲学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理解图斐利为何对叶格赞的出生要做两种处理。
如果说哲学活动在古希腊雅典是一种公开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哲学就是政治哲学,那么,哲学在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就是一种隐秘的私人活动,这使图斐利在处理哲学与宗教政治生活的关系时并未采取古希腊方式,而是以一种温和而保守的方式来解决。在古希腊的自然说和约定说之争中,哲人苏格拉底站在自然说立场上反驳普罗泰戈那等智者学派的约定说,从而为哲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进行辩护。这个棘手的问题在图斐利这里就转化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他既不能用哲学驳斥宗教,也不能用宗教驳斥哲学,因为在政治哲人施特劳斯看来,哲学与宗教谁也无法驳倒对方。图斐利深知这一点,为了能够继续维持伊斯兰教带给阿拉伯人的社会秩序,又能在不危害社会秩序的情况下,使人们通过智性活动获得更大幸福。他于是就提出双重真理观,“这是西部阿拉伯世界调合宗教和哲学倾向之端倪。” 373当图斐利在描写叶格赞一出生就被装入木箱,让海浪送到一个岛屿时,就已经暗示哲学应该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而不应该变成“实践哲学”,哲学家也不该是革命的实践者和急先锋。因为哲学就其本性而言,它具有“癫狂性”,它是一种用真理取代意见的知性活动。同时,任何政治社会的存在都离不开道德与宗教信念,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制定的法律的维系,如果这些意见和信念被哲学所颠覆,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甚至社会的崩溃。身处政治活动中心的图斐利对此颇为熟知,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哲学家,他能够比任何人更深刻地体验到哲学与宗教之间的激烈冲突。在伊斯兰世界,“哲学的合法性没有得到承认”,必须采用显白的教诲,它就像一层铠甲,哲学穿着铠甲出场既不伤害别人,也保存了自己,这是一种政治的考虑。图斐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给《哈义?本?叶格赞》穿上铠甲,使这部着作广泛流传,并被译成德、法、英、俄等多国语言。可以说,这部着作不是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可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媲美的政治哲学作品。
二
关键词:知识结构导图;逻辑思维;教学效果
高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是一种复习性教学,运用知识结构导图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高三学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事实上,高三的老师都是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的。学生在解答主观论述题时,往往是要点不全,思维混乱,而如果运用知识结构导图对学生进行教学,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师主导性原则
高三老师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导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知识结构导图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哲学认识论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抛出往年的真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找出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结构导图。
例1:(2011年广东高考37-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例2:(2012年广东高考36-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例3:(2012年深二模37-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分)
知识结构导图:
高三老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大量利用这样的知识结构导图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引导,学生便可以在答题时很顺利地切入主题。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通过对知识结构导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反复循环,可以不断反思并完善知识结构导图。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个人收入的分配”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列出知识结构导图:
然后导出知识难点和热点:“如何解决收入公平”问题。解决此问题除了要理顺教材知识点外,还要渗透党的十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例如增加:“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一些热点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互评原则
关键词:MindManager 思维导图 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36-02
1 优秀的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
ger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同时开启左右脑,能够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展示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们进行可视化的知识管理。
随着思维导图的普及,一系列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应运而生。其中,尤以美国Mindjet公司开发的MindManager软件而备受欢迎。MindManager软件的最早版本是由Mindjet公司在1994年的,目前最新的版本MindManager 15.0.160是在2014年9月9日的。它能够支持英语、日语、德语、法语和汉语五种语言,并支持Windows、Mac、Web、Mobile(iPhone /iPad /Android)和On-premise等多个平台。因为有着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这些优势使得MindManager软件在众多软件中脱颖而出。MindManager极大地简化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使用户很方便地对他们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保存、复制等操作,还能够更方便地与他人实现共享。随着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掌握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的使用技能,充分发挥该软件的优点,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必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2 MindManager应用于“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可行性分析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三门必修课程相比,“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它的系统性、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05方案的改革后,“基本原理概论”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整合而成。需要指出的是,“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的。其中,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结合在一起,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只有让大学生深刻理解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讲清楚“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各概念之间、各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让大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的理论架构,深刻理解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特征,才能充分彰显理论的巨大说服力量。因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基本原理的彻底性,就突出地体现在它的逻辑性之中。
在“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已经采用了PowerPoint这个专门用于教学演示的幻灯片制作系统,但PowerPoint软件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知识结构以及各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演绎。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缺乏交互性。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幻灯片是按照线性的顺序播放的,尽管有插入超链法、动作设置法、动作按钮法三种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但交互能力仍然太弱。二是不能凸显教学内容的知识架构。由于PowerPoint采用分页显示的演绎方式,容易形成零散知识点的堆积,不利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修改不便。PowerPoint软件一般在一张或几张幻灯片上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讲解。如果修改幻灯片,则需要对幻灯片上的大段文字进行处理,修改不便。
与PowerPoint软件相比,MindManager软件具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交互性良好。MindManager软件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能从中心主题出发,向外发射依次递进形成各级子主题。利用MindManager软件的演示功能非常利于呈现逻辑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的内容,能够使听讲者很快就抓住所要学习的问题的提纲。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何时有新的观点,教师就能及时增减思维导图的内容并及时调整各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联。这样的交互性弥补了PowerPoint上下文联系不强,逻辑结构不突出的问题。二是与Microsoft Office无缝集成。MindManager软件能够快速将数据导入或导出到Microsoft Word,PowerPoint, Excel,Outlook,Project等各种格式,适应各种需要。由于MindManager软件能够直接导出PowerPoint,所以我们可以通过MindManager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生成PowerPoint。这样一举两得,既获得了思维导图,也获得了幻灯片。三是修改便利。MindManag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时,已经提供了各种模板,教师可根据自己需求方向选择所需模板,同时还能进行个性化的模板设计。另外,由于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只使用关键字,所以,当教师需要修改教学内容时,只需修改关键字和联系就可以快速变更思维导图内容。
3 Mindmanager在“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MindManager软件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优点使得它很好地向学生展现“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众多概念、命题、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善加利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教师而言,MindManager软件的应用可以贯穿于“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始终。在备课阶段,教师可运用IE 浏览器工具栏搜索所需要的优质备课资源,如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等教学资源网站,将他们收集到MindManager 中,自动生成RSS,帮助教师进行备课资料的管理。[2]同时,由于MindManager软件输出方式的多样性,在备课阶段只需运用它来进行教学准备,之后却能随时转换成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Excel,Outlook,Project等多种形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3]在课堂教学阶段,如果能够MindManager软件对“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关键概念组织成思维导图,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将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在讲到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可借助于MindManager软件制作形象的图表,来展现“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运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形象的思维导图来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技能的运用等方面逐一进行教学反思,以分析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及时巩固,缺点及时修正,以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在“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学习过程中,MindManager 软件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也具有重大的帮助。首先,MindManager软件帮助学生高效地记录和整理课程笔记,提高学习效率。[4]“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且信息量过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逻辑推演思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教学节奏,因此很难腾出时间来记录详细的笔记。而MindManager软件却能以知识要点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就能极大地便利学生记录学习要点,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质量,也为课后学生复习带来方便。其次,MindManager软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比如,在进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教学过程中,使用MindManager软件将总的教学任务拆分为各子任务。可以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内容分解为“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方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将各部分内容作为子任务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本小组的任务,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MindManager软件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绘制出思维导图呈现出本小组的观点。
4 结语
该文提出了MindManager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软件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运用优势。MindManager软件与PowerPoint相比,具有交互性良好、与Microsoft Office无缝集成和修改便利的特点。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MindManager软件,有利于教师在备课阶段管理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中的各层级概念、命题、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课后有利于进行教学评价。同时,MindManager软件还能帮助学生高效记录笔记和进行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刘广.MindManager在教育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7-79,82.
关键词:康德;唯理论;经验论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163-03
一、唯理论与经验论争论历程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几乎从哲学诞生时刻起就早已存在。西方哲学史中,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赫拉克利特与毕达哥拉斯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之别,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将争论延续下去。到古希腊哲学的繁盛时期,柏拉图主张先验的“理性”,而亚里士多德则重实体,主张对于个别事物的重视,师徒二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学术分野,在哲学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柏拉图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由此可见哲学家对于自己哲学见解的坚持,这些坚持也造成了后期两方面思想的延续。到了中世纪神学阶段,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不管是极端派的还是温和派的,都将一般与个别、经验与普遍的思想争论传承下来。
在近代哲学那里,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可谓达到了。经验论的典型代表弗朗西斯・培根、休谟、洛克、贝克莱等,唯理派的典型代表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各学派的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也不尽都是纯粹的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其间各人思想也会部分兼涉其他理论的思想,而争论是主要的。正如洛克和斯宾诺莎的直接争论,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张白板,经验在白板上留下印记,而莱布尼茨则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具有纹路的大理石,是先天的存在。唯理论在莱布尼茨那里走向了独断论,经验论在休谟那里走向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学派的生机已不复存在,均走向了末路。康德将唯理论的普遍必然性和经验论的结论扩张性结合起来,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史称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焦点
唯理论与经验论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欧洲大陆总体上属于唯理论哲学,因为受罗马教会和经院哲学的影响较深,而较少受到欧洲经院哲学传统影响的英国大体就属于经验论派了,而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历程久,形成了诸多分歧。
关于认识对象,理性主义大多认为认识的对象属于先天的理性,唯理论开创者笛卡尔认为认识起点是思维主体的运思,继任者斯宾诺莎认为认识起点是真观念;经验论者认为人类知识源于个别具体的经验事实,经验论开创者弗朗西斯・培根就认为,归纳比演绎更科学,洛克与贝克莱、休谟都认为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在认识主体的分歧上,唯理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通过经验刺激从而发现人心灵中先天蕴含的天赋观念,经验论者则认为,认识来自于主体对经验的归纳总结,是经验世界的产物。
关于认识真理性,理性主义者相对坚信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与规律,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洛克则认为人类知识不能超出观念范畴,范围有限,知识范围比观念范围狭窄,人类难以真正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上述的三个分歧,认识真理性的争论是最为根本的争论,在康德看来真理性的知识必然是同时满足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两个要件。而不管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无法两者都满足,唯理论运用理性演绎的方法,所得的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特征,然而知识的客观性却无从谈起;经验论者以平常的经验事实为依据,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等,使得所得知识具有客观性,然而归纳样本和主体意识的主观随意性,所得知识难以保证普遍必然性。由于两者各自的缺憾,两大理论一直互相攻讦,各自理论的发展又不得不陷入了困境,康德就是在哲学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应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使得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
三、康德的伟大贡献
(一)康德其人及其思想流变
康德在哲学上本来出身于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最初其思想属于唯理论阵营。在18世纪的德国和欧洲大陆,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被奉为“通俗哲学”,被官方所提倡,然而这一体系已经完全抛弃了辩证法思想,成为完全论证宇宙不变和上帝存在的学说,现实世界完全被机械的力学规律所支配,思维与存在处于无矛盾的“前定和谐”状态,康德指出该体系的基本错误是“武断”,康德在牛顿自然科学理论影响下,开始逐渐的转向经验论。“开始偏离唯理论而逐渐转向经验论,企图通过经验的途径来论证因果性等理性原理的普遍必然有效性。这时他所接触到的洛克、休谟等人的经验论学说对他的这一倾向起了一种支持和加强的作用。可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休谟对于因果性的怀疑论学说的新思考,却对康德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响。[1]”康德将休谟的怀疑视为一种方法来进行哲学思考,是对休谟怀疑论的纠偏。
英国经验论发展到休谟阶段,休谟认椤耙磺卸疾怀出感觉经验”,知觉是知识的唯一对象,否认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必然性,康德指出休谟的“漠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没有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对理性及其思维范畴本性缺乏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康德也受到了休谟的启示。
(二)康德先验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休谟哲学明显的怀疑论倾向给予康德巨大启示,启发康德转化了思维路径开始用怀疑的方法来思考哲学问题,康德把以往的知识依靠对象,转化为对象依靠知识,这便是找到了解决休谟不可知论问题的答案,正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是对以往的“地心说”的完全颠覆,意义之重大,被称为哲学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是近代第一个打出先验论旗号的哲学家,其哲学是一种先验的哲学,其所著的《纯粹理性批判》可谓是对先验哲学的集中阐述。纯粹理性是在开始实际的认识活动之前,对理性本身认识能力的“批判”:判段纯粹理性有哪些认识形式,这些形式在何范围运用能提供“客观知识”,纯粹理性能否认识自在之物。此书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基础的奠定。
康德的先验哲学从逻辑上的判断概念入手来分析,将判断分为综合判断和分析判断。综合判断主宾词之间没有同一性,该判断起源于经验,借助于直观或感觉,属于一种后天的判断,是一种扩充性的判断,但是不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绝对的必然性。而分析判断主宾词之间具有统一性,宾词蕴含在主词之内,内含有一种三段论的逻辑演绎,由此可见该判断起源于理性,是一种先天的判断,它不增加新的知识内容,因而不具有扩充性。由此可见经验论知识由后天判断构成,唯理论知识由先天分析判断构成,也巧妙地道出了各自理论的优势和缺陷。
经验论者洛克曾把“概念感性化”(理性认识)生硬地归结为感性知觉,而唯理论者莱布尼茨曾把“直观理性化”(感性知识)看作理性认识低级或模糊的阶段,康德反对把概念感性化和直观理性化,康德指出“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按照人的认识能力,把人的认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性直观――悟性思维――理性综合。感性直观是主体通过运用先天形式接受对象刺激而得到对对象的直观,是人的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得到的知识乃是单个的观念。悟性思维是主体通过先天形式对直觉或单个的观念加以整理、统一的活动思维,是以感性直观的概念为质料的第二阶段的认识过程,通过悟性思维阶段形成的认识就是先天综合判断。
正是在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分析基础上,康德综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合理成分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由经验来为判断提供质料,使判断具有新的知识内容,由理性来为知识提供形式,使判断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就使得知识同时兼备了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初步解决了唯理论和经验论走向末路的难题。
(三)康德经验哲学领域的审美自由和政治自由向度
康德的先验哲学处于其体系的基础地位,说明康德受唯理论影响更为根本,然而他并不排斥经验向度领域的考察。可以说康德的自由是一种先验自由向经验自由的下降之路,康德的整个自由观念体系从先验自由、实践自由、审美自由再到政治自由,其中实践自由是本体,先验自由是预设,给实践自由提供了可能性,审美自由和政治自由是实践自由在内在经验和外在经验领域的应用,由此可见康德的自由体系中先验范导着经验,本体(实践自由)范导着现象,道德范导着知识,自由范导着自然。而受经验论影响最明显的审美自由和政治自由也极具思想内涵。
审美自由建立在审美判断基础上得到的关于美的认识、美的体验,而审美判断建立在反思判断力基础之上,反思性判断力是从特殊寻求普遍的能力,使得自然和自由,知性和理性的过渡成为可能,审美自由依赖于个体的审美心理体验,是一种经验事实的感性判断、个别判断,因而可以说是深受经验论的影响。而政治自由的阐述集中在《道德形而上学》一书中,康德将政治自由界定为“基于道德法则的内在应用的自由”,政治自由需要法权的保障,法权是“一个人的任性能够在其按照一个普遍自由的法则与另一方的任性保持一致的那些条件的总和”,可以看出政治自由是处理经验生活领域的理念,具有形而下的特征。先验自由和审美自由、政治自由相结合,是将唯理论与经验论相结合的理想社会形态,是将一种理想的社会理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四、康德哲学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康德首次解决了唯理论与经验论对立的哲学困境,为哲学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可以说康德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努力也是受到了近代科学的影响。当然毋容置疑,康德的思想由于受当时时代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康德哲学的问题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继续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康德对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综合,将科学知识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两方面根本对立,科学知识内容来源于经验,一方面肯定了科学本身,突出了对于知识的充分重视,另一方面,又将科学限制在现象领域,仅仅属于经验领域,是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从而又贬损了知识,不能为经验所了解的知识就为留下了地盘。而且知识内容起源于经验,体现了康德认识论的唯物主义的倾向,而另一方面知识形式为先天理性所共有,体现了康德认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导致了康德哲学也并无统一的来源,这就决定了康德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综合,是两种来源各不相同而彼此割裂了的感性认识与悟性思维形而上学的外在的结合,从而可以说康德的认识论本质上是一种折中主义的混合物。
另外康德区别了知识的形式、内容,现象和自在之物,将先天的形式看作科学知识所以可能的根据,自在之物是超验的、彼岸的,所以它的主导方面还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其科学知识重视知识内容的经验起源和知识形式的认识功能,对自在之物达不到穷尽的认识,把上帝从知识领域中排除出去,@些都反映了其认识论存在的问题。
最后,其整个自由体系中,实践自由虽为本质,但是没有具体的内容,这是一种空洞的形式,康德本人在行动上是一名温和的改良派,不改变现实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内容空洞,形式超验,奏效甚微,在当时德国的社会背景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需要的是实践是行动,这也都反映了康德理论的缺陷,需要后任继承者们进一步发展。黑格尔批判继承了康德的观点,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参考文献:
[1] 江科世.康德的纯粹理性和自我意识[J].商情,2013(20).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入教学;质量;兴趣
一、图片导入法
图片往往具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体,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节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下戚火贵的公仆形象和论为阶下囚的照片,通过给学生讲述他前后的变化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引出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内容。
二、寓言故事导入法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节时就可以讲述“画家画牛”的典故,通过典故反映出的道理引出将学的内容。
三、多媒体导入法
巴浦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从未看到的事物。”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多媒体导课,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起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可以现用多媒体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录像。就能先声夺人,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就在生活中。
四、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使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哲学常识》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框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上一框我们学习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价值观又是一种社会意识,那么价值观与社会存在是怎样的关系呢?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又具有怎样的能动作用呢?我们又该树立和坚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五、悬念诱思式
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六、情境切入式
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上《哲学常识》中“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一框时,上课前同学们随着音乐打节拍,每个同学都打,很整齐的打,一下子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前气氛活了。我示意大家停止后,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同学对班级而言是部分,刚才的打节拍,只有每个同学都打并且有节奏的打,才可以形成整体的气势,结果自然比一个同学打拍好。若这个也不拍那个也不拍,或是你东拍一下我西拍一下不按节奏进行,结果自然是一盘散沙,还不如一个同学打拍好。可见,整体和部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七、提问吸引式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今年筹办百年校庆重大活动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是学校、班级、与校庆有关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
八、漫画导入
利用漫画可以使课堂活起来。若用漫画导入新课,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人状态,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一节的导人中,可利用课本漫画“四‘伯乐’相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点出主旨―主观因素是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重要方面。这样导人新课,方法新颖,直观效果较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73—0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学生的内心需求,着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哲学生活》一课矛盾对立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时,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在一只卧着的母鸡旁睡觉,母鸡身上写有失败二字。画面上的人面带笑容,他正在做着美梦——这只母鸡下了很多蛋,鸡蛋上都写有成功二字。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幅漫画能说明这一道理吗?学生则七嘴八舌地进行了讨论。最后,让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由失败向成功转化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总结教训,发奋努力。坐等失败向成功转化既是可笑的,又是有害的。这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有部分学生还爱上了哲理漫画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在我校学习园地进行了集中展示,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二、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则是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编写好每一单元的导学案。笔者设计的导学案内容包括教材梳理、疑难解答、热点透析、综合探究、练习巩固,以此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交流、探究释疑、感悟提高。导学案一般是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导学案设计的流程预习单元内容,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则通过小组成员相互提问环节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包括书面展示和口头展示)环节展示本课学习所得,通过我有问题问老师环节解决自身的疑点,最后由各组组长指定组员讲解练习。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身不同的观点,以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或许显得非常幼稚,但教师不应吝啬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针对社会热点和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点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房价走势、居民存款余额变化、东部中小企业招工难的原因是什么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由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辩论。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而且培养了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挖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其创新能力也可得到提高。如,在讲授完《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设计两套十万元投资理财方案,以供小康型和富裕型家庭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不仅运用了课本知识,而且拓展了课本知识,其所设计的方案考虑之全面、依据之充分是我事先根本无法想到的。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45―01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一、热点时政导入
即教师把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并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导入,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如在讲高二哲学常识“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我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盛况,并预言,2020年左右,中国人有望登上月球,实现“嫦娥奔月”的目标,进而设疑:为什么人能乘坐宇宙飞船实现奔月?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了结论。这种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寓言、故事导入
即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形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易于接受与记忆。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我先讲述了一个“画家画牛”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并告诉他两牛相斗时,一方为了用力击倒另一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则面红耳赤,无地自容。随后我进行提问:画家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了要学习的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三、漫画导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针砭时弊的功效,把它运用于政治课教学中,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在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我先出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漫画,漫画的大意是: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正在向他的学生讲授“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命题。谁知他的学生诘问贝克莱:你的亲生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贝克莱说:该死,这正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愚蠢可笑。所以,当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时,学生即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我又趁势推导:贝克莱还用得着上街买牛奶、面包吗?他只需闭上眼睛感知一下,牛奶和面包就会从天而降。此时学生则哈哈大笑,在笑声中领悟了唯心主义的荒谬。我再适时导入:唯心主义是荒谬的,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又有哪些呢……
四、歌曲、小品导入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