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2: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深入基层,经常听课,课后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究竟用什么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听课后的评议实践,谈谈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看法。
一、评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教学目的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地理知识;应该“初步学会”或“学会”的基本技能;应该“懂得”、“受到”、“树立”、“形成”的思想教育,都作了具体说明。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超纲,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大纲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要求。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课堂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适当。
二、评教学内容和结构 1.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无知识性错误。
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应该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大纲和教材内容相符合。如果教师知识水平太差,在课堂上信口开河,那么或多或少会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绝不允许的,也是最忌讳的。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化易、关键抓祝
对重点内容,分析时要“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
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关键是指对理解和掌握本章、本节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在讲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实理解其地理意义,明确掌握关键对建立知识间联系的重要作用。
3.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地理知识教育是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反愧练习、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衔接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师生的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
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
三、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
首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师特长择优选用教法,并能根据课堂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其次,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启发性”这个总思路去衡量是否实行启发式教学。
2.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
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思维的主人,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演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和学得到和谐统一。
3.加强直观教学,选用直观教具得当。
教师应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并能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启发、诱导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5.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具体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和回答问题,如何读图和绘图等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学会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五、评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基本技能训练效果。
3.发展能力活动的完成情况。
4.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5.课堂教与学气氛的优化程度。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增强其内在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是师生平等的前提,也是有效实施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基础。对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教师应本着开放性的原则,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以增强其内在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但评价也要防止无原则的一味地鼓励与表扬,而忽视了对存在的问题的委婉批评与指正(因为无原则的一味表扬与没有表扬效果无异),让学生误以为怎样讲都是对的,无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内驱力。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引导,增强主动发展、奋发向上的内部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激发群体的进取心
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探究技能的过程。由于“地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地理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这就必然要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体验进行收集、组织、创造、交流。而这一过程完成的时限是长短不等的,无限制的等待会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巧妙运用激励语言评价学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一次听课时,教师频频表扬学生“你真棒”。另一次听课时,教师无论问题难易,也不管回答者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均让全班同学“鼓励鼓励”。开始几分钟,确实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学生兴致很高。但是,没过多久,学生的激情却渐渐消失了。的确,有的老师,为了讲好一节课,充分利用小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殊不知这种浮泛空洞的表扬语,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没意思,因而会出现前“热”后“冷”的现象。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群体性的鼓励评价,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恰当的评价结论的,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地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认识自我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由此可见,表扬也要讲究艺术性。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时运用表扬语应注意几点。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二要适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三要适度。既不能言过其实,又不能轻描淡写,要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到客观、公正。四要适当。表扬语避免过于单一,如果保持一种评价,一个腔调,学生则听之无味,必会产生厌烦情绪。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力求表扬形式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四、正确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往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成为了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学生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对话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我们就应该适时地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比如,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时,除第一个代表小组交流的同学外,其他小组代表交流时,首先必须对前一小组的发言进行评价,然后再进行补充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给发言者小组评定一个等级或成绩,对于不评价前一小组回答结果的小组降低等级或成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群体评价的有效结合,突破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垄断权威,真正体现师生关系的合作关系。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能运用的评价策略各式各样,真诚亲切的语言、温和友善的表情、期待宽容的态度以及客观及时的检测反馈等等,都能有效地调控课堂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愿望和需求,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甘肃师大教育系教育学研究室.1981年出版
2.《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关键词:地理教育评价;学生;教师
引言:教学评价作为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测量、评定的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1]。教学评价并不只关注成绩的考核,而是注重对不同教育活动参与者综合素质的认定。课堂教学活动并不只是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授课的教学活动,它还包括课前准备工作以及课后吸收巩固阶段。只有这三个阶段和谐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才算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本文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对这两种参与者进行评价分析。
1.课前教学活动评价
1.1学生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2]。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准备工作,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大体了解课堂中教师所要讲解的地理课程内容。如果没有预习,只是的直接进行地理教学活动,学生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及积极学习的心理倾向,所以,在平常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提倡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新知识,运用自我评价法,考察自己是否已掌握与新知识相联系的已学知识,如果能容易的回忆起,则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反之,则需“温故而知新”。
1.2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将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便是课前预习及编写教案。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将所讲授的知识及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才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伴随着预习,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及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编写,教案编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讲课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法对自身的课前准备情况进行检查与反省,其目的也是为了课堂讲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验。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简单的评价方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对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比如态度、习惯、性格等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预习掌握情况。
2.课中教学活动评价
2.1学生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评价将是整个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程、是否对新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是否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认真接收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是否认真总结课程内容等,都将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紧跟教师思路的前提下,明确认识到课堂时间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2教师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评价同样不可小觑。教师是否关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实践行为进行积极评价;是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是否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等,都将决定教师是否能更好的改进地理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地理课外活动是否有趣、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等。通常教师评价可采取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测验法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的,它也是考察学生成绩的最基本方法。常用的测验方法有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标准性测验和论文式测验。当采用测验法时,测验的信度将决定测验结果是否具有稳定性或可靠性,效度则决定测量的正确性,此外,更应注意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即区分度。调查法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定学生成绩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教师在课堂活动进行中、在获得各种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认真合理分析,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对自己得出一个客观评价,最后,可根据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课后教学活动评价
3.1学生的评价
学生在地理课堂结束后的行为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看待作业,能否积极主动的完成等都是考察学生的评价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作业、试卷中的习题进行自我评价,考察自己在课堂活动中接收的效果如何,由简单易做题肯定自己学到的知识,由百思不得其解题了解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反省意识,为下次课堂活动奠定认知基础。此外,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具有开放性和灵活多样的质性评价方法也是一种重要评价方式。
3.2教师的评价
对于课后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测验法、调查法进行整体评价,比如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及问卷法等方式对学生课上学习情况作出考察结果。由于课后作业内容、题量、难易程度的不同,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评价分为普通评价和特别评价,口语评价和书面评价等。这些评价在利用时要注意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既要使用特别评价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又要通过普通评价去评判作业的整体情况。再比如,对学生的批评和赞扬可采取直接的口语评价,但要注意表达方式,而对于一些需委婉表达的问题,教师可采取书面形式与学生交流。此外,教师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放在学生身上,更应该从“自评”出发,建立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唯成绩论”,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师生交流互动的氛围,从而建立起一个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3]。
总之,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课堂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推动力,是检验师生是否和谐完成课堂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不断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不断促进课程体系的发展,才能从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从而实现地理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雷维运.论中学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教学研究,2009(6),151-15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课标下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是进行中小学对于教师教学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和改善提高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以教论教”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被业内认可,因此需要依据“以学论教”为课堂教学评价重新匹配评价体系和指标。
本文通过研究AHP方法及“以学论教”的理论和实践,选取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对象,进行基于AHP方法的“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证分析,为相应的教学管理实务提供实践依据。
1 AHP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1.1 AHP方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该方法以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1.2 AHP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适用性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深入和中学地理知识的内涵和复杂度都越来越大,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个因素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优劣影响是比较模糊的。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多目标性也成为难以用单一指标进行衡量。因此AHP作为将主观判断定量化,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一致性,适应于复杂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这样一个多目标管理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 基于AHP和以学论教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实践
2.1 AHP模型构建
本文将比较两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作为AHP模型的目标层;将学习热情、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作业考核及师生互动为准则层;将“以学论教”理念下针对两位教师课堂教学评优作为最终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层级模型及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如表1所示。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排序
本文采用yaahp10.0软件对于目标层进行AHP分析,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2,c1的排序矩阵如表3所示(其余略)。
由于yaahp具有数据自我分解和修正功能,上述五个比较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均可通过一致性检验,上述模型可用于基于“以学论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优。
2.3 各备选对象目标的合成权重
最终两位教师对于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可由下列计算得到。
由此知,二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差别不大,但备选教师B的权重最大,故若优选则应该选择B。
3结束语
随着中学地理知识内涵和外延的逐步扩大,传统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已经不再适合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考勤人员应当跳出传统理念的桎梗利用现代管理方法理论制定合理的评价指体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42-44.
[2]王淑芳,类淑河,王洪欣.大学有效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20-122.
[3] 张瑞永,张云等.AHP 判断矩阵权向量的改进最小二乘求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24):154-159.
论文关键词:地理新课改;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指标体系
地理新课改全新定义了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师生观,地理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理念的刷新,引发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向变革。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就必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方面。本文主要从地理教师教学质量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构建。
一、地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块的新阐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运行前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即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教学过程制定蓝图,规定教学方向和大致进程,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一整套有序的方案。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能够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见,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对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分两个模块进行:一是教学设计水平的评价,二是教学过程运行的评价,前者是静态的,但规划了动态的教学过程,后者是动态的,是对静态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如图1)。
二、促进地理教师成长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思想
1.对教师教学设计水平进行评价,指标渗透课程和教学设计理念对教师教学设计水平进行评价,指标要着眼于地理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通过全面细致的指标设计来促进教师对系统理论、学习理论、地理教育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四大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促进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专业知识的深入钻研,完善教学设计要素,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掌握课堂教学技巧,达成课堂教学实效。通过奠定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地位,确实为有效教学提供前提和保障,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2.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指标体现“为学而教”“以学论教”地理新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应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而建立起“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为学而教”即评价指标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考虑学生“学”法的认知特点,在知识传授上强调为学生重组认知结构,搭建认知桥梁;在知识的理解上,关注学生经历与体验,注重创设情境;在知识的应用上,极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或练习的机会;在方法上不仅教学生学会,还教学生会学的方法;在情感上,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好学、乐学、勤学。
“以学论教”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地理教育国际表明:2l世纪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活跃、责任应通过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中行为来显现和培养,生动而富活力的课堂互动景象,正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馈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生成状态、思维状态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六大“状态”全面捕捉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获得以及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与发展。
基于“为学而教”“以学论教”体现“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观,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新突破,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着力点。
3.评价指标的陈述应具有诊断性、可操作性传统的评价指标内涵有着外延无限、“空、范、大”等弊端,增加了指标把握难度。我们认为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套可供比照甄别的价值判断标准,指标设计的科学、合理则能事半功倍,达成评价的目的,起到信息反馈,改进教学的作用,否则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使师生产生抵触、厌倦情绪。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实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中的教学策略、方法、师生互动景象及教学课堂氛围等等内容进行达标衡量的一系列评价标准或评价目标。根据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目标陈述应当可观察、可测量,能使教师根据目标陈述对学生标作出清晰准确的判断与评价。同理,对地理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指标的陈述也应当是具有可测量性的,应当用易诊断、可操作性的语言加以陈述与界定,即指标的陈述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实际观察、测量得出较准确的评价结论,亦即使参评人员一语读之可诊断,一笔评之可操作,如“提问设计具有启发性、激思性”。对于部分评价指标还可以“条件+目的”的结构形式作细致化的陈述,加强指标的易诊断性、易操作性(如例1、例2)。
其中“条件”是教师从学出发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目的”则是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或行为所发生的变化。
三、促进地理教师成长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教学设计水平模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整的教学设计要素由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内容组成(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在后面单独构建)。其中背景分析常常是绝大多数地理教师教学设计中易忽视和缺失的部分;教学目标陈述模糊也是地理教师的共性,其陈述技术应体现现1受学设计理论中的“行为目标法”“内外结合法”“表现性目标”三种价值取向的灵活性;教学策略和媒体的运用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基于地理知识属性采用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形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评价指标设计的重点所在(见表1)。
2.教学过程模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学而教”指标体系构建,从知识传授、理解、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基于地理学科特色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评价设计(见表2);“以学论教”指标从反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六大“状态”进行构建与设计(见表3)。
在以上两大模块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师自评比例应当最高,学生和同行评价次之,因为新课程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自评,教师在反思中对自己进行评价,其真实性较大,故自评所占分数比例最高。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对教师的评价是全程跟踪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评价结果效度强,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同行或专家掌握教学设计理念和懂得教学规律,因此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法把握准确,但由于不是经常深入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评价则随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同行(或专家)与学生正好在评价的侧重点上互为补充,因此他们所占比例相当。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64-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发生变化,而且会影响教与学的评价产生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析
1.1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所谓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是由详细的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和权重、等级、分数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把复杂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有机系统分解为细微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分配等级和权重,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甄别、分级,为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
1.2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指评价者通过少数的评价指标或题目,对教学活动作出评价并描述被评者行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是描述性的。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由于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评价者在进行评价活动时往往掺杂自己的主观偏见,从而造成评价的片面性,而且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相对要复杂的多,评价结果也不利于整理,区分性差,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不利于进行教学评优、教师考核与奖惩。
1.3在实施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应将结构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有机结合
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意识到,好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我们在进行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时,评价量表中既要有共性的评价指标,也要有个性的评价指标。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应将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的结合,这样既可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甄别、区分和规范,也可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有理有据的反馈信息,鼓励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
2.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中师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新课程标准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2.2教学效果
依据在上述教学目标部分中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也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二,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的培养;第三,完成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的统一。
2.3教学内容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包括三个基本指标:一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二是正确的理解教材,教学内容系统准确。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深刻理解,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整体把握准确,无知识性错误出现。三是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把握准确,讲述透彻。教学内容处理科学、适量,难度合理,学习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充足,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研究,猜测,推理,验证,讨论等教学活动。
2.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是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或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无论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说到底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因素,避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习方法对学生有启发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
2.5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需的素质。对于教学组织的评价,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即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新旧知识、每节内容的各个环节连贯衔接,时间分配合理。其次就是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方面。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是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讨论,自立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对于课堂气氛的调控可以充分展现一名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2.6教师素质
这里所谓的教师素质可以认为是一种狭隘意义上的教师素质,可以说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其自身的素养,是教师对其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二是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感情融洽;三是地理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
结语
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特色和教师的风格,依据开放性评价方法的有关内容,在上述评价体系之外设立一项评语栏。在评语栏中为每位评价者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包括优、缺点)是什么?
二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最突出的风格是什么?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需要评价者依据相关课堂教学、教育理论和对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并根据自己听课的亲身感受对评价者的教学活动做出尽量客观的评价,给出评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得出中师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妙挺.新课程观念下的课时教学目标,《地理教学》,2009.2
[2]南纪稳.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07.2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运用过程性评价表(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构建地理课堂过程性评价教学,并结合新课程理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教学。从课后效果来看,应该取得了实效,学生反应积极,更容易把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促进地理能力的提高,利于养成地理素养。
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运用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声音资料,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人口、民族特征
用配置了歌曲的一组西北地区人文、自然景观图片引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即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看到和听到哪个地区的景观;2、该地区给你的最深的印象是?3、看到和听到了那些景观,请罗列?(学生在“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进行相关自我评价)
承转到位置的了解,出示“在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形图”,要求学生结合地图与材料:4、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5、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学生在“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进行相关自我评价)
出示“该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图”,进行合作学习:6、该区人口分布特征?7、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塔里木盆地城镇空间布局形态是什么?影响其形态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在“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进行相关自我评价)
(二)、运用综合分析法和相关录象,探究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特点
出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探究分析问题:8、该区有哪些地形单元,并说明地形特征?9、分析该地区气候(气温和降水)特征,并说明形成该气候特点的因素有哪些?10、分析该地区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1、描述天山北坡降水形成的过程。
承转到本区其他自然景观,学生分析录象和图片归纳出本地区其他特点。
先观看录象,提问:12、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农业各有何区别?13、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主要农作物和畜种。
以自主学习方式学习:14、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引入西北地区种植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展示图片点出本区的主要作物。
以师生合作方式教学:15、分析本区的种植业分布区?(提示结合本区条件和种植业需水热条件较多的特征)16、若在西北地区东部大力开垦,发展种植业带来哪些影响?
最后进行总结,练习巩固检测。
课后延伸: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资料、图片,制作主题为“揭开死亡之地------塔克拉马干沙漠的神秘面纱”(学生在“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进行相关自我评价)
(三)以“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进行过程性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课堂过程性评价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手段,为此本人设计了一个“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学生自我评价表格,表格的设计本人力图改变以往评价表格的枯燥和盛气凌人的风格,如:表头并不是用“某课学生自我评价表”而是用“今天的地理课我是这样上的”代替;以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选项的设计以鼓励性(要加油、我走神了等)的文字代替如纯粹等级性的选项(差、不及格、不认真);选项中通过设计“我有其他想法”等选项给予学生发散的空间,不束缚学生的创造力等。以此体现表格的亲和力,以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奇的心理特征,以确保学生对评价表的接受度,表格以时间为轴,引导学生对自身课前知识准备、上课情绪、兴趣、新课学习过程、练习、课后拓展及自己对整堂课的课后反思等环节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尝试以学生的自我过程性的评价,改变长期以来上课处于被动和接受的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评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同时,以此培养学生反思精神,培养自我调控的习惯。
以下是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表。
教学探索与反思:
如何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和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态度和习惯,本人一直在关注和思考。但由于近二年都在从事高三教学工作,整天想的、忙的是如何备考,如何赶进度,在这两方面的教学实验也就懈怠了,心里总是有着一种冲动和不安,但又没有全面在高三教学工作进行实验的勇气和精力。学校为了迎接新课程改革,客观上为我提供了一次尝试的机会,虽然只是一节课,但能够把自己学习新课标以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付诸实施,能够籍此与老师们进行研讨,还是令我感到兴奋的。下面我初步对整个的准备、教学实施的过程和学生的反馈及自己的反思进行罗列:
本节课可谓尝试性的一节课,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因此,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探讨性。目前学生还不完全适应这种方式,对过程性评价表的目的,还不十分清楚,因而,在效果上会有一些折扣。但学生表现出了新奇感,这是本人期望出现的。本人针对这一情况当即进行了解释,要求学生能真实地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际情况记录下来,这样利于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获得。
作为中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地理素养远比获得地理知识重要,一个具有较高地理素养的人,获取一般性的地理知识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因此,本节课在除了运用过程性评价表这一教学方式外,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法上也下足了工夫。
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看,相当一部分同学预习过;对这节课期待程度大部分在“很期待”和“还好”两项;学生对自己的课前状态调控习惯不太理想,选“B”的较多
表中设计这一环节希望能达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上课前情绪,初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情绪,教师也可明确一下学生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前情绪的调控。
新课导入部分“欣赏声情并茂的景观图”。
学生的反应很快,普遍选“A”,也有少部分学生选“D”
本环节目的两个:1、是让学生欣赏祖国之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听觉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课堂关注度。这方面学生反应比较好,除极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都比较专注,也非常热烈,设计是成功的。
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既有知识上的难点,也有思维上的难点。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对第4问要求学生描述地理位置特征。方法上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自主学习,并把描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普遍在找方位上会忽略一方面的内容,如只找经纬度不找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因此,在学习指导方法上,需指导学生构建解题模式,即:
只要学生心里有了“地理位置模式”和“心理地图”这一地理素养,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漏了知识点。对于地理位置的描述,还可以告诉学生,在有必要时,还需描述其交通地理位置,这样就更完善了。
对第5-14问课堂上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并引导学生构建人口、城市分布及城市区位的解题模式、气候分析模式和地形描述等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图表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
其中描述天山北坡降水形成的过程,学生的表述能力还不够,语言组织存在缺陷,反映了地理过程描述的思维难度,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的方式,以解决学生思维中的难点----逆向思维和过程描述方式的难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从结论“降水”往前推移,设计若干个探究性问题。如:天山北坡降水的类型是什么?水汽从哪里来?是什么动力带动水汽的输送过程?再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这样,学生对降水过程的描述就比较准确。
通过多媒体课件,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和图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的材料较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也较充分,对引导分析也较透彻,多媒体的形象、生动、丰富的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但总是隐隐觉得有不劲的地方,问题在哪里?现在想来,一方面,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似乎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主,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走的传统模式,学生自我评价的促进作用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这种随着教学进度进行“一对一”的自我评价方式还不适应,需要一个引导学生逐步喜欢、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在教学预设中,我也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按过程评价表进行教学,相当于按部就班,由教师的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此,在制定评价表时,增设了“我还有想法: ”、“我的疑问是”等项目。目的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多一点学生自己的想法,多些新的课堂生成,更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的初衷是过程性评价表是教师用来调控课堂教学的,在有效的调控下,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思维的自由。这样的教学,我认为对于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十分有利的,也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较快的适应这种学习方式?2、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评价表的制定中来,真正达到“自我”评价中去,将自我评价的功能充分的挖掘出来。
从学生的反思来看学生普遍感觉有收获。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但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但在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勇于表现自己方面还要下工夫。
学生虽有收获,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还想了解的内容。反映学生的求知欲还没有还好的激发出来。以后的地理课堂可谓任重道远,怎样把学生的学习潜质和热情激发出来,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如果我们的地理课堂多一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可能会改观一些,也对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有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物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评价,对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及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物理课堂评价是指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品质和动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作出的一种质性评判。这里的认知品质是指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目的的明确程度。是否主动参与和感悟。能力训练是否能准确而又精要,掌握是否灵活而有实效。动力过程是指在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学习效力等启动运转的呈现过程。客观全面、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作用巨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物理课堂评价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随意评价,就会有意或无意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堂评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1 体现评价主体及方式的多元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针对学生的发言个人展示,教师在评价的同时,还应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活动。其次,评价的角度要多元化,既要评价学生三维目标的构建,智力因素的开发,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方法的获得,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丰富认识评价信息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要客观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自我,接纳认同正确的评价结果,评价还应注意情商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素质,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
2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主动发展的学生首先具备发展的动力,表现为“爱学”,学习积极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的启动问题。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使教师感情可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教育是赏识教育,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学生积极认知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适时肯定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过程。根据需要予以真诚的赞赏;学生认知遭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培养学生良好认知心理和学习毅力。当学生安静时或等待回答时,教师对学生的进入状态要以欣赏的态度关注他们,并予以积极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问题正确时,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强化。以点头、微笑、赞叹来肯定,并重复和简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继续努力,并积极进行引导,而不能指责和批评。更不能戏弄甚至讥讽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把学生引入一个想学、爱学的天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这样的物理课才是学生的天堂。
3 发挥评价的校正作用,关注知识体系形成过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完善、发展并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监控、诊断、校正状况。因此教师要和善、冷静和机敏地对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性,对布置的任务必须精心设计,优化导入,而不提出无价值,难以体现思维过程性的问题。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而踌躇满志时,教师不能毫无反应或只是草率的对待,而应该以亲近,微笑的表情或言语表示肯定。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应只是凭印象让自己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骄傲是要立求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然后在对这个过程进行质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或观点,也要客观地指出不足,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诊断、再进行校正,以便学生取得进步。比如好在什么地方,如何的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那些地方值得提高,怎样处理会更好,因为肯定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因此突出课堂评价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物理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四、 发挥评价的发展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理念;评课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的评课活动多与评先进、表优秀、提职晋级等相联系,并且评课时多以教师为中心来衡量教学水平,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
现却往往被忽略。例如,评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这种“以教论教”的教学评价模式,导致教师为了迎合教学评价而“作秀”,于是大量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为了走出以往“以教论教”的教学评价误区,让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真正走进高中物理课堂,我们必须在传统的评课基础上,以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评价。
二、遵循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论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意味着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学的三维目标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分析学生是否具备了物理思维,考查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技能,达到通过物理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目标。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合理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高效实现三维目标。
2.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其重点不
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或者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三、以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为准绳进行评课
1.评学生
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并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制订了以下五方面评价内容:精神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人际关系。
(1)学习精神是否饱满
课堂上学生对物理学习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否
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愿望是否不断地增强并
且对物理学习充满信心。
(2)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对教师提出的
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踊跃发言。
(3)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课堂上学生是否认真观察物理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是否善于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并能自觉分析和独立解决;是否善于质疑和探究物理问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是否熟练。
(4)学习结果是否良好
课堂上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5)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课堂上学习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善于分工与合作;能否尊重他人的发言,认真,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能否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地评价他人的见解。
2.评教师
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1)评教学目标与内容
评价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其次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否以目标为中心、为实现目标服务,最终实现三维目标。除此之外,还要看教师是否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习惯培养是否有机结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新知识的学习是否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层次;教师语言输入量、学生课堂训练的密度、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
(2)评教学过程与方法
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与方法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思路设计和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主要看是否符合教学实际、脉络清晰且具有一定独创性。课堂结构决定着课堂效果,评课者重点要看是否达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时间分配合理这几点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评价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是否因材施教,优选活用;教学方法是否创新多变、课堂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性。此外,还要看教师是否会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先进工具辅助教学。
(3)评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②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③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