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36: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及公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数学史 高中数学教学 融入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的目标、理念及教学要求不甚理解,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对新课中涉及的数学史实、数学家事迹、数学名题及数学作用等的认识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着重探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融入策略。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是指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出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重新设计内容,深入研究数学史与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原本分散的关于知识点的数学史重新整合在一起,对每个知识点都实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呈现。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至少在以下方面有重要作用。
1.1数学文化的最佳载体。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只涉及数学的两个层面:数学的概念、命题,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要求,使其第三个层面。数学史正是数学文化教育的最佳载体,数学文化教育离不开数学史。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就会使数学不再“冰冷”,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1.2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史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可以介绍笛卡尔等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数学名题(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将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在上述意义上有其必要性,有利于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策略
数学作为一种数学起源、发展及应用的历史总结,它所体现出的是人类对数学逐渐认识、思维逐步发展和思想持续进步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的探究精神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注重升学率的教育环境下,若要实现数学史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
2.1引入新课时,融入数学史。
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都是一种“冰冷”知识形态,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实际上,每个数学知识点从猜想或发现,推导或演算,发展或应用,无不经过了历代数学家细致观察,大胆猜测、严谨分析和无数次的实验得到。也就是说哪些看似“冰冷”的公式,实际上是人类思想、前辈经验的点滴积累,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能够将这些前人的思想或思维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都基本感念、定理公式发现时的那种思维,让数学的文化价值激活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高中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指数函数y=ax中底数是如何规定的,而是先通过指数函数的发现历史,讲解前人在总结a取得任意实数时的种种不同结果,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在尝试、思考之后,几乎都明白了a∈(0,1)∪(1,+∞)时,这一原本的指数概念的规定,便深深渗透进了学生的思维中,使他们从数学历史中抓住了本质,从而通过这种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2.2借助历史情境,展现数学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遵循数学科学性、严谨性的方式按照书本的概念、公式进行讲解,早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现在数学的教学方式,需要在原本科学、抽象的基础上加入一点通俗、原本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明白其中的含义,而且能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真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对策
引言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改中,高中数学的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与传统的高中数学相比,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更强调学生的重要性,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的教育者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分析新课改中高中数学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真正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更好得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质。
一、新课改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教材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教材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跟以往的教材相比,知识内容有删减,知识点的涵盖没有以往教材全面,同时,知识点的排列顺序较以往而言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教材对高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没有进行合理的协调,使得高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局限性。
2、教师教学模式、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兴趣
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大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只一味得将课程内容讲述给学生,不注重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使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处于被动的位置。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早已习惯使用题海战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这使学生的学习更显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填鸭式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使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没有体现其灵活、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
教学方法单一是指教师使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方法,因为高中数学要求教师讲解新型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所以老师的课堂讲解是必须的,但高中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仅仅充当了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教师应考虑调整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扭转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的现象。
3、忽略了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明确指出应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大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却都忽略了这一点,在讲解创新题时仅仅将答案说出来没有教授方法,以至于使高中生不能够独立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难题。
二、新课改高中数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这是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因此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具体说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工具,而教师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引导员,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高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保障。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彼此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从课堂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学生认为有趣、新颖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将自身的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中,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生物知识演示细胞分裂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三)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改实行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合理的指导。教师不能将全部的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方法,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新课改的教材在讲解三角函数的部分删掉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关系公式,只保留了基础公式,如倍角公式、三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没有在教材中提及,但在习题中仍对其有所考查,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行推导这些公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
新课改中教材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多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用旧的学过的知识引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明确,不仅能使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能够将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如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教师就可以利用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图像的比较引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干部学到了对数函数的性质,同时使学生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知识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随着学习的更加全面,学生的知识体系会更加的庞大和全面。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现在的科技时代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结语:新课改是国家对我国教育的一种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压力很大。新课改对于高中数学的发展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善于的发现新课改中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将新课改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使高中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程保益.试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科教新报,2011(31).
[2]雷剑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下,2011(04).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主要途径,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75-01
前言: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高中生的学习也随之变化,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正适应了这种教育与时俱进的需求,使得实践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是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一、高中数学的迁移能力概述
学习迁移的理论概括来讲就是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间的影响可以是一种对另一种,亦可以是另一种反作用于一种,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这种影响普遍存在于数学理论、学习技巧、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1]。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受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固有的理论或学习习惯所影响,还受教学环境所影响,无论是数学课堂上还是课后,只要有数学的学习,就有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的迁移能力,不仅能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还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延续下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更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妙趣横生、爱上数学学习。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迁移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在高中数学中,函数的学习会影响三角函数的学习;在学习数学中解决难题的能力会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法中利用数学定式举一反三就是学习的迁移;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学习氛围的创造以及一些学习要求等,这些都是数学学习因素的迁移。数学学习迁移包含众多形式,主要有正负零迁移、顺向逆向迁移、一般具体迁移、远近自动迁移以及水平垂直迁移等,这些形式对高中生数学学习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熟悉并掌握其规律,以便运用于其他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效率,成为社会可用人才。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养成迁移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情感态度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数学,而不是让教师教数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将学生放在数学学习的主体,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仅在与学生本身,而在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将教师对数学的热爱以及热情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一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交流,更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知欲,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是硬性的去学习,而是主动学,乐于去学。数学教师对高中生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情感态度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加以重视。
(二)加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升学习迁移的影响
在学习迁移理论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主要是在于学习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类似性或者共同性,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客观性,并认清他们之间的异同,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在不断高中数学学习中,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应该认清,高中数学中许多概念与公式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定义混淆以及公式套用错误的现象,这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产生严重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时一定找出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异同,提升学习迁移基本规律的掌握。
(三)学会总结学习材料,提升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高中生会遇到很多学习资料,包括新旧学习资料,还包括课内以及课外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对于数学理论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高中生一定要学会总结,并将这些知识的总结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通过学习迁移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高中生W习材料的总结以及概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迁移的效果,学生总结水平越高,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越快,更易于养成学习迁移能力。另外,高中生在总结学习材料时,应注重教师的引导,分清主次,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
(四)对学习知识之间进行有效类比,促进迁移的转化
在高中数学学习迁移中,类比作为关键性的一种学习方法,经常运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定义的类比,可以通过公式的类比,更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由简到难的类比,这种类比实质是将数学难题中源问题迁移到靶问题的过程,更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迁移的转化[3]。例如,在几何学习中,圆和圆方体具有相似性,圆的周长与圆方体两个面的周长相类似,学生在解题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更易于求解。
三、如何养成迁移能力的实例分析
高中生对于学习数学往往表现一种盲目性,不能理解公式以及定律,在数学课堂上一味的记笔记,课后死记硬背公式并在做题时乱套用,使得学习成绩一再下滑,学习效率也不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令教师以及家长很是头疼。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并培养好,利用好这种能力,已达到各学科学以致用。
(一)从情感态度养成学习迁移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高中生可以通过与老师或者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对其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进行了解,并将这种情感态度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行迁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养成学习迁移能力
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相同性、类似性以及异同性,高中生在掌握时一定要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旧知识进行分类、总结、概括以及类比,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2-6+5>0的解集。
高中生在解题时,可以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将不等式类比为2-7>0,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对于一元一次不等的解法是采用直线图像的方法,将其画出来并得到不等式的解集,用同样的方法类比迁移到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去,很容易得出本题的解集。
(三)从学习环境养成学习迁移能力
高中生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环境进行培养学习迁移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问题引导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变为学习模式,更可以通过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进行小组学习等等,这都是养成学习迁移能力的良好方法。
结束语
学习迁移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实现了学习实践与心理相统一,还为高中数学的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指明了道路,更满足了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更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养成学习迁移的能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素养,实现了数学教育培养科学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飞.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教育理念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重视对公式和定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等,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造成高中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阻碍,导致我国的学校中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些都是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所以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强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一、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来进行,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课程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好课程引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提前做好的课程设计将本节课中运用到的各种小的知识点都串联到一起,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其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师们的教学重点都是根据高考的内容来确定的,一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高考知识点,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与当前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符的.
(二)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依然主导着高中数学课堂.许多教师都是根据多年来对高考的经验总结来备课,并且在课堂中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学.这种单调、枯燥的讲解加习题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导致当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跃度不高,课堂中的师生配合度较低,学生难以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这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整体的学习效果,也影响着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进度和效果.
(三)数学课堂授课形式化
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中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也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但是一些教师对于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理解有一些偏差,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挥和思考空间,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讲解的时间越来越短,教授的内容也越来越少.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课本中的知识,而且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没有老师的讲解下很难独自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是与我国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符的.
二、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方向
(一)优化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使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有条理地展开,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当前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作用.通过教学设计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枯燥无味的学习公式加重复习题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课的应用性和数学课中的乐趣,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的错题以及相关的知识点等都记录下来,并定期拿出来做回顾和总结,这样能够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应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了解学生们对于数学课堂的感受,从而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设计.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会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提高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高中数学都是枯燥无味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学生们认为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了应付高考就没有其他的用途,所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些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去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改进教学理念
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要求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进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将学生置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并在一旁适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便于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能找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多一些关心,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陈雪艳 单位:青铜峡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1-02
一、引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学习的内容多,知识面广, 抽象性、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每个单元的知识间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这样导致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刚接触高中数学时,对老师讲解的知识一窍不通,甚至一头雾水,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但是,有的学生学起来越来越轻松,成绩优异。究其原因,好的学习方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是将来高等数学及其他各专业课程的基础。
1.高中数学涵盖的知识面广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接受能力也逐步提升,高中学生已具备独立分析能力,这就对高中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中数学,正是基于高中学生的这种成长特点,在知识内容的构建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知识点多,学习内容多。这就要求作为高中学生,课堂中及课堂外所接触的知识也多。
2.高中数学独立性强
正是因为高中数学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要学习的内容多,因此,高中数学在设计每一章的知识点时很严谨,每一章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每一章的知识点是独立的,每一章之间内容链接很少。如函数与几何,这两者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导致解题思路也完全不一样,这就增强了学习的难度。
3.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化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知识点更加抽象。如函数这个知识点,其实在初中阶段也学习过简单的函数,而高中阶段仍然有函数,只是增加了知识的难度,更具有抽象性。又如,几何知识,更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在解题时需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三、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为了能够更快的掌握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兴趣,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大W,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高中数学的学习,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培养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知识难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高中生要理清自己的头绪,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镇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学会攻克难题,并不断进行归纳与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只要具备这个心态,善于解决难题,就能激发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讲求合理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数学成绩。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学好数学,应把握好在学习过程中的三步曲,将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三步曲为: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是学好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是这习的必经环节之一,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课前预习并不只是简单翻阅书本,而是要注重预习的内容与方式。在课前预习中,首先要对即将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为即将学习的知识做好准备并打好基础,努力找出课堂中即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预习过程中,配合适当的练习题,尝试解题的思路,找到自己的知识难点,这将成为课堂中将要重点引起关注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听课更有目的性,有重点,同时,还可以将自身平时掌握的零散的数学知识构连贯起来,使知识更具有系统性。通过课前预习,一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以提高课堂听课的效果,以不致于盲目学习,从而使学习更具有学习效率。
2.课堂听讲
高中学习阶段,学习任务紧,知识面广泛,学生压力大,容易疲倦,因而在课堂中容易走神。一旦走神,就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对所讲知识未能熟练掌握,久而久之,就欠下了课堂中的知识债。同时,在课堂中,老师将会讲授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重点突出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分析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课堂认真听课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适当做好笔记,关注在预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遇到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向老师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在课堂中,除了认真听课外,还需要善于发现好的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在课堂上,一定要以自己为主,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中,应根据预习的情况,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拓宽思维。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珍惜好课堂的时间。
3.课后练习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要讲授知识的原理与解题方法,并结合一些例题,对所讲授的原理进行验证性教学。但毕竟在讲解例题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知识点,需要在课后多加强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俗话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需要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循环复习与练习。在课后复习中,首先对当天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认真看书,整理课堂笔记,结合教学参考书,将所学的知识一一理解并掌握,遇到不懂之处,及时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请教。然后,对以前的知识点,以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将零散的知识点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学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另外,将难点进行整理,突破数学中的难题,将解题技巧更上一个台阶。在课后,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保证知识中不留下遗漏。通过课后及时复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形成永久性记忆,不断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查课堂听课的效果,加强所学知识的运用。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通过学习的三个环节,要把握好这几个要点:第一,掌握并理解数学公式与相关的数学结论,提高解题时的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第二,做好笔记,包括课堂笔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笔记,在笔记中记录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可以记录学习中常出现的错误;第三,善于总结,每一次考试后,将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进行认真总结,以便于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第四,不轻易放弃,是指遇到难题时,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找到解题的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作为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并无特别之外,也无捷径可言。不同的学习方法,也需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任何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都需要讲究学习三步曲,即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外复习,只是每个学生在这三步曲中的具体方法不一样。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探索学习方法,学好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踏踏实实学好每个知识点,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凌苏建.高中数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研究,2013,11.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行,数学由单一的知识能力的学习转变为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文科学科死记硬背相比,数学更注重于逻辑性思考以及对公式的熟练应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数学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迹可循,如三角函数,只要熟练运用函数公式,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一定量的习题便可熟练运用。
一、准确把握概念、公式并灵活运用
面对新事物,我们应该先确定这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然后方可深入了解,这一原则对数学同样适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首先对新学的公式定义及概念进行学习,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就是对概念的良好把握,只有懂得是什么才能接下来学习能做什么。其次是对公式的内容的延伸,就同类事物作比较,使学生能够准确分辨出公式的意义及运用,以免混淆。最后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达到熟练运用公式。
夯实学生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引导及分析的情况下把握基础知识并通过练习题来进一步打牢基础。对于难点和重点问题,教师要学会筛选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例如,三角函数的学习一直是函数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三角函数基础知识进行把握,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二、合理运用学习方法
学生在解题中应树立自己的思路,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方法的学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易焦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格外注意教学方法,不应过分打击学生,要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采用单一解题方法解题,思维不发散,不利于函数学习。无论是系数法、换元法、归纳法抑或是反证法都不存在好坏之分,正所谓“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思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平常的训练中应加强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反应能力,并通过大量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不至于在考场中因时间问题而慌张以至于错误率上升分数降低的现象频频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避免让学生产生数学无用论。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运用数字模型及工具,化抽象为具体。高中数学知识零散,不易学习。就函数而言,各种性质纷繁复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连续性、周期性更是让学生的学习苦不堪言。这种抽象的性质在数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将这些抽象、不好理解的问题具体化,如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仔细审题,课后纠错
仔细审题是得分的关键。审题的过程是数学思维转变为数学能力的过程,无论是横向、纵向的剖析还是深入浅出的理解。审题过程在整个做题过程中占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用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其思维严密性,深刻把握题目要点并逐一分析理解,以达到会做的一分不漏的目的。
课后的纠错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错题犹如一面镜子将学生不会的知识点一一显示出来,教师应督促学生建立纠错本,将不会的知识点罗列其中,查漏补缺。纠错本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并消化吸收,在每个阶段的归纳总结中更是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空闲时间对纠错本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
参考文献:
[1]伍东明.对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有效性方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2013(07):15-18.
[2]张先友.关于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4(03):23-25.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基础知识;课堂效率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高中数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基础和关键地位,是继初中数学学习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大多数高中生都存在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数学学习难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难的原因分析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简单分析发现,造成他们数学学习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学习中,态度不主动、方法不恰当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制订合适的数学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有的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轻视数学基础知识
一些学生经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结果到了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3.数学知识面狭窄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对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中、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漏补缺,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难的教学对策探讨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数学的学习
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成绩相对优秀,就会轻视高中数学的学习,没有端正学习态度,也没有正确认识高中数学。老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大的区别,初中数学学习做几道题就可以掌握一些知识点,数学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多且复杂,高一阶段还算比较简单,到以后有立体几何、数列、向量等一些不同形式的知识点,不深入地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无法学好的。指导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一定要讲究战术,要全面考虑、总体分析,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有关知识,在考试中也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是关键,要紧紧抓住课堂的45分钟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与学生密切交流,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要跟得上老师的变化,这个知识点的关键点在哪儿,前后的联系是什么,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分心、走神,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因此在每一堂课上,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科学听课,配合做适量的习题。学生在预习中既能发现难点作为听课时的重点,又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另外,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学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结合自己在预习时的发现,相互比较,用心思考。做题的过程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做会这一道题就掌握了这一类题目的做法,关键的问题是在做完这道题后的分析与总结,进而达到触类旁通。
3.指导学生用好错题本
学习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备有错题本,本上记录的都是学生在历次考试中出错的题目或是在平时做作业中遇到的典型题目,学生把这些题目记下来,在遇到大考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起到复习典型题目的作用。这是对学生自身平时的易错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和复习的过程,效果绝对是显而易见的。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认真分析,结合平时学习的知识点,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寻找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的内在联系,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有技巧和规律可循的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本身有难度,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此时,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高中数学抽象、复杂、逻辑性强等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从各个角度、各个板块突破学习难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过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69-02
下面结合我校高一新生实际,谈谈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的过渡学习。
1.高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上了高中,有些同学就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还有些学生有畏惧思想,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高中数学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的确是有些难理解的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1.2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表现在概念模糊,基本公式,原理,性质搞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相互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于一个问题,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应,加上语文底子差,感知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
1.3 忽视双基,灵活运用能力差。
表现在对概念公式,原理,性质只会死记,直接运用;解题方法只能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1.4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审题抓不住实质,解题步骤混乱,推理不严密,格式不完整,漏洞很多。
1.5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研不问老师,消极对待学习。
2.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1 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而每周课时又较少,故而在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都大于初中教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幅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2 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纵观初高中数学教法,不难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工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度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对高中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的分析
抓好教学衔接的第一步是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各阶段教材上的差距和教学上的特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3.1 难度大。初中数学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和公式,解题以计算题较多;而高中数学的内容是概念和理论性知识较多,解题常需要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如:初中几何对图形的研究,仅限于三维空间之中,图形具有直观性和准确性。而高中的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在三维空间里,其图形只能画在平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表象还要一个过程,加大了教材的难度,学起来费力。
3.2连贯性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是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上的概括和发展,这些概念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例如:函数的概念在初中用的是“变量”来描述,而高中教材则引入“映射”定义,它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渗入到高中教材中的各个章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围绕着函数概念的许多问题,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分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如解析几何,数列等许多综合性问题埋下伏笔。若开始没有把握住这些概念,对教材没有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将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3.3进度快。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少,教学进度稍慢一点,进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设置与初中课程设置不同,每周的教学时数较少,而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初中有较大增加,新概念一个接一个,如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感到吃力和被动。
4.抓好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4.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说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4.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的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初高中在数学学科上各自的特点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特点。
1.少概念多直观。初中数学很少用严格的定义,多是“像……叫做……”,“类似……叫做……”。比如像单项式与多项式、空间图形中的柱体锥体等都是如此。这样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辨别。
2.空间图形的认识加强。在立体几何部分强调了要会作三视图,同时也要求能正确作出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这对以后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非常有益。
3.在平面几何部分有平移旋转的知识点。这给出了几何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强调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会计算简单概率问题;加强了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图表。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
概念规范抽象;内容多,坡度陡,节奏快;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知识难度加大。这些都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三、存在脱节的主要方面
(一)知识内容脱节。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侧重于形象直观、定量计算和证明等;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与数形结合等,是比较动态的过程。
(二)学习方法脱节。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缺少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缺乏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中新生往往还是习惯于初中学习方法,在学习时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面脱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用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而高中教师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时难以适应这一教法。
四、衔接问题的对策
课改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但现在的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在情境中创设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在其中,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体验。教师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在此情况下,高中的数学教师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快速平稳地度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教材,填补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脱节知识点的衔接,补充数学思想和方法。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特殊方程的解法、根式的运算等。教师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化归和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初高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2.从实际出发,补充适量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所缺知识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1.开始放慢教学速度,然后逐步加快,循序渐进。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此,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过程,让学生学会把研究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揭示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决,回头再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推理能力。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一道习题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是否有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探索这一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学生可培养探索精神推理能力,逐步达到触类旁通,同时也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三)研究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反馈、巩固等几个环节,对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分析,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注重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教师应紧紧依靠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定量定性的计算等能力。
3.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这是教之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高中数学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课后认真消化。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学生往往因为认可一位教师而认可这门学科。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可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做到对症下药,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毅力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积极进行数学活动。
初高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新课改下的老问题,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