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8 16:36: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第1篇

设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上述情况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合作建筑设计 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0 引言

近来年,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事务所在中国承接建筑设计项目。而作为隶属于国资委的中央直属大型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有诸多的项目与境外事务所合作,笔者有幸参与了多个中外合作设计项目的项目管理,在此进行总结。由于合作设计项目与独立完成设计的项目有许多特别之处,对于这类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也有特殊的要求和侧重点。

1 合作建筑设计项目的特点

需要进行合作设计的项目通常是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大型公共建筑。大多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兼有地标价值,且技术要求复杂,通常需要进行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业主对项目期望值高,工程建造标准高,通常会聘请具有国际水准、不同国家的多个设计和咨询机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物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大型文化体育建筑、星级宾馆、高级写字楼、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超高层建筑等。

2 合作设计项目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1 项目范围管理难度高

工作范围难以界定清楚,中外方工作界面划分容易出现真空地带。国内外对于建筑设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工作深度及范围不同,导致中外方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本身就会有差异。此外,由于建筑设计本身的综合性、复杂性,并需要符合项目所在地的规范等特点,合作设计项目也很难采用按专业或按阶段一刀切的方式来划分境内外设计单位的工作界面。

目前常见的几种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方案阶段由境外设计单位全专业完成为主,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由国内设计院完成。如中国院与ZAHA Hadid建筑师事务所及英国标赫(Buro Happold)工程顾问公司合作完成的南京青奥中心项目,就是由ZAHA完成建筑方案设计,标赫完成结构和机电方案设计。

(2)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由境外设计单位完成为主,施工图设计由国内院完成,比如中国院和SOM合作的北京绿地中心项目。

(3)方案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专业主要由境外设计单位完成,其他工作由国内院完成,比如中国院与Gensler合作的王府井大饭店改造项目。以第一种模式为例,此种合作模式下,方案阶段虽然是以境外设计单位为主完成,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标准、规范、制图习惯不同,境外设计单位完成设计成果后,需要中方设计单位按国内标准调整、复核。此外,有些工作也需要中方设计单位完成,如人防设计、面积计算及核定、日照计算等。

除此之外,有部分合作的大型设计项目技术复杂,设计过程中有诸多的设计及咨询单位,如酒店管理公司、结构顾问、机电顾问、幕墙顾问、智能化专项设计团队、绿色建筑咨询等,相互交叉作业频繁,配合工作非常多。如中国院与Woods Bagot合作设计的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阳光保险国际金融大厦项目,设计咨询团队加起来共有十几个,施工图阶段的项目协调会参会人有30~40人。一旦工作界面没有划定清楚,在配合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设计进度及质量。

2.2 沟通管理复杂

项目关系到的人多,沟通渠道多,沟通时间成本高。合作设计项目组织间的沟通方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书面邮件、电视电话会议、重要节点的集中性会议。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信息需要准确地传达到相关各关系方,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花费相当的精力组织书面文件、识别信息的传递渠道与接收对象,但还是难免会发生遗漏与错误。另外,还存在因时差问题需互相迁就开会时间,及会议翻译与沟通时间加倍等。如果项目业主没有明确的项目沟通管理机制,未能组织好日常联络,不同设计咨询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出现信息丢失、工作范围变化、大量设计修改等情况。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导致沟通存在障碍。设计团队来自不同国家,而工程设计行业的词汇专业性较强,会出现翻译过程中语意丢失而造成误解。此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差异,每个民族大多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文化眼光去观察、理解和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这种思想也会影响到工作配合和推进。

2.3 时间进度难以把控

建筑设计是由多专业、多方面协调共同完成的工作。而合作设计的项目则由于多方交叉作业,国内外设计单位相互为前提条件,且没有设计进度控制的唯一主体,导致进度控制难度更大,拖延现象也较为普遍。

此外,由于国外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国外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工作习惯、方式与国内不同,当项目总周期固定时,经常在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发生进度拖延,但为了保证整体进度,往往会压缩国内设计院的施工图设计时间。

2.4 成本较高

建筑设计项目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和差旅费用。

(1)人工成本

有的项目业主会简单地将合作设计项目按阶段和专业的划分来核定国内院的设计费用,而事实上工作量的变化并非如其所想。以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以境外建筑事务所为主完成建筑专业设计,国内设计院完成结构、机电专业设计为例,中方在方案阶段还需安排有相关项目经验的成熟建筑师负责项目,一方面为业主及境外建筑师提供咨询,另一方面作为境外建筑师与国内结构、机电工程师的沟通纽带。因而国内设计院需要参与所有的项目会议,审阅境外设计单位的各版本图纸,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和管理工作。其次,由于境外合作设计项目沟通的复杂性,通常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项目中的协调会议、日常往来函件和电话要比普通项目多3~5倍,项目管理人员花在管理协调上的工作大大增加,而目前大多数设计院未能对管理者的人工投入进行成本核算。

(2)差旅费用

差旅费用考虑国内和境外两部分。在定期组织的汇报会中,重要的节点会议需要所有的设计团队集中到项目所在地或业主所在地,汇报成果,明确下阶段工作,进行技术沟通与讨论。通常情况下,方案阶段2~3次,初步设计阶段3~4次,施工图设计阶段视外方参与工作情况而定,一次会议时间持续2~3天。同时必须全专业主要设计人员参加,国内设计院通常每次出差都会是10人以上的规模。这样核算下来,此类合作设计项目仅在设计阶段的出差至少高达100人次・天,导致差旅成本较大。

2.5 合作设计项目的风险因素

与国内设计单位不同,境外事务所对于设计工作的开展与设计收费进度控制非常严格,而国内的开发商付款通常会有所延迟。如方案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但由于甲方未向境外设计单位付款,境外设计单位此时只提供PDF版本的设计成果,而不会提供可以编辑的CAD版本,而后续工作又需要继续推进,进而增加了设计院的低端工作且导致图纸准确性不足,并为后续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合作设计项目进度通常推进缓慢,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地上地下分开出图的现象较普遍,工作流程又进一步复杂化,工作发生颠覆的可能性更高。

3 合作设计项目管理对策

3.1 制定合作设计项目的WBS,把分工表做成菜单可选式的责任分工矩阵

目前分工界面表的版本多种多样,多是以不同境外设计事务所制定的版本为主,工作内容不充分,没有考虑对其他咨询单位的配合工作。国内设计院应该综合不同版本的分工界面,结合国内项目各阶段的深度要求以及合作设计项目以往发生界面不清的内容,制定合作设计项目的WBS,将各阶段各专业可能会有分工界面的工作详细拆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细化的涉及业主、境外设计单位、国内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的责任分工矩阵,可以根据每个项目业主的不同需要,明确每个工作包的主要责任方、配合方、审阅方等。这样工作内容清晰明了,业主对于各方的工作量会有清晰的认识,避免了合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界面不清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此外,责任分工矩阵表也有利于业主方认识到国内院在合作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一个优秀的国内设计单位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为业主排忧解难,为境外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为设计院的设计费谈判提供有力的依据。

3.2 总结合作设计基本工程流程,并按项目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流程

国内设计院应该按照国内项目相关审批流程,结合与国外事务所配合的模式,以设计进程为线索分阶段归纳和整理合作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对业主方及境外设计单位提供充分的技术服务支撑,也通过流程的梳理来解决进度控制权分散的问题,明确每个流程的主体责任,包括设计时间、合作方的确认反馈时间、业主确认时间、政府审批时间,把可以由业主、合作设计单位控制的时间管理好,使整体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控。

3.3 签订三方设计合同与双方设计合同,明确工作范围及服务内容

国内设计院应该制定针对中外合作建筑设计项目的合同模板,包括设计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及三方设计协议。

为使业主、境外设计单位、国内设计院的法律责任清楚,业主应与境外设计单位和国内设计院分别签订设计合同,将设计费用及需要保密的信息在双方合同中进行约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中要对差旅费用进行明确的规定,约定合同中包括差旅次数,通常境外的差旅费用都不包含在设计费中。

此外,三方协议中还应该明确日常沟通和设计成果的语言版本和采用的技术规范,当业主是国内业主、项目也在中国本土的话,全部要以中文和中国技术规范为主。当业主是境外设计单位或项目在国外时,则要与业主确定语言和规范要求,但要考虑到相应的翻译费用。

3.4 做好合同交底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做好风险管控,保障自身权益

为了让设计团队明确合作设计项目的特点与工作范围,在召开项目启动会时,一定要对工作内容、分工界面做充分交底,明确国内院设计工作范围,避免由于国内院把控不足而给业主带来损失。同时,对非工作范围内的工作清晰明了,也可以有效地进行范围管控,当业主给出超出设计范围指令的时候,由项目经理统一与业主交涉,有效控制范围的变更。

3.5 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提高沟通效率

(1)尽量降低由于文化冲突而引起的沟通误解。项目经理应该在开始合作前对团队所有成员做好动员工作,以谦虚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双赢的思路来开展项目管理。

(2)降低语言沟通障碍,视境外合作设计单位的情况安排团队成员。为了便于合作沟通中的技术交流,建议各个专业都选派熟练掌握英文的设计人员,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3)建立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体系。设计院应制定针对中外合作设计项目的沟通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各关系人的信息沟通需求,构建项目组的沟通网络,确定各方的唯一接口人和各关系人的职责、权限,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即信息发送并接收后,双方必须对理解情况做检查和反馈,确保沟通的正确性。

(4)注意正式沟通留有书面记录。项目过程中,与业主及合作设计单位的交流文件全部要以书面为主,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并抄送给内外部相关单位及个人,以便相关方清晰知晓具体内容。尤其是涉及到重大事件,电话或当面沟通后,也需要有书面文件。对于重要节点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并抄送与会各方,对于外方和业主方形成的会议纪要内容要及时审阅并回馈,以保证没有信息遗漏。

第2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 横向项目 管理 问题 完善建议

随着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渠道的不断完善,横向项目在现代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地勘单位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横向科研项目增多,在促进本单位科研实力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影响了横向项目经费的正规化与制度化管理。鉴于此,分析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来看,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管理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过紧”或“过松”、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忽视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等。

(一)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的纵向项目是我国科研的主要资金来源。该类资金投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当时的国家实际,有利于集中力量在短时期内攻克难关、重点,事实上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横向项目在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地勘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横向项目增多。但是在横向项目经费具体管理中,却盲目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的适应地勘单位横向项目发展需要。甚至在个别单位,依然秉持纵向项目的科研考核评价标准,不重视横向项目的争取。

(二)横向项目经费管理“过紧”或“过松”

在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经费管理中,“过紧”或“过松”的情况较为突出。不重视横向项目的单位,在科研人员按规定缴纳管理费等费用后,经费往往由科研人员自由支配,项目经费支出混乱,甚至科研人员将项目经费用于个人日常生活开支,出现了横向项目经费管理“过松”的情况。在另外一些地勘单位,则存在管理“过紧”现象。与纵向项目可以在实验室完成不同,横向项目需要科研人员大量的走访、实地调研,在很多环节难以提供正规发票。但是管理过紧的地勘单位,则要求必须提供正规发票,并不符合横向项目的实际。

(三)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

任何科研项目都有一定的风险。风险管理是现代科研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部分地勘单位以及科研人员,将横向项目看成“摇钱树”,只看到了横向项目带来的科研投入,并没有认真分析该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风险性。在实际研发中,可能会出现项目结果难以达到投资人(出资人)要求的情况,容易引起地勘单位与合作方的纠纷,并损害地勘单位的社会声誉。

(四)忽视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管理

项目成果收益分配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横向项目实施中,项目人员贡献了智力资源,地勘单位则贡献了相应的物质设备(比如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因此,地勘单位有权利要求参与项目成果收益分配。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地勘单位对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横向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在形成成果后不能有效的参与收益分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的完善建议

针对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为了更好的推动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探索符合横向项目特点的管理模式

横向项目与纵向项目有不一样的特点。因此,地勘单位在横向项目管理中,不能盲目的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而是应该结合横向项目的特点,确定符合横向项目的管理模式。就地勘单位而言,横向项目管理应考虑如下内容:一是要反映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适当增加科研人员的人头经费支出,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考虑横向项目实地走访、调查的情况较多,在各类票据的要求方面,要适当灵活,满足科研人员走访、调研的需要。

(二)坚持横向项目管理的“松紧结合”

横向项目管理“过紧”或“过松”都不符合现代科研经费管理正规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在横向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坚持“松紧结合”。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横向科研项目的实际特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以满足科研需要;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从严管理、制度管理,制定的各项制度必须执行,各类账目指出必须要有台账、有发票,无发票的支出则要有证明人等佐证材料。

(三)强化横向项目的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要始终贯穿于横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在承接横向项目时,要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和可行性报告,并与合作方就风险承担达成一致协议,防止以后出现纠纷。在项目实施中,则、地勘单位则要充分发挥本企业乃至本行业的技术优势和智力优势,通过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满足横向项目研发需要,并降低研发风险。

(四)合理分配各方收益

合理分配各方收益是横向项目管理的题中之义。在横向项目落实前,地勘单位要与合作方就成果收益达成相关协议,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在项目落实好后,单位、科研人员(团队)则要进一步明确内部的收益分配关系,既要保障单位的集体利益,同时也要考虑科研人员(团队)的智力劳动。同时合理分配各方利益,调动整个单位横向项目参与积极性,并提升横向项目研发实力。

总之,随着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的增多,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不断创新横向项目管理模式和体制,以更好的适应横向项目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军民.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战略[J].地方财政研究,2014,01:44-52

[2]金俊华.课题制下科研项目核算相关问题探讨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4,25:70-73

第3篇

一、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去年以来,新昌县审计局在对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未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主要表现为:超计划投资部分未重新进行报批;部分工程未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和质量监督、消防设施验收等手续。

(二)招投标活动不规范。一是该招标的未招标。如某单位建设的路网工程,对第一段工程是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的,而对占总路网面积59%、造价为1240万元的延伸段工程却未进行重新招标,直接指定给了原中标施工单位施工。二是将招标范围仅限于建筑安装主体工程,而对符合招标要求的设计、监理、材料采购和一些配套附属工程直接发包。三是部分标底编制比较粗糙。项目内容不完整,存在漏算、多算现象,有的对一些关键数据不敲死,暂定价项目较多,留有活口。四是招标活动组织不严密。投标人数量不符合规定,《招投标法》规定有效投标人不得少于三个,如果少于三个,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而有的单位在招标时存在投标单位只有两家,甚至只有一家的现象,起不到充分竞争、降低造价的作用。五是背离招标文件签订合同。有的单位在组织招标中,不是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而是与另一家投标单位签订了合同。有的招标文件中明文规定变更费用要按合同价与标底价同比例下浮,但在签订合同条款时却不再下浮,改为按定额规定结算或综合费用按百分之几结算。有的在组织材料招标中,按合同规定招的应该是主材价,但在实际操作时变成了含人工、利润、辅助材料等在内的综合价,致使材料价格成倍增加,严重背离了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混淆了工程造价结算依据,使工程结算产生纠纷,给审计带来很大风险。

(三)超概算投资较为突出。有的因项目本身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粗略,中途变更较多。有的建设单位批少建多,擅自提高装修标准,扩大建设规模。有的承包商采用所谓不平衡报价法,先低价中标,然后设法通过中途变更来实现其利润,增加工程造价,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如某工程批准概算是944.9万元,而实际投资达到1588万元,超概算达到68%。

(四)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的未请社会监理;有的实行同体监理,即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是隶属关系,出现“儿子”监理“老子”的怪现象;有的监理或建设单位不负责任,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工程;有的施工单位未经设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同意,擅自取消部分工程项目。有的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在未实行社会监理的情况下,只有一人签证;签证内容不全,只对工程量进行签证,未对价格进行确认;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变更联系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高估冒算工程造价。主要表现为重复计算、变更减少部分未扣除、未按招标规定比例下浮、甲供材料未剔除、高套定额或建设单位高价签证等。去年,新昌县审计局共完成16个建设项目审计,审计总投资额1.8亿元,未经招标和变更的工程造价为6014万元,核减工程造价1130万元,平均核减率达18.8%;核减率40%以上的有8个项目,占总送审项目的50%;最高的核减率达56%。如某校建设的教学综合楼工程,送审投资额76万元,经审计核减43万元。

(六)基建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一是核算不规范。有的对工程项目在单位财务账中核算,未单独设账;有的列支与工程无关的支出;有的旧房拆迁收入直接抵冲工程款,致使不能清晰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投资情况。二是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直接以现金支付工程款。三是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凭据,或以建筑材料发票抵冲工程款,导致对方漏缴税费等等。

二、成因分析

审计认为,造成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

一是建筑市场不规范。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相继出台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但缺乏统一规范,建筑市场要素体系仍不健全,导致项目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工程建设等方面还比较混乱,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是建设资金紧张。建设资金大多来之不易,有的建设单位为了省钱,该办的手续未办,该请监理的未请,该缴的税费未缴。特别是在请监理的问题上,费用比较大,而且在有的建设单位领导眼里,特殊的工程监理不了,简单的工程又无需监理,请不请监理意义不大,花这个钱觉得冤枉,忽略了质量管理的必要程序。

三是工期要求紧。由于政府性投资项目工期一般都比较紧,上面又催得急,建设单位领导为了赶工程进度,在操作上图方便,往往不注重建设程序,致使工程建设管理上出现诸多问题。

四是少数工程相关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施工单位,在私利的驱动下,违规制假,以谋取多计工程款。有的监理人员睁只眼、闭只眼,未尽到应有的责任。有的预算员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作为其劳务费的提取基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往往是临时抽调,且非专业性,缺乏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施工单位却又十分内行,两者信息极不对称,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甚至有极个别的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袒护造假行为,慷之慨,谋取个人私利。

三、对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设项目管理既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从审计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来看,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切实提高对建设工程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规范就没有质量,不规范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作为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和招投标方面的法规,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工程建设知识和基本程序。

(二)要按工程建设程序操作。工程建设应遵循其本身所特有的建设程序进行,概括地说,应先计划后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具体地说,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编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办理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用地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许可证;确定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着重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在竣工阶段,首先要进行竣工验收,然后施工单位要编制好工程结算,建设单位要做好竣工决算,并用书面形式告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

(三)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资料和财务资料。从方便审计而言,资料应从四个方面来分类整理:一是与建设程序有关的资料;二是与工程质量相关的资料;三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四是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资料。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资料整理应按施工中落成实体同步进行,并做到图物相符,不得在工程竣工后补充。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管理措施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是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最终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开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其内在运行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系统。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能使项目的开发建设有计划、按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这就是说,通过使用一个动态计划管理,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全部开发活动纳入计划轨道,项目有序地达到预期总目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控制管理的意义是有利于对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控制,并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一、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决策阶段开发商的项目市场定位及决策机制不完善

首先,前期对市场研究不充分,决策缓慢。由于没有详细、“可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得项目的规划设计迟迟不能如期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了多方案的规划概念设计,也会因为市场研究不充分,心中无底,评判“标准”不明确,犹豫不决,致使项目决策慢、效率低。有些开发商高层领导以“市场是变化的,项目定位不能太死”为借口不重视前期的项目详细可行性研究。

其次,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阶段的匆忙、犹豫及其引起的问题一定会在以后的项目建设、销售、交付及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可以说由此造成的项目管理难度是“胎”里带的。例如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则性、功能性的大变动、变更,“伤筋动骨”。当工程不得不匆忙上马或工程待定内容久拖不决时,因市场定位的前期基础资料不丰富、产品研究方面资源整合匮乏等,所谓决策就成了几个领导的“拍脑袋”,决策成了经常性的、临时仓促“救火”的具体工作。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干扰大,变更多

因市场研究阶段进行得不细致、不规范,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问题拖到了项目实施决策阶段来解决,本应属设计师的工作受到了开发商的过多干预和限制,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表现就是施工图技术文件慢、建设过程中变更多。如某小区的变配电房是后加上去的;小区原先规划的地下停车位不足,新增建地下车库;因产品定位修改,导致在建项目的外饰及雨蓬修改;景观设计不系统、无主题。大量的工程变更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开展,设计师成了“改图师”,设计变更多,工程签证多,故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目标也就无法如期实现。

(三)重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因

高层项目或大型小区的参建施工单位众多、交叉作业多,进场、退场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甲方除了与单位工程的土木建筑及安装施工企业(即工程总承包施工单位)签订所谓总承包工程施工合同之外,其中许多专业工程或配套工程的施工单位也直接与甲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的前期主要是项目总承包单位进行的土建施工工作,工作过于单一,项目管理工作简单,容易进行;施工单位的内部作业分包往往主要由其自己管理,对于施工合同有约定的纳入施工单位自行管理的甲方指定分包或专业分包,监理方及甲方工程管理人员在此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也容易做,难的就是与甲方独立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且合同中又没有工程配合、接口内容等要求的工程配合问题。因工程招标时要求不完善,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不严密,尤其是关于工程配合、交接口、及半成品保护方面的合同内容约定不详细,合作意识“较差”的施工单位对甲方分包工程配合问题“过于认真”、“斤斤计较”,使工程项目管理困难重重,总是在脚手架、垂直运输、临时水电使用及费用分摊、材料堆放、垃圾清运、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交接验收、成品保护、工程资料衔接和整合管理、配合费用等工程接口、配合方面纠缠不清,也是造成工期拖延的重要因素。

二、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来规避相关风险,用来减少房地产开发相关的隐蔽损失,维护投资方的利益。风险防范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风险回避,所谓风险回避指的是在风险超过投资方心中的底线时,必须采取放弃投资决策相关措施,这样能有效地规避相关风险。但是风险回避必定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因为采用风险回避的手段,可能会使房地产开发不能获得利润;风险转移,所谓风险转移就是运用一定的防范,将一种特定的风险以其他形式转移到无形。在当前的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中,这种形式运用最为广泛。通常风险转移是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第一签订合同,签合同的方式,来转移相关风险,在签订合同后,无论发生相关风险,都有乙方来承担[3]。第二保险,通过买保险的方式,将不能预知的相关风险来转移给保险公司,虽然这样会增加部分成本,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最为有利。比如当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在房地产施工中因意外而产生相关的赔偿等。

(二)全面完善项目成本管理项目

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公司总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具体指导,并贯穿于从项目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是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引起项目费用的升降,影响项目的经营效益。作为房地产工程,应加强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要从决策出发,再控制设计中的造价,在施工中全面实行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中的造价管理方式,按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原则,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必须把握成本的关键因素,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来控制造价成本。所谓定性分析,即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大体研究项目成本相关影响因子。所谓定量分析,是全面把握效益成本,注重资金投资与效益比例,研究工程价值走向,从可行性报告中合理做出相关预算,对各个施工量进行确定的核算。

(三)项目质量管理

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完善的项目管理来保障项目建设实施的质量。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少,同批次产品质量较为稳定,而建筑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均会对建筑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项目建设管理涉及了多种学科,如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造价、管理学等等,需要与监理等合作单位及供电、供水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需要对新型建材、新型施工工艺的学习、接受、应用的能力。房地产企业正逐步从资金密集型走向资金密集型加人才密集型。可见,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范畴比施工、监理等企业所涉及的内容要广泛,考虑问题要更深入,因此对开发企业应注意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素质必须得到保证,这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基础。

三、小结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评价和处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站在项目管理的战略高度,从项目启动组织到实施过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地加以控制,加强对开发项目的管理是保证项目目的、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必然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中和.房地产经营和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董黎明,胡键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陈祖.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难点的探讨与分析[J].四川建材.2006.(2):142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Abstract: each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have their own management methods. Enterprise only pay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can produce more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Can't because of the pursuit of construction progress or save money and neglecte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unnecessary financial losses. This paper mainly talking about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individual,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随之壮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众多,环境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建筑施工安全尤为重要。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虽然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上大大加强了,整体来说出现了好转,但是,在施工当中事故仍然发生,目前在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和交通,给国家及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给新时期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建筑产品普遍质量不高,工程质量投诉以下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施工管理意识薄弱

通过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发现,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职业技能低下,是建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不少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违反操作程序与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施工企业为赶工程进度,不按图施工 不按顺序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施工人员技能不高

建筑市场的建筑工人主要来自农村,甚至九成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大部分只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较低。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同时也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3)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不成熟,竞争异常激烈,竞争手段也花样百出 有些企业为了能揽到工程,即使合同存在霸王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 但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盈利,往往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合同违约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

(4)施工监理素质过低

施工监理是在施工阶段对施工项目所进行的监理,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施工安全 质量投资和工期等满足业主的要求,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到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难以起到工程施工监理应有的作用。

(5)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

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致使一些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材料检测工作 ,钢材 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没能严格实行质量双控,有的材料甚至没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更有甚者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前期准备施工过程质量目标及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和材料管理三个方面。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是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因此上述人员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就配备齐全,各项目部还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必要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技术管理方面,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班组多,这就要求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钻研具体施工工艺。

(2) 严格把好材料关

现代建筑工程有材料新、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的特点,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兴材料出现和应用的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保障之本。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要求。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 保证。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由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标准等。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更取决于各个管理环节。①用现代知识优 选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使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建筑材料最新信息,从而优选建筑材料的供货厂家;③合理地统筹建筑材料供应节奏,确保正常施工;④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⑤抓好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⑥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记录工作。

(3)要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做好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在必要的时候,要准确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质量。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重点要解决项目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问题,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和业务制度。

(4)做好质量目标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本,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5)做好安全控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严格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竣工财务决算是确认投资支出、资产价值、结余资金、办理资产移交和投资核销的最终依据。为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水财务z2014{7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也参照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14)(以下简称:编制规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规程》(SL557―2012)(以下简称:审计规程)、《经济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规则》(财建z2013{165)号)等,在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审查、审计和考评等方面也做了相应规定。但是,通过检查和专题调研发现,基层实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主要问题

(一)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主体不明确

《编制规程》规定,竣工财务决算由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单位组织编制,设计、监理、施工、征地和移民安置实施等单位应给予配合。实际工作中一些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由本级财政部门编制的。主要原因是,虽然财政部已经下文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不再代行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职能,而是由预算单位自主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过程中,工程款项仍然由财政部门设置账簿进行核算,结算支付的原始资料也留在财政部门,管理费、青苗补偿、占地补偿等费用由项目法人设置账簿核算。由于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所需的资料不统一、不完整,项目法人无法自行编制,财政部门只得主动或者被动编制。

(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规范

有的不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完整、不详实;有的只有简短的项目投资完成概况,缺少决算表格、决算说明书、或者表格不完整;有的超标准预留未完工程和费用,待摊投资分摊方法和标准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一是项目法人的负责人对竣工财务决算不够重视,项目法人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协调配合;二是以往基层水利部门负责实施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较少,专业财务人员缺乏,编制竣工决算的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三)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及时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z2002{394号)规定,项目法人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很多项目建设完成后,迟迟不办理项目财务决算编制。原因也有多方面,一是项目法人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工程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就行;二是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一些扫尾工作迟迟不能完成;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工程价款无法结算支付。

(四)没有执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环节

审查是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水利部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制度,要求在竣工决算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要将决算提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对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要以文件形式就竣工财务决算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出具审查意见。但是,这项规定在基层很难实施。主要原因是基层项目法人的财务、技术等人员基本都是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兼职,如果项目法人将竣工财务决算上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算的编制人又成了决算审查的组织者或者参与者,这与《管理办法》规定的回避制度相冲突。

(五)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不规范

水利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项目竣工验收前,水利审计部门对其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进行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属于内部审计范畴。审计主体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水利审计部门。但是,县级实施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多数是由本级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或者由财政部门的评审代替竣工决算审计,并且是按照预算单位审计或者专项资金审计的模式出具审计报告,报告的格式、内容、侧重点和评价结论,无法满足项目验收主持单位的需要。

二、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项目竣工决算编制主体

项目法人是项目会计核算主体,也是竣工决算编制主体,并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项目法人应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按照《会计法》和有关规章制度,全面归集会计资料,核算建设成本,准确计量资产形成价值,完成竣工决算编制工作。即使通过合同方式委托代建单位或者社会其他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项目法人的责任主体也不能改变。基层财政部门也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z2011{19号)规定,恢复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首先是技术质量方面因素,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但在综合性的施工工作中,又必须同时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雷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提高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其次是管理方面的因素,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各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也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二、 从建筑施工企业角度来看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从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当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

三 、项目各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纸、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项目技术管理在时间上可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划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后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3.1 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3.2施工阶段

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四、 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4.1 项目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未能认真执行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方案,导致相关部位工程质量下降或留下安全隐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不按规定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导致工程技术资料不能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甚至存在严重错误,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和工程进度;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的缺乏、错漏给以后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带来困难,也难以给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传递正确有效的信息。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对项目技术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建立或落实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制度,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过低。应当在公司一级的管理制度中明确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要求、各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从程序上明确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提高他们的权威。

4.2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准不足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4.3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总之,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用,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

第8篇

【关键词】施工成本;成本控制;项目管理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管理活动,都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辽宁鞍山瑞城御园工程项目,因施工工艺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却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又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土方开挖缺少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现场签证不明确,最终存在重复挖土,幸好在成本部的仔细核对中,剔除重复的土方量,未造成损失。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成本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⑵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例如,施工现场发生变更或是签证,项目经理部及工程师往往看重的技术施工方案,而忽视成本的考虑。

⑶ 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又由于施工中工序衔接紧密,没有过多的考虑时间,存在口头协议,过后又缺少及时的书面手续,造成结算时双方的矛盾冲突,致使工期滞后,进而使工程成本增加。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⑴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经济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⑵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⑶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第9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招投标;问题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ing market open, fair and just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arious problems appear biding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bidding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analyzed.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Bidding;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00年《中华人名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我国建筑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激烈的招投标市场的竞争[1]。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现阶段我国招标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围标、骗标、串标等现象还偶尔发生。因此,本文对建筑项目管理中招投标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筑项目管理中招标与投标

招投标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有组织的市场采购行为,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广泛采用的项目承接方式。建筑项目的招标是指建设单位(业主)对自愿参加的投标人进行审查、评比、优选的过程。建筑项目的投标是指投标人(承标人)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参与竞标活动、承接工程任务的过程。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通常是建设单位事先提出项目的要求及条件,邀请众多的投标人参与竞争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从中选择出中标者。建筑项目的招投标是工程建筑项目采购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方式。招投标活动的规范化对于招标人及投标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招标人来说,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关系到能否对建筑项目的投资、质量及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获得满意的服务或建筑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对于投标人来说,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则是关系到能否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自身的综合优势获得提供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承接活动,取得合理的利润,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建筑项目管理中招标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招投标人员的培训

加强招投标人员的培训,提高招投标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法律意识,对依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招标过程中竞争的存在,有一部分投标单位为了中标,威逼利诱投标工作人员,打探标底或其他相关信息。若招投标人员的法律意识差或者立场不坚定,就极易被收买,导致招投标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建设企业应加强对招投标工作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劝诫、制止其违规行为及倾向。此外,建筑企业应实施建设项目质量的终身责任制。如果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相关招标工作人员的责任。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腐败现象,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围标现象的出现。

建设单位应对招标的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提供给投标单位的技术资料及相关图纸应准确、完整,并且提出明确的项目功能要求,避免对招投标的进程及后续施工建设造成影响。招标过程要尽量规范操作,如需外聘招标人,则应选择口碑好的公司。要求公司参与招投标的工作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更应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保证不会出现泄漏标底及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出现漏项的问题。若是工程清单计价,则建筑企业须在公司编制完工程量清单后委托专业公司对此进行审查,尽量避免出现差错[2]。此外,建设单位应对所有招标单位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2.规范招标公告

建设单位在招标公告时要做到规范、科学。招标公告应公开在电视、行业杂志、相关招投标网站及当地的建筑项目交易中心等。此外,招标公告的时间要合理,切勿第一天招标公告,第二天就停止,这样会使许多潜在的投标单位来不及反应,对招投标工作极为不利,甚至会导致重新招标的情况出现。招标单位还应合理安排招标流程中各项工作的时间间隔。比如某些单位将招标文件的时间与召开答疑会的时间安排地比较接近,导致许多投标人还没有看清楚招标文件的内容细节,就匆匆地参加答疑会,可能造成后续工作的一系列棘手问题。此外,还存在一些建设单位给投标人用以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间过短,致使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过于匆忙甚至来不及编制而导致投标的失败。

3.认真编制招标文件

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可以减少招标阶段承包商索赔情况的出现。首先招标文件的语言描述要全面,避免出现歧义,处罚条款要齐全。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条款,对一些不确定因素合理进行防范,以规避风险。其次应确定合理的评标方法。评标规则应全面、科学、严谨,尽量多使用量化指标,少使用定性指标。若评标规则不科学,只重视标价,则会导致投标单位盲目报价。此外,招标文件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控制风险的能力。招标文件应全面、详细,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要清晰。必要时可以要求中标人提交评标标底与中标价差额两倍的履约保证金,以减少建设单位的风险[3]。

三、建筑项目管理中投标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项目的投标人应具备承接招标项目的能力和招标文件规定的条件[4]。建设单位应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有相近项目经验的施工单位要优先考虑。资质审查中若发现挂靠公司以及出现串标、围标等不正当行为的公司,应积极上报行业协会,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拒绝其今后再招标。一些施工单位本身不具备该建筑项目的资质,而在招标过程挂靠某个公司,中标后,则原招标文件承诺的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施工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和安全员都会被更换,给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多麻烦,也为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这种现象在资质审查中要特别注意,并及时杜绝。此外,招标负责人员在资质审查时不能只关注投标人提供的资料,还应进行现场考察,不能给投标人可乘之机。某些投标人提供的材料过分吹嘘自己企业的实力和资质,令投标人误解,造成建设单位判断失误,使没有资质的投标单位参加招投标,严重时可导致招标工作失败或建筑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资质审查应重点审查投标人的信誉度、履行合同的能力以及各个投标人之间是否有关系等,以避免串标等行为。坚决避免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的现象。例如对总包企业的资格审查,一般按以下三个层次进行:一是考察总包企业的管理层,了解该公司的资质能力、管理结构、所获得的奖项、年施工营业额等。二是考察项目经理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能力,考察项目包括项目管理结构,人员构成,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的职责,项目经理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考核方式等。三是项目考察,考察项目现场的施工情况、工程质量、原业主的意见等[5]。此外,投标单位的资金审查也是审查工作的重点。若是公开招标,则应根据招标规则初选出三个以上的招标单位,报给招标办,再由招标办组织的委员会进行评标,通话层层筛选和规范的评标工作,选出综合实力强且招标价格合理的招标单位。投标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投标规程进行投标,保证招投标市场的公平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加大了对建筑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力度。但是,建筑项目的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因此,必须对上文提到是建筑项目管理中招投标应该注意的问题予以重视,消除不正当的招投标行为,从而保证建筑项目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铁路工程建设,2009(3).

[2] 贾立术. 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现状及问题分析[J]. 项目管理者联盟,2008(4).

[3] 叶宁,殷艳燕. 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工程, 2009(10).

[4] 国秀环. 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J]. 建筑工程,2010(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