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32: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共事业管理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遵循学科逻辑
学科是对知识和学术的分类,一个学科就是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2]。专业必须以一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方向设置必须遵循所属学科的学科逻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学科属性上来说,是公共管理学科下属的一个学业门类。公共管理学科,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它以研究各类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它以培养能满足各领域公共事务管理需要的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专业,其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必须遵循公共管理学科自身的逻辑。
(一)特色培养方向必须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范围关于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国内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即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教育部确定的公共事业管理“5方向”(文教、卫生、体育、环境、社会保险)主要体现的就是这种意见。另一种意见主张按照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的“准公共物品”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即公共事业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一系列活动。按照这种意见,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可以拓展到市政工程、社区公共事业、公共住房等广泛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传统的“事业单位”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诚如李燕凌等所言,“似有‘画地为牢’之嫌”[3],既不利于公共事业的改革,也不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较宽泛的角度来界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即公共事业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必须处于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违背了学科逻辑。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企业管理方向和行政管理方向就明显违背了学科逻辑,因为,企业管理不属于公共管理的范围,而行政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也超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二)特色培养方向必须区别于公共管理类的其他本科专业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专业与专业之间应该有较为明显的分工与区别,这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根据统计,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已覆盖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航运管理、海事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国防教育管理、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16个本科专业[4]。在公共管理类的本科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学校最多,达472所[5]。因此,一方面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无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也必须区别于公共管理类的其他本科专业,不能开设与其他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名称一致的培养方向,否则就有违背学科逻辑之嫌。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行政管理方向,就无法体现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区别,明显违背了学科专业设置的逻辑。
二、依托自身优势
任何一个专业的建设都离不开一定学科基础所提供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师资支撑。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方向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现有的学科基础,依托自身优势学科,化优势为特色。这应当是当前各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特色培养方向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学校特色在我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有相当多的院校属于专业院校。对于这些学科优势明显的专业院校,在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的师资力量与培养经验,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特色。如师范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设置教育管理方向,艺术类院校可设置文化管理方向,医学类院校可设置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事实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事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大都是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来设置培养方向,如安徽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卫生管理方向、淮北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管理方向。
(二)依托院系特色对于综合性院校来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学科优势。根据调查,综合性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都放在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或政法学院等院系。这些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特色培养方向。如设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科优势,把培养B途径(工商管理途径)的公共管理人才作为特色培养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各种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的能力。设在公共管理学院或政法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可以把培养P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的公共管理人才作为特色培养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制定和评价公共政策的能力。
(三)依托地域特色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地域优势,从而其可以基于地域优势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自身特有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是地方性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思路。如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考虑设置民族文化事业管理方向,而位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方性高校可以考虑设置“两型社区”公共事业管理方向,把为“两型社会”培养合格的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三、回应社会需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因为专业性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把回应社会需求提升到了高等教育改革导向的高度。因此,回应社会需求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设置的应有之义。事实上,讨论和具体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本身就是针对社会不同需求的一种回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设置要回应社会需求,首先就必须对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细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应该对这种多层次和多样性的需求予以回应。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一、工程施工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产品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赋予了施工建筑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认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包括建筑产吕主体结构的质量、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三类,建筑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在形体设计、装璜的完美,带来消费者的只是感官上的认同,消费者对于建筑产品的最终目标还是功能的使用,这就要求施工质量必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水、电、燃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在内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些指标不能够得到满足,则很难让消费者满意。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关系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困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施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对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多,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做到不破坏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要对施工过程中各类生产管理项目进行认真有效的安排,保障人们生活健康、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等各个方面。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的核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为主线,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生产使施工项目能够达到各类要求,要提出创造优质工程的目标,向现场施工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素质和意识,增强它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对施工过程中各类不文明行为级予及时的监督和制止,为提供安全高效的企业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三、做到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企业系统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施工的基础和依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工作,从施工项目的计划制定,以及制定计划的层层落实等工作,都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要把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推动和促进施工项目质量的提高。要对施工过程中各类细则和标准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对一些不符合实际发展要求的进行坚决改正,要加强实地调研的力度,切实制定能够有效促进施工项目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促进施工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对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错误行为要进行坚决改正,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出现一些影响的,要坚决落实相关责任人,保证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净化施工企业发展空气。
四、做好施工材料的控制工作
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施工原材料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施工工程的实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工作,避免一些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限患。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的价格、费用和质量,尽量选择企业质量好,合作基础长的生产企业,各级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原材料的审核力度,对一些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各种配件坚决不使用。原材料采购工作完成之后,要切实做好材料入库检查工作,通过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相对比,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且相关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各级过程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施工项目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要重点对施工人员、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检查,要切实加强管理培训工作,使工程一线操作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工程项目,掌握各类施工机械的操作,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小刚.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
为了建设“绿色*”,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本区工业排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信誉度,建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管理机制,促进我区经济、环保、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适用对象)
本暂行办法适用对象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实行诚信等级评定。工业企业要加强环境保护自律,环保部门要严格审批、加大检查和处罚的监管力度;
(二)诚信等级评定,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执行统一标准和程序;
(三)工业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做到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四)区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污染物排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五)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爱护环境,参与环境保护各项活动,实行政府监管、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管理体系。
第四条(诚信档案)
区环保局按照一厂一档的要求,建立工业排污企业诚信档案信息库,并负责该信息库的信息采集和维护。
以企业诚信档案为基础,根据上年度区环保监督、监察、监测情况,区环保局每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对工业排污企业诚信等级评定。
第五条(评定机构)
*区成立*区工业排污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委员会,委员会由区环保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组成;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村民代表、企业代表等参加。日常工作由区环保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等级划分)
工业排污企业诚信分为四个等级,即绿色等级企业、蓝色等级企业、红色等级企业和黑色等级企业。等级规定如下:
绿色等级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实施节能环保新技术,主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并通过ISO14001认证,与社区生态环境和谐良好的企业;
蓝色等级企业: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企业;
红色等级企业:有不稳定达标排放行为或环保投诉被查实,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的企业;
黑色等级企业: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厂群矛盾突出、影响社区生态或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受到环保部门依法严肃查处或经区政府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企业。
第七条(评定方法)
(一)绿色等级企业评定与授牌
1、企业评定绿色等级企业,需企业先自行申报,再由区环保局诚信档案记录并征询企业所在镇(街道)、工业区、周边居委会(村委会)的意见后确定,最后由评定委员会根据《*区排污企业环境诚信等级评定指标》评定并授牌;
2、绿色等级企业若在本年度内发生严重污染事故,立即取消其等级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二)蓝色等级企业评定与授牌
根据上年度该企业诚信档案记录及环保监督、监察、监测情况,由评定委员会根据《*区工业排污企业环境诚信等级评定指标》评定并授牌;
(三)红色等级企业评定
有下列情形的为红色等级企业:
1、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经监测,一年内连续2次主要污染因子超标或出现一类污染物严重超标;
2、厂区年度内出现1次环境污染事故,对厂界外环境有轻度影响的;
3、存在居民有效投诉,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和危害的。
(四)黑色等级企业评定
有下列情形的为黑色等级企业:
1、出现1次故意偷排、直排废水、废气并超标排放及危险废物未进行规范化处置造成危害等环境违法行为的;
2、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经监测,一年内连续3次超标或出现主要污染因子严重超标;
3、3次以上居民有效投诉,有较大环境影响和危害的。
第八条(评定时限)
绿色企业申报时间:每年*月*日-*月*日
评定机构评定时间:每年*月*日-*月*日
评定结果公示时间:每年*月*日-*月*日
评定结果公布时间:每年*月*日
第九条(相关措施)
(一)绿色等级企业
1、可推荐为国家、市环境友好型企业;
2、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日常监察(测)每3个月1次;
3、连续3年被评为绿色等级企业的,可以适当减少日常监察(测)频次。
(二)蓝色等级企业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日常监察(测)每2个月1次。
(三)红色等级企业
1、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由于企业违法排污造成严重环境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2、增加环境监察(测)频次。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排污企业日常监察(测)每月不少于1次,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企业日常监察(测)每半月不少于1次;
3、严格控制企业排污总量;
4、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四)黑色等级企业
1、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限期治理或责令停产,对由于企业违法排污造成严重环境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2、经区政府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企业,由区政府对其进行停产或关闭;
3、加大日常环境监察(测)力度,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排污企业日常监察(测)每半月不少于1次,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企业日常监察(测)每周不少于1次;
4、严格控制企业排污量,执行限产限排,改扩建项目予以严格审批,新生产扩建项目一律不予批准;
5、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6、停止享受地区优惠扶持;
7、抄送区有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收到情况抄告,应当备存,并根据本部门职责,针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依法管理措施,从严把关、从严监管,对存在可依法行政处罚的行为的,要从重处罚。
第十条(其他措施)
区环保局可根据工业排污企业排污状况、守法诚信状况,必要时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形成监察网络,实施全天候实时监察(测),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
区环保局要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将目标责任量化,通过每年进行培训、考核等方式,形成网格化管理和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解释部门)
本暂行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区环保局负责解释,所涉及的评定标准由区环保局另行制定公布。
主题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修路架桥历来是造福社会的好事、善事。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及旅游业的兴起,现有公路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加快公路建设步伐,顺应“小路小富,大路大富,无路不富,要快富修高速路”的发展趋势,以优越的交通优势振兴经济建设。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对我们每一位在公路建设前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所以施工企业自身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做好“企业自检”这一基础环节,以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2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措施及要求
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现结合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对公路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2.1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同时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及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为直接责任人,由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质检处负责开展,并组建工地试验室、质量自检组、资料整理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工程施工处以各处处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处的质量自检工作;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的格局。
2.2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做好质量管理前期工作
工程开工后,项目经理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组织排训学习教育,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
进入工地现场后,项目部需认真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应知应会教育,并严格考核,做到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与“技术规范”操作。通过教育与考核,实行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3、各分项工程开工前,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分析预测工作,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施工方案后,再进行施工。
2.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1、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
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一般的质量控制程序为: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工序自检报告工序检查认可中间交工报告中间交工证书中间计量证书。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 “开工报告” 上报监理工程师,工程施工中,首先由施工企业进行各道工序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分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见工序检查控制程序图。
2、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质量目标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要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详细施工方案,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
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工程施
工技术标准、操作细则、工程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全线工程施工方案
各个分项工程全面开工前,遵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用于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
3进一步搞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作为中标后的施工企业,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充实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使质量管理工作贯彻于整个工程施工中。
2、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施工队伍的岗前培训,层层分解质量目标,使质量目标落实到最基层的施工人员身上,落实到各个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上,确保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3、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作用,通过认真细致的试验检测工作,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做到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工程施工,使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查,真正起到工地试验的作用。
4、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只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如果只抓质量,不抓进度,对施工企业来说,毫无效益可言,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工程施工中,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创效益,所以,最关键的环节是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5、施工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质量管理机构,从上到下,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只有严格履行“企业自检”这一关,才能更好的保障“社会监理、法人管理、政府监督”工作的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关。
6、施工企业必须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各方的协作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坚决落实“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管理将逐步走上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轨道,电脑网络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企业要立足社会,企业必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意识。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将会有很大提高且会更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那么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结束语
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企业自身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只有通过“企业自检”这一关,才能更好的推行“社会监理、法人管理、政府监督”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只有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和质量通病,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施工企业干出来的,这一切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人员的素质、机械设备的优劣、所用材料的好坏等因素来决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3-01
1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1.1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1 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
大部份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如在对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选择时,往往只考虑价格或者为照顾人际关系或亲友关系,不能真正按程序、要求严格进行评价选择。
在资源配置上主要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充分,如有些人员素质偏低,对设计要求难于深入理解,对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政府法规、政策知之甚少,不具备承担相应工作的素质要求。
1.1.2 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
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能力的考察评价。
1.1.3 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目前,施工企业对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环节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自觉行为,其预防、纠正措施不能认真实施或保持。
1.1.4 对不合格信息的收集、传递、评审和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畅通。
质量改进是通过在过程中采取预防、纠正措施来获得更满意的成效,质量改进得到确认后,应当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其保持下去,从而在新的水平上控制质量。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依靠质量改进使之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其最终的目标是使成本、风险、效益三者得到最佳结合。
1.2 应对措施
(1)要用市场经济的“大质量”观点教育职工,培训职工,使企业所有职工都明确自己所处的形象位置和自己的职责、权力范围,自觉地把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质量效益型各要素组合的“大质量”的质量体系。
(2)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
①从企业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作秩序。一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着手,清晰岗位职责,逐级逐岗落实责任。二是从考核和激励机制入手,依据岗位标准和岗位目标,对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以此作为晋级、提薪的依据。三是从教育培训入手,重视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四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形成个人意志服从企业意志,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统一的良好氛围。
②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突出质量否决权,并实行重奖重罚,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产品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③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施工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同时进行着多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好,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
2 工程质量控制
2.1 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未按规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二是有的钢筋接头搭接长度、焊接质量、锚固构造和尺寸、箍筋的制作形状和尺寸以及安装位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有的双向受力钢筋边框部位未按要求全数绑扎。有的负弯矩钢筋位置控制不准,甚至接近楼板底面,完全丢失其原有功能。钢筋保护层大量存在厚度不一现象。三是现浇砼施工不规范,质量缺陷严重,有的工程在砼施工中任意留置施工缝,接缝部位新旧砼结合不密实。现浇砼楼板厚度与设计要求偏差过大,砼空洞,蜂窝、麻面、胀模、等现象普遍存在,砼试块养护及条件违反标准的现象严重。四是砌体工程中砂浆试块问题,墙体留槎问题和灰缝厚度等问题严重。五是有的工程未按规定及时组织地基与基础(含桩基)和主体结构验收。
2.2 应对措施
(1)工程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和坚持层层负责,终身负责的质量追究制。对野蛮施工、违章作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2)施工前的控制。一是在熟悉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人员素质,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和自然条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二是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施工工艺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和施工规范的学习。三是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
(3)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以材料质量控制为主,所有进场材料均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取样检测、检验,符合要求的才能用于施工中。
(4)事中控制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主,工作重点是放在单位工程关键环节,重要节点和质量多发部位,以及常见质量通病攻克上,尽最大努力控制事故发生,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工序控制的关键是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予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问题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受到教育的不放过,没有新的防治措施的不放过。
(5)认真落实各项施工安全措施。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入手;保证各种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都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检查,安全值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6)工程质量事后控制以检测、检验、验收为重点。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返修或加固处理,直至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7)工程质量控制应立足事前预控,实行预防、预警、预控。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施工现场设置远程监督系统,此系统不但有现场视频远距离监控,而且实现了数字化监控同步跟踪。例如,深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变形、沉降、监测、其数据随时在监控系统出现,一旦达到临界值,系统将自动报警,有利于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 结语
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立足于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事中控制的要点是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监控状态,对重要部位建立质量控制点。
企业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合理的组织结构,细致的职责分工,并层层建立质量责任机制,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电气工程、管理安全、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电气智能化技术也迅速发展壮大,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在建设工程中,电气安装质量的好坏轻则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重则会危及用户的安全。做好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十分重要。一个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优良,才能创造出优良的项目工程。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只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取得电气质量管理的成功。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只有做好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好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等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质量事故。
一、电气工程质量概述
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强电系统主要有:变电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系统、高压配电、低压配电、应急电源及照明、高压电缆、低压电线电缆及动力照明等。弱电系统主要有:变配电智能化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火灾报警、防火漏电报警、综合布线、电磁屏蔽、安保监控、电视电话等,各系统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是贯穿于电气工程建设“人、机、料、法、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围绕电气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控制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现象发生。
二、质量控制
1、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电气工程质量涉及到业主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的实现,所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
2 、电气施工人员的优选和培训人是建筑工程的创造者,产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根据工程电气工程系统状况,合格选择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发展动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
3、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管理用于电气安装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必须把握材料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掌握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并直接订货,减少采购环节,以确保所需材料符合施工要求。
4、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工艺、装备、信息、检和检测等技术。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5、图纸深化设计管理明确业主对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需要优化和深化,提供意见和建议给业主,以便电气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而影响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目前主要是受业主委托,对智能化系统中的变配电智能化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楼宇自控、防火漏电报警、综合布线、电磁屏蔽等部分或全部进行深化设计。要做好技术储备,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定位和需求,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6、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的最重要阶段。电气工程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所以,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投入原材料开始,直到工程验收完成为止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系统过程。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重细节部分,重点检查和控制。
三、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1、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2、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内管线预埋到位准确,缩短工期,使施工科学地进行。本阶段常见程质量通病主要有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室外进户管预埋不符合要求,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消除。
3、在预埋时,要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派专人负责与土建单位协调,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按设计施工图进行预留和预埋工作,按施工图坐标位置要求土建标出结构的标高线和水平轴线,按照设计坐标、标高位置进行施工,以利管道敷设到位。浇注混凝土时,盒(箱)都应采用防堵措施,留人看管,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4、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预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基础施工阶段电气工程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是否漏焊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5、装修施工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在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暗配管路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6、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前必须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对电气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分系统建立质量控制点,并明确控制内容、主控责任人,制订作业指导书,给批准后实施。加强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工艺流程对质量的要求,工艺加工对施工操作技术的要求,做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气化工程施工操作较为严格,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所以,对于电气工程施工操作人员应加强操作方面的培训,加大对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力度!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严重性问题,因此,对于电气工程建设应加强施工中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标准,对电气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电气工程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制定良好的电气工程施工操作方案,提高电气工程建筑以及操作人员管理双方面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做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吴伟章.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浅析.[J].民营科技,2011(02)
某大型工业工程,主厂房建筑面积6.8×104m2,水处理、配电区域构建筑物面积5×104多m2。厂房钢结构量1.5×104t,设备基础混凝土方量15×104m3,机械设备安装量1.5×104t;设备基础埋深度多在-5.0m,液压站、管廊、隧道等深度在-9.1m,地下管廊、隧道长度逾1000m,基础、管廊等单位工程布满于整个厂房内。主要机械设备有一台抛丸机、三台加热炉、三台冷床、一台矫直机、四台横移台架、十台行车、五台垛板机、一台定尺剪;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自动化系统、公辅系统(水处理系统、能源介质气体系统等)等。该工程西面紧邻陡峭山坡,陡峭山坡高度逾50m,距离新建建筑物2.0m。厂房E列轴线距离铁路编组站铁路道轨边缘2.5m,34轴线距离深沟15m,见图1。该区域地质情况为石灰岩。工期要求,12个月后一台加热炉、一台冷床等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具备热试条件,达到生产合格热处理板材;14个月,整个工程全部竣工。该工程量大,建设工期短,特别是整个工程施工区域狭小,工程密度大,施工场地及作业面少,交通拥挤。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2施工组织总体思路
2.1施工总体安排
工程要求,分期投产,优先投用工程,优先完成。根据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特点,各专业、各工序的关系,为达到生产合格热处理板材条件,施工优先完成厂房、抛丸机、加热炉、冷床、连接的辊道、液压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水处理系统、通风系统、水、氧气、煤气等工程。
为便于施工组织,实行分区组织施工,整个工程划分为钢构厂房、设备基础区、水处理区、配电工程区、设备安装区、能源介质公辅区等6个作业区域,按照互为条件、主辅同步的原则平行施工。各专业做到立体交叉、互为条件、流水作业,减少施工阻碍。在施工工序安排上,做到先难后易,先深后浅,见缝插针。厂房、加热炉区、配电工程区、水处理区,施工条件差,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投入使用早,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2场地规划
整个工程施工区域场地狭小,工程密集,单位工程施工场地使用有限。在工程施工组织中,施工机具、材料、周转材料存放紧凑,合理布置,划区域使用。道路布置,在厂房内外各修整一条施工道路,保证运输通行。一条在A列西侧厂房外,即图纸设计道路为施工道路。一条在E列内,为东路。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不急于使用的工程可暂不开工,作为场地和交通道路之用。基础、管廊完成后及时回填,保证施工场地之用及道路通行。成品半成品在场外制作加工,随用随进,周转材料用完后及时清理。
3施工方案选择及实施
3.1土方爆破开挖
地下工程布满置于整个工程平面中,工程密度大,属
深基坑、深基础,石方爆破开挖方量大。石方爆破开挖施工,对工程施工进度,对已施工工程影响较大。在施工方案选择上,采用深孔控制爆破技术,石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槽。爆破时合理设计爆破参数,一次爆破达到基础埋深深度,达到岩石开裂松动破碎、不飞散。在爆破组织上,所有地下工程集中力量进行钻眼爆破,减少对后续和其他工程施工影响。在开挖组织实行机械开挖,对暂不施工的和会影响到其他工程施工的,暂不开挖。深基础的开挖运输车辆通行坡道,顺行地下管廊走向和高差差异处,减少坡道占用场地。冷床区、加热炉区、水处理区、风机房区、地下管廊、排水沟等,全部进行钻眼爆破,暂不施工的对爆破区域进行推平,保证场地使用。加热炉区区域较大,底标高高差小,全部进行开挖,厂房钢构的吊装吊车进入基坑内进行。在距离铁路区域,厂房柱基及设备基础距离较近,铁路正常运行。在基坑边沿先用预裂爆破法进行爆破预裂,完成后再爆破开挖,消除对铁路的影响。
3.2厂房施工
优先安排钢结构厂房施工,加快柱基、钢构件施工制作速度。钢结构安装使用大型履带起重机吊装。冷床、横移台架区基础面积大,基础施工后,吊车无合适位置站位,钢构安装难度大,柱基础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钢构安装。该区域钢构吊装采用综合吊装法,钢柱、屋架、吊车梁、天窗架依次吊装完成,减少钢构安装对该区域基础施工的影响,其他区域钢构安装采用构件吊装法。厂房钢构主体完成后,采用无缝挂瓦技术进行压型板屋面封闭。受场地所限,屋面板的成型、运输、吊装及安装难度较大。制作、垂直提升布置于厂房的山墙(即①轴线、34轴线)外侧。屋面板为压型彩板,长度不一,最长的板块达34m。屋面水平运输长度达260m,水平运输采用加设滑道人力运输的方式完成;垂直运输采用从屋面钢架上向地面引若干条钢丝绳作为导向索,通过卷扬机和人工拉到高空屋面。
3.3设备基础等单位工程的施工
根据工程量大小、施工周期长短,投入使用早晚,施工场地条件,组织好设备基础、管廊等单位工程的施工。在施工中,做好施工段的划分,避免二次在施工时,对施工完成工程造成破坏。各工程、各专业具备条件的及时予以施工安排。厂房内三台加热炉、三台冷床、横移台架布置紧凑,跨越多个轴线,占地面积大,材料运输、施工机械布置困难,在基础施工组织上,采取由里往外施工方式,依次组织施工完成。高配室、水处理区东侧在厂房之间(设计正式道路,现作为施工道路)设计有一地下深4.5m的地下输电通廊,优先进行石方爆破,推平后作为施工道路,待交通压力缓解后,加大施工力量,快速完成。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大体积砼设备基础有害裂缝控制,地下管廊、地下室防水砼施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浇注、养护以及防裂性,保证工程质量。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和多次校核,达到施工测量精度;设置独立螺栓固定架,保证设备地脚螺栓精确埋设。
3.4设备安装组织
基础、建筑物完成及时安排设备安装。厂房内行车优先投入使用,作为水平和垂直运输工具。投入使用后,同跨内各行车划分使用范围和运行线路,进行设备安装、物料运输。热炉设备、冷床、加热炉设备、横移台架设备构件多、占地面积大,设备现场根据工程安装条件分批进入,存放于行车通行线路内,用行车进行运输和安装,尽量减少倒运次数。加热炉、冷床、液压站设备多,安装调试时间长,重点进行施工安排。
4施工资源的组织管理
工期紧,工程量大,人员、工程机具、设备材料、技术资源投入较大。根据工程网络计划安排、工程量的大小,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安排、高效供应,满足施工需用。在施工资源的管理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保证管理到位,减少因资源组织不当影响到工程进展。各单位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减少相互干扰。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速度迅猛,世界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的两大趋势。在科技先进和信息化先行的发达国家,又涌现了知识经济的浪潮,这给经济管理和传统经济管理理论带来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课题。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生产存储、分享和使用在技术上更为可行、经济上更为合算,经济活动中各种要素的配置、组合方式将更为合理、更有效,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竞争的重点在知识、资讯、科技综合体——知识型的人才,而经济管理中各种要素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高素质人员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有关知识型员工的几个基本概念
1.知识工作与知识型员工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对知识工作的定义是:利用知识与技术提高生产率,使知识具有生产性、生产力特点,从而对管理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管理活动参与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工作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工作又有了新的内涵,即信息经济时代条件下的知识工作,是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经营管理活动参与过程。这一时期,知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产品,即知识工作的一切目标都是围绕着知识的创新服务的。所以,新的知识工作的概念应是指对知识的学习、利用和创造发展新知识的活动。
彼得·德鲁克也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此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适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本文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一个企业组织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
2.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工业经济
信息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也被称为“后工业经济”,它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指导思想,而工业经济主要以单一的,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最大利润为指导思想。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工业经济生产力发展一定水平必须结果,是对工业经济的超越。不少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应该说信息经济是一种以信息等相关产业为支柱的一种经济时代,也是从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早期表现,知识经济要求更高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信息经济的高级阶段,其内涵进一步扩大。总之,从发展顺序来看应该是: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并不断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所以目前的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应属于信息经济时代的管理。
3.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与知识经营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为知识型的管理,简称为知识管理,它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纯粹的信息管理则是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等。知识不等于信息,知识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结合的产物。知识与信息的不同是知识管理、信息管理这两种管理最大的不同点。知识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和对信息的管理,它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的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而增加企业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20世纪末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在企业总经理与信息部经理之间设立一种知识主管(CKO)的新职位,并作了适当的分工,信息部经理重点负责企业技术与信息的开发应用,而知识主管主要从事企业创新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无论是信息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主要是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只不过知识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管理相对于经营来讲,它是根据企业的经营决策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经营意图,即经营方针、目标、战略、计划的要求以及下达的具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从企业管理的分层来看,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属于执行层,而知识经营属决策层,所以知识管理与知识经营之间是执行与决策的关系。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具有比其他员工更强的竞争性,必须调整公司,把公司建成知识型公司,并建立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彼此进行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彼德·德鲁克说:“知识型员工不能被有效管理,除非他们比组织内的任何其他人更知道他们的特殊性,否则他们根本没用。”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管理好知识型员工。
1.独立性
知识型员工拥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这种员工不喜欢上司把要做的每一件事的计划与措施都已安排的非常明确,这样使员工觉得自己是被上司完全摆布,缺少自主性。一般说来,知识型员工倾向于独立自主,这种特性表现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知识型员工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远处上司的遥控指挥,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
2.创新性
创新是知识型员工最重要的特征。库珀解释说:“知识型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有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服务得以更新。
3.骄傲性
专业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输渠道的多样化改变了组织的权力结构,职位并不是决定权力有无的惟一因素。知识型员工由于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往往可以对其上司、同僚和下属产生影响。也由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知识本身的不完善性使得知识型员工并不崇尚任何权威,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自己。
4.流动性
在信息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表现在技术的竞争上,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知识型员工的竞争,这一大环境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宏观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可能。信息经济对传统的雇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资本雇佣劳动”这个定律开始受到质疑。因为在信息经济时代,资本不再是稀缺要素;知识取代了它的位置,长期保持雇佣关系的可能性不断降低。
5.成就性
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实现自身价值,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这种员工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6.复杂性
复杂性主要指的是劳动的复杂性。首先,劳动过程复杂。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不是体力,劳动过程以无形的为主,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督既没意义,也不可能。其次,劳动考核复杂。在知识型企业,员工独立自主性并不等同于员工之间不需要配合,员工的工作由于科技的发展一般并不独立,他们的工作一般以工作团队出现,通过跨越组织界限以便获得知识综合优势。因此,劳动成果多是团队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这使得个人的绩效评估难度较大,因为分割难以进行。第三,劳动成果复杂。成果本身有时也是很难度量的。比如,一个市场营销人员的业绩就难以量化,原因不仅在于营销效果的滞后性,也在于影响营销业绩因素的多样性。
三、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信息经济时代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员工的聪明才智比以往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知识员工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他们的创造力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源泉,生产工具开始转移到了知识型员工的手中,因为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工具是存在其大脑中的知识。所以,企业的管理也应做出一些变革和调整。
1.充分发挥员工独立自主性
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自主性特征,企业应更加重视发挥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授权为团队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员调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建立自我管理正式组织及非正式组织。自我管理式团队的形式也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能使信息快速传递和决策快速执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效率,并且也能满足知识型员工工作自主和创新的需求。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知识型员工也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为了鼓励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
2.员工与产品平等对话
在工业时代的公司中,社会分工明确,大多数工作的定义方式使得员工和管理者很难看到完整的过程。工业时代的工作并没有给人们一个对于产品属性的清楚的认识,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和产品被锁定在一个黑箱中,作为个人的贡献者看不到,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缺乏认识,他们只是被期望去适应一个大过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人们被培训去做某件事,而且被告知不能偏离固定的程序,员工的想象被认为是不重要的甚至是碍事的,员工的知识几乎没有真正的价值。于是,员工通常对过程和产品容易采取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在信息时代,工作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和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生产许多产品和对这些产品进行改造的过程。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并不是孤立地看待过程和产品,而是把它们放在员工的想象和知识的更大的视野中。员工对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掌握,激励他们去使用其技能、想象和知识,通过技术的变革来产生产品的变化。这样的过程有如员工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由于员工掌握了过程,他们发现自己的想象空间得到了拓展,并会因受到鼓励而更大胆地去想象,去发明,去创造。
3.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与一般性人才不同,知识型员工一般来说不习惯于受指挥、操纵和控制,他们往往追求较强自主性,所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知识型员工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的地位商讨组织中的重大问题,可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现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主管人员与部属们商讨组织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以一种成就感。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
4.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良好的软环境即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认为,“一个日本公司最主要的使命,是培养它同雇员之间的关系,在公司创造一种家庭式情感,即经理人员和所有雇员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财富》杂志评出的最受欢迎的100家最佳公司中的几十家慷慨地为员工提供“软福利”——即那种能够进一步协调工作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各种便利,诸如在公司内部提供理发和修鞋等多项生活服务,以及免费早餐等看起来不起眼的福利,这为员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类福利使公司表现出富有人情味,接受调查的员工都说他们非常珍视这一点。目前,许多企业都定期举办各种宴会、联欢会、生日庆祝会、舞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管理者还可以倾听职工对企业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总之,知识型员工要求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管理者应经常深入下属,平等对话,并经常活动,加强人际沟通。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而不是成为组织的边缘人。
5.正确的激励
激励活动是由谁激励、激励谁和怎样激励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正确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所说: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激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自身是有规可循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励必须考虑人的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二,激励必须制度化、规则化,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激励具有全员性,即必须针对全体员工,这样才能起示范作用。第四,激励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美国的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四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文化水平较高,更多的是考虑其发展潜能和成就感,并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合理公正的报酬。所以,企业在进行激励选择和设定时应针对性地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当然,还应该注意对工作进行设计,因为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励因素。
6.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
由于科技发展高速化、多元化,大部分知识型员工发现,知识与财富成正比例增长,知识很快过时,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收入。因此他们非常看重企业是否能提供知识增长的机会。如果一个企业只给其使用知识的机会,而不给其增长知识的机会,企业不可能保证员工永远就业,当然也就不能指望员工对企业永远忠诚,同时,大多数高素质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工作挣钱,而是更希望通过工作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而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知识员工的这一需求。在信息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必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此,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的需要前提下,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
7.积极创造个体发展空间
知识型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不懈地追求,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他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追求,当员工感到自己仅仅是企业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时,就很难对企业绝对忠诚。因此,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给员工创造个体的发展空间,给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才有更大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位资源,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足够大的成就实现机会空间。当然企业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加强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如:目前已经出现的股权激励就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的一种尝试。股权使得员工把自己的创新活动看成是一笔可观的投资,因而更能激发其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趋向。股权激励是一种可行的激励方式,体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员工的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
8.管理方式分散化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常常不按常规处理日常事情。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传统的官僚管理作风只会碰壁,因此需对知识型员工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束缚之下被动地工作,导致员工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应该建立一种善于倾听而不是充满说教的组织氛围,使信息能够真正有效地得到多渠道沟通,也使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决策,而非被动地接受指令,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如分散化管理,在信息经济时代,分散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管理趋势。在组织中拥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并不一定拥有较多的信息,电脑网络的存在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平行的世界,知识型员工也由于自己的专长而自负,对权威的顶礼膜拜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为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求得知识型员工对决策的理解,定期与雇员进行事业的评价与探讨,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施以“分散化管理”,应是信息经济时代管理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吉雷:“浅淡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中国培训》,2001年第4期,第59~60页。
吕兵,张钢:“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策略”,《西南金融》,2001年第1期,第22页。
肖光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2期,第13~14页。
孙建国:“论信息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前沿》,2001年第3期,第9~12页。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质量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n how to construct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lly discusses some concrete 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
1984 年我国开始进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系统广大职工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质量责任制、建设市场准入制度、施工图纸审查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质量监督监理制度、质量保修索赔制度、质量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2000 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离不开重要法规的保障,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 管 理 条 例 》、《 建 设 工 程 监 理 规范》、《施工管理规范》、《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规范。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一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实践性的艰巨工作,管理阶层和基层员工都要充分重视,要做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其成效要数年才能显现;虽然对于市场的压力已经有了感受,却苦于不知如何应对,对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缺乏热情和动力;特别是现在处于过渡时期阵痛当中的企业,面临改革、改制、改组的巨大压力,当务之急是如何求得生存,而不能立竿见影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就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对于巩固和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降低。
2.质量保证体系
2.1质量保证体系
按本单位认证的ISO9001质量标准,我们将按照该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在主观上增强质量意识,在组织上健全质量监控机构,明确质量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适合试验段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中强化过程控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把好质量关。质量保证体系见图1。
图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2质量管理程序
图2 质量管理程序框图
2.3质量管理机构
项目部设质量管理部,设部长1人,专职质量工程师2人,各工区施工队配专职质量检查员2名,具体负责质量检查、指导及其它与质量有关工作。
2.4质量管理职责
项目部根据项目经理要求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设置满足项目管理要求的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3.质量保证措施
3.1确保工程质量的思想保证措施
做好开工前职工思想总动员,教育全员要以为国家、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搞好工程质量,并结合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深刻理解“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发展、质量就是企业实力”的含义,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义务,做到依法经营。
适时召开现场会,抓样板、树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水平。
深入开展质量法规教育,组织全员学习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文件。
3.2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保证措施
建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横向包括指挥部各部室负责人,纵向到各队队长及工班主要骨干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现场主管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好质量检查工作。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派具有资质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质检工程师,负责内部质检工作,并赋予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力。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做好QC小组活动,真正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问题,把对工程不利的因素消灭在过程中。
4.质量检查人员和自检制度
4.1质量检查人员安排
项目部、施工队专设质检机构,配齐质检人员。项目部设2名专职质检工程师,施工队各设2名质检员。
4.2自检制度
4.2.1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有主管工程师根据设计及技术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根据作业指导书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与其它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4.2.3坚持“三自管理”制度,确保工序质量
加强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施工中认真执行“三自管理”制度。“三自管理”即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自纠、自检、自控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4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作业班组、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申请报告,连同有关资料,于隐蔽前48小时内,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证签字,方可继续施工。未报检或者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行隐蔽施工。
4.2.5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派有资质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质检工程师、质检员,负责内部质检工作,并赋予质量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力。凡进入工地的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工程师同意后才能用于工程。对工程验工,必须经过质检工程师的签认,一切需经监理签认的项目,必须经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上报。质检工程师、质检员以施工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行使一票否决权。
4.2.6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需换手复核后交项目总工程师或主管工程师审核,报监理工程师。现场有关测量标记须定期复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