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9 16:32: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含药医疗器械;检验项目;产品检验

在进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时,企业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适用的产品标准和基于该标准的产品检测报告[1]。当前,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注册制度中的“适用产品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注册产品标准”。对具备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这些标准就是此产品进入市场最低限制或要求。对尚未具备两项标准的产品,生产企业须制定注册产品标准,其中安全性指标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同类产品需要遵守的强制性安全标准要求。对于含药医疗器械产品,其标准不仅要涵盖材料类医疗器械的检验通用要求,还需对所含药物制订有关性能评价标准,检验项目需包括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譬如:具备药物缓释功能产品,需进行药物体外释放试验、涂药工艺稳定性及均一性检验等。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进行药物体内释放试验、体内-外关联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等。对所含药物的成分检验,则可参考国内外药典有关该种药物的检验方法,如:样品制备不能用于含药医疗器械产品检验的,需提供可行检验法,但要有相关方法予以验证[2]。下面就含药医疗器械产品的检验方法进行综述。

1药物鉴别

需要和有可能共同存在的物质或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进行有效区分。依照国内外药典中提出的该药物的相关检验方法,比如:化学鉴别法、色谱法、光谱法等。

2含药量测定

应可准确测出含药医疗器械产品所含药物的量。参考国内外药典有关该药物的含量测定法,如应用新方法则需开展方法学验证,如应用成熟方法,主要是国家或国际标准方法,对于方法的引进方本身就是方法学的重要验证者[3],可不需要再行验证,但是在操作流程、测定步骤、仪器、样品制备等方面有所调整的,仍需要按照新方法应对。当前,含药量测定的方法有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度法等。

3药物体外释放试验

此项实验就是在模拟人体机体条件下,比如:温度、介质成分、pH等,对含药器械的药物开展体外释放速度试验[4],应尽量客观、准确地反映所含药物在机体内释放的基本状况。该试验主要用于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产品,体外药物的释放率是含药医疗器械产品质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产品生产监测中,需要加强质控工作,以确保含药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在此项试验中要求把控好仪器、控温摇床、溶出度测试、温度、释放介质、取样时间点等参数。

4涂药工艺稳定性及均一性试验

一是提取溶出介质进行直接测试,即在同批产品中取6个样品,然后提取出溶出介质开展平行测试,以评估所含药物在体内或体外释放的均一性。对于释放结果则可通过一级方程拟合,在此过程中以有关系数最大及均方误差最小视为最佳拟合[5]。在最终结果中,选取的6个样品,初、复试验的释放率平均值都必须在标准释放率之内。在初试时,倘若2个样品未能满足规定,并且其中有1个样品在标准释放量区间的10%~20%可进行复试(另1个为±10%)。在复试时同样取6个样品,在结果中样品数值低于释放量区间10%的样品必须在1个以下。二是基于序列号样品,且按照残余药量洗脱测试。在此项测试中,最少要选取3个样品开展平行测试。送检者需要在试验前对每个样品的初始含药量予以明确,否则根据标准规定的含药量或实测相同批次样品含药量算出平均值[6]。在结果中,初次试验时如单1个样品在既定释放量区间的10%~20%,则可复试。在复试时,同样取3个样品,最终结果均要在规定释放量内。

5药物体内释放试验

当前,含药医疗器械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作用部位、应用方法、含药剂型、载体等方面均有差异,此外,所含药物的量大大低于正常用药量,使得血药浓度很低,对仪器灵敏度和样品制备工艺有很高的要求,进而给体内释放试验带来较大困难。现阶段,关于含药医疗器械所含药物的体内释放试验方法尚在制定中[7],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开展原位植入、采取血管、组织等开展体外培养法的研究也大量开展。国外一些专业机构的含药器械体内释放试验已取得一定成果。

6药物体内-外关联性试验

体内-外关联性,就是因制剂所产生的生物学特性或因生物学特性衍生出的参数,比如:tmax、Cmax、AUC等,和相同制剂的物理、化学特性间,存在合理定量关系,实际是体外释放参数与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所形成的函数。体内-外关联性试验应可全面展现出体外释放曲线和机体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间的内在关系。只能在体内外存在关联性,才可通过体外释放曲线来预估体内状况,进而创建一个能够准确、有效说明药物生物利用度标准与批量生产质控指标。有研究把体内外关联性程度分成三个等级:Ⅰ级,就是体内药时曲线每个点都和体外各时点的释放量是有关的,即点-点关联Ⅱ级,即体内药时曲线按照折积法算出体内平均停留时间和体外平均释放时间的内在关系[8]。Ⅲ级,即体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或者峰浓度或峰时间等单一参数和体外平均释放时间的内在关系。此项试验原则上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有关缓释、控释及迟释等一类制剂的指导原则开展。主要是通过所含药物体内、体外的释试验数据予以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关联性的检验。

7药物稳定性试验

对含药医疗器械物品开展稳定性实验,主要是考察所含药物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随时间改变的内在规律,以此为产品的批量生产、包装、储运等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基于试验结果明确产品有效期[9]。一般有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等。此项试验通常开展加速试验(6个月)或长期试验。所要考察的指标主要是药物的鉴别、含量,对于缓释含药器械还需考察所含药物的体外释放相关指标。具体就是按序列号编器械取3个样品试验,根据批号取相同批次的3批样品开展加速试验[10],在试验中,每月月底取样检验。长期试验就是在常规条件下的有效期最后1个月内取样检验。伴随现代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含药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11]。因而,需要在明确含药器械产品检验标准和项目集成上,熟练掌握并应用各项检验方法,并要适时改进和优化方法,确保产品质量,保证患者诊疗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宁,陈鸿波,杨昭鹏.对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检验工作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药事,2013,27(8):787-789.

[2]李佳戈,郝烨,侯晓旭,等.数字切片扫描仪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的检验方法初探[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1):69-71.

[3]李海宁,郝擎,李静莉,等.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分析及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39(2):132-135.

[4]徐研偌.论产品标准在医疗器械评价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7):58-61.

[5]王浩,孟祥峰,刘艳珍,等.医疗器械中人工智能方法检验策略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0):67-70.

[6]蔡霞,雷毅.我国膏贴类医疗器械产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房,2013,24(44):4222-4224.

[7]权兵.研发流程管理方法在医疗器械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8]张高亮,纪晔,李江宁.医疗器械抽验产品安全风险计算方法[J].首都医药,2014,21(20):17-18.

[9]郎涛.含银医疗器械的质量检验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12):81.

[10]王峥崎,张雨晨,牛玉倩.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Ⅱ级生物安全柜使用现状及问题解析[J].医疗装备,2014,27(1):16-22.

第2篇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和竞争欲望。而迄今为止,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巨头们所垄断,除了知名的老牌厂商,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三星携手全中国的社区医院,全面打造“健康产业”;而器械商喜来健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200余家体验中心,覆盖了30个省、市。外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培育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十年时间。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新生产企业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的增长很快,表明境内企业产品被国内医疗市场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

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的环勃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和呼吸麻醉机在内的数字诊断治疗设备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高质量、一次性的医疗器械用品及耗材畅销国内外,小而全是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特点。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中国市场形成紧密联系。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2 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医疗器械产业占整个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份额在不断上升。其中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产值达7亿元,年产各类助听器93万只,居全国第一,其中耳背机65万只,为全国第一;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3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福州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1.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在看到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医疗器械企业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行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厦门市医疗器械企业情况分析,全市共有54个医疗器械企业,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据统计,2005年总产值约11亿元,这11亿产值主要是由“麦克奥迪(显微镜)”、“柯达(数码影像)”、“瑞声达(助听器)”三家外企贡献,其余51家企业的贡献甚微。54家持证生产企业,注册产品128个产品的种类,但能列为仪器设备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除少数几家的产品外,难称高档医疗器械。但我省诊断试剂目前起步较好,其中三大宗产品(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技术较成熟。同时,激光技术及激光器我省也有发展优势。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传统产品促进升级换代,要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

3 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政府的战略,要在全球医药产业的格局中进行策略研究:

3.1 借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崛起和发展的经验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它们虽然具有的条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产业聚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它们的崛起和发展,对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借鉴作用。如: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国际化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显然,这一区域形成与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经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是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

环渤海湾地区诊断治疗技术引人注目,是由于几年来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势头强劲,潜力不可小觑。

长三角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国际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声望。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给福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福建产业基础,挖掘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三大产业集聚区中吸取发展经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

影响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产业政策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政策环境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省内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二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大科研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到福建投资办厂。对于产业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3.2.1 加大专项投入,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设立省、市两级政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强化前瞻性产业技术研发。一是用于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省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企业技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性研究、中上游技术创新。三是对于开发国家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和为新医疗器械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及临床试验,给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支持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植的,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地的企业。

要通过建立省内企业医院医药见面订货会等形式扶持省内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对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根据采购制度采购支持。

科技、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要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将地产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各地药监部门要严格把关,凡符合采购要求的地产医疗器械,必须优先购买。

3.2.3 管理职能接轨,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上对创新产品和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系列开发的新品种上市审批应缩短时限、简化程序,重点扶持已具规模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促进龙头效应,加快其发展。

工商部门着力打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合法厂商的市场地位。纪检监察部门则大力整肃有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腐败现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由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转变。

3.2.4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我省正努力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优势,通过与海峡对岸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上要有作为。如与台湾企业建设“研发―生产”模式,在金融服务上,与台湾企业建立“融资―生产―出口”三角模式。

3.2.5 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名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医疗器械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和以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强势品牌群,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医疗器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争创更多的福建籍医疗器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

3.2.6 引进嫁接打造医疗器械行业航母

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医药工业前25名跨国公司都在我国合资办厂,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整体提升了实力。各级政府应站在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高度,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在我省进行大规模投资办厂。

3.2.7 引导培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一是倡导强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企业,利用他们的壳资源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界开展工商联合,可以使生产企业利用商业企业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作业反馈系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保证质优、价廉的货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3.2.8 依托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要给予孵化器园区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让落户企业生产的新药械优先进入省医保目录,力争使园区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创新平台对工业集中区的服务和依托,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

3.3 建设福、厦、莆、宁、泉五个产业基地

3.3.1 建设福州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具有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产业基地,创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创新研发、产业链完善和市场配套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发挥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激光技术及激光器、助听器、口腔治疗仪器等六大宗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到2009年,成为全国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3.3.2 建设厦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与电子、光电技术融合的新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要抓住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的契机,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成为全国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33亿元。

3.3.3 建设莆田全国民营医院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莆田在全国民营医院网络优势,建成集医药器械药品研究、开发、销售、应用和服务相配套的医疗产业,成为全国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4 建设宁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宁德市要立足港口、区位、开放口岸和医疗保健按摩器械产业群体优越,整合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国际医疗保健产品接轨,开发建设保健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具有医疗保健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5 建设泉州传统提升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泉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的契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泉州工业产业基础。通过与港台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第3篇

1.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品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药品不断更新换代,新品种的药品不断涌现,这些都给药品的库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管理难度。库存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药品及针剂等等都是医药公司为保证医疗服务活动正常进行必须储存的物资,它也是保证企业进行日常活动销售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医药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加强医药耗材库房管理,更科学地做到有计划的采购、保障市场销售单的供应、减少资本浪费、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成本、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2.研究意义

根据医药公司的特点结合药库的实际情况,药品品种繁多,金额权重不等从而提出ABC分类管理法,有所侧重有所重点管理。同时提出存货在企业的流转过程中体现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优化管理思路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存货管理体系,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研究创新

存货管理从形式上看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存货,而其实质是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优化管理思路相结合,我们从立体上,全方位的把握存货管理,要有创新的思路,要有创新的管理模式,提高存货管理质量,从而将管理的水平有个质的飞跃。

二、医药公司存货管理的整体规划

1.医药企业存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药品物流企业是为各个药店医院提供各种医药器械,药品,医用耗材等物品的企业,因此存货管理的对象主要为药品、试剂、器械三大类。同时品种繁多及金额比重不等,给存货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医药库存的品种及形式多样化。医药物流与其他行业的物流相比具有很多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

医药库存的某些药品对仓储条件的特殊性要求,给库存带来很大困难,有的药品对库房温湿度的严格要求,有的药品气味特别大要防止药品之间串味,等等这些现实中存在的特殊性都给库存工作带来困难。

医药库存的进库出库的频繁化,以及零星补货,退货时常发生都给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医药企业存货管理的复杂性,以及管理上对实物和价值实现的要求,存货管理就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地位。

2.医药企业销售的特点对存货管理的影响

在药品市场销售链管理中,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企业会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不同,各地制订了不同的产品销售的价格,同时会规定只能在当地进行销售。但是有些违规的批发商以较低的地域价格取得产品之后,又将产品在价格高的地方进行低价倾销,扰乱了市场秩序,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是由于缺乏真实、全面、可靠、及时的事实数据,企业虽然明知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对这种违规的现象也是无能为力。因此为了避免此类违规现象的发生,企业必须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并及时的将信息反馈。企业在销售、配送过程中采集产品的单品条码信息,根据产品单件标识条码记录产品销售过程,完成产品销售链跟踪。

药品在销售过程中由于中转的环节多、周期长,零散发货和零星的补货及时到达率较低,还有丢失、破损等问题经常发生;药品在销售过程中有关信息反馈迟缓,不能及时的预测市场的变化,因此造成市场的反映也迟缓,影响了市场销售,缺乏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医药物流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对医药企业的影响

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医药物流在配送环节上,对药品批号、生产时间、效期、来源、随货单证等要求都非常严格,在仓储环节上的量化指标要求也极高,所以信息系统必须支持高精度的运作模式。因此我们要对公司存货的管理及其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

2.存货管理中保管方面存在人员素质低,硬件设施差的问题

人员素质方面。存货管理人员一般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存货管理知识,管理经验不足,无法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存货进行管理。

硬件条件跟不上。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医药库存的某些药品对仓储条件的有特殊性要求。但是目前企业硬件条件有限,有些药品没有严格分库区存储,有些特殊药品需要分别存放于不同温度条件的库区但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

3.财务核算精确度差

在财务核算中由于医药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财务人员对产品了解不够,导致财务人员盘点工作不到位,账实不符的现象很严重。核算的失真是医药存货控制的很大缺陷。

4.跨部门的合作不够深入

各管理部门对存货管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各部门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财务部门要求减少库存从而达到资金占用最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采购部门希望存货数量越大越好,这样就降低了采购的次数和采购的价格从而降低采购成本:销售部门则希望存货越多越好,这样就避免缺货断货。总之,众口难调,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信息不通,加大存货管理难度。

四、医药物流企业存货管理三位一体的优化思路

1.“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医药行业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医药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存货周期,寻求经济最大化,不得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利用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的高效运作,从而使传统上的存货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使医药企业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

2.“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存货管理设计

(1)信息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共享,提高企业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完整的信息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必备条件。

库房存货管理实行条形码管理。这是一种方便、便捷、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时运用ERP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库房存货管理水平,控制库存,了解分析库存,向各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2)实物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必须过程

任何一个企业最终目的都是为销售服务的,因此存货管理就围绕着销售来进行采购存储。

根据本企业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我们运用ABC分类管理方法,A类指的是药品的品种数约占总品种数的10%,销售额累计约占总销售额的70%,针对A类药品经常检查库存量,及时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存货:C类药品的品种累计比重约占70%,销售额累计约占总销售额的10%,针对C类药品采取简化管理,减少采购次数:B类药品介于A类B类之间,实行中间性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药品储存质量,对药品按其质量状态进行分区管理,为杜绝库存药品的存放差错,必须对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药品质量状态的色标区分标准为: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质量状态不明确药品为黄色。

(3)资金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目的

存货管理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份额,因此加强企业存货,对存货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合理的存货管理能够避免资金链发生短缺,同时减少资金的占用,完善存货的风险管理系统。

3.“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存货管理的实施

实现三位一体的存货管理,实质上就是在实物流方面应用信息系统通过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实现资金流的最优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存货管理中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管理体系。因此要做好与存货相关的各个环节工作。

(1)加强存货采购方面管理

采购是存货管理的前提,一方面,库管人员要认真核查采购的单据做到无遗漏,无缺损;另一方面,要对采购起到相互监控,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2)加强企业存货的保管

加强企业存货保管,提高仓储人员的素质,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库存商品有着特殊性,因此仓储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仓储管理知识还要求有相关的药学知识,同时企业应定期邀请专家对仓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药品保管水平,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3)加强企业存货销售的管理

销售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销售人员要结合存货的信息流了解存货,认真学习存货的相关知识,从而做到对实物进行引导性、有方向性推销,减少差错率,减少不必要的退货,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效益。

(4)针对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存货结构的调整

针对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库房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必须对存货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内控管理思想,做好人力资源建设,为实现存货管理三位一体整合提供保障。

五、结论和建议

1.主要结论

通过对医药企业存货的特殊性及存货种类繁多的分析,整合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存货管理方法,把存货管理贯穿于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办法结合在一起,优化存货管理的人力资源,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同时明确内部相关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的职责权限,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存货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4篇

关键词:W医药公司 经营现状 对策分析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储运部T适当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提升公司在药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第5篇

中医药的特点及知识产权现状

中医有完全不同与西医的医疗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从现代科学上讲中医体现的是系统科学中整体性、联系性的观点,这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甚至政治观点相关。而西医的特点与西方还原论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强行的要求中医现代化、西医化,无视中医自身的诊治特色,这样并不能够结合中西医的长处,往往是对中医理论思想的一种篡改,结果实质还是一种西医。中医的发扬光大只能在自身体系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而从西医的角度对其改造不是正确的道路。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在2008年1月8日宣布:为遵循中医药规律,体现中医药特色,鼓励创新,该局正式颁布实施《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该规定表示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经过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要求再进行以动物试验证明药效的评价模式,也不再要求进行临床研究。”

另外,西医治疗的强项是治疗急症。而中医经过中国人民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经验的检验,其中一些观点,比如说上医治未病、重视调养,对于保证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贡献和显著的优点。同时中药比西药价格低,较为普通群众所接受。现在中医衰落,不受重视,边缘化的现象是受西方文化侵略,民族虚无化的影响。这对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国家中医药界一定要扶持中医的发展,让古老的中医继续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虽然中药在包括海外华侨、东南亚,日韩的中华文化圈有固有的市场,但是要打开欧美市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如属于中国人数千年智慧结晶的一些疗效显著的中药药方往往没有国人愿意投资开发,从而不能使其符合安全有效的治疗标准而获得产业化。相反常常是外国人抢先投资,然后,高价返销到中国境内。典型事例比如将银杏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抗癌药物,是在德国做的提取物并通过FDA标准,并在世界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要让中药符合欧美的标准,并占领欧美市场,可以将中药作为一种植物药,通过提取来发现中药中有效成分。因为欧美人从药物质量及经济等原因出发,不喜欢中药复方。搞清一种中药已够困难的了,更何况几十种,像银杏叶产品就是一种药。而经典名药“六味地黄丸”含六种中药,据说能治200种疾病,再加上产地等多种影响因素,分析验证起来就很困难,更难控制质量,专利保护也不容易。虽然中医喜欢强调中医药应用的个性化,但是,作为药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就更应强调其共性。首先应争取落实“安全、有效、稳定,可控”这一国际通用标准。

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目前,开发成功一个新药平均耗资3亿美元左右,平均需要12年,从8000~10000个化合物中才能有一个化合物最终被批准上市。国际上大型制药公司一般都拿出销售额的10%~15%用于新药开发。但是无论是新药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研究水平、研究条件,还是研究人员数量,我国与西方国家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这些是无法设想的投入,不但在目前乃至可预见的将来也是我国新药研究工作所难以承受的。因此,就整体而言,我国新药创制不可能直接进入以技术领先性创新为主的创新阶段,必须经历模仿性创新阶段,先易后难,首先开展“me―too”药,即仿制药的开发,逐步过渡到技术领先性创新阶段。

要在我国大规模开展“me―too”药开发,还必须做到:第一,改变观念和机制,不要过分追求技术领先性创新,过分追求出成果,出论文,而以能获取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第二、由于基金支持有限,“me―too”药的开发必须走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的道路,增大企业投资力度,解决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成果共享逐步过渡到企业成为新药研究的主体;第三,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或者其他途径(包括“me―too”途径)研制出来的新药进行分子改造,寻找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并在治疗上具有某些特点的新药。这包括:(1)对无专利保护的新药(如紫杉醇等)尽快进行结构改造,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2)对有专利保护的新药,可对专利保护范围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不侵犯别人专利的前提下,进行专利边缘创新,也可有意识地改变局部化学结构,比如,对前药的开发,增进水溶性或脂溶性,将有助于生物利用度的改变,阻滞体内代谢转化,将延长药物的药效,这样将有可能获得药效强于母体的新药;(3)重视手性药物的开发,如将过去的消旋药物进行重新研究,有可能开发成功新的“me-too药”,如日本对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吡啶的再研究,开发成功巴尼地平和比尼地平两个手性“me-too药”。总之,如果我们现在就一味追求技术领先性创新,从研究水平、实力、资金,研究条件来看并不符合实际。就整个国家而言,我国新药研究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模仿性创新为主的策略,通过模仿性创新进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必要的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同时,随着技术力量和经济的增强,逐步向技术领先性创新过渡,这包括利用全新的作用机制和全新的结构进行药物设计。但即便到那时,开发“me―too药”仍不失为多快好省研制新药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实现了5%~6%的增长,市场销售规模达到7350亿~7450亿美元,全球有年销售额约20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数额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其中Risperdl.Fosamax、Topomax、Lamictal和Depakote等产品在多个世界主流市场结束市场独占期,这促使仿制药市场以14%~15%的速度增长,达到700多亿美元。2008年美国处方药的三分之二以上为仿制药。德国新实施的政府合同计划以及日本、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的教育项目,使仿制药在上述市场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此外,葛兰素、阿斯利康等跨国公司已将产基地向我国转移,不少跨国公司继续在华设立更多的研发中心。在全球医药制造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带动下,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仿制到期的专利产品,更多地承接原料药制剂等产品的国际生产、研发外包、开展药品

委托临床试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更加细化。如无锡的药明康德集团就是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起来,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和丰富的科研人才,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公司。

生物制药研发与化学类新药研发的情形相似。由于生命科学的复杂性决定了生物医药的研发不可能像机械、电子通讯行业的研发那样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这点从生物化学的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就可以看出其与机械,电学类的差别。生物化学类的专利必须要有实施例,涉及微生物的发明还必须提供培养物的保藏证明才能算充分的公开,而机械电学类说明书只要说清楚形成创新点的各部分组成及其逻辑关系,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实现,实施例不是必须的。这是因为生物医学类的发明往往不是数理逻辑所能完备解释的,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实施例的实验条件才能将发明重复出来。所以,生物科研现在还处于理论研究的阶段,很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成果还止步在专利文献阶段。中国从事生物医药上游研究的时间相比西方国家还很短,一些上游靶点的研究能通过后续研究成为新药的可能性很小。要实现产业化,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人类疾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市场上成熟的生物药的品种,还是抗体、疫苗,干扰素等几个传统品种。

总体上看,金融危机对成品药医药行业的影响较小,因为首先医药是一次消费品,跟经济环境关系不大。其次,药企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不依赖银行,不是靠资金来推动,不会受银根紧缩的制约。再次,和其他依赖出口的行业相比,医药工业出口占比非常之少。入世后中国向海外制药巨头放开了市场,医药行业的主战场在内而不在外,所以,海外市场变化对于国内药企影响不大。而且随着医改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果实现全民医保覆盖,医药行业未来增长是非常庞大的,相信在未来乃至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医药行业将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

此外,金融危机还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不仅仅是市场准入难得的机遇。由于海外不少中小医药研发机构,因为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希望寻找投资方合作,中国有实力的药企要抓紧研究和评价具有前途的项目,购买有价值的研究专利,此时还可以以低价引进欧美、德国和日本药企的生产总监、高级管理人员,还有他们的管理技术,这是提升自身的绝好机会。

第6篇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不但有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学科,还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种类似的学科,更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等高科技学科。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比如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而除了技术操作层面的知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还要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因此,这是一门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学科。针对社会上流传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四不像”处境——“当生物老师比不过师范毕业,进工厂比不过化工专业,去药厂比不过制药专业”的看法,杨院长给予了否认的态度。在他眼里,生物技术广泛的课程涉及工业、医药、食品、农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各个方面,也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因此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基础更广泛、就业选择面更宽、可塑性更强。

2生物技术专业就业

根据记者的调查,仅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年、2010年毕业生便约有75%的人选择了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后有的人选择留校从事教育工作,有的人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轻工、食品、能源、环保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有的在环保、商检、药检、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如今的毕业生,还可以去高科技生物医药类的公司,如果自己创业,国家还有优惠政策和创业资金。我国政府正在从不同层面大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示范,都有政策、财政以及税收等不同方面的支持。其中,一些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找到了令人艳羡的“归宿”。有的在医药器械厂当了医药代表;有的去了生物医药公司从事发酵工艺有关的工作;有的进了事业单位技术监督局,有的进了中科院研究所从事有关DNA测序、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工作等等。

3就业故事

去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小刘称,自己目前在石家庄某药厂做药厂质检员,虽然药厂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效益还是不错的,她工作也比较得心应手。今年药厂打算送她继续深造,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毕竟做这一行,小刘说,上升空间非常大,而且实用性也很强。只要对自己及所学的生物技术有足够的信心,在大学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就会有广阔的发展平台。

随着社会对生物科学行业需求的增加,国家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行政事业单位也设置了一些关于生物技术的岗位。此外也可以选择去中小型企业做医药代表、化妆品工程师,从基层做起。

4化妆品研发工程师:时髦,但不等于化妆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化妆品不再只是舞台上表演所需的东西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化妆产品,过去人工合成单一的化妆品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这么大的化妆品市场需求要求化妆行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开发、研制、改进、改良化妆品配方。去日化公司做化妆品研发工程师绝对算千万个女生心目中的“白富美”工作之一。这种职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使用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日用化工原料,进行化妆品配方研发并组织试产,测试其作用机理及功效。而不同于很多女生心目中的畅想,化妆品研发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非常严谨的,包括:负责化妆品原材料的测试、开发以及测试方法的建立;根据开发计划进行新化妆品的配方开发和研制工作,进行新化妆品的配方稳定性、包材相容性测试,以及微生物竞争测试;总结新化妆品的开发经验,改善老化妆产品配方,提高化妆品品质;组织新化妆品试产并制订相关标准操作规范、化妆品检验规范,指定化妆品内控以及化妆品原料的检验指标。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对从业者的自身技术素养及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化妆品工程师这份职业就很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他们所学的专业课与日常实践上。首先,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奠定了他们充分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化妆品工程师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无害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材料;无机及其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能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改善老化妆产品配方,提高化妆品品质,持续改进化妆品性能;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就业能够让他们从事微生物竞争测试,提高产品效能。更不用提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中度过,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符合化妆品工程师职业技能的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事化妆品工程师,工作第一年可拿到月薪5000元左右,待积累更多经验后月薪可达10000~20000元左右。

5生物技术专业:从业者道德先行,再谈技术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高兴,有人担忧。然而在这个领域,关于人类胚胎学的研究始终受到法学界、社会伦理界、社会学家的普遍批评,他们强烈呼吁禁止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对于从业者来讲,就务必做到恪守基本的伦理道德了。

首先,与其他科研类专业相同,生物技术的从业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道德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会在本世纪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对人类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但是从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坚守住固有的伦理道德,比如面对一些克隆杂交、基因重组的技术手段,我们要适可而止,不能够让这些相悖于自然规律的成果危及子孙后代。然后,从业者才能够谈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例如组织培养、PCR扩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及提纯、色谱分析等等的生物技术。此外,从事不同的工作不仅要看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应该注意自己的性格因素,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性格沉稳、细致、内向的人更适合从事技术研究、项目研发;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或销售工作,不仅要细致耐心,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更加适合开朗外向的人。

第7篇

关键词 民族医学院校 服务 大健康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039-03

贵州民族医学院校作为贵州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行业院校,在传统办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对医学背景健康类服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对民族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贵州民族医学院校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何在?面临挑战又几何?本文通过对黔南民族医专典型个案的SWOT分析,探索贵州民族医学院校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为其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一、大健康产业涵义

目前,学界尚未有对大健康产业的权威定义。一般认为,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健身产品、养老服务等支撑产业和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主要分为“医疗性健康服务”与“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体系和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医药器械等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相较于传统健康产业的医院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而言,大健康产业还涉及健康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康体养护、数字医学等多个产业新分支,其覆盖面广,产业链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到来,健康养老、健康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医疗的比重将越来越重,占据着大健康产业的主要部分。

二、对民族医学院校的SWOT分析

随着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对医学背景健康类服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民族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能否抓住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大健康产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事关贵州民族医药学院校的科学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就其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如下:

(一)S- strengths (优势)

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以黔南民族医专为例,其位于都匀经济开发区、占地1350亩、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新校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其办学条件,一批老旧的教学仪器设备为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所取代;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得到不断加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齐头并进;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承担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1个,国家财政部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实验室4个;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培训基地7个,三甲附属医院2个,教学实习基地82个,中医药科普馆为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学校先后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广州中医药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10余所一流医学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二是办学定位准确。贵州民族医药院校主要是为民族地区培养“招的进、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和用人单位好评。以黔南民族医专为例,从1985年建校到2016年的30年间,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医药卫生人才5万余人。以黔南地区为例,黔南民族医专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占比约为80%,他们有的是“扎根乡村的白衣天使”,有的是行业精英和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促进贵州医药卫生事业特别是广大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医药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好。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贵州民族医学院校地处贵州民族地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民族医药资源禀赋,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之美誉;典型的卡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一方“好山好水好气候,宜居宜游宜养生”绿水青山,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先天优势明显。2014年,贵州省将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拉开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序幕,贵州民族医学院校可发挥其地缘优势,依托有利办学环境,与大健康优势产业集群精准对接,形成大健康相关专业独特的专业治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就近为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培养人才。

(二)W- weaknesses (劣势)

一是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滞后。目前,仅贵州而言,仅有贵州医科大学于2015年6月成立大健康学院,而民族医学院校的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则较为滞后,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领军型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建设滞后。

二是健康类专业师资建设滞后。存在师资着学历层次偏低且职称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师资水平较低等问题,且师资多集中于医药卫生等专业领域,像保健按摩、医疗美容、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类专业师资则严重不足。

三是专业设置滞后。存在着专业结构守旧、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对接地方行业产业特色不明确,专业设置、教学体系与本行业优势集群产业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四是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民族医学院校要更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医药和健康服务类人才,不仅要合理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实践性课程开设和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实现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有机融合。

(三)O- opportunities (机会)

一是前景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旺盛。2013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近2万亿元;2014年,多项国家级健康类项目完成了产品转化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预计2016年大健康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2020年将突破8万亿元大关。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健康产业列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点”。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2.02亿,其中约3700万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而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4.4张养老床位。仅养老服务一项,如有效需求得到释放,将催生上千万的就业岗位。《2012-2013年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健康产业规模已达118157.09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认为,继“机械化时代”“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即将到来的是“健康保健时代”,健康产业正在成为世界性的阳光产业和全球第一大产业,其年支出总额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大健康产业将替代IT产业成为世界第五波产业经济浪潮的新引擎。

二是政策好。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的健康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将从2005年的73岁增加到2020年的77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0%,提高两个百分点。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贵州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理工、民族医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为贵州民族医学院校大健康战略发展提供重大政策利好。2013年9月,国务院于《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首次在国家层面制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2015年10月,教育部制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任务,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将“社会贡献”和政府规划、办学质量一起作为激励和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依据。

(四)T- threats (威胁)

一是同质化竞争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走的是本科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翻版和压缩版。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民族医学院校不能照搬照抄研究型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势,与本科医学院校以研究型为主、培养高等医学人才、临床医生以及健康类高端人才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机构培养医护人员、相关辅助人员和健康类相关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贵州建设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多层次医学和健康服务类人才梯队、满足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是社会认可度问题。现代社会上盛行“人才高消费”行为,甚至出现研究生抢本科生饭碗、本科生抢专科生饭碗、专科生抢农民工饭碗现象。事实上,专科层次的医学教育由于受到学制的限制,学生的理论和实践都较为欠缺。以黔南民族医专为例,三年制的大专学生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时间约占3年6个学期的1/2,紧接着就进入实习和就业阶段,加之专科层次学生的文化课知识较弱,学生无论理论和专业知识都与学制长、文化课基础好的本科生存在较大差距,专科学校在专业方向、实训条件、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均滞后于本科层次医学院校,民族医学院校在转型发展的同时,升格办学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黔南民族医专2015年党代会提出建设同级同类院校中“一流的教学科研、一流的校园校舍和一流的管理服务”工作任务,力争实现学校的“升本”工作。

三是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问题。长期以来,民族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仅限于面向医院、药企培养人才,在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健康类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共建方面行动迟缓,面向企业创新需求的服务较少、专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弱,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平台建设。设立大健康学院(系)。利用大健康学院(系)平台组建团队、申报项目、设置专业、建设实训基地,解决经费、招生、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利于引进高端、领军型人才,就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项目进行研究,就健康管理、保健养生、系统医学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准备。如做好在医药养生、康体护理、健康管理等相关衍生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储备等。

(二)培养专业师资。优化师资培养和引进体制机制,根据学校健康类学科专业发展和规划需要,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选派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健康类学科专业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强保健按摩、医疗美容、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类专业师培养,探索建立形成校企互联、专业互通的多学科、多专业复合型师资团队,解决民族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专业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师资水平较低等问题,

(三)构建专业体系。民族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决定着它的服务方向,反映了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度。贵州民族医学院校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深化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在对既有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升级的同时,合理增设新专业,形成护理类、医学相关类和健康服务类学科专业体系。如:对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技术等与大健康关联性较强的一级学科进行改造,增设相关二级学科;在临床医学专业增设全科方向,在护理专业增设助产、养老护理方向等,使学校的办学专业定位更加清晰明确;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申报老年护理、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专业和专业方向。

(四)加强基地建设。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之间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并将所学相关原理与所从事工作岗位实际相结合,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按照“依托园区、校企建管、财政奖补、公共使用”的原则,建设一批可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公共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开放多元办学新途径,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人才培养立交桥。以黔南民族医专为例,该校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医药特种行业培训基地”“贵州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贵州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贵州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贵州省第10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拟与美国瑞泰集团合作,在学校成立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

另外,在民族医学院校广泛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站(所),获得职业资格认定权,将岗位操作和技能鉴定要求融入教学和考试内容,保证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黔南民族医专为例,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构的作用,利用建于该校的“贵州省第10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与鉴定工作,培养“双证”就业、持证上岗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帆.行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对接”研究――以珠三角地区化妆品、食品及医药大健康产业为例[J].艺术教育,2014,(10).

第8篇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对策;安徽亳州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74-01

近年来,亳州市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实现税收7.88亿元,增长40.18%;完成固定投资87.3亿元,增长18.9%,达基地年度投资任务目标的101.5%。

1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

1.1 产业集中度提高

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年新增规上药业工业企业60家,累计达178家,同比增长50.6%,其中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达149家。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占比25.9%左右,行业贡献率28%,居各行业之首。

亳州市制定出台系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快基地骨干企业培育进程,组织安排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九方制药、为民药业、修正药业等12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的申报。积极构建亳州市药品品种转移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药品品种生产技术转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产值超1亿元的药业企业83家,同比增加20.3%;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亿~10亿元的企业7家,2亿~5亿元的企业23家。形成了同仁堂饮片公司、济人药业、源和堂药业、广印堂药业等26家龙头骨干企业。

1.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促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在亳州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政策分析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芍花堂药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安徽亿安股份有限公司在植物消毒液和抗(抑)菌研发领域共同设立院士工作站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全市共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普仁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自动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科技厅备案[1]。2016年,全市药业企业申请专利1 534件,其中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涉药专利78件。芍花堂药业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团队开展“药膳素”系列产品开发;源和堂药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药品研发创新技术平台”;为民制药与安徽华康科技公司合作从事400个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工作;敬道药业引进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团队建立了青蒿素提取生产线。目前,全市已有8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2016年又有3 000余名考生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1.3 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

亳州市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5项,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研究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完成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安徽中药材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知母栽培技术规程》《紫菀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已实施;新修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桔梗》和《白芷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白芍初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已通过评审,即将实施。

2 亳州市推进中药材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

2.1 促进药材种植新提升

2.1.1 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有经验的药农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企业、种植示范村,推动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1.2 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科研实验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搜集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操作性强的大宗道地药材种植规范,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心,集中培育一批具有中药材种植资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种植专家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外种植合作,输出中药材种植技术。

2.1.3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和支持知名药企来亳州市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种植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市、县(区)级政府配套资金,推进亳芍、牡丹、桔梗、白术等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亳州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申报“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高道地药材生产附加值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培育“亳药”种植品牌[2-3]。

2.1.4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亳州市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对亳州种子种苗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有l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壮大3~5家基础条件好、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扶持其选择10个大宗地产主导药材种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 333.33 hm2以上,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2.2 发挥中药流通新优势

2.2.1 完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导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健全完善中药材、香料、种子种苗、保健食品、中药花卉、药包材及中药机械等细分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产药材市场、中药材初加工等分类市场的专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支持涉药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会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2.2.2 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施一批流通a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流通产业基地、园区。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企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

2.2.3 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积极申报中药材商品交易所,发展中药商贸新业态。

2.2.4 完善中药材价格指数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实时监控中药材价格变动情况、着力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使广大药农、药商和药企合理安排种植、生产和经营,增强其在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中的权威性。

2.2.5 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地药材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记录种植、加工、检测乃至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追溯查询的信息平台,帮助消费者“眼见为实”,以提升“亳药”知名度。

2.3 完善中药工业新体系

2.3.1 促进地产药材初加工规范化发展。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企业。研究出台初加工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初加工产品范围,制定初加工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规范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4]。

2.3.2 提升中药饮片加工业竞争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在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致力饮片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入驻亳州市,引导鼓励亳州市现有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饮片加工炮制、贮存运输、生产器械、包装材料等技术及设施设备的研究;积极参与全国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增强亳州市在全国饮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2.3.3 促进中成药制造业壮大。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中成药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将中成药制造列入药业招商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坚持项目带动,吸引全国知名制药企业进驻亳州市,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亳州市中成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成药项目建设;培育中成药大品种,以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内涵,加强品种规划、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引进和开发,充实和储备优质品种资源,积蓄持续发展能力[5]。抓好重点项目,增强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国家、省、市支持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中药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推进存量项目扩张、对增量项目加以培育,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4 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茶、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等的生产;着力加快开发和生产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积极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器械等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

3 参考文献

[1] 刘峥.基于产业集群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产业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15-119.

[2] 王超.提升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60-61.

[3] 王园园,刘超祥,訾少峰.亳州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79-82.

第9篇

在波折与震荡中,A股市场进入第四季度。回望前三季度,A股不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欧美债务危机爆发并扩散;国内货币政策松动预期落空;通胀预期升高,经济增长势头减弱……

出人意料的是,自10月24日始,大盘一路走高,沪综指数在冲高2500点关口后回调整理。使得股民们对接下来两个月可能出现的 “吃饭行情”充满期待。那么,从中长期来看,哪些板块暗藏的盈利机会更大呢?中小散户又该如何布局呢?

战略性布局地产银行股

笔者认为,当前市场环境并未根本性好转,但潜在积极因素仍存。具体而言,在宏观层面上,经济温和下滑,通胀见顶缓慢回落;货币政策不会有实质性放松,财政扩张只有结构性机会;流动性紧张缓解步伐缓慢;盈利增速持续下滑。即便如此,市场积极因素仍然存在:首先,市场高估了存准扩大冻结的金额,实际执行力度很可能低于预期;第二,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美联储可能出台进一步政策,有望缓解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基于以上分析考虑,笔者认为,股民不妨立足中期,战略性配置地产和银行板块。

目前,地产板块年底前政策力度难言放松,相关个股在估值探底后,或将进入较长时间的筑底期。同时,整体资金面再宽松以及限贷放松将是行业反转的先行指标。因此,建议股民在四季度以持久战心态,看销量来抓反弹,并战略性布局基本面、品牌突出的龙头公司。

透过中报数据分析,开发商销售出现明显分化,整体资金状况较年初继续恶化,但短期偿债压力小,2010年以来的再库存速度已经放缓。基于此,笔者认为,虽房价不调则政策难松,但开发商主动调整价格的动力不足,因此价格下行出现“小步慢跑”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房地产行业很可能出现反弹行情。笔者看好接下来地产股票迎来的反弹行情,与此同时,选股上可着重于具有销售爆发性以及推盘充足的龙头公司,以及具有保障房主题和商业地产概念的公司等。此外,股民也应警惕调控政策与行业调整叠加、经济下滑超预期和房价调整幅度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再看银行板块。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达到4649.54亿元,平均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其中中小银行净利润增幅超过40%。不难看出,上市银行业绩增幅大大超过此前的市场预期,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信贷紧缩的严峻考验下,上市银行仍然实现了利润的高速增长。目前银行股绝对具有投资价值尤其是长线投资价值,因而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银行板块。

从市盈率看,截至目前,整个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在7倍左右,不仅已是历史底部,且远远低于全部A股以及沪深300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甚至低于国际市场同类板块指数,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预计未来一年,上市银行的收入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速,但速度会略有下降。由于今年政策对估值的压力已经基本体现,目前市场估值在底部区域,可以说在宏观环境稳定的背景下,是银行股较好的买入时机。

低成本介入大消费行业

统计显示,8月上证指数跌幅近5%,上述两个消费类板块仍逆市上涨近3%。而近期大盘在2500点遭遇阻力回调整理后,消费和医疗器械板块又表现良好的抗跌性,医疗板块还多次领涨。

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转型期,经济增长将由投资与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在此宏观环境下,消费板块自然存在着相当多的机会。而且从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消费板块整体估值已处于相对低位,此时正是低成本介入的良好时机。

短期内白酒和医药都比较受捧,但从长期角度分析,板块内部个股分化可能会较严重。投资上应选择业绩增长稳定,长期将会得到稳定回报的消费类个股;其次,选取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分享居民消费升级的具有成长确定性的上市公司。

由于医药股受刚性需求支撑,机会来自于政策驱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将会大幅增加。有专利技术、独家品种、管理良好的医药器械公司将有更好的成长性,值得长期投资。

对于白酒股,建议把握以下两种投资思路:首先是长期持有,考虑行业的估值和成长性,未来12个月内白酒行业仍可获得超额收益;其次是三季报之后适当减仓后逢低买入。

适度关注可能出现的风格转换

2011年最后的两个月,是否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风格转换,已成为近来股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金融理财》认为,不排除风格转换的出现。导致风格转换的有四种可能性:首先是政策预期的好转;其次是新增资金入场;第三是过大的估值差距得到修复;第四是投资产业链的微观景气程度出现回升。

风格转换可能分成三步:第一步,估值修复,资金环境回暖和政策预期向好促使投资者倾向于寻找估值最低、悲观预期释放最为充分的行业;第二步,景气回升,预计在11月份伴随着工业品的产销量、价格趋势向好,相应的行业会有阶段性表现;第三步,布局2012年,在市场指数有所回升、场内交易活跃之后,进一步关注估值中枢转移到2012年、经营模式清晰、业绩增长确定的个股。预计11月份以后随着影响市场的因素明朗,这种风格转换可能逐步展开。

与此同时,对于四季度的可选配置,笔者认为,科技、资源能源、设备制造、原材料、交运等可适当作为配置上的附属参考。此外,还可逢低增加主要周期性品种如基础化工、有色金属、机械、钢铁等配置,以迎接可能出现的风格转换。

当前选股的五大思路

虽然前三季度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令人失望,不过对于A股市场在最后三个月的运行前景,笔者给予谨慎的乐观预期。散户如果能从业绩增长、估值修复、基金重仓、重组题材以及政策预期这五大选股思路中寻找市场机会,或许会有所惊喜。

①业绩增长

目前三季报业绩预告的公司有800家左右,预喜公司达到600多家,若三季报行情能与超跌反弹相结合,此类个股有望演绎一波小行情。

②估值修复

沪深两市指数在三季度的跌幅分别达到14%和15%,而在此期间跑输大盘的个股高达1000余只,其中跌幅在30%以上的个股有100多只。其中约有180只个股的股价低于上证综指1664点时的水平,在这些超跌与低估值个股中,可能孕育着四季度的热点品种。

③基金重仓

过去的三季度,基金重仓股的表现不尽人意,在三季度跌幅超过30%的100余只个股中,约有60只个股是基金重仓股。三季度的基金重仓股在四季度有望“咸鱼翻身”。近来,尽管基金在加仓的过程中,大盘始终处于下降通道,但基金此举仍是属于底部区域主动买套的行为。进入11月,该阶段的特点是资金年底收益、基金排名压力将逐步显现,重仓股会有所表现。

④重组题材

每年年底一直是市场炒作重组题材的黄金时期,今年也不会例外。虽然近来整体行情不容乐观,但在重组题材的护持下,ST板块屡屡扮演“涨停秀”的角色。四季度是上市公司披露重组预案、实施重组事项的高峰时段。虽然证监会推出的并购重组新规提高了借壳上市的门槛,但对于渴望上市却不符合IPO标准的企业,壳资源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资产重组板块蕴含着机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