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债务危机案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9 16:32: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债务危机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债务危机案例

第1篇

    原告:林文骞,男,38岁,个体经商。

    原告:刘达森,男,37岁,个体经商。

    原告:林其田,男,41岁,个体经商。

    原告:潘儒山,男,55岁,国家公务员。

    原告:林文进,男,37岁,个体经商。

    原告:王生堂,男,41岁,个体经商。

    被告:林子中,男,47岁,个体经商。

    被告:刘秀凤,女,41岁,系林子中之妻。

    1989年至1993年间,被告林子中、刘秀凤夫妇因经商资金不足,先后向原告林文骞、刘达森、林其田、潘儒山、林文进、王生堂等6人借款48万元,其中林文骞17万元,刘达森10万元,林其田75000元,潘儒山45000元,林文进25000元,王生堂65000元。1992年7月10日,林子中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旧城改造办公室签订预购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崇荣路109幢4号店面房合同,该合同规定:房屋建成后,由林子中验收,并负责办理房产证。1993年2月25日,林子中交清房价款229469元,并于同年9月28日从卖房单位接管使用所购店面房,但未依约向房管部门申办产权登记和领取房产证书。此后,因欠6名原告借款未还,被告林子中、刘秀凤于1994年2月5日与原告林文骞、刘达森达成以店面房抵债协议,该协议约定:座落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崇荣路109幢4号店面房以48万元抵偿给林文骞、刘达森,产权归其所有;林子中、刘秀凤欠林其田、林文进、王生堂、潘儒山21万元债务转由林文骞、刘达森承担;林子中、刘秀凤将购房发票交由林文骞、刘达森办理房产证,有关费用由林子中、刘秀凤负担。协议签订后,林其田、林文进、王生堂、潘儒山均同意林子中、刘秀凤所欠债务转由林文骞、刘达森承担。林子中、刘秀凤在收回6原告全部欠条并销毁后,将店面房及购房合同书、发票交给林文骞、刘达森。同年2月15日,林文骞、刘达森又与林子中、刘秀凤签订店面房租赁协议,约定:林子中、刘秀凤每月付租金2000元,继续使用4号店面房做生意至同年12月份。林文骞、刘达森一次性收取了租金2万元。1994年12月中旬,林文骞、刘达森委托他人到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卖房单位)办理店房户主更名手续,因林子中、刘秀凤与他人发生其它债务纠纷,该店面房于1994年12月被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查封,致使林文骞、刘达森未办成店房产权登记、过户手续,林文骞、刘达森也未偿还林子中、刘秀凤尚欠林其田、林文进、王生堂、潘儒山之借款,引起纠纷。林文骞,刘达森于1995年元月诉至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林子中、刘秀凤归还欠款48万元或将讼争店面房判归其所有。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时追加林其田、林文进、王生堂、潘儒山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他们要求被告归还其欠款,或要求原告林文骞、刘达森归还替被告承担的欠款,并支付欠款利息。

    被告辩称:所欠6原告的借款,已经用其店面房与原告林文骞、刘达森签订以店抵债协议偿还。原告林文骞、刘达森未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房产证,是造成该房被法院冻结而无法办证的原因,其责任应由原告林文骞、刘达森承担。

    「审判

    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林文骞、刘达森与被告签订以店面房抵债协议时,被告的店面房未按有关规定申办所有权登记,也未办理过户手续,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该协议属无效协议。基于该协议而派生的债务转移及店面房租赁协议,亦无法律效力。原告林文骞、刘达森向被告收取的店面房租金应退还给被告。被告未归还所欠6原告的借款,是导致本案纠纷的原因,被告应归还所欠原告的借款,并偿付银行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第一百一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六)项,《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第十条,《福建省房屋抵押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于1995年3月17日判决如下:

    一、原、被告间所签订的以店面房抵债协议无效。

    二、原告林文骞、刘达森退还收取的2万元租金给被告。

    三、前项金额冲抵借款,被告应偿还林文骞、刘达森借款25万元及同期银行利息29737.5元(自1994年2月6日起至1995年3月5日止,按月息9.15‰计算)。

    四、被告应偿还林其田借款7.5万元及同期银行利息1040.63元(自1994年12月22日起至1995年3月5日止,按月息5.55‰计算)。

    五、被告应偿还潘儒山借款4.5万元及同期银行利息624.38元(自1994年12月22日起至1995年3月5日止,按月息5.55‰计算)。

    六、被告应偿还林文进借款2.5万元及同期银行利息2973.75元(自1994年2月6日起至1995年3月5日止,按月息9.15‰计算)。

    七、被告应偿还王生堂借款6.5万元及同期银行利息7731.75元(自1994年2月6日起至1995年3月5日止,按月息9.15‰计算)。

    宣判后,被告林子中、刘秀凤不服,以用店面房抵债属双方自愿,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应认定有效;原审将不存在的诉进行处理显然不当等为理由,上诉至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6原告均以同意林子中、刘秀凤上诉的理由,进行了答辩。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上诉人林子中、刘秀凤应偿还所欠被上诉人的48万元借款。上诉人林子中、刘秀凤因无钱还款,将其向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旧城改造办公室购买并已实际占有、使用、收益的店面房,用以抵偿债务,系自愿所为,与被上诉人林文骞、刘达森签订的以店抵债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应受法律保护。该协议非买卖店房,林子中个人未办理产权证,不影响该协议效力,基于该协议而产生的债务转移及店面租赁协议也合法有效。上诉人提出以店抵债有效理由成立,予以采纳。原审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于1995年7月18日作出如下判决:

    一、撤销三元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

    二、上诉人林子中、刘秀凤与被上诉人林文骞、刘达森签订的以店面房抵债协议合法有效,三明市三元区崇荣路109幢4号店面房产权归林文骞、刘达森所有;林子中、刘秀凤欠林其田、潘儒山、林文进、王生堂借款21万元由林文骞、刘达森负责偿还。

    「评析

    本案一、二审法院认定事实相同,但处理结果截然相反,分歧在于对被告以其所有但还未办理产权登记的房产,与原告林文骞、刘达森签订的抵债协议应如何认定?

    从本案事实来看,被告向三元区旧城改造办公室预购了4号店面房,预购合同约定:房屋建成后,由林子中验收并负责办理房产证。此后,被告交清了购房款,取得了发票,出售方交付了房屋,被告已予以使用。从这种预购房屋关系来看,出售方交付了预购的房屋,购买方接受了预购的房屋的,房屋产权即转移到购买方,剩下的仅是购买方凭购房手续办理产权登记。因此,不能认为购买方未办理产权登记就不享有房屋产权。本案被告既然已经享有4号店面房的产权,就有权用其所有的财产向债权人抵债。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的抵债行为,与债务人所签订的抵债协议,依法即成立生效。从债务人将抵债物交付于债权人时起,债权债务关系消灭,抵债物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所有。所以,二审法院以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并非买卖房屋,林子中个人未办理产权证,不影响该协议的效力为理由,认定本案抵债协议有效,是正确的。随后所签订的租赁协议也随之有效。

第2篇

在经历了之前一段时间市场对欧元区通货膨胀问题的关注后,近期人们的视线又重新转移到欧元区债务危机上。这次被关注的对象仍是希腊。希腊接受欧盟与IMF的1100亿欧元救助已一年,仍面临收入不足和深度衰退困境。在希腊将于6月面临134亿欧元融资缺口之际,各界关注其是否需要重组债务。不过,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和欧洲央行的多位高层官员表示希腊必须避免债务重组,并且要大力推进减赤和私有化进程从而克服该国的债务危机。根据民意调查,大多数的希腊民众反对采取进一步的紧缩财政政策并举行全国性的罢工,这无疑是对希腊执政党的又一次考验。另外,希腊近期被标普调降3个信用等级,希腊3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攀升至27%。市场对于希腊债务重组的不可避免的忧虑又加深了一层。

这些有关希腊可能重组债务的迹象令投资人感到恐惧,但正如往次一样,债务重组对欧元的信誉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希腊进行债务重组,那么重组可能扩散,损害整个欧元区的声誉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无论将希腊债务重组说成重新“调整”、“安排”还是“自愿的债务交换”,都会被普遍理解为违约。希腊一旦违约,包括西班牙在内有债务危机的其他欧元区国家将立即被推到危机最前线。欧元区各国一定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否则他们此前所作的种种努力将功亏一篑。事实也是如此,5月末的欧盟财长会议坚决否认了希腊债务重组的可能性,德国态度软化,欧元区开始讨论第二轮援助方案。

在希腊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之前,葡萄牙作为第三个获得援助的国家,IMF和欧盟在2011年5月总计敲定了780亿欧元的援助金额,使得葡萄牙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可以不必进入市场发售中长债。5月20日,IMF表示将立刻向葡萄牙先发放61亿欧元的贷款,以缓解投资者的忧虑。但一切仅是个开始,施援条件据预测会导致葡萄牙今明两年经济均萎缩2%,该国必然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调整期――要么直接面临死亡,要么现在开始动一系列手术。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表面的与深屡次的

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表面上看是由于欧盟成员国自身巨额债务引起的,但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欧盟的结构性失衡以及难以为继的高福利制度。

首先,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各国运用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空间与能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个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主要政策工具,由于欧元区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整个区域内没有统一与严格的财政政策框架,因而各个国家都尽可能地把财政政策运用到极致。2008年,美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欧洲各国为走出衰退泥潭,大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扩张财政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这就导致了债务风险的快速积累,并不断演化成了可能危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债务危机。

其次,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不平衡。在欧元区成立之初,欧元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根据《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要求,欧元区成员国必须达到下列标准:首先是控制政府开支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次是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最后是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的1.5%。当时真正满足这一系列标准的成员国并不多。包括希腊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做出遵守有关财政赤字与债务等限制性规定的承诺后,才得以加入欧元区。另外,近几年欧盟的过快扩大不仅末能缓解欧盟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反而更加剧了这种失衡。以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洛尔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人就认为,现在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欧盟未彻底消化上次扩大的成果,便又急于吸纳新成员国,这不仅破坏了其稳定基础,还削弱了其向外投射影响力的能力。如果成员国间竞争力差距不缩小,债务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势必成为影响货币联盟稳定的“定时炸弹”。

最后,尽管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实力差异较大,但随着欧洲―体化进程的推进,各成员国均形成了以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希腊,远远脱离其自身经济实力水平的高福利制度使得希腊财政不堪重负,但为了维持民意支持率,政府又不得不延续这种高福利制度,并通过发行债券来获取施政资金,致使债务风险不断积累,最终酿成欧洲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将何去何从

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扩大,不仅威胁着欧元区甚至整个欧洲的稳定,而且也威胁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已成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最大诱因。

从本质上来说,欧洲根本走出债务危机有赖于经济的全面复苏,如果欧洲经济增速放缓,将令欧盟各国削减财赤的压力陡增。另外,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差距也比较明显,一方面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核心成员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是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因紧缩措施而逐渐落后。经济复苏势头的不均衡不仅难以缩小欧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反而会加剧欧洲内部失衡问题。此外,欧元区高福利社会制度下财政支出方式的不合理性仍将是摆在欧盟面前的棘手问题。为削减财赤,欧盟触碰了社会福利这块“奶酪”。目前,紧缩政策已导致多国官民对立加剧,激进势力抬头和政局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但欧盟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方法,并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欧盟委员会5月12日正式出台改革建议,拟完善欧盟层面上的经济治理,通过强化财政纪律和加强成员国间经济政策协调等措施防范希腊债务危机重演。另外自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根据与欧盟及IMF的救助协议,希腊政府将削减300亿欧元赤字,保证2014年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至3%以内。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紧缩计划。近期德国在提出一项建立中期的、全面的稳定计划中,强调希望将欧盟成员国的财政巩固措施纳入其中,欧元区“财政联盟”的议题也成为市场议论的热点。

虽然欧盟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欧洲债务危机也将会是欧盟长期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总体而言,目前闹出债务问题的欧洲国家的GDP仅占整个欧元区的5%,整个欧元区的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大约在6%,远低于美国以及日本。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关注欧元区经济增长问题,这是解决欧洲债务问题的根本后盾。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的问题,则是真正担陇的开始。

第3篇

"国家破产"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新思路

"国家破产",实际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安尼・克鲁格在2001年11月的讲演中提出的"国家债务重组机制",它是解决当前国际债务危机的一种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遭遇外债或债务危机的政府,在获得国际资助或进行债务重组之前首先进入一种"破产"状态;这种正式的"破产"的程序启动后,危机中的政府的海内外资产便处于冻结状态,其解冻情况根据债务重组的进程而确定。克鲁格认为,这种新方式有助于推动债务危机的快速解决,避免危机恶化,促使像阿根廷一类的国家免受为世人瞩目的社会动荡和政局风波,避免传统解决办法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促使新兴市场国和国际投资界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债务问题的可持续性。

创建这么一种正式机制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债务人和债权人产生自愿达成协议的内在动力。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启用这个机制的时候并不多。这个机制类似与诸如美国破产法庭那样的"国内"破产体制。

债务重组机制产生的国际背景

建立国家债务重组机制,主要是为了给动荡风险不断上升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一种稳定器,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国际背景。

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日趋严重。其债务1980年为5257亿美元,1990年为13245亿美元,2000年为2204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GDP的35.5%。在高外债的背景下,一旦出现外国债权人从本国撤回资金,本国政府或公司机构不能如期还债,社会公众对本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金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国际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各种证券投资的增加,各种类型的证券投资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外债的重要债权人,这使得80年代形成的外债解决方式遇到新挑战。

债务违约进入新的高发期。据标准普尔公司统计,在过去十年间,债务违约率高达19%,为1824年以来的第四个高峰期。2002年三季度,该公司确认的债务违约行为国有28个,违约金额为1326亿美元,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额,而本世纪头十年可能更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实际的最后贷款人可能不得不面对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私人债权人的介入,使得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20世纪80年代,债重组是一个进展缓慢而有序的过程,那时重要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它们通常想与债务人保持良好关系,并且很少有获得额外利益的企图。随着大量债券持有人的介入,他们与债务人的合作难度也在上升,这些债券持有人参与债务重组的目的也是多样化的:一些债券持有人想要迅速而有序的重组,以维护债权的价值;另一些从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务的人士宁愿重组过程出现紊乱,希望能够在诉讼中获利,比如像埃略特合伙人案例。

埃略特合伙人案例:外债解决方式的新挑战

埃略特合伙人是一家对冲基金,1996年以1100万美元从二级市场上买进面额为2000万美元的秘鲁政府发行的布雷迪债券。按原来的布雷迪债券解决方案,只能获得一点毛利。但该公司并不参与债务重组谈判,而是向法院提出债权追溯的申请。1999年,联帮上诉法院同意了其债权追溯的要求,秘鲁政府被迫接受了埃略特合伙人的全部偿债要求--2000万美元加上利滚利息3800万,埃略特合伙人从中获毛利4700万美元。

埃略特案例暴露出目前国际社会在债务重组的方法上存在缺陷。如果单个债权人可以依据国民法院及其判决对国外债务人的财产采取指控行为,这便等于同意"全体债权人一致同意"原则,此时,只要任何一个不同意重组计划的单个债权人都可以采取行动并获得优先偿付,其他所有债权人都会效法,以此增加自己债权的价值而减少损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债务重组无法进行。这种情形显然是一个两难悖论:如果债务国有能力全额偿还外债,就不会出现债务危机;一旦出现债务危机,就表明债务国无力偿还外债,外债就需要重组,而任何外债重组必然以非全额偿还为前提。如果埃略特合伙人案例流行开来,债务危机中的债务国在理论上不再可能有解决危机的希望。

国际货币组织建议债务重组的用意正在于避免出现埃略特合伙人事例,试图为债务重组建立起一个规范的程序。由于多数债权国是发达国家,其法律都有完备的债权追溯条款,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限定债权追溯范围。克鲁格认为,要有一个正式的启动程序,即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债务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债务重组申请,并得到审议和批准,一旦启动正式程序,该债务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官方资产便处于冻结状态,任何单个债权人不可对资产或其任何部分采取法律行动。这使得埃略特合伙人案例将失去法律依据,债务重组的国际安排得到法律保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试图发挥类似世贸组织的作用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思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法律政策、法律关系必须进行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调整,而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前未涉及的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为突破了其仅仅对短期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运行等传统领域进行关注的框架,反映出了当今国际经济关系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变化。在各国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公私部门都大量卷入国际经济活动的背景下,各国的债权债务法律也应该适时地加以变化或积极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疑应该在这个领域发挥出作用,这同世界贸易组织所出现的变化与调整应该有类似之处。随着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世贸组织更加突出了对各国贸易政策与体制的关注,从某种意义讲,各国贸易政策和体制已成为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债务重组的新建议也是为顺应时势发展做出的调整与变化。

改革债务重组的目标在于降低围绕重组的不确定性

美国负责国际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泰勒于今年4月2日在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讲话,表明了美国政府对此问题的立场以及采取行动解决债务问题的紧迫感:"研究与讨论的时代正在过去,采取行动的时刻到来了。"他特别建议由国际货币基金出面,把债权国和债务国聚合在一起,达成一揽子国际条款,以求妥善解决这类问题。目前对债务重组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某国债务不再可持续时,债务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何时采取?同债权人的谈判如何进行?私人部门如何做出反映?如果一种重组方案被选定,它将费时多久?重组是否发展成某种可持续的局面?债权人是否会受到公平与公正的对待?

上述不确定性使人们(私人部门、官方部门或政府)的决策变得复杂化了。对那些步入债务不可持续状态的国家而言,一个更加可预测的债务重组程式将有助于减弱这种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爆发危机的概率和缓解危机。改革债务重组程式的目标不是要减弱国家全部并按时偿还债务的激励,而是要降低围绕重组的不确定性。鉴于利益和观点不同,可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新程式将如何运转以及为什么比旧有的要好。最现实和最可接受的改革是让债务国和债权国签订新的、详尽的、分散或市场导向的一揽子条款。条款的细节由借贷双方在发行新债券时加以确定。此时法律方面的基本原则为:

首先,要有一个多数行动条款,如75%债权人同意的条款。目前许多债券条款要求的是债券持有人100%同意(英国法律)原则,该条款应该改变,这不利于可预测性和效率。

第4篇

《财经》记者 金焱

在金德尔伯格关于金融危机的叙述中,他将历次危机分为疯狂、惊恐和崩溃三个阶段。而受金融危机拖累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传递的情绪一直都是惊恐。

希腊巨大的财政赤字,已经成为欧元贬值的强力推手,目前欧元对美元汇率跌幅超过10%。霍特(Hult)国际商学院教授尼科斯索拉柯迪斯(Nikos Tsorakidis)对《财经》记者说 ,“希腊的GDP只占欧元区的0.2%,经济重要性似乎不大。但对这个欧元区成员国,资本市场在等待一个说法。如果说法缺失或不被接受,同样债务压身的欧元区重要经济体西班牙、意大利怎么办?”

自从希腊债务问题在2009年年底被放置在聚光灯下以来,对希腊经济崩盘的担心,已经引发了市场连续数周对希腊股市及政府债券的抛售。

从债务危机到政治危机

全年融资530亿欧元应对资金缺口的重任,压在希腊政府肩头。1月25日,希腊政府发行了首批国债。这批五年期国债6.2%的利率比德国同期国债高出了381个基点;三天后与德国同期国债利差更扩大到462个基点。1月份希腊十年期国债利差创下自1999年欧元面世以来的最大值。希腊政府还必须在3月融资50亿欧元,4月和5月各融资200亿欧元,以便在上半年完成70%的融资计划。

尽管有评论指责一些大公司沽空希腊国债,但希腊国债遇到重挫的主要原因还是投资者对于希腊消灭赤字信心不足。

事实上,希腊政府消灭赤字的努力正遭到国内的重重阻力。

在2月11日欧盟特别峰会召开前一天,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表示,希腊将尽其所能在2010年年内,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降低4个百分点,至8.7%以内。此前希腊政府宣布,在未来一年内政府部门将停止招聘新公务员;关停并转一些政府机构;公务员工资将削减10%。为了在年底前增加收入,政府还将增加燃油税,推迟退休年龄,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现象。

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出同时收到了掌声和抗议。

2月10日,数以千计的希腊公务员举行24小时,包括机场航站楼工作人员、海关人员、税务所公务员、公立医院医生、公立学校教师等,导致航空交通及公共医疗服务受到影响,全国铁路交通陷入瘫痪。

瑞典国际投资集团Proventus投资总监安德斯瑟林(Anders Thelin)对《财经》记者解释背后的原因说,过去希腊经济过热,在生产力没有提高的前提下,工资却大幅增长,期间货币贬值虽然进行了一些修正,但目前的实质减薪仍然让民众难以接受。

希腊政府财政政策的低透明度也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

近日,希腊透过衍生工具隐瞒赤字的传闻甚嚣尘上。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披露,希腊早于2008年之前,与15家券商银行安排掉期交易协议,其中部分券商给付希腊的款项,可能协助希腊隐瞒真实赤字规模。这些互换协议使希腊赤字规模达到标准,并在2001年顺利加入欧元区。

瑞银集团经济学家史蒂芬迪欧(Stephane Deo)从技术上分析了希腊政府的预算变化,认为在技术上难以令人信服。如果按其预算计划,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紧缩财政,意味着三年内结构性赤字要惊人地缩减9.5%,这本身难以实现;此外,希腊的经济增长率能否如预期表现也令人生疑。

欧盟纾困面临障碍

希腊政府对财政赤字的修正,关系到希腊的经济乃至政治稳定,而对欧元区以及欧盟则有更深远的影响。金融市场近期对希腊债券及欧元的反应,已经印证了史蒂芬迪欧的疑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1月下旬对冲基金和其他大型期货投机组织看空欧元的头寸量较平时多出2倍多。这是自2008年10月以来欧元看跌情绪最严重的一次。

希腊的债务危机正在向欧元的危机转化。

欧元面临的困境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任何债务违约都会对银行体系造成冲击,并扩散到其他领域,更何况欧元本身也比较疲软。史蒂芬迪欧由此说,底线是希腊绝不能违约。

若想不违约,就需要救助者。围绕着救助者的身份,媒体充斥着谣言与否定;市场上则充满了针对希腊债务危机引起的看多或看空的投机。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国,最有能力施以援手;而且,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显示,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90%的外债(包括公司债和债),是由以德国和法国为主的其他欧洲国家银行持有的。

市场因此有理由猜测德国将牵头发起200多亿欧元的希腊援助计划。不过,德国财政部发言人马丁克莱恩鲍姆否认了这样的说法。他表示,目前德国还没有制定援助希腊应对债务危机的特别计划。而法国经济部长拉加尔德2月21日在希腊报纸刊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 “我们的整体意愿是希望在欧元区内部解决问题。”

针对希腊债务危机,欧盟已召开若干次会议,包括2月份连着的三个重要会议――2月11日的欧盟特别峰会、15日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和16日的欧盟财长会议。但没有出台解决方案的会议只能徒增人们的失望情绪。

对此,尼科斯索拉柯迪斯对《财经》记者分析说,希腊的危机显露了欧盟自身纠葛的种种问题。欧盟和欧洲央行没有一个应急机制来应对债务危机之类的紧急事件;欧元区也未准备好以应对投机的攻击。

史蒂芬迪欧对《财经》记者解释说,实质的援助形式在欧盟迟迟推不出来,主要是因为欧盟的结构安排缺陷及法理障碍。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称《马约》)推出时,被奉为欧盟经济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马约》明文规定,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向成员国或共同体的公共部门机构,提供透支或者类似透支的贷款;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直接向这些机构购买债券;禁止欧洲中央银行接受或者寻求其他机构的救助指示等。如果把希腊的案例与《马约》的规定一一对应,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盟委员会发言人2月22日说,欧盟目前尚无为希腊提供资金支持的计划了。

“欧盟是一个货币联盟而不是一个财政联盟。欧盟插手成员国的财政预算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与其他一些区域不同,欧盟没有联邦预算来补偿面临崩盘危险的一国政府。欧盟的援助因而只能是通过有限的结构基金的途径。”史蒂芬迪欧说。

结构基金是欧盟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包括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欧洲农业指导暨保障基金以及渔业指导财政工具四大项。

第5篇

德国财政部长表示,他将很快提交一个有关新的欧元区机构的方案,该机构将具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当的干预职能。该政部长还说,欧元区应该从希腊债务危机中吸取教训,这一事件暴露出欧元区缺乏应对成员国债务违约风险的手段。

此前,3月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希腊预算问题令欧元面临挑战,如果欧盟成员国没有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度过此轮金融危机,那么欧元可能会再度陷入波动。

目前,欧盟正进入诞生以来的最危险阶段――在欧元区国家中,除希腊外,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及爱尔兰四国财政赤字,均远远超过欧元区规定的财赤在GDP中占比不超过3%的水平,并因此被戏称为身陷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PIGS)”――“PIGS”是葡萄牙(PORTUGAL)、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4国英文名称首个字母的缩写。

随着“欧猪五国(PIGS)” 财政危机持续恶化,受到威胁的不只是欧元,还有欧盟(EU)的总体框架。

债务危机如何形成

从目前来看,欧盟财政赤字危机似乎有向整个欧元区蔓延之势――2009年希腊政府赤字占GDP比例超过13%,爱尔兰2009年政府赤字占GDP比例约为10.75%,西班牙2009年政府赤字占GDP比例也超10%,位居欧元区赤字前三位。根据欧盟委员会的预测,到2011年,葡萄牙公共债务在该国GDP总额中所占比例将从去年的77%上升至91%,希腊公共债务所占比例将从113%上升至135%,西班牙则将从54%上升至74%。

不仅如此,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的德国和法国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分别高达5.5%和8.2%,远超《稳定与增长条约》规定的3%的上限,欧洲系统性债务危机恐一触即发。

那么欧盟债务危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整个欧元区,私人部门的储蓄率都不是很高,换句话说,因为老百姓没有什么积蓄,政府向老百姓借钱并不容易。这意味着欧元区政府想要填补财政缺口,就必须向外国投资者借钱。从海外市场上借来的资金,一般来说是美元,由于欧元区使用的货币是欧元,即税收是欧元收入,一旦欧元汇率出现大幅下滑,需要拿出更多的欧元来偿还美元的债务。这也意味着债务的变相增加,如此一来,政府更加无力偿还,那么信用评级和货币都要被继续调降和贬值,又会造成债务的增加,这就是典型的债务危机的形成过程。历史上,阿根廷、墨西哥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希腊就走在这样一条危险的道路上。

在民主政体中,有些开支是很难从政府的预算中被剔除的,其中包括对失业人口的补助。欧元区的失业率很高,更要命的是,欧洲国家又以高福利著称,基数大、补偿高,这导致政府开始也长期受到失业救济的拖累。

希腊的失业率常年在10%左右,在欧洲地区并不算最高,但对于一个底子相对较薄的国家来说,失业救济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失业人口多,也限制了政府的税收收入的增加,因为上班族才是纳税人。希腊的总体税收一直维持在GDP的40%,多年没有提高,而支出却在逐年增加。而从更加广泛的社会因素来看,希腊高企的老龄化人口,才是财政遭遇困难的根本原因。希腊的老龄化在全欧处于最高,老龄化负担约占GDP的15.9%,是全欧洲最高。老龄化的沉重压力意味着政府更高的养老金支出和更多的负担。

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产产出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而逐渐降低,而社会支出却会不断提高。换句话说,就是供应会逐渐小于需求,内需旺盛,而供应不足的希腊只能求助于进口,这就导致了私人部门的开支也出现了“赤字”。一般来说,私人部门的赤字会体现在银行的负债表上,即个人通过银行借贷完成消费;同时,风险被转嫁到金融部门,从希腊整体的银行负债表来看,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情况,这也成为希腊宏观经济的一个隐忧。

欧元的体制之诟 

从根本上讲,欧洲债务危机是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一次集中释放,是由外部危机和长期内部失衡的累积、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矛盾引发的危机。

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矛盾是欧元区特有的政策二元性矛盾,但若要建立更大规模的统一财政预算,势必更进一步剥夺各成员国的财权,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财政政策的自对其管理和调节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统一的财权也无法满足各成员国之间差异的需求。

所以,虽然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人口规模看,欧元区都与美国旗鼓相当,而从财政状况来看,目前美国财政赤字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远高于欧元区6%的平均水平。然而,欧元区目前深陷债务危机,欧元汇率急跌,美国国债则继续受到追捧,美元相对坚挺。

本次欧元区债务危机出现在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经济薄弱地区,而美国同样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希腊财政赤字缠身,却比美国加州状况相对乐观,加州去年年中就已现金枯竭,几近破产。而且加州在美国经济总量中占比1/8,比例远大于希腊在欧元区经济中所占的1/14。

比较而言,欧元区此次深陷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的财政预算机构,无权调动各国财政,一国债务只能由本国财政作担保。欧元区当前的债务危机彰显了欧元与美元信用基础的差异,暴露了欧元区财政体制的弱点。欧元设计存在的机制性缺陷今后将使欧元面临更大难题――任何一种成熟货币均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护航”。当金融危机袭来时,央行能提供流动性,而财政部能处理债务。但由16国组成的欧元区只是一种货币联盟,而非政治联盟;机构设置上,只有欧洲央行,没有单一的“欧洲财政部”。 

而对创建“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欧洲官员表示,设立任何形式的欧洲货币基金都将耗时长久,因此无法在当前的希腊危机中派上用场。

尽管如此,上述方案依然是欧洲各国广泛讨论的议题之一,即在后希腊危机时代如何改善欧元区的机能。欧盟的内部条约不允许现有的欧盟机构对成员国提供救助,德国等国家因担忧选民不满而不敢将纳税人收入直接用来借助希腊等国。

与此同时,大多数欧元区政府都反对成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助,尽管IMF拥有雄厚的财力,而且在与受困国商讨经济调整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欧盟看来,接受IMF的经济援助就意味着承认欧元区国家无力自主解决内部的问题。但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称,欧洲各国政府不愿提供援助将迫使该国向IMF求助。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IMF把自己视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应对机构,在1997年和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IMF为救助亚洲国家而强加了诸多苛刻条款后,以日本为首的一系列国家提议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为此IMF担忧地区性基金组织可能会削弱它的职能,而继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之后,欧元区成为不愿IMF插手的第二大地区。

欧元乃至欧盟的大考

西班牙或许是真正考验欧元的案例。

如果西班牙深陷麻烦,欧元将难以坚持,西班牙规模1.6万亿美元的经济几乎是陷入困境的欧元区成员国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加在一起的两倍,对西班牙展开任何救助都要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据法国巴黎银行估计,必要时候将采取的旨在重振对西班牙财务状况信心的大规模注资将需要约2,700亿美元。该行估计,为重振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信心而进行的注资则分别需要680亿美元、470亿美元和410亿美元。

而对于欧洲中央银行来说,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欧洲央行既没有义务而且也不能救助希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有一条被称为“不救助条款”。该条款明确规定,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向成员国或共同体的公共部门机构提供透支或者类似透支的贷款;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直接向这些机构购买债券;禁止欧洲中央银行接受或者寻求其他机构的救助指示等。

希腊能只有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自救”成功,但毫无疑问希腊等国大力收缩财政的努力对于整个欧元区来说都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特别是高度依赖出口的德国,在美国需求迟迟不见复苏的情况下,如果区内需求再遭打压,势必会对其本已艰难的经济复苏构成巨大打击。第二个结果是“自救”失败,希腊政府迫于国内压力无法完成财赤削减目标,甚至可能通过公投退出欧元区,这对于整个欧盟一体化的进程来说将是巨大的倒退。

3月5日,希腊公共债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政府拍卖的10年期国债获得大约145亿欧元(合198.6亿美元)认购额,目前认购已经结束。该局局长赫里斯托祖卢表示对认购情况非常满意,

作为负债最重的欧盟成员国,希腊在4月份和5月份将面临最大挑战。届时将有200多亿欧元的债务到期。公共债务管理局表示,截至目前,希腊已通过出售短期国库券和一次80亿欧元的债券融资筹得136亿欧元。希腊计划在今年共计发行债券540亿欧元。虽然能够从公开市场融资令希腊受到鼓舞,但新债的发行成本仍然很高。

第6篇

从花旗银行退休后的威廉·罗兹并没有停下继续工作的脚步,为了分享自己在金融界从事半个世纪的从业经验,他通过一些亲身体会的事件,于2011年3月完成了《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一书,美联储前任主席保罗·沃尔克和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为本书作序,欧元之父蒙代尔在评价这本书中说道,“他(威廉·罗兹)是少数预见到了大萧条的银行家之一”。

《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一书总结了威廉·罗兹一些在银行界具有共性的经验,其目的是希望未来的决策者在努力降低危机负面影响的过程中有所作用。鉴于此种目的,威廉·罗兹以自己在花旗银行从业半个世纪的丰富资历,以通俗委婉的散文式写作方法,讲述了他是如何在上世纪不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中扭转局面,以及如何成功地预测到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尽管无法挽救这种局面,但还是希望未来的决策者能够在面临危机时能够有正确的领导力,本书的作用就在于此。

《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一书旨在培养未来金融行业的领导者的领导力,教导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浴火重生,如何成功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成功地完成高难度的金融政策谈判任务。而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确实很少见,《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一书无疑是这个领域的教科书。

不同行业的领导力要求侧重点不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做正确的事。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别,金融服务领域与制造业领域的领导力有着很大的区别,金融服务领域要求领导者在风险预测和危机管理上有更多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在企业成长上做更多的努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沃顿商学院教授彼得·卡普利认为,领导力的衰退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职业经理人开始以牺牲公司的整体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财务目标,加大对员工的激励力度,而忽视了企业预测风险能力。因此有美国学者认为,领导力衰退加速了华尔街大倒塌。

那么,金融服务领域领导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力呢?《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一书就是为此而著。在本书中,威廉·罗兹以亲身体会的事实为案例,讲述了金融服务领域领导者应当具备的7个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胆果断的决策能力、成功的预测能力、即时行动的执行力、维护正义的勇气、把握危机处理能力、熟悉对方的文化特性、建立共识的解决能力。本书的每一章可以归纳为一种能力,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总结为及时行动的执行力。

本文选取具有金融服务领域特性的三个重要能力,并解释这三种能力是如何在金融服务领域内灵活运用,即成功的预测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谈判技巧中熟悉对方的文化特性的能力。

首先就其成功的预测能力而言,金融行业具有高风险性,任何细小的失误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影响,1995年具有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在一位叫里森的员工手上,而导致破产的最终原因,就是因为里森输入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账号。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些突然,此前的几年内,一些银行高管仍然沉迷于高年薪的财富梦想,而且忽视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危机的到来,危机发生后,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申请破产,还有上百家的中小银行也步其后尘,通用汽车也无法避免。《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一书并没有对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但还是在2005年成功预测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将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在危机处理能力上,作者以“风险窗口”、乌拉圭债务危机、新闻集团融资难题三个事例,解释了成功预测风险应当具备恒心、毅力的能力。

其次就是把握危机处理能力。所谓危机,中文的解释是危险和机遇,成功的危机处理能力是将危机转变成机会的能力,如果没有抓到机遇,就是彻底的失败。同样,作者也以三个案例解释了把握机会的能力,开拓东欧市场、扭转阿根廷失败的债务危机、美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的合并,其中后两个实例以失败告终,证实了及时处理危机能力的重要性。

第7篇

债务危机PK限贷放松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被视为房地产行业跳动的心脏。正是源源不断的信贷供给,将房地产行业演变成博傻游戏。日前,陷入楼市危机的河北邯郸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媒体报道,当地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达20%~30%,所涉金额高达93亿元,且邯郸1/10家庭卷入其中。

目前,面临最大的难题在于高杠杆可能吹破债务危机,进而演变成房地产行业信任危机,信任危机又强化了债务危机速度。

不过,与房地产市场出现债务危机打压楼市相对的是,各地信贷松动的迹象则在推高房价上涨预期。

从目前来看,取消限购政策已逐渐退出,但其作用却难以扭转房价下跌的颓势。这让地方政府寻求更大的救市尺码,也就是动用最后的武器,要求银行放松信贷。

有传闻称“首套房认定标准将放松”,“四大行将政策,只要房贷余额还清都算首套房”。假定政策得以坐实,这无异于鼓励全民通过信贷杠杆炒房。

房价投资价值大不如前

那么,在目前债务危机和信贷放松这两股相反的力量作用之下,房价将何去何从?

从房企融资成本而言,邯郸房企演绎的民间借贷高利率触发的楼市危机,尚难以断定成全国普遍现象。因为当地龙头金世纪、卓峰都不属于全国知名企业。判断全国房企真实融资成本,或许上市房企的财务数据更有标杆意义。

今年以来,上市房企融资成本出现较大的分化:上市大型房企以及央企和国企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而中小型民营上市房企的融资成本则高得惊人。例如,荣丰控股今年2月份到期的一笔长期借款的利率高达16%;而北京城建3年期的两笔贷款利率不足7%。又例如,万科3月发行的8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利率仅为2.755%;而恒盛地产发行的一笔5年期2.5亿美元票据,利率则高达13.25%。这也意味着高利率不能一概而论,大型房企相对稳健的状态可能不会令全国出现楼市债务危机。

从首套房认定标准将放松传闻来看,政策的合理性在于避免更大的债务违约和房地产硬着陆拖累宏观经济。不过,房地产拖累宏观层面的失速行为,完全可以予以降息降准来覆盖。预计,下一步出现大规模利率优惠或者限贷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这对楼市拉动作用也有限。

未来决定楼市走向的根本性因素还是在于价格预期。究竟现在的房价有没有到达天花板?来自央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59.5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33.6%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按照此结果,即便房价还具备增长空间,但其投资价值已大不如从前。■

大宗资产

资产出售

项目一:北京市北三环5A写字楼

整体出售

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附近,毗邻中关村、奥体公园等高端商业群,与牡丹园地铁、公交站紧邻,交通便利。大厦于2006年落成并投入使用,为全现浇框架结构,总占地6225平方米,证载建筑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总自然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含人防)。地上20层,地下2层,层高约4米,每层约1500平方米。大厦现拥有地上车位25个、地下车位138个。产权权属清晰。

项目二:南昌市东湖区五星级酒店

整体出售

酒店坐落于南昌市中心城区东湖区,与滕王阁、八一大桥、南昌火车站等毗邻,是一家标准的五星级酒店。其共拥有客房327间,于1998年3月开业,2005~2009年进行了重新装修。酒店占地面积为40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8万平方米,共20层,其中地上3.05万平方米,地下5304平方米。产权权属清晰。

项目三:苏州市姑苏区四星级酒店

整体出售

酒店地处苏州市姑苏城区干将东路,与相门地铁站、临顿地铁站及苏州火车站毗邻。是国家四星级标准商旅酒店,拥有各类客房295间,于1995年开工兴建,1997年竣工,同年开业,2003年重新装修。酒店占地面积8001平米,建筑面积26245平方米,共8层,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17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69平方米。产权权属清晰。

项目四:某央企北京通州区2000亩

国有建设用地拟寻求合作开发

项目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滨河路(东六环外),与大运河、八通线土桥站及延长线、6号线延长线等毗邻。总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折合2000亩),使用权类型为工业出让,现规划为商住综合用地。市政府已基本同意由转让方自行合作开发,现拟引进合作开发商共同开发。

股权转让

项目一:某央企转让首创证券有限

责任公司7.69%股权

某央企拟转让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7.69%股权,转让价格4.6元/股,P/B(市净率)倍数低于1.4。目前,二级市场券商公司平均市净率为1.81倍,随着二级市场逐步企稳走高,该项目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项目二:厦门某电力信息(GIS)

科技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

第8篇

吉岩先生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做了很好的总结,在此值得补充的一个要点是,欧元区乃至欧盟劳动力市场的不统一。虽然在欧盟内部实现了货物和贸易的自由化、在欧元区实现了货币一体化,但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元素却是相对封闭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别。劳动力市场的不流动和资金、贸易的自由流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在商业竞争加剧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欧盟和欧元区内部的不平衡。

和救治一个久病缠身的病人一样,要解决欧债危机就需考虑哪些是快效药,哪些是中效药,哪些是长效药,而且要考虑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应对危机。

短效药的特征是暂时镇痛和警报。在这方面,或许让希腊暂时退出欧元区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可能希腊退出欧元区会对希腊本国造成很大伤害,但对于欧元区整体而言,其受到的创痛会较小,可以让欧元区国家先去掉这个规模不大却一直引发阵痛的小瘤子。当然在让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需要达成共识,实现希腊政府的有序破产,避免出现美国金融危机因雷曼兄弟破产而置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崩溃边缘这样的案例。

中效药是在度过危难期之后,为解决欧元区乃至欧盟金融体系中的一些制度性缺陷而开出的药方,包括设立欧元债券、让欧洲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以及银行业联盟的问题。这些制度性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花费时间和大力气,而且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如何为这些社会和学界达成普遍共识的“药方”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路线图”,将是欧元区和欧盟国家的政治家们在度过这场危机后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第9篇

最近,随着希腊退出欧元区风险上升,有关欧元区经济危机将加剧并蔓延的恐慌再次袭来,导致了新一轮的不确定性和信用风险溢价的扩大,大幅度减缓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此次始料未及的冲击还波及了欧洲其他地区,甚至影响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地区)。欧洲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长期再融资计划”减轻了银行部门的筹资压力。这些措施,同其他强化财政约束、结构性改革以及财政整顿的举措结合,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的不安情绪。近期,有关加强欧洲金融“防火墙”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将强化这些政策的力度。展望未来,IMF的基准预测是2012年至2013年间,欧洲经济将实现缓慢复苏;然而,在根本问题得以解决之前,欧洲债务危机仍存在加剧可能,进而抑制经济的增长,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

实体经济前景展望

2011年第四季度,欧洲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下降幅度超过预期,许多经济体出口量均出现缩水。因此,IMF新研究报告对其2011年9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欧洲2012年经济增长数据下行的调整,幅度要大于其他地区。

欧洲经济意外严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债务危机国家的周边国家和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前景、竞争力以及偿付能力均面临恶化风险。对于危机在整个欧洲地区的传播,银行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银行持有政府债券,债务风险的上升引发了政府新的筹资压力,并抬高了债券的风险溢价。于是,2011年下半年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去杠杆化加速。实际上,这个去杠杆化过程相当于银行信贷的供给冲击,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或私营部门贷款必然下降。欧元区银行去杠杆化和信贷增长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跨境特征,这在东欧尤为明显。

这些大体趋势在多大程度上延缓了欧洲经济个体的增长,不仅反映了受影响经济体所处的危机环境以及潜在的风险冲击,还反映了它们的初始状况,特别是其财政状况和金融部门的脆弱性。欧元区各个成员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比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差异更为显著。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三国仍然处于危机的中心地带,2012年将出现较大幅度的衰退。预计2012年第三季度,欧债危机不良发展将进一步加强,受影响最为强烈的是意大利,其次为西班牙,其经济活动将于2012年第四季度明显缩减。至于在欧元区内及欧元区外的其他欧洲经济体,经济活动也将有所减弱,成为或接近成为轻度萧条区。

自2012年1月初以来,由于金融市场情绪有所好转,加之经济活动信号相对积极,形势趋于稳定。在债券市场,其他国家债券对德国国债的收益息差从高点回落——深陷危机之中的经济体除外。这种好转得益于欧洲央行于2011年12月中旬的三年“长期再融资计划”取得的成功。该方案降低了欧元区银行偿付债务的流动性风险,其改革及出台的整顿措施也减少了对其他地区,尤其是对美国经济活动的意外冲击。

欧洲的短期前景和风险状况关键取决于欧元区的诸多事件的发展趋势。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的基准预测,假定决策者已通过持续的危机管理和进一步推进问题解决方案,成功地控制了危机。当债务危机出现改善,市场波动及收益将进一步正常化,但在某些情况下,更为严峻的财政整顿仍将拖累经济增长。

在债务危机不恶化的前提下,IMF预计欧洲经济增长将在2012年得以复苏,预计年均增长率将达0.25%,但明显低于2011年的2%,这主要受到不稳定的金融市场影响。同时,IMF基准预测表明:2012年至2013年间,虽然欧洲各经济体的前景仍呈现显著差异,但它们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有望缩小。

欧元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出现0.5%的负增长,此后开始复苏。许多经济体呈现的经济衰退预计不会深入,也不会持久——因为市场信心有望提升,财务状况有望改善,来自其他地区的外部需求也可能会加强。相比之下,希腊和葡萄牙仍然以欧盟和IMF的联合方案为指导进行调整;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尽管两国加强了财政约束的努力,但其国债收益息差仍将持续走高。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将更为严重,其经济复苏要到2013年才有望实现。

欧洲其他先进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在2012年期间出现反弹,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提高全球总需求量、巩固欧元区核心国家的持续增长前景。许多欧洲经济体都避免了危机前的严重失衡,家庭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压力也将减弱。这有助于缓解欧元区危机外溢所带来的冲击。相比之下,由于英国金融业受全球危机的冲击相对严重,其2012年经济将仅缓慢增长。

欧洲新兴市场的短期增长前景同欧元区核心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根据基准预测,到2012年年底,大部分欧元区经济放缓的外溢将被吸收,整个2012年,欧元区以及全球范围内,贸易增长和制造业活动都有望回暖。但是,由欧元区银行去杠杆化造成的筹资困难很有可能会拖累信贷的增长。

2011年下半年,许多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减弱,鉴于经济活动放缓、商品价格下跌,预计未来通货膨胀将得到较好控制。对于通货膨胀上升或高于目标值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是一次性因素,如能源价格上涨和间接税的增加。

欧洲经济短期增长前景面临的主要是经济下行风险。尽管欧元区最近在加强危机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只要重债务国家偿还能力这一根本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欧元危机仍有可能再度升级。由于该地区的大多数经济体联系密切,一旦触发贸易紧缩和金融链条断裂,则意味着欧元区危机的爆发,这将是欧元区面临的主要风险。

危机的溢出效应

如果欧元区危机不断升级,银行体系的资金收缩、不断加深的财政脆弱性及总需求的减少之间的负反馈循环,可能重新开启。首先,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进一步加剧,如像2008年至2009年间出现的情况,债券收益和风险溢价将大幅上升。其次,不确定性和全球风险规避情绪可能导致市场信心低迷,这将抑制有效需求。此外,国际贸易(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下降幅度将超过整体地区的总产出减少程度,这将会对外向型经济体产生负面影响。最后,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下降,进而对大宗商品出口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

溢出效应的影响大小还取决于与欧元区相关的风险暴露规模。对许多国家来说,它们同欧洲最紧密的联系是贸易往来,欧洲(欧元区内以及欧元区以外的先进及新兴的欧洲经济体)内部贸易联系最为紧密。欧洲大陆以外,同欧洲贸易联系最强的是独联体国家,其次是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而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往来相对较小。

除通过欧元区银行、中央银行及其中东部欧洲分支机构,给欧元区以外地区带来负溢出效应以外,通过金融关联形成的风险暴露相对有限。资料显示,欧洲的金融市场外部溢出效应相对较小,对其他地区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程度不到1/5,而这种效应溢出明显小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然而,在激烈的金融动荡时期,金融溢出效应可能会加强,如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美国金融市场对全球的负溢出影响。

未来政策挑战

欧洲总体政策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在解决根本问题时出现欧元区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恶化。这需要欧元区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在诸多方面做出政策性调整。在该地区的大多数经济体需要推出组合政策,以实现经济复苏,解决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妥善管理金融行业风险。

适当的财政整顿显然是当务之急。深陷危机的欧元区经济体以及财政状况较差的国家(如意大利、斯洛文尼亚)都需要落实近期商定的计划,以加强财政约束。西班牙的新赤字目标,旨在进行一场大整顿,这在总体上是适当的,虽然它的实施可能进一步加剧疲软的经济增长前景。然而,许多其他欧元区经济体应允许自动稳定体系自由运作,以防止仍然处于疲软状态的经济活动和下行风险,打击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就财政账户的实力及其在市场上的信誉而言,财政政策仍有“用武之地”的经济体,应考虑放缓巩固财政的步伐,并将重点放于旨在加强中期债务可持续性的措施(如德国)。欧元区以外的发达经济体,其市场一般保持良性状态,加之融资成本低,因此自动稳定体系不应受到限制。此外,欧洲一些发达经济体已经允许适当放缓结构性财政调整的步伐。如果经济状况恶化,可以考虑进一步放缓财政约束步伐。新兴欧洲市场对巩固财政的需求差别很大;最近几个月,市场压力增强和债券收益上升的经济体,都必须继续稳步巩固财政,如匈牙利。

由于广泛的财政收缩需要,支持经济增长的负担大部分落到货币政策上。考虑到短期内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加之通货膨胀压力相对较小,一般应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应降低其基准利率而继续使用非常规的措施,以解决银行筹资和资金流动问题。欧洲许多其他先进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很少或根本没有通过常规手段而得以好转的案例,必须使用非常规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在英国,经济增长疲软而商品价格下跌,这两方面因素导致通货膨胀可能低于2%的目标,据此,英格兰银行可以进一步放松其货币政策立场。新兴欧洲市场中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正在迅速下降,这为央行实施宽松的政策提供了新空间。

鉴于当前危机核心部分的债务风险与经济增长前景密切相关,或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因此,进行刺激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同样迫切。产品和劳动力市场改革可以提高生产力,它们对于存在竞争力问题和内部或外部失衡的经济体至关重要。运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巩固市场信心,提升财政状况的可持续性。

要阻止危机进一步升级,还需要在欧元区层面对两个维度进行干预。首先,危机管理机构必须强硬。就这方面而言,近期将“欧洲稳定机制”同“欧洲金融稳定机构”相结合的决定颇受欢迎,加之最近欧洲做出的其他努力,将强化应对欧洲危机的机制,并支持IMF加强全球金融“防火墙”建设。要限制破坏性的去杠杆化,银行需要提高资本水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政府的直接支持实现。此外,需要一个泛欧元区机构,有能力直接获取银行股权,包括那些财政空间很小、难以自己做到的国家的股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